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捍不是姜闵的家将吗,他还没死呢?”

    “正是,业绥城破后,仅有许捍等不到千人逃出来,这两年一直在掣驰。”

    “知道他此番回来所为何事?”

    “尚不清楚。不过刚有消息传来,联军在前线打了几次打胜仗,也许于此有关。”

    蒋浩说话之际,殿外太监进殿禀报:

    “骑兵大王,兰渊公主已到园外。”

    咸王皱了皱眉:

    “她怎么来了?知道所谓何事?”

    “不知。公主已到御花园外。”

    屏退宫官,咸王说道:

    “蒋浩,速去弄清许捍此番回都密见姜蓉之事。”

    “诺!”

    “你二人退下吧。”

    “诺!”

    (本章完)


………………………………

第556章 此消彼长(1)

    屏退蒋浩、高勋,咸王令人抬着冰桶来到殿外游廊下,兰渊公主此时已到宫门外。见其目色通红,隐有抽噎,咸王不解上前忙是问道:

    “王妹,谁惹你生气了。”

    “怎么,你还不知道?”

    兰渊反问,咸王莫名其妙:

    “寡人知道什么。”

    “当然是你那好外甥女婿,刚得馫儿使丫鬟送信来,公子燕正在咸国两万里外的蛮地,与蛮人苦苦周旋,听说杀了他们不少人。”

    “这……”咸王猛是愣怔在那,不知是喜是忧:“消息确凿?”

    “是广信郡主家将许捍亲口说的,还能有假。听说联军五月间在千岳山打了大胜仗,缴获了蛮王来往的信函,得知不光公子燕,还有志国的公良文也在蛮地,你说,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那可是两万里外呀,要是两千里地,寡人立刻发兵。这可是两万里啊,寡人的魏将军怎跑那么远。”

    “你还说,赶紧想办法呀!”

    “寡人能有什么办法,梁国六百余年来间,从无联军南下蛮地,寡人如何能接应公子燕北还中原。”

    “那也不能眼睁睁见死不救啊。”兰渊抽噎着,眼泪控制不住的滚落脸颊。

    “得得得,先把寡人外甥女还有广信郡主和许捍唤进宫里,等寡人问清楚了再说。”

    黄昏时姜蓉、乔馫儿、许捍等人入宫觐见,咸王在偏殿单独询问许捍,问明来龙去脉,待得知百里燕在蛮地两年间杀了二三十万金雪狄人,不禁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许捍,些消息可都确凿?”

    “回大王,是御客通译破解蛮人往来书函,应该无错。不用多时,御客正式战报将通告天下,应该会有将军的消息。”

    “可寡人实在难以相信,燕公子如何能杀死数十倍于他的蛮人,蛮王的书信中就没有提及?”

    “回大王,据说是将军在蛮地聚起了早年被金雪狄人掳走的中原后民,以及此后被押往蛮地的联军战俘数十万人,此外还有公良氏一部人马,于去年上半年失踪后,也莫名其妙出现在蛮地,三军相汇是强强联手。据末将估计,以将军与公良氏之能,若能武装起二三十万人,斩杀敌军二三十万人应该不在话下。

    此外,据金雪狄俘将与来往书信相互印证,将军在蛮地使用了极为厉害的兵器,与黑火粉极为相似,金雪狄人也称其为黑火粉,威力极为惊人。将军正是借助于此种兵器,在蛮地立足。”

    咸王闻讯消息顿感差异,连忙又问:

    “怎么,公子燕有黑火粉!”

    “也许是,也许不是。据金雪狄人书信所写,将军所用黑粉威力比长孙国所用黑粉更大,且使用之法大相径庭,尚不能确定是否为黑火粉。而且长孙国出现黑火粉之前,将军早已南下,末将以为,将军所用黑粉,也许不是长孙国黑火粉。”

    “如此说,公子燕仍有北还可能?”

