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绿色风暴-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还好,百户没有当真,要不然每天站在戈壁滩那个石堡里,他不哭死才怪呢。
“今后,边墙外不会只有一座鹰爪堡,有风调雨顺的地方,只要是有信心的旗官,可以找本官,购买石堡,但优惠价可就只有汉祥一家了,”萧夜淡淡的声音,在堂屋里传进了每个人耳中。
优惠购买物资,那要是拿到内地贩卖?脑地灵活的王虎,还没来得及仔细盘算,就听见百户冷哼道,“哪个敢打倒卖百户所物资的主意,可别怪本官军棍无情,”
“噼噼啪啪,”当午夜时分鞭炮响起来的时候,萧夜站在堡墙上,看着连夜去往老羊口的黄汉祥,和他的亲卫们,身影淹没在黑暗中,不禁有些怅然。
黄汉祥今以去了鹰爪堡,石堡以及四周十里之地,就归到了他的名下守护,他的举动,不但打消了萧夜的戒心,也让其他旗官心里的胡思乱想,烟消云散。
当然,立春后鹰爪堡的建设,还需要百户所继续投入,那可不仅仅是五千两的事,按照黄灰泥的市价,五万两也下不来,这就是萧夜的事了。
总的来说,萧夜这笔风险投入,还是值得的,最起码距离白龙湖又近了一步;要是亏了,首先损失大头的,还是萧夜;要么说,黄汉祥的眼光相当独到,吃亏的事还要看是跟着谁,其他人就想不到这么多了。
为了扩大自保的实力,萧夜不得不出此下策,也是为了激励手下的旗官;毕竟辛濡林说过,按着自个的性子,自己职务就算升上去了,也得熬上五六年,那下面的人是不会干等的。
所以,要给他们一个奔头,官职上没有办法,就只有打地盘和钱财的主意了。人活世上,总的有一个目标吧,否则长期戒备着鞑子来袭,千户所又没好脸色,旗官们嘴上不说,心里的怨气总是有的。
腆着脸地迎奉上司,拿出钱财丢尽脸面去/舔别人脚后跟,他万万是做不出来,王梓良代/办的效果不知,只有把身边的人和自己绑在一起,那今后的退路才能安排妥善;否则,一纸公/文下来,西门家难以善终了。
“百户大人,你这是何苦呢?”萧夜身边的辛濡林,摸着厚实暖和的野战大衣,凝声问道。
“石关屯数次打退鞑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上面会鸟尽弓藏,这也不是时候啊,”对于辛濡林的疑问,萧夜没有回答,只是和他比肩而立的王梓良,不屑地撇了撇嘴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百户性情刚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也不能遇事不变吧,”王梓良含糊地说了一句,没把心里话讲出来。
要是把百户做的那些暗手讲出来,恐怕辛濡林第一个就建议搬家去了马道石堡了。
此刻的萧夜,对以前做的事虽不后悔,但隐隐的忐忑越来越强烈。早前意气风发地练兵,想给大明练出一支精兵的念想,已然没了多大念想。
两年来走到现在,如履薄冰,却还是只能自保,说不丧气那是假的,但手下军户和他们的家眷,都在看着自己,都在依靠着自己,不能不考虑周全呐。
孙德章手里拿着的伪造契书,就是一个明显的警告,这次算是躲过了,那下次呢。
除夕守夜,黄汉祥去老羊口提押流犯,那上百人的青壮,转过年到了春天,起码一半会成为军士,跟随黄汉祥守卫鹰爪堡的军士。
临走前,萧夜送给了黄汉祥一个手抄本,步兵战术操演一书,已经在马道石堡开始了演练,还需要在鹰爪堡先试行,一旦有所效用,百户所军士们会轮换去那里操演一个月,顺带着就把明年抗击鞑子袭扰的事,有了及时的支援。
鹰爪堡,萧夜势在必得。
王梓良带着传令兵去了甲字号磨坊,看守着那沙盘,等转过年后,王猛会带着沙盘去马道石堡。对于沙盘不能放在石关屯或者老羊口屯堡,萧夜很是无奈,这玩意太显眼了,漏出风声来就是祸害。
