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级太子-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队,那是肯定要动用的,因为军队一出,定能让人们看到我朝廷的决心,人们不是孤身一人在战斗,还有我们!”

    李承乾说得慷慨激昂的,直接感染了许多人。让他们觉得,困难只是一时的,是可战胜的。

    李靖出来说道:“如此一来,定能很好的发动人们一起捕蝗虫!”

    高士廉也是说道:“是!所谓众志成城,还有什么我们大唐人们不能完成的呢?”

    仅是捕蝗虫的方法,就让众人是激动不已,当然啦,李承乾可不仅是拥有这个方法,他还有后招未出。

    “大家静一静,听本王再说说!”

    大家安静了下来,李世民亦是看着李承乾,略有所思,他大概在想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可是,如果不去捕,大家还能做什么??

    无事可做!

    李承乾的方法恐怕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

第602章 照单全收

    有时候,李世民在感叹,文武百官,当真的不如李承乾一个人啊。

    甚至于,连他一起,也是不如一个李承乾!

    幸好李承乾的年岁不大,否则,难免会让李世民有了异心,那样的话,对于他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话说回来,一个人再厉害,也是不能撑起一个大唐,不然要大臣们干什么?

    眼下是解决问题才是,李世民又道:

    “高明,你接着说,朕想听听你接下来怎么做?”

    李世民问了,那么李承乾就开始说:

    “是!陛下!接下来,当然是发动人们一起捕蝗虫,并且还要准备大量的麻袋,一旦捕到之后,全部装入麻袋之中,并且放置水中淹死!以免让它们逃脱!”

    李承乾也想好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李承乾看了看四周,大家不住的点头。

    李靖道:“太子殿下想得周到,还有呢?”

    “接下来,要程伯伯出马了。”

    “喔?有什么需要直接说!老程我听候调遣!”

    李承乾绝对有权利调遣程咬金,尚书令可不是开玩笑的,只要李世民不说什么,那么就随便来了。

    “程伯伯,你带着大军在长安城附近农田边放置柴禾,每隔一丈设置一个柴禾堆,并在柴禾堆边挖深两尺坑,环绕于柴禾堆,土不要运走,直接堆在边上。切记,不要破坏了农田。不然人民可能会反弹!对于我们下一步的动作有所影响!”

    事情虽然十分简单,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是要干什么?”

    这些土鳖哪里知道,于是李承乾便简单的解释说:

    “蝗虫能飞,对于夜间的火它们势必会拼命前往,一旦有发现冲过来蝗虫必然会被火烧,若是掉在地上,直接用土掩埋。”

    蝗虫对橙光的趋光性,这还是当时李承乾在一本研究论文上看到的,蝗虫对于紫光的活动最强,但是这个年代哪里能弄到紫光这东西,还不如直接放一堆火,产生橙光,并且通过火还能烧死部分蝗虫。

    如果是数十亿蝗虫大军前来,就算他发动全城的人们去捕捉,一时之间估计也是捕不完,整个捕获的时间可能持续到晚上,晚上视线极差,大蝗虫都会直接休息,这时燃烧起火堆变得尤为重要。至于需要多少时间去捕捉,那就不得而知。

    房玄龄恍然大悟。

    “这便是和飞蛾扑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程咬金也是道:

    “那么蝗虫就要死了!真是好办法!”

    如此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

    李世民一听,直接赞赏道:“好好好!非常好的办法!”

    要知道蝗虫的数量将会十分之多,到时候,可能会持续几天的时间,而晚上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总不可能在放任它们在晚上的时候对自己庄稼进行破坏吧?

    这个方法无疑就是一个可持续的捕捉。

    “话虽然这么说,但也不知道能捕到多少?怕只怕到时候仅收获甚少,那就不好看了!”

    能捕捉多少,李承乾当然心里有数,怎么也轮不到刘弘基来质疑。

    “这一点,就不劳夔国公费心了,不过,捕获这一件事,夔国公倒可以参与其中,就当作是锻炼身体,也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如是说道。

    他避重就轻的说话方式,让刘弘基有些郁闷。

    那李世民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们所有人,等到捕捉开始之时,每人都要参加,不得有误!”

    这是圣旨,众人只得应是。

    这是李承乾没有料想到的,是李世民想这么做的,不是他的想法。

    程咬金这时问道:

    “太子殿下,是如何想出这种方法?”

    李承乾直接回应道:“所谓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一切困难面前,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知难而退,而不是听天由命!方法也总比困难多,只要肯想,一定能想到的!”

    李承乾说话之间,目光依然不离刘弘基,明眼人都是看得出来,他是在说刘弘基。

    同时这让有些人脸红不已。

    李世民借机说道:

    “高明说得不错,你们往后要好好与他学习,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就算是困难,我们也能解决!”

