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兵戈实属有罪,若他此行无成,朝廷可以将责任都推到他身上,只说这是他个人的擅自行动。若是此行有功,他愿以攻取之地,献与朝廷。

    “冲冠一怒为红颜啊”赵佶忍不住道。

    看到这时,他心中的怒意倒是消了大半,反而开始有些“同情”周铨了。

    当真是情路多艰,若那余里衍是大宋任何一家的女儿,甚至是宗室的县主、郡主,周铨有此情意,只怕家里都会飞快将女儿洗白来送到他榻上去。

    偏偏是北朝蛮子的公主!

    王黼等人看到方才赵佶还是怒气冲冲的,但现在却换了情绪,不由得面面相觑。

    赵佶袖住那份奏章,沉吟了好一会儿,恰好童贯赶来,他便先将奏章给童贯看:“卿以为如何?”

    童贯看完奏章,眼中光芒闪动,既是敬佩,又是嫉妒。

    他的梦想,就是凭借边功而封王,可是大宋祖制,非复燕云之功不得封王,因此他虽然将夏人赶入了大漠瀚海,“拓地”千里,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侯爵。

    故此,推动与金国联合共伐辽国最力者,便是他。

    现在两国联军的事宜还只是刚谈妥,大宋的准备尚未完成,周铨就已经打下了小半个燕云,眼见着功劳,就要落到周铨手中了。

    童贯心中一时有些犹豫,这可是封王之功!

    他犹豫之间,赵佶便将奏章又给了其余众人看,方才还大骂周铨的王黼,此时默然无语,倒是李邦彦,他连连摇头道:“必是假的,周铨狂悖,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心思,这奏章所言,必是假的!”

    是真是假,赵佶还是会分辨的,而且李邦彦与周铨结仇日久,只要周铨回京,他必然要逃出京,故此他的话,肯定是带有私怨。

    众人大多不出声,不少人甚至觉得面上火辣辣的疼痛,但他们还是有些奇怪,难道周铨真的没有丝毫反意?

    正当众人犹豫之时,蔡京到了。

    他年纪大,行动慢,因此虽然早就派人去请,却还是拖了大半个时辰才赶到。

    看了那封信,蔡京面色不动,他反而开始细细询问周铨大败耶律淳的经过,等高俅将边关传来的细作探报完全说明白之后,他长长舒了口气。

    “官家,周铨便是有反意,也不敢同时面对大辽与大宋的夹击。”蔡京道。

    “什么?”

    “辽人并未动用其最精锐的皮室军,而我大宋,更是有四十万西军,枕戈待旦。若是周铨有反意,定然要同时面对我大宋和辽国两面夹击,他就算是有火炮之利,也无法支撑。故此,他这信中愿献土之语,全是真心,不仅仅是他如今尚未谋逆这意,也是因为大势使然!”

    “那依太师之见?”

    “自然是令河北进军速速进军,同时西军亦要动员,随时准备参战!”蔡京目中寒光闪动:“辽国,当亡!”未完待续。
………………………………

四一零、风雨飘摇

    此时已经是寒冬时节,长城以北,万里冰封。

    按往年惯例,本来这个时候,耶律延禧应当去混同江,准备接见女真诸部首领。但自完颜乌骨乃叛辽以来,特别是阿骨打继承叛旗之后,女真诸部,大多都已叛辽,所附辽者,不过寥寥,而且边境随时面临着女真人攻击的威胁,故此,耶律延禧将冬捺钵的地点放在了中京。

    此时耶律延禧饮酒大醉,正酣睡不起,萧奉先匆匆赶来,见他这模样,不忧反喜:“天子今日能安枕,实在是大幸!”

    侍候耶律延禧的正是元妃萧贵哥,她站起身,狠狠地白了自己的兄长一眼:“少在那胡言乱语,若不是你等处事不利,陛下如何会寝食不安……看你模样,又有事情了?”

    萧奉先脸上的喜色顿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愁恼之态:“魏王败了!”

    “耶律淳那个老匹夫,他败了?”

    萧贵哥收到过萧嗣先的来信,对于耶律淳,也没有好感,因此骂了一声,然后眉头竖起,声音放尖:“这怎么可能,他十余万兵马,这才多久就败了?那嗣先呢,嗣先……他没事吧?”

    萧奉先做了个嘘的手势,指了指耶律延禧,萧贵哥冷哼了声:“陛下一醉,必难醒来,你就直说!”

