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之利芒-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001【尖兵】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夜,我军从广西和云南边境主动出击,发起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作战。东西两大集群九个军二十二万大军在同一时间万炮齐发,中华民族隐忍了两年多的怒火在瞬间爆发出来。
集群、军、师、团属炮兵和一线炮兵畅快地进行着合奏。火箭弹带着明亮的尾喷火舌,榴弹拉出暗红的抛物线弹道、加农炮弹低伸平直地飞行带出厉啸,齐齐砸在敌军阵地上,爆绽出蓝色和黄色的光芒,将夜色渲染成泛着黄光的暗红色,滚雷一般巨响连续不断,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捍卫主权,打破苏联的战略合围和抵制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行径的决心。
西线,敌老街市侧后的大山群中,一支部队正在黑暗中艰难挺进着。在北边的隆隆炮声和不断闪烁的火光中,这支大约一百五十人的部队无心观赏,也因为正面作战的发起而更加小心地向越军纵深渗透。
他们,迟到了。
尖刀连连长陈刚手中的地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法国殖民当局绘制的十万分之一地图。作为军用地图,这个比例尺的地图实在勉强得很。一厘米代表着十公里,一条等高线代表五十米,尖刀连却只能依靠这样粗糙的地图和两个向导,迂回穿行在大山群中,找到老街-土封公路47k处的763高地。
地图上短短的一条直线,标示出的距离是十多公里,可是尖刀连在山脉绵亘的亚热带丛林中已经走了整整二十四小时,依然没有看到地图标示出的公路。曾经参加过援越抗美的向导是高炮部队的侦察兵,在黑夜的群山中,他也无法确定部队的准确位置,也无法说清当前部队何时能到达763高地。
擅长迂回穿插、割裂围歼的我军,正是要用尖刀连堵住敌军后逃的通路,在边境地区上演一出漂亮的歼灭战,为后期深入敌境作战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因此,北边传来的隆隆炮声成为最现实、最急迫的催促!
连长陈刚是个粗眉大眼的山东汉子,此时他就着蒙了红布的手电,看了看手中怄气的地图,又跟指导员严崇德小声商量了几句后,下达了命令。
“就地休息,尖刀班前出侦察、核对地形,尽快确定我们和763的位置。”
命令,很快就传达到尖刀班――三排九班。命令,已经超越了常规。按说在夜间的敌军腹地行军,前方尖兵与连主力的距离不应该超过300米,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这个距离还应该缩短到200米左右。可目前九班已经前出了300米,按照这个命令,他们还要拉开与主力之间的距离。
命令,就是命令!加强了一个机炮排的尖刀连上下都知道:“我们迟到了!”一切能够挽回时间的方法都值得尝试,当然也包括“尖刀班继续前出”的法子。
负责尖刀班的是副连长王安国,他手下有一个标准步兵班十个人。班长马国庆、副班长郑尚武、机枪手梁忠和副射手李强、40火箭筒正副射手李靖安和石华、两个56冲锋枪手、两个56半自动步枪手。一挺轻机枪、一具火箭筒、四支冲锋枪、五支半自动步枪、一支手枪,加上配发的长柄手榴弹,这些就是尖刀班的全部武备。这些装备以及弹药和一些必须品,让战士们的人均负载达到三十二公斤之多。
“郑尚武带一组前出正面高地,火力组跟进掩护。”
连长的命令被副连长具体化了,他指着当面的一个山头,向副班长郑尚武下达新命令。他清楚这个副班长,论军事技术和胆大心细,郑尚武排全连第一肯定当之无愧!
