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宏这才注意小陆游,还有和陆游手牵着手的另一个孩童。那孩童也就七岁左右的年纪,目光闪动,透着股机灵劲儿。

    正是周宇。

    哪怕曾经遇险,周铨对周宇仍然不是紧锁家中,周铨看来,无论周宇以后是不是继承他的位置,都需要多走走、多看看,了解真正的百姓生活。

    他半蹲下身,扶了扶陆游的肩膀,又摸了摸周宇的头,周宇身边暗藏的护卫目光早就盯着他,只要他稍有异动,便会猛扑过来。

    “你们都是要去上学……可知道为什么要上学么?”胡宏笑着问道。

    陆游抢着答道:“自然知道,阿爹说过许多回,是要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横渠先生的名言,陆宰信奉的是新学,与张横渠的关学其实有矛盾,不过这并不影响陆宰用张载的名句来教育儿子。

    胡宏赞诩地点了点头,又看向周宇:“这位小郎君呢,你是不是也要去入学了,你为何求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宇扬起下巴回答。

    胡宏愣住了,他原本以为周宇会学着陆游回答,或者按这个年纪小孩儿烂漫的性子胡乱回答,却不曾想,对方却会这般回答。

    看起来与陆游所答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陆游所答,虽是大气,却让人感觉有些过了,这小孩所答,似乎更实际一些――也更谦逊。

    “此话怎解?”胡宏好奇地问道。

    “家父常说,中华之事,乃全中华人之事,非一人可为之,我好生读书,只要努力了,以后就能学得本领。本领大,便为中华之崛起做大贡献,本领小,便为中华之崛起做小贡献。无论本领大小,皆能有所贡献。”周宇笑嘻嘻地回答。

    他只是复述周铨给他灌输的想法罢了,才这点年纪,能够将这句话复述清楚,已经是相当聪明。胡宏闻得此语,肃然起敬:“令尊乃大贤也,不知令尊乃是何人?”

    “家父不许我说。”周宇答道。

    胡宏哑然失笑,看向陆宰。陆宰也是苦笑了一下,最初时,他并不知道周宇是周铨之子,可现在经过国是论战,他哪里还会不认得周铨。

    只是周宇身份特殊,无论如何都不能泄露。

    因此他只能违心地说谎:“其父确实是当世大贤,姓李,在枢密院任参政,从事实业。”

    胡宏心情顿时有些复杂。

    所谓从事实业,是这几年兴起的说法,特别是在国是论战中实学大胜之后,这个说法更盛了,说白了,无非就是开矿山、办工厂、建铁路、买海船。换作以往,这都是商贾贱业,可现在,从事贱业者却堂而皇之到枢密院任参政,他这样读圣贤书的却只能远走海外寻求新知。

    “前些时日看报,陛下颁布第一份召令《明定国是诏》,说要大力扶植实业,所谓实业,就是矿山、工厂、铁路、船运四大项,我就有些奇了,莫非商栈、钱铺、勾栏、瓦子,就不算是实业了么?”胡宏没有了再问周宇的兴趣,他站起身来,笑着向陆宰道。

    言语之中,仍然在挑周铨诏令的毛病。只不过陆宰可是知道周宇身份的,他更知道在周宇身后,还有着好几名护卫,因此他苦笑着想要岔开话题:“不说此事,胡世兄出过海没有?”

    “未曾,不过神往久矣,只是到海州后,港口所望,海面也只是如同湖面相当,隐隐有些失望,觉得不过如此。但愿到了济州五国城,我不会有同样的失望。陛下也是的,既然已定大位,就该将五国城那边的富户学堂,都迁回中原,僻居海外,是何道理!”

    他还是书生的那套习惯,遇事爱批评,特别喜欢居高临下指点江山,仿佛自己所言,便是真理。

    “你不会失望的。”周宇终究是小孩,听出他话语里的怪味后,仰头说道。

    “呵呵,你小孩子家懂什么?”胡宏有些不快。

    “我虽然是小孩子,但我乘船出过海,我去过五国城。你只看到了大海的一角,就在那里说海面如同湖面相当,你不了解五国城,却对那边的情形指手划脚。我爹爹曾经给我说过坐井观天的故事,你就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吧。你这样的人,不值得结交,陆游,我们离他远点儿!”

