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大人,这不该是佐史之责吗?”
“确实如此。但佐史已经阵亡,候补佐史尚未接任,故而需得有人充任该职。如若不想干,你可以与他们一同充当杂役,你自己好自斟酌,本官还要向大都督复命。”丁肃扔下两册账目,施施然甩手走人。
佐史,也就是官员的僚属,既是官员,又不完全是,基本上大小官员都配有佐史,军需令负责整个大营的供给,亦配有佐史。所以佐史、军需令都是当下的技术兵,认字是最低要求,能理财会做算术是硬功夫。
待丁肃一走,百里燕着手翻看账目,丁肃移交的账目仅仅是台账,细账没给自己,显然细账是军事机密。
就在百里燕看账之际,丁肃一路来到中军大帐,见到咸军大都督赵逊。
大都督职务与征东、征北、征南、征西大、镇东、镇北、镇南、镇西等大将军平行,但是低半个级别。充任大都督职务的基本上都是四十岁左右,特殊情况可以放低年限,同时受到受大将军辖治。性质相当于战区集团军,下辖的独立军。
集团军是合成军,因此通常下辖旅部、团、营。师级单位基本上师改旅。集团军下再设独立军,就是编制的增益。
大都督之下,设左右都督,左右都尉、左右都统、仕长、百夫长、什长、伍长,大都督麾下理论上可以无限容纳“左右都督”编制,同时又依附于大将军节制。
不过如今赵逊的这个大都督已经是空有其名,全军满打满算不到七千人,一个右都督的编制都要四千多人,眼下两个都督的兵员都不到,其中多半还是老弱病残和抓壮丁,赵逊只能退入深山老林避而不战,积蓄力量等待江西援兵。
丁肃快步快走近跟前,赵逊正在修书一封,准备差人送过江搬请救兵。
“赵将军,今日又补充新丁三百余人,仍没凑够八千。”
“那粮草如何,还能支撑几日。”
赵逊收起书函问道,丁肃为难道:
“当下员额,仅能支撑两月。而且还是最低供应,倘若开战,怕是只能支撑四十天左右。”
“是啊,眼下缺粮缺兵,也不知大王何时才能平息内乱发兵来救。要不是魏旦老将军身死,我军亦不能如此被动。”
“赵将军,但眼下晋军势大,说再多也无用。为今之计应当速谋粮草,尤其今年旱灾,明年之粮恐怕难以接济,将军当早做打算。”
“此事本将已经数度遣人过江,皆杳无音讯。若不是奉阳君这等乱臣贼子与商贾作乱,我咸国焉能有今天这般田地。”
“赵将军,恕卑职斗胆。粮草一事症结仍在人口,我咸国连年征战,壮丁损耗甚巨,人口消亡,则农耕不兴,农耕不兴,又致国本动摇,国库空虚。
眼下又是战祸,又是天灾,兵源已到无可再征地步,若是长此以往,只怕伤及咸国国本。”
丁肃侃侃而谈,赵逊深感认同,他说:
“唉……此事本将岂能不知。若非被迫应战,本将军也不愿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将军当下准备作何打算。是战是守,还请将军速速定夺,我这个军需令也好有长远打算。”
“本将军近日思来想去,决意劫粮,劫晋军之粮。”
“晋军韩合早年便是以劫粮埋伏而闻名,我军劫韩合的粮,如此岂非班门弄斧。”丁肃担心道,他说的情况基本属实。
“本将军已经差人打探清楚,韩合正欲攻取肥城。肥城城坚池深,守军有四千余人,人口十余万,可用青壮万余,绝非一两日能够攻取。
故而韩合定要运粮,本将便在其久攻不下之时,半路夺取粮草,令其既攻不下肥城,亦得不到粮草,只能退兵,如此可暂解肥城之围。”
“那万一我军动向被其发现,岂非引火烧身。”
“真到那时,我军在暗,韩合在明,退守深山老林,放其进来,纵使他人多,又奈我何。拖也得拖死他。真要能拖住韩合三两月,本将军即便战死又何妨。”
赵逊决意劫粮,与丁肃一番吩咐之后,招来左右都督、都尉,就劫粮一事商议对策。丁肃退出大帐后,先去了伙营了解粮秣消耗,随后回到辎重营,发现百里燕躺大帐里睡觉,丁肃见状大为恼火:
“嘿,懒鬼,给本官起来!”
