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级太子-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们这便听从了孙思邈安排,一个个进行了考核。
……
此次的考核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完全考核完。
孙思邈一接到了结果之后,便迅速的赶到里面面见于李承乾。
是时,孙思邈道:“太子殿下,结果出来了!”
孙思邈的话语之中,竟然有一些激动。
“喔?结果如何?”
“太子殿下,此次的结果可真的是破了记录。九百一十名考生全部通过了考核,是全部通过!且每一个的成绩都可以说在所有考生之中名列前矛,更为神奇的是,所有人的成绩一般无二!”
这也是李承乾所预料的,因为他的授业能力一出,这些人起码可以少读一年的书,是有基础的,面对着考核,自然是能入。
“非常好,那最后合格的人数是多少?”
李承乾问说。
“一万零三十人!”
当孙思邈话一出,李承乾的脑海里嗡的一声,这是任务完成的提示,那么接下来,恐怕就要升级了,他得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的消化一下才是。
但是一些事,还是要说完,所以,他没有离开,而是便与孙思邈道:“孙真人,本王替人们感谢你,这一万来人,定是能够造福于大唐的所在!本王有一个建议。”
“太子殿下请说!”
“这一万人,本王希望可以让他们从师者不少于一半,特别是最后的一千人,由他们教授新人,定能如星星之火一般,可以燎原。”
这个提议还是刚才来济有提起过,李承乾觉得不错,自然采用了。
同时觉得来济此人可以重用。
“老夫正有此意!”
既然孙思邈也有此想法,那自然是最好的。
“好!有孙真人在此,本王也是放心,时间不早了,本王要归去东宫之中!”
“恭送太子殿下!”
李承乾点点头,又与来济道:“来济,往后你就在这学府之中,本王有需要你的时候,你便来东宫之中。”
“是!太子殿下!”
来济虽然聪明,可是对于李承乾而言,现在还不能使用,等他接受教育之后,那后便是李承乾启用他的时候。
“往后,你便是东宫的人,待遇自然也是不能差,凡有需要,可以和薛仁贵说起,由他负责你的起居!凡是有不懂者,直接去寻欧阳询,他也会替你解惑。”
欧阳询可也是近代最强大的存在,恐怕也只有太子可以请得动他,来济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可以直接寻他解惑,所以有些激动的说道:
“感谢太子殿下!您真是来济的再造父母!”
从他失了双亲之后,他就一人独自流浪,现在有人收留,还是当今的太子,这种恩情,自然比天大。说什么也要忠心于李承乾。。
李承乾点头完,便离开了学府。
至于往后的事,有孙思邈存在,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
第599章 距离神级差一步
李承乾迅速归到东宫之中,此时已经是接近于半夜,他强压着系统提示。一切等到他到达僻静的地方再说,毕竟接下来要专心才是。不要将等级搞错了。
当他一到东宫的时候,系统便传来了声音。
“恭喜宿主完成一万名合格医学生任务,奖励五万积分!(不可被扣除)”
这一次任务完成的时间有些长,不过还算在计算中。
完后,又是她又接着提示道:
“恭喜宿主完成医疗系列任务!奖励十五万积分(不可被扣除)”
嗯……还不错,这一下子就有十六万积分入了账中。
一下子,又有许多物品亮起,那是证明他可以购买,但不到必要时候,他不去碰。
对于这种十几万的积分,他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也没什么可震惊的。
虽然又有新积分入账中,可是却还没有开启新的任务,李承乾知道,这得将治世之才提升到特级,那可是需要九十万积分才能完成的等级提升。
真不巧合,自己仅有89万积分,其中37。7万积分不被扣除。
还差一万积分,要怎么办呢?难道就这么吊着吗?
不行,得找个机会,整完来。
但是现在是深夜时分,去哪里装了?
难不成要将所有人都叫起来吗?
还有,要装什么?
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他想到了,不是还有额外奖励吗?
果不其然,这时系统道:“系统随机刷新中……额外奖励:90%,贡献医疗系列任务总数90%,共计13。5万积分(不可被扣除)。
现有102。5万积分(51。2万积分不被扣除)”
这是他第一次破百万积分,也是他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完成的,如果要将所有的技能都提升的话,恐怕需要的积分量,那是巨量的,不过随着他技能的不断使用,相信越来越多人受益,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这次的额外奖励没有达到百分百,缺失了不少好处,不过他也满足了,这一次的积分十分之多,直接来了一个质的提升。
那么,李承乾已经想到了,直接提升一下治世之才是为上计。提升了才有办法开启下一个任务。
于是便道:“系统,我要提升治世之才!”