苗必武带回来关于黄沙堂的情报,他还要想办法去查;辛濡林也回房间休息了,萧夜带着左石,拎着一堆礼物,赶去了杨天受的小院,去和家人们一起过年了。
李慕辰和诊所里新来的一个女药士,竟然对上了眼,也得派人送点酒肉过去,最好是安了家。留在军舍的军士、医护兵,他还要去亲自看看等等,事情忙乱的很。
大年初一到十五,是民间欢度新年的悠闲时间,但初一正午时分,萧夜已经带着亲卫,和小六子的两个旗队一起,徒步去了马道石堡,在那里要开始新的一轮火/枪操练。
练兵场上没了阵阵爆响的枪声,本就冷清的石关屯越发的寂静了。
黄汉祥是个心细之人,不辞辛苦地派出驼队,把那些冻死的牛羊马匹,收拢了运到马道石堡,送进了磨坊里;既然磨坊里连陈粮都能制成罐头,那肉类呢。
早先萧夜在信里提过一次,想少量的试试,没想到让黄汉祥记住了,趁着这次雪灾,王马道石堡送去了上千头牛羊,百匹冻死的健马。
果不其然,萧夜在甲字号磨坊里,看到了民品目录上,添加了肉罐头,还有皮帽、皮靴、翻毛皮大衣。
一斤装的铁盒肉罐头,用尖刀剜出一块肉来,竟然可以直接食用,吃的亲卫满嘴流油,萧夜也颇有兴趣地尝了一点,很有嚼头。
七千多盒肉罐头,萧夜大笔一挥,一半让运输队送到了马道石堡储备,给白龙湖送去,一半拿出来给每个军士、匠人尝个新鲜,过年嘛,在册的人都有份。
而皮帽、皮靴、翻毛皮大衣,可不就是白龙湖急需的物资嘛,那里冬天冻伤都成了常态了。
军品目录里,只是添加了一种防冻枪油,却也减缓了严冬枪机拉不开的隐患,萧夜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十几盒,派亲卫快马送到了马道石堡,顺道带去的信里,讲明了这种枪油的用途。
草原上的冬季,气温能降到泼水凝冰的地步,如果这时鞑子来了,那马道石堡可就危险了;好在,鞑子也耐不住这般的严寒,大部分缩在了河套一带。
尽管气候严寒,但萧夜掌控下的三个石堡,白龙湖矿场,犹如一台运行良好的机器,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老羊口石堡每天在附近操练的军士、役丁,也带动了堡里磨坊的匠人们,早早就在初三那天上了工;连带的,在工坊区里干活的军户、匠人们,也找到了商家执事,要求复工了。
………………………………
正文 一百一十七章、丢掉的香囊
十五一过就是惊蛰,虽然室外依旧寒风料峭,但石家商铺的家卫们,已经往返奔走于石关屯和老羊口了,一车车包裹严实的货物,被送进了石家商铺的后院,等着各商家前来交割。
老羊口石堡明显是个民用堡屯,往来进出于南门的各色人等,并不受检查,只有堡墙上挺身而立的军士,还有街道上巡逻的役丁,才会让人察觉到,这里依旧是边屯。
要说这里有多少眼线暗探,萧夜并不担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杜绝别人探查的目光,那还不如就此放开,人来人往之际,王梓良也能得到一些外面的消息。
石堡外西面的空地,也被三大商家用一些粮食为代价,买了下来,将来这里要建成货栈,方便和石家商铺交易。
当然,从老羊口去往石关屯的道路,就不是看上去那么静逸了,不说有斥候随时盯着,就是王猛看管的沙盘,就能让伸手矫健机敏的探子们,根本靠不近石山。
为了及时传回沙盘信息,萧夜同意了王梓良的提议,准备在马道上搭建四个关卡,开春后王大力派工匠会盖起灰泥石屋,以后有军士入住,五里地一个。
这些军士还是要由马道石堡抽调,整整四个旗队的火/枪兵,一旦马道石堡有急,可以迅速支援。顺道的,这条马道被军士看管的严严实实,防范内地和草原上的探子。。
一个关卡驻守一个旗队十一人的军士,里面就有传令兵,可以用接力的方式,把沙盘信息,随时传回石关屯,石关屯派快马再通报老羊口百户所。
虽然麻烦了些,但很明显,原本马道石堡那里的消息,要走四个多时辰曲折的路程,有了信哨远距离通信,坐在老羊口百户所里的萧夜,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得到即时消息。