    李世民十分不要脸,他自己也是想不出方法来。

    像是用鱼网这个办法,本来也是十分平常的,但是他们却是想不到。

    对于李世民的这一些话,众大臣们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一堆人,竟然比不上一个李承乾,这还要混什么混啊!

    李承乾却是为大家开脱道:“陛下,大家也是专心于想办法,怪只怪蝗灾自古以来,十分吓人。大家心生畏惧感,一时没有想到。”

    引得众人用着充满着敬意的目光看着他。

    同时心中的情绪波动异常的大。

    相对应的,李承乾这里的积分正在往上扬。

    “恭喜宿主,获得三十积分!”

    “恭喜宿主,获得三十积分!”

    “恭喜宿主,获得三十积分!”

    ……

    不多不少,六千积分入账中。

    “看看你们,再看看高明,这么懂的为你们着想,你们今天想不出办法来,统统罚俸半月,充入救济灾民财物之上!”

    李世民如是说道。

    众大臣虽然想说些什么,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

    毕竟是他们没能想出办法来。

    李世民还没说爽,又说道:“朕真为你们感觉到羞愧!”

    其实这也不是李承乾想要的结果,他就想要积分。

    同时也是为了大唐分忧解难,他也不想针对这里的人们。

    “臣等感觉到羞愧!”

    众臣道。

    “知道羞愧就好,都下去吧,你们都去协助高明处理蝗灾一事,届时,朕要时时看看做得怎么样!”

    李世民的意思,那就是要让李承乾全权来负责这次的蝗灾了。并且还要全程报告他,可以见得这次蝗灾在他认为,十分重要,甚至可以放下其他事情来关注它。。

    那么,既然如此,李承乾当然是照单全收了,也许到时候,还能够在广大人们面前小装一把。

    还有,等这次过完了,也许还能提及关于经济的事,如此一来,水到渠成。


………………………………

第603章 蝗灾至

    一切如同预期的一般进行着,报纸、告示、口口相传,一切可以用的形式都被李承乾给使用上了,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长安百分九十以上的人得知此时的灾情。

    虽然知道灾情,但是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一切得益于提前打了预防针。

    整个长安城内的人们如临大敌一般,各行各业相互扶持,大家是同一艘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少了粮食,谁都不好过。

    可以说,尽整个长安之力,打造出大量的捕获工具,不仅限于造网,聪明的人们想出了更多的办法,但是论效率,却是一点都比不上网好用。

    三日之后,太极宫中。

    李承乾与文武百官等在太极宫中汇报相关事宜。

    李承乾上前道:“陛下,此次长安城内十之八九的人响应了号召,因为人们对于蝗灾也是深恶痛绝,所以他们对于捕获蝗虫一事十分赞同。”

    响应的人数可以说是相当的多,换做以前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大臣们听了后也是啧啧称赞!

    “高明,这几天辛苦你了!朕可以看得到你这几天忙里忙外的,若是大家都和你一样,那大唐不兴,天理不容!”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给了他最大的肯定与评价。

    这是李承乾应该得到的赞同。

    李承乾确实装作不敢当。

    “能为人们做事,便是与陛下分忧,儿臣不为陛下,不为人民,还能为谁呢?”

    这些话无论谁听了都觉得李承乾真的是为了人民啊!

    李承乾的话,总是让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

    虽然是蝗灾在即,但心情顺畅之中,自然也是要笑。而且他也是相信李承乾的。

    “高明,你前一段时间说蝗灾将到,只是不知道何时能到?”

    以前,碰上这种天灾,人们恨不得不要来。

    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样,李世民倒希望它们快些来,好快些解决掉麻烦。

    李承乾看了看天。

    “如果不出意外,这会儿差不多要来了。”

    刘弘基问:“太子殿下如何得知?”

    李承乾指着脑袋道:“靠这里!你没有的!”

    问了这种无脑的问题,让李承乾十分看不起。

    当场无人敢言语,那刘弘基算是一个白痴,明知道说不过李承乾,却又每次都要参与,那真的是自取其辱。

    有人感叹道:

    “这好好的为什么会闹蝗灾呢?”

    “是啊,这么多的蝗虫从何而来啊?”

    古人们哪里知道,它们来自于哪里,他们只知道这些东西最终形态,至少是从何而来,那是一概不知啊。

    在民间,因为众人比较迷信,一般的天灾都会被认为帝王失德,杀哥宰弟且为乐的李二对此十分忌讳,说他失德,岂不是说他得位不正?可是大臣们也不敢讲。谁敢说,非杀头不可!

    时至今时,若是能打退蝗灾,那么便是说明李世民的位得以正,李承乾的方法明显给了李世民以曙光!

