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济国公夫人就是余里衍。
武清原本就是余里衍的封地,只不过她逃离辽国之后,此地为辽收回。后来耶律禧、耶律大石离开大陆,都是从这里出发。
将这块地方给余里衍为实封食邑,既是向周铨示好,又是一种无声的暗示。
想来周铨肯定会收下这个礼物的,甚至不需要他出兵收复,只要消息传出,金国那边就会倍感压力。他们肯定不愿意和周铨打交道,毕竟周铨船坚炮利是出了名的,在海边上和他对上,纯粹是自找没趣。甚至女真人若是胆怯些,会想着尽快将燕云交还宋国,避免离周铨太近,被这厮寻个借口打一顿。
这么一来,童贯手中的兵力,就可以抽调一些前去灵州――甚至可以抽调十万去!
“一人之威,可抵十万兵力,朕这算不算是狐假虎威?”在觉得这是妙计的同时,赵佶又有些苦涩,他向蔡京问道。
“童贯是狐,周铨是虎。”蔡京道。
赵佶一笑:“罢了罢了,反正在周铨面前,朕早就没有什么颜面了,于今之计,就是希望他与朕爱女的婚事能够早日定下来……此事恐怕还得劳烦太师修书一封,向周铨说明。我恐他记恨前事,不肯收下武清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佶心里更为苦涩了。
大宋的食邑绝大多数都是遥领,不是实封,现在他要实封食邑,却还要担心对方不愿意接受。
“以臣愚见,周铨汉胡之分,还是分得挺清楚的。”蔡京道。
“娶了一位辽国公主,也不能算清楚了。”赵佶酸溜溜地说了一句。
蔡京笑道:“少年人风流成性,在所难免,若非如此,臣也不会献此策了。”
“不仅如此,朕很明白,不能只让人办事不给人好处,比起周铨这般公开向朕讨要好处的,那些背地里往自家扒拉东西的才真正可恶。”赵佶说到这,目光突然变得深沉起来:“告诉周铨,只要能保得大宋度过这一难关,今后东海商会的税收,朕再减他一成,他在海外需要人口,朕许他于江浙、淮南就近招募!”
蔡京悚然动容!
此前周铨需要人口,都是从辽国抢、从宋国骗,可谓偷偷摸摸。赵佶现在开口许他在江浙淮南就近招募人手,这对周铨来说,可是莫大的好处!
与此相比,减税一成,倒是算不了什么了。
只是人口一向是国家根本,私自招募一些偷偷送往海外没有什么,可公开招募大群送走,少不得会被群起而攻之!
“如此……恐怕群臣会有谏言啊。”就是蔡京都不敢应下这条件。
“不如此,这一关难过。”赵佶此时倒是极为果断。
见他态度坚决,蔡京心中凛然,点了点头:“臣这就给他写信!”(未完待续。)
………………………………
四七六、复仇者
信使带着蔡京的秘信,只用了一天时间便赶到应天府,但是周铨却不在此地,而是回了济州五国城。信使无奈,只能再赶往海州。
到得海州时,又没有赶上每七天一班的邮船,只能到码头来寻,看看有没有商船前往。
他在这边人生地不熟,好在在码头上望着一熟悉身影,让他心中一喜,赶紧上前见礼:“小学士,小学士!”
信使所见到的正是蔡行。
这厮与其父蔡攸翻脸,之后便呆在京师之外,非是年节绝不回家,倒也逍遥自在。这年余时间中,他不仅赚得了大钱,而且见闻更广博,与信使见了礼,听了他的来意后一拍手:“你来得正好,这位胡先生就要去五国城拜见济国公,我今儿原本是送他的,胡先生,替我带这位严先生一起去五国城,有劳有劳!”
信使讶然,蔡行在京中时可是极狂妄的,便是宗室公侯、博学名士,往往都不放在心上,怎么对这姓胡的如此客气?
他偷眼打量了姓胡的一眼,不过是一黑瘦汉子,特别显老气,实在是其貌不扬。
当下他便向蔡行暗问此人身份,蔡行背着那胡先生暗道:“你休要怠慢此人,周铨甚是看重他,点了他的名字,在济州咨议局有名字……好吧,你是不懂什么是咨议局的,就是我,也只是在咨议局里有个名字罢了,也就是说,在周铨心里此人与我身份相当!”
