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良松肯定说道,公良修又摇了摇头:
“不像。着火山林少说方圆数里,火药绝无此种纵火威力,而且眼下正值下雨,火药威力大减,断然不会是火药所为,定是我等未知之法。还是先等等再说,若是公子燕所为,今夜定有更大行动。”
公良修、公良松说话之际,百里燕率军站等在附近山梁上,就看着大火一边烧,一边向四周蔓延,石油所过之处无不是一片火海,哪里还要动手,此时冲下山去无异于自寻死路。仅这把大火,便足以摧毁山中的一切,现在谁占领了山顶,谁最安全。
一把冲天大火迅速引来山外大营蛮军,石油沿着沟壑迅速向流向四面八方。而西山外地势本就低洼,石油带着大火不仅流向山中,同样流到了山外,烧断了进山几乎所有通道,西营蛮军被大火所阻,不进反退。
晨昏之际,局势已经明朗,后山蛮军或是被烧死,或是被隔离在各处山头无法脱身,百里燕沿着山梁,调动人马运动至山外。
“司空南、方亮、田鹏。”
“末将在!”三人异口同声道。
百里燕抽出横刀指向山外:
“西营敌军阵脚已乱军心动摇,你等与御客各率本部人马,于我杀下山去将之击溃。”
“遵命!”
大火阻断了进山的多数通道,突如其来的爆炸和大火,烧懵西营增援的蛮军。鼓舞了联军士气,此时一鼓作气利用晨昏的肃杀,冲下山去吃掉其一部人马,可收出其不意的奇效。
少时,战号声起,山头上数以万计火把凭空而起,喊杀声怒吼声此起彼伏,气势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山外杀声一起,传到山内之际,公良修、公良松心中大定:
“公子燕果然是动手了,真是好大的手笔!”
公良修言语间难掩钦佩,公良松这时说道:
“日后定是劲敌呀!”
公良松心里一直很是矛盾,他有心将百里燕干掉,以除后患。然现实情况容不得下此毒手,此时除掉百里燕,显然是亲者痛仇者快,损人不利己的事。
这时公良修淡然说道:
“此人日后得志,必为北海霸主,只要不与他为敌,便不会与我为敌。”
“可日后谁能说的定呢。”
“人有生老病死,百里燕即便再活四十年,咸国依然还只是咸国,中原局势仍旧是晋、志、卫、长孙四强争斗。咸国眼下国力凋敝民生穷苦,纵有百里燕永兴变法,短时内亦不能收效。
如若经年之后再占孙国郡县,对咸国国力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没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咸国无法恢复元气,故而咸国二三十年内,绝无争霸国力。待到那时,百里燕已是樯橹之末垂垂老矣,又有何惧哉。”
“可百里燕已有火药,此物可敌千军万马。”
“故而这是前提,若能以我国放弃孙国郡县换取火药之法,我志国日后可有大利可图。”
“归根到底,还是要得罪大王,还不如让人去偷算了。”
公良松这个提议若干年后让公良修很是后悔,原因也很简单,长孙国已有火药,而长孙国历来是属猪的,家里素来藏不住宝贝,火药的秘方没多久便被各国所窃,最先得到火药秘方的就是晋国。
于是公良修的决定,直接导致了若干年后公良氏在国内的被动局面,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原格局。
山外杀声震天,公良修却没有急于对山中被困蛮军下手,已是断粮数日的蛮军现在站着都头晕,更别谈爬山,只要再等一两日,四万多人将尽数饿死山中。
激战持续至中午,西营增援蛮军留下大片尸体和溃兵,丢盔弃甲仓惶退回大营死守。
战事结束,司空南押着数名俘虏见到百里燕:
“将军,此战真是好险呐!据金雪狄人俘虏交代,他们前日下午,西大营收到军团警讯,猜测我军近日有所行动,故在山外设下了埋伏,前夜要是出击,我军多半要被他们算计。”
“哦,是来自军团的消息,哪支军团。是外湖的军团,还是德朗基山口的军团。”
“据交代,是来自德朗基的新兵军团,军团长是穆尼!”
