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齐天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玄微微一笑,毫不退缩地对视道:“阁下体貌当真异于常人,如此武勇之姿竟沦为叛军爪牙,当真可惜也!”

    铁塔巨人闻言不禁哈哈大笑,宛如炸雷响彻耳边:“小青救吾老父,如此大恩岂能不报,我山川今ri要助小青攻破襄阳,否者晚上又要饿肚子哩!”

    “小青?青帝?”话音落点,襄阳城头骤然爆发出巨大的哄笑之声,连平ri里不苟言笑的上官若溪也不禁一脸莞尔,轻轻地笑出声来。

    吴玄似笑非笑地点头道:“青帝有如此别名,当真大出世人所料!阁下如怕饿肚子,不若加入我大齐王师,每餐自有肥羊肥猪奉上,意下如何也?”

    “当真?”铁塔巨人铜铃大的双目顿时放光,伸出大舌一扫嘴角,急不可耐地述说道:“吾一ri要食肥猪一头,肥羊两只,面饼干肉更是不计其数,你们齐军能否支撑?”

    吴玄忍俊不禁地颔首道:“当然,我大齐辽阔无垠丰沛肥美,养你这食货自然易如反掌!”

    见铁塔巨人犹如乡间晒太阳的农夫般与敌将喋喋不休,言语间竟还有叛变的意味,赵牧顿时一阵怒急攻心,跳脚大骂道:“山川,你跟他啰嗦什么,还不快快应战,取来他之头颅,赏你肥羊百只。”

    闻言,铁塔巨人黑脸猛然一沉,沉声道:“小青让吾来取你头颅,吾从不杀无名之辈,你这小娃娃叫甚名字,报上名来!”

    吴玄双目骤然一闪,正sè开口道:“在下姓伍名富,山将军记住了?”

    “伍富伍富,怎会不记得。”铁塔巨人大笑点头,恶声恶气地说道:“伍富小儿,就让吾来取你xing命。”

    此言落点,双方士卒皆是笑得前仰后跌,捧腹不起,早已没有了起先的认真肃然。

    赵牧气咻咻地叫骂道:“鸟!你这憨货,敌将这是在戏弄于你,不要说话,只管应战。”

    铁塔巨人顿时醒悟了过来,黑脸倏忽涨红一片,“啊呀呀”的一声怒喝,拎起树干大步向吴玄奔袭而来。
………………………………

第九十五章 如此武勇

    ()  吴玄深知面对此等巨人大力士,只能与之巧妙缠斗,而不能正面对决,双腿一夹马腹,策动赤风驹带着黑塔巨人绕起圈子来。

    黑塔巨人撵着这一人一马绕着空旷的战场整整一周,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见那匹红马依旧在前方悠哉悠哉地前行着,不禁停下脚步怒喝道:“你这小娃娃,跑甚?何不堂堂正正地决一死战。”

    吴玄拨转马头淡淡一笑,一副理所当然地样子道:“在下打不过你,不跑作甚?”

    黑塔巨人喘着粗气道:“那你可是要投降?”

    “胜负未分,岂能投降?”吴玄坚决地摇了摇头,“你还是接着追我!”

    “啊呀呀,气煞吾也!”铁塔巨人愤怒地一声咆哮,甩着沉重的大步紧紧跟随而去。

    一通厮杀惨烈的大战竟变成如此闹剧,确实大出人们意料,当天空的太阳明显偏西时,黑塔巨人已累得坐在地上喘气休憩,大睁双目望着那不疾不徐兜圈子的红甲骑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吴玄眼见时机已至,勒马停下右手一举,突兀一声暴喝:“擂鼓!”

