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具后的诡异表情和心中的放浪。
之后又罗里吧嗦的写了不下五六百字不着边际的烂事,如轩亭侯等着做国丈啦,魏府一众女子都要加封啊等等。
当时肖春玉快生了,姜蓉预产期在三月,现在应该都生了,来信请示生男生女取什么名,是姓百里,还是继续姓魏,姜蓉居然厚颜提议,要是他感到困难,可以姓姜,她不介意,由此可见没百里燕家中镇着,姜蓉何等独断专横。
此外消息传开后,赵家六姓比以前跑的更勤快,平日一贯千年难见庐山真面目的赵安陵居然也来了,多半是觉得百里燕此前是土豹子出身,他瞧不上。现在转眼土鸡变凤凰,有些份量,终于不用跌份抛头露面。
最后是关于卤侯的,自去年与卤侯协商晒盐法之事,直到今年年初都没什么动静。直到消息传开之后,卤侯立马开工,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百里燕觉得多半是卤侯担心,万一他哪年哪月回了歧国称王称霸,而歧国靠海,还不把歧国收拾成产盐大户,把盐一路卖到中原,冲了盐枭的市场。
于是一心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卤侯在卤城开工了二十处盐池,姜蓉写信之际,已经挖好了两个,砡工派刘郸、吕郜两位大师正在赶赴卤城安装水闸。
阅完姜蓉私信,最后一封是轩亭郡主的私信,都是怀孕后吃不好睡不好闹心撒娇的话,隐隐也透露了乔馫儿的小野心。
百货堂在魏府归萧儿打理,姜蓉作为正室夫人踩了一脚名正言顺,后来乔丞厚着脸皮,被轩亭侯和兰渊公主加塞进百货堂。
现在乔馫儿也参合一腿,肚子大起来后,乔馫儿力不从心,抱怨不能给家里分忧,但这哪里是不能分忧,是担心不能分担数银子的畅快感是真的。
随信一同捎来的还有五万根与二十万贯徐国铜钱,尚在押运途中,最快四月底就能运到,如此基本解决了南征军年底之前的军需,六月前后尉迟光要携化缘化来的物资南下,届时明年的补给也就有了着落。
姜蓉的来信颇为冗长,阅完之际诸将已经等了半天:
“将军,御客一口索要如此众多军资,未免太过分了!”
卢皋不满极为不满,素来温和的司空南此番也义愤填膺:
“卢将军所言极是,一次比一次胃口大,这仗才刚开打,还不知道要打几年,年年如此讨要,咸国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给掏空了。”
百里燕却是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
“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将岂能便宜了尉迟光。眼下我军辎重转运尚无着落,若是不能结好御客,令其替我军转运筹措粮草军需,不用等到夏季,我军将无粮可用。若是从咸国向南运送粮草,怕是要二十万民夫,或是数万驴马,才能供应我军一万七千多人,多数粮草最后都是消耗在运输途中。
故而本将与尉迟光和大王约定,由尉迟光以咸国货品为资,南下途中替我军筹措粮草。”
“那万一尉迟光不答应呢?”苏洪道。
“他断然不会拒绝。”百里燕肯定道:“咸国以五十万斤钢坯作价,换取尉迟光替我军筹措转运辎重军需,其定会答应。这远要比获取索取些兵器要划算得多。”
“五十万斤,那要打多少兵器!”
苏洪大吃一惊,卢皋忙道:
“将军,这未免也太多了,咸国能拿得出来吗!”
