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虽如此,但默认毕竟不是认可呀,他万一哪天不认账,如何是好。”

    “罗先生授计曾说,百里燕倘若默许我军扩军,择机给他些好处,令他百口莫辩。”

    “这个……我怕招致他怒火也未必。”

    “走吧,此事本公子自有主张。”

    姜乾胸有成竹,似乎一切都已在他掌控之中。

    回到城府司马府,府外停着两辆马车,一辆是百里燕的车辇,另一辆是肖春玉的花车。

    早晨小别之后,肖春玉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百里燕究竟作何想。天黑之后,在姜蓉怂恿之下,上门来试探百里燕的心意。

    肖春玉、唐桃二人等府衙后院游廊下坐着,见百里燕拄拐而来,二女上前行了一礼:

    “春玉和唐桃见过将军。”

    “二位姑娘免礼,这么晚了,是来有事?”

    百里燕看着肖春玉楚楚动人的双眸,不禁再次唤起当初那强烈的占有欲,比之春柔、春芳二女,肖春玉凝脂般的肌肤,闭月羞花的容颜,更能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肖春玉微偏着脸蛋,不敢正视百里燕的双目,倒是唐桃没羞没臊,目光紧紧落在百里燕俊朗的脸上半寸不挪。

    “魏将军,我家小姐可是有话要跟将军说呢。”

    “哦,是嘛。唐桃姑娘不会也有什么话要说吧。”

    “我可没有,全凭小姐做主呢。”

    唐桃脸颊一红,搀着肖春玉的胳膊摇来摇去,脸蛋也越发红润。

    见肖春玉不说话,百里燕问道:

    “肖姑娘,有话但说无妨,魏某绝无其他意思。”

    “魏将军,其实……”肖春玉欲言又止。

    “何事?”

    “小桃都予我说了,说是将军知道了那事。”肖春玉脸涨通红,话到嘴边又吞下去一半。

    “原来是为此事。这呢,多半也怪不得你们女子,一来是战乱平凡,男子死亡甚多,据魏某所知,咸国适婚女子比男子整整多出五成,以至于女子难嫁,民间多有女子不正之风,但却鲜为人知。

    二来,魏某也是郎中,对此事也是略知一二。此种事情,或是女子心性使然,或是肌体之需。魏某只是好奇,郡主她倒底是属何种。我想肖姑娘肯定不是心性使然,那么就只可能是郡主出了问题。”

    “其实郡主她……”

    “她什么?”

    “她……唉呀,真不知道如何开口。”肖春玉羞臊的埋着头,怎的也说不出口。

    “那这样吧,魏某只问肖姑娘。郡主是前者还是后者?”

    肖春玉看了眼百里燕,心口嘭嘭乱跳:

    “是,是后者……”

    “这么说,她是肌体之需!”

    “嗯……”肖春玉点了点头:“我也是听蓉荣说,早年她女扮男装误进了妓馆,瞧见两个女子,而后突发奇想,就……”

    “哦……”

    听到这里,百里燕明白了,八成是姜蓉早年不谙世事,好奇闯进了妓院,非但没能发现正经情况,还撞上了不正经的特殊情况,然后她就好上了这口,寻觅了半,天把肖春玉给糊弄到了床上。

    感情这姜蓉还挺前卫,好事没学会,尽学些邪门歪道。

    此时见百里燕神色诡异,肖春玉脸色红的更加滚烫:

    “其实,郡主对魏将军也是颇有赞赏,只是没想到缘分来的如此之快。”

    “是嘛……”

    百里燕笑了,立时伸手去抓肖春玉的手,吓得她惊了一声:

    “哈啊……”

    “怎么,都快要是我的人了,还不想让我碰一下?”

    “真是的,还早呢。”

    肖春玉扭捏着,脸上却是春意盎然,唐桃这时插嘴道:

    “唐桃也不小了呢……”

    “就你,先给肖姑娘抱两年儿子吧。”

    “哎呀,说什么呢,什么儿子……”肖春玉捂着羞红的脸蛋转身要走。

    “诶,怎么说走就走了呀,我还不如郡主啊。”

    肖春玉回头臊红着脸说:

    “哼,就知道你没按好心,总想着把人家哄上床,真当我没见识。唐桃,我们走。”

    “等等我小姐……”

    二女去如风,很快便消失在昏暗中。

    “真是个好女子,怎么就给姜蓉给带坏了呢……”

    叹道,百里燕无限畅想着未来的美妙生活。

    ……

    第二日天色蒙蒙刚亮,一阵急促的叩门生惊醒了百里燕。坐立而起,他揉了揉眼说道:

    “何事?”