郑尚武应了声,转头看看北边闪动着的夜幕,带着两名战士迅速整理了一下装备,一前二后互相掩护着向山头摸去。在敌情不明的这个夜晚,每个山头都要经过一番搜索,控制住要点后,才能让连队主力通行。对一支迂回部队来说,绝对不能遭遇敌军的突然袭击甚至是合围。
黑暗的山体湮没了三个人的身影,带着其他人拖后50多米跟随的副连长王安国,只能去看山脊线上的透空区(夜间地形地物与夜空之间呈现剪影的地方)。当那里有动静时,他才能下达进一步的命令。
郑尚武和两名战士接近了山脊线,他打出“等待”的手势,看两名战士迅速在各自位置上做出警戒射击的姿势,就采用持枪匍匐的姿势小心前进。山脊线等于透空区,透空区等于黑夜中敌我双方重点警戒观察的地方!目前,郑尚武必须通过透空区,而敌人是否存在?在哪个方位?是否注视着这段山脊线作出射击准备?这些危机,只能通过娴熟而缓慢的匍匐前进动作来消弭。
他把军帽的帽檐转到脑后,贴着一丛低矮的灌木,尽量让自己融进灌木的阴影,慢慢地爬过山脊线,这才将这座山头的南坡景象收在眼底。
野芭蕉林,竹林在山脚处掩映着一条露出模糊痕迹的土路。在黑沉沉的无月夜色中,只能依靠鉴别植被线的轮廓、走向来辨识出这条土路的存在。
“老土公路?!”
郑尚武的大脑一下兴奋起来,原来部队与老土公路之间只隔两个山头!
确定附近没有敌情,“瞿瞿”几声昆虫叫后,两名战士也学着副班长的模样贴着树根越过山脊线来到郑尚武身边。冲锋枪手曾庆立即趴在地上潜听,步枪手张勇则掏出了蒙着红布的手电,向着山体的方向扭亮了,一起观看郑尚武手中的小幅地图。
对照山形地势,粗略估计附近几座山头的标高,郑尚武基本可以确定,763高地就是自己身处的山头!部队在高地上完全能够用火力封锁老土公路,却不知为何越军没有在此设防?至少,班哨应该派出一个两个吧?他又仔细打量南边一里远处的山头,地图上没有标示那山头的高度,通过目测却可以肯定那山头比763还高那么几米,越军可能据守在那个山头!该死的法国地图!
郑尚武三两下收好地图,张勇也收起了手电。
“附近肯定有敌人,你回去请连长组织对高地的全面搜索。”郑尚武用右肘拐了一下趴在身边的张勇。
“有动静。”潜听的曾庆用似乎在胸腔里滚动的声音通报着。在旱季山地丛林中,夜间侦察的主要手段就是潜听。
郑尚武将耳朵贴在地面上,落进他耳朵里的,有张勇匍匐着沿原路返回的系索声,也有隐约的谈话声和铁镐挖掘声,当然最大的动静是北边传来的爆炸声。
不久,张勇带着王安国摸了上来。
郑尚武把声音压在喉咙口汇报道:“副连,我猜,这里就是763,对面山头上才有越军的警戒阵地。北边的动静让对面的敌人慌了神,说话的声音很大,还在赶修工事。”
“发现游动哨没?”王安国用比郑尚武更低的音量询问着。
郑尚武摇摇头,歪向脑后的军帽让他摇头的动作很滑稽。
“就地警戒休息!”王安国故意用严厉的语调打消自己心中的紧张和一些发笑的冲动。此时,紧张的情绪很容易通过任何一种情感表露出来,作为副连长,他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流露出什么来。前些年的混乱已经让人们,特别是干部,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说完,王安国就转身回头,照样匍匐着回到北坡。
副连长刚走,潜听的曾庆“嘘”了一声,伸手指向山边的野芭蕉林。
三个黑影出现在芭蕉林的林缘边。
越军的游动哨!半夜里,以典型的战斗搜索队形出现在眼前的,肯定是越军!
郑尚武向后看了一眼,副连长已经远去,又不能大声喊他回来指挥。那么,这里的指挥员就是他这个小小的副班长了!
打,枪一响就会惊动对面山头上的敌人;不打,敌军游动哨肯定会发现我尖刀连的动静,一样惊动敌人。但是,尖刀连还在开进,还没有充分的作战准备,对面山头的越军阵地情况还没有侦察清楚,贸然进攻敌军,势必受到早有准备的敌军依靠地利的重大杀伤。
唯一的办法,是悄悄地控制住敌军的游动哨,然后主动侦察敌军阵地情况,为全连争取发动进攻的时间。
三对三!