    “这很难说。千岳山距离蛮地至少七八千里地,据说将军南下时只有一两千人,沿途都是劫杀金雪狄人才能过活。大队几十万人马,若无辎重保障,无法走过这七八千里地。

    而金雪狄人有独角马无数,可携载粮草十五六石,甚为惊人,其粮草运输几乎无需民夫,而联军每供养十万大军,就需上百万民夫,现在一百数十万人扎在前线,诸侯所需民夫数以千万计数。仅去年一年,便有六十余万民夫毙死于各地,将军若是不能筹足粮草,恐怕短时内难还中原。

    而且,眼下战事对联军有利,一旦金雪狄人撤兵南归,南北夹击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那联军会否南追?”咸王忙问。

    “恐怕无此可能。联军缴获独角马甚少,且鏖战数年,死者数百万计,坚守南境尚且极为吃力,根本无力南下救援。”

    “这……这说了半天,公子燕还是不能北归!”

    “除非将军舍弃大队,携带一两匹独角马,独自穿越荒无人烟的蛮地,否则别无他法。”

    “先等等,寡人记得永兴城已造出四轮大车上千乘,能在粮草十数石,只需两匹马,便能轻易拉动。若以此车作为辆车,可否南下?”

    “恐怕也不能!”

    许捍是老实人,说话都是面无表情,再次听到不能,咸王立时急了:

    “前番说后勤辎重接济困难无法南下,眼下有大车可运粮草,怎又不能了。”

    “大王,即便是有千辆此种大车,所运粮草也不过十数万石。金雪狄人有上百万大军,联军若要南下,兵力至少多于金雪狄人,况且走也要走一年,途中粮草消耗以五百万石计数,这还不算其他各项开销。

    若是算在其中,各种辎重杂物达千万石,这才仅仅一年单程所耗,即便顺利,返程仍需消耗众多辎重,没有几十万辆此种大车,上百万匹马,联军如何能南下接应。这已非中原之力所能承载,还请大王明鉴。”

    “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眼下毫无办法,除非联军能捉住他们蛮王以要挟,或是困住其数十万人交换,否则无法营救将军北还。”

    “你先退下,让寡人好好静静。”

    “遵命!”

    许捍退出偏殿,咸王阴沉着脸色难言高兴。少时片刻唤来宫女说:

    “来人。”

    “大王有何吩咐。”殿外宫女道。

    “于良月亭设宴,寡人要宴请百里夫人。”

    “诺!”

    当晚,咸王于良月亭设宴款待姜蓉等人。而与此同时,消息很快传到太子府,西寰大为震惊。

    “什么啊,他还没死!”

    “殿下,消息千真万确,是许捍亲口所说,还有御客佐证。”季锦昇肯定道。

    “他怎可能活着走到蛮地,还杀了那么多人,这怎可能。”西寰匪夷所思,在他看来,百里燕怎么也该死透了。

    “殿下,消息如此,多半不会有假。而且从千岳山春季发出的消息,金雪狄人今年并未向千岳山增兵,多半也是因百里燕身在蛮地所致。”

    “那怎么办,死了的百里燕声望尚且震动天下,他要是活着回来,还不把北海掀得个底朝天。”

    “其远在万里之遥,实难有所作为。除非……”

    闻悉一丝专机,西寰忙问:

    “除非什么?”

    “除非千岳山金雪狄人此时率军南撤,如此一来,上百万蛮军将尽数压向百里燕,其必将万劫不复。”

    “这与痴人说梦有何异同,蛮军怎可能如我等随心所欲撤兵南下。”

    “殿下,晋国应将新得震天火运往千岳山给以蛮军以厉害,只有令其知难而退,才有可能退兵。而且晋国若为表率,他国必然也要效法,否则御客那里说不过去。如此列国都以震天火御敌,金雪狄人尝到了厉害,必然要知难而退。”

    “震天火乃绝世兵器,王兄怎可能运往南境,那可要四万寸银一尊啊,烧的都是银子。”

    “殿下,还是尽力而为吧。若不能说服大王调运震天火,便只能寄希望于百里燕客死万里之外,否则别无他法。”

    “我就不信,隔着两万里地,他如何能回来。去,告诉顾晨,加紧对永兴城渗透,这都几年过去了,至今连一点进展都没有,让本宫如何像王兄交代!”