“德朗基?”百里燕深感诧异。
从德朗基绕道至西山有两条路,从南方走,快马加鞭需要两三天,这还不算架设浮桥,或是备制木筏渡河。如此一来,至少要再多一天甚至两天,需四五天。
如果从北方绕道,必先过外湖,再到西山,少说得六七天,因此只能从南方绕行。
但从算上推算时间,其不可能在前天抵达西山,至少也该是今天。唯一的可能只有从穆尼的军团派人偷渡西河,向德朗基东岸的金雪狄人示警,进而通知了西山。
如此一来,穆尼极可能从德朗基山口大营调拨兵马绕道驰援西山,甚至直接从德朗基东岸出兵,如果从德朗基东岸出兵增援,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二三十里,算上绕道也就一百五六十里,最快今天下午就能抵达西山,充其量雨天路滑,三天也该到了。
“糟了,金雪狄人援兵要到了!司空南。”
“末将在!”
“速派人骑马前出侦查南边情况,再遣人去河边接应蒋杰,大军就地在此扎营。”
“遵命!”
按计划,应该是百里燕击溃西山外蛮军后,谷中联军围歼西山内残敌,而后打通山洞,将船上粮草运入谷中。
现在事与愿违,金雪狄人援兵随时可能抵达,将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联军打通山洞运送给养。
此时雨越下越大,地面越发泥泞,刚刚打发出去的三个斥候,却是连滚带爬浑身是泥的跑了回来,司空南为之光火:
“怎的回事,怎又回来了,你们的马呢!”
“启,启禀司空将军,马都陷沼泽里了!”
司空南闻讯半信半疑,他很清楚,金雪狄人去年冬季将西山外的沼泽填埋了多半,能走的路还是很多的:
“那么多路,怎就走沼泽,眼睛都怎么长的。”
“回司空将军,地面都好好的,走着走着自己就陷下去了。走其他路依然如此。我等也是走遍了树林,连失了三匹战马,险些还丢了性命。”
“嘶……”司空南似有所悟,忙问:“你是说,南边都是此种情况?”
“正是,南去路径道路泥泞,多有水网沼泽,难以通行。”
详细问过斥候,司空南随即将情况报给百里燕:
“竟还有此等事!”
“是的将军,据斥候所报,由此南下尽为泽国,沼泽水网密布,末将想,定是去年冬天金雪狄人填埋沼泽不当,这雨季返潮渗水,又将沼泽涌了出来。”
“嗯,有道理。金雪狄人是去年冬天填埋的沼泽。酷寒之下,沼泽较为坚实,天冷尚且看不出什么。现在天气回暖,加之雨季,地基被沼泽吞没,返潮是必然之事,真是意想不到啊,原本还在担心金雪狄人增援兵马,现在看来暂时是无忧了。
走,带上兵马,随我去南边查探地形。”
“诺!”
带上随行兵士五百余人,骑马绕过金雪狄人大营,来到西山以南,经过实地勘察,正如斥候所言,沼泽又从地下泛出了地面,连绵的大雨让地上水网密布,别说是马匹,就是人一脚下去也难通过。
“呵哈哈,老天有眼呐……”
百里燕不无轻松说道,司空南担心依旧:
“将军,这雨季也就到五月中下旬,五月过后金雪狄人再次覆土,经此而过,我军为之奈何。”
“哼哼,哪有那么容易。山中脂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其引入此处,日夜纵火岂能熄灭。况且,五月过后天气逐渐干燥,火药威力渐增大,此处必成其葬生之地。走,回营,蒋杰也该到了。”
………………………………
第544章 公良修巧设妙计
率部返回营地,蒋杰骑马已经等在营中,见百里燕而至,上前略施一礼道:
“蒋杰见过大人!”
“免礼。德朗基东岸之敌可有变化。”
“属下正要说起此事。金雪狄人两日前,秘从东岸调兵,数量不明,应是奔西山而来,”
“嗯,那就没错了。只可惜天不助贼,而助我。金雪狄人去年冬日将西山以南沼泽尽数填埋,而今雨季到来,沼泽返潮,重新又成沼泽,其增兵将寸步难行,现在公良文将军在德朗基战况如何?”
