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龙牙-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居然有一个读者拍吃咸鱼视频嘲讽我,尴尬死了!欢迎加入《大唐龙牙》交流群,群聊号码:177146582

    (本章完)全本书…免费全本阅读网


………………………………

第132章 百里相迎

    左臂一挥,藤甲兵临死的一刀就被冷锋拍到了另一边,再飞起一脚,接近冷锋的另一个藤甲兵被踹倒在地,支撑着身体想要爬起来,却怎么也爬不起来了……

    冯盎用起松纹古锭刀真的很凶猛,奋力一刀下去,就是藤甲兵那不惧刀枪的藤甲都要出现裂痕。

    堂堂的松纹古锭刀,却被冯盎当成了战锤用,冷锋在一边看着快傻眼了,再这么下去,这刀的刀刃不会撑不住吧!

    六千人战几百人,简直就像巨石砸鸡蛋,就连迅猛两队的队员,都有没抢到人头的,可见这次是有多么轻松。

    冷锋只是杀了一人,废了一人,冯盎则是仗着力量砸死了三个人,比冷锋的战绩还要好。

    冯盎踢着一件藤甲哈哈大笑:“哈哈哈,谈殿不过一千藤甲兵,这里的怎么也有五百了,这回谈殿这家伙亏本到了姥姥家啦,哈哈哈!”

    冷锋拿着一块粗布擦拭着匕首,对冯盎说:“冯公,您可得快些安排,雨过了,这些尸体会招来无数蚊蝇的。”

    冯盎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对刘文武说:“小武子,你带一千人,把这些人头带回去,记得抹上防腐草汁液,别烂了,回去后摆到谈殿和咱们军阵前面,记得找个会画画的把谈殿的表情画下来,老夫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看看。”

    刘文武提着刀,带着人面无表情地去割人头。

    过足了瘾的冯盎这才想起自己还在雨中,招呼大军赶紧撤回营地。

    次日,天晴,彻底解决了尾巴过后,冯盎终于能安心地上路,在经襄阳、南阳后,冯盎放弃了陆路,转而乘船进京。

    为了迎接冯盎,李世民可是给各处水路下达了圣旨的。

    所以,几艘旧隋的大船和一艘龙船就载上了所有人,沿岸遇到无风的地段,甚至有朝廷征召的纤夫拉船。

    李世民自然不会干隋炀帝的臭事,这些受朝廷征召的纤夫只是一次服役,就足矣抵掉一年的赋税。

    冯盎脚下的这龙船是隋炀帝曾经的座舟,尽管隋炀帝已经成了过去式,可是这种皇帝级的座舟也不是外人可以染指的东西,如今被用来接冯盎,不得不说是无上的礼遇。

    在各地纤夫的交替拉拽下,十月一日的清晨,龙船顺利抵达了长安百里外。

    远远地就能看到岸边的热闹,等离的近了,冷锋忍不住叫了一声“乖乖”,居然是李承乾率领着穿着朝服的文武百官在这里迎接冯盎。

    朝廷重臣出城百里迎接,这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归来时才有的礼遇,而文武百官全体出城,估计只有御驾亲征的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李承乾一挥手,文武百官就集体躬身行礼。

    无数的人头里,熟悉的比比皆是,房玄龄、杜如晦………

    这样的场面,他们都只能泯着嘴一言不发,表示绝对的肃穆。

    冯盎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李承乾虚虚的搀扶下下了船,开口说:“今日满朝文武来迎接老夫,他日老夫回了岭南,也能吹嘘吹嘘,哈哈哈哈!”

    李承乾拱手道:“冯公不远万里自岭南进京,怎样的礼遇都不为过,请上车。”

    说完,就有一架装饰极为豪华的马车驶了过来。

    冯盎邀请着冷锋一起上了马车,在浩浩荡荡的队伍的护送下继续这一段进京朝拜的路程。

    做礼就要做全套,所以当马车进了长安后,驶上的居然是黄土路,长安没有下雨,街道却是湿漉漉的。净水洒街,黄土垫道,这可是皇帝的专权!

    马车驶到朱雀街就停了,因为李世民就等候在这里。

    正常情况下,皇帝在宫门口守候就已经是无上的礼遇了,可是李世民偏偏就站到了朱雀大街上!

