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中,既有宋国人徐国人,也有卫国人,在柑橘湖劳作已有八个月,期间被杀四十六人,被奸杀女子五人,就在十二天前,金雪狄人残忍的施以吊月钩酷刑处死了一人。咸军尽数斩杀蛮军大快人心,随之而来的问题很快摆在面前。

    村中共计发现马匹五百余匹,战马两百多匹,其他都为驮马,这么多人不可能一起跟随转移,百里燕也没有打算将他们带走,也不现实。

    遗弃实为不仁不义,留给蛮军最终也会落个残酷报复的下场,村中粮囤尚有口粮、鱼干,牛羊若干,渔村以南是大雪山,雪山无法翻越,但可以避难。百里燕决定让村民带上全部口粮和过冬棉衣进山避难,能躲多久就躲多久。

    其余愿意跟随咸军者,选善战者随军,其余尽数进山。


………………………………

第475章 绝地大逃亡(4)

    百里燕从村中马匹抽出三百匹充入咸军,裁汰军中跑废马匹一百匹,留给村民两百余匹马,牵引车辆装载物资,连夜打发他们转移物资,火速南进雪山避难。

    临了补充了他们一百五十余支兵器、弓箭等缴获兵刃用以自卫,其余尽数装备选择加入咸军的青壮年七十余人。

    时至晨昏,百里燕小憩片刻,天亮后村民已经走远,咸军继续上路。

    走在路上,百里燕问道:

    “蒋杰,口粮能吃几日。”

    “每人装了七天,一百多四十多匹马装了每匹二百五十来斤不到,也就能吃二十天左右,省些吃也许能吃二十三四天,不能再多了。”

    马匹其实还能再装一百斤也没问题,百里燕担心装多了跑不快,只让装了两石多,大致相当于一个战士和装备的份量,此外还有些锅灶和随附用品。

    “大人,咱们下一步上哪儿去啊?”

    “去节平,想办法从节平绕道前往霸康、天泉,再想办法回霄池。”

    “节平!节平距离咱可还有七八百里路呐,再到天泉,那可是小两千里路,咱们的粮草只能勉强撑到天泉。”

    “看来,你是大大的进步了,地图都能记的滚瓜烂熟于心,日后本将保你做个将军怎么样。”

    “嘿嘿,大人取笑属下了,属下哪里能当将军。”

    “天下之事皆有有可能,你也不小了,回去之后我给你说一门像样的亲事,有本将做主,想来想要嫁女的人家,还不在门外排成长龙挤破头,争着嫁女儿。”

    “呵呵……”

    一提到女人,蒋杰就抓耳挠腮羞红满面,多么单纯,他这个年纪,上世也许应该在念高中。

    咸军离开渔村后的当天中午,希克斯的五千轻骑率先追到渔村,发现了了被杀的守军,随即继续西进追击咸军,同时派出了信使,将消息急送军团。

    百里燕沿着雪山一路向西跋涉,雪山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从柑橘互绕过山脉需要两天,然后再向东走两天能到辰封城。

    辰封距徐国的节平约七百里,节平距霸康五百里,霸康到天泉是七百五十里,四座城池呈西偏北二十度脉络,自东向西延伸,节平作为中原在千岳山最南端的城池,也是第一个弃守的城池,霸康、天泉在随后的战争中陆续弃守。

    蛮军紧追在咸军身后,但距离却从最初的半天路程,距离逐步拉开到一天,而后是一天半,因为咸军每天要走的路要比蛮军多得多。

    其实蛮军可以合兵一处,而后腾挪出几千匹战马,一人两马交替追击,两天之内就能追上咸军,但并不清楚蛮军为什么没有这么做,要说担心中计,也许有这层因素,百里燕更倾向于相信蛮军自以为是,以为咸军被困于其后方上千里地,便能困死咸军,因此不急于消灭咸军。

    菲戈斯一路上沉默寡言很少说话,百里燕猜测他是担心利用完之后将他杀死,所以沉默是金。

    大军连续行军六天,抵达节平外围二十里,情况出人意料的棘手,驻扎在节平的蛮军提前得到了警讯,出动了近万的二流人马在节平城外到处游荡。

    按说追击咸军的蛮军骑兵向节平等地发出警讯,不应该比咸军更快,对此百里燕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后来才从菲戈斯口中知道,金雪狄人有千里马,是一种养在极高海拔的千里马,此马狂奔三百里而不累,五匹此战马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接力奔驰一千多里,蛮军将千里马用于传递紧急消息,效率原比联军五百里加急快得多。

