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风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无论是在狄丘还是海州,董长青都没看到自己的位置。
若只是跟在周铨身边做个帮闲的幕客,那是没有问题,但他还想做些实事。
“如柏兄,你性子太急了。”白先锋明白董长青的意思,低声提醒道。
董长青默然一会儿,然后一叹:“我已年近三十,而立之年,学业事业皆无所成,实在不敢再耽搁时间了。”
话才说到这,就见一艘体态狭长之船,从连岛方向行了过来,这船上三桅高耸,白帆似云,虽然不算是大船,但船速却是奇快。
他二人中,来自陕先的白先锋还是初次见海,因此并不觉得这船有什么异样,但是董长青却曾数次到海上,看到那船后咦了一声:“好快的船!”
看到那艘船时,周铨脸上露出喜色:“果然成了!”
当初他给了林传忠等大匠师一年时间,希望他们能造出飞剪船来,不过他还是小看了此时的船匠,在经过此前一年多的摸索之后,这些船匠已经能够接受他的造船理念,尖头尖底的飞剪船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故此,花费半年时间后,第一艘飞剪船“青鸟号”,在半个月前正式建成,这艘船船首为空心舱,长八丈,宽一丈三,干舷极低,几乎要压到水面,不过为了便于逆风航行,船上所用帆却是纵帆。虽然周铨称之为飞剪船,实际上却是斜桁帆装纵帆船。
即使是如此,青鸟号的速度也快得让人惊骇,仅用了四天时间,它就完成了从海州到济州的初航,然后回程时花费时间稍多,也只是六天时间!
不过,周铨的喜意,在青鸟号靠岸之后,就收住了。
他视力好,哪怕隔着比较远,也认出了余阳。
余阳原本留在济州五国城,在那里帮助黎清管理济州事务,此时他回到海州,只有一个可能,济州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了看白先锋与董长青,周铨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余阳的可信度比起白董二人要高,毕竟余阳的家人现在都在周铨的手中,但是,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比起白董二人有所不足。在济州还没有关系,但下一步准备经略流求,他的实力就不够了。
不妨让白、董二人接触一下济州的殖民事务,一是试试他们是否忠诚,二则让他们练练手,若是能成,经略流求时便有人手可用了。
虽然有些想法,但对于这二位旧文人,周铨还是怀有提防之心,即使用他们,也会象是用黎清、余阳、何顺三人一样,能够绝对控制。
“诸位且先看看,白先生,董先生,二位随我来。”周铨道。
白、董二人跟着他向青鸟号行去,林灵素也想跟来,却被李宝挡住。这道人是个眼亮的,见此情形,笑了一笑,没有再坚持。
“衙内,衙内!”看到周铨,余阳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脸上的惊慌忧急没有了,他向周铨行礼,正待说话,可看到跟来的白、董二人,欲言又止。
“这二位是白先生、董先生,如今我的宾客,这位余阳,济州总督府协理。”周铨先替双方介绍了,然后不等白董二人想明白济州总督府是什么玩意,他直接问道:“有话你但说无妨,济州出什么事了?”
“高丽人在济州登陆,土人星主叛乱再起,这是高丽人发来的檄文!”余阳道。未完待续。
………………………………
二二一、兵临
拓俊京将土人女子掀到一边去,光着上身,喘着气,愤怒地望着天空。
哪怕是在土人女子身上发泄了一番,他仍然觉得愤怒。那个已经遍体鳞伤的土人女子连哭都不敢哭,小心翼翼地爬出了屋,这才敢穿上衣裳。
拓俊京不能不怒,上回失掉耽罗之事,回到高丽之后,他便被弹劾,好在高丽国王念他此前劳苦,又想到唯有他最知耽罗岛上“逆贼”虚实,便只是罢去他职务,没有再进一步追究。
可失耽罗之事,怎么怪得了他,他已经尽力了!
