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官老爷们忙着到处揽钱吃喝玩乐,谁还有心思管咱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

    “话也不能这样说,好官还是有的,只是很少罢了。就好比前几年曹将军来了兖州,肃清贼匪,又稳定了局面,咱们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些。可惜啊,前不久被大将军吕布击败,也不知道这大将军会不会稍稍体恤我等。”有人反驳了一番,很是感慨起来。

    “别再乱收赋税就谢天谢地了,要我说,除了曹公,当官的就没有一个好人!”

    “那是你孤陋寡闻,我听说陈留郡的张邈张使君就是个大大的好官。”

    “切,你又没去过陈留,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好官?”

    农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起来,大有不争出个结果,就誓不罢休的意思。

    吕布在一旁默默听着,看得出来,曹操在这里深得民心。

    “我听人说,大将军的军营里待遇很是不错。我已经托了人去打听,要是真的不错,赶明儿我就去当兵入伍,只要能填饱肚子,给家人混份儿口粮,叫我干啥都行!”

    “李铁狍,若是真的,到时候也叫上我,咱们也好有个伴儿。”

    “算我一个,就算战死沙场,也比在这儿饿了要好……”

    农夫们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把话题扯到了当兵头上。

    年轻的汉子们有了念想,觉得干劲儿十足,老一辈的农夫则唉声叹气起来:“你们年轻可以入伍,我们就不行了。老啰,老胳膊老骨头,就是想入伍,人家也不会收了……指不定哪天,就饿死在了这片土地上……”

    言语间,道不尽的心酸。

    农夫们聚在一起吹侃了小半晌,随后又各自回了田地。胡侃归胡侃,今天的农活儿还是要干完的。

    农夫们重新忙活起来,吕布心中有了计较,便不再打扰,起身带着儿女离去。

    回城的途中,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及至一处窄地小径,前方不远传来了水牛的哞叫。

    目光望去,一名约莫八九岁的小女孩手里拽着长长的麻绳,挽了好几个大圈。

    个头不大,背后的大背篓里却是盛满了青草,比她脑袋都要高出好大一截,青草旁边放着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

    后面不远,一头大水牛啃着路边的野草。

    小姑娘用力拉了拉牛鼻绳,打着赤脚,裤脚卷得很高,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淅沥的泥泞里,踉踉跄跄的往前走着,嘴里喊着:咄~咄~

    那股子坚韧顽强的劲儿,令人看来,倍觉心疼。

    小铃铛趴在父亲宽阔的背上,望着前方小姑娘那双沾满稀泥的小腿怔怔出神,她问自己的父亲:“阿爹,她不冷吗?”

    吕布摇头。

    怎么可能不冷?

    尽管过了寒冬,但现在的气候仍旧冷风嗖嗖。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能对小女孩而言,那双沾满泥土的布鞋可能更加昂贵。

    双方即将相遇的时候,小女孩退避在了一边,主动给吕布让路。

    “阿爹,我要下来!”

    小铃铛摇晃了两下身子,嘴里低声喊着。

    吕布便将女儿从背上放了下来,小铃铛踩着泥泞走了过去。她将兜里所有的云桂糕全部拿了出来,递给被泥土弄得脏兮兮的小姑娘:“喏,这些点心送给你!我叫吕玲绮,你也可以叫我小铃铛!”

    看着那递来的点心,小女孩眼神里满是惊讶,同时也忍不住的咽了口水。这天下间,竟还有如雪一般洁白的糕点。

    看起来,真的很好吃呢!