    闻言,襄阳城头顿时一通欢呼。上官若溪微微一怔,竟觉得这声音有几分熟悉,来不及细想,转头吩咐中军司马道:“抬一面战鼓来,本将要亲自为我军勇士擂鼓助威。”

    “诺。”中军司马高声应命,吩咐数名军卒抬来一面架在木架上的战鼓,又恭敬地将两根红绫包头的鼓槌递给了她。

    上官若溪解开斗篷,露出轻便贴身的牛皮软甲,双手接过鼓槌击在战鼓上试了一下音,猛然亢声喝道:“红甲勇士听了:本将乃假朱雀将军上官若溪,今ri在此亲自为勇士擂响战鼓,愿君万夫不当所向彼靡,为我大齐灭此强敌!起鼓――”

    高亢的尾音方落,她深深吐了一口气,手中鼓槌猛然砸在了牛皮战鼓之上,一番巾帼豪气看得周边将士佩服不已。

    “咚……咚咚……咚咚咚……”沉雷般的鼓声一下一下击在吴玄心头,当真是激发豪情催人热血。

    长吁一声,他在心中默默道:“也罢,就让此场大胜,来偿还之前对你的冒犯。”说罢一抖马缰,离弦箭一般向铁塔巨人飞驰而去。

    见到吴玄终于肯应战,铁塔巨人不禁jing神大振,一通嘶声大吼,拎起树干迎了上来。

    转眼之间,两人已如山岳巨石般撞击在了一起。

    只闻“嘭”地一声闷响,吴玄手中的长戟如出海蛟龙般飞掠而起,准确地架在了黑塔巨人斜劈而来的树干上。

    强力相撞,两人脸sè皆是一变,黑塔巨人显然没料到这看似弱不经风的小娃娃竟有如此臂力,不禁暗暗惊诧,间不容发之际“喝呀”一声大喝,手臂虬结的肌肉骤然胀大,一股汹涌澎湃的大力骤然压将上来。

    吴玄丝毫没有慌乱,双手一卸,长戟月牙上的直刃顺着树干“噗嗤嗤”巧妙滑过,一片木屑残渣中,胯下赤风驹猛然一声嘶鸣,后腿用力一蹬地面,带着主人纵跃而出,堪堪躲过了这凌厉无匹的一击。

    铁塔巨人手中树干无可收煞地击在地上,一片弥漫的尘土中,黄土地面顿时被砸出了一个大坑,可见其力道当真非凡。

    再看吴玄,人已是在三丈之外。铁塔巨人又是猛烈暴喝,粗长的树干在头顶舞成一个大圆圈,高大壮硕的身躯急冲俯前,闪电般向他横扫而来。

    听到背后“呼呼”风向,吴玄知道这一击只能避开,不能硬接,双腿一夹马腹,赤风驹已是心领神会地向前疾冲,轻而易举地避开了横扫而来凌厉树干。

    襄阳城楼的齐军见已方处以劣势,不禁猛烈地摇晃战旗嘶声呐喊助威,上官若溪擂鼓之声也是愈来愈快,犹如惊涛骇浪一般惊天动地。

    吴玄倒拖长戟绕着铁塔巨人飞奔一圈,又冲回阵中勇猛厮杀,但见漫天戟影顷刻而出,点点银芒鲜花般地蓦然盛放,以两人为中心的三丈之地顿时气劲交集风声肆掠,长戟与树干交击之声不绝于耳。

    两将好似棋逢对手般酣战愈烈,吴玄胜在灵巧轻捷,而铁塔巨人则因蛮横大力而略占上风,转眼便斗了百来回合。

    恰在此时,吴玄仰身马背躲过呼啸攻来的一击,手中长戟向上疾刺而出,寒亮的戟尖直取铁塔巨人胸腹。

    铁塔巨人像一头狰狞凶恶的雄狮般暴喝咆哮,身躯向后弹开躲避的同时手中树干从上猛挥而下,“嘭”地砸在了长戟之上。

    吴玄钢牙紧咬全力格挡,尺长的戟尖深深地楔入树干,完全是一副比拼膂力的斗法。

    只听一声响彻天地的大吼,铁塔巨人双眼凸出,眼珠血红,全身肌肉如巨大石块绷紧凸显,竟是再次发力,压向长戟的同时手中树干猛力一绞一甩,木屑溅飞下,只闻长戟当啷一声脆响,戟头竟被树干生生绞飞脱落,箭矢般飞向了长空。