丁肃火冒三丈,抬腿便是一脚踹屁股上。百里燕梦醒惊魂顿觉莫名其妙:
“丁大人,何故打人!”
“本官令你清点出纳,为何在此蒙头大睡。”
“清点已经完毕,无事可干,小憩片刻也犯军规。”
“哼,就你也能清点清楚,小心赵将军割了你脑袋。”丁肃一脸不信。
“丁大人若不信,自己点查便是,倘若有误,在下人头奉予丁大人便是。”
“小子,此话可是你说的!”
丁肃气急不过,拽着百里燕来到库营校对账目明细,前后花了少说半个多小时,最后核算下来尽然分毫不差。
“嘿,你小子倒是有些能耐啊。想来你不是普通人家子弟,在歧国定是世家子弟,可是如此。”
“既然大人已看出端倪,那就放在下归国,在下定有厚报。”
“去去,本官现在没工夫与你扯空。既然来了,就得替咸军效命,要怪只能怪你命不该来咸国。”提到走人,丁肃压根没考虑,他说:“我可跟你说,眼下正值咸国生死攸关,正是用人之际。就你小子能耐,将来不准飞黄腾达。”
听了这话,百里燕都觉得不是丁肃脑子坏了,是自己脑子有病。
咸国都到今天这步田地,晋国几十万大军一两个月之内占了你们快八分之一的地盘,居然还说将来飞黄腾达。
不过百里燕越是不信,这位丁肃还越是来劲:
“眼下便有个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机会,要是干好了,不准能让你出人头地,你愿不愿意干。”
百里燕不明觉厉,心想了,这么好的差事,你怎么不去干,现如今骗我这个十六七的孩子。想到这里,百里燕说:
“丁大人,这么好的差事,您还是另请高明吧,我就安心吃我的饭,万一吃饭家伙丢了,这病可治不好哩。”
“嘿,我说你这小子,说话怎这么阴损呢。让你去,是本官瞧得起你,你要不去,今儿开始,你一天就吃一顿饭,看你去不去。”
“好,看在饭碗的份上,在下去还不成吗,不过丁大人,您得先答应在下一个要求,否则就是饿死我,我也不去。”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到底什么事。”
“给我干粮袋,再让我饱餐一顿,我就考虑考虑。”
百里燕寻思着,只要粮袋到手,再吃饱喝足一顿,到时候出了大营,就又能逃之夭夭。所以不能明着答应,得让姓丁的有求于咱。
丁肃闻听百里燕要求,顿时乐了:
“嘿,你倒是不怕撑死,这不行军打仗的,你要干粮袋作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是心一慌,我可不保证到时弄出些什么事来,不准您丁大人吃饭家伙也得搬家。”
“行,你有种。只要你愿意去,东西到时候自然会给你。”
“那敢问丁大人,究竟是何飞黄腾达的机会,非得轮我这个新来的头上,您就不怕我跑喽。”
“你想得美。告诉你,赵将军欲物色一粮秣官前去运粮,你可愿去。”
“粮秣官?此前丁大人好似不是这般说辞吧,说是再等十年还不知是死是活,好像是这么来着吧。”
百里燕寻思着,大营里有粮秣官,让自己充任粮秣官,岂非多此一举,多半不是什么好差事。
粮秣官就是比军需令更小一阶的粮草官,要是说军需令负责各种物资军需,粮秣官就是专门负责粮草下发和运输的官员,文官、武官皆可充任,并非技术性职务。现在让我这个半大的“孩子”充当粮秣官,岂非儿戏。
丁肃见百里燕不上当,转而威胁道:
“你若不去,今日起,每日饭减为一顿。”
“你!”百里燕无可奈何:“好好,去便去,还怕你不成!”
