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边说,还一边掏出了一张纸。

    李邦彦不用细看,就知道那张纸是怎么回事。

    他昨日被强迫按上手印的欠条!

    “李邦彦,五万贯啊五万贯,我只是一闲散宗室,郑桐也只是一个郡王幼子,我们俩都穷,这辈子还没见过几回五万贯呢——现在还钱吧!”

    “二位,二位……”

    “别二位二侠的,还钱的话,我们唤你哥哥都行,没钱的话,你唤我们大爷都不行!”郑桐眉头一横。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郑皇后对自己的家人约束得紧,若只靠着郑家的势力,他根本不敢这样,闯进一个七品官宅中敲诈勒索。

    但现在不同,现在可是京中有力的纨绔们一起,这么多人,玩也要将李邦彦玩死!

    李邦彦此时面色如土,他如何不明白,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整个京师权贵阶层,几乎全都站在了周铨那边,要与他为敌。哪怕周铨离开了京师,他李邦彦仍然将寸步难行!

    这京师,呆不住了!

    旁边的朱勔见此情形,一声不吭,悄然离开。

    原本是想抱团取暖,现在看来,还是和李邦彦隔得远些好。

    要不被周铨再记起,也弄出欠条字据的花样,或者更可怕的手段,这日子还要过不过?

    朱勔心中暗暗发誓,只等上元假期一过,立刻就要离开京师,他的根基在江南,回到苏州,他自然可以当他的土皇帝去。至于京师,一定要在周铨不在的时候回来!

    “朱兄,朱奉应,你别走,你别走啊!”李邦彦惶急绝望的声音在他背后响了起来。

    朱勔却连头都没有回。

    那张欠据,原是童渐给周铨的,然后蔡行烧了李邦彦的宅子,赵有章和郑桐二人被抢了先,跑到周铨面前诉苦时,周铨就又将欠据给了他们。这二人见有字据有手印,而且还有中人作保,又是五万贯的“大手笔”,当即兴奋得嗷嗷叫,直接来找李邦彦的麻烦了。

    此时的李邦彦,还远未达到他的历史最高程度,并不是所谓六贼之一,因此就连赵有章与郑桐,都可以稳稳吃定他,而这两人身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就算是宫中的大太监,也极为顾忌。可以说,这两人出动,也就意味着李邦彦完全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对李邦彦这条死狗,周铨已经没有了兴趣,自有京师的纨绔们去折腾他。

    他闹得这么大自然有自己的目的。

    京师中人,最喜热闹,上元节才过,紧接着一件事情让京师百姓都兴奋起来,大宋京师足球大联盟赛开赛了。

    这是由京师中诸多绔纨们组织的一场足球联赛,如今报名参加的一共是九支球队。球赛开始之前,都会在京师各处张贴告示,写明球赛时间地点。

    而进入围场之中看球,需要缴纳五文钱——这点钱不算什么,原本那些纨绔们不想收这钱的,周铨却坚持建议收。

    “这不算多少钱,诸位收了这钱完全可以捐给养济院,但一定要收。”周铨没有说自己坚持的理由,这是他的原话。

    联赛第一轮,便引来了京师十余万观众,总共收得近六十万文门票钱,也就是六百贯。这只是那些纨绔们一餐的花费或者一件皮裘的价钱,但却撬动了足足有数万贯的市场。

    而且今后,每十日便会有这样一场盛会,整个京师都会为之盈沸。

    除了联赛本身之外,最让京师百姓激动的,还有各个赛场打出的巨大告示。

    “东海商会招募工匠?”

    “铁匠、木匠、漆匠、皮匠……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从募!”

    “所有匠人,待遇从优,每做六日,可休一日,若是在东海商会能做满十载,便可加发一载薪资,若能做满二十载,则终身可在东海商会领取一份养老金?”

    这消息迅速随着看球之人传遍了京师,球赛只是一时的事情,可是优厚的待遇却是一世的事情。

    自然就会有人打听东海商会是什么玩意。

    此前棉布商会已为人所熟知,但东海商会却知者不多,底层百姓不关心大的政略,但只要有人一提,东海商会就是周小财神所办,那些百姓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扒了朱勔和李邦彦宅子的那位,只是这东海商会招这许多人,真付得起他们的工钱?我可是算过了,他要招募一千余名工匠,按他贴出的最低薪资,一个月也得开出一万贯钱来!”

