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上门与长孙国交易贵重物品,他不讹你才叫见鬼,而且你拿他没办法,只能认栽,否则今后的生意也就甭做了。
此外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不仅要向志国派出使臣,更要向卫国遣使。
卫国地处大陆西面,远离中原,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常年没有大规模战事,国家基本太平,物资储备相当丰富,同时还能通过贸易,从西陲蛮夷手中交换到大量黄金,因此卫国不仅物资丰沛,贵金属也相对充裕,两国陆路边界也不相邻,理论上没有地缘政治的利益冲突。
唯一的矛盾是咸国与歧国同为晋国下邦,晋国仗着卫国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于是远涉重洋在歧国驻兵,把刀口顶在了卫国的家门口,故而卫国对咸国也不爽,咸国贸然出使,显然卫国不一定就待见。
………………………………
第354章 横财(2)
因此就需要两手准备,一手是拿咸国被晋国欺压的悲惨现实情况做文章,打悲情牌,其次是拿公孙岳的口供去讹诈卫国。
黑巾军南下战略的最终目的和意图,是攻打卫国,因此其在徐国的攻略方向是向西攻击,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是卫国现在的政局是太子即位后,其三个兄弟同床异梦,手里都握有重兵,形成了事实上的权利掣肘,拥兵割据。咸国出了相公孙岳叛乱,卫国难道就不担心黑巾军,也在卫国内部到处安插收买重臣?显然不仅仅是担心的问题,而是很可能是事实。
如果咸国完蛋了,黑巾军就能从东线抽调更多的兵力,向西全线推进,征募更多的兵源,就现在卫国的国家体制和政局,圈养奴役三五百万奴隶,一旦乱起来,势必是遍地烽火到处狼烟。
基于现实的政治利益和远期的战略诉求,卫国没有不帮的道理,当然,卫国也不是什么善茬,其贪婪程度不亚于虎豹。
此番遣使卫国,必然要被其讹诈,咸国也不得不认。因此,对付卫国只可以数量最多,成色一般的珍珠和上钱与之交易,使之能得到数量,无法享受质量。
当然,一旦日后咸国出产珍珠的消息传开,卫国知道了咸国将珍珠分为三六九等,把最次的一等卖给卫国,卫国心里定然不爽,但那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眼下也就只能将就着把眼前危机度过去。
卫国、志国两个霸主都已通盘考虑,最后剩下的潜在霸主晋国,显然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且不说晋国现在霸占着咸国的市场,珍珠之事一旦传开,晋国必然伸手,这是未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当下而言,咸国作为晋国的下邦,私底下背着宗主勾结死对头,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正因为说不过去,百里燕也不打算说得过去,干脆撕破脸算了。
首先,撕破脸晋国也不敢怎么样。其一,叛军杀到咸国家门口,晋国也没能怎么样,其二咸军死伤惨重,晋国这个大哥大非但没怎么样,还乘机占领小弟的地盘,这叫不要脸。
其三,就当下的局势而言,撕破脸几乎没有任何政治恶果,晋国驻扎在咸国的军队不可能撤走吧,他也不会撤。晋国霸占了咸国的市场,他也不会撤。
且不说撤出咸国的市场损失的是晋国,咸国还能收回一定的税权,而晋国将损失过去五六年间投入的大量资源,连带制糖和丝绸的特许经销权也一柄没了。当然,他仍然可以强占着不给,所以晋国资本现在也撤不出。
以上两点最终决定了晋国非但不能拿咸国怎么样,还得努力维持这现有的消耗局面。
以黑巾叛军的实力,晋军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咸军也算是将帅智勇兵卒善战,就是这种情况下,咸军还屡屡吃亏,换做是晋军,晋军能顶住黑巾军几个波次。
咸国完了,晋国非但短期内无法占领咸国,还要拖入持久的对峙消耗,即便将来能占领咸国,得到的都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晋国不得不背上咸国这个巨大的经济负担,短期内无法消化,而长期也无法抽出更多的经济实力,投入到中原争霸。
故而晋国不应由咸国派出使臣出使,而用御客出使。
首先,咸国不派使臣出使,既保持了撕破脸皮和没有撕破脸皮的临界点,将来还有转圜的余地,不至于一下撕破脸皮,晋国短期内给咸国上紧箍咒。
其次,秘密由御客出面,可许诺御客好处,而后使其出使晋国,以筹措御客大军粮草辎重的名义,用珍宝换取晋国的粮草等物资。列国谁人都干讹诈,唯独不能不给御客的面子。因此御客最终所能交易获得的实际好处,要远多于咸国正常渠道交易所得的物资总量
由于通讯和信息传递的制约,而此时晋国是不知道御客的珍宝从何而来,御客再得到粮草物资之后,一分为二,一部运往千岳山防线御客大营,一部分秘密运往咸国。
待到事后晋国得知是咸国的珍珠,晋王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而且还不能怎么样。难不成还想霸占了咸国珍珠产业?也不看看技术在谁的手里。
“荀大人。”咸王语重心长说道:“御客筹辎使尉迟光现在何处。”
“四日多前就走了呀!”