目前来说,那些关卡的军士,只能在营房帐篷里避寒了。
老羊口屯堡,当萧夜站在堡墙上,目送左石带着一队军士,去往北面的马道石堡演练震天雷、跳雷之际,百户所后院,梅儿的房间里,一张大书桌上,摆着几本厚厚的账册,两个算盘打得噼啪直响。
梅儿掌管着萧夜的所有账目,田秀秀主管着仓库物资出入,长成了一个饱满小妇人的莉娜,也接管了军士、匠人们的粮饷开支;三人每天上午都要核对账目、资金,下午才是他们闲暇的时间,可以坐车去私塾听课,或者看书、聊天。
足不出户的田秀秀,虽然能从萧夜那里,得到田家的一些消息,但她秀眉间的忧虑依旧不减。她不知道,如果遇见了田家的人,自己该如何处之。
“啪啪。”停下了算盘的田秀秀,合上账本,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房间里炉火很旺,她身上穿着一套锦缎长裙,却是感觉不到多冷,倒是鼻尖上有了些许的汗珠。
回到石关屯的日子里,一直到老羊口百户所,她发现不但萧夜在家里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就连梅儿和莉娜,也能轻松相对,很快三人就成了好姐妹。
虽然没有和夫君拜堂成礼,但她知道目前的局面,自己还真不好暴漏身形,也就暗自忍了下来;丫鬟小菊现在也管不了了,不但厮混在私塾里要念书,平时闲下来和寒娟一起到处乱窜,没了大家族里的拘束。
在白龙湖接触到萧夜的物资账目,到现在管理着三处仓库,她从最初的惊讶,到现在的淡然,心理上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要不是萧夜每月开支极大,或许用不了几年,西门家就能成为一方富贾了。
田家在后山、丘陵两处磨坊情况,萧夜有时也讲给她听,为的给她解闷,但最为让秀秀震惊的,还是萧夜逢年过节,雷打不动地去土地庙,拜祭那些战死的弟兄。
不论是孤身前去,还是带着旗官们拜祭,萧夜用自己那份真诚的态度,已经牢牢抓住了军士们的心;这一点,田秀秀看的很清楚。
或许是有点柔寡了,但能和旗官、军士、匠人们一起,共同融入到百户所这个大的军事机器里,不得不说,萧夜做的很成功。
有过和家人生离死别的经历,有过饿肚子被欺凌,甚至刀锋在颈的恐怖历程,将战争论那本书翻读了十几遍的萧夜,已经不是前年那个惶惶然的小百户了。
“也许,他的目标会更大,建成一个世家家族不是不可以的,”从商人角度上看问题的田秀秀,思索了这长的时间后,犹豫着下了结论;商家之间的勾连争斗,她见多了,千户所对夫君的刁难,不过是一个纠缠罢了。
世家家族,不但要有钱财实力,还要有一定的势力,最为醒目的标志,就是在官场里要有人,有自己的人,这个从古至今的真理,田秀秀认为天经地义,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么灌输的。
这个军纪严明,军户们、匠人们口风严谨的百户所,出入大量价值不菲货物的账薄,把田秀秀以前“被迫”逃婚时的那点不适,早就抛到了昆仑山里。
虽然三夫人听起来不舒服,但两个比她小了好几岁的姐妹,田秀秀还是很有把握应对的,最起码夫君在床第上的雨露,她是争到了自己应得的。
微微摇晃了一下脑袋,田秀秀暗自呸了一句,脸颊红晕地眯潮了眼帘;对面坐着的梅儿,悄悄停了手里的算盘,细长的眼眸轻挑,“秀秀姐,你没事吧,看起来很热,”
“哦,没事,屋里有点闷气,歇歇就成,”田秀秀玉指撩了撩发髻,摸摸怀里的东西,“对了,我让人从甘肃镇捎了样东西,是给你和莉娜妹妹过年的礼物,差点给忙得忘了,”
“是嘛,给我看看,”坐在一旁早就无聊的莉娜,蹦起来跑到了秀秀身边,蔚蓝的眼睛里闪动着欢喜的光泽,这个金发碧眼的丫头,现在明语说的相当流利了,光听声音还真以为就是大明人呢。
三个精致的刺绣香囊,鸳鸯戏水、双凤朝阳、梅花傲雪,金线绣红,被田秀秀放在了桌面上,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房间里弥漫开来。
