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零一章 追击

    吕布进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卸去城内叛军武装,随后带着人直接去了伪天子张举的“皇宫”。

    所谓的皇宫,其实也就只比一般府邸要好上一些,和洛阳城的宏伟宫殿,根本没法比,就像山鸡和凤凰,天上和地下。

    来到皇宫门口,吕布迈步就往里边走,口中冷声道:“本将军只要张举头颅,敢阻我者,死!”

    看守殿门的士卒见到这架势,哪里还敢阻拦,识时务者为俊杰,老老实实的放下兵器,乖乖投降。

    然则,吕布使人搜遍了这座皇宫,也没能找着张举的身影,询问那些服侍的下人,他们也是一问三不知。

    “陈卫,去把叛军里地位官职最高的人物叫来。”吕布果断下达命令。

    陈卫领命而去,不出小会儿,便带着一个人模狗样的中年官员到来。

    见到吕布,中年男人摆了摆衣襟,打着官腔:“本官乃是太尉……”

    嗯?

    吕布语气闷沉,打断了他的话语,眉峰一挑,冷冷的看着此人。

    那人霎时浑身一个哆嗦,立马改口,面容谄媚,语气都变得讨好起来:“将军,小人郑前,您有何吩咐,尽管开口,能办到的,小人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对于这类小人,他们随口就来的效忠,其实和放屁没什么两样。

    吕布懒得听他聒噪,再次打断:“我问你,你们的天子张举,他现在人在何处?”

    郑前一听这话,顿时做出气愤填膺的模样,愤恨说着:“回将军的话,张举这厮丢下我们,去了辽东,说是去找乌桓首领丘力居商量要事。”

    对曾经的喊着天子陛下的张举,郑前直接冠上了这厮的名号,想要以此来划分界限。

    “将军,要不要小人写封书信过去,叫他回来,然后将军趁机将其一网打尽,砍头斩首!”郑前极为讨好的说着,点头哈腰,已然将自己当做了吕布的心腹狗腿。

    张举能回来才是有鬼!

    吕布很清楚这点,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自己来的时候,张举走了。这摆明是逃难去了,哪里还会回来。

    不过郑前这副小人嘴脸,更让吕布觉着恶心,对于卖主求荣的人,不只是他,所有的上位者都会打心眼儿里觉得厌恶。

    这场叛乱算是基本平定,然则贼首张举逃了。天子在临行前,明明确确的告诉过吕布,要他用中兴剑砍下张举头颅。

    所以张举的首级一日没有拿到,吕布的任务就不算完成。

    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回到洛阳。

    可恶!

    吕布抑制住怒气的低吼一声,咬着齿牙,神情极为暴躁,狠狠一拳砸在桌面,桌上掺水的杯子应声而倒,茶水洒了一桌。

    阴沉的气息弥漫在这座殿内,在场之人皆是不自觉的颤了一下,屏着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那个坐在中间座位上的青年将军,仿佛浑身有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如同噬人的猛兽,只要一张口,便能将整个人撕裂开来,活吞下去。

    “陈卫,去把长水校尉陈亭叫来。”吕布克制着胸中怒气,再度吩咐。

    陈卫不敢迟疑,躬身领命,跑去找到长水校尉陈亭,将其领到殿内。

    “将军,你找我?”陈亭走进之后,向吕布躬身抱拳行礼。

    吕布点头,快速的吩咐起来:“现在肥如城已经拿下,我把这座城池交于你来看守,八千步卒也都全留给你。另外,我已派人去告诉幽州刺史刘虞,让他早日来此处理善后,你只需到时和他交接便是。”

    “将军不留在城中么?”陈亭有些狐疑。

    “你只管听令便是,记着,不要滥杀降卒。”

    吕布吩咐完这些,大步走出皇宫。

    很快,两千骑卒在城外集结完毕。

    吕布跨上赤菟,此时,后来的戏策郭嘉等人才刚刚抵达。

    “将军,你这是欲往何处?”戏策见吕布又要动身,不由有些纳闷儿。

    吕布也不瞒他,如实说道:“张举逃去了辽东,先生你在此稍歇,等某斩了张举头颅,再回来同你汇合。”