    “魏将军,苏洪将军求见。”

    “知道了。”

    少时来到前堂,苏洪正等候在此,一脸的仓惶之色:

    “怎么苏洪?”

    “将军,情况有些不对呀。骁骑营的斥候今晨来报,叛军踪迹全无。”

    百里燕不知苏洪何意,打了和哈欠继续问道:

    “大火呢,大火烧的怎了。”

    “火势减灭不少,斥候才得以穿过大火打探叛军消息,结果向南、向东跑了三十多里地,一个叛军的踪迹也看见。”

    “嘶……”百里燕一惊,立时有些清醒。

    放出边界三十多里地都不见人影,这显然不正常,难道是跑了?不能啊。


………………………………

第339章 争分夺秒

    “糟了,弄巧成拙了,黑巾叛军定是去围困鼎炀了!”

    “将军何意?”

    “叛军此来有十五万人,比此前预计的还要多五万,倘若是只有十万人,分兵攻打鼎炀和广信都不足以攻下。若是集中十万兵力攻打任何一城,短时内也很难攻下人口近三十万众的鼎炀城。

    但现在有十五万人,叛军若是集中十五万人攻打鼎炀,兵力四三倍于鼎炀城,而广信守军多为新丁,缺少甲械兵戈,战力疲弱无法一战,根本指望不上。”

    有一点可以肯定,秦翰定是已经见到了叛军,并将广信的情况告知了雷霆天王。

    此前百里燕(既魏贤)虚言鼎炀城内有兵十万,意在通过秦翰去诈雷霆天王。说是十万,雷霆天王估摸着也不会有十万,充其量五六万是有的。

    这才是百里燕要传递给雷霆天王的意思,可百里燕却忘了一点,这些兵马得看是在谁的手上。

    倘若是百里燕用五六万兵马守鼎炀城,雷霆天王想都不会去想围攻鼎炀。现在守鼎炀的是鼎炀侯张隽,大都督叶信,用十五万兵马要对付他们,那还不是绰绰有余。

    归根到底,黑巾军怕的是他百里燕,对其他人等根本没有顾虑。

    相反,百里燕虽说人在广信,但秦翰对广信的情况了如指掌,刚刚收编俘虏了一万八九千人的郡兵和降人,尚未消化,情况也不稳定,广信根本腾不出兵力去增援鼎炀,反而成了鸡肋。

    “当真是弄巧成拙了,苏洪,即刻传令卢皋、白合,将先锋营所有马匹集中往南门。”

    “将军作何用。”

    “广信距离鼎炀徒步需要两日多,叛军十五万人于傍晚距离广信属地还有十五里,即便要调转方向前往鼎炀,也不可能不吃不休连夜急行军,最快也要昨晚后半夜上路。

    如此算来,叛军后军改前军,急行军,最快要明日下午才能抵达鼎炀,我军今日即刻增援,也能在明日白天抵达鼎炀。”

    “可那也无济于事呀,区区几千兵马,能作何用。万一黑巾贼要的就是我军出城,他们好半路劫杀呢?”

    “你呀你,跟了本将多时,怎么也不动动脑子。秦翰对广信了如指掌,先锋营此来仅有三千多骑兵。我军倘若以步军南下增援,那才叫自投罗网。

    唯一迅速驰援鼎炀之法,仅有先锋营三千骑兵,倘若只增援三千骑兵,又是杯水车薪,黑巾贼何以要设伏引诱,吃掉我等三两千的兵马,这有意思吗。

    退一步说,广信人口数十万,只要兵器充足,短时内强征数万乃至十数万男子守城,是绰绰有余。广信叛乱现已平息,黑巾贼无从从内部击溃广信。

    昨日又被我军大火阻于十五里外,其已错失了攻城的先机,此时若是围困广信,只能是自缚双手,鼎炀的三万骑兵,随时可伺机而动,骚扰其粮草辎重,黑巾贼怎能无动于衷。快去传令,误了时辰,本将拿你是问。”

    “诺!”

