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段和誉,甚至觉得如芒在背,怎么着也不舒服。

    他的心思,又转到大理国的命运上来。

    虽然段氏在大理已经大权旁落,可好歹还是一国之君,若周铨真的要吞并大理,他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不同意的话,大理能不能扛得住周铨的怒火,自己下次再来应天时,会不会是阶下囚,甚至只有首绩?

    “献俘!”

    他正琢磨着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高呼,段和誉心有所思,顿时吓得浑身一颤。

    然后,他看到一队队华夏军士走了过来,在他们中间,则是排列整齐的俘虏。

    为首的,乃是西夏李乾顺!

    在经历了三年的激战之后,岳飞带领的第四军,千里奔袭,攻克高昌,西域诸部畏于第四军军威,发动叛乱,擒获李乾顺来献,所以,俘虏第一阵,便是李乾顺与西夏士卒。

    李乾顺双手象征性地缚上草绳,在经过观礼台时,他抬头望了上面一眼,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周铨端坐其上的身影。

    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自己本来有机会的,只不过兀术反应更快,让兀术抢了先机夺取河中,否则,自己一定要逃到极西去,离得周铨越远越好。

    李乾顺之后第二阵,便是交趾国王李阳焕。

    这厮年纪不大,十八岁都不到,虽然没有哭哭啼啼,却也胆战心惊。周铨遣使者令他献土入贡,却被他手下重臣断然拒绝,可当华夏军大军赶到时,那些重臣们见战事不利,又毫不犹豫地将他献了出来。

    无论是西夏还是交趾,都是大宋世仇,双方征战时间甚久,因此当他们的俘虏经过时,广场之上观礼的百姓一片叫骂之声。

    在他们之后,便是一大堆叫不出名字的小国、小部,这些人周铨也懒得分辨,直接让他们各穿服饰,组成一队,从广场前经过,然后停到广场一隅。

    在他们之后,是华夏军各军的代表。

    看到这支部队,段和誉就觉得牙疼,在他们过去之后,段和誉忍不住侧过头去,小声与占城国主道:“贵国作如何打算?”

    占城国主咽了口口水,也用汉话道:“还能作如何打算,我们能有选择么?”

    他又看了段和誉一眼,低声又道:“我们靠海,和贵国不一样!”

    段和誉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还有些优势,因为大山的缘故,华夏军要进入大理不是很容易。

    可这点地理的优势,根本不足以弥补国力上巨大的差距!

    在他的纠结之中,登基大典的观礼仪式结束了,按照行程,紧接着,他们还要去新建成的“众议宫”。

    周铨今日要在此发布他登基后第一份诏令。

    因为委任了一百零八位枢密院参政,同时还按各自行省选荐了三百六十名中书院议政,再加上满朝的文武百官,这么多人要开大朝会,在原先大宋模式的旧宫殿中显然无法举行,故此便有了这众议宫。周铨的座位高居于正北,是一个由九级台阶组成的御座,而在他的左手是文官,右手是武臣,正面所对,则是参政与议政们。

    与大宋不同的是,在场诸人,尽皆有座!

    段和誉与诸国国君,既不是文武官员,也不是参政议政,他们是坐在最后方的观礼席上,望着众议宫这大会场,都觉得很是新鲜。

    “不如我的大殿好。”赵佶嘀咕的声音,段和誉都听到了,他看了赵佶一眼,心中暗暗佩服。

    既佩服赵佶胆大,这种情况下还敢乱开口,也佩服周铨量大,这等情形下让赵佶还活着。

    周铨再度出现时,众人纷纷起立,段和誉同样如此。他向周铨望去,周铨并没有穿金黄色的龙袍,而是换上了他喜欢的军服。他的御座之前,有张半圆型的桌台,他坐于桌台之后,居高临下,看着满堂众人,心中生出一股豪情。

    他知道,从今天起,这个国家,真正属于他了。

    “诸君请入座。”周铨最初时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他就进入了状态:“今日在此,宣布人事任免及各事项如下……”

    内政外交,政略军略,段和誉很快就听到了他关心的事情。

    大理、占城尽皆废国,各置行省若干,大理国主、占城国主以郡王衔留于应天,每年拨给嫡脉银十五万圆,许其宗族子弟自主寻业。

    这个结果,既不是太好,也不算太糟。当周铨宣布出来后,段和誉整个人都瘫在座位上,但口中却长长出了一口气。

    “就这样吧……只能这样了。”他小声嘟囔道。
………………………………

五九八、意外卷入

    “就这样吧,只能这样了!”

