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实,孟广和申胖子,都是他安排在人群中的,他们说的话,也是周铨授意让他们泄露。
要想在大宋引领出大航海时代来,只靠着周铨一人之力显然不行周铨甚至怀疑,自己想要再次登上海船,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故此,他希望将大宋有权有势又有钱的权贵们都诱入这件事情中去:想发财的有金山银山,想长生的有仙山,想升官的也可以通过寻找金银和仙山,来讨好当今官家。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也不知是自己的计策太简单,还是孟广与申胖子演技术差,或者是这些权贵们派来的都是人精,计划才刚刚展开,便已经被揭破了。
既然被揭破,他也不想嘴硬,便痛快地道:“不错,他二人确实是我安排的。”
“海外究竟有没有仙山,金山还有银山”盯着他,秦梓又问道。
周铨心中一动。
对方并不在意他的伎俩,对方在意的,只是他所说的真实性。
“仙山有没有,我不敢说,但是金山银山铜山,绝对是有的此事非仅我所知,朝廷记载中,亦有所存”
周铨为了诱使大宋权贵将目光放向海外,可是做过一番准备的
秦梓听得这话,想了想,自己在朝廷之中,并没有听说过海外有金山银山和铜山的传闻。
“周郎君,你说朝廷记载中有,不知是哪个记载”
“雍熙元年之时,有日本国僧人奝然与其徒至大宋,向太宗皇帝献铜器,自言其国交易用铜钱若无铜山,何来铜器铜钱而且其人尚言,其国东奥州盛产黄金,西别岛盛产白银。我还曾听人说过,日本僧人来华,自言其国铸一金佛,高达六丈,用足金九百斤。先唐之时,日本国派遣唐使来访,其大使盘缠,便有砂金十五斤,副使盘缠,则携砂斤十二斤”
周铨说的有模有样,而且秦梓可以肯定,对方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糊弄人的。毕竟有关日本的记载,特别是那位奝然僧人,必然会在国史中有所留下。
他们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满眼中,突然闪动的都是金光闪闪的色泽。
“远隔重洋,来去不易吧”胡缙低声道。
“神宗朝时,能造大舟,远赴高丽,那么再往东去千里,也不过就是在海上多呆十日时间,便可抵达这金银之国其国心慕华夏,我华夏风物,在其国皆可获取高值。到那时节,我从海州运棉往东,中间停于耽罗、高丽,出售部分棉布,换来高丽人参、药材,再东渡日本,往返一趟,不过三月,获利之巨,恐怕不下于榷城交易”
众人呼吸都急促起来,金、银、铜可都是好东西
这亮闪闪的贵金属,足以让最安静的心生出波澜,也可以让最怯懦的人变成勇士
“周郎君,棉布商会之事,我们会全力助你,我们身后诸位贵人那里,你只管放心但这海贸之事,我们也要参与,是我们”
三人再度交换眼神,然后由石轩说话了。
梁师成、杨戬虽然得赵佶之宠,乃内臣中的没有付出任何代价。但他们得到的,却是一个与周铨一起大发横财的机会
“二位,二位,如今咱们可就是一条船上的,二位哥哥给我说实话,你们觉得,周郎君说的事情,有几成把握”胡缙在三人中,对周铨最陌生,因此他还有些不放心。
“十成不敢说,八成总是有的,这可是周铨啊,你们想想,从雪糖、自行车到榷城,再到水泥他做成了多少事情,棉布这样大有可为的产业,他都抛了出来,只为了筹钱,好去海外,若海外没有巨利,他会这样做么”石轩道。
秦梓也点了点头,他和周铨打的交道最多,因此,第一个动起这念头的是他,而说服石轩、胡缙的也是他。
他想起自己弟弟秦桧曾对他的话来:“周铨此人,心气高远,绝非俗流,若非皇宋盛世,其人之志,或在天下。便是如此,其人亦是虬髯之流,终不能屈己事人也。”
虬髯即虬髯客,传说中隋末大乱,有志于争天下,只是看到了李世民羽翼已成,又有李阀世家之力,自知难敌,这才传兵法于李靖,自己远飙海外,自建一国。