    赤风驹不堪如此重力压顶,前蹄一曲,向前踉跄数步,悲鸣一声滚倒在地。

    长戟折断,战马倒地,吴玄情形顿时大险,齐军们顿时面sè惨白双目大睁,紧握的手心中一片温热汗迹。

    吴玄跌下马背踉跄倒退了数步,拿着一杆没了戟头的长戟错愕愣怔,显然觉得事起突然。

    铁塔巨人眼见机不可失,嘶声一吼大步踏前,十尺长的树干裹挟着凌厉的力道和呼啸的风声朝他斜劈而下,眼见就是被砸成血肉的结果。

    那一霎那时间仿佛静止,瞪圆双目的士卒,停滞不动的旌旗,拖沓沉闷的鼓声……摆动的鬓发轻轻掠过额头,吴玄的眼睛猛然亮了。

    他右腿向着地面用力后蹬,身躯已是借力向后弹开,劈来的树干以毫厘之差“咚”地一声砸在了坚实的地面,一个丈宽大坑在气劲卷起的旋风及飞扬的尘土中凹陷而起,还未等铁塔巨人错愕回神,眼前形势已是大变。

    就在这间不容发的瞬间,吴玄动了,快如凌厉闪电,势如疾风骤雨,灵如矫捷猿猴,双腿顺着拄地树干蹬踏向上,一踩铁塔巨人毛茸茸的手背,整个身体鱼跃而起飞上他的头顶。

    铁塔巨人愕然抬头,但见吴玄犹如一只展翅大鹏般凌空飞起,右手伸出稳当当接过空中一道莫名亮光,还未等他回神,亮光已如长虹贯ri般至上而下楔入了他的双眉之间。

    一阵撕心裂肺的凄厉哀嚎声中,铁塔巨人眉心处鲜血骤然涌出,剧痛cháo水般瞬间流遍全身,他不能置信地张了张嘴巴,眼神瞬间呆滞转黯,庞大的身躯大山般轰然倒地了。
………………………………

第九十六章 叛军攻城

    ()  呼啸呐喊的战场蓦地静止,没有一点声音,双方兵卒睁大双目怔怔地注视着眼前突兀发生的一切,一只戟头准确地插在了黑塔巨人的眉心上,闪烁着熠熠光芒。

    猛然,铺天盖地的山呼呐喊响彻云霄,襄阳城头旌旗飞掠,战鼓轰鸣,士卒雀跃,纷纷将无上的敬意送给这个为齐军带来三场胜利的红甲勇士。

    望着倒在血泊中不停抽搐的庞大身躯,吴玄不禁一声长吁叹息,心头暗暗道:“大块头,你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勇,然却输在没有招式,使来使去都是那么几下,早已让我看穿发现破绽,势也命也,如此一来怎会败给你?”

    越军阵前的驷马战车上,青帝赵牧脸sè铁青嘴角抽搐,出言相邀齐军对阵,皆是因有山川这个铁塔般的大力士,在那傲视天下的蛮横武力前,他相信任何齐军将领都是不堪一击。

    然则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在两场皆胜的形势下竟被眼前这个红甲小将连续扳回三场,连第一力士山川也落败阵亡,赵牧不禁有些茫然无措了,这红甲小将究竟是何来头?看似小小的年纪竟有项羽般的武勇,当真是不可思议也!

    听到襄阳城头隐隐传来的喜怒笑骂之声,一股深深的屈辱在赵牧心头蔓延开来,因为愤怒而极度扭曲的黑脸异常难看,他重重地一个鼻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冷冷地望向身旁传令的斥候道:“吹号擂鼓,全军攻城!”