信使听了就叫屈:“此人有什么资历,能与小学士相当!”
“少乱拍马屁,总之莫要得罪他了,我还指望交好他!”蔡行懒得解释,只是吩咐道。
所谓咨议局是周铨在进入宣和五年后新成立的机构,用他自己说的,就是现在东海商会涉及的利益面太广,行事难免主次不分,故此成立这一机构,每年大会一次,决定来年商会的重点方向。
旁人或许不明白,但蔡行却很清楚,这是周铨在与人分享权力!
此时以东海商会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利益联盟,咨议局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个联盟。甚至可以说,若再发现去年天水商会背叛的事情,整个利益联盟必然群起而攻之,不会再中立看热闹。
目前咨议局的议员是由周铨指定的,蔡行能入内,是因为他掌握着附属于东海商会的“金陵堂”,这其实就是蔡家的钱袋子。而这位胡静水能入内,则是因为这厮发现了一块新的大陆。
“胡洲。”
这是周铨给这块大陆取的名字,它位于吕宋之南,穿过大群岛屿与一片海洋,才能够抵达。胡静水从广州出发,用了半年时间才到其地,然后又花了半年时间,才勉强绕其陆一周。回来倒是很顺利,只用了两个多月,但随胡静水一块去的五艘船,只有两艘返航,四百六十名水员,也只回来一半。
他所带回来的,只有一些动植物的标本,一些说不清成份的矿石,还有土人们的一些破烂玩意。可以说,这一趟航行是蚀本的,但周铨却仍然极高兴,不
仅用胡静水的姓给此陆命名,还一次奖励了胡静水二十万银圆,让他此行不但不亏,反而还略有赚。
另外,周铨也重申了此前与胡静水的约定,东海商会若往胡洲开拓商路,利润中的若干部份将归属胡静水。
故此,胡静水这几个月便在四处游说,想要组织一支千人左右的探险队,更深入胡洲,寻找可能存在的利益。有金银等贵金属是最好的,若无金银,别的物产也行。
信使在船上很容易就打听得这些消息,他心中顿时也热了起来,寻着胡静水恳求,要在这探险队中也插上一股,今后好分享利益。
此时大宋在周铨鼓起之下,已经形成了大兴工商和探险寻宝的风气。流求和吕宋先后发现大金矿的消息,更是将此风推至极盛,这位信使虽是蔡京亲信,不缺钱用,但也不嫌钱多,而胡静水对此,自然是举手欢迎。两人一拍即合,原本还是陌生人的,到了五国城便开始称兄道弟了。
信使在五国城才一登陆,便感觉到气氛不对。
外松内紧,五国城里似乎要发生什么事情。
而且街头除了商旅行人,还多了一些穿着制服却没有戴公帽的人,胸前往往都挂有牌徽,属于济州各个工厂的民兵队。
信使此前乘邮船来过五国城来次,都是为蔡京送信,那个时候见到的五国城,可没有现在的紧张气氛,让人感觉,似乎是在准备一场大战。
因为有胡静水的帮助,信使很快就见着了周铨,周铨看完那封信之后,沉吟了会儿,然后笑道:“想来先生也看到,如今五国城中情形有些不对了。”
“是。”
“因为日本发生了些事情,故此我必须向日本出兵。”周铨神情深沉。
“什么……这个时候……济国公,日本之事,真的很急吗?”信使可是知道蔡京的打算的,闻得此语,不由大惊失色。
几乎在这同时,五国城港区的一间棚屋里,对面跪坐的两个人在窃窃私语,也提到了这件事情。
“打听清楚了么,最近这些异动,甚至动员起来,要求各个工厂民兵都开始训练,是不是要出兵的迹象?”其中一人沉声问道。
与他相对的是一个高丽人,连连哈腰:“打听清楚,没有错,是日本那边出问题了,据说,日本几个豪族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要将所有非日本人,包括东海商会,尽数驱逐出去。他们扶立了一位新的主君,发动了所有百姓,足足有上百万人……”
听得上百万人,高丽人对面的那条大汉倒吸了口冷气:“上百万人,这是吹牛吧?”