“如宿主所愿,扣除90万积分,提升治世之才(高级)为(特级),现有12。5万积分,不可被扣除,治世之才提升之中……”
李承乾心想,这次之后,治世之才再次提升,便要到神级了,届时,自己可能是历史之上第一个神级太子。
距离神级,只差一步,如果他将所有的技能都提升到神级,就算是他不食人间烟火,那么世上也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存在。
过了片刻之后。
系统又来了提示。
“治世之才(特级)提升成功!综合国力每年提升40%!”
这一次的提升,依然是百分十的往上加,李承乾也感觉到了国力在隐约之中有了提升。
甚至于他有一种感觉,整个大唐正在震动,大唐即将腾飞的感觉。
一年40%的提升,未来可将是巨量的实力提升啊,往后,大唐称霸于世界,那是板钉上的事。
但是也要他在的时候毕竟大唐的提升是他带来的。没有他在场的时候,虽然有加强,别谈什么巨大提升。大唐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着巨大改变。
此时的他做着美梦,系统可不理会他,只是照着说道:“开启经济系列任务!任务一,推行货币政策!奖励五万积分!”
果然,还是开了经济系列任务,这一个系列任务做完之后,大唐只会更加强大吧?
越往后,积分奖励越高,这一下子直接以五万积分起跳。自己的积分也会更加庞大。
回到货币上面,此时的大唐用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铜钱了,这种钱币十分笨重,一吊钱都有好几斤重,数量多了,恐怕还得用马车来拉,存起来也是不方便,如果这个时候有了纸币,那么便利性将大大提升,经济效率自然提升。
所以,李承乾也想好了怎么去推行自己的货币政策!
其实,他只要依葫芦画瓢,以他那个时代的做法进行改革,基本是没什么大的问题了。因为那个时代的所有国家都是这样的,也没有看到不好。
好,就这么定了,赶明天与李世民好好说说,如果这个经济任务放到之前,他可能还完成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东西都没有准备好,就拿纸和印刷来讲,光是这两点,就够他受的了。
现在却是不一样,现在的大唐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只差政策的进行。当然也会碰到不少阻碍,但他不怕,竟然接了任务,就要去完成,他也是有信心的!时间什么的,没有什么的,大不了等。
想着想着,他竟然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今天也是因为太累了,连续讲了八个小时的课,又是来回的奔波,换作是普通的成年人,早就受不了,何况于一个九岁的孩子呢?
李承乾的这一觉睡得很沉,一直到了第二天,忽然被一个急促的声音吵醒了。
“大事不好了!”
李承乾在朦胧之中睁开了眼,此时天刚亮起,却见得一个小黄门匆忙的闯入了东宫之中。
直呼:“大事不好了!”
如此行为,若是在平时,早就被打五十大板。
管力士直接拦住了小黄门。
“何事惊慌?”
“陛下有事寻太子殿下到太极宫中!”
“什么?”
“众大臣已经在太极宫中等待!”
小黄门又是道。
“什么事?”
“陛下没有说,只说是大事!小人不敢怠慢!”
“知道了,你下去吧,我来通知太子殿下。”
管力士说罢,转身时,却见得李承乾正在他面前。
“走!去看看!”
此时定有大事发生,于是李承乾匆忙的走到了前头。
“太子殿下,您不是没穿好衣服!”
李承乾没有理会他,只是往前走,管力士无奈,只好叫道:。
“来人,为太子殿下准备好衣物!”
最后,管力士只得带着李承乾的衣物,之后跟了上去……
………………………………
第600章 戴高帽
李承乾几乎是用跑的,才到达太极宫中,此时文武百官早就在宫殿之中,而龙椅上的李世民则是皱着眉头。
明显的,这一次的事非同小可。
“太子殿下到!”
直到有小黄门如此喊道。
众人才将目光向外看去,他们将一切目光汇聚于李承乾一人身上。
李承乾所得到的关注,完全在李世民之上,可是李世民现在也没空去理会太多了。
他见李承乾来便招手道:“高明,来来,你过来一下!”
李承乾纳闷,上前过后,连忙问道:“陛下,儿臣听说发生大事,不知道是何事?”
他还是一头雾水。
李世民哑然。
“没人告诉你?”
小黄门没说啊!他怎么知道?
“是!儿臣只听得有大事发生,却不知道是为何事。”
这时,那杜如晦出来道:“太子殿下,是这样的,今天早晨从通州那里飞鸽传书到长安城中,通州那里发生了蝗灾!”
