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耿南仲,乃是太子死党,从政和二年起任太子右庶子,至今已经有五年之久。妙就妙在,此前此人与周铨关系不睦,背地里没少做小动作,在他的影响下,太子赵桓对周铨也没有什么好感,哪怕赵佶当初有意将周铨当作未来的宰执之臣介绍给太子,也未能得到赵桓的积极反应。

    “果然,太子那边有反应了!”董长青捋起袖子,精神一振,笑了起来。

    皇城司掌握在郓王赵楷手中,压力最大的,恐怕不是周铨,而是太子吧。

    哪怕赵桓赵楷二人年纪都还不大,但他们身边,有的是想要获取拥立之功的人,双方明争暗斗,简直恨不得将对方的脑子都打出来。

    当周铨谋反的谣言兴起之时,太子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在看热闹,耿南仲等甚至还跃跃欲试,也准备落井下石,给周铨来一下子。但前些时日,某位人对耿南仲说,有一个打出郓王党脑子的机会摆在面前,如果你不知道珍惜,必然要后悔一万年。耿南仲被点醒之后,顿时明白过来:这是难得的机会!

    “在下见过右庶子。”得到名敕之后,董长青并没有着急,而是晾了两天,然后才施施然去拜访耿南仲。

    “你倒是沉得住气,周铨莫非以为自己稳如泰山么?”一见着他,耿南仲便冷笑道:“东海商会分崩离析在即,他这位商会会首,只怕做不了几日了。”

    这话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周铨有可能谋反,东海商会其余股东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奇怪的沉默,大多数人选择观望,甚至底下小动作频频毕竟周铨代表的利益可是一大块肥肉,若周铨真的倒下,那么他们必然要为这利益而厮杀一番。

    听得他以此相威胁,董长青满不在乎地一笑:“制置大不了扔了中原不管,不当这官儿就是,总少不得在海外当一个富家翁,只是不知,太子失了储君之位,可得一安乐王否?”

    此语一出,耿南仲须发皆竖,睚眦俱裂:“竖子,安敢出此大逆之言!”未完待续。
………………………………

三五六、要搞,就搞大的!

    耿南仲面色如赤,双眼吐火,瞪着董长青,简直要噬人一般。

    只不过,他的怒火,在几年前可以吓董长青一大跳,对上现在经历过大海风浪洗礼的董长青,就不够看了。

    董长青笑吟吟地摆了摆手:“阁下何必如此惺惺作态,这谣言四起之事,阁下在其中,难道没有推波助澜?诬我家制置谋逆的事情,汝等都能做得出来,我说一句大实话,有何不可!”

    说到后来,董长青突然也是须发一张,瞪视耿南仲。

    他可是上过战场的,这一怒,此前毫无征兆,因此耿南仲也就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被吓得向后退了两步。

    见此情形,董长青想到周铨的评论“百无一用是书生”,哑然一笑,怒气也就没有了。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国家好,见不得别人好,却又不看看自己有几分本领。

    “董南仲,你派人送名敕给我,便是因为觉悟过来了吧,我到这里,说几句实话给你听。第一,朝廷有人盯着周制置家眷,此事非一日才有,但此前为何能相安无事。第二,郓王执掌皇城司后,为何皇城司收买制置留在京中人物,骚扰制置家人,几近公开,郓王所求者为何。第三,为何制置被迫接走家眷之后,皇城司又上串下跳,特别是勾联东海商会诸人,竭力要给制置坐上谋逆罪名。以郓王所受官家宠爱,加上东海商会的财力,耿南仲,我还是方才那句话,你觉得太子想为一安乐王可乎?”

    在周铨意图接回母亲时,董长青就意识到,朝廷有可能提前同周铨反目。此局极是危险,虽然周铨未必惧怕,但对他今后的发展会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当时他就苦思破局之策,很快,他发现了关键节点。

    郓王赵楷,如今执掌皇城司,监视周铨家眷的是他,阻拦周铨接走家眷的也是他,出面收买蒯栉的仍然是他。

    周铨此前与这位郓王的关系虽然平淡一般,却也算不得势不两立,那么为何郓王要如此热衷于监督周铨?