“不仅如此,日本人也会铸炮了……说来也怪,这么短时间里,各国可都会造炮!”高丽人说到这,心里有些嘀咕,不知道高丽是不是也能造炮了。
那条大汉沉默不语。
他是知情人,晓得造炮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晓得外形,多摸索两遍,以诸国之力,都能造出大炮来。
甚至可以说,铸一门青铜炮,未必比寺庙里铸一口大钟困难。
而如今诸国纷争,仿佛古时战国之际,各国都会在战争器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举一国之力,研究一种武器,只要这种武器并没有先进到这个时代人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步,终究是会研究出来的。
而且,在火炮扩散的问题上,大汉自己便是推波助澜者之一。
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从当初被俘虏的高丽人口中,得到了火炮的外观,然后悄悄送出济州的事情。
“若下回再来一次这样的,问题就大了。”大个子缓缓道。
“这回可就麻烦了,咱们的生意,不好做啦。”高丽人哀声叹气地道。
他们干的行当很古老,走私。
济州的商税虽然不算高,可是对于某些商人来说,能偷一分是一分,因此还是有走私商人暗中滋生。哪怕此地的法度纪律十分严格,也难以避免阴暗处藏着老鼠蟑螂。
总督府大多数时候都严厉打击走私商人,但有些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不过,大个子以走私商人的非法身份,掩饰了自己真实的职业:细作。
“我觉得不对……能不能安排我去日本看一看,我想瞧瞧,那边是不是有赚钱的机会。”大个子犹豫许久,然后说道。
“你疯了,日本便是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也不是我们能插手的!”高丽人警惕地道。
“我没疯,总是这般零打碎敲的,几时才能发家,我还想着发家后自己买艘船,改头换面也当正经生意人呢。崔兄,咱们合作多年,我知道你门路广,肯定是有办法送我去日本吧?”那大个子道。
崔姓高丽人劝了两句,见他不听,便只能应下此事。
没有几日,这崔姓高丽人便又来找大个子:“王兄,王兄,快些来,马上就要走了,胡静水的船正好要去日本,要运一批补给前去,我在船上为你谋了一个水手的职位!”
被呼为王兄的大个子闻言大喜:“果然不会是八面玲珑崔景会,就是有本事,多谢,多谢!”
那崔姓高丽人笑吟吟道:“不算什么,只是正好遇上,胡静水的船队在去胡洲时折损人手太多,如今正招募水员呢。不过王兄,丑话说在前头,让你进去我可是花了不少力气,但到了船上,你只能当最底层的水手,别的,我可没有本领照顾了。”
大个子点了点头,心中噙起一丝冷笑。
当初令日本人刺杀赵构与安德、茂德后,他可是费了好大气力,才将自己藏好来,与他一起的俩个同伴先后都就擒被杀,也不知是否将他供了出来。
只可惜,那一次因为日本人的擅动未能成功,不过从那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周铨确实是痛恨。这么说来,这次日本百万人暴动的消息,倒有可能是真的。
无论怎么样,自己都得亲眼去看一看,能够确认的话,对于自己主上的大计……会有极大帮助!
更重要的是,可以凭借此事,完成自己对周铨的复仇!