郑尚武向曾庆和张勇看了看,估摸着能不能在不闹出大动静的前提下,将敌军游动哨控制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军游动哨,沿着芭蕉林和灌木丛边隐约可见的小路正向高地北坡运动。一旦他们绕过山鞍进入北坡,尖刀连一百五十号人的动作必然被其察觉,报警的枪声也将响起!其结果是尖刀连在无阵地依托的条件下被对面的越军缠住,要履行阻击南边敌人援军,北边溃军的任务就更加困难了。
郑尚武打了一个“跟我上”的手势,提枪矮身向越军游动哨运动过去。他的左右是曾庆和张勇。
三个人都明白目前的形势,也能领会到自己应当担负起的责任。此时,战前的紧张甚至恐惧,浪漫的想当英雄的念头都被抛在脑后,他们一门心思的,是利用山上的一丛丛灌木,悄悄地接近敌人运动方向上的前路,然后突然出击控制住三名越军游动哨。
………………………………
002 【捕俘】
郑尚武运动到一丛芭蕉树下,曾庆和张勇也分别以岩石和灌木丛为掩护,靠近那人迹罕至的小路。按照战前的演练标准战术,郑尚武给两人打了信号,示意由自己开始,从越军游动哨最后一人开始下手捕俘。
钢枪紧握在手中,可这战场上的依靠如今却不能打响。郑尚武飞快地卸下56半自动步枪的三棱枪刺,将枪斜背在肩上,准备用刺刀解决敌人。
越军是由我军一手调教出来的,可以说:如今是师父和逆徒之间的较量。郑尚武根据我军的习惯确定,走在最后的那名越军就是哨长,这人应该活捉,让向导兼翻译审问,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侦察时间,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报。
三名越军游动哨一前两后,拉开大约十来米的距离默默地从山脚走向山鞍部,也许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在这里巡哨,也许是因为北边的枪炮声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些越军显得特别小心。
突然,越军游动哨停住了行进,各自飞快地找到附近的掩蔽物做好战斗准备。
郑尚武暗暗叫苦,他也听见高地上有些微动静,也许是尖刀班的其它战友运动上来了。此时他才醒悟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及时报告!但是,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导致越军被发现时已经近在山脚,也没有时间给他去报告。
他回头睁大眼睛看了看,山脊线上自己运动过来时经过的那丛灌木下,果然有黑影在缓慢地移动。看来,战友们也很谨慎,完全按照尖兵的动作运动到南坡。这就意味着被越军游动哨发现的几率不大。
郑尚武从挎包里拿出白毛巾,在芭蕉树的阴影后发出规定的信号:高举三下然后快速地向右边挥落。白毛巾,是夜间行军作战是方便辨识敌我的工具,也是尖兵与后续主力发隐蔽信号的工具。这个信号是向战友们提示:附近有敌哨,隐蔽向我运动。
三名越军游动哨隐蔽观察一阵,高地上繁杂的植被和崎岖的地形,不仅仅导致郑尚武等人的视线受阻,只能依靠潜听发现敌人,也造成越军的观察视线受阻。敌人没有发现山脊线处缓慢越过的尖刀班,更没有发现隐蔽在近处的郑尚武等人。
一阵唧唧咕咕的鸟语交谈后,三名越军从隐蔽处站起身来,聚拢到一起又是一阵小声的交谈。郑尚武甚至能够看到他们的目光看向北边的边境线方向,甚至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感受到这些越军的惊惶心理。
此时,敌军距离郑尚武的隐蔽处――芭蕉树丛,不过十来米远。
黑暗中,白毛巾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番无声的交流后,尖刀班分成了四个战斗小组,郑尚武的尖兵组负责捕俘,班长马国庆带领正副机枪射手担任火力掩护,40火箭筒正副射手则负责监视对面高地上的敌情,其它战友则形成保障组,协助捕俘组行动。
前些年国内的动乱并没有过多影响到边境部队,郑尚武所在的35108部队因为地处边境地区(思茅),所以军事训练一直没有因为政局的动荡而拉下,保持着很高的战术修养。如今,这种修养表现在这次临机捕俘的战斗中来。
黑暗的山地丛林中,一张大网已经撒开,越军游动哨却浑然不觉,嘀咕了一阵后又按照一前两后的搜索队形向山鞍部走去,也就是向郑尚武隐蔽的那丛芭蕉树走近。
十米,五米,三米……
第一名越军走了过去,郑尚武能够看清敌人手上拿着没有刺刀的56式冲锋枪(实际上是苏联制造的ak47)。稍微拖后的敌军慢慢从郑尚武身边走过,敌军哨长位置正好在队尾,正好在经过郑尚武身边的时候,这家伙突然背向郑尚武转身去看对面的高地――那里,是越军的既设阵地。
战机!
