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将闻讯咸军,非但没有退缩,战意愈发汹涌:

    “他们都是一群得了沥血病的病虎,现在说不定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两万骑兵不够,那就出动三万,对付他们这些病怏,完全足够了。”

    “说得对,沥血病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现在出击,还能将他们全部消灭。”

    沥血病是金雪狄人对眼下这场暴发瘟疫的称呼,最早出现于金雪狄人本土的南极地带,因长期缺乏维生素C的摄入,经由空气传播而感染此病。

    此病对重度、极度维生素C缺乏者具有极强致病性,对温度敏感,不宜在夏季和温带、中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传播,流行于金雪狄人本土以南,寒带地区三百余年。

    大约在五十年前,因偶然间发现果蔬可预防此病,此病医治之法后被金雪狄所逐渐掌握。

    此番北征,金雪狄人通过中原贼摸透中原联军生活规律,故而在冬末春初,在联军后方广泛散布此病,以达到消灭中原人口,削弱有生力量的目的,从而迅速攻破天南防线。

    帐下诸将人皆料定咸军感染了此病,请缨出战者络绎不绝,军团长尼勒森不顾反对,力排众议强行否决出击决定:

    “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大军明日继续围困笃晖,等待飞涯瀑北军前来救援,而后再一网打尽。在此期间,不得擅自出战,有违军令者严惩不贷!”

    “军团长,北人意在突围,他们里应外合势必要做垂死挣扎,我军损失将会很大。”蛮将道。

    “北人突围之事我已有妙计,各军明日务必准备土工器械,如何安排,听从我的调遣!”

    诸将请战之际,尼勒森早已胸有成竹谋划好一切,笃晖是不得不救的死局,而守株待兔显然要比主动出击风险来的更低。

    第二日,咸军修整一夜,百里燕用在河边搓着脸,清甜的雪山融水让人精神大振,一旁出神的蒋杰这时说道:

    “大人,此湖如此巨大,为何却是不见一条鱼虾呢?”

    “怎么,肉吃腻了,想捞些鱼虾尝尝?”

    百里燕反问,蒋杰抓耳挠腮,似乎是说中了他的心思。

    “肉是好吃,可老这么个吃法儿,肚子实在不舒服。”

    “呵呵,等回去后,就是想吃也没得吃。”

    百里燕立身而起,准备回营,这时司空南迎面而来:

    “将军,探马来报,蛮军似乎并未发现我军踪迹,是否是多虑了?”

    两日前行军途中偶然发现人粪,百里燕怀疑是金雪狄人所留下。

    不同于中原人,金雪狄人不种出水稻,小麦也很少,只种一种产量很大,几乎四季都能种植褐色的燕麦,还有大青稞。而中原人则以大米、燕麦、小麦为主事,南境水稻无法种植,但广种小麦和燕麦,故而两拨人的生活习性有天壤之别,排泄物是截然不同。

    常言道细节出魔鬼,寻踪觅迹的诀窍在于细微处的真相,百里燕断定留下粪便的金雪狄人,离开当地不会超过半天,极可能是斥候,咸军的行踪已经暴露,百里燕当即向笃晖方向派出侦骑监视动静。

    “金雪狄人诡诈的很,还是小心为妙。发现人粪之处距离飞涯瀑甚近,蛮近应该早就在此调查地形。而且此地有水源,草地肥美,适合牧马放养,蛮军派出斥候,多半是要确定天南关方向有无联军援兵。

    假若蛮军已经发现我军踪迹,却不来攻我,其中的玄机耐人寻味啊。”

    百里燕猜测道,司空南又说:

    “会否蛮军怀疑我军染病,等着我军不战自败,而后再来袭我。”

    “或许有此种可能,不过,有一事说不过去。”

    “将军所指何事?”

    “假若蛮军发现我军踪迹,而笃晖城西山顶烽火清晰可见,那我军里应外合突围之事,蛮军定然已经识破。若按常理,危城突围当速速决断,不宜久拖不决,因此笃晖守军突围就在这两天之内,蛮军定是能料到。

    而城内尚有十几万兵马,即便再病亡一半,笃晖城内仍有七八万之众,届时裹挟城中青壮男女向外突围,仅靠二十余万蛮军如何能招架!”

    “那将军的意思是,蛮军是守株待兔?”