“莫非周铨实际上打的是这主意无论是不是,总之能分一杯羹,总胜过一直为隐相门客,这么多年,我也该为自己打算一二了。”心里暗暗嘀咕了一声,秦梓又回头望了一眼。
他并不知道,周铨此时在屋子里,也忍不住想笑。
“当真是意外收获,原本只是想推动技术变革,结果却歪到了大航海上去了也对,那些权贵们对海外未必有兴趣,但依附于他们的人,却对海外很有兴趣。在大宋之内,这些依附者想要将自己所依附的力量,转为属于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冒一定的风险。”
相反,若是在海外呢
挟大宋之威,取海外之利,成则世代富贵,败亦无损于己
至于出海的风险反正又不是他们自己出海,资本这东西,从诞生起,每个毛孔可都流淌着血
………………………………
一七八、十年专销之利
秦梓三人离开之时,他们的身形,也落到了有心人的眼中。
他们只是在一边说话,别人不会注意,可是入内去找周铨,那必然是要达成什么幕后交易。
于是叶楚忙了起来。
接二连三,都有人要见周铨,他不得不想办法,将这些分开来,安排不同的时间,让他们与周铨会面。
聪明人总是多的,周铨抛出的棉布商会的饵,他们吃下去了,但只是代表自己背后的庞大势力吃下去,而他们自己,则是想着跟在周铨身后,分一分海外贸易的馒头。
于是当午饭过后,众人再聚在食堂之中,周铨出现之时,他都忍不住满面春风。
“这一套玻璃器具,各位觉得如何”他向着众人道。
众人早就看到那套玻璃器具了,虽然制作得还有些粗糙,不过在众人眼中,这是番人技艺不精的结果。玻璃本身,却是非常好的,有类于宝石。
总之这套玻璃器具,虽然不足以称为稀世珍宝,也完全可以放在中等以上人家里,充当祭祀或者大宴会时的用具了。
接下来,周铨做了件让大家觉得有趣的事情。
拍卖这套玻璃器具。
这其实是一个试探,周铨想看看众人究竟有多大的决心,参与到他的两个商社中来。
棉布商社,还有大宋东海商社其中棉布商社是对内,大宋东海商社则是对外。棉布商社是为了推动大宋国内的工业变革,而东海商社,则是为大宋获取工业变革所急需的贵重金属。
这一套玻璃器具,周铨的估价,约是五百贯左右,但最后却被秦梓以两千贯的高价买走。
周铨此时也忍不住盯着秦梓看了会儿,这位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之辈,若不是有个弟弟秦桧,以前周铨根本不会如此关注他,但现在看来,秦梓还是有些眼光和野心的。
两千贯放在京师都不是一笔小钱,但在现在周铨眼中,则不算什么。他的大宋东海商社已经凑到了八万贯的启动资金在秦梓等人把官面上的事情都包下来之后,后来与周铨商议者,就只能出钱了。
而秦梓等人的加入,也让后来者更有信心,愿意掏出几千上万贯的现钱。
故此,棉布商会是所有来会者都加入了,而东海商会,则是十二家加入。这些加入者带来的支持,让周铨大为欢喜,他的计划足足可以提前两年时间
他心中欢喜之时,却见外边稍稍乱了点,紧接着,叶楚前来禀报:“苗仲先来了”
周铨微微一愣,自己这边有事情,哪有时间去管这个两个瞳孔都是孔方兄的太守
他也听说了这位苗太守,在抢先拓印了两千余份黄楼赋碑之后,将原碑彻底毁去,自己好独占其利的事情,对其人品甚为鄙视。
“请老爷去应付。”他低声道。
叶楚会意,立刻去周傥那边,周傥听到苗仲先来的消息,也觉得头疼,自己儿子今日正在办要紧事情,这厮莫非是上回吃了个钉子,今天来捣乱的
此时他心里有些遗憾,直到现在,他身边也没有什么靠谱的智囊,能够为他出谋划策。那些读了些书有点本领的人,似乎看不上他这个老粗出身、只晓得做实事的,而那些主动投靠来的,其能力和智慧,又不足以大用。
无论如何,总不能让在外等着,因此周傥来到食堂之外。
苗仲先没有带太多随从,就三五人,正背后站在一棵树前,仿佛是在欣赏那棵叶子都掉光了的树。
听得周傥的脚步声,他才含笑转身:“听闻令郎在此举办盛会,苗某心中向往,也欲一观,不知是否可以”
周傥愣了一下,这厮也要来参与此会