“以前我送给你们的香囊,时间长了,香料早就没了效用,新年了我给你们换个新的,好闻着呢,”笑嘻嘻的田秀秀,柔声说道,看似真是一个和善的大姐。
“额,我的在这里,”性子灵动的莉娜,摘下腰间的香囊,给了田秀秀,一把抓起了鸳鸯戏水的香囊,欣喜地左右看看,小心地挂在了腰带上。
梅儿虽有些念旧,但经不住莉娜的催促,也拿出几乎没了味道的香囊,拿过了那只梅花傲雪,“秀秀姐费心了,”
“没事,大过年的,他还忙着练兵,咱们姐妹相互关照点,给他看好家就是本分了,”不动声色地把三个旧香囊收起来,田秀秀笑着挂上了双凤朝阳图案的香囊。
房间里,很快响起了叽叽咋咋的说笑声。
“凤英,”趁着午间吃饭,田秀秀叫来了栾凤英,把包着三个旧香囊的布包,递给她,“拿去,丢掉吧,”
也许,是到了给西门家开枝散叶的时间了。
但让田秀秀想不到的是,她在家族里习惯的做法,在这里根本就行不通,哪怕是使唤小菊把香囊暗中抛掉,也会有人捡出来查看的。
栾凤英手里的布包,很快就送到了王梓良的案头,打开布包,三个还带着体香味的精巧绣花布囊,让王梓良有点疑惑。
“这香囊,是夫人们的?”没有触碰香囊,王梓良淡淡地看着面前的女护卫。
“是,先生,三夫人吩咐丢掉,您让职下盯着她的一举一动,那这香囊职下不敢轻易处置,”作为王梓良发展的女影卫,栾凤英小心地回答道。
“嗯,拆开看看,”在王梓良的命令下,栾凤英拔出腰间的猎刀,咔咔几下就把香囊割开成了几个布片,里面暗黄色的香料,在粗布上也仔细碾碎了。
匆匆一眼扫过,王梓良一摆手,“好了,拿去找地方埋了,做的不错,”这些夫人们的私人物件,他是不能随意碰动的,免得犯了百户的忌讳。
不过,香料里那微不可查的香气,被他无意间记住了。
晚上,回到百户所的萧夜,吃过晚饭后,带着亲卫骑马去到甲字号磨坊,被王梓良拦住了;一脸郁闷的王梓良,告罪般地向百户坦诚了查探香囊一事。
“你啊,以后注意分寸了,”萧夜哭笑不得地拍拍王梓良的肩膀,摇摇头没有责怪,却也没有鼓励,权当是无视了;毕竟,王梓良身负的责任,可是自己交办的。
为免得背后挨刀子,他也只能让手下捡视着自己的周围,私密只要不传出石堡就行。
“栾凤英赏银五两,”丢下这句话,萧夜直接去了里间,有亲卫让进百户后,把守在了门口。
磨坊外间里,王梓良擦擦头上的细汗,苦笑着转过身,回到了自己的石屋;他的石屋里,外间墙壁上一盏明亮的灯笼,从早到晚不会熄灭,三个机灵的传令兵,昼夜轮换着,随时收听着山下的信哨。
每日里和山下各处旗队、暗线联系,记录下有用的信息,清查各信哨位置,如有异常王梓良会第一时间知晓。
萧夜对香囊一事的默认,也给了王梓良一个警醒,在对待内部人的审查上,会更加小心谨慎,不找到证据绝不会轻易冒头。
甲字号石磨旁,萧夜站在黑沉沉的房间里,看着面前浮现的图案,找到军品目录,点取了十五个水伞,看着图案里清空的数字,心里有点失望。
随着他手下军士的增多,贫瘠的矿料愈发的不够了,就连三个商家每日转动不息的八个石磨,也只是堪堪满足了当前火器的使用;练兵,消耗最大的就是弹药了。
黄汉祥临走前,偷偷告诉他,第一批水伞在白龙湖,已经出现了伞面裂缝,收集净水的速度也缓慢了不止一半;也就是说,这种水伞的寿命,仅仅两年多点而已。
当然,这消息对于萧夜来说,是个不错的好消息,水伞拿出来大量销售,是时候了。
十个水伞要送往白龙湖,剩下的五个,可以拿到石家商铺,换取物资也好,给堡德斯那里换取银钱也罢,不用再偷偷摸摸了。
当然,几个石堡和百户所里的水伞,也到了更换的时间了,换下来的水伞可以送给老羊口自己的军户们,让他们享受一下军户不同的待遇。
这种送水伞,收拢人心的活计,还的他亲自去做,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里讲述的人和,怕就是如此吧。
不过,萧夜还没来得及去老羊口,胡适彪就找上了门,他是来向百户讨要水伞,请求借贷银两的。