    赵佶的授意是肯定有的,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用意,就算没有,能不能给他栽上些,将原本可能是谋逆的国事,变成郓王与周铨的私人恩怨,甚至干脆就将郓王拉下马来?

    赵楷以皇子亲王之身份,兼管皇城司这个朝廷里最重要的对内特务机构,在大宋立朝以来,从未有过。赵佶对他的偏爱,可见一斑,但这种偏爱,也就意味着威胁到了当今太子赵桓的储君之位。

    若郓王赵楷指使皇城司迫害周铨,是为了获得周铨手中掌握的财富,再以此财富收买朝中大臣,取代周铨成为东海商会的核心人物,进一步将赵桓从太子之位上拉下一条完美的理由链就此形成了。

    莫说赵楷确实是有此心,就算他没有,也要给他栽上此心,这也是这段时间里京师中谣言四起的一个原因,其中不少谣言,根本就是董长青自己派人放出去的,他还买通耿南仲亲信,点醒郓王扳倒周铨后对太子的威胁,让耿南仲不得不见他。

    见耿南仲面色寡白,无言与对的模样,董长青叹了口气。

    太子身边最为倚仗的人物,竟然是这样,遇事之后没有应变能力,反应迟钝到了这个地步。

    他心中轻蔑,却不得不更直接一步道:“周制置谋逆之事,全属构陷,制置在大宋有两大基业,一是狄丘,一是海州,海州职官,尽是朝廷任免,制置只是有私人船场,狄丘新城,乃周氏父子一手所建,但十万人之城,竟然不建城墙,如此之臣,岂有反心?制置一心求财,志在东海,所欲者,不过东海公,再往上些,也只是东海郡王罢了,以制置收复燕云失地之功,为国聚财之劳,官家圣明,祖宗遗训,岂吝一郡王之赏?”

    大宋祖训,能收复燕云者,得以生封郡王。现在虽然没有收回完整的燕云,但周铨凭借辽河之战,以辽东从辽国手中换得了部分燕云之地,还顺便换取了河套肥沃之域为搭头,大宋自定鼎中原扫平诸国之后,开疆拓土之功,莫过于此。就是童贯能破西夏,逼得夏国远遁,周铨虽然没有直接苦劳,也有背后支持之功。

    以此来说,周铨想得一东海郡公,或者东海郡王,当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谋逆。

    更何况狄丘没有城墙的证据摆在那里,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狄丘无城,乃是表明周铨并没有反意,所有的谋逆罪名,全是郓王构陷,而郓王之所以如此,又是想动摇国本谋取太子之位。这样一来,谋逆的罪名,反倒落到了赵楷身上。

    东海无主,则是表明周铨的志向,无非就是想当一个东海郡公罢了,就算他在海外有济州这样的一座小岛,最多也不过是封一个济州王或者东海郡王,大理的段和誉对大宋有什么功劳,还不是照封上柱国、大理王?

    若周铨自己去辩解,赵佶自然不会信,可是若帮周铨辩解的,是一向与周铨关系不睦的太子一系人呢,若是指出郓王迫害功臣谋取皇储之位者,是一向看周铨不大顺眼的文人清流呢?

    将这些原本是周铨敌人的人,至少是吃瓜看客者拉进战团,让原本周铨谋逆的案子,变成太子之位的争夺大战,原本是主角的周铨,这个时候就可以抽身一旁,当个吃瓜看客了。

    “无怪乎,周制置拒绝别人投靠,却留下了董先生你。”好一会儿之后,耿南仲承认,太子这一派必须下场力挺周铨,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他一声长叹,半是佩服半是别有用心地道:“只是,周铨终究是臣,跟在他身边,仕途终有尽头,太子,国储也,来日之君,董先生可愿为太子效力,耿某愿倾力举荐!”

    董长青心里冷笑。

    若换了几年前,他未曾投入周铨门下,耿南仲这样说,他当然会喜出望外。

    可现在,他已经跟随周铨,见识过火炮的犀利,了解了大海的广阔,哪里还愿意回到这小河沟里勾心斗角?

    “长青并无富贵之心,只欲施展平生所学罢了,太子殿下身边,象我这等人,并无位置。”

    听得他拒绝,耿南仲心中既有些不快,同时也有点解脱。

    刚才替太子招揽人才的话才说出来,耿南仲就觉得不妥。董长青这等人物,若是到了太子身边,必得重要,那他耿南仲的位置该如何放?