    叛军从西南而来,即便是昨天天黑之后调转方向,也不可能在急行军一天后,继续向鼎炀城急行军,他们也要吃喝修整,加上决策迟疑等时间,叛军最快也是最晚后半夜上路,算上一天半的时间,广信如若此时骑马增援鼎炀,明天天亮就能赶到鼎炀。

    与苏洪交代清楚,百里燕坐车来前往广信公府。

    姜乾、陈韵风已经得到消息,叛军踪迹不明,陈韵风同样想到,叛军很有可能是调转方向,去围攻了鼎炀。心里顿时松了口气,毕竟是去围攻鼎炀,不是攻打广信。

    “陈兄,少主呢?”

    “少主,少主与宋平去城墙巡视去了,魏将军此来可是为叛军之事?”

    “正是,叛军极有可能前去攻打鼎炀城。”

    “如此岂不更好,鼎炀粮草足以坚持五六月之久,有兵三四万,若再征青壮守城,五六万人还守不住鼎炀?”

    “话虽如此,但叛军毕竟有十五万人马,三倍于鼎炀,日夜强攻之下,三两月总能破城,届时广信南下通道就此切断,岂不成了孤城!”

    “可两月之内,广信能征战卒又何止五六万,主公若在抽兵北上,届时趁叛军力竭之际,再从背后杀出,里应外合,一举击溃叛军。”

    “哪儿那么容易!”百里燕嗤之以鼻。

    陈韵风想着用鼎炀城拖住黑巾叛军,而后好在广信厉兵秣马,趁着叛军攻城不下之际,从北杀他们一刀。想想很容易,两个月岂能练出精兵。更何况两月时间风云变幻,谁知道两月之后是什么局势。

    “陈兄,速速将广信军城内马匹借于本将,魏某要即刻增援鼎炀。”

    “增援鼎炀?区区几千人马能作何用。”

    “几千人马是难以扭转战局,可鼎炀城内外可还有六万匹战马,这要是被叛军截去或是饿死城中,后果不堪设想。”

    鼎炀城现在骑虎难下,三万骑兵有六万匹战马,战马每天至少需要八九千石的精草料,鼎炀城内哪里能供应,都要放到城外喂饱。

    这要是叛军围城,叶信定然不会让马留在城外,但如果留在城内,战马都得饿死,还得和人争口。倘若叶信率部撤出,等于将鼎炀城拱手让给叛军。

    “陈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六万匹战马对鼎炀城而言现在已是负担,叛军若以此设计,后果不堪设想。”

    “那好,我即刻将此时告知少主。不过,城内广信公府的军马只有一千余匹,其余皆在流风岛和主公军内,再多可就没有了。”

    “那就从城内花钱买马,那些个大户人家的驮马、挽马,商队也有大量马匹,留着也无多大处,能买的都买来。”

    与陈韵风说定,百里燕马不停蹄赶往南门,卢皋、苏洪、白合、陆肇等人齐聚于此听令。

    “卢皋,马匹都齐了吗?”

    “都齐了,此外还有昨日大户认捐的马匹一百多,不过都是下等的驮马,脚力不好使。”

    “那就甭管了,各军各营整备的如何,人马扩充了几何。”

    “末将龙武营四千人已满,苏洪、白合两部各千人也已满员,不过新兵尚未操练,能战者甚少。”

    “所有新丁暂且编入辎工营,留守广信操练,由陆肇将军与吴登所部担负整训新丁与辎工营重任,本将从广信军中再借人马,前往鼎炀增援。”

    卢皋、苏洪、白合三部兵马老底仅有两千五六百人,借调、购买合计先锋营地的马匹,乐观估计能有五六千匹,其余多出来的员额由广信军凑齐。

    时至辰时四刻,陈韵风将军马送到,另又从城中征购马匹一千多,勉强算是凑足了六千匹马。

    姜乾知道百里燕借梁军战马不还这件事,所以他也没按好心,不等百里燕开口借兵,这个家伙已经将兵马安排妥当,而且还另外带人占了先锋营陆肇、吴登带来的一千多匹战马。

    六千人从南门而出直奔鼎炀,百里坐在车辇中高速飞驰,一路颠簸让人直喊吃不消。沿途的野火还在烧着,却没有昨夜那么大,北海郡水网纵横沟渠交错,遇到水网,大火不可能无限制的烧下去。

    狂飙突进行进至天黑,距离鼎炀城已不到四十里路程,六千人的队伍稀稀拉拉,临时凑数的驮马、挽马落下大队近十里地,百里燕令白合率部断后收拢掉队的人马,大队就地修整一夜,明日晨昏之前再上路。

    “哎呦,真是颠死本将了!”卢皋扶着百里燕从车辇中出来,屁股的两块肉瓣硬的几乎与铁板一般。

    “将军,这可是大王恩赐的车辇,与其他两个轮子的车应该不一样吧。”卢皋问道。

    “这车辇走在城里缓行是不打紧,真要走在官道上一路疾驰,其实比两轮马车更受罪。”

    “可这不是四个轮子吗?”