王大力的工作效率很高,在甲字号石堡西侧那两间充当仓库的院落边缘,给胡适彪划出了一块空地,足有两亩大小,让他在此种植黄连树树苗,便于今后贩卖。
清理碎石荒草,胡适彪不怕,但是从山下往山上运土整理地面,可不是他们一家能完成的,就算屯里可以出马车人手相帮,王大力可是要银钱的;马车人手都是百户所的,没钱白干梅儿那里就交代不了。
听了胡适彪的诉苦,萧夜笑呵呵地大手一挥,“没问题,你需要劳力本官解决,不需要花费银钱,”
王大力的小心思,萧夜只能一笑了之,他现在对黄连树的销售看不上,但王大力可是看成了一笔小买卖,抠门的紧。
“多谢百户了,”大喜过望的胡适彪,躬身施礼道,“百户大人,我那婆娘的娘家,在太原府原先是种菜农户,有着养护暖窖的手艺,不知可不可以在屯里也建上一个暖窖,栽种一些蔬菜,”
“啥?暖窖,哎呦,胡百户,你可是说的真的?”正想就此离去的萧夜,突地瞪大了眼睛,扭身热切地看着胡适彪。
暖窖,在山西、京师一带有人会养护,里面栽种的蔬菜,可是现季节没有的,如果石关屯能建成暖窖,那黑心的商家,就不会把青菜萝卜卖出粮食价钱了。
甚至,在冬季青菜比羊肉还要贵,你不买可以,看着商铺里的绿菜流口水吧。
“是的,下官现在已经成这样了,想要给孩子留点家当,不得不如此,”带着一只眼罩的胡适彪,颓废地说道。
“我那婆娘去过私塾,见杨先生那里的窗户玻璃,通光好,房间里还能保暖,就想着能否建一间暖窖,就是价钱实在贵的,”
“胡百户,暖窖地点你选,灰泥、木料、玻璃、人手本官提供,今后如若建成了暖窖,你可是大功一件,”眉开眼笑的萧夜,上前扶着胡适彪的手臂,他可是受够了吃不起青菜的苦了。
军舍伙房里,牛羊肉、罐头都有,冬季就以萝卜腌菜为主了,但是军士们都喜欢吃那不多的绿菜,来自甘肃镇、碎石堡的绿菜,到了老羊口价钱就翻了好几番,为此萧夜也很挠头,只能加大了茶砖的购买,按时分发给军士。
开春后,还是要鼓励军户们在附近找地方种菜,能种一点是一点。
“胡叔,你虽上不了战场,但能种菜、植树,也是有用之人,百户所不会丢弃一个伤兵的,”看着萧夜诚恳的眼睛,胡适彪颤巍巍地就要单膝跪地,“谢百户,”
“别,别了,自家人不要说外话,”使劲拉住胡适彪,萧夜叫过一个亲卫,让他领着胡适彪去找王大力,要多少物资银钱都可以先赊欠。
有了萧夜的支持,王大力也不含糊,召集了十几个匠人,八辆马车,不但很快填土整理出了三亩土地,还拉来了木料、黄灰泥,仓库里的玻璃也敞开了供应。
十天不到,平整的两亩苗圃上,就等着栽种黄连树枝苗了,一亩见长的土地上,两尺高的灰泥围墙上,搭起了木架斜板棚,一块块四方的玻璃被安了上去,朝向东南两侧,阳光下,远远看去一片亮晃晃的刺眼。
五个摆置在围墙里的泥炉,添上了黑色果核,炉火点了起来,至于控制温度,那是胡家的家传机密了。
投入将近两千两的暖窖,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建成使用了。
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诗经》里提到的132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
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5种。葵,称为“百菜之主”,现在有的地方称冬寒葵或冬寒菜因口感及营养欠佳,唐以后种植渐少,明代已很少种它,并不再当蔬菜看待。
藿,也是先秦时的主要蔬菜,它是大豆苗的嫩叶,如今极少拿来当菜吃了。
韭、葱、蒜在古代蔬菜中独成一属。《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宫园在温室生产葱、韭的情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