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得意之下,他当然希望旧仇周铨能看到,并且对他如今的力量恐惧、敬畏。

    “好,好,来得正好,能在这里解决了他,倒省了我们一番事,而且,诸位,难得周铨送上门来,这可是财神来此!水泥,雪糖,自行车,这都将是我们的了,对了,还有织布机,那些权贵富豪花了数十万贯来入他的棉布商会,咱们一文钱不花便可以拿到!”

    众人都是精神一振,周铨长期以来给他们带来的压力,顿时为之一松。

    “各自就位,准备迎财神!”卢进义乘热打铁,向众人说道。

    东海甲号上面,周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陆了。

    耽罗岛是他所有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若是飞剪船造出,从这里去高丽只要一日,去日本不过两日,到大宋最多也就是三日,而到辽国稍稍远些,但也就是四到五日的航程。可以说,控制住这里,他就控制住了整个东海。

    以此为基地,他下一个目标,除了向日本、高丽倾销商货之外,就是向南,开发此时的流求,也就是另一世的台湾。他记得台湾北部基隆附近,亦有大量的金矿储藏,很长时间里,那金矿都号称亚洲最大。

    等到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足够的商品货物,他就可以拥有造币权,通过铸造货币,来建立起东亚诸国的经济秩序。

    “衙内,看,那里有许多船,不少都是宋船!”平信突然指着港口叫道。

    周铨向那边望去,看到的是一片桅杆,至少十余艘宋国海船,停泊于港口之中,将小小的耽罗港都挤满了。

    其中甚至有比东海甲体型还要大者。

    耽罗港中,燕小乙突然一顿足:“不对,那些船,我们乘来的那些船!”

    卢进义霍然惊觉,他们乘来的十余艘船,加上日本人的船,都聚在港口海中。海上一望无际,毫无遮蔽,故此这些船肯定会被东海甲上的水员看到!

    耽罗虽然位于东海之中,但是以往商船大量聚集之事,只是在台风季时为了避风才会出现,而且就算出现,数量也不过是五六艘罢了,象这样十余艘的,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怎么办?”燕小乙问道。

    “怎么办?”卢进义望向余阳。

    余阳则揪着自己的几根鼠须,好一会儿之后,勉强笑道:“卢家哥哥,咱们只能做两手准备,若是这东海甲号生出警惕之心,远离此岛,那么万事皆休,不过咱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原本就不准备在这里与周铨决战嘛!”

    “若是周铨只生出疑心,却还是上岸,那咱们就得做得象一些,依我之见,还是请黎兄弟想想办法,咱们埋伏精锐于某处,黎兄弟将周铨邀至这里,即使周铨身边带了数十护卫,咱们伏兵齐出之下,也能将他擒获。”

    黎清已经到了码头处,卢进义思来想去,也只能如此,当下派了一人前去通知。

    望着速度越来越慢的东海甲号,卢进义心中突然觉得有些不好受,他有一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对手的感觉,似乎成功的希望,完全要靠对手犯蠢。

    “但愿他会犯蠢”

    好在东海甲号船并没有掉头的迹象,又过了一刻钟左右,船终于进了港,这个时候,再想离开,就已经迟了。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卢进义更是忍不住遐想,若是自己控制了周铨,将会有什么样的一副局面!

    就算是周铨是铁打的钢铸的,他也有信心能从其嘴中掏出雪糖、水泥和织布机的秘密,对了,还有自行车,或许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就如现在的海州船一样,周铨心中藏着太多东西。

    “再派人去,告诉黎清,务必谨慎,我要活的周铨!”他轻声道。

    仿佛是怕周铨听到一般,哪怕周铨实际上还距离他有数百丈之遥。

    辽国武清,正在穿衣镜前的余里衍,本来是眉开眼笑地看着自己,但突然听得外头一声尖叫。

    她心中一惊,原本的好心情荡然无存,她飞快地跑出去问道:“怎么回事?”