周铨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就在暗中盯着他,要向他复仇!(未完待续。)
………………………………
四七八、好,好
自诩为复仇者的那个王姓大个子,同样也不知道,就在他登上了胡静水的船后,送他离开的崔景会转过头来,便遇到了一张笑吟吟的脸。
“辛苦辛苦,多谢多谢。”
说话的人是王启年。
周铨虽然将他从情报系统调走,跑到京徐铁路上去干了几年,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为他找个掩护,当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新的情报头子纪春身上时,王启年却在刺杀事件之后悄然回到了济州。
他很客气地和崔景会说话,可是崔景会却在瑟瑟发抖。
“我……我已经按你说的去做了,你答应过饶我性命的……”
“没错,我答应过饶你性命,但是却没有答应不制裁你,走私商人罪又不大,无非就是流刑,你去吕宋干几年活,回来时又可以当这地老鼠了。”
崔景会心有不甘,可与王启年目光一对,他便忍了下来。
王启年身后数人上来将他夹住,看起来是勾肩搭背甚是亲热,实际上将他紧紧控制住,让他不得脱身。
在将崔景会带走之后,王启年并没有直接离开,他微微眯着眼睛,站在码头上,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
没有多久,一个穿着护卫军军官制服的人出现在他身边。
宋行风。
一直在与韩世忠、岳飞较劲的宋行风,借助在日本的战功,如今也是一个营正了。他很得意地将自己的制服收拾得鲜亮,特别是双肩之上代表营正军衔的一柄剑,更是擦得闪闪发光。
“王兄弟,你邀我来这里是做什么?”他大大咧咧地对王启年道,只是在眼神深处,才闪动着一丝忌惮。
“你们在日本做的那些事情,我可以不管不顾,只当没有看到,但你们小心些,莫要玩过头了。”王启年回过脸,向着他一笑:“想要往上爬是好事,但若是心太大,容易闪着腰。”
宋行风脸上的笑容僵住,好一会儿,才定了定神:“王启年,你这话我不太明白,你莫非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王启年摆了摆手:“不是误会,而是警告,大郎的大业,谁也不能破坏,就这么简单!”
宋行风哼了一声,转过头去,大步离开,再也不理睬王启年。
他走到一艘船前,径直登上船,身边立刻有人过来:“那个阴阳怪气的家伙呼哥哥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那厮不晓得是听了什么风声,警告我们在日本莫要妄动。”宋行风冷哼了道:“还要我莫野心太大――我知道他的意思,怕我立功,官职超过他们这些学堂里出来的秀才兵呗!”
“哥哥你也是在讲武堂和伏波堂进修过的,也算是秀才兵了。”那迎上来的人笑道。
“但在他们眼中不是,他们眼里,唯有龙川学堂或者济州学堂出身的,才是正统,咱们这些半途投靠的,不能超过他们……呸,什么东西!”宋行风斥骂了一声。
他心情极是不爽。
在护卫军中立住脚之后,宋行风就开始有意招募旧日同僚来此,不过护卫军军制与朝廷不同,哪怕他已经身为营正,也无权随意调动人员到自己手下。故此来投他的旧友足有数十人,可真正被他想办法调到身边来的,也只有寥寥两三人。
有他照顾,这几人过得倒是不差,只不过护卫军中升职同样自有规矩,所以他们的官衔却依然不高,这让这些人心中火热一般,不免在宋行风面前会说些怪话。
这些怪话也影响到了宋行风。
靠在船舷上,宋行风用手抹着自己的短须,微眯着眼睛。
虽然他嘴中不屑,但实际上,他对王启年还是非常忌惮的,而且他很清楚,王启年的警告,并不是无由而来。
此次他们去日本,准备做一点动作。
不过被王启年警告之后,接下来就要小心了,这些动作别没讨好周铨,反倒让自己栽了进去。
宋行风会独走,王启年不会。
因此在警告完宋行风之后,王启年又回到了周铨身边。
此时周铨刚刚结束与蔡京信使的第二次谈话,同时将一封书信交给了信使,那信使离开之后,王启年将自己的警告禀报给了周铨。
不过他只是禀报了过程,至于当如何处置,他没有说一句话。
周铨手指头在书桌上轻轻敲了两下,然后笑道:“行,点到为止,他如果明白事理的话,就不会乱动了,若是不明白,那么……以后就在日本哪个疙瘩呆着吧。”
宋行风还是相当有才能的,否则周铨不会重用他。至于他的行为,周铨也不想过于深究,毕竟人都有野心,搏了命往上爬,有的时候未必是坏事。
“大郎,大宋那边,未必能撑得住。”王启年不再纠缠此事,而是提到了大宋。
周铨摇了摇头:“夏贼出现,倒是出乎人的意料,不过无所谓,夏贼便是勾结了那个什么塞尔柱国,也是万里来征,最多在边境劫掠一番罢了。真正烦人的,还是金人,这一次,金人的问题即使不能彻底解决,我也要让他们再无南下之力!”