    “正是,非但是守株待兔,我甚至怀疑,蛮军定是设下了巧计,能将我军与笃晖守军一起装入其中。看来事情有变,蛮军一定又在憋什么坏招,不能再等了,全军即刻西进,提前动手!”

    笃晖理论上尚有能战者十五六万,不惜代价向业绥全力突围,三面围城的蛮军根本招架不住,里应外合之下更招架不住。蛮军不首先解决咸军,反而继续围城按兵不动,完全违背常理,如此更能坐实蛮军又在琢磨什么坏招。

    正如百里燕所料,蛮军于当天中午在笃晖城北一里处,动用三万人,沿着东天南山山脚自东向西开始挖沟,以阻断笃晖守军从北门突围逃向业绥的出路,迫使笃晖守军只能从南门和东门出逃,钻入蛮军预设的圈套。

    苏方义闻讯火速来到北门城楼了望台,蛮军开挖壕沟的一举一动望远镜中看得一清二楚。

    “坏了坏了,蛮军已经识破我军突围计策,照此下去,明晚就能将路全部挖断!”

    苏方义忧心忡忡,塞骞收起望远镜说道:

    “不如此时杀出去,尚且能有一线生机!”

    “断然无此可能!”舒潼否定道,指着城墙东北角外集结的蛮军骑兵:“蛮军在东北面集中轻重骑兵数万人,一旦我军从北门或是东门突围,他们就会立即扑向我军,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塞骞忙问苏方义:

    “苏先生,可有计策应对!”

    “倘若仅只是围城,我军坚守一年半载或许尚无问题,而眼下是内外交困恶疾肆虐,蛮军佯断退路,实则是逼我军提前从南门突围,而业绥在北,我军无论从东门还是南门突围,势必遭遇蛮军层层阻击尾随追杀,绝无生还之可能。

    为今之计,只有凭借城郭为依仗,诱敌至我军城下对阵,而后择机向北突围,绝不能拖到明日!”

    “如此风险太大,我军侧翼极可能被蛮军骑兵攻垮!”

    舒潼道,塞骞接过话:

    “那便由我亲自率长枪阵与强弓手,先行出城与之死战,我军骑兵在后列阵接应,最后步军再行出城,如此可阻蛮军骑兵来袭。”

    舒潼难下决心,又是问道:

    “塞骞大师可有把握!”

    塞骞一声冷哼:

    “哼哼,中原枪阵我塞骞不敢说天下第一,但是蛮军绝不会是我对手。有我塞骞在,定保我军侧翼安危!”

    “那好,此战先由塞骞大师率长枪阵出战,务必拖至蛮军一个时辰,以利我军结阵!”

    苏方义当机立断,要在蛮军挖成壕沟之前提前突围。


………………………………

第469章 恶战(2)

    少时,既没有吹号,也没有擂鼓,近十万人马无声无息向城北集结。塞骞自率两万长枪、钩镰戟组成的步军,阵集结于本门内侧,他们手中所持长枪、钩镰戟,要比平日常见长枪钩镰戟还要长出近一尺,且枪尾安装有近半尺长的铁质锥形尾椎,以便于长枪坐于地面。

    “塞骞大师,此战凶险,务必小心!”

    “苏先生放心,塞骞只要活着,定保大军安然北撤,先告辞了!”

    “大师保重,开城门!”

    苏方义一声令下,北门内侧碗口粗的铁栅缓缓开启,足足花费一刻时间,方才将巨大的铁栅,用锁链和绞盘拉出地面。

    与此同时,联军突然由北门出城,瞬即点燃了蛮军战意:

    “军团长,出战吧。北人这是要趁我军壕沟未成之际,向北突围,此时杀奔过去,正好迎头痛击,重挫他们锐气,好将他们赶回城去!”

    “对,不能让他们在城外站稳脚跟,否则他们很快会从北面突围,届时再追,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蛮将纷纷请缨出战,军团长尼勒森压了压手说道:

    “方才斥候来报,藏于飞涯瀑的北人距离笃晖已经不足二十里,他们的突围时间就在今天下午,而不是此前预计的明天和后天。”

    “那还等什么,我即刻率重骑兵截住他们,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蛮将大言不惭道。

    “那你告诉我。”尼勒森质问道:“这支北人军队另外的八千步军现在何处!”

    “病死或是已经溃散。”

    “那为何独独他们的六千骑兵却安然无恙!”