    说到底,这位貌似清流满嘴仁义道德忠臣孝子的太子重臣,也只不过是个只为个人权势而奋斗的家伙罢了。

    “先生要我如何去做?”耿南仲又问道。

    “是耿先生自己要如何去做,此次之事,我家制置根本就是无妄之灾,是兄弟阋于墙的被卷入者,他大可以抽身而去,最多不过些浮财罢了,以制置之能,再赚回来虽然麻烦些,却不是做不到。”董长青嘿的一笑:“若不是得了阁下名敕,在下原本不愿多生事端,如今话已说清楚,利害业已说与阁下,如何去作,是阁下之下,董某要先告辞了。”

    耿南仲愕然,好一会儿,他再三挽留,但董长青去意已决,就是不听,径直离开。

    出了耿南仲家门,董长青微微一笑。

    现在大的布局已经做好,接下来该为自己布局了。

    此次危机,他几乎是一力挽回,但仅凭如此,只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却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忠诚。

    所以,接下来,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入狱。

    快步登上了停在耿府门旁的三轮自行车,董长青低声吩咐道:“去国子监。”

    往国子监的路有些长,董长青在车里闭上眼,开始仔细回忆自己的布局,确认每个细节都没有什么问题,又思忖了一下未来该怎么做,不知不觉中,他竟然睡着了。

    这些天劳心劳力,甚是辛苦,也只有这时能够得到片刻小憩,当他醒过来时,车子已停下了好一会儿。

    “你先回去,不必来接我。”吩附了车夫一声,董长青下了车。

    他现在在周铨手下所得报酬甚厚,甚至足以让他长期雇用一位专门的车夫。那车夫知道他最近甚忙,因此没有多问,蹬车离开了国子监门前。

    望着国子监的大门,董长青并没有直接进去,他在外呆了一会儿,仿佛是在犹豫不决。

    在离他身后不远处,另一辆车子横在路边,车窗里一人将帘子掀开一条缝隙,望着他的行动,露出恼怒的神情:“这厮最近上串下跳,到处向人求援,若给他坏了事,恐怕不妙,不如直接将他捉起来,或许从他口中,能够得到重要的东西?”

    另一人也眼着董长青:“莫急,莫急,他来国子监做什么,国子监的这些家伙,可看周铨不上眼,这些人难道会替周铨说话?”

    这些人当然不会替周铨说话,但他们会替自己说话。

    以特务监视大臣,这种事情可做不可说,更不可曝露于外,当国子监中突然间传出流言,说是天子以皇城司监督百官,意欲扶植郓王赵楷取代太子赵桓之时,本来还想着盯紧董长青的皇城司极为狼狈,因此在连跟着他去了四天的国子监之后,终于有人出现在董长青面前。未完待续。
………………………………

三五七、吾道不孤,则事必济矣

    “董先生,你让我们很难做。”

    这位出现在董长青面前的皇城司小吏,面上明显有忌惮之色。董长卿看到他,却没有被这忌惮之色迷惑住,他微微一笑:“万保?”

    来人正是曾经抓住杜狗儿又不得不放了他的万保。

    “你认得我?”万保的瞳孔猛然收缩,方才的那苦涩的笑意荡然无存,转而取代的是一种冷厉。

    “我如何能不认得你,在我们这边,如今万干当可是声名显赫,如雷贯耳呢。”董长青笑道。

    万保是皇城司七名干当官之一,而且是郓王亲自提拔,乃是赵楷控制皇城司的关键人物之一。听得董长青这般说,他心中生出极为不安的感觉:“你知道我要来寻你?”

    “知道皇城司会来人,只不过没有想到,竟然惊动了万干当。”

    “哼……若是我转身就走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你若能转身离开,刚才就不会出现在我面前。”董长青笑吟吟地一伸手:“废话不说,万担当,抓人吧。”

    如董长青所言,万保此时确实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只不过董长青的镇定,让他极是不安。

    “董长青,你一心要为周铨当走狗,读的书都读到哪儿了?”他沉声道:“既然你执意走这独木桥,那休怪我万某人了……抓起,带走!”