通州距离长安城南边五百多里地,是一个不小的地区。
通州与长安城之间少有人烟,所以就算是那里被蝗虫吃光,人们也不心疼,就算是要去抵御,也是不可能,等人们到了,蝗虫也飞光了。其实人们更害怕的是长安城,会不会被蝗灾波及。
杜如晦的话说了出来,大家的心情依旧沉重。
“那蝗灾蔓延向哪里?”
李承乾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蝗灾极有可能向北蔓延!往着长安而来!”
通州距离长安城西边直线距离有五百多里地。蝗虫飞行的速度是10km/时,其实它们是一路吃过来的,所以速度不会那么快,到达长安城的时间已经是三天左右。长安城外的庄稼长势十分好,这一段时间内种植上的新兴作物,这对于蝗虫具有极为致命的吸引力,所以百分八十它们会往长安城而来。
蝗虫群造成的动乱贯穿历史。仅仅世界上的所有蝗虫就能覆盖地球20%陆地面积,每天吃掉多达200吨植物,影响世界10%人口的生计。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战国后多称蝗。蝗和蝝都为害庄稼。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
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
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中共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02|03|04|05|06|07|08|09|10|11|12
发生蝗灾次数02|03|19|20|31|20|12|01|00|00|03
一场蝗灾动不动就是数十亿只蝗虫过境,所到之处作物尽毁,对于长安城的农业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不及时扑灭,对于长安城以北的地区,又将是一场灾难。
谁都不想看到长安的庄稼毁于一旦。一旦农业被毁,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会被完全放大,对于大唐的统治完全不利,若是如此内忧外患会让李世民焦头烂额。
据史料记载,此时蝗灾应该在六月才是,难道是提前了?
或者是上天给他的一种考验?
“那信鸽是何时来的?”
“一个时辰前。”
李承乾一听杜如晦这么讲,便喃喃道:“信鸽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大约在在一百公里左右,那么这信大概是两个小时前送来的,如此一来我们还有近三天的时间可以准备!”
李承乾不知道,他的话已经被听见,有人问:“太子殿下,什么三天?”
大家怎么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三天时间?
就连李世民亦是觉得有些扯了。
“高明,你是如此得知,还有三天时间就来了?”
李承乾直道:“陛下,这是儿臣算出来的蝗虫到达时间。”
众人哗然,这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时速与距离计算出来的。”
李承乾只好将他怎么算的全部说了出来,他说得十分玄乎,让得众人是有些不解。
但是整体关键不在怎么算出来的!
这时,刘弘基说道:“不管什么时候来,我们一定要做出点决策不是?我们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不是?”
“夔国公!所谓知此知彼百战百胜,想做出决策你是不是应该知道敌人何时到来?我们要做什么准备!你说是不是?”
李承乾当面怼道,惹得众人表示同意。
“太子殿下说得对,便是如此!如果不知道蝗灾何时来,我们怎么去准备?”
“没错,就是这样的!”
而有人则是十分消极的说道:“此为天灾也!怕是无法解决!”
对于这种灾情,古人们,可谓是束手无策。
刘弘基冷然道:“看来太子殿下已经做好了决策,有了计划啊!臣等想听听太子殿下的计划是怎么样的!”
文武百官都束手无策了,刘弘基还说出这种请来,明显是挖了个坑要给李承乾跳。
程咬金则道:“我们都对此灾情没有办法,夔国公你怎么不去想想办法,而要太子殿下来处理?真是无能!”
“太子殿下之才情,天下人皆知,一般而言,我们没有办法的时候,找太子殿下总是对的。”
刘弘基尽量的给李承乾戴高帽。让人听了爽。
李承乾就喜欢这种被奉承的感觉。
于是便道:“夔国公说得没错,算你有眼光!本王是有办法!”
当他的话一出,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特别是李世民,脸上的表情稍稍舒展开来,要知道刚才他可是十分的郁闷。
刘弘基出奇不意的冷笑,随后道:“不知道太子殿下是何办法?”。
李承乾真的跳入坑中了,这下有人开心了。
还有人接着刘弘基的话问:“是啊,是什么办法?说出来听听!”
………………………………
书肥来宰!
书肥来宰!
………………………………
第601章 最好的办法
文武百官等都将目光汇聚于李承乾身上,他们都想知道李承乾接下来要怎么做。
要知道,大家商议了好久,也没有见得出现好的计策,大家都想听听李承乾要怎么做。
同时也有人对于李承乾这种行为表示不屑,在他们认为,蝗灾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天灾,是上天给人们的惩罚!