    他也是巴不得快些消灭蝗虫,然后昭告天下,他这皇帝之位十分之正!纵然是天灾前来,亦是被其逼退!可真是千秋万代,帝位永固。

    这就是为什么,他发出会心一笑的原因之一。

    众臣不敢说一二,而刘弘基有意无意的说道:“这蝗灾从何而来,太子殿下一定知道!”

    这么明显的挖坑给李承乾来跳,迷信的古人,无非也就几个可能,皇帝做得不好,民间多灾,不然就是上天的惩罚。

    但是李承乾却是笑了。

    “没文化,没脑子!这么简单的来源还不知道?”

    刘弘基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承乾,他似乎可以预见一会李承乾要说什么了。

    “臣愚钝,有请太子殿下赐教!”

    刘弘基笑道。

    一点都不觉得愧疚,也不会脸红。

    李承乾直接道:

    “一切源于干旱!”

    “干旱?”

    众臣异口同声。

    关干旱什么事啊?

    “是的,去年大唐多地干旱,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块夸大小的范围内中产卵五千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近八十粒卵,即有近四十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相反的当雨季多时,这种可能性就会变低。”

    李世民一听到四十万粒卵的时候,整个人头皮有些发麻,想想都觉得可怕。

    当刘弘基试图着让李承乾入坑,他可没想到李承乾竟然用着科普的方式来化解他的难题。

    于是他又是问道:“太子殿下如何得知这其中的粒卵多寡?”

    李承乾又笑了。

    “不信,你去数数?”

    “这……”

    刘弘基被说得一句话都不敢讲。

    开什么玩笑,让他去数,四十万粒卵,要数到什么时候?就算数的来,眼睛能看何到吗?

    李承乾知道他不敢回应。

    接着又道:“所谓天灾,亦是可以避免,所谓人定胜天,与德无关,陛下此次若是为人们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万民将彻底拥戴!而陛下之名声将远播也!”

    李承乾说的,正是李世民想做到的。

    李世民十分爱听这种话,李承乾的解释也堵住了悠悠众口,从现在起,再也没有人想说什么。

    有拍马屁者,立即说道:

    “太子殿下果然是为博学也!”

    众臣应然,而刘弘基只得铁青着脸,一语不发。

    李世民则是如沐春风。

    “好好好!非常好!这种说法,让天下人得服气也!”

    李承乾的话让李世民十分开心。

    当李世民话一落音,突然之间,有人闯入太极宫中。

    “报!”

    声音十分急促,表情慌张失措!!

    李承乾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么快就来了吗?

    除了蝗虫外,似乎没有其他事了。


………………………………

第604章 重蹈覆辙

    李世民直接问:“何事?”

    “蝗虫已经在南边二十里开外!”

    “什么!”

    众人的心为之一颤,它们在二十里之外了。

    “也就是说不到半个时辰它们就要逼近于我长城了!”

    李承乾如此说道。

    这就是蝗虫的飞行速度?就算有差,也是相差不多。

    在距离上面,人们没有太多的感觉,当李承乾说出半个时辰不到的时候,人们才感觉到,原来事情这么紧迫了。

    如此,时间不多了。

    有些人慌乱了起来,毕竟它们真的来了,和李承乾说的一点都没有差别。

    李承乾这时便道:“陛下,儿臣请求您一同前往灭杀蝗虫!”

    却有人表示反对。

    “陛下是为天之骄子,身份尊贵,怎么能与万民等一同捕那所谓的蝗虫?”

    “是啊,陛下仅需要指挥即可!前线就不必了!”

    刘弘基最后说道:“陛下贵为天子,不可贸然前往!”

    这些人为的是李世民的安全着想,自然是不希望李世民前往与民一起。

    李承乾却大喝道:“迂腐之极!”

    众人哑然,怎么就迂腐了?

    关心李世民有错吗?他是皇帝啊,不能随便出去。

    大家觉得没有错啊!

    为什么李承乾要说他们迂腐?

    众人不解。

    刘弘基直道:

    “太子殿下,难道我们错了吗?”

    “你们错了,错得一塌糊涂!”

    就连李世民也是纳闷,自己不去似乎也是可以的,为什么非得要去?

    李承乾不会说,之前李世民说过要去的,聪明的他,用了另一种方式说道:“陛下若是能出现在抵御天灾上面,那么人们会怎么想?那将是万众一心,给人们以希望!那是天下归一,万众皆服!那将不仅仅是对于人们的鼓舞,更多的,还对于军队士兵们的士气加成!”

    李承乾的观点十分新奇,但却是字字深入人心。

    特别是李世民的心都被他给吊了起来。

    “朕自登基以来,确实少与士兵们同饮共乐,更加是少与民为乐,高明说得没错,他所说的,也正是朕所想的!”

    不要脸的李世民,想没有想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虽然如此,李承乾却是假意说道:“陛下英明!”