    周宇才不过七八岁的年纪,这一顿话,却说得胡宏面上生燥,也说得陆宰双眼异彩连连!

    胡宏是被小孩抢白却无理辩解,故此窘迫不堪,而陆宰则是发现,周铨的这个儿子甚是聪明,虽然还有点小顽皮,可是其早慧之资,已显露无疑。

    见胡宏有些抹不开面子,陆宰怕他恼羞成怒,生出什么事端来,因此上前两步,隔开了胡宏的目光,笑着道:“世说新语里记载陈元芳之事,今日我算是见到了。”

    虽然话中还是有调侃胡宏之意,胡宏终究是学问大家之子,自己修养也颇具,深吸口气,然后苦笑道:“不意是儿聪慧若此,日后必非凡物,令郎交得此友,今后亦为佳话。”

    陆宰哈哈一笑,正要答话,突然间看到有队巡捕五花大绑绑着两个人出来,他一愣:“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人要下船,周宇、陆游要避开胡宏,正好挡着他们的道路。周宇拉着陆游让开,他身边的几个护卫已经上前将他们护住,但是周宇还是从大人身后伸出头来,好奇地望着那几个被抓的人。

    “冤枉,我们冤枉,我们并未勾结贼人,我们是被冤枉的!”

    那几人还在大喊大叫,巡捕怒了,用布将他们的嘴堵上连推带搡,将他们赶下了船。

    “这是做什么,翻叔叔,你去问一问行么?”周宇好奇地问道。

    他所说的翻叔叔,正是他的护卫之一,也是岳飞之弟岳翻。原本岳翻是在相州老家侍候老母,相州战役之后进入华夏军中,周铨因为他忠厚细致,便将周宇的安全交给了他。

    听得周宇发问,岳翻摇了摇头,笑着道:“小郎君,令尊可是吩咐过我们,不叫你多管闲事。”

    周宇嘿嘿笑了起来:“我不管闲事,我只是问问缘故!”

    岳翻听得有理,便打发人去问,不过他知道轻重,没有去拦巡捕,而是寻来海员。

    不一会儿,去问的人回来了:“这些人原是申家的工匠,被人引诱,勾结贼人,欲投靠外国!”

    周宇似懂非懂,他虽是早慧,毕竟不是真正的成年人,不知道大人世界里那么多利害关系。他心中不免有了疑惑:这些人为什么会勾结贼人欲投外国?
………………………………

五九六、各谋百年

    济州号靠上五国城不久,胡宏又见到了陆宰。

    陆宰牵着两个孩童,站在码头上,有几位华夏军军士模样的人,正拦着他说话。胡宏有几分古道热肠,怕是陆宰遇到麻烦了,便上前去问。

    见他靠近,那几位华夏军军士立刻露出警惕之色,陆宰回头望了一眼,笑着道:“不碍事,是熟人。”

    “陆兄这是……”胡宏正要开口,突然见到码头那边一扇门被推开,一队华夏军军士小跑出来,在人潮中隔出一条通道。

    他一边寒喧,一边向那瞄去,然后就看到周铨大步走了出来。

    周铨在半个月前就回到了五国城。

    如果不出意外,以后再象这样长时间呆在五国城的时机会少许多了。

    他出现之后,周宇眼前一亮,欢呼了一声,拉着陆游就跑了过去:“爹爹来接我们了,还有云哥哥!”

    周铨身边还牵着一个少年,却是岳飞之长子岳云。

    “宇弟,你可回来了!”岳云挣开周铨的手,上前过去,将周宇一把抱起。

    岳云已经十二岁,小小年纪长得人高马大,而且力气极大,有乃父之风,是个熊孩子王,总带着周宇等人惹事生非。岳飞揍过他不只一回,但周铨却比较喜欢他,他与周宇的关系也非常好。

    胡宏张大嘴,啊啊了两声,岳翻一直盯着他,看他这模样,叹了口气,上前到他耳边道:“休要胡言乱语,你既认得,就要知道守口如瓶!”

    这警口来得极是及时,胡宏咽了口口水,看着周铨上前与陆宰见礼,两人把臂言欢,仿佛通家之好。

    他的面色有些怪异,无怪乎陆宰说那孩童的父亲是当世大贤――也无怪乎那孩童能说出非同凡响的话来。

    同时胡宏心中又有些沮丧,陆宰与周铨有这样的交情,岂不是意味着王安石新学一脉,已经接近了周铨?新学的政治地位,是不是会有转机?