    “殿下,殿下,我不小心,将殿下的玻璃器弄裂了”

    她的使女带着哭腔,跪倒在她面前。

    那套玻璃茶具一共是六个,一大五每个都如同最漂亮的水晶一般。这也是周铨送来的礼物,在所有礼物之中,仅次于穿衣镜和那些新衣裳,这几天她把玩,喝清水饮马奶,都是用的这些杯子。

    听得使女将周铨送给自己的杯子弄裂了,余里衍眉头竖起,那使女偷眼瞧见,吓得瑟瑟发抖。

    但出乎意料,近来脾气暴躁的公主殿下,却没有发火。

    “裂就裂了吧,反正我还有五个呢等一下,你弄裂的是那个大的?”

    “是是!”

    余里衍还记得,当周铨将这一套壶杯给她时,曾经戏谑说道,男人是大壶,女子是水杯,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大壶配多个水杯,故此男人三妻四妾,正合天地之至理。

    当时余里衍的回应是一巴掌:“按这道理说,为何不能女人是大壶,男人是水杯。”

    此时这个大壶却被裂了。

    余里衍的心突然紧缩,一阵不祥的预感浮了起来,让她觉得胸闷心慌。

    她顾不得训斥那使女,呆呆地望向屋外。

    她的屋子正对着大海,屋外就是波滔万倾,就在数日之前,周铨在这里与她话别,然后乘船远去。

    海上风波险恶,他不会出意外吧?

    几乎在这同时,京师之中,师师小娘子细声细气地向着一个女子道谢:“多谢莲姐姐!”

    “何必谢我,是你自家心灵手巧,也不知道今后是哪家郎君,会有这个福气,娶了你这般心灵手巧的女郎!”

    说话的女子长得甚为秀气,一股江南美女的特质让她更是楚楚可怜,不过若是周铨见到她,一定会警惕之心大作。

    阿怜。

    当初彭城中著名的歌伎,表面上是向家所养,实际上根底极深,就是周铨也未曾打探出她的真实背景。

    只是现在她洗去铅华,如同一位良家女子一般,低眉垂睑,倒是极为淑惠。

    “我哪里比得上莲谢谢,莲姐姐才是惠质天生,这棉布才兴起,莲姐姐就会裁剪,做得这么好的衣裳,还有毛衣之事,我只是起一个头,莲姐姐才跟我学了两天,织出来的毛衣,便比我的要好十倍不止!”师师微微含羞,心中想起周铨。

    阿怜抿嘴笑了一下,目光闪动:“你要回去了?”

    “是,天色不早,我就不打扰姐姐了!”

    “一点都不打扰,我帮到京师来,没有结识几位朋友,师师小娘子愿意来陪我说话解闷,我再高兴不过呢!”

    两人告别之时,师师迈步出门,但鞋子却在门槛上绊了一下,然后鞋子上的一根绳索断了。

    师师看到那断的绳索,心突的一跳。

    这样样式的鞋,是她亲手所做,每次都是做两双,一双给自己,一双给周铨。那根绳索,她有意穿成同心索的样式,暗暗寄托了她的某种小心思。

    但现在,这同心索的鞋绳却断了!未完待续。
………………………………

一九九、唇语(第二更)

    政和三年乃是棉花在海州、徐州大面积种植的一年,这一年间,两州得了补贴的农户共种了三十余万亩棉花,七月至十月,一共摘得籽棉六千万斤,去籽之后皮棉也有两千万斤之多!

    在新式织布机加工下,两斤皮棉可织布一丈,也就是说,第一年收获的棉花,若全都织成布,可达一千万丈,相当于一百万匹布,折成市价,就是六十万贯。

    要知道去年在筹办棉布商会时,除去购买机械的花费,总共也就是投入了六十余万贯,一年还本,这样的买卖,让当时购买专销权的各位都兴奋起来,这意味着即使不扩大规模,他们今后也是净赚,虽然要扣除些人工和原料花费,但对半的赚头总是有的。

    而且,看到这行当如此赚钱,又怎么会不扩大再生产?那些权贵人家,现在就在做两件事情,一是竭力推广棉布,争取将市场做得更大二是通过自己的影响,让更多的州开始推广种棉。

    当然,这些州可没有补助,农民种棉,卖棉再买粮食就是,反正现在棉布价格也随着棉花价格高涨起来,第一批种棉的农民从田里所获得的收,数倍于往常种粮。

    师师前脚离开,后面一个身影出现在阿怜身边。

    “陈军师!”阿怜起身行礼。

    “都说过许多遍了,在这里称我阿叔就是。”被称为陈军师男子轻轻摆手,温声说道:“你辛苦了。”