    戏、郭二人都不是行伍之人,瘦弱的身子骨经不起这样的狂奔颠簸。于是吕布就没有让他们随行追击的想法,随后又把陈卫留在这里,护卫二人安全。

    “还请将军路上小心,快去快回。”戏策知道劝不了吕布,只能点头应下。

    吕布‘嗯’了一声,带着两千骑,风驰电掣的往着辽东而去。

    辽东辽西,外加玄菟三郡,基本上全是乌桓人的地盘。

    好在丘力居已经接受了刘虞的谈判,同意归降汉庭,吕布这一路奔来,也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

    辽东郡,襄平城下。

    吕布勒马抬头,朝着城上士卒喊道:“速去告知你家豪帅,就说镇北将军吕布,特来拜访。”

    不出半柱香的功夫,襄平城门打开,里面走出个高大威挺的粗犷男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哈哈,吕将军,本帅可是早就听过你的名号,果然是英雄人物。今日一见,此生无憾矣!”

    吕布这会儿可没心思跟丘力居扯这些虚情客套,直接开门见山:“豪帅大人,烦请你把贼首张举,交给本将军。”

    丘力居听到这话,当场一愣,皱眉说着:“吕将军,张举并没有来我襄平。”

    吕布哪会信他这只言片语,不止郑前一人,肥如城内的叛军官员,不少人都知道张举来了辽东,总不可能是合着伙儿来骗他的吧。

    再说了,他们有这个胆么?

    于是,吕布断定了是丘力居在哄骗自己,语气不由冷了几分:“豪帅大人,请你想清楚,窝藏朝廷重犯,只有死路一条!”

    “吕将军,你说这话就没意思了。你如果不信本帅,大可入城搜查便是,何须说这些话来伤人!”

    丘力居也来了火气,他本就比吕布大上许多,说些好听的话,那是给吕布面子。吕布不领情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还来质疑自己,要不是看在刘虞的面子上,他早就闭而不见了。

    听得这番回答,吕布皱起眉头,观丘力居的语气态度,张举似乎真的不在这里。

    那他,又去了哪里?
………………………………

第四零二章 给本将军找个认路的人来

    “豪帅大人不必生气,布不过是擒贼心急,若有言语冒犯之处,还请豪帅海涵。”吕布改变态度,他本就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既然是自己弄错,道个歉也是无妨。

    吕布这一致歉,丘力居倒是不知该如何应处了。

    他以前只听说过飞将军傲气的很,对他们这些异族人深恶痛绝,哪曾想过吕布会同他赔礼,遂借坡下驴,摆手说着:“诶,将军客气了。当初本帅也是受了张举和张纯这两个逆贼的挑拨,利欲熏心之下,才干出此等作逆之事,幸好朝廷宽宏,免我罪责。因此,我是绝对不敢窝藏此等叛逆之人,还请将军在城中稍歇两日,待本帅出动部下,为将军打探张举行踪。”

    辽东这块儿,吕布从未来过,根本就不熟悉。这么大片地方,要找一个人,说是大海捞针也不为过。

    有丘力居帮他打探消息,自然是再好不过。

    吕布思索之后,点头应下,不忘拱手谢道:“如此,便有劳豪帅大人了。”

    没几天,丘力居的手下传来消息,说有人在边境见过张举,往着幽州境北逃了。也就是说,此时的张举,已经不在汉王朝的疆域之内。

    幽州以北,是块极为混乱的地带。

    挹娄、夫余、沃沮、鲜卑、乌桓这五个大族部落,常年在此争斗,势力混乱,其中还掺杂着一些小的游牧部落。

    要是张举铁了心,找处没人的地方躲着不出来,就算翻遍了这里,估计也别想找到他的踪迹。

    吕布听完丘力居的分析,顿时坐不住了,那岂不是说自己未来的几年时间,要一直耗在这里!

    不行!

    吕布心中笃定,他可没那闲工夫,在这儿白白浪费光阴。

    “豪帅大人,你可有其他办法?若能帮本将军抓住张举,就当是某欠你一个天大人情,如何?”

    吕布为此甚至不惜允下承诺,如果将来乌桓有难,只要不违背朝廷律令,他可以出兵相救。

    此时的吕布,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薇娘怀有身孕,他这个当丈夫的,必须回去!