    紧接着,他心中一凛:若真如此,陆游这小子与周铨之子结交,莫非还意味着,新学一脉将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皇帝、当今的太子身上?

    国是论战那一役,实学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正统地位,也为周铨争取到了儒生的折服,现场一片请周铨登基即位的呼请,再无半个读书人出来喧闹阻拦,便是明证。

    当然,有些人心中还是不服气的,比如说胡安国、胡宏父子,比如说事后返回家乡隐居的朱震,但就是他们,也知道大势不可违。

    经过报纸宣传之后,此事深入人心,民间百姓,也都在期待着周铨登基称帝。

    在这种情形下,周铨才同意登基,只不过登基的时间却定在了来年的元月一日。哪怕他现在没有称帝,可是民间已经在用“陛下”、“圣上”或者“官家”称呼他,那么他的长子周宇,就很有可能被立为太子。

    虽然周铨自己也不过三十许,在位的时间会很长,周宇等待即位的时间会很长,但那又怎么样,新学等得起。

    想到这,胡宏目光闪动起来,这或许是他们的另一个机会,无法战胜周铨的话,就去战胜他的继承人,他未来的继承人总不会如同周铨一般,是如此强人。

    周铨没有理睬胡宏,虽然陆宰给他提了一句,可周铨和陆宰结识,是因为两人儿子结交,哪里会去管别人。

    更何况,周宇见到他之后,立刻就将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

    “爹爹,为何那些人要勾结贼人投靠外国?”

    听周宇说了在船上所见后提出的问题,周铨哑然一笑,再看旁边的小陆游,也是一副好奇的模样,而陆游之父陆宰,更是屏息凝神,似乎要从他这里得到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他不由沉吟起来。

    旁边的岳云哼了一声:“那还要问,他们都是坏人!”

    周铨闻言又是一笑,牵着周宇与陆游,他缓声道:“倒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我这么说吧,你们都爱吃糖对不?”

    “对!”

    “你们的糖是怎么来的?”

    “长辈们给的,自己用零花钱买的!”

    “是,长辈们是靠着自己的劳作去赚钱给你们买糖,可这世上总有些人贪心重,嫌靠作赚来的钱既少又慢,他们宁可去偷糖,或者去偷别人的糖。”周铨笑道。

    “坏人!”

    “揍他!”

    孩子们稚嫩的评价,引来大人发笑,周铨却若有所思。

    申世谊案已经查得水落石出了,这其中还牵连到了原梁山泊的军师吴加亮,确实让周铨很是吃惊。

    这家伙当初答应归隐田园,周铨也没有亏待他,将他与宋江等送往吕宋,给了他们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得以立足,并且个个成为大庄园主。

    可是这厮还是想要弄点事情出来,终究是野心勃勃之辈。

    他让人去缉拿吴加亮,只是这厮甚是狡猾,早就逃了,不仅他逃了,就连宋江,本来与此事无关的,也嗅觉敏锐地逃走了,周铨原本要抓他来问情形的,结果只捕得一些并不知道实情的小人物。

    就在周铨惦记着吴加亮时,吴加亮咬了一口面饼,长长吁了口气。

    他现在所在的地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名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已经到了天竺。

    “大皇帝的兵马就在这里,我这就带你去。”

    看到他吃饼的模样,一个大食商人嘿嘿笑着说道。

    吴加亮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毕竟现在吴加亮的模样可不怎么样,无论是谁,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航行之后,都会和他差不多。刚踏上陆地时,他甚至头昏眼花,站都站不稳。

    不过这没有什么,只要见到他想见的人,这一切都应该会有回报。

    回头望了望跟随自己身后的人,吴加亮微露笑意。

    那大食商人见吴加亮这副神情,微微撇了一下嘴,但他深知此人可怕,不敢真正得罪他。

    “看,那边有人来了!”他指了指前方,又对吴加亮道。

    吴加亮点了点头:“我看到了。”

    大食商人看清楚来人后,咧开嘴笑道:“就是大皇帝的兵马!”