    段和誉小声嘟囔着,这十年来,他都不知道这样说过多少回了。

    时值华夏“元宪”十年,距离周铨登基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段和誉也在应天府呆了十年。

    最初的五年里,他的自由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不过这五年来,随着大理行省安定下来,高家的叛乱被华夏军平定,他获得了相当的自由。比如说此刻,他就可以来到海州。

    不来不行。

    他的三子段易兴,今天要随华夏军海军出征,他是来送一送儿子的。

    虽然华夏朝廷给了他郡王的爵位,但在在华夏朝,爵位只是荣誉称号,每年的爵位金少得可怜,堂堂郡王的爵位金还比不上一个小县的县令年薪,他主要依靠每年十八万圆的年金――十年时间从十五万涨到十八万了,可是比起物价的涨幅,要支撑起一个大家族明显不成。

    所以他只能经商,不仅是他,几乎所有获得封爵的家族,都会经商,唯有如此,才可以让自己的家族不会太过寒酸。

    但是经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凭借和大理行省的关系,段家可以从大理行省弄些茶叶什么的土特产出来,每年能赚个两三万银圆,想要让家业更好些,就必须开拓新的赚钱门路。段家多少有些忌讳,不敢涉足钢铁、航运之类的实业,于是开拓新的商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特别是段和誉的第三子段易兴,随他一起来应天时才九岁,后来一直在应天接受教育,十年来被教成了一个华夏狂热份子,一心一意要参加华夏军,为后代子孙去开疆拓土,全然不顾自己曾经是大理王子的事情。

    不过因为身体的缘故,他在服了一年预备役之后便只能离开军旅,他不死心,便缠着段和誉,要求去东非贩卖象牙――其实就是参加已经持续了十一年的燃烧远征,这一次段和誉没有拦住,只能忧心忡忡地来送他。

    望着儿子一副兴奋莫名的神情,段和誉嘟囔了几句,将自己挂在脖子上许多年的一串念珠摘了下来,挂在这个儿子的脖子上。

    段易兴有些不耐烦,却也合什向父亲道谢。

    他们段氏信奉释教,如今段和誉更已经茹素吃斋,当了个在家的居士。这些年随着经济的繁荣,释、道二教也大兴起来,不过据说,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二教在燃烧远征之中表现极为出色。

    有些地方的土著,对于华夏人带来的枪炮一无所知,畏之有如神明,然后释道二教乘势而入,特别是道教,直接宣称火药乃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点化唐人张仲景而得,因此这枪炮尽皆是道家神器,道士们又多会些幻术,将土著们糊弄得不要不要的,因此道家极为昌盛。

    而释教比道教能说,加天从交趾到暹罗,原本就有释教基础,因此他们也成功地杀回祖庭天竺。

    “我向那烂陀寺捐献的钱,你千万记住了,一定要送到寺中去,那是我和你母亲为你祈福所用,事关重大,别耽误了!”千言万语,最后化成了这一句话。

    天竺那烂陀寺如今已经衰败,四年前,燃烧远征的部队与大金部队在这附近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金国也使用了火枪,只不过他们的前装火绳枪面对燧发后膛枪就是一场悲剧,而更悲剧的是金国火枪的炸膛比例实在太高,一场战役下来,他们的火枪手倒有五分之一是被自己的火枪炸膛所伤。

    这一战后,华夏军将金国的势力从天竺东北部彻底驱走,也将大食神教的影响从这一片区域赶了出去。因为大食教徒曾经严重破坏那烂陀寺,寺中残余僧侣便随燃烧远征的部队一起来华夏,乞求周铨重建该寺,却被周铨断然拒绝。

    “汉家自有信仰,神佛不食人间烟火,要钱何用?有钱还是多建学校、医院,方不违神佛教诲。”