“走了!那快派人给寡人去追。”
“臣领命。”
“记住,此事从速操办,务必于三月个内将粮运回,否则寡人革了你的职,给寡人去种地!”
“微臣绝不负大王所望。”
从咸国骑马奔袭志国,单程少说半个月以上,去卫国最快也要一个月多,加之前期的准备工作,从志国走水路,将粮草物资经由望亲江运入岁当郡,三个月已经是极快。
与荀牧秘密敲定此事,咸王下午于百灵园约见了妹妹兰渊公主。
见姜亥气色大好精神矍铄,最近糟透心的兰渊公主不禁纳闷儿:
“兄长,今日气色如此矍铄,莫非是打了胜仗不成。”
“哪儿那么容易。”咸王撇了撇嘴,伸手接过宫女递来的西瓜吃了一口说道:“妹妹,妹夫家底颇丰,何不让他为寡人分忧呢。”
兰渊蹙着眉头心里小心起来:
“兄长,要说什么就说吧,拐弯抹角的做什么。”
“呵呵,知我者莫若妹呀。”言毕,咸王拿出一个锦盒,推到了兰渊跟前:“妹妹,看看此中珍宝可喜欢。”
“何物呀?”兰渊越发觉得情况不对,刚才明明想要伸手要钱,现在突然又送礼,明摆着没按什么好心。
心里寻思着,兰渊伸手接过不大的锦盒,打开一看,眼珠愣是瞪得浑圆,锦盒之内搁着金、银、白、黄、粉、黑六色一般大小,足有一钱之大的珍珠,纵然是轩亭侯府也只有五颗九分大小的黄珠。
看到这里,兰渊渐开笑颜,合上锦盒又放回桌上问道:
“王兄这是何意?”
“妹妹喜欢嘛。”
“难不成王兄还白送给我妹妹不成。”
兰渊试探说道,咸王这时出人意料的大方了起来:
“妹妹喜欢便是拿去,就当是寡人提前赏给馫儿婚资。”
兰渊心中生疑,这六颗珍珠少说都是一等一的极上等珍珠,怎么也得值八九千,一万多寸银,大哥能这么大方?
“王兄,国事日紧,这些珍珠大哥还是用以国事吧。”
“诶,寡人就缺这些?”
咸王一脸得瑟,兰渊心里反倒更疑,国库都空了,还能不缺钱?
“王兄,倒底出了何事,若是拿六颗宝珠糊弄妹妹,我可不干。”
“寡人是此种人吗?”
“那王兄究竟何意。”
咸王深吸了口气,吃完了西瓜命人拿来两只更大的锦盒,并屏退了左右。
锦盒一大一小,较小的锦盒内装有百颗一等极品珍珠,较大的锦盒内是五百颗略次一等的珍珠。
兰渊公主目光落在两个锦盒之上扫了两眼,全然想不到里面装的都是珍珠。
“王兄,这里面又是何物?”
“寡人先问妹妹,刚才六颗宝珠值价几何。”
“黄珠最少得一千两百根寸银,金珠、黑珠、银珠,那可就不好说了。六颗宝珠一万总得值的吧。”
“看来还是妹妹有见识。实不相瞒妹妹,寡人现在穷的叮当响,就只剩下这两箱珍珠,妹妹你看着做个价,让妹夫为寡人分忧如何。”
“哈啊!”兰渊如雷灌顶大吃一惊,仿似没听清,忙是又问:“这些都是!”