    冯盎从马车上下来,刚要行礼,李世民就拦住了他,大笑道:“冯公不远万里进京,甚是劳顿,不可再拜了,朕在宫内太极宫已设宴,咱们边喝边聊如何?”

    冯盎点点头,就有宫娥上来替冯盎去掉了铠甲,给冯盎披上一件华丽的外套。

    待冯盎彻底换装后,李世民拉着冯盎并肩向皇宫走去。

    太极宫很大,虽然这一次也是国宴,但是只有寥寥几人够资格参加。

    冷锋、李承乾、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纲。

    各人就座以后,就有乐师奏乐,长袖薄纱的美女起舞,领舞的就是曲艺苑的柔姬,这些雅乐歌舞,平时在皇宫里可是看不到的,李世民为了专心政事,减少用度,已经把这些东西都取消了。

    九个人的国宴,按理说应该是李世民主位,两侧各四人的,可是李世民偏偏摆成了中间三个,两侧各三个的位子,他就端坐在中央主位,左侧是冯盎,右侧是冷锋。

    “传菜………”在宦官尖锐的嗓音里,一排排的宫女就开始上菜,盛装食物的都是银盘。

    这里的宴席可不是冷锋那里一张大圆桌那样的,而是一人一个小桌子,分而就食。

    菜很熟悉,都是天下楼的招牌菜,而且给冯盎上的都是加大了份量的菜。

    酒坛子上的“武德一”字样,表示这些酒都是十年的陈酒。

    李世民端起一杯酒:“哈哈,冯公万里奔波,想必辛劳得很,朕敬你一杯!”

    皇帝和别人喝酒,永远不会用上“敬”这个字,这让冯盎受宠若惊,端着酒杯直起身表示敬重,又双手端着酒杯道:“微臣不敢,陛下请!”

    二人对饮一杯后,就开始品评这些食物哪一个美味,是否合口味,君臣之间脏话不断,看起来更像是市井的兄弟。

    这样的场合,房玄龄等人只是陪吃的,在桌子上机械地吃东西,大气都不敢喘。

    李世民得知谈殿居然派人入境后,用力地一拍桌子:“谈殿小儿,居心叵测,竟敢越境意图行凶!哼!待朕派兵像灭掉蚊蝇一样灭掉他!”

    冯盎笑道:“陛下莫气,谈殿虽然派了五百藤甲兵跟随入中原,伺机行刺,可是在微臣和熩国公联手下,这些魑魅魍魉之辈全部掉了脑袋,哈哈哈哈!”


………………………………

第133章 第132 133章 岭南开发的必要性

    左臂一挥,藤甲兵临死的一刀就被冷锋拍到了另一边,再飞起一脚,接近冷锋的另一个藤甲兵被踹倒在地,支撑着身体想要爬起来,却怎么也爬不起来了……

    冯盎用起松纹古锭刀真的很凶猛,奋力一刀下去,就是藤甲兵那不惧刀枪的藤甲都要出现裂痕。

    堂堂的松纹古锭刀,却被冯盎当成了战锤用,冷锋在一边看着快傻眼了,再这么下去,这刀的刀刃不会撑不住吧!

    六千人战几百人,简直就像巨石砸鸡蛋,就连迅猛两队的队员,都有没抢到人头的,可见这次是有多么轻松。

    冷锋只是杀了一人,废了一人,冯盎则是仗着力量砸死了三个人,比冷锋的战绩还要好。

    冯盎踢着一件藤甲哈哈大笑:“哈哈哈,谈殿不过一千藤甲兵,这里的怎么也有五百了,这回谈殿这家伙亏本到了姥姥家啦,哈哈哈!”

    冷锋拿着一块粗布擦拭着匕首,对冯盎说:“冯公,您可得快些安排,雨过了,这些尸体会招来无数蚊蝇的。”

    冯盎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对刘文武说:“小武子,你带一千人,把这些人头带回去,记得抹上防腐草汁液,别烂了,回去后摆到谈殿和咱们军阵前面,记得找个会画画的把谈殿的表情画下来,老夫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看看。”