    “算不得辛苦,与在彭城相比,在这里是享清福了。”阿怜细声说道。

    “你的毛衣针织之技,已经传至南方,圣公他们那边,正招揽织女,专织毛衣说来好笑,通过榷城从北虏那边得来羊毛,再将羊毛纺成毛线织成毛衣,以此来为圣教募集军资,这倒是托了大宋朝廷和周铨那厮的福啊。”

    织毛衣这门技艺,周铨没当回事,他只是提点了师师,然后师师自己再琢磨一番,竟然就真能织成类似于后世的毛衣了。待阿怜学了之后,什么平针、花针、元宝针竟然也被她分了出来,再将这织法传给摩尼教徒,带回南方去,成了摩尼教一项敛财的门路。

    看到阿怜神情有些异样,陈军师知道,她又在想那个周铨了。

    “周铨与我圣教颇有旧怨,不过,现在他最大的麻烦不是我们,而是梁山贼。前些时日,梁山贼突然穿州过府,沿途官府只敢闭城自守,竟然让梁山贼突至密州,夺了海船出海去了。当时还以为他们会去袭击海州,毕竟海州那里,少说也有百万斤的棉花不曾想他们却消失在大海中,至今没有消息,偏偏此时,周铨也出海,若是他们在海上碰到了一起,那才好呢。”陈军师哈哈笑道。

    阿怜心突的一跳,突然之间,觉得军师这句话很有些让人厌恶。

    若是那个相貌出众、本领出奇、人又高傲的少年郎君,真的消失在海中,她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惆怅呢?

    她情不自禁,向着东方望去,据说,周铨就在东方极远的海上。

    在她望的时候,周铨已经不在海上了。

    他踏着舷板,踩在耽罗的土地之上,然后深深吸了口气。

    “林大匠,这次回去之后,你便不要出海了,专门研究飞剪船,在一年之内,我要见到飞剪船!”

    因为在海上呆了好几天的缘故,周铨上岸后有些晕陆,他忍了一下,然后向林传忠道。

    “小人已经有些想法了,多亏了衙内提点,小人定然不负所望。”

    若是有飞剪船,海上航行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即使还远不如蒸汽船,可蒸汽机那玩意儿,至少三五年内是弄不出来的,周铨暂时不指望了。

    两人对望之间,一个人被带到了他们面前。

    “衙内,此人乃是密州海商,姓黎,名清,方才我们看到的那些大船,乃是他带来的。”带着黎清来的平信远远地叫道。

    黎清到得周铨面前,咧嘴一笑,然后下拜道:“小人见过衙内!”

    “黎老板辛苦了。”周铨淡淡地道:“你带这许多船来倒是很巧嘛。”

    他们在这里对话,卢进义那边看得清楚。

    他们站在一处屋顶之上,小心遮住身形,因此不虞被周铨发觉。最初见到黎清被人拦住,他们的心纠了一下,但再看到拦住黎清的人,将他带到了周铨面前,众人开始握紧拳头。

    周铨手下能打善战,卢进义是深有体会的,哪怕是那些看起来半大的小子,只要有二三十人结阵,同样人数甚至一倍于之的大人,等闲也攻不破他们的阵列。

    故此,若能将周铨诱出来,把他和他的手下分割,那么再动手,可以尽可能减少伤亡,也能避免周铨的部下死战护送他逃走的事情发生。

    一切就都看黎清的了。

    因为隔得稍远,所以他们听不到黎清与周铨的对话,只觉得周铨初时对黎清似乎很冷淡,但后来,两人谈笑起来,彼此之间变得很熟络。

    而且黎清还时不时地指手划脚,似乎是在比划什么。

    高浑喃喃骂了一声:“贼厮鸟,等得人心烦,又不知他们在说什么!”

    “黎清在说,耽罗的土人国王见我们势众,不敢怠慢,将这港口暂借与我们使用,他们把周铨也当成了我们的同伙,故此未曾派人来阻拦。”旁边一个幽幽的声音响起。

    却是燕小乙。

    高浑诧异地道:“你能听得到他们说什么?”

    “唇语。”燕小乙盯着那边,目不转睛地道。

    高浑大为佩服,拍了拍燕小乙的肩膀:“俺算服了,没有想到你竟然有这等本领。黎清也不错,他这样说,应当能消了周铨的疑心吧?”