拓俊京当然不会回忆自己投降时的情形,他只会想着面对优势的敌人和日本人的背叛,他是如何奋战,又如何保持高丽大臣气节的。
此次“收复”耽罗之役,他被重新起用,当了个先锋,率领两千人,抢先登陆,在耽罗夺了个据点。
虽然周铨说济州只是一个小岛,但实际上这座岛规模不小,可以登陆的港口也不只一个。以如今总督府手中的兵力,只能控制住五国城,外加距离五国城不远的两个据点,故此高丽人登陆极为顺利。
岛上的土人星主,此前一直躲在山中,总督府短时间也奈何不了他――毕竟如何经营殖民地,不仅是黎清等人,就是周铨自己也是没有经验,只能慢慢摸索。
在得知高丽人回转之后,土人星主也敢从山中出来,号召土人反抗。其家族在济州日久,颇有威望,一声号召之下,各地都呈现出不稳之态。
但是拓俊京心中仍然惴惴不安。
高丽人对华夏人的恐惧是天生的,因为恐惧而自卑,因为自卑而傲慢。
在得知他们登陆之后,那些宋人只是派来斥侯远远观察,并没有进攻,拓俊京也同样没有主动进攻,只是联络土人,准备接应后来的大军。
“将军,将军!”
屋外传来轻轻的呼唤声,拓俊京心中一凛,然后起身,不管正在穿衣的土人女子,直接唤人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亲卫进来,带来的消息让他眉间终于露出喜色:“将军,耽罗星主求见。”
“他竟然来了……不是什么星主,是郡守!”拓俊京咳了一声道。
“是,是,耽罗郡守来求见将军。”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土人的郡守小跑着进来,他穿着一身奇怪的盔甲,明显是高丽人的甲衣,套在他身上,实在是大了一圈。
“将军,将军,你可回来了!”
这位前星主现郡守,一看到拓俊京就哭,眼泪鼻涕一大把,拓俊京厌恶地推开他:“你不在自己军中,到我这边来做什么?”
在这之前,拓俊京命这土人首领前来,但对方推三阻四,除了献上“美女”与金帛之外,就是哭诉,要求高丽多给兵甲武器。
拓俊京明白这厮的意思,他见宋人一战就败高丽,起了别样的心思,或者是想着投靠宋人,或者是想着**。
但是宋人对他完全没有兴趣,而且宋人将耽罗改名济州之后,在自己辖地推行的政策,就是没收原属于耽罗星主的土地、山林和牧场,将之分配给移民而来的宋人。
见无法投靠宋人,这厮才又跑来寻自己。
听得喝问,耽罗星主道:“喜事,大喜事,将军,我已经同耽津港中我的治民联系上了!”
听到这话,拓俊京心中一喜,立刻坐正身躯:“宋人的虚实,你打听清楚了吗?”
“打听清楚了,宋人并不多,前前后后,也只来了五六千人,青壮三四千,不过前些时日,他们从一个名为大辽的国家,借来了几百骑兵……”
一听得大辽,拓俊京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
高丽是被辽人打服了的,如今还向大辽纳贡称臣,每年遣使不断。如果是辽国插手了耽罗的事情,那么这座小小的岛屿,带来的麻烦可就大了!
定了定神,拓俊京又笑了。
“当真可笑,辽宋是世敌,这是宋人夺了岛,辽国怎么会借兵!而且我也问过,这伙宋人,不过是宋国的一些乱民,在其国内无立足之地,于是跑到济州来冒险……不,是耽罗,不过济州这名字倒是比耽罗好听些。”
说到这,拓俊京声音放缓:“你放心,朝廷不会坐视不理,我这不就回来了么,在我之后,朝廷还在准备大军战船,最迟一个月,便会有十五万大军赶来,那个时候,这些宋人都要被擒拿受刑!”
所谓十五万大军自然是吹嘘,如今高丽也是内忧外患,七拼八凑,甚至动用了西北与女真人对峙的部队,也只是凑出五万人。这五万人还不全是战兵,真正能上阵作战者,不会超过三万。
但拓俊京觉得,有这三万战兵就足够了。毕竟对手也不是宋国的精锐禁军,只是一群造反失败逃窜的山贼,说不好听一些,他们连凑足一百副甲的本领都没有。
“宋人有甲兵啊,上回官兵的甲兵,尽被宋人收取了。”耽罗星主却有不同意见。
然后拓俊京就觉得自己脸仿佛都肿了。
耽罗星主所说的上回,就是他战败投降的那一次,他带来的三百高丽部队,有一百多具甲兵,再加上原先驻扎在岛上的数百高丽官兵,总共是三百余具甲,如今全落到了宋人手中。
这件事情,只要提起,拓俊京就想到当初自己弃刃投降时的羞惭。
“住嘴!几百具甲兵算得了什么,便是武装了几百人,也不是朝廷十余万大军之敌!”