“怎么,还能有假。”
咸王顺手掀开大小两只锦盒,白灿灿的珍珠华光璀璨,兰渊公主惊得目瞪口呆合不拢嘴。
“王兄,这……”
“大箱之内有五百颗,小箱之内是一百颗,妹妹做个价如何?”
“这……这我可做不了主。”
兰渊转念耍了个滑头,咸王这时说道:
“既然妹妹做不了主,那寡人不妨给轩亭侯透个底,这五百珠一箱寡人折价二十万寸银,一百株的小箱,折价十万寸银,合计三十万寸银,妹妹意下如何。”
“侯府何来这些银钱,就是把你妹夫卖了,也值不了三十万寸银呐。”
“是,轩亭侯是拿不出三十万寸银,乔氏宗族总该拿得出吧。”
要轩亭侯掏三十万贯铜钱可能有,要三十万寸银的现钱银肯定没有,就算杀了他,也拿不出来。
但轩亭侯乔廉的背后是整个乔氏宗族制糖、丝绸产业的生意网,他们拿得出三十万寸银亦或是等价的黄金。这个时候就很能看得出裙带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好处,无论何时,都是君主的固定,且最坚定的盟友。
而且咸王心里也盘算过,大司马姜严在任数十载,家中尚有金银十多万,轩亭侯乔廉也是一方财霸,家里总不至于连十万现银都拿不出吧。
“妹妹,咸国危在旦夕,寡人现在唯有轩亭侯可依仗,妹妹总不会让寡人失望吧。”
“这是什么话,王兄有难,国家危亡,妹妹怎能袖手旁观。不过王兄何来如此众多珍宝,妹妹可看不出王兄一点窘迫之像。王兄快说,这些珍宝倒底何来,不会父王留下的吧。”
“妹妹这是说笑了,哪里能是父王留给寡人。”
“那是何来?”
兰渊紧追不放,此时咸王脸上更是得瑟:
“呵呵,妹妹看来对自己的女婿不甚了解啊。”
“啊,是他!”兰渊大惊失色,简直不敢相信,下刻忙又问:“他哪里能有如此巨财!”
“寡人也不信,但现在信了。实不相瞒妹妹,魏将军……”咸王凑近上前,兰渊心领神会,将耳朵凑近上去,咸王这时方才说道:“魏将军此番献上此等宝珠一万九千颗,寡人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富裕呀!”
“……”兰渊如当头棒喝心头狂震,当即是吓了一跳,只以为是自己大哥喝醉了酒,产生了幻觉,于是忙说道:“兄长,此等珍宝岂能是如草芥遍地都是,王兄不是糊涂了吧。”
“诶,寡人糊涂了,御用司的那些人精能糊涂!寡人就是变,也变不出来呀。”
“那这事当真?”
“当真,乃千真万确。”
咸王拍着胸脯打着包票,兰渊公主突然脸色一沉,厉声质问:
“那我女婿他人呢!”
“在广信替寡人守江山啊。”
咸王说的理所当然轻描淡写,闻讯兰渊下刻怒火中烧,一掌啪的一声砸在桌上喝道:
“王兄你糊涂呀,让我女婿去守广信,你怎想得出来!”
“可……”咸王赫然发现竟然无以辩驳:“可寡人哪知道他有如此巨财,倘若早早献出,寡人又岂能让他去呀。”
“那怎办!”
“这……”
咸王转眼想到,广信现在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这要是魏贤死在了广信怎么办。但转念又一想,广信固若金汤,应该还不至于失守。想到这里,咸王自我安慰了一番,而后又安慰起妹妹兰渊:
“寡人的好妹妹,广信固若金汤,魏将军又乃当时之奇才,广信定能万无一失。”
“万无一失万无一失,你怎早没用人家。要是有个万一,让我宝贝女儿一辈子守活寡呀,她现在天天哭着闹着要见魏贤,出了事,我宝贝女儿还活不活了!”