    然则小女孩最后却是摇了摇头,婉言拒绝了小铃铛:“娘亲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样有失礼仪。”

    听得这话,吕布为之动容,被小女孩的教养和品德所打动,温和问着:“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渔儿。”小姑娘很有礼貌的回答。

    “是在水里游的鱼儿吗?”一路上不吱声的吕骁忽然来了一句。

    “娘亲说,是授人以渔的‘渔’。”

    吕骁挠了挠头,实在想不出来。

    “哎呀,就是三点水的渔!阿弟,你可真笨。”旁边的小铃铛敲了弟弟脑袋一下,略显嫌弃的说着。

    吕骁嘿嘿笑了笑,露出两排洁白牙齿,将手中捏好的泥人送了出去:“喏,这个送给你,我叫吕骁。”

    兴许是觉得泥人好看,亦或是小孩子天性使然,小女孩独独接过了泥人,怯怯说了声:“谢谢。”

    小铃铛收回糕点,用布巾包裹起来,分别的时候,悄悄放在了小女孩的背篼。

    余下的路,小铃铛没有再回到父亲背上,哪怕再崎岖难行,她也努力独自走着。

    “阿爹,为什么会有吃树根的伯伯,还有连饭都吃不起的老爷爷?还有渔儿,新衣裳也没有,这么小的年纪,还要做这么多脏累的农活……”

    小铃铛想不明白,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几乎充斥着各种欢声笑语。爹爹和所有叔父伯伯都宠着自己,把自己像宝贝一样的呵护在手心。

    只要是自己有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努力的去找来让自己高兴。

    别说上山放牛,就连端茶递水、打扫庭院这种小事儿,都从来没人让她干过。

    在父亲的呵护下,她有着一个最为美好的童年。

    “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爹爹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解释。你呀,只管开开心心就好……”对于小铃铛提出的问题,吕布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父亲给不了答案,小铃铛便将脑袋偏向另一边,目光看着青衫白狐脸的郭嘉:“姐夫,你说呢?”

    郭嘉看向吕布,白狐脸上沉吟片刻,语气里罕见的有些深沉:“人各有命,上天注定,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


………………………………

第八零六章 忠奸自有后人评说(4000字)

    回到城中,小铃铛带着弟弟换完沾满泥土的衣服,和父亲招呼一声,就又跑去玩了。

    吕布则派人找来陈宫和逄纪,与他们说起了今日外出的所见所闻。

    陈宫听完,脸庞上露出凝重神色,感叹一声:“不想兖州的租税,竟已高达如此地步。”

    吕布深以为然,背着手转过身来,神态郑重:“所以我想改一改政策,把原先的七成土地租税,降低到三成,至于朝廷赋税,再另行酌减。”

    陈宫点头,道了声‘主公英明’。

    他很清楚的明白,导致百姓饥荒遍野的罪魁祸首,主要在于当地世家的剥削压榨。只有把世家所占的大头砍了,百姓们才能有新的活路。

    此时,一旁的逄纪表示有不同意见,他出声好言劝道:“主公,咱们才刚刚拿下兖州,根基尚未稳固。如今公然侵犯兖州世家大族的利益,简直同翻脸无异,恐怕会令他们与主公产生隔阂,不利于地方上的治理。”

    吕布若有所思的看了逄纪一眼,后者又接着说道:“更何况,田地租税,是豪族和百姓自愿立订的条款,至于收多收少,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咱们从中间强行干预,会不会不太好啊?”

    逄纪说得有理有据,完全找不出任何毛病。

    这些年,他跟着吕布南征北讨,不管是地方上的治理,还是献计献策,都立有诸多功劳。同时,暗地里也收受了不少好处。

    这些金银玉器,良田瓦舍,都是各地世家暗中送于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逄纪能够在关键时候,替他们说说话,争取些可以争取的利益。

    吕布麾下的四大谋士里,最好说话、最通人情之人,非逄纪莫属。

    “那我且问你,世家的田土从何而来?”吕布声音沉了两分。

    逄纪心中‘咯噔’一下,忽然有了种很不好的预感,小心翼翼的回答起来:“自然是祖上庇荫,一代代传下来的。”

    “元图兄,你这话说的,也不尽然吧。”

    陈宫对此显然有不同见解,他轻捻下颌胡须,缓缓说来:“据我所知,近几年世家豪强的扩张,都是靠着战争暴乱,囤积居奇,大肆兼并土地,逼迫得数以万计的百姓家破人亡。这些土地,都是他们不择手段,趁火打劫,强取豪夺得来!”