此时百里燕终于体会到饥饿的切身感受,饥饿不仅仅能让人饿死,而是能让你发疯,饿的发疯,饿疯了什么事都敢做,只要为了一口吃的,能杀人越货,也能造反卖命。要不是看在饭碗的份上,自己能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
第44章 百里初击(1)
与丁肃谈妥,当天晚饭果然丰盛的让人做梦,居然吃上了肉。吃着吃着,百里燕突感情况不妙。吃肉基本上就是大战的前兆,而且其他人都没得吃,就自己有肉,难道是断头饭?不等吃完,丁肃又阴魂不散悄然现身:
“小子,吃饱了吗。”
“作甚!”百里燕警惕道。
“作甚!“丁肃口气不善,意味深长扫了眼百里燕后又说:“赵将军要委你重任,跟我走。”
“等我吃完了再走。”
“起来吧你,赶紧跟我走。磨蹭晚了要你脑袋,走!”
百里燕(既魏贤)抱着饭碗硬被丁肃拉走,约莫走了一盏茶时间,来到赵逊军帐。丁肃先是入内请示:
“赵将军,人已经带到,正在帐外等候。”
“让其进帐说话。”
“诺!”
丁肃退出大帐,随后引入百里燕。
此时咸军大都督赵逊正与诸将商议劫粮之事,百里燕端着饭碗边吃边往里走。赵逊此时抬头望去,第一眼便是吃了一惊:乖乖呀,此青壮生的虎背熊腰,面目清秀正气凛然,好生的壮硕。
赵逊不禁立身而起,上前问道:
“不知壮士尊姓大名,为何之前未见过。”
“在下魏贤,歧国人,年十六,今日刚被你等抓来充军,故而将军不曾见过在下。”百里燕操着一口歧国口音,自报名姓魏贤。
“原来是歧国人,那你为何到我咸国境内。”
“此事说来话长,在下本随父亲在咸国,只因燃起战祸,晋国先抓歧国、志国、咸国等外国之人充当人夫苦役,无奈之下只得出来逃命。这不,原本打算投奔咸国好友,不曾想半路被你等抓来。”
“方才听闻壮士所言,今年方才十六,为何又生的如此壮硕,莫非你是大户人家子弟。”
“算是吧,但如今家破人亡,与平头小民无异。若非念在这碗饭上,在下断然不会冒着杀头风险替丁大人效力。”
话音落下,丁肃怼着百里燕踹了一脚,随后急忙辩解:
“赵将军,下官觉得此子识得些字,又能数算,本打算是让其充任佐史一职。如今我军正值用人,故而令其阵前效力。”
丁肃诡辩道,赵逊低头浅笑,捻了捻下颚长须说:
“看来壮士却非普通家世。你既识字,本将军本该擢升你,留在本将帐下听用,只是当下正值用人之时,你若能立下功名,待战事平息,本将军可考虑将你除役,壮士以为如何。”
“将军此话当真!”
百里燕脱口而出,赵逊点头肯定:
“军令如山!你本非咸国人,抓你充军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赵逊许诺战争结束后放人,百里燕心想要能活到战后,说不定能在咸国从操旧业,到时有人际关系,总比流浪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强的多。想到这里,他心动了。
“不知赵将军有何效劳之处。”
“你且过来看图。”
赵逊指着桌案之上地形草图,百里燕上前一步,就见赵逊指着“马蹄岭”。
赵逊欲图假冒运粮辎重队,率部经过马蹄岭。但马蹄岭前些日已进入晋军骑兵控制范围之内,以保护马蹄岭以北粮道,百里燕此去就是引出这股骑兵,而后引入马蹄岭以南一里地的小树林,届时由右都督钟衡,率一千军士伏击骑兵队,而后夺取晋国骑兵的马匹和行头,随后诈以晋国骑兵之名,前往马蹄岭之北,再袭击晋国运粮队,劫走粮草。
也就是说,丁肃之所以让自己“功成名就”,感情有去无回九死一生的“美差”啊。
这是拿我做钓饵,去引诱晋国骑兵,整个辎重运输队,除了几匹快马,其他人都是徒步,这要是骑兵冲过来,还不给杀得人仰马翻。
正值百里燕思索之际,赵逊又说道:
“壮士率辎重车辆与晋军交战,不得一战而败,需得奋力死战,而后再败,南逃小树林与钟衡将军汇合。”
“在下明白。倘若败的太快,亦或者不战而逃,晋军必然生疑,怀疑赵将军诱其入圈套。”
“正是如此,故而为达突然性,你与钟衡将军连夜赶赴马蹄岭伺机而动。”
“诺!”