    刘文武提着刀,带着人面无表情地去割人头。

    过足了瘾的冯盎这才想起自己还在雨中,招呼大军赶紧撤回营地。

    次日,天晴,彻底解决了尾巴过后,冯盎终于能安心地上路,在经襄阳、南阳后,冯盎放弃了陆路,转而乘船进京。

    为了迎接冯盎,李世民可是给各处水路下达了圣旨的。

    所以,几艘旧隋的大船和一艘龙船就载上了所有人,沿岸遇到无风的地段,甚至有朝廷征召的纤夫拉船。

    李世民自然不会干隋炀帝的臭事,这些受朝廷征召的纤夫只是一次服役,就足矣抵掉一年的赋税。

    冯盎脚下的这龙船是隋炀帝曾经的座舟,尽管隋炀帝已经成了过去式,可是这种皇帝级的座舟也不是外人可以染指的东西,如今被用来接冯盎,不得不说是无上的礼遇。

    在各地纤夫的交替拉拽下,十月一日的清晨,龙船顺利抵达了长安百里外。

    远远地就能看到岸边的热闹,等离的近了,冷锋忍不住叫了一声“乖乖”,居然是李承乾率领着穿着朝服的文武百官在这里迎接冯盎。

    朝廷重臣出城百里迎接,这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归来时才有的礼遇,而文武百官全体出城百里相迎,估计只有御驾亲征的皇帝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李承乾一挥手,文武百官就集体躬身行礼。

    无数的人头里,熟悉的比比皆是,房玄龄、杜如晦………

    这样的场面,他们都只能泯着嘴一言不发,表示绝对的肃穆。

    冯盎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李承乾虚虚的搀扶下下了船,开口说:“今日满朝文武来迎接老夫,他日老夫回了岭南,也能吹嘘吹嘘,哈哈哈哈!”

    李承乾拱手道:“冯公不远万里自岭南进京,怎样的礼遇都不为过,请上车。”

    说完,就有一架装饰极为豪华的马车驶了过来。

    冯盎邀请着冷锋一起上了马车,在浩浩荡荡的队伍的护送下继续这一段进京朝拜的路程。

    做礼就要做全套,所以当马车进了长安后,驶上的居然是黄土路,长安没有下雨,街道却是湿漉漉的。净水洒街,黄土垫道,这可是皇帝的专权!

    马车驶到朱雀街就停了,因为李世民就等候在这里。

    正常情况下,皇帝在宫门口守候就已经是无上的礼遇了,可是李世民偏偏就站到了朱雀大街上!

    冯盎从马车上下来,刚要行礼,李世民就拦住了他,大笑道:“冯公不远万里进京,甚是劳顿,不可再拜了,朕在宫内太极宫已设宴,咱们边喝边聊如何?”

    冯盎点点头,就有宫娥上来替冯盎去掉了铠甲,给冯盎披上一件华丽的外套。

    待冯盎彻底换装后,李世民拉着冯盎并肩向皇宫走去。

    太极宫很大,虽然这一次也是国宴,但是只有寥寥几人够资格参加。

    冷锋、李承乾、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纲。

    各人就座以后,就有乐师奏乐,长袖薄纱的美女起舞,领舞的就是曲艺苑的柔姬,这些雅乐歌舞,平时在皇宫里可是看不到的,李世民为了专心政事,减少用度,已经把这些东西都取消了。

    九个人的国宴,按理说应该是李世民主位,两侧各四人的,可是李世民偏偏摆成了中间三个,两侧各三个的位子,他就端坐在中央主位,左侧是冯盎,右侧是冷锋。

    “传菜………”在宦官尖锐的嗓音里,一排排的宫女就开始上菜,盛装食物的都是银盘。

    这里的宴席可不是冷锋那里一张大圆桌那样的,而是一人一个小桌子,分而就食。

    菜很熟悉,都是天下楼的招牌菜,而且给冯盎上的都是加大了份量的菜。

    酒坛子上的“武德一”字样,表示这些酒都是十年的陈酒。

    李世民端起一杯酒:“哈哈,冯公万里奔波,想必辛劳得很,朕敬你一杯!”

    皇帝和别人喝酒,永远不会用上“敬”这个字,这让冯盎受宠若惊,端着酒杯直起身表示敬重,又双手端着酒杯道:“微臣不敢,陛下请!”

    二人对饮一杯后,就开始品评这些食物哪一个美味,是否合口味,君臣之间脏话不断,看起来更像是市井的兄弟。

    这样的场合,房玄龄等人只是陪吃的,在桌子上机械地吃东西,大气都不敢喘。

    李世民得知谈殿居然派人入境后,用力地一拍桌子:“谈殿小儿,居心叵测,竟敢越境意图行凶!哼!待朕派兵像灭掉蚊蝇一样灭掉他!”