    “蠢,你记得周小财神运来了两万斤铜么,那就是东海商会一月所获,一个月就能有两万斤铜,开出万贯薪资算得了什么?”

    收拾朱勔与李邦彦,让京师百姓不仅看到了周铨的政治实力,也看到了他的经济实力。这两位宠臣被扒了屋子,朝廷也只是罚周铨的铜,故此百姓们就隐约觉得,东海商会背后有大靠山。而周铨一船就运了两万斤铜,则让百姓们意识到,东海商会,真的能赚钱!

    若是李邦彦与朱勔知道周铨的真实打算,只不过是想用他们俩的倒楣,来替东海商会招募人才做宣传,这二人只怕会活生生气死。

    而宫禁之中,大宋天子赵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哑然失笑。(未完待续。)
………………………………

二一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然元人在编宋史时,说赵佶天资聪明,做什么都厉害,唯独不适合当皇帝,但实际上,赵佶能够扛过向太后,弄死崇恩宫太后,利用蔡京这样的老奸治理国政,若说他完全没有皇帝的政治头脑,那就太小看他了。

    自古以来,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疑。臣子才能越大,皇帝就越疑心。赵佶亦是如此,周铨的功劳他可以记不清楚,但能打仗能赚钱,这样的本领,却让他担忧。

    好在这厮终究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轻浮之人,才有点成就,便迫不及待要报复仇敌。

    在赵佶看来,仅此一点便可推断,周铨并无太多的政治野心,所想的只是个人富贵,所以广结仇怨,器量狭隘。

    政和四年正月二十五,赵佶在延福宫接见周铨。

    这是周氏父子离京去徐州之后,他第一次单独见周铨,虽然十天前才见过一面,但那次是为了处理朱勔与周铨的争执。

    再次看到周铨,赵佶面上带着笑意:“周卿,你做得好大事业!”

    “不过是赚些别人不赚的钱罢了,哪里有好大事业!”周铨腼着脸道。

    “还不大?这一回从京师招募的匠人就足有数百吧?”

    推动工业化,只靠着周铨一人是不行的,周铨可以确定一个目标,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需要匠人们去绞尽脑汁了。因为此前造成的影响,仅仅是四天,已经表露有意向加入东海商会的匠人,数量就超过了三百。

    这些人或许不是第一流的匠人,但他们足以充实周铨的工艺与材料研究队伍!

    “才三百余人,官家,能不能将官府中的匠人也拨给微臣?”周铨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那样的话,工部与将作监非得寻朕拼命不可!”赵佶噗的一笑:“休想!”

    “不全部,拨一半也成要不三分之一?”

    周铨一副讨价还价的惫怠模样,让赵佶哭笑不得:“你这厮休要痴心妄想了,以为朕不知道么,这几日到你那里去的匠人中,有多少在工部和将作监挂了名的?小子,见好就收吧!”

    周铨嘿嘿一笑,有赵佶这句话就行了,证明赵佶不会追究他挖走隶属官府匠人的事情。

    然后,赵佶面色却有些严肃起来:“周铨,西北要用兵了。”

    “臣也猜到此事,不知臣能为此做些什么?”

    “回去催催你老周卿,利国监毕竟是铁监,不要只管着水泥,铁也要跟上来!”赵佶道。

    利国监去年送往京师的水泥,比起京师自产的水泥数量要多出十倍!

    这让赵佶对于将作监的那群官吏非常不满,原本京师官窑水泥是周傥一手办起的,在周傥离开后,水泥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听得赵佶说此事,周铨笑道:“官家不说,臣也要向官家报喜。”

    “哦?何喜?”赵佶精神一振。

    “前些时日热汽球也好,铜也好,并非臣此次入京献与官家的主要之物,臣真正要献的是一副铠甲!”

    “铠甲?”赵佶略有些失望,旋即又想明白:周铨献的铠甲,肯定有不凡之处,没准和水泥一般,能够成为军国重器!