郑尚武闪电般跃起,扑倒敌人的同时将左手的白毛巾堵在敌哨长的嘴上,三棱枪刺狠狠地比在敌人的喉咙口,低声喝道:“诺松空叶(缴枪不杀)!”。同时,张勇和曾庆也一跃而起,张勇一脚将错愕惊讶的敌人踹翻,然后一个虎扑上去控制住敌人;曾庆则负责敌军最前面的尖兵,黑暗中两人扭打在一起,仓卒中发出的声响并不大。
黑瘦的越军哨长惊惶的眼珠暴突着拼命反抗,郑尚武不得不用枪刺在他肩膀上捅了一记,等支援保障组的战友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那家伙时,越军哨长才低沉地呻吟着老实下来。
“班副,没事吧?”班长马国庆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低声询问着。
郑尚武把俘虏的冲锋枪垮在自己肩上,又将俘虏的手榴弹、弹夹等物卸下,瓮声瓮气地回答:“没事,狗日的撞了我鼻子。”
“嘿嘿,三个舌头,咱尖兵班功劳大大地哟!哟,流血了?”
黑暗中,班长马国庆解下水壶,将白毛巾浸湿后递给郑尚武后,径直去安排押解俘虏。
湿润的白毛巾在后颈窝产生冰冷的感觉,鼻血很快被止住了。郑尚武左右看看,战友们正押解着俘虏分批从山鞍部回撤,山脊线上,接替九班尖兵位置的战友也在进入观察位置。
小战得胜的惬意情绪顿时涌了上来,左肩56半自动,右肩缴获的冲锋枪,带着些许得意和战斗后身体因为长时间的紧张突然放松的颤抖,郑尚武回到高地北坡。
“尚武,打得不错!先去休息。”山东汉子连长陈钢拍着郑尚武的肩膀如此说。
“郑尚武同志作战机智勇敢,战后一定为你请功。”政治指导员严崇德的话始终有些功利的政治味道。
刚刚舒展眉头“嘿嘿”傻笑的郑尚武一下想起了还背着的处分,顿时闭了嘴再也笑不出来。
“小郑,吃点干粮眯下眼儿,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斗。”王安国递来水壶和压缩饼干,这位负责作训的副连长最了解郑尚武。
现在的郑尚武哪里能马上睡着?他就着水吃了干粮,抱着两支枪坐到一边仔细打量,最后他选择了缴获的冲锋枪。那枪的钢材看上去比国产56冲锋枪要好,黝黑的枪管在幽暗的夜色中泛着蓝光,弯月型的弹夹里装着30发黄澄澄的步机弹,跟56冲和56步的子弹完全通用。
作为特等射手,部队发给郑尚武的枪是56半自动步枪。与冲锋枪(突击步枪)相比,半自动步枪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确度。不过郑尚武清楚地知道,在当前的山地丛林作战,射程和精确度没有火力反应的速度和火力密度重要。这是他选择使用缴获武器的重要因素。
连长、指导员和向导在审问俘虏,断断续续的谈话中,郑尚武也困意袭来,迷迷糊糊地沉沉睡去。整整三十个小时没有合眼,又承担了尖兵任务打了个捕俘战,他的体力和精力早已经到了透支的境地。
等他被战友摇醒时,一场攻坚突袭战正要发起……
………………………………
003 【突袭】
就在郑尚武打盹那一个小时中,尖刀连连长陈钢和向导详细审问敌军俘虏。刚开始敌哨长还不开口,后来把几个俘虏分开审讯,才从三个俘虏的嘴里拼凑出一些敌情。陈刚和向导韦晓东就是依靠这些情况攻破敌哨长的心理防线,得到了准确的敌情。
763高地南侧的高地权且叫作763a,以前并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自从越南人将公路略微改造后,763高地的控制作用就被763a所替代。这就是越军没在交通线重要控制高地763布置阵地,只派出游动哨巡视的原因。
现实情况与战前的敌情通报有很大的出入!