拓俊京喝斥了一声,见这位星主一副呆呆傻傻模样,他又道:“宋人上回内讧,一派头领杀了另一派头领,底下肯定还有人不服气,你让你的族人打听一番,若有可能,不妨拉拢其中一些!”
“是,是,将军,朝廷援军何时能到,总不能一直看着这些宋人在我的耽罗搜刮啊……”耽罗星主问道。
黎清商人出身,可没有什么恻隐之心,仁慈之念,得了周铨授权,他对当地土人的态度就是一个词:横征暴敛。
特别是总督府控制区域外的地方,按照此时宋辽间相互打草谷的经验,黎清时不时就派人出去搜刮,既获取粮食财物,又给部队一些经验。那些梁山寨出身的人,在这里当真是快活,因为他们现在代表的是总督府――也就是官府,可以合法抢劫,一路抢过去,少不得要杀上几个人立立威。
除了****是严禁之举外,杀戮、劫掠,总督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倒不是周铨的意思,本来周铨还是想好生经营,多用怀柔手段的,可是黎清觉得,这样来钱来得快。
事实上若不是周铨严令禁止****之事,恐怕连这个都会放开来。
耽罗星主倒不怕宋人****杀戮,可对于宋人劫掠搜刮之事,却是义愤填膺。
这么赚钱的买卖……我才有资格来做,你宋人凭什么来?
“快了,快了,最多一个月,就是决战之日!”拓俊京敷衍了几句。
高丽人的援国即将抵达,济州总督府也知道,高丽人并不是铁板一块,耽罗土人中,更有带路党,得了总督府的好处,铁了心要帮助总督府的。
故此,黎清此时心中也是惶惶不安。
“何兄弟,你觉得……咱们守得住么?”
这日,他将何顺召到总督府中,屏退左右,小声问道。
何顺满脸都是挤出来的皱纹,他哪里知道能不能守住,毕竟他也不是正经军官出身,原本只是梁山寨的一个头领罢了。
他手下现在倒是有一支五百人的部队,另外,周铨从辽国调来的一千辽军,也归他管――名义上如此,实际上他只能管对方的吃喝拉撒,这些辽人每日就是饮酒作乐,在何顺看来,不是请来了一群雇用兵,而是搬来了一群大爷。
“原本我想要调这些契丹人先将高丽人先锋赶走,可是他们不听,那为首的耶律勃鲁,还对我说了好些难听的话……黎总督,你问我,我问谁?”何顺抱怨了一番。
黎清盯着他,看得何顺有些不自在,然后悻悻地道:“我只能说,若是高丽人来攻五国城,我唯死而已!”
他二人的亲族都在利国监,甚至总督府中高层的家人,基本都在周铨控制之下,因此,反叛之类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做的,但以他们的能力,想要扛住高丽一国之压,确实是艰难了些。
“我听闻高丽人动员了十五万大军,咱们若是全部动员起来,能调动多少人?”黎清又问道。
“辽国来的人,跟咱们是一条心的,衙内给了他们一条生路,如今他们已经开始半工半军了,每日训练半天,连港口的进度都停了下来,这里就有三千青壮。原来梁山寨咱们的人,真正听咱们的,一千多,加上契丹人,又是一千多,可战之力,有五千多接近六千。”何顺说到这,又忍不住想要抱怨契丹人不听从他命令了。
有六千人,以契丹人为主力,他完全可以将那两千多高丽前锋赶入海里,拔掉高丽人的登陆踞点。
“这等话就不必说了,何顺,咱们都是一般的情形,咱们没有办法,衙内肯定有办法……故此,咱们第一要务,就是守住五国城,衙内来时,无论是搬来了大宋的官兵,还是有别的什么打算,这五国城都至关重要!”黎清道。
看到黎清这神情,何顺心中一动:“总督,你是不知道什么……何不说出来,安安兄弟之心?”(未完待续。)
………………………………
二二二、应对(百张月票加更)
黎清知道的比何顺要多些。
周铨离开时早有预案,他们这些人,按照预案做好自己的事情,周铨自然会亲自来收拾局面。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五国城能不能撑到周铨到来。
这个担心,随着青鸟号的再次到来而放下了。
“衙内,你可来了!”