    众臣自然也是拍起了李世民的马屁。

    特别是刘弘基进言道:“陛下英明!人民当以陛下为自豪也!陛下之德将被记入史册中,让后人习之,陛下德才兼备……”

    “好了,夔国公,刚才你不是在阻止陛下前往吗?现在怎么就反水了?”

    李承乾没有半点客气的说道。

    “陛下所做一切决定,做为臣子的自然要顺从,否则有失为人臣之道!”

    “哼,说一套做一套!你的坚持呢?去了哪里?”

    李承乾冷道。

    刘弘基只得低头不语。

    而后,李承乾接着说道:“陛下,还请下令!让全军乃至整个长安城内的子民们共同抵御蝗灾也!”

    李世民点头。

    “传朕旨意!朕将领全长安之人民,共同抵御蝗灾也!全军待命!这一次的敌人,非同小可,只能胜,不许败!”

    众将领了命!

    “是!”

    不管是尉迟敬德还是程咬金,或者是薛仁贵,再不然就是其他的将军武士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是饱满的,这一次,他们手中的并不是武器,而是网!这一次他们的敌人不是人,而是虫子。

    李世民说完之后,又是道:“高明,你随朕一同前往前线如何?”

    “陛下,儿臣正有此意!”

    李承乾肯定是要露脸的,他还有积分要收。

    “好!咱们作战父子兵!”

    完后,李世民正要出太极宫。

    却将得李泰、李恪、李恽等五个兄弟亦是一副武装打扮。管大的衣服穿在他们身上有些搞笑。

    李泰先是说道:“陛下,我们五个兄弟请求一同消灭蝗虫!”

    “你们!……难得的!”

    李世民激动得快说不上话来。

    一会时间过后。

    “好!朕可是十分欣慰啊!”

    随后又将头转过去,看着李承乾。

    “可是高明所教?”

    李恪这时说道:“是!陛下,皇兄曾经教习过我们,要与民共进退!”

    李恽亦是道:“皇兄还说过,人民是大唐之本,我们当守本!”

    还有另外两人也是不甘示弱。

    “我们是来帮助皇兄的,因为兄弟合力,其力断金!”

    从这些孩子们的眼睛之中,李世民看到了不一样的兄弟情谊,他所担心的事,至少在现在不会发生。

    他也是不希望这些人重蹈覆辙。

    现在看来,以这些孩子的表现上来看,似乎不会!

    当然,李世民的孩子不止于这六人,还有更多的,有些依然还在襁褓之中,还有一个在长孙皇后的腹中。

    这时还有一个女声响起。

    “陛下,丽质也要去!为陛下分担,助皇兄一臂之力!”

    不仅于五人,就连李丽质也要求前往!

    一时之间,六个兄妹的目光看向了李世民,他们都表示要帮助李承乾。

    “这……”

    李承乾十分得人心,从现在的表现上看来,他确实这些人的主心骨。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这时李承乾却说道:

    “你们的心情皇兄理解!但是此去还是有些威胁!这些蝗虫十分嚣张,皇兄怕伤着你们了,你们几个好好呆着学习才是,莫要荒废了学业。”

    对于李承乾而言,这五人就是小屁孩。

    这次不是开玩笑的,不得有失,他们还小,怕除出了问题就不好了。

    李承乾的说话,也是李世民想说的。

    “朕赞同高明的看法,你们还小,等大些了,一定要好好辅助于我大唐!”

    李世民的话,谁敢不从?

    六人虽然很想去,但是李世民不答应,谁也去不了。

    他们试图求李承乾,却被李承乾给瞪了回去。

    “乖乖回去!”

    只得应道:“是,陛下!”

    精明的李泰说道:“那我们祝陛下与皇兄旗开得胜!”

    “好好好!我们出发!”

    李世民大手一挥,气势汹汹如虹。。

    随后李世民便走在前头,而李承乾跟在其后,众大臣们有序的跟随着两人前往南门。

    这一次,将是一场不亚于惨烈的战争。


………………………………

第605章 化解

    以李世民为首等一行人等出了皇宫,并且携带着大军往着长安城南而去。

    当他们前往城南的途中,路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人们手中拿着,背上背的,是一些袋子,还有自制的一些捕蝗虫工具,人们可谓是发谓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整个长安城的人们百分九十出动了,如此阵势,让得在前方的李世民有些动容。

    这便是民心所向,这就是大唐!

    他们的到来,惹得有些人民疯狂大叫。

    “竟然是陛下!竟然是陛下!陛下与我们共同抵御蝗灾了!”

    “太好了,有陛下的带头,这一次蝗灾一定可以安然度过!”

    “便是如此,现在的大唐,何谓是万众一心啊。”

    李世民听了这些人的讨论声之后,脸上挂着始终是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