    “哪有那么容易,周铨又在问他,为何带这么多人和船出海,黎清说是要同时去高丽与日本,周铨在问高丽与日本各有什么特产,风土人情如何这厮分明不相信黎清所说,仍然是在试探,倒是装出一副信任的模样!”

    燕小乙说到这时,想起自己曾经与周铨交手的情形,单论打斗,周铨并不如他,但这厮袖子里藏刃的本事太高,让小乙也吃了大亏。

    “黎清如何解释的?”

    这次是卢进义问的,这小乙虽然是他的义子兼徒弟,但除了武艺不如他外,其余才艺,更在他本人之上。

    “黎清对答如流,他原本就是密州海商,到过日本与高丽,能答上来并不意外,只是周铨那厮,却未必会就此信任,我料想周铨还会继续相询。”

    燕小乙猜对了。

    周铨并没有急着离开码头,保持着随时可以跳上船的姿态,只是又摸出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个竹筒,只是在筒口似乎套着什么,然后周铨举起竹筒,将眼睛凑上去,向着岸上观察。

    望远镜。

    既然造出了玻璃,周铨怎么会不造出望远镜。

    只不过现在的望远镜还很简陋,他造不出钢管,甚至连合格的铜管都没有,就只能用竹筒来凑合。

    端着望远镜向四处望,特别是望着卢进义等人所在的方向好一会儿。

    在他举起望远镜的同时,卢进义脸色微变,多年刀头舐血的生涯,让他心生警兆,立刻下令:“躲起来,任何人不许伸出头,关好窗户!”

    虽然不知道周铨手中拿的是什么,可既然向这边望来,总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只是从窗户的缝隙里,向外窥视,看到周铨保持同一姿势好一会儿,然后才收拢了望远镜。

    “他又在和黎清说话,问黎清日本和高丽有这么许多货物么,他又运些什么东西到这二国去发卖。黎清说近日听闻日本产铜,故此准备多船,想要多带铜回国,至于高丽,听闻海州需要巨木,他要去高丽拖巨木至海州船场”

    “应对得好,日本产铜,海州船场需要巨木,这二者都是周铨自己露出的消息,想必他不会自己打自己耳光!”余阳抚掌笑道:“哥哥,大事济矣!”

    果然,听得黎清这样回应之后,周铨显露出欢喜之色,和方才那种敷衍应付不同,现在的欢喜是真正的高兴。他笑着向黎清拱了拱手:“如此说来,黎船东还是我们海州船场的大主顾,当真是失敬,失敬。”

    “不敢,不敢当周衙内这般说。”

    “能当,能当,此事能成,黎船东可就为海州立了大功!”

    二人间气氛终于真正融恰起来,黎清乘机道:“衙内此来耽罗,不知有何事情,小人愿意为衙内效犬马之劳!”

    周铨神情微动,然后笑道:“若我想见一见耽罗的土王,据说他们称之为星主者,不知可不可以?”

    黎清笑道:“此乃小事,小人这就令其来拜见衙内!不过因为此人现不在港中,可能要些许时间,衙内至此,海上劳顿已久,若是不弃,请至少人歇身之所暂时休息一会儿?”

    周铨略一犹豫,点了点头,跟着黎清向前行去。看到这一幕,不待小乙解释,卢进义身边就响起了压抑的欢呼声。

    就是卢进义自己,也情不自禁露出笑容。

    但他的笑容突然一凝,因为眼见黎清要将周铨引往这边之际,变故又起。

    那伙日本人中的两个,竟然出现在周铨前进的路上!未完待续。
………………………………

二零零、三重(第三更)

    在余阳为卢进义做的谋划之中,日本人此时应该盯住了那些高丽人,免得他们现在出来捣乱。

    这些日本人这段时日,四处搜刮,当真是连地皮都刮了起来,与梁山寨之人相互“配合”得不错,再加上卢进义等人已经决定,只等第一批“税赋”都押解来,就要将他们解决掉,故此对他们的管控就稍稍松了些。

    结果在这关键时候,这些日本人却出来了!