“呵呵,这还多。仅仅盛元627年八月月至629年三月的一年半间,永兴城积攒的钢坯不下三十万斤,若非煤炭不足,工匠不够,冶炼之法上欠火候,一年积攒铁料何止二十万斤,日后年产百万、千万斤都不是问题。今年永兴城工坊扩大之后,将能生产更多钢坯。”
咸国鼎盛时期,年产锡铅铜也不过两百多万斤,生铁、粗铁、精铁几万斤,而所需耗费的煤炭是金属冶炼总量的三到五倍,咸国眼下煤矿十之七八沦丧,只能依赖国外进口,对卢皋、司空南、苏洪、许扞等人而言,年结余十几二十万斤钢坯已经是天文数字。
永兴城建起来后的第二年,五成的冶炼产能转向生产钢铁,四成用于冶铜,仅一成用于冶炼农具所需生铁、粗铁,因此钢产量较为可观。
但铜、铁的总产量创金属产量历史最低记录,因为炼钢所需消耗的煤炭是青铜的数倍,钢材产量越大,分配给其他金属冶炼的煤炭热值越少,于是咸国铁产量猛增,但金属总量是在下降的。
年结余二三十万斤钢坯,实在算不得什么惊人的产量,折合吨位也就七八十百多吨,事实上一个小型机加工厂一年产生的铁屑都不止一百多吨。
以北宋鼎盛时期为例,仅仅华北京畿地区一年的钢产量,就达十五万吨之巨,英国直到十八世纪年产钢还不到十万吨,对于眼下处于青铜铁器变革之下的咸国,乃至整个中原各诸侯国而言,十五万吨应才是既最基本的目标,而在此之前,教育和技术仍是阻碍进步的瓶颈。
百里燕写了两分回信,一封回给咸王,另一封回给姜蓉,重点关照了萧儿,又到了该收珍珠的日子,这次的量要比盛元625年种下的更多,收十几万粒不在话下。
实行轮作种植后,今后每年都能收获两年半左右的河蚌。适当养殖三年四年的河蚌,可谋取珠子更大,质地更好的珍珠,以促进价格的上扬。
由于晋国眼红炒作,以及卫国的贪婪,珍珠价格一直被恶意做空,两年多前咸国大量出货后不久,大幅跳水几乎腰斩一半。这两年珍珠出货骤减,价格在去年年初刚刚有所回调,基本维持在往年价位的六成半,不过今年再次出货,价格还得走低。
此后数日,陆续从霄池传来援军抵达的消息,最先达到霄池的是志国二十五万镇东军,由大司马陶敛节制,公良文的处境显得极为尴尬。
志国军队体系异于中原,中原各国太尉掌兵权,相国、大司马分兵权,三人向君主负责。
志国情况较为特殊,太尉、大司马同掌兵权,相国分太尉、大司马兵权。太尉和大司马各辖一军相互制衡,同时志王手中掌握编制达十万的精锐禁军钳制太尉和大司马。
公良氏、陶氏作为志国世袭权贵,相国可以年年换,但太尉和大司马两个位置一百五十多年来,始终姓公良、姓陶,偶尔易手他人也是特殊情况。
因此时间一长,公良氏、陶氏在志国成了尾大不掉的两个庞大权贵集团,志国称霸之后,两家为了大权不旁落,把志国引上了穷兵黩武的阴沟里。
晋国王彦飞本部镇西军二十万人马晚于陶敛部三天抵达霄池,卫国的二十万人刚到兹城,歧、赵、陈、燕四国各出兵五万,还远在掣驰。
寻求会战的声浪也一日高过一日,联军当中难得出现集体喊打的统一局面。
四月十九,百里燕在伤营绘制解剖图,作为早期医学的传播手段,素描和绘画是必须要的手段。
“宋医官,这些手稿和记录你都收好,日后回到咸国还有大用处。”
“属下明白。不过属下担心会有伤教化,被世人斥之为残暴不仁,有碍将军名节。”
“宋医官言之有理,此事倒也不得不防。”百里燕肯定道,思考片刻说道:“这样吧,所有解剖内容都冠以蛮人尸体的名义收录,没有本将与益草堂医官许可,不得流出。”
“诺。”
愚昧是因为无知,无知反而无畏,超前的认知和技术,往往无法被今人所接受。
医学解剖作为当下有悖于人伦礼教的技术,历史上被无数次打上邪恶的烙印,宋锦担心大量解剖资料的传世,会引起时下舆论和封建教化的反弹,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尤其是黑巾军打着迷信和天意的旗号,百里燕却在解剖尸体,在今人看来,本质上都是邪恶的。
收起画稿洗手之际,蒋杰推帘入帐,抬眼便是看到桌上躺着一具肚子已被剖开,并用铜钩张开的肚膛,顿时喉咙作呕干痒难忍。
“大人,您在这儿半天,就为这个啊!”
“都说金雪狄人不同于我中原,剖开看一下不就全知道了。”
“那是真不一样?”蒋杰犯傻问道。
“笨蛋,同样都是人,长得不一样,难道肚子里脑子里的五脏六腑不一样?”