“回大人,西河水位暴涨,河水灌入德朗基山口多处低洼地,交战已经停止。”
德朗基山口本是水网滩涂,由西河冲击而成的淤泥平地,冬季水位下降,问题倒也不大,进入春季,上游水量增加,下游河水上涨后,德朗基山口多数地段被淹,一直持续至秋季,水位下降,山口滩涂再次露出水面,因此只有冬季和初春的几个月时间,可容大队通过,春末、夏季、秋初半年间倒灌的河水基本将其淹没。
兵法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百里燕颇感自己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占,少其一,今日一战必是惨败无疑,可以说沼泽回潮,德朗基山口被淹,后山冒出石油,三者其都未料到,胜的颇为侥幸。
侥幸归侥幸,百里燕仍旧不敢大意,派出了斥候继续向南试探,以防沼泽之中还有小径通行。
这么大的雨,要想填埋沼泽,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去年金雪狄人填埋沼泽花了近一月时间,将沼泽以南掘出了一道巨大的沟壑,要想填土就必须从更远处运输土方,极为不便。
当然,并非没有其他办法,这也正是百里燕所提防之处。
其实只要砍伐树木做成木排,寻找地面尚可的沼泽,铺在半稀的沼泽之上修造浮桥,分散单位面积内的压强,增加张力,如此也能在数日之内通过沼泽。但金雪狄人一时半会儿转不过脑子,不会举一反三,几乎难以想到要在地面上架设一条浮桥。即便想到了,也得拖上一阵。
后山的大火还在烧,但火势比之昨夜小了些,此前百里燕还在担心会否发展成油田大火。一旦变成油田大火,不断喷涌的石油将持自行续燃烧数年,地球历史上燃烧时间最长的油田大火足足烧了五十多年才熄灭。
以眼下的技术手段,没有梯恩梯和硝化甘油炸塌井口,几乎不可能扑灭油田大火,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生态灾难将无法估量。
几乎不出所料,从德朗基增援的金雪狄人于后半夜抵达沼泽以南,少说三万人,被阻于沼泽寸步难行,急的团团打转。而退入西大营的金雪狄人在发现后路被沼泽切断后,试图向西河岸边突围,被百里燕率军给赶了回去。
据其俘虏交代,被困西大营的敌兵正是松迪亚辅助军团军团长卡顿森所在本部,其本人也被困于大营之中,兵力尚有一万三四千人,如果强攻,没有火药的助攻,联军和新附民的伤亡肯定不小。
待雨势稍停,百里燕令人进山扫荡残敌,收缴兵器辎重。
石油引发的大火虽然烧断了进出后山的主要山路,但距离火源中心的井口尚远,故而只需覆盖以泥泞的湿土将外围火带扑灭,大队人马通行没有多大问题。
当然,并非绝对没有问题,石油燃起的浓烟伴随有刺鼻呛人的气味,长期呼吸将损害人的肺部和肝脏。但现在一切必须让位于战争,当下甚至不知能否活到明天,战争中谈论人的生理健康无疑是在扯淡。
后山的扫荡情况较为顺利,大火已经烧溃了后山蛮军,各处山头相对孤立,百里燕也不攻山,显然攻山得不偿失,于是让人封锁了相连山道,将其围困于山头。
西山山洞的情况受油田爆炸的冲击,塌方滚落大量石方,百里燕令人翻过山头进入西山沟通消息。被困谷中的四万蛮军奄奄一息,已经到了吃树叶啃树皮的地步,公良修、公良松堂兄弟只出兵收回了西山哑口平地,歼灭了万余人,说是歼灭,实则是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活口也没留,尽数斩杀。其余蛮军继续采取围而不攻策略,只等其自己饿毙。
谷中距离断粮也就在这几天,如何将粮草军需运入谷中成了棘手问题。抢通石方掩埋的山洞,仍需数日乃至十数日时间,在此之前谷中就要断粮,而且从西山前往谷中还有三天路程,送往山谷以东围堰还要一天,显然等不到抢通,前线坝上就要断粮。
公良修修书一封,让翻山斥候送来,百里燕拆阅看后大开眼界:
“天才,真是天才,此等办法竟也想得出来!”