    “请官家下令,将臣带来的箱子拿来。”周铨道。

    不一会儿,一口木箱便被摆到了赵佶面前,随侍的侍卫打开了箱子,露出里面一套铠甲。

    与大宋的鳞片甲不同,这是一件板甲。周铨看了看周围的侍卫,唤了一个身材高大者过来,然后将铠甲穿在他的身上。

    “这甲有何好处?”赵佶觉得有些无趣,他文采风流,虽然有志于边事,但对军事的兴趣真不大。

    “关键不是这甲有何好处,官家,关键是如何生产这甲。家父在利国监改进工艺,如今制造此甲,每日可成三十件只用了六名工匠!”周铨道。

    赵佶瞪圆了眼睛:“每日才三十件?”

    大宋有数十万禁军,号称是八十万,扣掉虚头,四十万也是有的,每日三十件,要给这些禁军全都换上,岂不意味着要一万多天三十年!

    周铨有些无语了,此时他意识到,和这位官家讨论这个问题是极为愚蠢的。

    这位官家对吃喝玩乐,对书法绘画,用的心明显都要多于对制造兵器。

    “咳,这是六名匠人,也就是说,每名匠人平均每天可以造五件,若是能有一百名匠人,每日就是五百件。”周铨只能如此说道。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即使在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之后,利国监已经掌握了用水力锻锤冲锻的技术,完成了有关齿轮等几个关键工艺的突破,可限于条件,一天能产一百件这种板状半身胸甲就不错了。

    “我明白,朕会着户部、兵部与你父联络,西军添置铠甲时,会考虑从等量齐观国监购甲。”赵佶有些无趣地道。

    “你明白个屁!”

    周铨实在无语了,赵佶嘴上要周傥改进冶铁工艺,多为大宋生产钢铁,实际上却对军备并无兴趣。周铨心里真想大骂,不过念及与西夏战中诸多将士性命,他还是忍了下来。

    “官家,这等甲胄比起旧时甲胄要便宜,一件这样的甲胄,只需十五贯钱,便是普通军卒,也可以为他们配备此甲!”周铨按捺住心中的愤怒,缓声说道。

    赵佶听得便宜,果然精神一振:“能省钱?那便好,那便好!汝父又立功了,待西贼殄灭之后,必为你父子叙功!”

    这种敷衍的话,就是周铨也听得出来。

    他心中一沉,赵佶对这些不感兴趣,却又为何召他来相见。

    他沉默不语,赵佶自己憋不住了,好奇地道:“周铨,你那热汽球,能否升至天外?”

    “天外?”

    “就是神仙居所。”赵佶身后一人道。

    周铨看向此人,记得方才赵佶介绍过,此人是个道士,名王老志,被赵佶封为洞微先生。

    周铨心中一动,“洞微”、“洞微”,这让他想到一件事情。

    “神仙居所,更在重天之外,这热汽球却浮不到那儿。”周铨应道。

    赵佶失望地叹了口气,他受诸道士蛊惑,对于求仙访神之事甚为上心,热汽球让他做起了“白日飞升”之梦。

    现在听说热汽球不能带他上天,兴趣顿时失了一半。

    他身后的洞微先生王老志笑道:“那寻找海外仙山呢?”

    “洞微先生之意?”周铨皱了一下眉。

    “周郎君的海船,据闻不惧风浪,可赴远洋,何不遣船出去,寻访海外仙山,为官家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周铨瞄了一眼赵佶,发觉赵佶满脸都是赞同之色,他心中算是明白了。

    寻找海外仙山,应当是王老志想出来拍马屁的手段,但是上一位大张旗鼓玩这一手的是秦始皇,名声可不怎么好听,故此赵佶虽然心动,可自己不好说出来,借王老志之口来表达心意。

    周铨咧嘴一笑。

    他笑起来的时候,王老志心突的一跳。

    天地良心,王老志只是想拍赵佶马屁罢了,绝对没有害周铨之意,他甚至觉得,自己给了周铨一个进一步巩固圣眷的机会!