    逄纪一时哑口无言,不知该作何辩驳。

    这时,轮到吕布开口了。

    他面带笑意,仿佛在说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我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世家现有的土地,只要不犯事,我也不会去动。只是如今想让他们退上一步,少收些租税,给百姓们留条活路。”

    这个混乱世道,百姓想要的仅仅是一份温饱,和一丝安宁,以求能够活过这场浩劫。

    逄纪闻言,面露难色:“主公,这恐怕很难让当地的世家点头,倘若削减为五成,或许还能有商量的余地。

    “商量?谁要与他们商量?”

    吕布嗤夷一声,继而声音陡然森寒下来:“众所周知,我吕布起家,从来都不是靠什么宅心仁厚,我所依赖的,便是我麾下的数十万铮铮儿郎。只要我一句话,顷刻间便能将所有的兖州世家连根拔起!你替我转告下去,谁要是不肯退让,就别怪我吕布心狠不认人。”

    瞧见吕布动了怒气,逄纪不敢再辩,应了声‘是’,说等会儿就去制定方案。

    世家少了那些租税一样能活蹦乱跳,可百姓会死。世家老爷们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

    吕布扪心自问,当兵除了护国,同样也要安民。

    “除此之外,我还查阅了兖州近年来,各郡县登记的户籍。”吕布回到位置处坐下,沉声说了起来。

    兖州共有八郡七十九处县邑,近四十万户,人口数两百一十二万人。

    这比起三十年前,足足减少了近两百万的人口!

    天子昏聩贪图享乐,蛾贼作乱,匪患四起,诸侯为争夺地盘混战厮杀,再加上天灾人祸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皆是导致百姓人口锐减的重要因素。

    陈宫接过话题,叹上一声:“不仅兖州如此,其他州郡人口,亦是在大幅度的缩减。”

    只有关中和并州稍好一些,关中是地理位置优越,很少受到战乱波及,不过前两年的那场旱灾,也是够呛,死了不少百姓。

    至于并州,本来就是穷乡僻壤,人丁稀薄。不过在吕布击败鲜卑人之后,逐渐安稳下来,又有羌人迁入,并州牧严信注重民生农业发展,近几年又建立起胡市,与西域各国通商,倒是发展得有声有色。人口在去年,也已经破过了百万大关。

    “关于人口增长,汝等可有好的建议?”吕布询问起来。

    其实,要想增长人口,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百姓们更多的繁衍后代。可现在这世道,百姓们连自个儿都养不活,即便生下儿女,也几乎很难存活于世。

    陈宫脑海中略一思量,很快便有了想法:“主公可知越王勾践的生息之策?”

    吕布摇头,“愿闻其详。”

    “春秋时期,勾践战败被俘,卧薪尝胆数年,定了一个国策,叫做“十年休养、十年生息”。”陈宫缓缓道来,对史书记载几乎倒背如流:“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人口生产。法令这样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意思大概可以解读成两条:

    一条是提倡早婚早育,女子十七岁,男子三十岁,如果还不结婚,他们要遭官府问罪。

    另一条是提倡人口质量,男女双方年纪悬殊的,不允许结婚。

    当越国的妇女快要分娩时,得上报官府,官府会委派医生上门,点对点无偿守护,接生。倘若生了男娃,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娃,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子女的,将义务派给乳母哺育。

    倘若是妓女生了孩子不愿抚养,国家可以替她养育。

    吕布托着下巴思索一番,虽说勾践是六七百年前的史书人物,年代久远,政令与眼下局势有些冲突,但仍不失为好的政策,可以改良效仿。

    只要兖州稳定,过个两三代人,人口自然又会增长回来。

    “主公,属下亦是赞同军师的意见。”

    逄纪出言表示支持,同时还提出建议:“军中多有未成家的将士,主公也可借此机会,安排一个大型的相亲活动,令各地未出嫁的女子,来兖州相亲。若有中意者,可直接登记入户,回去准备嫁娶事宜。”

    如此一来,既能为人口增长做出贡献,又能为军中将士解决终身大事,还能巩固兖州的民心。

    可谓是,一举三得。

    “说得好!”