    斥候闻言正要领命,却见上卿司徒仿策马上前禀告道:“陛下,今ri时辰已至黄昏,加之决斗失败士气受挫,何不等到明ri再战?”

    赵牧冲动的脸扭成一阵狞厉的笑:“两番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上卿休要多言,朕要攻破襄阳,报此屈辱之仇。”说罢,大手一挥,显然不愿再说。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对我言听计从的赵牧了。”司徒仿在心中默默地念叨了一句,走马回阵,两行老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

    城楼上,上官若溪默默打量着被夕阳照得血红一片的叛军军阵,见其旌旗飞动,军容整肃,号令声声,丝毫没有退兵回营的迹象。

    略一思忖,她断定叛军必定会乘夜攻城,不由放弃了去见一见为齐军带来胜利的红甲勇士的念头,转身下令道:“城楼守军半餐饭食,点亮火把准备与叛军夜战。”

    夜幕降临时,滚滚战鼓在城下无边的火把海洋中轰然炸开。

    第一批攻城的一万越军士兵列成了左右两个五千人大阵,在一片嘶声喊杀中推动着云梯车向襄阳城隆隆压了过来。

    齐军有备而守,早已在城墙上安置了百余架投石器械,层层叠叠的尖利石块小山一样码放得老高,此刻见叛军攻来,城墙上的齐军立即二十个一组守定在投石器械旁,有的安放尖石,有的推动绞盘,粗长的牛皮筋瞬间被绞盘拉扯得“咯吱”作响。

    待叛军进入投石shè程,城楼上原本舒缓的战鼓声骤然密集起来,一片沉闷的嘭嘭声响,无数巨大的杠杆宛如怪兽粗长的手臂般骤然弹起挺直,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进逼而来的越军军阵。

    骤然之间,一道道黑影飞至越军头顶,石块漫天陨石般铺天盖地席卷而下,整齐的方阵顿时被砸出了无数密密麻麻的大洞,血肉横飞中惨叫声响彻而起,士卒们惊恐地抬头望向夜空中呼啸砸来的石块,顿时一片抱头鼠窜。

    磷磷推动前行的云梯车在这隆隆袭来的巨石猛击下,一片噗嗤喀喳,顷刻之间被击毁压垮崩塌解体。

    与此同时,城楼上摇曳的火光中骤然立起一排红sè的人墙,弓弦声中,遍布城墙的箭孔shè出了密集箭雨,只顾奔突躲避巨石的越军士兵们顿时做了活活的箭靶,一个个带箭冒血地插在大石缝中无法挪得半步。不消片刻,第一波万余兵士死伤了大半。

    见还未攻到襄阳城下,士卒便有如此大的损伤,赵牧双眼不由瞪得老大,怔怔地注视着灯火通明的城楼良久,咬咬牙高声道:“传令步军大将,再出动两万军卒攻城,朕今ri要看看襄阳齐军究竟有多厉害!”

    “陛下不可。”随着一声高呼,一阵腾腾大步由远而近,司徒仿亢声拱手道:“齐军固守襄阳防御坚实,其大型守城器械多不胜数,我军即便是派再多的军队攻城也是徒增伤亡而已,请陛下歇兵止战。”

    赵策肥大的手掌拍在战车护栏上啪啪直响:“歇兵歇兵,空有十五万大军竟拿不下一个襄阳城,我大越颜面何在?”

    “敢问陛下在乎的是将士的xing命,还是自己的颜面?”司徒仿沉下脸来罕有地顶撞了一句。

    闻言,赵牧沉默有倾,喘着粗气道:“那上卿说说怎么办?总不能围而不攻也!”

    司徒仿显然早已胸有成算,捻着弯曲的白须道:“臣有上、中、下三策供陛下思量。”

    赵牧顿时jing神一振:“哪三策?”