    若是李邦彦、朱勔遇到这个机会,一定会牢牢抓住,借助圣意,在沿海富庶之地一顿搜刮,而且还可以借此来调动举国之力,用于自己的私利。

    朱勔现在在苏州就是这样做的。

    可是周铨却不这样以为。

    他笑完之后,向赵佶拱手:“臣是**凡胎,只是听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不知其方位。臣所募水员,又都是庸俗顽劣之人,没有福气更无仙缘,故此哪怕偶然相遇都不曾遇到过仙山。”

    王老志刚才被周铨笑得心中发毛,听得他这样说,还想再发表一下高论,却见周铨转向自己,似笑非笑地道:“臣闻洞微先生乃陆地神仙,受汉钟离点化,又曾游仙天外,居宿仙宫,臣请官家以洞微先生为向导,领臣之船,远赴仙山,为官家取来长生不老之药!”

    王老志瞠目结舌!

    他这样的道人,好不容易来到赵佶身边,除非是感觉自己的骗局要被揭穿,否则怎么也不会离开,毕竟这十丈软红富贵之地,谁舍得离开?

    更何况离开后去远赴海外,浪高风急,九死一生,哪里比得高坐观中交结权贵快活?

    好一会儿之后,王老志拱手干笑道:“贫道所学甚浅,加之年迈,恐不能为用,不过,贫道知一人道法高明,善辨阴阳,可为周郎向导。”

    他这个时候,只想着让自己脱身,哪里还管得那么多,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因此便推举一人道:“此人姓林,名灵噩,曾为东坡僮子,后遇仙人,得授五雷玉书,道法深厚,仙缘长远,非贫道所能比。不过此人志不在富贵,恐陛下召请,亦未必能成行也!”

    这一下轮到周铨瞠目了:这也行!

    这可就是直接将黑锅交给了别人,而且因为那人不在场,还不能为自己分辩。特别是“此人志不在富贵”之句,更是留下了伏笔,如果林灵噩不敢来,那可不是他所荐非人,而是赵佶面子不够大。

    不过周铨此时倒有些兴趣了。

    这些道士们别的不行,但观星望气,多少学了一点,他们完全可以为大宋的天文学发展做点贡献,同时也帮助航海术获得提高。

    同时,他们也可以以传播教旨为名,对外进行文化扩张,甚至可以成为华夏拓展的先锋!

    想到这,周铨脸上又浮起了似笑非笑的神情。未完待续。
………………………………

二二零、狂信者

    “这一次,可是被周郎你害苦了!”

    这一路上,已经是林灵素第一百次向周铨抱怨了。

    原本名灵噩的林灵素,在见过赵佶之后,便被改了名字,称为林灵素。他在京师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好不容易有了机会,结果却被打发到了海州来。

    和他一起的,还有十余名精擅星相的天文院、司天监之人,他们来海州,为的就是一件事情,联手打造一件能够在海上凭借星星甚至日影定位的航海仪器。

    只有此物出现,再定本初子午线,确认赤道位置,航海就能够更为精准。当然,这前提是地圆说,周铨相信,这些精通天文星相的人,很快就会有人提出地圆论的。

    “林道长这可就冤枉我了,向官家举荐道长的,可是王老志。”周铨笑道。

    “洞微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林灵素又叹了口气。

    “先生看这码头,觉得如何?”周铨没有理会他的叹气,这些道人装神弄鬼,想要获取富贵,现在被他利用一下,才算是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

    林灵素眯眼望去,见这港口规模,心中微微一动。

    与京师的内河码头不同,海州码头是面向大洋的码头,故此规模更大得多,一道长堤,直伸出海中,在那堤两侧,则是船位,让林灵素有些吃惊的是,这大码头上方架起的一座座龙门吊。

    因为大范围使用滑轮组的缘故,海州码头如今有四个船位,都建了大型的龙门吊。这用钢筋水泥造成的大家伙,成了码头上最吸引人注意的东西。数千斤的货物,都可以被码头工人借助于它,轻易装上船或者卸下。

    当货物上岸之后,便会装上车,这是用木轨承载的大车,每车可以装数千斤,由两匹马拉载,迅速运入仓库之中。

    码头处船桅林立,至少有二十余艘海船、百余艘渔船在附近或泊或航。

    “郎君好大的气魄!”林灵素道。

    “我听闻林道长最大的志向,就是求仙访道,壮大道门,特别是要力压释门一筹?”周铨又问道。

    林灵素点了点头,颇为不屑地道:“释门胡教,岂可与我大道正教相比拟!”