他心中一动,若是这厮在会上真弄出什么事情来,那倒是好事
在这里参会之人,凡是从京师来的,不是权贵之家,也是大富之门,再不紧气,背后也可能有一两位亲王公主之类的靠山。苗仲先若不开眼,在这里闹出事端来,毫无疑问,大伙会联手将他拍成齑粉。
哪怕苗仲先背后是何执中也保不住他
“既然太守要来,哪里还能拒绝,请,请。”
苗仲先跟在周傥之后,踏进食堂大门。上回他来过一次,可这一次才进来,就觉得气氛不一样。
仿佛置身于战场,对阵的双方剑拔弩张,转眼之间,就要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苗仲先吸了口凉气,几乎想要转身就走,却被身后的周傥挡住了。
再仔细看时,满屋子里的人,却没有一个理睬他的。
按理说,他这徐州知州算是不小的官了,经此一任,去京中诸部任个侍郎什么的资格都有了,甚至可以到政事堂打打下手,熬几年资历,也混顶清凉伞。
但在场的众人身后,有宰相、参政或者枢密身份的可不只一个两个,宰相门房七品官,谁会把他一个远地知州放在心中
苗仲先也不着恼,脸上还露出笑眯眯的神情,寻了个位置坐下来。
方才那套玻璃器具的拍卖,只是一个引子,真正激烈的,是各路地方的棉布专销权。
众人都很清楚,人口越多、越为富裕的诸路,棉布的利益肯定会更高些,虽然他们也想着压一压价,可是大伙出的钱又落不到周铨手中,压价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一个专销的,乃是广南两路,欲争此地棉布十年专销之权,以一千贯为底价,两百贯一加,各位可以开始出价了。”周铨此时在台上道。
广南两路偏僻贫穷,而且天气炎热,另外当地也能自产棉布,故此竟然冷场了。片刻之后,还是孟广与申胖子嘀咕了两声,他们就以一千贯的底价,获得了这两路的棉布专销权。
当周铨一锤定音之时,他们面上再也控制不住喜色,都是笑逐颜开。
有人见这模样,嘿然嘲笑道:“终究是小地方的土财主,广南两路,能赚得什么钱”
孟广倒还罢了,申胖子可是个嘴硬的,他哈哈一笑:“广南两路可是有广州府在,我卖给来广州的番商,这总可以吧”
众人眼前一亮,有人甚至顿时跳了起来:“这不算,重新来过。”
那些番商来大宋,都是乘着大海船,他们需要调集货物,往往在广州等地等上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凑齐一船货物,然后等待好风泛海归航。以前他们调货,只有丝绸、瓷器等,如今再加上一桩棉布,如何不乐意
用棉布从这些番商手中换取香料、宝石、象牙、犀角等,这其中赚的不是一份利润,而是两份
想明白这一点,众人才会纷纷叫嚷,觉得应当重新来过。
周铨却笑着摆手:“规矩就是规矩,咱们这些人若不守商会规矩,那么便会内讧,最后谁都休想发财反正咱们此次只竞十年之权,十年之后,再重新竞过就是”
但众人仍然不太情愿,周铨又笑道:“更何况,两广虽好,还有更好的地方呢,两广有市舶港口,莫非其余地方就没有市舶港口或者榷场么”
此语一出,众人虽然明知道他是在分化瓦解,同时也是在逼众人多出钱,但这一刻,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此前他们来时,各自靠山都曾经授权,允许他们动用相应的资金,比如说秦梓,梁师成就很明确地对他说过,五万贯以下,他可以自己决定,五万以上十万贯以下,则需要慎重考虑,十万贯以上则不须参与。
饶是如此,十万贯的授权,也足以让他眼热。
有人甚至忍不住问道:“若我资金充裕,可否同时经营两路”
“只要有钱,如何不能”周铨道。
众人再度开始在私下窃窃私语,周铨紧接着推出来的就是重头戏:“两浙路”
若说京畿路肯定是第一争夺的对象,那么两浙路绝不在京畿路之下。
甚至若细算这笔账,两浙路的苏、杭二州,人口虽不如京师,却也是天下有数的大埠,而明州又是一座有番商抵达的良港,若能占据两浙路,实际获利,肯定要胜过京畿。