    他认识汉字,因此看得到来的那队士兵打的旗号是“金”,正是完颜兀术的部队!

    在延州之战后,兀术撇开塞尔柱苏丹西遁,他的决心下得早,一路将塞尔柱人召来的后续部队全部劫收,很快就占据了西域,待开春之后,翻过葱岭,抵达河中地区。因为这一带的兵力都被塞尔柱人带去东征,所以守备空虚,兀术横扫河中,甚至远征波斯、天竺,极短的时间内,便打下了很大的地盘。

    出于对周铨的畏惧,他想离周铨越远越好,在攻击波斯、天竺部分地方后,兀术干脆将西域放弃,几条交通要道能破坏的就破坏,然后在天竺、波斯、河中一带,开始自己的统治。

    他此时要人有人,要兵有兵,于是自称大金国皇帝,又借大食教各派之间的内讧,自称大苏丹,令斡离不经营西亚,自己攻略天竺西边诸土邦,一时之间,声望复振起来。

    “只可惜,这边毕竟不是汉土,当地人愚昧无知。”吴加亮捻了一把地上的土,心中暗道。

    那大食商人催促他去迎接来的金兵,但吴加亮就是不理。等那队数百人到了他面前时,他还坐在一块石头上,手中仍然捻着一把泥土。

    “吴先生,好久不见啊!”金兵中有一人笑着招呼道。

    听到这声音,吴加亮浮起苦笑:“方贤弟,你可将我害苦了!”

    来迎接他的,正是方腊之子方毫。

    听得吴加亮这样说,方毫面上没有任何愧疚之色,他扬了扬下巴:“当初这‘无面’之策,便是先生所献,若先生没有野心,方某何能何德,可以将先生逼来?”

    方毫也已经是三十岁的中年人了,这些年的风霜,让他整个人都显得粗豪凌厉,看着吴加亮仍在装模作样,他暗笑了一声,然后肃然道:“陛下遣我先行一步来迎先生,他自己便在后边二十里处!”

    听得这句话,吴加亮面容终于一动,起身揖了一揖:“吴某惭愧……”

    “先生不必谦逊,陛下说了,他手下参政之位,迟早是先生的!”方毫笑道。

    一边说话,他的眼睛一边往吴用身后瞄。

    吴用也不再装了,他伸手一指自己身后那百余人:“方贤弟,请看,这些人中,除了我的心腹,其余便都是我收揽来的工匠!”

    “一共多少人?”方毫急切地问道。

    “工匠一共是四十六名,大多都是从申家的工厂里找来的,申家出了事故,他们暂时无所依靠,被我……”

    吴加亮正说间,那工匠群里突然有几人跪了下来,嚎淘大哭,一边哭着,一边向方毫叩头:“老爷,老爷,我们是被骗来的,我们要回去,我们要回中原!”

    方毫看了吴加亮一眼,吴加亮却是泰然自若:“要将他们请到这数万里外来,总得用些手段……这些人有铁厂的,有船场的,你莫看跪在那儿哭着的叫得响,他能打造火枪!”

    方毫双眉顿时一扬,也顾不得吴加亮,快步来到那跪着的人面前,一把将他扶了起来:“你,能打造火枪?”

    “小人……小人能造,只求老爷放小人回去……”

    “只要你将打造火枪的手艺传给我这边的匠人,我不但送你回去,还送你一桩泼天的大富贵!”方毫高声叫道,然后看着其余匠人:“你们也都一样!”
………………………………

五九七、大理的命运

    段和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虽然脸上张作欢颜,但内心深处,却是忧心忡忡。

    他是受邀来观礼的,和他一样受邀而来的,还有好些个国主,比如说,在他身前一些,就有大宋的皇帝赵佶、大辽的皇帝耶律延禧、高丽国主、日本国主等等前君王们。

    这些都是被周铨一手扫平的国家,虽然日本、高丽还没有直接并入华夏,但是可以想见,就象大理一样,周铨是不会放弃到嘴肥肉的。

    想到这里,段和誉就忧心忡忡。

    此次来参加周铨的登基大典,他其实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哪怕以前他和周铨有交情,可到了两国关系之上,这点交情又能算什么?