    她却不知,侧卧向内的耶律延禧,双眼此时微微睁开来。

    耶律淳败得很惨,他被周铨所迷惑,以为火炮射程就是二里以内,却不曾想,无名堡中有射程更远的重炮。因此当四门重门轰击他中军所在之处,将他帅旗都轰倒,他自己也在乱中受了点伤。

    帅旗倒下,使得辽军士气跌至冰点,而耶律淳受伤,便无人可以收拾军心。当时诸将临时决定撤军,可撤退变成了一场崩溃,八万大军,逃回燕京的,只有三万余人,其余大多数都成了俘虏。

    “嗣先又被俘了,该死的,耶律淳自己逃得性命,跑回了燕京,闭城自守,却将嗣先陷入周铨之手……我的消息,是嗣先送来的,周铨要用他和咱们换一人。”

    “换谁?”萧贵哥惊怒交加,她们一家都甚是宠家萧嗣先,哪怕萧嗣先屡屡闯祸,却依然如此。

    “晋王。”

    “敖卢斡?”萧贵哥咝了一声,厉声道:“不行,不能放!”

    敖卢斡是余里衍的哥哥,文妃的儿子,被封为晋王――在辽国,皇子封为晋王,实际上是承嗣当初著名的汉奸、辽国承天皇太皇萧焯的姘头、帮助辽订立澶渊之盟的韩德让。原本敖卢斡被封为晋王,成为韩德让的后裔,也就失去了皇帝的继承权,可是近来政局动荡,一些规矩都被破坏,而敖卢斡在文妃教育之下,又远贤于萧贵哥所生之秦王。

    故此,要以晋王为太子的呼声,在契丹贵族特别是宗室之中一声很高,而文妃也有耶律余睹这样的强援,若不是萧奉先抓紧机会,给他们栽了个谋逆罪名,未来辽国皇帝之位属谁,还真很难说。

    放敖卢斡去,等于是放虎归山!

    “娘娘,不放敖卢斡,那该如何?”

    “跟天子说,文妃等谋逆,之所以有人支持,就是要以敖卢斡为太子,只要杀了敖卢斡,那么其众自散!”萧贵哥眼中闪芒毕露,她看重兄弟之情,但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儿子。

    萧奉先却是苦笑:“若真如此,嗣先也活不了……而且周铨还扬言,只要敖卢斡有个三长两短,他就转而支持女真人……”

    其实周铨还说,若是能得敖卢斡,那么就给萧奉先十万银圆,算是谢他相助。萧奉先在辽国权倾一朝,搜刮了不少,但人哪里有嫌钱多的,这十万银圆可以派上多大用场!

    威逼不成,就利诱,亲情说不动,那就拿银圆砸。这手段算不得高明,可用在这个时代,又用在只知私利不知公义的萧奉先之流身上,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萧奉先反复劝说,那边萧贵哥才道:“你说当如何吧!”

    “我们所虑者,不过是敖卢斡威胁到秦王,若是他归了周铨,周铨便答应,他自此改姓韩,为汉人,再非陛下之子……可请陛下明诏天下,废其为庶人!”

    萧贵哥正待答话,突然身体一动,回头看了一眼。

    萧奉先也是一惊,望向酣睡中的耶律延禧,却见耶律延禧微微翻了翻身,然后口里还嘟囔了声:“水来!”

    萧贵哥起身,亲自端了一杯温水,服侍耶律延禧喝下。喝得水后,耶律延禧倒头又睡,片刻后,便再度鼾声如雷。

    不过这一次萧贵哥不敢再在帐中说话,示意萧奉先与她一起出了帐,他们才离开,那边耶律延禧双眼突然睁开,鼾声虽是依旧,但整个人脸上,哪里还有一丝醉意!

    只不过,他脸上也没有多少振奋之色,有的,只是悲哀与无奈。

    甚至连愤怒都没有多少。

    他能怎么办?

    他当然可以下令诛杀萧奉先,甚至可以明诏宣布罢黜皇后与萧贵哥,但就算是这样,也不可能让文妃和余里衍回来了。

    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是让他的愚蠢之名,传遍天下。

    现如今,他只能尽可能挽回一点。

    想到这,他又闭上眼睛。过了片刻,萧贵哥再度回来,萧奉先倒是不在了。

    萧贵哥独坐了片刻,发觉耶律延禧有醒的迹象,便开始低声抽泣,她哭得快,手一揉,眼泪便流出来。

    “唔……爱妃,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耶律延禧翻身过来,仿佛乍醒,向她问道。

    “我……臣妾我梦到我兄弟萧嗣先了……可怜他命运多舛,虽然贵为国舅,却总是……总遇到不幸之事,陛下,方才得到消息,魏王于南京道大败,嗣先他为魏王殿后,乃至力尽被俘了!”