    “四个轮子有四个轮子好处,两个轮子有两个轮子好处,不可混为一谈。四个轮子走在平坦大路上缓行,自然要比两个轮子的车要平稳舒适,但若要是疾驰飞奔,其实还是两个轮子的车跟方便。”

    正与卢皋说话之际,突然一阵躁动,先锋营数十人闻风而动:

    “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诺!”

    卢皋翻上战马,前去查探,发现苏洪正带人骑马向西狂奔,此时天黑看不清楚,待到一刻过去,苏洪带人抓了两个人回来:

    “苏洪,是何情况?”卢皋问。

    “刚才草丛间发现两个人影,捉拿之下,竟然还有马匹和刀剑,卢将军你看!”

    苏洪命人将两个布衣男子从马上扔下,卢皋举火一看,只见这二人一脸精干,绝不是普通百姓。

    “莫非是叛军的斥候!”

    “许是如此,还是赶紧交给魏将军处置。”

    见到百里燕,苏洪详细到出原委:

    “他二人当时将马匹伏在草地之中,距离我等百步左右,却不料被我军哨兵所发现,逃跑时被末将摔人活捉,还从他二身上搜出两把短剑。”

    “将他二人带来。”

    “诺。”

    苏洪命人将两人押来跟前,百里燕仔细打量二人一眼,基本可以肯定是乔装打扮的斥候。

    “你!”指着右边跪着的一人,百里燕说道:“哪国人?”

    那人昂着头不说话,百里燕又与左边一人说道:“你呢,你是哪国人!”

    二人都闭口不说话,百里燕依然心平气和:

    “看来有点斥候的骨气,苏洪,将他二人放走。”

    苏洪、卢皋大吃一惊:

    “将军,这恐怕不妥吧。”

    “他们二人已经详细交代清楚,本将为何还要留下他们,要不砍了?”

    “交代清楚?”卢皋一脸困惑:“可什么都没说呀。”

    “要我怎么说你们才好,跟了本将这么多时日,就不能动动脑子。他二人埋伏官道不远处作甚,难不成黑巾叛军能知道我军从广信南下?当然是为了劫杀鼎炀派往广信的信使。而且是叛军宿营之后,派出的斥候哨探。”


………………………………

第340章 灵机

    苏洪抓获的两个斥候,定是没想到广信能出兵南下,所以只顾着南面的情况,没留意北面广信的情况。

    待到百里燕(既魏贤)军宿营,这两个家伙才发现已经进入百里燕军的警戒范围,想跑已经来不及了。苏洪奉命警戒,结果就发现了这个两个家伙潜伏在草丛中。

    按正常的逻辑思维,这两个人不可能提前几天就埋伏在此,否则距离叛军主力至少有三天以上的路程。只可能是叛军昨夜后半夜突然南下,于今天下午扎营后,派出的斥候埋伏于官道,劫杀鼎炀信使,亦或者二人正在准备前往鼎炀附近监视。

    据此判断,叛军距离百里燕军西北至少有十五里的路程,甚至更远,十五里已经是斥候徒步快速往返反应的极限距离,放到二十里至三十里外,不适合宿营行军状态的情报传递。

    通常而言,斥候的安置距离,与体力、脚力、畜力直接挂钩,距离越远,对体能要求越高,传递消息速度越迟缓。

    三到五里的斥候侦查适合用于距敌较近,已知敌军可能设伏的情况。五到十里用于大军交战前的战情发展通报。十到十五里适合短距预警,十五至二十五里,用于大军提前戒备防御。三十里四十,乃至五十里,可争取一日至半日的防御时间,适用于对敌大兵团运动预警。