    丘力居听到吕布抛出的条件,心动不已,如今的吕布可是实权在握的镇北将军,并、幽两州的兵力都归属他的调配。

    交好吕布,于整个乌桓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丘力居心花怒放,脸上却是表现得义愤填膺,抱拳说道:“将军放心,此事即便将军不说,本帅也自当义不容辞!等会儿我便派人去往境北,搜索张举踪迹。一经找到,立马将其押回,交由将军处置。”

    吕布点头,脸色并未因之松懈,接着丘力居的话补充起来:“除此之外,烦请豪帅大人替我发布悬赏,募集塞北胡人,就说本将军出钱二十万,要张举首级。”

    丘力居眼中一亮,这倒是个好法子,二十万钱,足以令那些落魄的亡命徒,为之疯狂。他叫来手下吩咐完这些事情,吕布又继续说了起来:“还有件事情,想麻烦豪帅帮忙。”

    “将军不必客气,能帮到的,本帅一定帮忙出力!”丘力居说的笃然无比。

    “好,那就烦请豪帅,再为本将军找个熟悉塞外地形的弟兄,我要亲自去趟塞北。”吕布了口水,淡淡开口。

    …………

    “豪帅大人不必生气,布不过是擒贼心急,若有言语冒犯之处,还请豪帅海涵。”吕布改变态度,他本就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既然是自己弄错,道个歉也是无妨。

    吕布这一致歉,丘力居倒是不知该如何应处了。

    他以前只听说过飞将军傲气的很,对他们这些异族人深恶痛绝,哪曾想过吕布会同他赔礼,遂借坡下驴,摆手说着:“诶,将军客气了。当初本帅也是受了张举和张纯这两个逆贼的挑拨,利欲熏心之下,才干出此等作逆之事,幸好朝廷宽宏,免我罪责。因此,我是绝对不敢窝藏此等叛逆之人,还请将军在城中稍歇两日,待本帅出动部下,为将军打探张举行踪。”

    辽东这块儿,吕布从未来过,根本就不熟悉。这么大片地方,要找一个人,说是大海捞针也不为过。

    有丘力居帮他打探消息,自然是再好不过。

    吕布思索之后,点头应下,不忘拱手谢道:“如此,便有劳豪帅大人了。”

    没几天,丘力居的手下传来消息,说有人在边境见过张举,往着幽州境北逃了。也就是说,此时的张举,已经不在汉王朝的疆域之内。

    幽州以北,是块极为混乱的地带。

    挹娄、夫余、沃沮、鲜卑、乌桓这五个大族部落,常年在此争斗,势力混乱,其中还掺杂着一些小的游牧部落。

    要是张举铁了心,找处没人的地方躲着不出来,就算翻遍了这里,估计也别想找到他的踪迹。

    吕布听完丘力居的分析,顿时坐不住了,那岂不是说自己未来的几年时间,要一直耗在这里!

    不行!

    吕布心中笃定,他可没那闲工夫,在这儿白白浪费光阴。

    “豪帅大人,你可有其他办法?若能帮本将军抓住张举,就当是某欠你一个天大人情,如何?”

    吕布为此甚至不惜允下承诺,如果将来乌桓有难,只要不违背朝廷律令,他可以出兵相救。

    此时的吕布,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薇娘怀有身孕,他这个当丈夫的,必须回去!

    丘力居听到吕布抛出的条件,心动不已,如今的吕布可是实权在握的镇北将军,并、幽两州的兵力都归属他的调配。

    交好吕布,于整个乌桓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丘力居心花怒放,脸上却是表现得义愤填膺,抱拳说道:“将军放心,此事即便将军不说,本帅也自当义不容辞!等会儿我便派人去往境北,搜索张举踪迹。一经找到,立马将其押回,交由将军处置。”

    吕布点头,脸色并未因之松懈,接着丘力居的话补充起来:“除此之外,烦请豪帅大人替我发布悬赏,募集塞北胡人,就说本将军出钱二十万,要张举首级。”

    丘力居眼中一亮,这倒是个好法子,二十万钱,足以令那些落魄的亡命徒,为之疯狂。他叫来手下吩咐完这些事情,吕布又继续说了起来:“还有件事情,想麻烦豪帅帮忙。”