    耶律延禧佯怒:“竟然有此事,为何不唤醒朕?”

    “奉先方才来了,臣妾百般呼唤,可是陛下就是不醒……”

    “那该如何是好,嗣先他没有事吧?”

    “逆贼暂时未伤他,只是****折磨,说是都是他害了文妃与晋王……陛下,晋王乃是陛下亲子,又最贤,臣妾恳请陛下立晋王为太子,或许逆贼心意得全,便愿意放嗣先一条性命……呜呜……”

    她哭得梨花带雨,话里非常恳切,若不是方才听得她与萧奉先的对话,耶律延禧定然是要相信的。

    只不过现在么……

    耶律延禧悲哀地发现,自己也只能选择相信她。若揭破此事,无论对于国事还是家事,都是于是无补。

    就这样吧,让他们去败吧,反正……反正自己还有余里衍!

    耶律延禧既无法振作,除去身边的奸人宵小,也不愿意陪萧贵哥演戏,因此很是疲倦地道:“废晋王敖卢斡为庶民,夺其耶律姓,使其姓……姓韩,令使者前往南京道,与周铨商议,拿敖卢斡换萧嗣先……”

    听得耶律延禧这般说,萧贵哥先是喜,然后惶恐,再然后就瑟瑟发抖起来。

    这分明就是方才她与萧奉先商量的结果,几乎分毫不差!

    莫非耶律延禧听到了她们方才的对话?

    可又不象,以耶律延禧的脾气,若是听了,哪有不发飙的?

    “如此,周铨那边应当会满意,也就会放回嗣先,这样一来,爱妃,你……满意不满意?”

    耶律延禧一眼疲惫,只觉得心力交悴,声音也很是虚弱。萧贵哥浑身发抖,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样朕是很满意的,折腾吧,折腾吧,祖宗留下的江山,就算折腾完了,夏国的国主是朕外甥,宋国的皇帝是朕义帝,东海王又是朕的女婿,朕去哪儿,都少不得富贵……”

    耶律延禧说到这,歪头又栽倒在榻上,不一会儿,鼾声再度响起。

    萧贵哥跪在旁边,却是半晌都不敢站起来。

    大宋宣和二年底,辽帝下诏,废晋王耶律敖卢斡为庶人,不许其姓耶律,改姓为韩,将之驱出大帐。宣和三年初,大宋东海侯、东海制置使周铨,释放辽国国舅萧嗣先于燕京城下。

    此时北地风雪正急,哪怕东海商会护卫军装备再精良,这么冷的天气,战事也不可能持续,因此护卫军已经收缩回到了武清。但就在这风雪之中,却有一条条移民的队伍,从辽国无法控制的南京道各县,向武清进发。

    待到二月,正当辽国南京道元帅耶律淳养好伤势,意欲出兵阻拦移民队伍之时,却被东海商会护卫在野外再次痛击,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两万人马又折了一半,这一次耶律淳算是彻底死心,龟缩于燕京之中,不敢再出半步。

    耶律淳不能救援,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周铨抢时间,派出游骑将百姓往长城之北和燕京等坚城驱赶。这种行为,让东海商会当初造的谣言成真,有更多的南京道汉人,抛家弃园,踏上前往武清的道路。

    而几乎同时,金国大举攻辽,在得了熟悉辽国虚实的耶律余睹之后,金国渡过辽河,席卷辽东,辽国剩余的半个东京道也易手归于金人。

    面对此局,辽帝一方面再召各部组皮室军,另一方面遣使向宋求和,还下令召还在日本的耶律大石,欲起用耶律大石来力挽狂澜。

    但是萧奉先对此多有阻挠,而耶律大石自己,也以风大浪急、波涛险阻为由,不肯归国趟浑水。

    辽国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任谁都可以看出,它支撑不了多久了。(未完待续。)
………………………………

四一一、丰收

    “恭喜东海郡公!”