    段和誉和先同周铨曾经说过的话:国与国之间,只有在不谈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谈交情。

    他目光向着自己另一边望去,看到面色难看的占城、真腊两国国主,这二位同他一般,也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担忧。再往另一边,则是暹罗的使臣,那使臣的面色,同样难看。

    段和誉知道为什么,周铨发动燃烧远征,这几个国家首当其冲。离两广最近的交趾李朝已经被灭国,其首都升龙府更名为伏波城,李朝的末代皇代,年纪还不到十八岁的李阳焕被押送应天,或许用不了多久,段和誉就可以见到他了。

    半年时间,灭亡交趾李朝!

    这放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可是火炮加上火枪,让战争变成了一边倒,而铺天盖地的船只,又给了华夏军队源源不断的补给,交趾人的反抗,就象是婴儿的挣扎,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让自己多受了点苦。

    段和誉很关心华夏的报纸,这些消息,就是他从报纸上看来的。更让他感到心惊的是,华夏在交趾实行的是有异于过往的策略,他们修建堡垒、炮台,以此扼守要害据点,凡被炮堡炮台圈入其中的地方,华夏人便移民囤垦。至于其余地方,华夏会宣告主权,却不急着派人去攻占,而是任由那些心怀野心的土著各族相互攻杀,如果他们不互相攻杀,那么华夏就用廉价的工业品挑动他们攻杀。

    战争带来大量的人口减员,不仅如此,华夏还鼓励各部各族之间掳掠人口,无论是哪边,只要俘虏来的青壮,华夏都会将之买走,装上船,运往吕宋、苏禄甚至更远的胡洲。

    段和誉就亲眼看到,《东海商报》上得意洋洋地宣称,仅在过去的一年,从交趾运走就高达六万之众,这可都是青壮年!

    这些人到了吕宋、苏禄和胡洲,会成为当地的农场农奴,或者矿场矿奴。而有数量不少于五万的高丽人、日本人,则被运到了交趾,填补他们离开后劳动力的缺口。

    这些被运来的高丽人、日本人,在异国他乡,唯有依附于华夏人才能立足!

    同样,被迁到异地的交趾人,也唯有依附于华夏,才能在陌生环境中生存,毕竟和他们竞争的,还有大食商人运来的鬼奴。

    这手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要将交趾的后患彻底解决,甚至是将吕宋、苏禄的后患也彻底解决:这些不得不依附于华夏的各族,在经过几代人之后,将会失去原本自己民族的文化,而被深深烙上华夏的烙印。到那时,他们记不得自己曾经的祖国,只知道自己是华夏交趾行省、吕宋行省人了。

    更何况,周铨还推行了许多政策,加快这一进程,比如说,能说汉话者,经过考核,可以废去奴籍,申请所谓的“归化籍”,执有那张绿色“归化籍”卡片者,便可以获得相对自由的身份,在归化籍所在行省自由行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产业。

    “段王爷,段王爷!”

    段和誉正在为周铨这斩草除根的手段而沉思时,身后传来轻轻的呼声。

    段和誉一惊,然后注意到,所有人都在拍掌,唯有他却还在那里发呆。他心中一凛,再看过去,只见长长的道路另一端,一身华服的周铨,正大步过来。

    周铨本人更喜欢穿制服,干脆利落,但今天不同,今天是他登基大典,他必须穿上传统的皇帝龙袍。

    在新定的礼制之中,重大典礼之时,尽量在外穿上汉族传统服饰,以彰显“有服饰之美”的“华”字本义。

    年轻!

    望着大步走过来周铨,段和誉一边如旁人一样上前一步鼓掌,一边在心中暗暗赞叹。

    自古开国之君,未有如周铨这般年轻者。

    礼仪简洁肃穆,周铨先祭天,再祭地,后祭人文之祖,祭毕之后,他便升阶登台,站上这片广场的最高处。

    与过去皇帝的登基大典相比,这简直简单得象是草台班子,但是段和誉却不敢在心中有丝毫不敬之意。

    猛虎即使伏着,也自带威仪,蝼蚁即使再张牙舞爪,也不会有人畏惧。

    升阶登台之时,段和誉等就在台阶前,周铨经过他们时,目不斜视,而他们却无一例外,都感觉到让他们望而生畏的气势。

    特别是段和誉,甚至觉得如芒在背,怎么着也不舒服。

    他的心思,又转到大理国的命运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