    这家伙在历史上是个很强之人,得到赵佶宠信之后,他甚至干出令全大宋佛教寺庙都改为道观的举动,可以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位狂信者。

    是狂信者便好办,周铨一笑:“先生若有其志,更应该来海州,延请大道高士,去海外传播大道教旨。胡可来,我为何不可往?”

    林灵素愣住了。

    他只想着在国内打压其余宗教,却没有想过,跑到海外传教。而周铨此语,让他眼前霍然一亮。

    好一会儿之后,他问道:“此策可行否?”

    “如何不可行,凡有道士意欲出海传教,所有盘缠费用,我尽当之,在外传道十载,或者聚拢教众百人以上者,我还另有供奉!”

    林灵素有些犹豫,周铨又笑道:“昔日唐时,僧人鉴真七次东渡,传教于日本,于是佛法大兴。道家虽然讲究清静无为,可也有无为无不为之语,若一昧无为,何必去求压释教一头?”

    林灵素点了点头,周铨所说在理,不过他心中自有打算。

    周铨同样自有打算,反正赵佶那里已经被他说动,这些道士们跟着船满世界跑势在必然,由不得林灵素不同意了。

    “于先生,我准备将本初台放置在那座山上,若有什么需要,还请先生吩咐。”

    所谓本初台,就是天文台,观星辰运转日月更替所用。而那位于先生,则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对周铨来说,他也曾经是熟人。此人姓于名汤臣,当初周铨在京师摆闯天关猜谜时,就是这位,算出了分馒头的谜题。

    他曾经追随苏颂造水运仪象台,在太史局中蹉跎经年却一直没有升迁,如今终于升官,却是要来海州测量经纬。

    周铨的崛起,是他看在眼中的,见周铨对林灵素态度一般,对自己倒是甚为恭敬,于汤臣心中有些不适应,还礼道:“有劳制置过问,下官上去看看之后,再作道理。”

    这是做实事的人,周铨点头后又道:“先生年长,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左右去办就是,先生只须把持大局。”

    “多谢制置!”

    制置是周铨的新官职,大宋海州沿海制置使,这个官职是赵佶硬塞过来的,周铨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打算正式去就任。

    就在他身后不远处,白先锋与董长青二人站在一处高台上,对着港口指指点点。

    “自徐州来海州,所见果真与周围不同,利国监那边,人口已经超过彭城,咱们这位明公,倒是治政能手!”白先锋道。

    他二人如今都是周铨的幕僚,过此称之为明公。董长青有些不以为然:“锐之,我倒觉得明公太过奢侈,若象他这般花钱法,何事不成?”

    与白先锋不同,董长青惯于精打细算,他投靠周铨的理由,更是简单:谢恩。

    董家在无为,地近苏州,他去年之所以离开太学回家,便是因为朱勔的爪牙将他家给扒了。

    他返回京师,原本是想发动同窗上书进谏,请求赵佶斥退朱勔,治其害民之罪,但是奏书上传之后,却连水声都没响,根本没有用处。他心中郁闷之时,恰恰周铨扒了朱勔的宅邸。

    此事让董长青霍然醒悟:要治朱勔这等奸贼,想靠着皇帝、国法是没有用的,就须得周铨这般!

    蛮不讲理,若不合意,那就直接掀桌子,不按常规行事!

    周铨的所为,让董长青极是快意,于是动念相投,又遇到白先锋惩治李邦彦之事,他也认识李邦彦,当时便也下场,与白先锋联手,将李邦彦弄得灰头土脸。

    待后来知道白先锋身后便是周铨,他更是觉得自己的主意没错,如果能追随周铨,象朱勔李邦彦这样的奸恶之辈,也可以随意收拾!

    因此,事后他央白先锋介绍,投入周铨幕下,跟随周铨队伍,先是去徐州狄丘呆了半个月,然后来到海州。

    只不过无论是在狄丘还是海州,董长青都没看到自己的位置。

    若只是跟在周铨身边做个帮闲的幕客,那是没有问题,但他还想做些实事。

    “如柏兄,你性子太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