    既然是来抓捕董长青,他身边当然带了不少人,这些人一拥而上。

    原本万保还怀疑董长青是故作镇定,还会想法子拒捕逃跑。但皇城司的人上来之后,将他围住,他不但没有逃,反而迈步向前,仿佛是要自投罗网一般。

    万保心中的不安感越发地强烈了,他眉头一拧:“堵住他的嘴,莫让他出声!”

    这个命令是为了防止可能的意外,若是董长青大叫出声,这里可是国子监,没准就惹得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太学生们出来多管闲事。

    虽然这些太学生们对周铨也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他们当中,不少人倾向于虚心博学礼贤下士的郓王,可是总得避免意外。

    但他看到在嘴巴被堵之前,董长青嘴唇动了动,说了两个字。

    “晚了。”

    然后,刺耳的叫声在国子监中响了起来。

    “不得了了,皇城司的狗腿子,在国子监中捕拿太学生了!”

    这个声音不极响,但喊话的人躲得很巧妙,至少万保脸色阴郁地去寻找发声之人时,什么也没有看到,甚至很难判断,这声音究竟是从哪个疙瘩里传出来的。

    “快走!”他厉声道。

    此时此刻,心中的那种不安更为强烈,让他恨不得一切可以重来,那样的话,他绝对不会选择国子监动手。

    皇城司的武士将董长青挟着就走,不远处就是他们骑来的自行车,只要将董长青塞入其中一辆三轮自行车的车厢,想来就可以万事大吉。

    但是方才那一嗓子的作用起来了。

    国子监边上,可就是太学!

    若按国朝规矩,国子监只有学生二百人,可旁边的太学到了当今天子朝达到鼎盛,共有学生名额三千八百人!

    这还不包括那些未能入学却在太学附近租屋学习的各地学子,总之,那不知何处而来的一嗓子喊出之后,原本安静的太学突然乱了起来,到处都是脚步声、问话声。

    皇城司的人将董长青拖到自行车前时,向周围才看一眼,顿时就头皮发麻。

    少说有几十双眼睛,从各个地方向他们望来,而且,这几十双眼睛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

    只是一犹豫,就变成了一百多双,待将董长青塞入车厢之中后,已经变成了两百多双!

    “果真是皇城司的狗腿子!”

    “他们抓了一个人,我亲眼见着,穿着长裳,是读书人!”

    “太学是何等地方,他们竟然敢闯进这里抓人!”

    “太学生何罪,竟然为此等执贱役者所辱!”

    “祖宗成法,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这等卑贱之人,竟然敢****士大夫!”

    “周厉王以诬止谤,时人道路以目,今日以贱役欺凌士人,莫非也欲钳制天下悠悠众口?”

    “不能让他们这样把人带走!”

    “绝对不能让他们带走,诸位同学朋友,今日抓别人,若我等不出头,来日抓你我,便也没有谁出头!”

    声音最初时还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只是窃窃私语。但少不得有带节奏之人在,于是很快,议论声如潮水一般,哗哗扑面而来。

    万保这个时候终于明白,董长青想要做什么了。

    皇城司近年来权力大增,原本就极狠忌讳,赵佶偏爱郓王,更是招来了不少不满。只不过此前这事情还能遮掩,矛盾虽深,却未激化,故此没有掀出来。

    董长青今日,以自己为饵,诱使皇城司在太学中拿人,便是要将这矛盾激化,将原本被掩盖的可以私下作交易的东西,全都摊出来,让朝廷和天子,必须有个交待!

    他面无血色,心中恨董长青入骨,但此时他根本不敢放开董长青,只要他一放,董长青开口再鼓动两句,他们少不得要吃苦头,而且皇城司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威望,就要毁在他手中,他在郓王面前、在皇城司中,再无前途可言。

    只能赌一把,赌这些太学生们畏于朝廷法制,不敢随意乱来。

    “此人乃是钦犯,把他带走,若有阻拦者,视为钦犯同党!”他厉声大叫道。

    “钦犯?咱们国子监、太学里,什么时候有钦犯了?”

    “是不是钦犯,不由朝廷决定,由这些狗腿子来决定了么,今日说别人是钦犯,明日说你我是钦犯,那你我如何自辩?”