    这是周铨的原话,不过他同时也开了一道方便之门,允许释教信徒自己捐款,朝廷可以代收,不征其税。这样一来,释教信众纷纷捐钱,段和誉笃信,当然也捐了不少,这次干脆让儿子带些过去。

    此时段易兴还不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只是应付着点了点头,然后又看了看身后。

    那边是一群十余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都在那里笑着等他。

    段和誉有些无奈,这些年轻人当中,很多他都认识,不少都是华夏朝廷“重视”对象的儿子,比如说原来占城国主之子周国忠,原来的日本国源氏之子原义朝――这两国如今都被纳入华夏治下,占城国变成了占城行省,日本国则成了扶桑东、扶桑西、筑紫、伊予四行省,其原先的统治者们,纷纷改换汉姓,象占城国主,因为献国之功,被赐姓周。

    这些人身份有些忌讳,可是年轻一代都被教成了大华夏主义者,一门心思就是为大华夏之兴而奋斗,也为个人的功名而努力。他们倚仗着家里多少有些余钱,投入到一波又一波的燃烧远征中去,想要借助华夏的强势扩张发财。

    “阿爹,阿娘,你们若没有别的吩咐,我可就动身了。”看到伙伴们隐隐都有嘲笑自己的意思,段易兴有些羞窘,向着父母亲催促道。

    “就这样吧,只能这样了……”段和誉习惯性地说了一句,挥手示意他离开,同时揽住泪眼婆娑的妻子。

    段易兴早就等不及了,草草行了一礼,便与自己的伙伴们会合在一处。

    段和誉望着他的背影,微微一声叹息。

    华夏帝国建立的十年,天下大变,时代完全不同了。

    这十年间,不知多少各族儿女,便象段易兴一般,满怀着野心和忡憧,搭上海船,在海上飘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为的就是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据段和誉所知,其中五分之一,都死在了冒险的路上,五分之二落魄而归,能够衣锦还乡的,也只有五分之二。

    但报纸上不会说那死了的、落魄了的人,只会说那些衣锦还乡的人,而那些背后推动燃烧远征的力量,更不会提及不利于燃烧远征的任何事情。

    但愿他儿子,也会是那五分之二衣锦还乡者之一,但愿。

    半年之后,西天竺,当地人称为撒尔塞岛、华夏人命名为玄奘港的地方往北一百五十余里。

    脸上有一道深深伤疤的孟绅吼了一声:“段和尚,死了没有?”

    参加燃烧远征十一年,孟绅从最初不情不愿,到后来已经习惯了战斗,甚至在退役之后自己组织了护卫队,他已经成长了许多。十一年的战事,除了给他的脸上添了一道长长的伤疤,还为他带来了八枚勋章、面积达五百余里的封地、伯爵爵位称号、不同种族一共九名妾室、价值六百万银圆以上的家产和传遍天下的名声。

    被他称为段和尚的段易兴从西天竺的一条土沟里爬起来,呸呸地吐掉嘴里的泥土。

    此时他脸上已经没有了书生的白皙,有的是日晒雨淋后的粗糙。他抬眼向对面望去,那边已经安静下来。

    在他身边的土沟里,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人,有活的,也有死的。换了两三个月前,看到这模样段易兴能吓出尿来,可现在,他只是随意瞥了一眼,然后大声道:“没有异常,准备前进!”

    他原本是去东非,华夏的一支探险队在那里发现了庞大的大象种群,虽然周铨本人对奢侈品没有兴趣,可是华夏一亿五千万人中,至少有一千万都是追逐奢侈品的富人,他们对象牙和象牙制品的渴望,使得东非的象牙也也很高的利润。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才到玄奘港,他们就面临着一场危机。

    被华夏军驱离了沿海的金国,竟然发动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反击,他们反击的目标,就是玄奘港,这座华夏远征军在天竺最重要的港口。

    显然,金国打听到了消息,华夏军正在准备一场巨大的攻势,准备将金国的力量彻底从天竺拔除,使得金国失去天竺的人力、棉花和矿产品,他们以近十万的兵力提前发动进攻,攻击目标就是堆满了战备物资的玄奘港。