“可他们长得实在不像是个人,肚子里万一有头豺狼也不一定。”
百里燕无奈苦笑,起初就连宋锦也认为,金雪狄人只是外表长得有点人样的畜生,根本不认为金雪狄人也是人。连续几次尸体解剖之后,没从金雪狄人肚子找出妖魔鬼怪豺狼虎豹,所有脏器和中原人没有两样。
此时蒋杰还真凑近尸体跟前瞧个仔细,突然惊叫着似乎是发现了传说中的恶魔:
“将军你看,是跟咱中原人不一样吧!”
“哪儿不一样了?”百里燕顿觉诧异,难不成真能发现异常器官。
凑近低头一看,蒋杰指着肝脏下一个不规则的黑色血块组织,正沾沾自喜:
“将军,咱中原人没有吧。”
“那是恶性肿瘤,不是中原人没有,是寻常情况之下,人的体内不会生长此物,此乃恶性疾病,时间一久,是会要命的。这家伙即便不死于非命,也活不了多久。”
“那这病能治吗?”蒋杰继续诡辩着。
“这要看情况,眼下不把人剖开是看不见的,把脉多半把不出来,极难治好。不过这些病都有征兆,要是赌一下,能对症下药,多少能活几年。对了,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你来做什么。”
“哦,瞧我给我忘了。回大人,塞骞大师到了。”
“你怎么不早说,他人在何处?”
“就在中军的大营里。”
自三月调往业绥之后,塞骞一直在霄池驻防,突然赶到业绥,不会是单纯的移防,是曹驰正要有什么动作。
………………………………
第463章 北海天船事件
前往中军之际,蒋杰没来由的说起长孙国:
“大人,今日属下听到有人吹牛,说是长孙国今年元宵节,从海上拉回一条大船,体量惊人,能装三万多石的货,桅杆比霄池的城墙还高,船上挂满了白帆,说是上天赏赐给长孙国的神物,大人你说是不是吹牛。”
“嘶……”百里燕猛是刹住脚步,胸口顿时一沉:“你再说一遍,是三万石,三千石!”
“属下也以为是吹牛,天下哪有能装三万石的大船,三千石还差不多。”
“你方才说,是长孙国从海上拉回来的!”
“是啊,还是从最海天郡外海拉回来的,桅杆都有十丈多高,大人你看这牛吹的,是不是没根没据的。”
“嘶……海上,你是说海上!”
“是啊,是海上!”
百里燕紧蹙着眉头脸色阴沉,他此时只想到一个问题,如此大一艘木质船,肯定不是来自中原,也不可能是金雪狄人的战船,如果真的存在,一定是来自北半球的其他文明。
中原能造的最大货船能载四五千石,每石约合一百一十七斤梁国标准斤。每斤百里燕估摸着,也就四百五六克左右,不足中国的一市斤五百克。
有鉴于木质船舶容积率大于现代船舶,方形系数取0。55计,五千石载重的木质船舶,排水量约为九千一百石,大约相当于六百吨排水量不到的小船,载重三万石的排水量至少两千八百吨。
这个吨位,比英国胜利号一级风帆战舰吨位还大,如果不考虑目测的误差,这种体量的木质船舶,标准员额九百多人,满载员额能装一千两三百人,如此还能保证三到四个月的海上自持力。
受制于技术,中原所造五千石大船,价格昂贵周期长,不是谁都能早,整个中原凤毛麟角,水运主要载具仍是千石、两千石船为主,三千石、四千石船只有大国才造的起,咸国仅有四十多艘三千石大船,四千石根本是一艘也没有。
现在长孙国北海岸莫名其妙随便飘来一艘载重一千八九百吨的木质风帆船,如果是真的,只能说明这个星球上已经出现有更高等级的文明,而且已经工业化。
因为就木质船舶而言,排水量超过一千两三百吨,就已经超过橡木木材所能承受的力学极限,因此需要大型结构的钢件加以加固与承重,而这就需要强大的锻压机、挤压机与一定的金属切削机。
英国的胜利号风帆舰,其本身虽然是木质战船,但主要结构仍然使用了钢制锻压部件,否则根本造不出如此巨型的木质风帆战舰,因为再好的木材,木材本身的力学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单纯的材料堆积。
而且还是随便就飘来一艘一级风帆战舰,这意味着拥有同等吨位战船的应该更多,否则为什么不飘来其他更小吨位的船。
相比于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只造了一艘胜利号,现在随随便便飘来一艘比胜利号更大的风帆战舰,更能说明未知的潜在文明,仅仅是将此种规格的战舰充当远洋探路舰船,也许还有更为庞大的战船正游弋在未知大海的某个洋面上,甚至不知道何时,会像殖民者杀光数以亿计印第安人一样,把中原人统统杀光,这不免让百里燕开始担心起来未来。
“真是该死……”
嘟囔了一声,蒋杰不解,遂即问道:
“怎么了大人!”