    听完逄纪发言,吕布开怀大笑,鼓手称赞。

    关于逄纪收受贿赂的事情,吕布心中有数,但念在逄纪追随自己十多年的份上,并且能力出众。所以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即便私下收取些报酬,吕布也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后,三人在堂内认真商量和制定了一番新的政策,准备近日在兖州各地进行推广。

    不久,陈卫从堂外走进,手中拿着一卷密封好的竹简,恭恭敬敬交到吕布手中,轻声说道:“主公,长安来信了。”

    正在与陈宫、逄纪商量的吕布暂作打断,接过竹简,认真查看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布眉头渐渐皱起,紧锁成了‘一’字。

    见吕布脸色不好,陈宫试探问着:“主公,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看完信简的吕布将竹简递了过去,你们自己看吧。

    陈宫双手接过,与旁边的逄纪一同浏览起来。

    信简所述的内容很多,密密麻麻的几乎写满。

    瘦劲清峻的字迹,一看就是戏策亲笔所书。

    信中提到,关于吕布封王的事情,朝臣们在庙堂上争论不休,最后天子敕封严薇为永安君,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张沅诸人并非怕了天子,而是想知道吕布的意思,是让步,还是该继续争取。

    除此之外,还提到了吕篆捡回王越的事情。

    王越青年时期成名,在二十五岁搦战完天下高手以后,就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经过校事署的全方位侦查调访,终于从皇宫的人事录上查到,王越在消失之后,进入皇宫,给桓帝刘志当起了虎贲将军,负责近卫安全。

    后来灵帝刘宏登基,把王越从明调到了暗,以防不测。

    直到光和七年,也就是黄巾作乱的那年,王越因小事触怒刘宏,而被遣放出宫,至于后来去了哪里,书中并未记载。

    戏策照此推测,以刘宏暴戾无常的脾气,若王越真是触怒了天子,肯定会被刘宏当场格杀,哪还会让他安然离去。

    于是戏策便令安插在宫廷中的眼线四处打听,可因为当年十常侍作乱,何进被杀之后,宫中宦者遭到袁家兄弟的大量清洗,知道有关王越线索的人,是少之又少。

    所以戏策认为,刘宏九成是借此布局,派王越出宫,执行某种任务。

    刘宏是个荒唐而霸道的昏君,却不是傻子。

    吕布对此深有感触。

    “你们怎么看?”吕布问向堂内最为倚重的两位谋士。

    两人细细琢磨一番,逄纪最先发表意见:“依属下看来,王越此事,或许会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但也保不准真是大公子福至心灵,有此机缘。”

    唔~

    吕布沉吟,有王越这种剑术师指点篆儿剑术,将会是大儿子的福气。可如果这是别人所设的圈套,也同样会是一个随时爆炸的危险品,危险至极。

    查清事情真相之前,吕布决定静观其变,让校事署的王政加大力度,同时也派暗卫紧盯王越,倘若王越有任何异动,直接射杀便是,不必向上通禀。

    王越的事情暂搁一边,话题回归到了‘封王’的主题。

    陈宫犹豫一下,看向吕布,还是说了起来:“主公,吾以为封王之事,如今言之尚早。主公虽然名动九洲,功勋卓著,但异姓不得封王,这也是历代先帝所定下的规矩,轻易不能违背。主公若是执迷于此,恐会遭天下人诟病,失了民心。”

    “军师此言谬矣!”

    逄纪当场反驳,据理力争:“试想,主公兢兢业业,为汉室江山出生入死多年。如今,主公击败曹操,收复兖州,如此大的功劳,朝廷居然只是封赏了主公夫人为永安君,对主公却没有任何嘉奖,简直有失公允!”

    陈宫不甘示弱,大声质问:“难道你想让主公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吗!”

    逄纪冷哼,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既然朝廷与天子不仁,主公又何须与他讲什么忠义,索性取汉自代,看那天子又能如何!”

    “够了!”