所以,他们打心里认为李承乾的一切计划将是一种可笑。
李世民说道:“高明,这蝗灾自古以来,让各朝代损失十分之多,是为天灾也,在天灾面前,人是不可能胜之于天。朕不强求你彻底解决蝗灾之问题,仅需要有办法让损失变小,便是可以。”
说白了,李世民还是不相信李承乾可以解决。古人都没有办法,损失惨重,也是千年未解决的问题,凭什么李承乾就可以?
李承乾自己也是无法百分百解决,但说到减少损失,那定是可能。哪怕是减少百分之一的损失都是可以的。都是一种进步!
既然李世民都这么讲了,那刘弘基也不再说些什么,若是李世民不说话,他可能还要上去逼问,李承乾也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存在。
那种反差,可以让李承乾得到更多的积分。他看了一会,没有接着说,于是便说道:
“陛下,儿臣确实是有办法将这损失减到最低,但在那之前,需要陛下做一件事。”
普天之下,恐怕只有李承乾敢让李世民做事了。
李世民倒也无所谓,只要能解决问,那做十件又怎么样?
他不失为明君,虽然有时候十分坑儿,但是总的时候,还算是不错的。
“是什么事?让朕听听看。”
“开仓放粮!”
李承乾仅说了四个字。
因为这涉及到朝廷的存粮问题,非得李世民点头才行。
“喔?为何?”
“先从通州开始,凡是受到蝗灾波及的州县等,都要给他们以稳定!让他们看到我们朝廷的决心,所谓民心得,往后便更好走一些。”
未来一段时间,通州地区的民心一定是十分不稳定,只有这么做,才能让人们有信心,然后再实行接下来的事。
“高明,这与朕想到了一块去了,朕正想这么做!”
不管李世民说的是真是假,只要他答应就行了。
“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
李世民又是问说。
“接下来,我们要迎接蝗虫的到来,但在那之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
又是准备?
“是何准备?”
“第一、让工匠连夜赶制一指大小的网,网面越大越好。并且悬赏抓蝗虫的最佳方法。还要通知人们,在三天后务必出城,带上一切可以捕获蝗虫的一切物具。”
古代的鱼网是由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的。虽然粗糙,但耐用度还是不错。
嗯?
当李承乾的话一出时,有人笑出声音来了。
李承乾定晴一看,原来是刘弘基。
他道:“蝗虫怎么可能捕得完?成千上万,不!如河沙一般的存在,怎么可能被捕完?太子殿下,不是臣不肯相信,而是这个方法太过于可笑了!”
在刘弘基的认知里,这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反问:
“听夔国公这么一说,那你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吧?来来来,本王要听听看,你是怎么做,才不可笑。”
“这……臣觉得……”
刘弘基直接说不上话来,他要是有办法,早就说了邀功,哪里需要等?
李承乾怼道:
“不要你觉得,要本王觉得!本王觉得,你凭着自己的经验就认定,捕不完,但你不要忘记了,整个长安城内的人民有几何?只要所有人都出城捕蝗虫,试问天下有多少蝗虫够捕?”
“可是在大量蝗虫面前,人们的数量还是不够。”
“也不必多,一人百斤,我长安城有百万人之数,那么所有人都去捕蝗虫的话,那将有多少?”
这么简单的算术,得到的结果是可怕的,光听这个就觉得厉害。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人们愿意吗?”
“愿意吗?夔国公,你的问题太可笑了,敢问,如果不去捕的话,那么人们靠什么吃饭?这刚种下去的庄稼还没长成,就要被蝗虫吃完了,秋天要怎么办?人们又要饿肚子了!人们不得不去,只需要给他们一点指引,仅此而已!”
李承乾的话没有错,如果人们不去努力,未来又要难过得很。
就算是朝廷的接济,那么仅有一时的接济,朝廷不可能负责你一辈子啊!
“且,这么做,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蝗灾带来的损失,哪怕是一点点的损失,我们都要好好把握才是,大家说是吗?”
李承乾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深思之中,与其坐着等蝗灾的出现,还不如主动出击,将蝗虫留下来。这就是他的办法,目前为止最好的办法!
古代没有农药,不然用那个也是可以,李承乾虽然有办法弄到,但是他可不是慈善家,光农药就要巨量,如果是以后呢?再来一次,那要怎么办?
随后房玄龄先站了出来道:“臣等支持太子殿下的方法!”
“可不是,老程我也觉得可行,需要我的军队出去者,我也不会吝啬的!”
“军队,那是肯定要动用的,因为军队一出,定能让人们看到我朝廷的决心,人们不是孤身一人在战斗,还有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