    由于此种千里马生于高海拔地区,母马的生产死亡率高,数量稀少,投入各地传递消息的千里马总数不到四千匹,数量看似很大,实际上分摊到总面积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数量依然是稀少的

    相比于中原各诸侯国追求千里马,用于炫耀身份地位,养在家里等老死,金雪狄人却是将千里马投入更为实际的战争机器,此消彼长之下,孰优孰劣已见分晓。

    百里燕败走柑橘湖不久,咸军战殁的消息最先由尼勒森的阿德斯军团传到月神王布伦铎军团,得知杀死自己女婿霍奇科的咸军主力被歼灭,无疑给布伦铎打了一针强心剂。

    “尼勒森是好样的,我就知道尼勒森不会让月亮神失望的!”

    “陛下,现在轻言获胜还言之过早。”幕僚铎农谨慎说道,并不放心正在逃窜的咸军残部,他说:“尚有两千人的咸军未被消灭,他们游走在我们的后方,依然是危险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已经是丧家之犬,早晚会困死饿死在草原上,有那么可怕吗!”不伦铎不以为然。

    “陛下,还是小心为好,战局虽然有利于我军,但仍不可轻敌。属下建议,应该派出精锐骑兵前去歼灭他们,不能光指望上天惩罚他们。”

    “但月亮神永远在保佑他的子民,难道不是吗!”

    “事实上,白天是中原人天神的时间,月亮神保佑我们的同时,却不得不躲避太阳的侵蚀。所以,还是谨慎为好。”

    铎弄以巧妙的比喻说服了布伦铎,思考片刻,布伦铎勉强同意道:

    “好吧,那就让德茨克的穆巴特军团派出骑兵追击他们。”

    “陛下英明,天南关破城在即,让位于中线的德茨克追击咸国人的军队,无疑是最合适的。”

    “那就这么决定了。此外,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布伦多拿出尼勒森缴获的望远镜递给铎农,铎农把弄半天不得门道。

    “属下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这是尼勒森在击败笃晖北人的时候,从战场上发现的奇怪青铜棒,北人用了奇怪的水晶,将其装在一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原本可以看到十里,现在有了这个棒子,可以看到四十里五十里,北人之所以比以往更难以对付,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根棒子。”

    “世上竟还有如此神妙之物!”铎农吃惊之下一试身手,正如布伦铎所言,看的极为清晰:“此物果然神妙,难怪北人敢于结阵数十万人与我军对峙,他们已经掌握有此望远之物,我军布防将毫无秘密可言。”

    曹驰正率军四十余万众,于诺信山口外结阵,与蛮军交战已有十数日。

    阵战兵力少则几万多则十万,十五万人列阵待战,现场指挥已经极为吃力,军令的传递严重受到战场宽度和纵身的制约,无法及时传达。无论是声传,还是目视传达信息,效率与距离成反比。

    两军数十万人人马阵战厮杀,不可能全部出动,出动十万十五万人已是极限。往往需要开辟第二第三战场,将几十万人分而用之,继续厮杀。

    此番曹驰正不同于以往,四十万人分为数个十万人阵、十五万人阵,在三个或是四个方向,由各诸侯国主将指挥作战,此番四十万人结一阵,而蛮军空有四十万人口,出动二十多万人结阵已是占了马匹速度的优势。而曹驰正只用望远镜和咸军的旗语,很好的解决了远距离传令的症结。

    看到联军已经装备有望远镜,铎农很快意识到开战数日来,联军如能轻易调动几十万大军。

    “陛下,此物应速速令工匠仿造,越快越好,以利我军作战。”

    “我正有此意,速让工匠前来辨识,而后尽速发回本土,让学院工匠仿造。”

    “遵命!”