    “也许是步军骑马而来,实属不自量力!”

    诸将对答如流,让尼勒森很是伤透脑筋。

    就在半个时辰前,暗中盯梢的蛮军斥候传回咸军西进的消息,但却只有六千多人的骑兵,另外的八千骑马步军并未跟随骑兵西进。沿途部署的其他斥候,遭遇咸军的驱赶和追杀,尽数后撤,自始自终未发现咸军八千步军去向,尼勒森怀疑咸军另有其他部署。

    帐下言战者依然喋喋不休,尽管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六千骑兵,但尼勒森始终担心有诈,依然不打算主动出击迎战:

    “都住嘴吧。”他抬起左手示意安静,随后继续说道:“巴库顿!”

    “军团长有何吩咐?”

    “调重骑兵一万,长枪手五千,强弓手五千,面西御敌。不得令北人援军进入城下,敌军如果主动撤离,不得擅自追击”

    “遵命!”

    “其他各军按计划进入战场,准备作战!”

    咸军去年大闹平双山、鹿苑坡后,被蛮王布伦铎通报全军点名,重点警示了咸军战术战法,尼勒森对此极为小心,严令巴库顿不得主动追击,谨防着了百里燕的道。

    此时咸军骑兵距笃晖城已不足十五里,受雪山阻碍,视野无法看到北门全景,但望远镜中,却仍看到蛮军城外列阵,一副如临大敌的态势。

    “果然有圈套,金雪狄人正在准备攻城,多半是守军被逼要从北门出城了,看来提前出发的决定是对的!”

    这时卢皋说道:

    “蛮军正在向我军逼近,都是重甲铁骑,将军准备如何如何迎战?”

    “此番敌方主将心眼颇多,可见对咱们防着一手,他们的骑兵比咱们多,还有长枪阵掩护强弓手,用老办法肯定是不行的。传令各营,接近敌阵至三百步时停止前进。”

    “诺!”

    两军相向而行,十五里地迅速拉近至一里地,蛮军最先停止步伐,咸军接近至一里地时,也停止了前进,就地等待,既不主动进攻,也不做其他迂回战术,两军就地相持对垒。

    而与此同时,北门全景尽收眼底,远远可见联军正在出城,北门东线已与敌遭遇,正在激战,蛮军出动了战象和步军冲阵,骑兵北翼迂回,但遭到了御客长枪阵迎头痛击,被死死的钉死在原地动弹不得。

    此时蛮军的异常调动引起了苏方义注意:

    “是咸军,咸军到了!”

    “只有数千骑兵,如何能从背后破敌!”

    舒潼不禁怀疑,苏方义虽然同样怀疑,但此刻至少百里燕人到了,他反而不担心百里燕是意气用事,他说:

    “想来百里燕定是有计策,我等暂且耐心等待,静观战局变化。”

    说是静观战局变化,战局此时也确实静的出奇,城下厮杀正酣,咸军却按兵不动,继续与当面之敌对峙着,看不出有任何交战的打算。

    消息传回蛮军大营,军团长尼勒森不禁疑窦丛生:

    “北人就没有进攻?”

    “启禀军团长,北人没有发动进攻,继续保持一里的距离与我军对峙,似乎不急于作战。”

    “可有发现其八千步军的下落。”

    “没有,尚未发现敌军步军踪迹。”

    “既不进攻,也没有步军踪迹,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尼勒森暗自低喃,这时帐下蛮将上前道:

    “军团长,他们这是在虚张声势,干脆让巴库顿杀过去得了,区区六千人,还怕他们不成!”

    “其中有无诈计,是你知道,还是我知道!”

    尼勒森质问道,蛮将无言以对:

    “这……”

    “都行了,传令巴库顿,出动三千铁骑前出试探,一旦北人逃窜,不可追敌,立即退回阵中。”

    “遵命!”

    尼勒森摸不透咸军意图,又担心有诈,左右权衡之下,决定发动试探进攻,以促使咸军暴露意图。

    两刻钟后,传令兵来报:

    “禀报军团长,巴库顿将军奉命出击不久,北人不战而退,向西逃窜。巴库顿将军奉命撤回人马,等待军团长指令。”

    “如此说,北人没有急于交战!”