    冯盎笑道:“陛下莫气,谈殿虽然派了五百藤甲兵跟随入中原,伺机行刺,可是在微臣和熩国公联手下,这些魑魅魍魉之辈全部掉了脑袋,哈哈哈哈!”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我不知道12点之前能不能码完一章诶!

    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写不适合我。这是我2018年最后一天写了。感谢大家一路陪伴,我其实最近有点想弃坑了,估计要2019年才回来写了

    (本章完)


………………………………

第134章 开发岭南的必要性(2)

    之前说海商凄惨的话,真的不是虚言。

    早在秦代以前,岭南先民就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南越国时期更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

    在历史上,岭南先民的这番作为,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直到汉代,岭南就成了中原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些都是岭南的辉煌,可是,这辉煌的背后,是无数人形白骨和破碎的船板铺成的阶梯。

    李世民这一次可是糊涂了,海运确实是最快的增长贸易的方法,可是绝对不能是现在,至少也要蒸汽船研究出来才行。

    冷锋刚想要开口规劝,却发现李世民隐蔽地对着他打了一个手势。

    我倒要看看你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冷锋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地咽了回去。

    冯盎开口说:“岭南海运自先秦时代,就已经在岭南兴起,魏晋南北朝和隋末天下动荡,海运断绝,直到太上皇统一天下,才开始复苏。

    可是走海运,虽然获利丰厚,却是把脑袋拴在腰上的行为,别的不说,单单海上暗礁,就是催命的阎王,先人流传下来的海图已经遗落,这………”

    李世民摇头道:“先前或许是,不久以后就不是了。”

    说完,李世民拍了拍手,原本紧闭的殿门忽然打开,还是黑袍遮身、带着面具的张仲清走了进来。

    张仲清走到这边,甚至没有对皇帝施礼,先对着冷锋“哼哼”了两声,言语里满满的是掩盖不住的轻蔑之意。

    李世民对冯盎介绍道:“这位是惊雷司统领,你先前所见惊雷箭,便是惊雷司所造!海上暗礁?以惊雷炸之即可!”

    冯盎忍不住问:“既为暗礁,自然是在海水下,惊雷箭微臣是见识过的,此物虽然不愧‘惊雷之名’,可是‘水火不相容’,遇到水就不行了。”

    张仲清傲然道:“这个问题,早在十日前,在下就已经解决。”

    说完,张仲清从怀里拿出了一截引信说:“这种新型引信,只要不一直浸水,就不会发生断燃的情况!我相信只要继续研究下去,迟早有一天能制造出彻底防水的引信!”

    “你真的弄出来了!”

    冷锋激动地离座抓住了张仲清的胳膊。没想到张仲清真的弄出了“防水引信”,虽然不是彻底的防水,可是装到惊雷箭上,至少可以保证惊雷箭正常射出,而不必担心中途被浇灭了。

    张仲清很骚包地挣开冷锋的手,说:“松开,松开,某人不是说我弄不出来吗?哼!”

    一直闭口不言的房玄龄突然开口道:“陛下,开发岭南,移民岭南,怎么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只是单单因为海运一项就现在提及,是否过早了?”

    李世民感慨道:“不早啊,不早啊,我给你们再叫一个人来。”

    说完,李世民又拍了拍手。

    冷锋很不明白为何皇帝叫人很喜欢拍手,如果是别人拍手了会怎么样?

    殿门又一次打开,这一次走进来的家伙黑得像黑炭头,消瘦得就像一个骷髅,冷锋看了好久才看出来这家伙就是十五的时候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李余无。

    那次他向冷锋取经,二人面谈了一些中原人到岭南需要注意的事儿后,在李世民的面子下,冷锋又给他手写了一份探险攻略。看样子这家伙还真的去了岭南。

    冯盎也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李余无,身体消瘦,面色黝黑,显然是中原人到岭南许久后的样子。

    李余无向皇帝施礼过后,对着冷锋笑了笑,露出了他的大白牙。

    “此人名为李余无,正月十六就快马离开长安,去了岭南,在岭南颠簸近一年,把岭南山川风貌看了个遍。如果不是他的报告,朕也不会急于岭南的事儿。”

    李余无对冯盎说道:“陛下遣在下游历岭南,已近一载,游历期间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可是在下却将岭南看了大半。

    敢问冯公,在下说岭南是恶山恶水,切实否?”