    就在二人谈话结束后的第四天,天南关失守,御客守将桑实率军败逃至月城,穆巴特军团长驱直入,曹驰正侧翼完全暴露于蛮军兵锋之下。

    “这些畜生!”得知天南关死伤惨重,曹驰雷霆震怒:“就是抽筋剥皮诛灭九族,也不解本帅心头之恨!”

    “御帅,当下战局崩坏情势险恶,徐途、霄池病亡者达二十余万,当速定退兵之事呀。”牧莜劝道,沙哑的声音近乎哽咽。

    “退兵!眼下如何能退兵!我军一退,蛮军必从身后追杀。若是霄池能守,也倒罢了。当下霄池染病暴毙者十数万计,若是退到明州,四十万大军如何走到明州!”

    这时苏方信说:

    “御帅,在下还有一计可用!”

    “何计?”

    “去年蛮军在鹿苑坡筑土塞,开春后冰雪消融,土塞崩解,但垮塌的土塞扔有围挡,御帅可速调人马前往土塞重新夯筑,而后撤往土塞,稳住阵脚后,在寻求撤往明州的退路。”

    苏方信一言既出,得到了牧莜的支持:

    “老夫以为方信此计可行。令霄池、徐途幸存百姓、守军先行退往明州与伯郞,而后我军再暂退土塞以阻敌军,择机退往明州坚守。”

    “那瘟病该如何?”曹驰正追问道。

    “老夫以为,公子燕之策可用。退兵之前,应火速传令各地广种蔬果以防此病,十天半月之后便可收获。此外,当再差人前往各国筹措茶叶,以备冬季只需。”

    “唉……”曹驰正叹道:“可惜了公子燕!”

    曹驰正得知百里燕失踪后痛心疾首极为悲痛,催促苏方义派人南下寻找,但未有消息。江湛、卢皋等人侥幸逃回业绥不久,残部不到三千人,鲁诚亲自摔人南下寻找,遭遇正在围攻康芝的蛮军,被迫退回业绥。此后两月间,鲁诚断断续续南下寻找,一直未有消息。

    数日后,蛮军坚守诺信山口不出,坐等联军因病瓦解,无论曹驰正如何挑衅,蛮军始终坚守不出,反倒令曹驰正决意放弃徐途,且战且退。至七月廿一,徐途失守,曹驰正率军退往霄池城南二十里,霄池开始撤兵。


………………………………

第476章 绝地大逃亡(5)

    七月廿三,百里燕率军绕过霸康前往天泉,夜间发现自己东西两侧四十里、六十里处隐有蛮军火光,速度比预计快了近一天,百里燕担心蛮军大举出动,而前往天泉绕道返回霄池的希望逐渐渺茫。

    “蒋杰,粮草还够几日。”

    “三天,三天后就只能杀马充饥了。大人,咱们还能回家吗。”

    “当然能,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还有两条腿,总有活路。你就不想活着回去,娶两房女人?”

    “呵呵,想……”

    “想就好,只要想要,就能活着。人活着,怕就怕没有奔头,有了奔头,再大的困难都能过去。你好好歇息,我去看看伤员。”

    气可鼓,不可泄,人到绝望时,精神不死生命不息,哪怕明知是幻觉。

    卢皋的背伤有所好转,血是不再喷了,但时常出现间歇性喘气困难,可能是伤到了肺,或是感染转移到了支气管,仍需要静养,遗留后遗症恐怕是在所难免。

    司空南的臂伤尚未完全愈合,肌肉已经出现萎缩的迹象。大切口创伤愈合后往往伴随有肌肉萎缩,百里燕腿上先后三次受创,一处萎缩的很厉害。

    一路颠簸伤势都好的不利索,轻伤的还能将就,重伤的要吃不少苦。

    营地走完一圈,百里燕找到菲戈斯,至今他仍是严加防范的“重刑犯”,晚上都会捆上绳索,由专人看押。

    “感觉如何,想通了吗。”

    “没有。”菲戈斯直言了当,还翻了个白眼,即便不翻白眼,多半看起来还是翻白眼。

    “就因为我们中原人是蛮夷,你们就高尚?”

    “不是。”

    “那是什么?”