    来自京师的礼部侍郎潘兑,面无表情地宣读完圣旨之后,这才向周铨拱手道贺。

    此时已经到了大宋宣和三年的五月,离十月周铨起兵、十一月与耶律淳会战,都过去了半年时间。

    这半年里周铨的收获,可不只是一个东海郡公。

    在消灭了辽于南京道的有生力量之后,借助文妃、余里衍还有敖卢斡的号召力,周铨将半个南京道搜刮了一遍。从固安、永清、安次,到栾州、营州,耶律马哥带领他的部众驱赶了一遍,将所有能找到的百姓都赶到武清,聚拢的人口,远远超过叶楚最初计划的十万,甚至比周铨想要的三十万还多。再加上与辽交战时俘虏的五万余人,这半年内他搜刮到的人口,竟然多达五十二万七千余人!

    这个数字让周铨自己都大吃一惊,并且开始发愁起来,这么多人的安置,超过了此前的计划,让他除了将其安置到济州、流求外,还不得不将部分安排去了日本。

    而且五十余万人的吃喝拉撒,也让周铨手中原本充足的物资突然显得紧张起来,最紧张的就是粮食,他原本准备从高丽和日本解决粮食问题,偏偏这两地粮食也不宽裕。幸好,泉州一群颇有眼光的商人,自占城等地购得大量粮食,将之送抵流求,这才让他有了充足的粮食。

    现在来看这五十余万人是他的沉重负担,但两年以后,他们将会成为周铨巨大的资产,这五十余万人,让周铨手中直接控制的汉蕃诸族人口,一跃突破了百万,百万级别的人口,也足以让他练出五万左右的常备军力!

    不至于象现在一样,每次只要有战事,就必须全面动员。

    人口可以迁走,土地却无法迁走,所以周铨便将他暂时占不住的地盘,交与了大宋,换得了一个东海郡公的头衔。

    宋神宗的遗训中,复燕云者可王之,周铨没有收复整个燕云,但此前他曾经拿辽东换来半个朔州,此次又连攻克州县,将桑干河以南两州八县之地献与朝廷,朝廷虽然得的只是空地,但好歹收复了大量地盘,而童贯和西军、河北禁军诸将,又怕周铨独吞了所有功劳,故此不等整个燕云之地都收复,便给了周铨一个东海郡公的名头。

    在这份圣旨中,还明确说了,等到燕云之地全部收复后,作为首畅其功者,周铨可以封为郡王。

    大约也是怕周铨将整个燕云人口全抢走,所以才许诺个郡王爵位来安抚一下他,因为在这诏书之中,除了许诺封王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令周铨“固守武清,勿为辽人所乘”。

    说白了,就是让周铨退回驻地,由别人来摘桃子抢功。

    潘兑也知道自己这个封爵大使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故此面色不是很好看。

    倒是周铨自己,笑嘻嘻地接了旨,又谢过潘兑:“潘侍郎又复职了,恭喜恭喜啊。”

    “这是托郡公的福,若是朱勔那贼子尚在,下官性命都堪忧,哪里还能重新回到庙堂之中。”

    潘兑与朱勔是同乡,但素来不与其往来,朱勔父亲死后,朱勔护棺回乡,潘兑不去迎接,朱勔遣人送礼向潘兑表示自己的敬意,潘兑也闭门不纳。正因此,朱勔衔恨在心,入京之后,指使御史抨击潘兑,迫使其罢职。潘兑说起此事,既是表示自己的谢意,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向周铨示好: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次不讨好的职差,并非我的本意,你可莫难为我。

    他不怕朱勔,因为他知道朱勔这种小人不得长久,但对于周铨,他心中还是甚为忌惮的。

    “我这便令人交割各州县图册,不过历经战乱,辽人又不会治政,户籍嘛,错误百出,不少人口统计都是错的。”周铨道。

    潘兑干笑了两声,周铨在燕京南边东边大肆劫掳人口,这事情早就闹得沸沸扬扬,有些不怕死的言官已经在抨击他残民害民了,潘兑如何不知,就是赵佶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但那又怎么样?