“这下可能有大麻烦了!”
“大麻烦?!大人不会以为世上真有能装三万石货物的天船吧。”
“现在说了你也不懂,先去见恩师吧。”
“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原整整落后金雪狄半个技术的代差,更落后工业化的未知文明两个代差,百里燕难以想象青铜文明,如何面对坚船利炮的洗劫和屠杀。
来到中军帐,百里燕收敛起阴沉的脸色,勉强挤出几分笑意,向塞骞恭敬行了一礼:
“徒儿拜见恩师。”
“呵呵,你我师徒何须如此客套,过来坐。”
“谢师傅。”
径自落座,百里燕随即问道:
“师傅,此来可是为会战一事?”
“嗯,眼下各国主力尽抵南境,会战无可避免,为师此来驰援笃晖,坐镇东线,以防蛮军偷袭我后方。”
“那援军多少?”
“二十万,苏方义正率军而来,约莫还有四天能到笃晖。为师先行一步前来探望你的伤势。怎样,伤势如何了?”
“承蒙恩师惦念,徒儿腿伤已是痊愈,唯有肩伤恐怕得再养半年,弄的不好,还得落下病根。但只要恩师召唤,徒儿定万死不辞!”
“不愧是为师的好徒儿,不过如今你已贵为一方勋贵,人情世故的轻重为师还是知道的。笃晖你就别去了,安心留守业绥即可。”
“师傅,笃晖方圆数百里地势开阔,不利坚守,还是让弟子随你一起镇守笃晖吧,你我师徒二人也好有个照应。”
“笃晖虽不利坚守,但蛮军主力以西线为重,东线只需守住即可。”
“既如此,恩师务必小心。我联军大举进驻南境,辎重周转之弊暴露无遗,想必御帅此时会战,定是料到后勤之困窘,图求速战速决。而笃晖距离后方补给较远,转运困难,会战发起之前还应速速囤积辎重,以防不测。”
联军总兵力会同民军在内,多达一百九十余万人,仅千岳山转运物资的民夫、妇女就多达一百五十万人,驴马四十余万匹,车辆数万。各诸侯国从内地向南境转运物资所需民力延绵万里,人数不下千万,消耗在后勤的粮草每月都以五百万石计,长此以往,联军必被后勤拖垮。
与塞骞商定了协防细节,百里燕话锋一转,提起之前蒋杰所提长孙国天船一事:
“师傅,弟子刚才听说,长孙国今年元宵节时,从北海拉回一艘大船,能装三万石之巨,可有此事?”
“嗯,确有此事。消息最先出自砡工派,后被我御客所知。”
“如此说,砡工派大师见过此船了?”
“见是见过,但长孙国却是不让登船,因此暂且不知船内倒底是何情况。不过,此船确实巨大,据传圆头圆脑,甲板之上竖起七八根大桅杆,挂满白帆,而且是圆帆,甚是壮观。”见百里燕脸色有异,塞骞忙问:“燕子,你见多识广,不会是想到了什么吧!”