“这不是中了公孙岳的奸计了嘛……”咸王也是被兰渊公主捏到痛处,颇为尴尬。
“哼,那王兄你说怎么办吧,魏贤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只要妹妹能给寡人换来金银,寡人定在三个月之内,给妹妹把魏将军完好无损的带到身边,这总行了吧。”
“三个月!你这个没良心的,这么多珍宝,连三个月都买不了吗!”
“这不是寡人没办法嘛,贼兵已经把广信围了个水泄不通,寡人现在既无兵可调,亦无粮草可用。要赵逊说,如今已经是山穷水尽之地步,此时不用魏将军,何时用他。
好啦,待等魏将军得胜而归,寡人重重的用他赏他不行吗。”
“怎么个重用法,你倒是说清楚。”
“寡人授他上大夫,赐锦衣绥带佩蹀躞,御乘车驾,只要不是寡人王位,寡人有什么都给他。”咸王大包大揽,好像富裕的只剩下了钱。
兰渊公主仍旧不买账,继续催逼道:
“不行,今后不准王兄再赐狐狸精给魏贤。”
“狐狸精?哦……寡人照办不就是吗。”
“哼,这还差不多。”
见兰渊气消,咸王旋即趁热打铁:
“妹妹,这宝珠你看如何呀。”
“那好吧,只要金银吗?”
“可用粮草或梁国上钱冲抵,但不得强征百姓余粮,加重百姓负担,越快越好。”
………………………………
第355章 横财(3)
历朝历代的王朝多数情况下都不缺粮,缺粮的是国库和老百姓,国家体制经过百余年演变和腐化,逐渐被权贵和商人,亦或者是资产阶层支持的权贵阶层所把持。
国家的税赋、粮食,以及社会物质暗中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税耗子的手中,而国家的税收逐渐空心化,最终积弱积贫,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最典型案例如明朝末年,各地天灾不断人祸不止,究其原因是人祸加剧了天灾,地方豪强勾结权贵文官集团,霸占军屯隐粮不报,偷税漏税恶意拖欠,以文官集团为首的官僚和地方商人集团垄断了地方经济。
最终致使地方钱款粮草入不了国库,而地方豪强大户强占民田囤粮无数,老百姓失地造成流民,进一步加剧地方底层人口的压迫和苦难,结果是明军无粮一败再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头领揭竿而起,揪住了地方商人集团来了个兜底屠杀,金银粮草尽数据为己有。
要说此等商人集团和豪强就一个字形容,蠢!
但要让既有的腐败权贵既得利益者,放弃他们的财富,甚至捐出他们的财富,显然又是办不到的。
咸国历经公孙岳十数年破坏,富裕阶层早被扫荡一空所剩无几,残存的仅仅是以君主裙带关系为核心的权贵阶层,国家征粮,无不是通过各地的官僚衙门征粮,衙门又哪里得罪得起这些特权阶层和封地领主,去强征他们的囤粮。
咸王当然心知肚明,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更杀不得,因为他的王位,仍旧需要依靠旧贵族体系的维持,于是明里暗示私下唠嗑,前前后后以摊派的形式,向全国的封地领主和权贵募捐了二十万石粮草,一百多万贯铜钱,金银等物数万,数量甚少。
难道全国的权贵就只有二十万石粮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很多人即便有,也不会拿出真金白银,要他们心甘情愿的认捐,那是痴人说梦。
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既没有系统性的国家意识,也没有系统性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知,没有民族商人、良心商人一说,即便有,也是社会中下层的商人,在利益和政治鼓动下的冲动行为。
旧贵族封建体制下的君主,归根到底,维系的是君权贵体系的既得利益团体的领袖。也就是说,统治者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治理国家和老百姓,为统治阶层的权贵服务。
换而言之,让征老百姓的血汗是天经地义的,让当权者吐钱,是不合情不合法,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我统治你们是天经地义,让我养你们,凭什么!。
于是权贵统治阶层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力,老百姓只是获利的工具,这是旧贵族封建体系的典型特征。