“大人,天才是何意啊?”蒋杰不解问道。
“天才嘛……既是天下奇才之意。公良修信中有妙法可将粮草运入山中而不费气力。”
司空南这时说道:
“既不靠人扛肩挑,又不经山洞,如何能将粮草运入山中。”
“哈哈,说来也是奇法,你等看过便知。”
百里燕将书信交予二人,司空南一目十行大吃一惊:
“此法果真妙啊,如此可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将粮草送入山中。”
“正是,速命从营中抽调两千人马,急速前往十二里坡,命人阻塞山路等待泛洪!”
“末将遵命!”
十二里坡,是西山后山以东六里处羊肠小道,沿途道路弯弯曲曲长达十二里,山坡小路纵横,两侧皆为高山,只能容数人从此路而行绕入西山之内,大队无法通行。
因十二里坡两侧皆为高山,而无岔路,公良修设计将十二里坡西山外出口封堵,而后引山洪灌入十二里坡。
百里燕则将粮草等物资提前装入金雪狄人的木车或是自制木筏,待水位抬升,自行将木筏、车辆抬起,此时水面放宽,足可将木质载具越过低矮山坡和淹没的小道,运入西山之内的半山腰。
如此只需要将粮草搬运上山,能免去大量人力,缩短了运输时间。所需粮草无需太多,只要能解燃眉之急,拖到山洞打通。
为此公良修早在炸塌山洞那日起,便在西山以东堵塞山川,引入山泉,积蓄雨水、伐木制筏,以便引水泛洪灌入十二里坡。
百里燕在最窄处命人伐木削尖插入地下,一层碎石草料一层泥,层层夯筑,同时修造木筏,转运粮草数千石置于木筏木车中,公良修于三日后在上游放水,洪水迅速灌入低地,半日内漫至大堤。
地面的木筏、木车在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兵士撑着船上拆下的木桨,只用不到两个时辰,走完了此前两天才能翻过的丘陵。
百里燕坐着木筏抵达西山,公良修已是恭候已久。对于这个年纪与他相仿,一脸清俊的奇才充满了敬意:
“少将军别来无恙!”
百里燕略施一礼,公良修还礼道:
“燕公子如约而至,修感激之至。”
“少将军言重,我军来迟,险致谷中断粮,燕甚是惭愧。”
“敌众我寡,岂是燕公子之责。眼下大雨滂沱,燕公子请随我来。”
随公良修来到山上茅屋,百里燕沥去身上的雨水,马不停蹄的又是问道:
“来信我已大致看过,不知谷中情势到底如何。”
“苏军师在东山围堰甚是艰难,敌军增兵数万攻入山中,我军兵器不足,空有十数万人在此。故而围堰南北山中厮杀甚为艰难,唯有这西山尚可。
但仍有不到三万敌兵被我围困于各处山中,再有一两日,多半得要病死饿死雨中,敢问我二叔那里战事如何?”
“德朗基山口被西河水灌入所淹没,敌已无法再战,故而战局趋缓,但伤亡近半,长此以往绝非祥兆。而且新附民军人心浮动,怕是久拖生变。”
百里燕道出详情,公良修继续说道:
“眼下大局暂定,燕公子可有长久安身立命之策。”
“没有,少将军若有良策,燕愿闻其详。”
公良修捞起湿漉的长袖,将蜡烛置于跟前,铺开地图说道:
“燕公子且看,金雪狄人所绘之婆嵩省东部山川地形图极为精细,你可发现其中奥妙?”