    华夏军在玄奘港的防备力量,只有新编第十四军一万二千余人,面对的对手是近十万金**队和二十万以上被裹挟的天竺土著,而金**队虽然装备落后,可也拥有五万支火绳枪、六百门以上火炮和难以计数的骑兵。华夏军的大规模援军最快也要三个月后抵达,因此,天竺都护府大都护发动战时征召令,凡在此时经过玄奘港的华夏力量,都在征召港围之内。

    于是带着自己的护卫队充当佣兵的孟绅、与同伴们准备赶往东非的段易兴,还有许许多多华夏人,都被临时征召,参与这场大战。

    好在所有适龄华夏人都要服兵役,进行半年到一年时间不等的军事训练,因此众人不能算对军事一无所知。

    段和誉喊完之后,端起火枪,猫着腰开始向前冲锋,但他动作快,他身边几人跑得更快,眨眼间就冲上了冲方。

    段和誉瞄了一眼那二人,心中想起这两个刚加入他小队人的名字,一个叫陆游,另一个叫李宇。

    据说是两位利用假期游历的学生,没想到卷入这场意外的战事了。
………………………………

五九九、华夏帝国皇长子

    李宇自然就是周宇,周铨的长子。

    周铨登基之后,要求他立储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但是周铨却一直没有动静。而且新朝与前宋和此前任何一个皇朝都不同,在皇子的培养上更有很大的区别,周宇从小就被留在五国城,在那里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了三年义务教育,然后转学到龙川学堂,在那里又接受了一年高等小学教育,此后在应天府上了三年中等学校,一年军校预科,最后进入位于应天大学城的华夏理工大学学习如今最热门的电学,这一路上,陆游都与他同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果说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周宇成了学霸,让周铨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有天才存在的是,比周宇小一岁的陆游,是学霸中的学霸。陆游比周宇晚两年入学,可是连连跳级,短短八年时间就追平了周宇,到了大学之后,陆游更是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四年的学业。

    但周宇的头脑比陆游活络得多,倚仗着所学,没少跑外边接私活,然后找学霸陆游帮忙,少的时候可以赚个十几二十银圆,最多的一次两人接了个大活,揽下一个小工程,赚了足足六百银圆。

    存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假期能有一次旅游――周宇多次向父亲请求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可是周铨虽然同意,师师却不肯,最后达成协议,他只要攒够了私房钱就可以,所以拖到如今。

    可是没有想到,两人来到天竺,先在东天竺的玄策港登陆去游玩了一趟那烂陀寺,然后横穿天竺来到西天竺的玄奘港搭船准备再去东非的杜环港时,碰到了这场大战。

    周宇化名李宇,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自然也被征召入队,因为他射击水平极高,于是就成了一位神射手,而陆游也因为和他的关系,成了他的护卫兵。

    “进攻,进攻!”

    孟绅其实见过周宇,只不过那是周宇很小时的事情了,两个已有十余年未曾见过,他也没有想到,自己部下的这个李宇,竟然就是华夏帝国的皇长子。在敌方的炮击结束之后,他利用两次炮击前的短暂间隙,准备发动一次小规模的突袭,争取夺取眼前的高地,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段易兴看到和自己同队的周宇、陆游跑得飞快,心里不免有些不服气,都是年轻人,谁愿意输给谁!当下也加快脚步,不一会儿,冲得与周宇、陆游并排。

    跑了只不过二十秒左右,孟绅的声音在身后传来:“寻找掩护,卧倒!”

    众人纷纷又寻找掩体趴下,然后听到对面炮击声再度响起。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后方的炮声也响了起来,在一连串爆炸之后,对方的炮击明显弱了。

    十年时间,并没有让兀术缩短和华夏的火炮差距,虽然兀术手下的工匠们也弄出了开花弹,可是无论是杀伤力还是射程,都与华夏军火炮相差甚远。他们的优势在于防守,可以提前做好工事,拥有居高临下的地利。华夏军的火炮可以压制他们,却不能彻底消灭他们。