在码头上,黎清还没有说话,何顺两步迈出去,泪水哗哗流了出来。看他这模样,黎清除了暗叫一声佩服之外,没有别的话可说。
“辛苦你了,黎总督,辛苦!”周铨将拜下的何顺扶起,然后拍了拍他的肩,接着和黎清见礼。
礼毕之后,周铨却没有问情形如何五国城如今除了戒备森严之外,并没有什么异样,故此他知道,情形未严重到支撑不住的地步。
“我给你们带来了家书,另外,船上还带了些中原物产,过会儿你们自己去拿啊。”周铨轻松地笑道:“唯一没有给你们带来的,就是来自京师的厨子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黎清与何顺二人原本非常紧张的心情,也瞬间平复了。
然后他们注意到,从青鸟号上,又下来了两个人。
这二人年纪比周铨要大,都接近三十,肯定不是阵列少年。他们穿着的服饰,证明他们是读书人,或许是不习惯海上生活的缘故,这二人上来之后,明显脚上发软。
周铨没有将白先锋、董长青介绍给黎、何二人,白、董二人缓过神后,依旧是满眼不敢置信之色。
“东海商会竟然已经有这样一份基业,而且是从高丽手中夺来?”
“我听闻高丽也是海东大国,明公他这样做是想以一人敌一国?”
无论什么语言都无法描绘二人心中的震惊。
此时他们设想过,周铨肯定在海外做过许多无法无天的事情,拿到大宋本土,可能片刻间就能擒去法场。
但是现在,他们才意识到,周铨在海外做的事情,比起他们想到的最疯狂的还要疯狂!
但是
却没有任何可以攻击周铨的地方!
根据周铨的介绍,这个名为济州的岛屿,由一位总督控制,那位总督早就投靠了梁山贼,故此在大宋,他是不法之徒,朝廷追究不得。
总督手下的两位助手,一位是总捕何顺,也是梁山贼出身,另一位余阳,仍然是梁山贼出身。而他们背后,却是将蔡京、梁师成等人都联系在一起的东海商会,实际上就连天子赵佶,也默认了这个商会的存在只要商会能带来皇帝所需要的铜与金银等贵金属。
“不过,越是如此,就越大有可为,我方才见那位总督黎清言谈,不过中人之资,只是胆气大点罢了,你我满腹学问,在此又没有拘束,正合一展身手。”董长青嘀咕地对白先锋说道。
白先锋是陕人,乘船乘的少,此时还没有缓过劲来,只能勉强一笑。
他的目光投到周铨身上,心中隐隐觉得,自己跟随的这位主公,只怕要做出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的事情。
一时间,他心中患得患失起来。
直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周铨才召集众人,在总督府中进行军议。
被召集的不仅仅有总督府三大头领,还包括他们所任命的中层,周铨一进来时,就发觉气氛十分沉郁,很明显,在座众人都没有信心。
甚至总督府的三位头领,也是如此。
黎清不通军事,何顺一头雾水,余阳半桶水晃荡,他三人虽然与周铨一起坐在上首,但是都心知肚明,如何应对,还是周铨一群亲信的事情。
不过他们想闲着,周铨却不放过:“还请黎总督说一说如今的情形。”
黎清咳了一声,未语先笑:“这可是一场大买卖,小人我还未曾经历过,心里原是惴惴不安的,不过衙内来了就好了如今情形可,高丽人两千余兵马,在瓮浦登陆,不过后继兵马有十五万”
只听得十五万这个数字,在场人大半脸上变色,就是白先锋与董长青二人,原本是想着在此大展身手的,此时也骇然。
“土人星主,纠合了两万余人,屯于巢谷,每日出山骚扰”
两万土人,大多都是乌合之众,但数量太多,打起顺风仗来还是可以的。