    果然,周铨笑了笑之后,就开始抱怨了:“此次伐辽,虽是我擅自兴兵,但终究没有用朝廷一兵一卒,未费国库一钱一粮,我多借用辽国义士之力,这些义士,总得犒赏,故此我不能做到秋毫无犯。听闻京师中有人以此攻讦我,说我残害百姓,罪大恶极,不但不该封赏郡公,还应遣一吏二卒来擒我入京,受这等人拷问刑讯……我想起汉时李广,不愿受此等小吏之辱,乃至自尽……侍郎回去之后,替我问问官家,这些人是不是要逼得我也自尽,方肯甘休。”

    潘兑苦笑道:“总有苍蝇虫蚁,郡公万金之躯,可不能开这种玩笑。”

    “我是说真的,那几个人,叫啥名字来着,反正我是记不得,但他们说的话我都记得!”周铨仍然是一本正经。

    潘兑明白,周铨这是让他代话了:“以郡公之意,如何处置?”

    “简单,朝廷不是要北伐燕京,克尽全功么,让这些人随军效力就是,他们不能到前线打仗,当个随军的文吏什么的,总是可以吧?”周铨道。

    这一句话,可就将好几位御史、十多名太学生打发到军中去了!

    此时周铨功劳巨大,朝廷对他有所亏欠,而且潘兑自己也觉得,那些人闹得有些过了。

    因此他毫不犹豫点头:“下官必不负郡公所托!”

    “另外,我过段时间,会入京一趟。”周铨说到这,眉宇微微掀了掀:“京徐铁路的事情,虽是我父亲在管着,但我父亲太过良善,总有人欺他,这可不成,我这当儿子的,自然要给我父亲撑场面!”

    潘兑闻得此言,心中又是一动,干笑了两声:“自然,自然。”

    京徐铁路之事,当真是一波三折,那些地方的土豪劣绅名门望族,被农会闹得焦头烂额,双方冲突过好几回,人命都出了几十条。不过,农会背后可是有东海商会在支持,所以声势越闹越大,倒是那些原本控制着地方的豪绅们,发现如今地方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听他们的,有不少干脆就打了他们的狗腿子,甚至打了他们本人,然后逃到徐州、海州去。

    无论他们怎么反对,在宣和二年底,京徐铁路总商会还是在京师成立了,这是个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成立一个月后,便成功发行了高达五百万贯的铁路债券——实际上这笔债券,大多数早就被预订了,真正面对开封商民发行的,只有不过一百五十万贯,在发售后一个小时内,便已认购一空。

    有了足够的钱,京徐铁路便可以正式启动,其中京东西路境内,徐州至应天府段已经开工,工钱每日一结,一个壮劳力少则可以拿到一百文,多的可以拿到三百文,于是沿途百姓,纷至沓来,一个个争着要到工地做工。据说每天的工钱支出,就高达两万贯之多!

    有些不明白这其中奥妙之人,只觉得发行债券所得的五百万贯,只够二百五十天的工钱,而二百五十天肯定是修不成京徐铁路,因此觉得事情难成。却不曾想,这些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得了钱之后,立刻将钱去买布置新衣,给孩子买了玩具,给家中添了新的工具……或者就干脆存入东海商会之中。他们的消费,顿时令随着修路大军而前进的关联商家赚得钵盆皆满。

    宣和三年三月,当第二批京徐铁路债券认购之时,这些商家千里迢迢跑到京师,将第二批的五百万贯债券,又是一抢而空。

    当初周铨做出预算,说是只要用八百六十万贯,便可以撬动京徐铁路的修建,赵佶还有些担忧,两批债券如此顺利被认购走,让他终于放下心来。

    其实若不是那些乡绅们闹出的事端来,原本人工价钱不会这么贵,但他们既然闹事,周铨有心将这条铁路的修建,变成宣传队、播种机,以这条铁路为掀播土豪仕绅们对乡野控制的契机,所以才加大投入,每到一地,都以高薪,发动当地百姓参与铁路修建和维护。

    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出色。

    朝廷里残余的保守派官员,还有地方上的一些不肯接受新事物的庸官,此时勾结在了一起,试图通过拖延、推搪等手段来阻挠铁路修建,周铨之父周傥如今在督办铁路,为此没少受这些人的冷眼和憋气,此时周铨这样说,潘兑明白,这是周铨的第二个条件了。

    朝廷只凭着一个空头的爵位,就想从周铨手中换取十余个州县,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竟有此事?郡公尊父为国事奔波,听闻他甚至亲至工地,与百姓一起堆石抬轨!用不着郡公亲自回京,待下官回朝之后,定然要弹劾那些敢对功臣不敬者!”潘兑也做出了承诺。

    这两个条件,都是无伤大雅的,而且朝廷里外都是一致意见,周铨这厮太会惹事,还是留在外边,别弄到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