    “与他废话什么,将人救出来,把这些狗腿子擒下,送入开封府,请府尹大人好生追究!”

    太学之中,学子多数年轻热血,而且,年轻人好事爱凑热闹,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只因为支持不同的球队,或者为不同的青楼名伎捧场,这些学子就会大打出手。

    更何况现在!

    “谁敢,拔刀!”随着万保的厉喝,皇城司的诸人,都拔出了武器。

    雪亮的武器,总算是镇住了场面,但围来的太学生们虽然没有上前,却也没有后退。

    双方僵持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飞快地跑到太学中的一处屋子。

    按照太学的制度,每三十人为一斋,每斋有屋五间、炉亭一室,以为阅读、会议之所。这处屋子,便是一间炉亭,此时天寒,其中烧了煤炉,几个学子正在里面点评书籍。

    那人跑到屋前停下,大叫道:“陈少阳,陈少阳!”

    围着炉火的一个男子站了起来,他相貌文雅,双眼明亮,微留胡须,回头道:“陈东在此,敬文兄,可有何事?”

    被称为敬文的太学生一脸焦急:“不好了,不好了,皇城司的人,闯入太学拿捕学生,既无罪名,亦无公文,我们将他们围住,他们却拔出刀来,眼看就要白刃相加血流成河了!”

    原本斯文有礼的陈东,听得这里,双眸一瞪,眼中隐隐精光闪动:“竖子安敢如此!”

    他怒气冲冲,就待前去,却被同斋一生拉住:“少阳休去,皇城司的拿人,没有公文,十之**乃是奉了郓王之命行事!”

    “郓王何许人也,某心中大宋只有天子与太子,郓王是什么东西!”

    陈东一振衣袖,将那拦住之人挡开,迈步就要出去,还有人想拦他,却也被他这神态惊住,讪然回手。

    陈东到了门口,转过头来看了同斋诸生一眼:“诸公平日都自负义气,如今遇事却为何畏缩不前?区区一亲王罢了,有何可惧,况且,今日正是良机,诸位莫非不想天下闻名?”

    同斋诸生略一犹豫,一个个也跳了起来。

    “陈廷臣天下闻名,我等岂可让前辈专美于前!”

    陈廷臣就是陈朝老,大观三年便曾上书赵佶,攻击赵佶所任用的五名宰相韩忠彦庸懦、曾布赃污、赵挺之蠢愚、蔡京跋扈、何执中以蚊负山(才不称职),前两年,他又首倡“六贼”之说,天下于是闻名,在太学中,更是偶像级的人物。

    见众人都跟了来,陈东欢喜地道:“吾道不孤,则事必济矣!”

    他们一路行来,每见人便高呼招徕,好事的太学生越来越多,待他们出了学舍时,人数已经聚到了两三百人。

    那边万保终于喝退了围观的学生,催促手下将董长青带走,结果还没有骑行几步,便听得身后闹轰轰的,紧接着,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休要走了皇城司的走狗,吾丹阳陈东来也!”

    万保骂了一声,因为随着这大嗓门一声响,前方被喝斥让开的太学生又拥上来,将他们前行之路堵住。

    他怒气冲冲回过头来,然后神情一怔。

    因为从背后追来的,可不只是一人,而是好几百人!

    这可不是广阔宽敞之地,几百人散开来不显,这是在建筑群中,几百人一拥而来,简直可以说水泄不通!

    “该死,说好的只有丹阳陈东一人呢!”万保心里骂了一声,满腔都是恨意。

    这些无法无天的学生,当真可恶,当然,最可恶的还是导演了这一切的董长青。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对手下下令:“将那狗贼拖出来!”(未完待续。)
………………………………

三五八、势成骑虎

    用“拖”之一字,当然不会客气,故此当董长青被弄出来时,少不得吃了几下老拳,挨了几记肘子,甚至还被膝盖撞了一下后腿。

    皇城司的这些家伙可都是老手,知道如何炮制一人,让人觉得痛苦,却看不出什么外伤来。

    此时陈东也到了万保面前,他沉声喝道:“尔等何人,奉孰人之命,敢在既无公文,又无证据之下,来太学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