当下正处于旧封建贵族体系,向新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动荡,老百姓从最早的奴隶和纯剥削对象,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加保值的生产资料,贵族核心制逐步瓦解,不再是君主主要依附对象,平民阶层随着人口增加,教育的缓慢普及,人才的诞生率最终会超过贵族,届时将获得更多的晋升空间。
如中国春秋向战国转变,便是贵族奴隶封建制度的瓦解,向新封建制度转型的剧烈碰撞。
大量平民阶层进入军队和国家系统,担任更多的职务。同时平民阶层获取更多的自由权利,如奴隶制的消失,田产所有制的进步,就是旧贵族封建体制瓦解的标志。
在此过程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诸侯与诸侯之间的战争和文化碰撞,逐步转型为完全封建制。
而当下是黑巾军打破了既有的利益纽带,和地缘政治关系,巨大的民力基础产生的军事潜力和政治惯性,严重冲击着既有旧贵族体制下的权利依附关系。
如果不推翻既有的权利、政治体系,黑巾军新式生产力关系,产生的巨大积极性,最终将推翻现有一切保守势力的旧贵族体系,这毋庸置疑。
自古以来,推翻政权的不是老百姓,是现有体制,无法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而导致的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再分配不均引发的各阶层不满,最终的直接体现是农民起义。
当然,安禄山那种是典型的权欲望,引发的封疆大吏反噬和地方割据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同时唐朝的行政制度,给予地方刺史太过强大的权利,也决定了安禄山事件的必然性。
但归根到底,绝大多数王朝内部的崩塌,仍是财富和利益的分配不均,统治阶层过度压榨了底层老百姓的生存空间。
公孙岳通过十几年的施政,基本达到了消灭咸大多数国民间富裕阶层,而膨胀权贵阶层,制造底层与统治阶层利益分配不均,激化矛盾的目的。
现在除了都城陔陵和广信,其他郡县的权贵领主,还有几个不依附权贵的独立商人和中产阶层?几乎没有,都被公孙岳给消灭一尽,所以咸国底层老百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抗基础。
而咸国现存的经济潜力,无不是来自于贵族体系维护之下的利益纽带,出于贵族体制维系下的利益集团。
换而言之,贵族集团成了直接压榨老百姓的罪魁祸首,这种矛盾在私人富裕阶层和私人资本消失之后,变得异常尖锐。
而私有富裕阶层和私人资本,在生产力低下,制度还不完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商业和生产活动,是国家稳定的缓冲器,是底层阶层依附中等资的纽带,富裕阶层和私人资本连接了底层民众的合理生产关系。
没有了这一层,最终将演变成谁有更多的资源和特权,谁将站在广大底层老百姓的对立面。很显然,公孙岳成功的制造了这一局面。
咸王作为权贵的拥戴者,他既开不了口,也下不了手,将自己的裙带关系与贵族集团连根拔起推倒重来,很显然,咸王已经给过机会,而响应者都是意思意思。但如果下狠手,一个个抄家没产,那咸国还有谁支持咸王,他将成为孤家寡人。
所以,要想这些贵族心甘情愿的拿出真金白银,没有现实的好处和利益,很难打动他们的算盘。
要权,在既有体制下能给的都给了,要钱,国库一分没有,要地盘,根本不可能。现在唯有百里燕送来的珍珠,还能算得上是当下视之为奢侈品的珍宝。
权贵要真金白银做什么,无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其最大的外在表现是吃得好,穿的好,用好的,以及奢侈品。什么绫罗绸缎,玉石玛瑙,珍珠宝石,女人名马,无不是奢侈品,以彰显他们的贵族特权。
试想当下一条珍珠项链足以令人不惜重金趋之若鹜,而咸王现如今有的就是,没有的只有钱,只要拿钱拿粮食来换,还不是大把大把的有。
其实归根到底,百里燕(既魏贤)的时空转生,何尝不是时代的契机(外挂)。
………………………………
第356章 攻城奏鸣曲
咸王松了口气,形势却远非咸王心情那么乐观,徐国被黑巾军杀得一溃再溃溃不成军,孙国南翼彻底暴露于黑巾军兵锋之下,大有绕过思水江,从南翼北上覆灭孙国的企图。
战事发展到七月,屯驻陔陵以西的梁军突然南下永兴河屯田,说来也很奇怪,安泰侯在收受了咸王送来的五十颗极品珍珠后,爽快答应促成金银换珍珠的笔交易,并立即移防永兴河屯田。
而在十天前,咸王托广叔子游说安泰侯屯田,安泰侯始终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