尖刀连的任务是迂回渗透后,占领763并构筑阵地坚守,在随后跟进的三营支援下,两面阻击敌军。切实保障土封之敌不能增援老街,也保证老街之敌不能向土封逃窜。
如今的情况却是:尖刀连必须攻取763a才能控制公路,而763a高地上,有越军一个加强排据守;南边的嘎巴村里,还有越军一个公安屯大约一个连的兵力。763a高地上枪声一响,嘎巴的越军和越南民兵(越南的军事体制相当于我抗战时期的体制,编制了大量有丰富游击作战经验的民兵,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就会快速增援高地。更糟糕的是,我军后续部队配备着同样的地图,同样遭遇到迷路的处境,很难保证及时增援尖刀连。
继任尖刀班的一排一班很快将侦察的敌情汇报上来,敌军阵地前沿的情况与俘虏交代的完全一致。763a高地上,越军依托山洞、断壁等有利地形,构筑了一个半永备的环形守备工事。临近公路的东面和北面,配备有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西面是难行的断壁;只有南面嘎巴村方向的守备力量稍微薄弱一些,是一个53重机枪班把守。
连长陈钢、指导员严崇德、副连长王安国立即召集了班、排长们开了战前“诸葛亮会”,商定出隐蔽接敌、两点攻击,侧后(南面)主攻的奇袭(强攻)战斗方案。决定发起对763a高地的奇袭作战,奇袭不成自动转为强攻。
833便携电台,将尖刀连的作战方案报给迷路中的营指。很快,指挥部批准了尖刀连的方案,要求尖刀连在夺取敌军阵地后,至少独力坚守十二小时。
当郑尚武被梁忠摇醒时,三排在机炮排的加强下担任第一梯队主攻的命令已经下达。副连长王安国和排长范抗美正在整编队伍、检查战前准备。
当尖兵也好,担任奇袭或者强攻第一梯队也罢,“当兵吃粮,扛枪打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别说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调防河口(中越边境我方城市)后看到的越军暴行。这些,让单纯忠勇的战士们早就义愤填膺,强烈要求痛击“忘恩负义”的越南小霸。
趁着黎明前的黑暗,主攻的第一梯队避开越军设置的地雷阵、竹签阵,迂回到763a高地的南侧进入攻击位置。担任第二梯队的尖刀连二排,则位于第一梯队的侧后,一边警戒南面嘎巴村方向的敌人,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同时,高地北面的山路上,我军一名向导和两名战士换上越军俘虏的衣服,按照正常的游动哨返回的样子优哉游哉地接近越军环形守备阵地。
郑尚武头戴伪装草环,紧握冲锋枪趴在一块不大的岩石后面。他的旁边,是加强给尖刀连的营机炮排重机枪班班长沈永芳。
两人是同乡,是同学,一九七五年冬同时当兵到云南,彼此知根知底。以前,郑尚武是学校有名的刺儿头,“坏学生”中的头儿,打架斗殴的先锋,沈永芳则是好学生的典范,两人的关系可以用“老死不相往来”形容。新兵集训后,一个分配到三营九连,一个分配到团直属,也算是同一个单位,也都是三年的老兵。可是,沈永芳如今已经是党员班长,据说战后肯定提干,还有可能推荐上军校;郑尚武却还因为战前整训期间偷吃老乡的柑桔背着处分,不过一个普通的副班长而已,要不是他军事技术好被副连长王安国的赏识,恐怕副班长的衔头都捞不到。
黑暗中,两人的眼神时不时地接触一下,又很快地默默转开。实际上,两人都想说说话,交托对方一些事情。可是,敌军前沿阵地就在50开外的地方,任何的言谈和过大的动静都是禁止的。
郑尚武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之前任何一个时候拉下老脸跟好学生打个招呼,交托一下后事的。战场上子弹炮弹可不长眼睛,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子弹跟自己亲密接触一下下。连里的指战员们都写了遗书,唯独郑尚武没写。
他没什么好写的。口袋里,曾经有一份《请求复员报告》,理由是:哥哥郑尚文在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中丧生,郑家如今是单丁而郑尚武又是超期服役(应该于七八年冬季复员,不过那时部队因为备战,已经停止了一般性复员工作)。就连那份《报告》,郑尚武也没有交上去,而是在衣兜里揣了半个月,在部队从思茅换防到蒙自的途中,扔到不知哪个山旮旯里。
说到底,他心里渴望战争,向往着即将爆发的战斗。只是在枪声响起之前的这小会儿时间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