    “将军不必客气,能帮到的,本帅一定帮忙出力!”丘力居说的笃然无比。

    “好,那就烦请豪帅,再为本将军找个熟悉塞外地形的弟兄,我要亲自去趟塞北。”吕布了口水,淡淡开口。
………………………………

第四零三章 封侯立储

    时光飞逝,冬去春来。

    大汉王朝送走中平三年,迎来了中平四年。

    新桃换旧符,初春刚过,洛阳城内的崇德殿里,开启了新年的第一次朝会。

    “臣等参见陛下。”群臣齐齐躬身,朝向天子行礼问安。

    坐在帝位上的青年天子伸手轻拍着嘴巴,呵欠连天。近些时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他总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偶尔还会产生莫名的烦躁。

    好在前两日传来的捷报,才让他心里舒坦了许多。

    “众卿啊,两日前,幽州刺史刘虞传来捷报,幽州叛军尽已瓦解,乌桓人臣服,辽东三郡重回大汉疆域。而叛贼张纯的头颅也已经送至京师,张举在逃,不过朕的镇北将军,已经带着人追击出了塞外。”

    刘宏说起这番话的时候,显然是颇为高兴。

    “臣等恭贺陛下,此乃陛下天威所至!”群臣齐声迎合。

    刘宏对群臣的反应很是满意,回想去年的五处叛乱,盘踞南阳为祸的赵慈最先被荆州刺史王敏所杀;随后,武陵诸郡的蛮夷也被丁原镇压收降;鲜卑匈奴人的联军,不仅没能踏足五原郡内,连单于须卜骨都侯亦死于战场。

    再往后,西凉叛军被皇甫嵩、董卓带兵击退,再度回退关中。

    如今幽州也彻底平定,基本上可以说是‘天下太平’。

    “此番幽州平叛,镇北将军吕布可谓是功不可没,朕决定好好褒赏。众卿家,以为如何?”刘宏目光扫视下方,询问群臣。

    群臣一听,心中自是各有各的算盘。

    谏议大夫伍符最先出列,手持笏板,行礼之后,方才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镇北将军之衔已然不低,吕将军虽有战功,却在军中资历尚浅。纵是良玉,也需多加琢磨。更何况,为国讨贼乃是臣子本分,陛下出言褒扬,便是对将士们最好的嘉奖。此乃臣之愚见。”

    群臣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这番见解。

    说起资历,吕布的确差上不少。他入行伍的时间十年不到,就坐到了镇北将军的位置,已然是火箭式的升迁,再往上爬,就快和九卿之类的朝廷大臣,身份比肩了。

    反过来再看看朝堂上的这些大臣,那个不是胡子一大把。在他们之中,三十来岁都只能算是年轻的后生。

    而吕布,今年才二十有七,三十未到。

    “伍卿家的意思是,三军将士立了功,只需朕褒扬两句,什么都不用给,是吧?”刘宏的语气里透着一丝阴沉,他当天子这么些年,荒唐是荒唐了些,但绝对不是个傻子。

    最起码,功过分明,刘宏还是懂的。

    有功当赏,有过当罚,

    “陛下,伍大夫不是那个意思,他是希望陛下可以换种方式赏赐吕将军。比如赏赐珠宝财物、绫罗绸缎之类。”光禄大夫许袭出列,恭敬的说了起来。

    刘宏一想,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毕竟吕布还很年轻,将来升迁的机会也肯定多得是。如果太早就爬上了高位,不止摔下来疼,还容易滋生一些不必要的额外想法,比如说,野心。

    军营里的升迁就暂时免了,不过刘宏很快又想到了新的方案,他轻拍了下额头,笑着说道:“朕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吕卿家至今似乎都还未赐爵封侯。这样吧,朕今儿个高兴,就赐他丰乡侯,食邑千户。”

    大汉朝的侯爵,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县侯,乡侯,亭侯,以及有爵无邑的关内侯。

    获取侯爵的来源多种,常见的就有三种:其一,因身份而封侯,比如说皇室宗外戚。其二,有拥立之功,或是辅佐新继任的帝王君主,并且效果显著。其三,便是因军功封侯,比如董卓的乡侯。

    百姓口中常说的万户侯,便是县侯。

    当然,除上面所述之外,还有些其他原因。

    比如说十常侍,十二个人里,九人都已封侯,他们既无战功,也无辅君之能。靠的是啥,靠的乃是投机取巧,献媚讨好,博得了陛下宠信。

    天子一高兴,管你什么阿猫阿狗,大手一挥,直接赏你一个侯爵。

    十常侍都能封侯,而作为镇北将军的吕布,不仅是天子亲信,更是有实打实的军功摆在那里。

    群臣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主要还是碍于天子颜面,唯有齐声称赞:“陛下圣明。”