    “上策,立即回师巴蜀攻取益州,占蜀道天堑割据一方,与大齐做长期较量。”

    赵策摇头叹息道:“此事缓议,还是听听中策。”

    司徒仿老眼瞬间一黯,沉声道:“中策者,大军北上南郡,会同孟康十万南郡兵决战蒙武,一战底定天下。”

    “下策?”

    “襄阳虽为天下坚城,然则地形东低西高又毗邻汉水,陛下可令一支大军秘密进驻汉水上游,圈围河道水淹襄阳。”

    话音落点,赵策的眼睛骤然亮了,抚掌长笑道:“如此妙计竟列为下策,上卿思绪当真出人意料也!”

    司徒仿沟壑纵横的脸膛上没有一丝笑意:“陛下,之所以是下策,乃是此计有伤天道人和,非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使用。”

    “哦,上卿细细说来。”

    “襄阳城地处平原之地,若决汉水攻之,必定会死伤庶民千万,届时荆襄沦为一片泽国,万物生灵皆成鱼虾,即便得到了襄阳,又有何等意义?”

    赵牧默默地思忖了一番,忍不住叹息道:“打仗总有死伤,上卿又何必学作儒家般迂腐?”

    司徒仿白须气得翘了起来:“即便如此,襄阳城中还有我军家眷数千,陛下岂能不顾他们死活?”

    赵牧一番转悠琢磨,猛然回身正sè道:“此计容朕先思量权衡,请上卿暂且保密。”

    见青帝并未当即否决水攻,司徒仿心头不由一沉,拱手叹息道:“天道大义,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

第九十七章 妥为谋划

    ()  收兵的铜锣声“铛铛”响起,攻城的越军cháo水般从襄阳城下退却了,望着漫天火把开入连绵无边的大营,襄阳城楼的齐军面面相觑,显然有些不明所以。

    中军司马惊奇地开口道:“噫,单单一波攻势便撤退而回,当真是虎头蛇尾也。”

    “如此突兀退却,叛军战略必定是发生改变。”上官若溪轻轻地蹙起了娥眉,沉吟有倾,下令道:“传令守城将士加强守备,城楼两个时辰一换值守,严密监视叛军动向。”

    军令下达,襄阳城头火把昼夜通明,来回巡逻甲士的脚步声从未间断,远处的叛军大营湮没在无边黑夜之中,只有摇曳的风灯在夜风中点点闪烁。

    三ri过去,叛军屯兵营垒,再也未发动攻城之战,只有悠扬沉重的号角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

    伫立城头,上官若溪美目远远地遥望着灰蒙蒙的连绵军营,任凭黄昏的微风吹拂着自己。

    残阳如血,晚霞漫天,她顺着城墙缓慢地踱着步子,几乎是一步一顿,停比走多,头脑里却是车轮飞转地思索着。

    根据斥候泅渡汉水从南阳郡带回来的消息,上将军蒙武率领十三万大军对南阳叛军展开了攻势,兵锋已至宛城之下,虽未取得决定xing的大胜,但她相信以蒙武的用兵造诣,敌军覆灭之ri近在眼前。

    然而让她想不通的是赵牧空有大军十五万,既不攻打襄阳,也未发兵救援南阳,屯兵城下围而不攻,其意图究竟如何?

    想着想着,一道闪电从脑海掠过,摇曳的莲步戛然而止,默然有顷,她转头望向身后亦步亦趋的中军司马:“传令斥候营,即刻派jing干斥候乔装出东门,顺汉水而上探勘水势,看叛军有无圈围汉水河道。”

    中军司马骤然一愣,急忙挺胸应命,一通大步去了。

    翌ri黄昏,派去的斥候终于回到了襄阳城中,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中军幕府:约有两万叛军在距襄阳百里的汉水岸边以沙袋围堵河水,夤夜灯火通明,人流不息。