    再远,需要特殊的途径,如内部间谍,在窃取军事机密后,能提前几日甚至更长时间的预警。

    以此二人的所在位置判断,叛军距离百里燕所在至少是十五里以上,甚至二十里,如此算起来,叛军距离距离鼎炀应该超过六十里,叛军今晚后半夜急行军上路,其先锋最快也要明天午时后才能抵达鼎炀城下。

    百里燕观他二人脸色此时反应,便知情况八九不离十。

    “如何,可还要本将细说。”

    “末将佩服,只是将他二人放掉,我军恐将暴露,还请将军三思。”卢皋道。

    “无需多言,即刻将他二人放归,但不要给马匹,一切后果本将承担。”

    “诺。”

    卢皋、苏洪二人不解,百里燕为何要放走这两个斥候,当然,两位斥候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还有些半信半疑。边走边回头,边回头边走,总担心其中有诈,半路将他们劫杀。

    待那二人彻底离去,苏洪小心询问着:

    “将军,难道其中有什么玄机不成?”

    “哼哼,算你小子聪明。他二人或是原路折返,回到黑巾叛军大营,或是任务失败,被我军发现,担心军法追究,半路出逃再也不归敌营。但无论哪种,叛军大营或是不知我军已到此处,或是知道我军从广信南下,却不知我军人马数量。你说,黑巾叛军主将会作何想?

    “若他二人要返回大营,即便用跑的,也得半个多时辰,更何况夜路,怎么也得一个多时辰。若是用走的,那就得两个时辰。”

    “然后呢?”百里燕问。

    “叛军一不知我军兵力,二要发兵来攻,怎么也得到后半夜吧。而且叛军尽是步军,我军全然可以不予纠缠,将他们甩下,直奔鼎炀。

    或者说,叛军料定我军兵力不多,继续向鼎炀城进发。反正总不能再去打广信,否则朝令夕改反反复复,其军心士气必然受挫,而且连续强行军,人也吃不消啊。”

    “此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叛军距离鼎炀尚有数十里地,绝不可能先于我军抵达鼎炀,因而我军便有可能将鼎炀城中三万骑兵调出。

    无论叛军后半夜是发兵来攻我军,亦或者是叛军不顾我军,继续向鼎炀进发,其三军必然处于行军当中,我三万骑兵集中兵力攻其任何一处,其都无招架之力。”

    “可叛军若不知我军消息,岂不更好?现在放那二人回去,我军岂不是暴露无疑。”

    “话虽如此,但叛军知道我军踪迹,与不知我军踪迹的反应将截然相反。试想,叛军若是知道我军有可能从鼎炀搬来救兵呢?”

    “嘶……那他们兴许就不能安心继续向鼎炀出发,也不能抽身,一旦抽身,便有可能被我军骑兵从背后追杀。”

    “对,叛军若是不知道我军在此,他们今晚后半夜就会上路,而我等马匹已经疲惫,派出骑兵前往鼎炀传令,再到鼎炀的骑兵赶到汇合,一来一去就是八十多里地,少说两三个时辰过去,再合计集结、准备、决断所耗时间,那就至少四个时辰开外。

    到那时,叛军已经上路,距离鼎炀已经不远,甚至会提前开始下寨。此时我等非但要去追赶叛军,还要追三四十里地,人困马乏不说。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围困当中。”

    “那为何不直接令叶大都督率兵前去搜索攻打,如此所需时间岂不更短。”苏洪问道,百里燕摇头说:

    “不,黑巾是今日下午扎营,今晚后半夜动身上路。即便今晚上半夜能把消息送到鼎炀,叶大都督发兵也需时间准备,无法一蹴而就。

    待到叶大都督发兵赶到,至少也是后半夜,如此极可能此将正好撞上黑巾叛军后半夜启程,后果难料,本将并无把握能令叶大都督全身而退。

    而且眼下我等只知叛军大致方位,而不知其详细所在,万一抹黑找错了地方,反被叛军所查。

    但倘若敌军知悉我军意图,其必然有所防范,绝不可能继续以行军队形赶路,定要结阵,结阵行军速度势必极为缓慢,你想想看,他们还能在明天急行军抵达鼎炀吗?至少还要一至两天时间,才能走完这六七十里地的路。”

    行军状态不同于结阵行军,行军状态呈纵列队形,延绵几里,乃至十几里几十里地,籍此便于行军,但不利于随时转入作战队形,常行军快一点一天也就走四五十里,急行军可走六七十里地,强行军百里也有可能。

    如果是重步兵,常行军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