    “是的!”传令兵道。

    直觉让尼勒森相信,咸军另有所图,那消失的八千步军,很可能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予致命一击。思酿片刻,斟酌再三,尼勒森说道:

    “传令巴库顿,向东退后七里,进入大军身后,防止北人偷袭我军背后。”

    “遵命!”

    巴库顿接令不久,步军在重骑兵掩护下向东徐徐退去,随后重骑兵陆续分批东退,百里燕依然保持着节奏,不徐不疾,始终与蛮军保持三百步左右的距离。

    此时日落西山天色近昏,一连对峙了两个时辰,咸军的耐性被消磨的荡然无存,性子素来稳重的司空南也不禁问道:

    “将军,眼看着御客在城北外厮杀,咱们这般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

    “让你等,你就等着,谁难道还嫌命长吗。”

    “可如此这般对峙下去,如何能接应笃晖守军出城。”

    “这你就不懂了,信不信今夜刚才跟前的这两万人都给他干掉了。”

    司空南闻讯赶到困惑,他说:

    “这恐怕不能吧,蛮军早有防备,更何况咱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也不能暗施手脚啊。”

    卢皋这时说道:

    “许扞、陆肇、江湛三人天黑后便能赶到,将军不会是想出其不意吧!”

    “对了,有时候我就发现,卢皋就比你司空兄看的透澈。”

    “我……”

    司空南哑然无语,卢皋得意忘形沾沾自喜的说道:

    “嘿嘿,要不,也不能让许扞三人跑在后头,想来定是有什么计策。将军,你也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出来,也让大家参详参详。”

    “说了你能懂?”

    “呃……”卢皋也哑然无语,刚才的得意劲儿一扫而空。

    “行了,告诉弟兄们,天黑之后灯火管制,不许举火。”

    “这是为何?”卢皋不解道。

    “说了吧,说你不懂你还装懂,天黑之后,不有人给咱们打光吗。”

    “哦……原来如此。可那也不对呀,蛮军不还是两万人马,咱们还是一万四千人,怎么能吃掉他们两万人,还有重骑兵。”

    “呵呵……”百里燕一声冷笑:“你看看,蛮军重骑兵浑身上下,连同马甲在内要多少斤份量。”

    “没两百五十斤,两百斤得有吧。”

    “蛮军重骑兵马甲人甲本将称过,人甲足有六十多斤,马甲一百四五十斤左右,足有两百多斤,蛮军选拔重骑兵,无不是体形健硕之力士,少说一百七八十斤开外,合计得四百斤,加上一干长槊,一柄长剑,一面盾牌,干粮还有水囊、衣服,怎么也得四百五六十斤,如果是冬天,还得加重。

    而这份量,几乎是咱们中原上等战马的驮载极限,但随之而来的是耐力锐减。

    如今蛮军重骑兵与我军对峙,人甲马驮一下午,马匹闷在铁甲之内汗水不得宣泄,待到入夜之后气温骤降,马甲冰凉,其战马累了一天,岂还有战力可言。

    反观我军皆为轻甲骑兵,马匹驮载轻便,汗水随出随干,即使赶路五十里,修整的两个时辰,气力多半已经恢复,一旦入夜,我军骑兵优势大增,一战可溃蛮军重骑。”

    金雪狄的高头大马体格虽然健壮,但却不适合载重,重载情况下能装六百斤左右,中原上等战马只能装不到四百斤,但是中原优质的驮马,能驮七百多斤,下等驮马也能装四五百斤,装载越多,速度越慢,消耗体力越大,因而驮马只装七成的货。

    当然,既然是一等一的战马,马匹的质量是过硬的,也能驮重,但会驮废,因此不能装太多。

    蛮军重骑兵连人带甲、带兵器水粮,怎么也得四百五六十斤开外,长时对峙下,什么都不做,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

    当地气候春夏昼夜温差极大,上午风和日丽,晚上就可能狂风大作,甚至变天,气温骤降。蛮军马匹披挂重甲汗液都闷在体表,待到夜间气温下降,铁甲冰冷。

    且不说马日后会不会得病,马匹的肌肉高度紧张了一天,气温下降后突然紧急拉动,马的肌肉承载力大幅削弱,速度和耐力极大减弱,届时天色一黑,借助灯火指引,敌明我暗,发动突然袭击,胜算极大。