    冯盎说:“切实,岭南地广人稀,山间多瘴气,临河多水患,说是恶山恶水不为过。”

    李余无又说:“在下说岭南道路艰难,离家百步,举步难行,切实否?”

    冯盎说:“切实,离家百步,环望皆草木,遇山无小路,遇水无渡舟,阁下所言不为过。”

    李余无又说:“在下说岭南百姓衣难蔽体,大病无医,遇异则神,切实否?”

    冯盎说:“岭南无医,岭南之民风寒入体就堪称绝症,盛行巫蛊,见山拜山神,见水拜河神,这切实,可是说我岭南百姓衣难蔽体可就不对了。

    我岭南炎热,傻子才会穿那么多,且孔孟之道在我岭南可不实行,所以民众皆袒露臂腿。”

    李余无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继续说:“综上所述,冯公,您觉得,想要让岭南如中原一般,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冯盎低头沉思起来………

    这还用想?冷锋直接脱口而出:“想致富先修路!”

    冯盎一拍脑门,对冷锋说:“熩国公所言有理,岭南到中原路途艰难,故此哪怕一些亡命下海经商的人,只是把岭南作为一处补给地,补给完成后,继续沿海岸北上,或经长江口入江,或在杭州停靠,走陆路。

    若是有岭南通中原之路,半数以上的海商都不会选择继续走海路。海上风云难测,历经磨难到了岭南,还要再担惊受怕地驾船北上,实为折磨啊!”

    房玄龄想了许久后才对李世民说:“陛下之意,莫非就是打算先修路?”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前朕本无此打算,中原至岭南多山路,糜费民力开山凿石,实为隋炀帝运河之举,可是,惊雷的出现,却让朕看出了一丝曙光。仲清……”

    惊雷的事儿并没有瞒着房玄龄等重臣,于是张仲清也不避嫌,说:“房相,惊雷虽为兵家利器,每次出现必定造下无边杀孽,可是用于开山裂石,却也是功德无量的东西!”


………………………………

单章推和本书第一次感想

    这次推的还是星辰魔龙写的二次元快穿《综漫之光暗双生》,喜欢二次元和快穿文的可以去看看。魔龙是个很可爱的小伙子,咦?我为什么用可爱?可能是昨晚群里他玩红包游戏血亏的样子太有趣了,哈哈哈哈。

    《大唐龙牙》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坚持下来写到现在的书,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有这么多的读者看我的书。

    有很多的读者都特别有爱,比如鹰剑,特意充钱支持正版,还在我上架当天扬言敲爆我脑壳,吓得我三公众,三VIP,当天吃饭都是啃的面包。平时我在群里一露面,他的催更图就砸过来了。

    破世轮回总说我是咸鱼,还拍吃咸鱼的视频嘲讽我,哈哈,于是我当即把群名片改成了“咸章鱼”。

    ……人走茶凉,余额不足等书友一直在打赏或者投月票,每当我卡文,都会看一下月票推荐票打赏记录,借此散心。

    新的一年了,2019了,还有三个月我又要老一岁了,尴尬呦。

    在这里再说一下错章的事儿,对不起,错章就是因为我把之前的单章推删掉了。

    “写书不易”这句话不是空话,卡文的时候,脑袋想破了也弄不出来字,好多书的作者都在守着看推荐票、收藏,涨一个都惊喜莫名。

    所以我对每一个作者都是尊敬的,比如绊芐、魔龙、轻舟等人,虽然只是QQ聊天,但相处得特别愉快,彼此鼓励,彼此催更,彼此打笑,这多好?

    可是总有一些人是天生负能量满满的,自己战绩不好,就怨天尤人,找我章推就算了,还总是赖着我给他订阅,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总是劝我太监开新书,钻进我书友群里推别人的书算什么?

    人不是圣人,不可能一直是虚怀若谷的样子,遇到这种人我也很生气啊。

    今天一打开作家助手我就会想起这件事,现在我想明白了:

    写书扑街不扑街是自己努力不努力的事儿!

    写《大唐龙牙》这本书虽然是一时兴起,可是在很多读者的支持下,这就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书了,太监这个词,永远用不到《大唐龙牙》上!

    (本章完)


………………………………

第135章 能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