    随着孟绅的命令,周宇终于来到了自己的战斗点,借助一棵树为掩护,他开始瞄准山头,寻找自己的目标。

    砰的一声枪响后,他的目标有个明显的后仰动作,然后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

    第一仗时,自己亲手杀了人的事情,让周宇有些不适应,可现在已经好多了。他立刻将手中射空了的枪放下,接过陆游递来的已经上好膛的第二枝枪,又开始瞄准。

    在这个距离内,周宇的枪法非常准,与别人受条件限制无法多练习不同,周宇从十二岁开始就接触火枪,别人每天练十发子弹,他最多一天打掉了一百二十发子弹――不过那之后他的肩膀被后座力弄得肿了大半个月,长时间和大消耗的训练,他虽然还比不上华夏军正式部队中的神枪手,但在这支临时征召的民兵部队中,却足称一流。

    他停下来射击,其余的华夏军却还在冲锋,周宇看到一个身材矮小却非常灵活的家伙迈着两条略带罗圈的腿飞奔上前,别人要猫腰防止流弹,他却挺直身体毫无畏惧。在冲出三十余步后,一颗对面射来的弹丸击中了他,他身体一顿,然后倒了下去。

    周宇知道这家伙为何会如此,这厮是个日本裔,虽然日本已经并入华夏,成为了华夏的行省,可是原来的日本裔却没有完整的华夏人权利,唯有立下战功,或者在某些方面为华夏做出杰出贡献,他们才有希望转籍为华夏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日本裔为此参加各种远征,然后在战场上英勇地死去,用他们的性命,为华夏开疆拓土。

    华夏的报纸里说他们死得其所,周宇却听自己的父亲作评论时加了四个字:生得卑微,死得其所。

    他也听说过一种说法,据说是华夏军第一军首任军帅叶楚所言:哪怕死掉最后一个日本人,也要把燃烧远征进行到底。

    周宇所在的部队之中,就不只一个日本裔。除了他们,还有投靠华夏的高丽裔、天竺裔,只不过比起日本裔,高丽裔要奸猾一些,天竺裔嘛……还是免谈了吧。

    没有多想,周宇又开了第二枪,然后第三枪。三枪过后,在孟绅的命令下,他也开始冲锋起来。

    对方使用的还是火绳枪,与燧发枪相比,对方的装填时间较长,周宇他们利用对方射击的间隙,很快接阵了敌方阵地。

    换作以往,接下来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但金国的军队不同,他们的战斗意志甚高,大食神教给了他们胆气和支撑,随军的神教僧侣们狂呼声中,不只一个金兵冲了上来,他们身上绑着药包,用火种点燃之后,砰砰一个接着一个炸开,又给华夏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周宇脸色变得惨白,脚也有些哆嗦。

    对方这样的自杀式袭击,是他此前从未经历过的,他眼睁睁看到原先的阵地只剩一片碎肉残尸,他的三人小组因为冲锋得慢了点,所以只是受了些刮伤,可在他们之前冲入敌阵的军士,死伤惨重。

    虽然这些冲锋在前的大多都是新附族,但毕竟是他们的战友。

    周宇还未完全成熟的心灵里,感到恐惧、悲怆还有愤怒。

    以前他不太明白,为何杨家大哥杨再兴任西域大都护时,会下令将车轮高以上的大食教徒尽数杀灭,总觉得这有失胡宏先生所说的“仁恕”,现在,他突然有些理解了。

    软弱的人被刺激打败,坚毅之人因为刺激而更强大。周铨在培养周宇时,从小就注意培养他的坚强,无论周宇长大后是不是继位为华夏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至少他要当一个在自己的领域里不轻易言败的人。因此,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周宇一把将陆游推倒,又踢了双足发软瘫在地上的段易兴一脚。

    “振作,起来,振作,起来!”他也不知道这时该如何鼓舞军心士气,只能狂叫道。

    “若是父亲在这里……定然有办法,我听武爷爷说过,父亲十六岁时就与金人交战了,那个时候,金人被围困住他与余里衍妈妈!”

    周宇心中想起自己的父亲,这恐怕是支撑他在混乱中的维持镇定的支柱了。

    大食教徒的自爆袭击,让孟绅也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以往与金国交战,也会有这种情形,但一般都是那些黑袍刺客们所为,而且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