    吕布眉峰一挑,叱喝一声,打断了还要争论的两人,同时也瞪了逄纪一眼,警告起来:“元图,此话以后不得再说!”

    就凭刚刚那一句取汉自代,按照汉律,就足以将他抄家灭门。

    逄纪知晓触到了吕布底线,但他眼神中似乎并没有多少惶恐,拱手躬身弯腰,应了声‘是’。

    “你们先退下吧,我乏了。”

    吕布挥了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待到二人走后,吕布坐在位置上用手揉起微微发胀的脑袋,神色有些疲倦。

    封王。

    他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狼子野心,或许吕布根本就没想过这个。现在他已经是位极人臣,即便封王,除了多个王爷的虚名头衔,更多的还是遭人唾骂。

    爬得越高,就离初衷越远,

    吕布忽然有些理解上一世的曹操,为什么宁愿被诸侯骂作汉贼,也不愿将手中权力归还于天子。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一旦交还了权力,就等同于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吕家覆灭不过弹指挥间。

    就算是传,也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想到这里,吕布微微叹息,高处不胜寒啊!

    也不知以后青史如何写我?

    是忠,还是奸?

    算了,还是留与后人罢。


………………………………

第八零七章 新令(4000字)

    数日之后,各地县城里的告示张榜处。

    官府派出衙役来到人口流动较大的市集,在大路前的张贴栏上贴好告示,随后‘咣、咣、咣’的敲上几声铜锣,引来一大片百姓驻足观看。

    告示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文字,那时候的百姓普遍皆不认字,只好点头哈腰的询问起张贴告示的衙役:“差爷,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呀?”

    衙役看了那人一眼,高声回答:“这是大将军新订的税收政策,将会在兖州各地的郡县实行。”

    听得这个答复,百姓们的脸上无一不是愁眉苦深,这才刚拿下兖州,果然又要拿他们开刀。

    有些个脾气急躁的汉子更是直接嚷了起来,与周围百姓大声说着:“大将军不体恤咱们也就罢了,一来就搞这些污七糟八的名堂,摆明了是想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

    “就是就是,咱们自己都快养不活了,哪里还有多的粮食上交!”

    “去年我们村儿就饿死了好几十口子呢!”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很显然在他们眼里,这张告示成为了吕布盘剥压榨他们的手段。

    因为在此之前,这种缺德的事情,官府也没少干。

    “都瞎嚷嚷起哄些什么,不识字儿的也给老子看清楚了!”

    衙役听得百姓传谣,满目凶戾的吼上一声,百姓们立刻噤若寒蝉。随后衙役用手指敲了敲贴着告示的木板,顺着那些文字,放大声音逐一宣念起来:

    吾——吕布,当朝大司马大将军,今新至兖州,见百姓穷苦,民不聊生,饥荒饿殍者数不胜数,故做出以下调整,以昭告境内百姓。

    凡家中有老人、幼儿者,两年内朝廷赋税免去三成。

    家中有儿郎从伍应征者,赋税免去三成。

    有女子嫁与吕军将士者,赋税再免三成。

    除此之外,兖州境内所有百姓,向世家所租借的田土,租税一律减免至三成。

    哗~~~

    百姓们一阵哗然,脸上的表情神色满是不敢置信。

    这如果要是真的,那位大将军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当然,也有个别疑心重的人持否定态度,大声嚷嚷试图扰乱民心:“我才不信大将军会有这么好心!当官的就没一个好人,这肯定有场阴谋!”

    “喂,你别打岔,听差爷把后面的念完再说!”

    衙役的手指才至告示一半,后面还有不少内容没念。

    百姓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后面的内容,屏声静气,唯恐听漏半字。

    衙役换了口气,接着念道:

    近几年来,天灾人祸不断,战乱四起,以致百姓大量伤亡流失,所以吾决定在近十年内,实行人口奖励。即妇人产子,若生男婴,奖粮食两石,鸡鸭一只;若是女儿,奖粮食两石,布料一匹,猪一头。

    倘若家中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十岁以下的孩童,皆可凭借户籍登记,去往当地官府处,免费领取一月口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