    卢进义心中暗恨,自己就该动手再早些,不该贪图日本人搜刮劫掠的天赋,而应该早些将他们解决掉。

    但此时,他只能眼睁睁看着。

    出现的日本人,正是高屋与石桥二人,他们此时出现,也并非没有原因。

    这些时日与梁山寨众人打交道,他们也隐约猜到,这伙人并不是大宋的公卿贵族,相反,倒象是一群失了主家的野武士。

    日本人自己是将阴谋与背弃当家常便饭用的,故此他们从未放松对梁山寨的警惕。

    今日当梁山寨人一出现异样,日本人立刻就将高丽人赶入临时的监牢之中,同时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但当他们发现,是海上新来的一艘船引起了梁山寨人的骚动之后,他们松了口气,然后又起了新的心思。

    从这些蛮横的宋人态度来看,新来的这船,虽然只有一艘,看起来也不是宋船中最大的型号,但应当是什么重要人物。

    而黎清亲自到码头布置,更让日本人坚信这一点。

    黎清如今是梁山寨两大水师头领之一,地位排在前八之列,每次高屋与石桥见他,都得下拜行礼。可就是这么一个大人物,却眼巴巴地站在海风中,迎接新来的宋船!

    所以高屋与石桥判断,新来宋船之上的大人物,身份极为高贵,可能才是真正的宋国公卿,而梁山寨这伙人,只是这位宋国大人物的手下。

    前面他们倒是猜对了,若按着日本的那套抄来的官制,周铨绝对可以算是公卿之列。但后面则是谬误千里,梁山寨不仅不是周铨手下,反而是周铨的大敌。

    高屋与石桥此时出来,是想来逢迎一下,看看能不能搭上这位“公卿”,有这位大人物庇护,一来他们就不必担心梁山寨诸位“将军”那让人毛骨悚然的眼神,二来也可以顺利搭上宋国之线,争取到宋国的奢侈商品经营权益。

    他们正接近周铨时,周铨的护卫便行动了。

    武阳大步向前,带着数名士卒,将两个日本人拦住,而周铨身边,李宝与叶楚则是一左一右,自然将周铨护住。另外几名阵列少年,则是将黎清与周铨隔开,在第一时间确保周铨身边两三丈内,没有可以直接威胁到他的对象。

    黎清一脸无奈之色,后边的卢进义已经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而高浑干脆骂了出来。

    余阳也身体微抖:“奶奶的,奶奶的,只差一点这些该死的日本人,老子总有一日要杀到那边去,将他们也如同土人一般弄死!”

    高屋与石桥看到此时情形,也知道自己接近太过冒昧,因此立刻下拜:“外臣高屋隆景与石桥纯太,拜见宋国公卿老爷!”

    他们下拜的动作如此干净利索,武阳险些要误会他们是要发动袭击了。

    听得这二人半生不熟的宋国官话,周铨眉头一皱:“这是什么人,莫非是此地土人?”

    “启禀衙内,此二人乃是日本人,自称是商人,实际上是奉日本公卿之命,欲往我大宋投送国牒,同时看看能否与大宋通商获利。”黎清道。

    “日本人?”

    周铨脸上露出讶然之色,这倒不是装的,而是真正很惊讶。

    他没有想到,日本人的手竟然也伸到了耽罗。

    大宋、日本、高丽,加上他刚刚到过辽国,还有耽罗自己,这小小的岛屿之上,倒是上演一场五国记。

    “今后这座港城,就称为五国城吧。”周铨想到自己欲将辽宋两国皇帝弄到岛上来的打算,微笑着对黎清道。

    黎清愣了一下,耽罗人自己给这座港口取了名字,称之为耽津,只不过宋国商人习惯以其国名名之,此时周铨直接将港名改了,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妥。

    “你们有什么事?”周铨又道。

    “外臣等愿为宋国公卿老爷效力!”高屋与石桥高声道。

    周铨对日本人出现在这里有些好奇,正待再问,那边黎清笑道:“衙内,海边风大,小人已经略备薄宴,虽然不是什么名品,但有些大宋风味,衙内何不边吃边问?”

    那边燕小乙通过唇语看到黎清这样说,顿时一握拳:“好!”

    “黎清说什么了,周铨又是如何回应的?”卢进义催问道。

    燕小乙解说了一翻,然后吁了口气:“周铨在海上飘了许久,听闻有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