说到这,他双眸中光芒炯炯。
此前他对于今后如何做还有些犹豫,既不愿意给大宋朝廷当看守门户的走狗,也不忍坐视中原百姓遭难,因此已经有了决断。
信使回程倒是赶上了邮船,他用了不过八日时间,便又赶回到京师。
蔡京收到信,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眉头禁不住也皱了起来。
“你在五国城,看到情形当真如此么,准备去日本开战?”他向信使问道。
“回禀太师,当地确实极为紧张,以晚生前几回去所见皆有不同。”信使低声道:“而且晚生上下船时,都看到码头上囤有大量粮食、军械,确实是准备海运至前线的模样。”
蔡京沉吟了好一会儿,然后失声笑了起来。
“这厮看来做的好大打算……罢了罢了,既然他已经答应封余里衍为燕国公主之事,也接下了武清为余里衍封地,那么老夫的任务便完成了。”
无论周铨做什么打算,蔡京都觉得无所谓。
反正蔡京自己身在京师,哪怕他看到了大宋如此摇摇欲坠,也不相信汴京会有什么危险――去年周铨卖给朝廷的大炮,他可是亲眼见着,如何用了近千人之力,才一路调上城头炮楼,对着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虎视眈眈。
有这等利器,就算周铨自己要来攻打汴京,恐怕也要头疼不已吧。
他带着消息去见赵佶,赵佶抚额赞叹:“好,好,既是如此,那么朕无忧矣,立刻下旨给童贯,令他拨调十万人马西行前去支援种师中,种师道已经捐躯为国,可不能让种师中也出什么意外了!”
蔡京却有些不安:“官家,要不……再等等,童贯那边,一时半会不宜抽调如许兵力。”
赵构摇头苦笑:“老太师在家中有所不知,就是信使来回的这段时间里,夏贼对灵州围而不攻,却将朕自周边抽调的三支援军都击败了。便是河东诸部,也被其一举打残,如今灵州士气低糜,囤粮亦有所不足,故此救援之事,刻不容缓啊。”
蔡京默然无语,他心里还是有些反对,毕竟在蔡京看来,灵州那边,大不了放弃就是,大宋既然此前能将之打回来,等缓过眼前的劲后,就能再次将之收复。
可是赵佶考虑的却和他不一样。
朝廷在灵州一带,可是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宗室和西军,如果放弃了这一块地方,也就意味着他们利益会受到极大损失。哪怕此后打回来,损失也无法弥补。
故此,灵州不可失守!
“那么朝廷便要明旨,要让周铨接收武清的消息,同童贯调派西军的消息同时传到金国去,唯有如此,才可以震慑金国,不令其有妄动之举。”蔡京又进言道。
说到这事时,他眉头又皱了起来,女真人不比辽人,辽人汉化程度极高,很多事情都可以判断出他们的行事规律,而宋人与女真人打交道得比较少,蔡京实在无法保证,这个刚刚建立国家不过十年的民族,会不会干出些让人吃惊的事情。
事实上,女真人确实在准备干一点让人吃惊的事情。
完颜阿骨打深恨周铨,将周铨视为大金政权的头号敌人,但他也知道,周铨不好惹,如果时机不成熟,不可以轻举妄动。
可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
余里衍被封为燕国公主、以武清为封地的消息,果然很快就传到了女真人耳中。
斡离不身为阿骨打次子,闻得这个消息顿时大怒。
“宋人欺我乎,此时武清在我手中,他竟然就将之封赏给辽主的女儿,他们难道不知,辽主是我仇敌,周铨与我共有杀兄之仇么?”
他的驻地正是武清,此地被周铨与余里衍经营得相当不错,哪怕余里衍离开之后,仍然是辽国南京道少数富庶之地,他在这里抢得逍遥快活,哪里肯放弃!
更重要的是,此时他手中,还有一封兀术给他的秘信。
“周铨忙着对付日本之乱,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