    上官若溪娥眉顿时蹙了起来,沉吟良久,却又轻轻一笑,下令各部中郎将及各司马前来幕府军议。

    顷刻之后,西门城楼内的中军幕府已点亮了铜灯,两员顶盔贯甲的大将和五名长冠软甲军吏面sè肃然地伫立厅中。

    两员大将分别是一部中郎将恒宇和二部中郎将王齐,其余五名军吏依次是:

    执掌主帅幕府的中军司马;

    执掌全军军务的军务司马;

    执掌全军军纪的刺监司马;

    谋划战略军机的幕僚司马;

    负责粮草辎重的辎重司马。

    这五名司马亦称为”幕府五魁”,乃是大军所有军吏的头领,分别负责各自管辖的具体事务,职级与中郎将等同。

    上官若溪站在帅案前,美目一扫厅内,开宗明义道:“十五万叛军围困襄阳五ri,除了第二ri夜晚出动万余步卒攻城外,到目前依旧毫无动静,诸将可知为何?”

    一通沉默,王齐首先跨步出列拱手道:“都督,末将以为,叛军必定畏惧我方威力巨大的投石器械,那晚攻城,万余叛军还未攻至城下,已被漫天石块砸得惊慌失措死亡过半,岂有他哉!”

    “王中郎将此言谬也!”老练持重的恒宇摇着头道:“攻城不惧利器之威,叛军怎会在些许伤亡前惧怕裹足,老朽觉得赵牧必定是顾及城内五千叛军家眷,才围而不攻以待战机。”

    上官若溪蹙眉道:“两将之言皆是常理,如真是此般,我军守城形势大好,然则目下战局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王齐一怔,肃然拱手:“请都督言明。”

    上官若溪缓缓颔首,望向厅中众将:“谁知昔ri秦国灭魏之战?”

    话音落地,众将相顾惊讶目询,显然不知此言何意。

    沉默有倾,幕僚司马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领军十万灭魏,其时魏都大梁号称天下第一坚城,城墙高大守卫严密,秦军久攻不下便决开大河以水灌之,大梁城内外沦为一片汪洋,庶民皆为人鱼,魏王假只得无奈投降。”

    上官若溪点头开口:“诸将以为,襄阳今ri之势与大梁城相识否?”

    “都督之意,叛军不攻打襄阳,是准备采取水攻?”恒宇老眼一闪,一句话已是脱口而出。

    “对,诸将随我上前一观。”上官若溪纤手一扬,大步走到了厅中悬挂的一副《荆州山水图》前,指点着图上对已围成一圈的将领们沉声道:“诸位且看,荆州之地万流所凑、涛湖泛决,水网纵横,汉水从汉中郡东来,经武当、yin县、筑阳,过襄阳城城北南下汇入大江,而襄阳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利于水攻,今ri斥候探查到叛军目下正在百里外的汉水上游堵围河水,看来必定是准备以大水淹灌襄阳破我城防,此危机存亡之秋也!”

    话音落点,在场的将领们尽皆心内一阵发紧,一股凉飕飕的寒意霎时掠过了全身。

    一阵长久默然,王齐大皱眉头开口道:“决水攻城淹没大地,庶民必定死伤无算,叛军难道不顾城中家眷之死活?”

    上官若溪摇头道:“赵牧其人,暴戾狂躁,刚愎寡恩,常以一己之好恶,度全局之利害,此等人万不能以仁义常理论之。”

    “那都督可否有破敌水攻之法?”恒宇黑着脸**地插了一句。

    上官若溪双眼骤然shè出凌厉的光芒,语气也是陡然严厉:“不管何法,一定要在襄阳拖住赵牧的十五万青衣军,为何?因上将军正率十三万王师与南阳郡叛军决战,不能让其挥师北上加入南阳战场。”

    此言一出,众将尽皆认同点头。沉吟有倾,上官若溪骤然正sè高声:“因此,本将决定主动出击,袭击围堵河水之叛军,破其水攻之势。”

    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幕僚司马缓慢地点头道:“都督此法,不失为解目下危局之良策,然则眼下叛军三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