    同时许扞、江湛、陆肇、吴登四人率步军晚于骑兵一个时辰出发,走半天,休息半天,黄昏之前再上路,抵达笃晖,正好天黑。

    并非蛮军没有发现咸军的步军踪迹,而是八千人就在百里燕身后,差了半天路程,是尼勒森误判了咸军八千步军已经越过防线调往他处,并没有向咸军背后派出侦骑。

    即便派出侦骑,最终也是被咸军骑兵和暗伏斥候干掉的下场,所以是百里燕在尼勒森眼皮下玩了个障眼法。


………………………………

第470章 恶战(3)【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这里给大家拜年了】

    入夜,北门城头的苏方义、舒潼焦急万分,塞骞出城厮杀近三个时辰伤亡巨大,百里燕迟迟不动,让局势变得极为被动:

    “苏先生,百里燕为何还不动手!”

    苏方义用望远镜北眺十里外,蛮军在火光映照下清晰可见,但咸军似乎并没有举火,完全不知道咸军置身何处。

    “怪了,百里燕究竟所设何计,为何还不动手?”

    “不会是跑了吧!”舒潼直言不讳。

    “百里燕胆略过人,断然无此种可能。更何况塞骞大师尚在笃晖,百里燕不来也罢,来了岂能一兵不发自己逃走。”

    “那为何迟迟不动手,继续拖延下去,我军即便出城,与全军覆有何异。”

    舒潼话音刚落,十里外灯火攒动,苏方义大喊一声:

    “快看,动手了,百里燕动手了!”

    “哦!”舒潼掏出望远镜向北眺望,却是发现十里外蛮军阵前灯火乱窜,隐有兵马走动,阵形颇无章法。

    而与此同时,咸军入夜后不举火,彻底消失在巴库顿所部视野当中,巴库顿派出哨骑前出,试图架设篝火预设警戒,反被百里燕神射手射死,巴库顿探路未果,随即将消息报知军团长尼勒森。

    尼勒森明知其中有诈,但实在想不出诈在何处,直到两刻钟后,咸军突然发动袭击:

    “报,报军团长,北人发动攻击了!”

    传令兵飞快说道,尼勒森扔下手头的皮鞭忙问:

    “战况如何?”

    “天黑,北人趁黑抵近我军阵前放箭,而后掉头便走,巴库顿将军率兵追赶,不敢冒进,而后又退回阵前,现在仍在胶着。”

    “嘶……北人仍未举火吗!”

    “是的,北人仍未举火。”

    “糟了,快,传令巴库顿,熄灭灯火,以静制动!”

    “遵命!”

    尼勒森非常清楚,咸军装备有一种连射手弩,纵然无法对重骑兵造成之命伤害,但却会给轻步兵和马匹造成致命伤害。

    天黑之下己方举火,而咸军不举火,蛮军反而成了活靶子,咸军隔着二十步外掠过阵前乱箭而发,仅靠阵中火把的光亮,肉眼手根本无法看见二三十步的情况。巴库顿贸然出击,反而还可能陷入咸军预设的圈套。

    就像贾巴尼思、基洛斯,一个是白天栽进了陷阱,另一个白天晚上都栽了一次。尼勒森同样在担心,咸军此番会否设下其他什么圈套,等着他的跳进火坑。

    此时咸军继续在阵前不断以手弩、松油火罐袭扰蛮军,时而贴近,时而遁走,每次几百或一千,一阵乱箭便走,根本不予纠缠。

    巴库顿重骑兵正如所料一样,前出追赶非但没有展现出应有的速度优势,相反马匹吃苦受累一整天,体力和状态急速下滑,百里燕率军掉头就走,一旦发现蛮军重骑兵后撤,即刻率军从背后掩杀,怼住落单的重骑便是几人一起围攻,甚至不惜下马砍马腿,而后击杀。

    “将军,许扞率军赶到!”苏洪纵马上前说道。

    “太好了!”百里燕抬头看了眼月色又道:“我琢磨着,蛮军马上要灭火,传令让所有弟兄,手臂缠上绷带。你率骁骑营,予我阵前放火,越远越好。”

    “遵命!”

    松油火罐都用绳索栓连,使用时点燃闷头棉布,而后用绳抛出,最远可扔到数十步开外,用于纵火和零星小范围的照明,可谓极为便利。白巾在微弱灯火和夜色中会格外醒目,从而有利于识别敌我。

    下午发现蛮军固守不战,百里燕料定金雪狄人担心重蹈去年平双山、鹿苑坡覆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