百里燕此时回头狠狠瞪了眼军需令丁肃,这货全然当没发生过,左顾右盼不当回事,现在想来果然是”古人诚不欺我“
此番劫粮是凶多吉少,而且韩合本就善于劫粮劫道,赵逊反过来去劫韩合的粮,万一被打个反埋伏,岂不是自己去送人头。
眼下赵逊决意如此而为,也只有硬着头皮干一条路,或者自己半路上溜号?可溜了,自己口粮怎么办!不还得有个饭碗。
赵逊传令不久,百里燕被调往右都督钟衡麾下,随后趁着天黑连夜启程。随军不过一千八百多人,钟衡率领一千步卒埋伏于马蹄岭以南一里地的小树林,百里燕则率领八百人的假辎重队择机经过马蹄岭。
这八百人中绝大多数是民夫、苦役,只有不到百人归属辎重营的老弱病残兵士,遭遇晋军骑兵百人巡逻队,根本招架不住。
骑在马上边走边想,百里燕觉得赵逊的主意不太靠谱,于是策马上前与右都督钟衡说道:
“钟衡将军,有一事在下不知当说不当说。”
“讲。”钟衡就一个字,头也不回继续骑马赶路。
“在下以为,夜间设伏为好。若是白日设伏,晋军万一走脱一人一骑,晋军大军必到,届时这平原之上,我等跑得再快,也难以逃脱。”
“那你可知,若是夜间伏击,众人如何找准方向,将晋军引入我军设伏之地,我军倘若败走,又如何在夜间收拢人马。”
钟衡目中生疑,仔细打量百里燕。心里早想到百里燕有趁乱开溜的打算,只是迫于自己人多,找不到机会。
百里燕当然知道钟衡眼神的意思,但自己逃能逃到哪儿去,还不得有口饭吃,夜间伏击纯粹是为了自己小命着想。
白天伏击有诸多好处,而夜间伏击由于普遍的夜盲症和缺乏方向参照物,也不可能提供人为光源,夜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荒郊野外伏击有技术上的难度,因为你不能确保巡逻队身后,会否还有其他没有举火的晋军伏兵跟在身后策应,而白天视野较为清楚。
如果夜袭失败,夜间混乱之下不辨方位,加之夜盲症和缺乏组织性,兵士出于本能只顾逃命,难以再次集结。多数的败仗都是兵士四散无法收拢导致的败仗,真正因为战斗伤亡败亡的其实不多。
未战而先思败,是为将者普遍应该掌握的思考方式,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却不多,而钟衡所虑正是在此。
这时百里燕又道:
“钟衡将军,在下有一法,可令夜间将晋军诱入我军设伏之地。”
“哦,尽管说来。”
“在下略知星相,只需定准星位,令众人认准星位之所在,便可在夜间伏击晋军,如此晋军无备之下,定然中计。”
“哦?!”钟衡抬头望天,月色皎洁天气晴好,空中星月一览无遗,渐有认同之意:“你可有把握。”
“只要非痴非傻者,此法有九成把握。”
“既如此,今夜抵达小树林,明夜便去劫杀晋军。”
“诺!”