故此当竞争一开始,就极为激烈,极短时间内,出价就从三千贯,暴增到了五万贯
一直坐在位置上的苗仲先,听到五万贯这个数字后,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身子。
他舍了面皮不要,砸了苏轼手书的石碑,估计也就是赚个一二十万贯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之下。可周铨只是举了个锤子在上面画个大饼,便已经有人愿出五万贯
正当他以为五万贯就是极限时,突然一直没有出价的秦梓开口了:“六万贯”
此前众人加价,都是两千两千地往上加,而秦梓一出手,便加了一万贯
“七万贯”另有一人开口,却是石轩。
“七万五千贯”代表童贯而来的吕天荣叫道。
这是大宋天子之下最有权势的三人派来的代表,梁师成、蔡京、童贯,他们三个一出手,别人都安静下来。
事实上,众人也都明白,要想立稳两浙路,可不象两广那么简单,两浙路那边还有条地头蛇,没有足够的权势压制住那条贪蛇,到头来只怕要落一场空。
而梁、蔡、童三人,毫无疑问,可以压制住那条贪蛇。
吕天荣叫价之后,又过了片刻,秦梓第二次叫价:“八万”
………………………………
一七九、心眼是怎么长的
秦梓说到八万贯时,呼吸也稍稍急促了点。
这可不是八万钱,而是八万贯
“九万”石轩略一犹豫,开口说道。
他还起身,向着秦梓作了一个揖,秦梓叹了口气,没有继续叫下去。
论财力,梁师成应当比蔡京还富些,但是两浙是蔡京老巢,他虽是闽人,可是父母都葬在杭州,故此,蔡京对这块肥肉肯定是势在必得。
接下来的两湖路、江南路,这两处地方近些年来成了鱼米之乡,但是仍然不算经济繁华之地,故此两路中,两湖以三万贯定锤,而两江则是四万贯。
如此一一下来,等到了京畿路时,又出了第二个天价八万贯。
听着一个个以万贯计的数字出来,苗仲先脸上的神情很是古怪。
周傥一直在等着他起身捣乱,结果这厮始终老老实实坐着,竟然是一言不发。只是面色忽青忽红,目光闪动不已,有时露出贪婪之色,有时则显得有些痛苦。
仿佛是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般,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叫价看似激烈,实际上还是有些底线的,各方人士私下都有接触,都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比如说蔡京将两浙视为自己的基本盘,众人哪怕再垂涎两浙的富庶与港口外贸之利,这时也忍了下来。
只不过到了秦凤路和永兴军路时,现场出现了冷场。
所有人都知道,大宋将会对西夏用兵,故此,秦凤路、永兴军路,很有可能会成为战场。没准等到棉布大兴之时,这边已经打得一团糟,那样的话,棉布可能在这两路无利可图。
哪怕有边境榷市,可真打起来,榷市就不能带来利益,只能带来风险了。
周铨见众人都不出声,唯有童贯的代表吕天荣,有气无力地举起手:“五千贯。”
五千贯就是秦凤、永兴军两路合在一起的底价,周铨想到童贯那厮的脸,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他可不准备让这厮这么得意。
“咳咳,还有加价的么,诸位,秦凤、永兴两路,若是对西贼用兵,总不能让西军将士穿着单衣去”
“一万贯”
“两万贯”
得了周铨提醒,周围诸人恍然大悟,顿时跳起,纷纷叫价。
特别是高俅派来的代表,更是连袖子都捋了起来。高俅可也是在西军里浑过资历的,自然知道西军的虚实
大实号称八十万禁军,实际上如今真正勉强满额的,恐怕只有征战不休的西军。
细算起来,西军应该还有三十万,若真要征西夏,朝廷还不得将给这些丘八的赏赐发足来,至少征衣总得备好吧。各军将门,也不能让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兄弟,穿得破破烂烂去送死,总得置上一两套新衣吧。得了功赏的将士们,总不能让自己婆姨孩儿在家中受饿受冻,总得添上几件衣裳吧。