    “我就是不想。”

    “你倒是直爽,就不怕我一刀结果了你。”

    “你不会,你们都标榜自己的仁义,所以不会轻易杀我。”

    “好吧……对于你们这些井底之蛙,我早晚有办法要让你们低头。”

    “什么是井底之蛙,这个词你说很多次。”

    “哦,我倒是给忘了,眼下还没这个词,换句话说,就是目光短浅知道吗。”

    “不知道。只有四分五裂的部落才会目光短浅自相残杀,如果你是想讽刺你们自己的话。”

    “呵呵……”百里燕无奈苦笑,甚至尴尬。

    菲戈斯的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很多时候,确实让人无法反驳。比之金雪狄的体制制度,中原的分封割据的奴隶旧贵族体制,面对完善的封建体制,确实是目光短浅的体制。

    但客观地说,金雪狄人的动物性资源,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们长期的统一局面,而中原的土地过于广阔,既没有千里马,也没有载重达到十五石的独角马,无法将中央王朝的命令和军事意志,在短时内投送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但并不能说分封制就是目光短浅的政治制度。

    相对于当下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分封制恰到好处的维系了中原文明的相对完整和国土安定。

    政治制度的革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关的系改变,以及生产力的提升,也是权利关系的转移和文明进步。

    中央集权封建君主制,相比于旧贵族奴隶分封制而言,其先进性在于生产关系以高度统一的意志,将统治范围之内的一切资源,集中在中央集权统治者手中,生产力效率远高于封建分封制度下的破碎地缘政治生产关系整合力。

    金雪狄的经济潜力高于中原联军是必然结果,这不由人的意志和时代所决定,而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决定。

    百里燕没有兴趣继续做口舌之争,他很清楚,中原正在发生机变,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世界的命运很快将因那艘“天船”而改写。

    “我问你,从你们的本土抵达我们的城池,全程有多远?”

    “怎么,你们不知道?”

    “大概知道些,节平以南三千里没有你们的一座城池,我知道,是因你们有数以百万的匹独角马,一次可以转运上百万大军的一年军需支用。所以你们北征之前,会在我们的前沿城池以南设立有前进大营,以便于提前几年囤积粮草,然后北上。

    你们之所以这么做,恰恰是因为中原没有独角马,而千岳山环境险恶空气稀薄,无法大量以人力畜力转运粮草,所以你们才会在三千里之内不设一处城池,就是为了防止我军攻占城池后为根基,向南扩张,而你们却能毫无顾忌的向北扩张。

    我要知道,你们在南边距离节平最近的城池在什么地方,距离多远?”

    “你们真的不知道?”菲戈斯困惑道。

    “说吧,倒底有多远?”

    “好吧,据我所知,从节平向南三千里后,会遇到巴布吉亚山脉,我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山,但我想,你们从来没有真正去过巴布吉亚山脉的以南的背后,如果能够翻过巴布吉亚山脉,你们就能看见雅思娜大平原。但事实上,巴布吉亚山脉根本无法翻越,所以抵达巴布吉亚山脉之后,需要转向西南走一千里是婆嵩省,再走一千五百里地就是婆嵩江的尽头,婆嵩城。

    沿婆嵩江向西走两千五百里途径松迪亚省,然后向南走两百里就是婆嵩江平原,从婆嵩江平原转向西南,再走两千里,就是我的家。

    当然,这段路上都是我们的城池,而且婆娑平原西南有大雪山,大雪山和巴布吉亚山脉的尽头的宽度不到八百里,我们在那里修建了一堵墙。墙内是我们的本土,墙外是关外。

    原本以为你们会从北方攻打我们的本土,但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你们四分五裂,根本无力南下。”

    菲戈斯一番长篇大论,着实让见多识广的百里燕也是愣怔在那,不知如何继续下去。

    “也……就是说,从节平前往你们的本土,需要走七八千里地!”