    这些毫无新意的奉承之语,刘宏早就听得起了茧子。

    他打了个呵欠,病态的脸上似乎来了疲意,群臣皆以为天子准备下令退朝。然则此时,刘宏却强打起精神,喝了口摆在桌上的参汤,扫视一圈殿内群臣之后,才语气稍显凝重的说了起来:“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告知诸位卿家。”

    群臣很少见到天子这样认真的模样,心中琢磨的同时,嘴上齐声说着:“请陛下明示,臣等洗耳恭听。”

    坐在皇位上的刘宏侧过身子,往右边的宫柱处招了招手:“协儿,你过来。”

    双人合抱的宫柱旁边,老宦官张让佝身低头,牵着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走到刘宏近前。

    “儿臣给父皇请安。”

    身穿黑墨皇子服的小男孩拱起小手掌,声音稚嫩,却也不失礼数的朝着父亲行礼作揖。

    “来,到朕这儿来!”

    刘宏往下勾了勾手掌,看向小男孩的眼神中,再无往日的戾气阴沉,有的只是父亲对儿子才特有的疼爱。

    小皇子倒也不怕,听得父亲唤他,便起身往前走上几步。一直走到皇帝的位置,才立住脚跟。

    刘宏看着小家伙,是越看越喜欢这个儿子,不管是眉眼鼻口,还是性子爱好,都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他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位置,小皇子便乖巧的跪坐下来。

    随后,刘宏看向张让,微微点头。

    后者会意,拿出早就拟好的诏旨,当着朝臣众人,大声宣念起来:“皇子刘协,聪慧伶俐性情仁和,待人以诚,深得朕心。从即日起,皇子协便是朕的太子,大汉朝的储君!望诸卿尽心辅佐,筑以大汉盛世,钦此!”
………………………………

第四零四章 去,把吕卿叫回来

    诏书一出,可谓是平地起惊雷,朝堂内的大臣们差点惊掉下巴。

    立储之事,天子居然没透半点风声,也不找他们提前商量,就这样……定了?

    这可是关乎整个大汉朝未来国运的事情啊!

    “陛下,请您三思!”时任司徒的许相高呼一声,走出朝臣队列。对于刘宏的这个诏书,他不敢苟同。

    “陛下,三思啊!”有了带头人,身后的群臣俱是跪地,叩首磕地请求刘宏收回成命。

    尽管之前已经想到群臣会出来劝阻,但看到他们跪了一地,刘宏心中仍旧是抑制不住的火气高涨。

    “朕在诏书上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怎么,你们想抗旨?”胸中的阴戾之气上来,刘宏脸色愈发冷漠,根本没有丁点儿改变主意的想法。他是个独断的君主,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

    “陛下,小皇子年幼,恐难当国之重任。更何况大皇子已经年满十一,又无过错,按照祖宗规矩,立储立长。即便要立储君,也应该立皇子辩才是,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切莫心急筑成大错。”司徒许相苦口婆心的劝说起来,后面的一众朝臣也都是随声点头附和。

    “大错?”

    刘宏哼哼冷笑起来,指着跪下的群臣勃然怒斥:“朕的江山,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来指指点点!谁再敢让朕收回成命,直接以忤逆罪论处,拖下去,杖毙!”

    不得不说,刘宏在群臣心里还是极具威严,他这一发话,九成九的朝臣都噤声不敢再言,识时务的选择了闭嘴,唯恐再触怒天子。

    刘宏的脾性,他们都清楚,绝对的说一是一。谁敢跟他唱反调,死去和流放的官员,没有一千,也有好几百人了。

    许相直起身躯,同他并列的太尉崔烈见状,似是知道了他要做什么,赶紧轻拉了下他的衣襟,微微摇头,示意不要再去触天子霉头。

    许相朝着这位昔年的好友报之一笑,但有些事情,他必须去做。

    头上的朝冠摘下,平整的放在殿内的灰墨地板上,他叩头再拜:“陛下,即便要杖毙老臣,老臣也依旧不会同意。臣为三公,当为百官模范,臣非为一己之私,为的乃是我大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