“我方如今有民两万余,其中汉人六千余,土人一万四千,可征募青壮为七千人,汉人四千,土人三千。”
这里的六千多汉人,大都是从武清运来的移民,好在能逃到武清的,大多都是青壮,再加上梁山寨来的两千余人,可以凑足四千汉兵。
自从去岁周铨离开时开始,这四千汉兵就在不停地操演训练,周铨甚至留下了贺途、陆海二人,让他们按照阵列少年的操典,操练这些汉兵。
经过小半年训练,虽然还谈不上令行禁止,但至少这些汉兵知道如何列阵和基本的战场命令了。
当然,这是贺途、陆海二人的说法,事实上,这二人在阵列少年中,仅次于叶楚与李宝,他们花了小半年练兵,虽然还比不得周铨亲自练出来的阵列少年,但其中精锐,用曾经和官兵交过手的梁山寨之人来说,就是“已胜官兵精锐矣”。
但这样的精锐不多,总共也只有八百余人。
见众人没有什么说的,周铨开口道:“好吧,我来总结一下,如今我们面临的几大难题。第一是兵械不足,虽然能凑出五千兵来,但军械却只有不足三千件,不少人只能用木棍当刀枪。至于铠甲,更是短缺,只有五百具,而且残缺不全。”
“其二是战心不坚,许多人都很是畏惧,不知为何要在这打仗,更有些人觉得,与其在此打仗,还不如回中原去。”
“其三是敌强我弱,我们孤悬海外,大宋能够给我们的支持不多,而高丽却是倾巢来战,我方一败则是全军覆没,高丽败一场,马上就会派更多的兵来。”
周铨伸出一只手,其一其二其三地讲来,说得众人面色都渐渐难看起来。见此情形,周铨一笑:“诸位,此三者,虽是我们的劣处,但是不是就无法弥补?我看未必,而且,若能操持得当,劣处反而可以变为优处!”
“其一,兵械不足不必担心了,我此次来,带了五百具甲,六千件兵刃,唯一所缺,弓箭罢了,但我亦有策,可以弥补。兵甲军械之上,大伙放心,我们不但不惧敌手,更远胜过他们稍后,我便请诸位随我一起去看军械操演。”
“其二,汉人战心不坚缺乏斗志之事,黎总督,你可以贴出告示,东海商会决定,将济州岛上土地拨出一些,凡参战将士,可任意获取土地百亩,若立有功勋,还有加赏。所得土地,五年之内免交赋税,若有家人要接来济州者,东海商会负担往来盘缠伙食品店”
这第二条一出来,别人还没有回过神,就听得叭的一声响。
却是坐在下首处的董长青,忍不住鼓起掌来。
白先锋还有些不解,董长青见众人都看向自己,面色微窘,拱手道:“因为听得明公妙策,忍不住击节赞叹。昔日强秦可横卷六国,所倚者军功授田耳!”
见众人中大半还是一脸迷糊的模样,白先锋才想起,这里面许多人不是商贾就是农夫,甚至是山贼出身,哪里懂什么强秦横卷六国。他心念一转,只要周铨懂就行了,因此他又道:“学生有一策,可为明公拾遗。”
“请说。”周铨心里也是一动,这个董长青,看来还能运筹帷幄一番。
“战殁者其田,授予其子或父母,若无子者,则为其择一族人承嗣,以奉香火!”
其实周铨的计划中有这一条,不过董长青听了前半能补上后半来,也是不错了。周铨想到当初他临时加入,却将李邦彦折腾得要命之事,笑着道:“董先生果然有才,便补上这一条!”
董长青略有些得意地坐下去,周铨又开始说第三个劣势:“东海商会与高丽比,自然是高丽大,但高丽亦有强敌,且不说大辽,就是女真,与高丽颇有怨仇。我早有安排,高丽人只要抽调其边军,女真人必然会大举南下,到那时,高丽只能回军!”
原本众人担心的就是这个,现在一听,他们神情都轻松了。
也是,高丽若真调十五万兵马来打济州,被辽国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