晚上打埋伏,尤其是做鱼饵的,率领一帮乌合之众仓惶逃窜,黑灯瞎火之下往往都是瞎抓,必须有个统一的撤退方位。
当然,并非赵逊、钟衡想不到天黑打埋伏,如果是峡谷和必经之路,谁都知道夜间打埋伏,就因为是必经之路,目标是死的。可如果在大平原上打埋伏,行军多数情况下依托既有的道路设施,但也可绕行。
一击之下若未能得逞,骑兵一旦举火展开,晚上对于散乱的步兵而言就是噩梦,作战难度极大。所以白天借助小树林或者蒿草掩护伏击骑兵,是上选。
与钟衡说定计策,次日天亮前抵达马蹄岭南边小树林不久,众军进入隐蔽。同时百里燕以“齐腾星”为参照物,定位小树林方位。
“齐腾星”是以发现人齐藤而命名的星组,全部共十三颗星,形似酒缸,所以又名酒缸星,十三颗星亮度较高,方便观察和定位。
确定齐腾星为参照,第二天天黑之后,百里燕与钟衡分兵,自率八百多人携着车马,趁着夜色前往马蹄岭驻防,等到晋军骑兵而来,迅速装扮成辎重队西行。
“马蹄岭”故名意思就是形如马蹄状的丘陵,海拔并不高,百里燕目测高度只有一百多米,而辎重队要在马蹄岭北面坡下经过,这样一来一旦遭遇晋军交手后溃逃,要么绕过马蹄岭,要么翻过马蹄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
多数人本来就吃不饱,这个时候还要翻山绕路逃命,恐怕一多半都得死。想到这里,百里燕与押粮的辎重百夫长说道:
“在下以为,你等率五十人驻扎于潜伏与马蹄岭之上,待到在下率领溃散,便撤往马蹄岭上,晋军倘若追击,必是骑兵仰攻。届时百夫长与众人群起而攻之,定能杀敌措手不及。
而与此同时,在下率其余人等冲上马蹄岭后,与马蹄岭另一侧站住阵脚,而后百夫长可摔人向在下靠拢,我等如此交替撤退,令晋军始终无法脱离战线。”
“如此可行?”百夫长怀疑道。
“此乃诱敌之法,乃昨日赵大都督秘受与在下,只要依令行事,便能诱敌跟随。”
“既如此,便按大都督之令行事。”
这位百夫长倒是果断,不信百里燕的话,只信赵逊的。而且这年头基本上没人敢假传军令,即便百里燕假传军令,临阵之前也没人怀疑。而且小小的百夫长,基本上不会主动思考战术逻辑。
于是敲定计划,百夫长率领钩镰戟、弓箭手,共计五十人爬上马蹄岭埋伏,而百里燕率领剩下士卒十余人,民夫、苦役七百余人等候在马蹄岭以东,等待从西面而来的晋军巡逻骑兵队,并派出哨探盯着西面,警戒晋国骑兵。
为了假戏真做,此番辎重车辆上最上层堆放的麻袋都是稻米,下面都是泥土。万一晋军击溃辎重队,仓促之下势必要验看,表层这层麻袋便能迷惑晋军。
………………………………
第45章 百里初击(2)
一切安排妥当,百里燕(既魏贤)率众人悄然隐蔽,待等晋军骑兵巡逻队经过。根据以往经验,晋军骑兵巡逻队每哨都是三十人,两刻钟一班岗,负责大营最外围的境界。
如果是粮道,骑兵每哨一百至一百五十人,眼下晋军已经身处咸国腹地,弄不好每哨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人,倘若如此,此战很是凶险。
焦急等待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一个时辰过去,马蹄岭以西哨探飞驰而来:
“启禀大人,晋军,晋军骑兵。看火把,少说不下百人,距此已经不到两里地!”
士卒气喘吁吁飞快说道,吓得已是灵魂出窍。百里燕迅速思考后说:
“也就是说,有一百五十人!”
“想是如此。”
“好!听我号令,众人备战,准备出发!”
“诺!”
一声令下,百里燕抄起长枪跨上战马,率领辎重马车缓缓开拔,边走边停,边停边走,有意在马蹄岭以北坡下与晋军遭遇。
而与此同时,晋军巡哨骑兵发现咸军踪迹飞奔而至,为首百夫长视野中隐隐发现火光,正迎面相向而来,随即令道身后众军:
“前方有异,各队听令,前队与我左翼包抄,中队与我绕过前方山丘后侧迂回,后队随我前去。”
“诺!”
众军异口同声,大队一分为三,前后左右包抄不明队伍。与此同时,百里燕一早发现了晋军,遂即下令道:
“众军听令,按计行事。”
“诺!”
众人异口同声,随后在马蹄破正下方停下脚步,等着晋军而来。
双方距离迅速缩短,晋军骑兵前后左三个方向团团围住,为首百夫长一见是咸军辎重队,而且老弱病残几乎没有防备,心中不禁大喜,于是催马上前喝道:
“来将何人!”
百里燕持枪催马上前,距离晋军百夫长三十米开外自报家门:
“咸军粮秣官魏贤,不知将军可否让个道啊。”
“呵哈哈……”将军百夫长径自发笑说:“劝尔等速速投降,否则,少时片刻便令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哼哼,好大的口气,想要劫粮,需过在下这关,可愿上前一战否!”
百里燕横枪一指,晋军百夫长大言不惭道:
“只怕尔等是白送性命,呀,杀!”
话音刚落,晋军百夫长单枪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