只要棉布价格如周铨所说,不高于麻布,那么仅仅是这三十万西军,就足够赚大钱了。
更何况还有那些附庸的胡狄部落,用棉布换他们的牛皮羊皮,换高原上的名贵药材,哪一样不能赚钱
转眼之间,价格叫到了三万,这个时候,吕天荣再也不是装出来的那模样了,他也捋起袖子:“四万贯若谁出得价比这高,信不信西军一匹他的棉布都不买”
童贯在西军中有些影响力,但是若想让西军完全听他的,那就是笑话。只不过众人都一琢磨,这其中虽然有大利,可还得和西军将门分润,又须各方打点,真正到手的,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
既是如此,倒不如让给童贯,反正童贯出了这笔钱之后,接下来的几处宝地,他就未必还能出手争夺了。
此时众人都活络起来,再看周铨,个个眼睛里闪动着钦佩。
这厮的心眼是怎么长的,那孟、申二人下手两广路,肯定是他的主意,两广路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他能想到广州的番商,而秦凤路这注定要打仗的地方,他能想到西军。
无论是什么地方,他总能想出赚钱的方法
眼见剩余的地方越来越少,若不想着凑到人屋檐下讨食,总得自己也拿下一两路才好。因此接下来的争夺越发激烈,甚至连河东路这样的地方,也被叫出了四万贯的高价。
最后压轴的,就是京东两路。
众人都明白,周铨先在海州推广棉花种植,那么京东两路、淮南两路,距离海州最近,所以以后棉布的成本,这两路应当是最低的。
成本越低,就意味着越大的利润,而且这两地方原本就人口繁茂、城市众多,更还有海贸港口,可以通往高丽、日本甚至是辽国。
故此它们的争夺将会非常激烈,象开始淮南两路,竟然出现了十万贯的高价,甚至胜过了京畿。
“最后是京东两路,诸位,底价是五千贯,每五百贯一加价”
“十万贯”
周铨话还没有落,就有人大叫起来。
众人都惊住了,这一开口就十万贯,分明是不给旁人余地,是谁胆子这么大
他们纷纷回头望去,苗仲先尴尬地咳了一声:“下官本官只是活跃活跃一下气氛,本官并无资格叫价。”
周铨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苗仲先竟然向他拱了拱手,表示自己是无意之举。
但苗仲先内心深处却是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无意,而是真想啊。
他对周铨的能力,是毫不怀疑的,在朝廷之中,他的靠山是何执中,而何执中对周铨的评价相当高,认为他比古之陶朱、管仲,都要胜过不少。
陶朱公据说就是范蠡,和管仲一样,可都是曾经执掌一国之政的人物。而且两人都会赚钱,同样重商。
何执中甚至曾叹息说,如果周铨愿意拿出三年时间去苦读,得一个进士出身,那么三十岁之前,周铨就可以因功进入政堂,成为大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政之一。
若真如此
哪怕周铨只是在政坛上活跃到六十岁,他也能影响大宋政坛决策三十年之久,这样的一棵未来参头大树,若能及早抱上,何愁富贵
只不过周铨不读书,所以苗仲先还能用一种读书人的优越心态面对他,甚至敢想着伸一伸手,从周铨那儿得到些好处。上回他来,要给龙川别业的学堂找大儒当老师,便是伸手,想要将自己的利益与周铨绑在一起。结果却触了周铨逆鳞,双方几乎翻脸。
那之后,苗仲先冷静下来,便想明白了因果。
周铨这龙川别业,分明是在培养他自己的弟子门人,就象当初王安石兴新学,为自己的改革培养人才一样。
既然如此,如何能容许别人伸手
意识到这一点,苗仲先就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好在这错误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