公良修的地图,与百里燕持有的地图没有多大区别,要说看图,百里燕早已了然于心,说有什么奥妙,他实在也说不清。
“燕眼拙,还请少将军明示。”
“你看,金雪狄人东部之大河皆为南北走向,自南向北流淌。十数条大河将之分割为若干平原或是群山,南北走向大河间以东西走向之河道连通,如此又将平原山川东西分割。
如此河与河之间虽有大片土地,却是被河流所分割,故而若能将河流尽数切断,金雪狄人于两河间之土地便是死地,其粮草军需皆无法运转,一旦吃光粮草,便是只能坐以待毙。”
“哦……原是如此。在下夺得金雪狄战船后也曾有此想法,其后方空虚,若能切断其水陆要津,其人吃马喂之军需供应将受我军制约,但仅靠眼下百余艘大小战船,恐怕难以将此偌大流域河流尽数封锁,故而短时内难以施行。”
“非也,短时内我军无需如此而为。敌军眼下重兵云集于丘比贡、德朗基,正如燕公子所言,其后方极为空虚。我军长此以往与之对峙,便是中了其消耗之计。
我军兵源有限,金雪狄人自知谋略战法不及我军,定会以消耗法与我周旋。故而我军需趁其重兵集结此地之时,抽调水军顺水西进,袭扰打击其后方,迫使其调兵西去,以减轻我军正面压力。同时劫掠其战船,掳走中原民,以壮大我军实力。
正如当年公子邵平战法,便是如此而为之,如今我军亦可为之。”
“邵平战法,我咸军有大后方为依托,黑巾军无水军,固然可行。然如今我军势单力孤,即便水军再强,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也难以如此行事。”
“不然!”公良修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将军难道忘了,他们的水兵多数被吸引于我军正面,且其中多数恐怕已死于交战,故而在其船只装载水军之前,短时内其水军船只将形同虚设。因此将军此时若是率水军西去,恐怕将一举重创虏获其内河大量战船。”
“这……倒是可行。其兵此时力尽数牵制于此,其腹地船只恐怕员额严重不足,亦或者都是商船,此时西进确实是趁虚而入。”
………………………………
第545章 论道
金雪狄人的水兵和战船平时分开驻扎,战船都租借给了商人和官员用于关内关外跑货,因而其水兵都依附于陆军,也采用陆军的编制和装备。
婆嵩、松迪亚两省数十万辅助军团中超过十万人是水兵,眼下不是牵制于德朗基、丘比贡,就是已经战死被围,其水兵员额锐减。
水兵在当下比之陆军,其实是技术兵种,职业水军的作战要求异于陆军。
常言道,十年的陆军,五十年的空军,一百年的海军。
无论水军还是海军,其传统和一系列作战体系条令,都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无法在短期内像陆军一样迅速建立起完备的体系。中原各国训练一只合格的水军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要称霸水面,非二三十年的经验和国力积累。
联军所说来源复杂,且都是步兵,但论水战理论和韬略,远在毫无水战经验的金雪狄人之上,以水军抵消联军劣势,公良修无疑与百里燕不谋而合。
“此时干系重大,且战局尚不明朗,待局势稍定,粮草尽数运入谷中后,问过苏先生与你二叔,再做定夺如何?”
“也好,我已命人备下肉食,今日就请燕公子在此歇息。”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谷中粮草将尽,现在都是杀马取肉,伙食虽然不错,但并不是吃肉就一定是什么好事。
农耕时代,肉食是紧俏副食,较好的伙食往往意味着很快投入残酷的战斗,断粮之际能吃到肉,那是穷途末路,只能杀马充饥。当然,也可能是庆功宴,但至少眼下仍然看不到任何决定性胜利的希望。
公良修的泛洪水运法,无疑是联军艰难时神来之笔,迅速缓解了谷中缺粮危机。
就在数千石粮草、药瓶运入谷中的两日后,十万蛮军新兵绕过南下绕过西河抵达西山外,与前番增援之敌如出一辙,这新来的十万新兵被沼泽所阻寸步难行。更为残酷的是雨越下越大,沼泽不断渗水,填土已经无济于事,根本无法令人通过。
而与此同时,西山战事的缓解,得以令苏方义从西山抽调更多兵力投入东部山区的争夺。纳基卡斯的数万人抵达外湖后迅速投入作战,打了苏方义一个措手不及,致使被纳基卡斯从山外反包围。
西山援兵抵达后,歼灭了内山蛮军,打通了外山通道,战事由此陷入对峙。除万余被困山中荣誉团老卒在纳基卡斯接应下突出重围外,其余尽数困死山中,或是饿死,或是被杀,极为悲壮。
自南境开战以来,金雪狄人从未遭遇如此重大挫折,短短一月阵亡十三万余人,还不是伤亡十三万余人,合计两年以来战死者,在其后方本土阵亡人数逾二十二万,联军、新附民的伤亡同样好不到哪里去,连死带逾十万余人,元气大伤。战斗之惨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