    “差不多吧,但不是直线,如果只是到关外,四千里就到,如果从这里去本土,从地图上看,是一个之字形,如果能在巴布吉亚山上打个洞的话,三千五百里就能看到雅思娜大平原,那里可要比这个鬼地方舒服得多。”

    百里燕突然明白,为什么从来没人提及金雪狄本土身在何处,根本是说了也没用,因为鞭长莫及,中原联军根本就没有能力南下远征金雪狄本土。

    且不说从后卫大营掣驰城,前往巴布吉亚山之间的五千多里,半数是高原,人迹罕至,物资转运困难,即便是平原,在远离本土八千里的荒凉不毛之地攻打人家的本土,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哪怕是节平这等最南端的城池,维持其最低的防御功能都是奢望,更何况还要从节平前往婆嵩城,还有四五千里路。婆嵩城背后的一千两百里,从菲戈斯的话中不难看出,金雪狄人早在几百年前就修起了长达八百里的一堵墙,以阻挡中原军团的南下。

    由此可见,这堵墙应该就是他们的长城。

    随金雪狄北征的独角马多达百万匹,远在其后方的本土,更不知道有多少独角马,终日从事数以百万计物资的转运,他们的后勤效率远比中原军团高得多,他们可以远赴万里之外囤积粮草,而联军却不可能这么做。

    当年唐朝为平西域都护府之乱,派高仙芝率精兵三万远征阿富汗,从长安出发,走中亚远赴阿富汗与阿拉伯军团作战,跋涉数千里地,沿途还有前进基地接应,即便如此,沿途耗费民力数十万计,死者不知凡几。

    且不说中原现在比唐朝鼎盛时期版图大了不止四倍,仅从咸国前往关外的婆嵩省,路程保守估计不下一万八九千里,需要翻越四千里高原,跨度之大,已经不是农耕文明能承受的代价。

    百里燕沉默很久,对于眼下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他看不得到任何意义的所在。无论是中原人最终获胜,还是金雪狄人占领中原,地域的跨度,是当下技术生产力所无法克服的根本性矛盾。

    “你,早点睡吧,明日还要赶路!”

    言毕,百里燕转身要走,菲戈斯却是嚷嚷着:

    “我说了这么多,就不能解了我的手上的绳子吗!”

    “如果你不跑的话!”

    “我不会跑,我发誓。”

    “劝你不要跑,也不要想着去告密,否则后果会很严重,你会害死其他人!”

    “好的好的,我不跑,总行了吧!”

    百里燕示意哨兵解开绳索,随后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第二天天色不亮,各营集结待命,百里燕宣布重大军事命令,不再谋求向北突围,转道向南,南下寻求生机。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弹。卢皋病重,无力反对,司空南、苏洪、白合激烈反对。

    “将军,向南可是数千里没有人烟的大草原,你可是亲口答应弟兄们,要活着带大家还乡,如今南走,还有路吗!”

    “我知道,大家都想不通。但眼下蛮军围追堵截,我军只有两千多人,要想向北突围,已几乎没有可能。司空兄,你难道看不出来吗!”

    “那向南走,就有出路吗。我们的口粮就只够三天,三天后弟兄们吃什么!”

    百里燕从怀中掏出曹驰正给的那份节平以南的南域图,指着图中“浪坪”的地名说道:

    “由此向南八天路程是浪坪,浪坪有树林,林中有鹿群,可以捕鹿为食。”

    “如果有个万一,迷失了踪迹,岂不置两千弟兄于死地!”

    “饿死,也总比之为了苟活几人,而全部战死的强。我们随行有马匹有兵器,就是吃马肉,也足能让我们挺过几个月。眼下局势崩坏,你我等人即便是苟延残喘逃了回去,也无法挽回局势,还是先避避风头吧!”

    百里燕从没想过“避避风头”四个字,会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将军还是要执意南下!”

    “是的,就剩两千多人了,当初广信一起出来的,已经没剩几个了。我说过,要带他们活着回去,就一定会做到,相信我,一定会活着回家的。”

    百里燕口气沉重,司空南咬了咬牙,违心说道:

    “既然如此,末将就随将军走这一遭!”

    “好,是兄弟!让将士们准备上路,必要时,杀马充饥!”

    “诺!”

    百里燕很清楚,只要说服了司空南,白合就容易摆平的多。而卢皋伤重,无力反对。苏洪资历太浅,自己提拔的他,他不敢。至于蒋杰,他就更不敢违背自己的意愿。

    高度崇拜威信的时代,权威的话语权就是一切,往往比一切更为有说服力。而此时,百里燕已全然忘记了当初小林路旁宗伯泰曾经的忠告。


………………………………

第477章 前路渺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