“恩师,弟子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但说无妨。”
“万一日后北海之北有蛮夷来犯,我中原当作如何。”
“可为师听说,北海之北乃是一望无际之大海,是天地的边际所在,永远也不会到头,何来蛮夷之有。”
塞骞一席话,让百里燕哑口无言,时人对所在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仅仅停留看得见摸得到近在眼前的世界,对未知遥远的大洋彼岸根本毫无认识。
确实,许多典籍中偶有记载,长孙极北,酷热之地,北望大海无垠,大船北出一月不见边际。大致可以知道早年一支船队的自持力,也就是一个往返两个月,单程不会超过两千公里。
对于青铜文明,两千公里的海洋足够广阔,足够屏蔽来自另一个大陆文明的侵袭,但前提是所有文明都处于相对平等的起跑线。
但现在,金雪狄人先于中原完成了铁器的普及,而来自另一个未知的文明,甚至提前进入第一次工业后期,正在开启第二次工业变革,海洋将不再是传统陆地疆界的屏障,百里燕此时只寄希望于北海能足够广阔,能给中原喘息之机。
当天,百里燕留塞骞在营中吃火锅,火锅涮肉在咸军普及不久,短短数月间迅速被联军仿效,也许不用多久,也会迅速传入中原。
当夜,百里燕一宿没睡,满脑子想的还是那艘大船,船里倒底装了什么,是否有人,是淡水食物枯竭后漂流至北海,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被长孙国俘获。甚至不排除船内载有先进武器,也许,热兵器的时代就要到了……
第二天,塞骞率军前往笃晖驻防,舒潼仍在笃晖积极组织城池的修葺和粮草囤积。
蛮军对城池的破坏异常严重,除了使用巨石轰击火油弹纵火,金雪狄人还是用油膏,一种极具粘性的油脂黏在城墙表面,然后放火,点燃局部城墙。
寒冬腊月热胀冷缩之下,城墙极易开裂,甚至崩塌,笃晖因火烧开裂崩塌处多大二十三处,百里燕也亲赴现场勘察,最大的豁口长达三十多步,深入墙体两丈许,索性城高墙厚,没有塌到城墙底部,但修复起来异常麻烦。
三月解除围困至今,才修复七处豁口,要想全部修复,援军进驻之后,最快也要五月中下旬完成。
塞骞临走时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地形图,一张千岳山联军防区以南两千里地的地形草图。在此之前,中原所有典籍,都无法查到有关更南方的消息。
该份地形图与此前掌握的情况基本吻合,向南两千里没有城池,都是草原、原始森林、沼泽、湖泊,东西的宽度达到五千多里,无险可守,无险可依。
受到高原气候和后勤补给的严重制约,继续向南扩张领土,变得异常困难。战事无法保障掣驰城向南三千里地之外的辎重运输,所有的粮食都可能被民夫消耗在路上,同时也增加了中原内地的运输成本。
因此近三百年间,中原联军再也没有向南扩张一座城池,现在的疆界几乎是当下技术条件所能维持的极限距离。
四月下旬,曹驰正陆续向天南、徐途两地移防驻军,同时在霄池以东、以北两地操练兵马,继续等待西海诸国主力抵达,长孙国发现天船事件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五月初二,鲁诚带斥候营在外野训,无意中发现金雪狄人斥候,藏于业绥以西四十里小树林,共有三人,击毙一人,活捉两人。
“将军,此二贼当时躲树林中,被末将撞上抓了正着,杀了一个,抓了两个活口。”
“就发现三个?”百里燕问道,不禁觉得匪夷所思,金雪狄的斥候竟然敢于深入联军后方刺探军情,当真是有恃无恐。
“就发现三个,末将带人夜里守了整整一夜,没发现还有他人。”鲁诚道。
“去,把郑先生请来。”
“诺!”
郑平,金雪狄语通译,是曹驰正特意调拨的稀有人才。
作为文化和情报重要的沟通纽带,语言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数百年间徐、宋、卫以俘虏和中原贼为基础,不间断培养了一批翻译,御客更是培训翻译的主要组织,专业性更强,八成以上的翻译都来自御客的门下。
………………………………
第464章 祸起萧墙(1)【过年期间更新不变】
活捉的二人抵死不说,郑平的问话不是很顺利,百里燕转而将突破重点转向二人的随身物品。
除了兵器、口粮,二人随身物品中还搜出三份绘制在羊皮上的东部战线地形图,绘的极为详尽,哪里有树林,哪里有洼地、河流、水塘、山沟沟,都标的一清二楚。躲进树林潜藏都是精心提前踩点,若非碰上鲁诚带人前去野训,也不能撞枪口上。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某种类似柠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