    “遵命殿下。”

    永兴城的崛起,令咸国短短数年间靠一地之力,国力得以迅速恢复,财政几乎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好时期,甚至养兵三四十万,年末财政尚有金银粮草结余,这还不算百里燕、轩亭侯、卤侯的收入。

    晋王姒巍驾崩后,太子姒钧登基,晋国效法永兴城土地新政的同时,暗中加紧对永兴城机密掠夺,望远镜大量上市后,更是变本加厉,伙同长孙讹诈咸国,却收效甚微,至今无果。

    八月中旬,金雪狄人在博格拉特湖下游,东西走向水道中建立多处水寨,企图层层阻击联军,其七月间损失大量船只后,八月间增加到了五百余艘。

    从六月间峙期开始,联军养精蓄锐休养生息,陆续抓获和秘密处理中原贼六百余人,人口陆续恢复至四十一万,除女丁、少年儿童、工匠、伤残、战俘与拒不参军男丁外,联军兵力增至二十四万,兵器基本充足。

    而五月德朗基、丘比贡两地积极开荒,种植麦子以及大青稞,规模达十一万亩,九月中旬得四十多日口粮,多少缓解了粮草压力。

    不过金雪狄人也没闲着,除在西进水道的上游层层设防外,重新部署了兵力。经过数月恢复和整饬,其兵力再度恢复至八十余万人,这让联军非常头疼。

    尽管都是新兵,战斗质量不断下滑,但人数优势依然是联军最大的威胁,无疑印证了今年三月百里燕预判。金雪狄人依仗其本土充沛的人力资源,不断补充新兵,最终让联军疲于消耗。

    当然,这并非没有弊端,大量杀伤其人员造成的经济压力和反战情绪,将进一步削弱其战争潜力,严重掣肘其在千岳山用兵,但对身处敌后的联军并无多少益处。

    八月底九月初,太阳由南半球向北半球运动,南方入秋在即,德朗基山口滩涂的水位日渐下降,隔水相望,肉眼都能到金雪狄人组装起的奆石机,还有猛犸象,山口的两道土墙无疑难以招架。

    经过反复斟酌,为便于作战,苏方义决定暂时放弃德朗基,并利用水军,在近期发动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打破僵局。

    联军一边趁夜色秘密将女丁伤残运回山谷,一边在德朗基加固山口两道土墙。尽管要暂时放弃,以收缩兵力和防线,加固土墙依然极为必要。

    一来可掩人耳目,二来德朗基地理位置优越,暂时性的战略转移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待战役结束,联军依然可以通过水军大举登陆德朗基,乘敌不备重新占领,届时残存的土墙稍加抢修,又是绝好的防御措施。

    (本章完)


………………………………

第557章 此消彼长(2)

    这天,最后一批伤员与物资登陆西山,百里燕徒步来到西山后山大营,苏方义恰巧也在。

    西山外被联军攻取后,西山后山建立了大营,并恢复了此前被毁的多处隘口。形成以西山内、西山后、西山外三层防御体系。西山后的油井经数月持续燃烧,表面日渐粘稠,火势已经大为减弱。

    “苏军师,外湖的情况如何?”

    “未见异常,不过定有伏兵在外,仍不可大意。”

    特米尔荣誉团四月底撤出外湖后,数月间金雪狄人一直未再驻兵,联军在外湖压力骤减,隐隐给人以北逃中原时机成熟的错觉。此时只要粮草充足,联军越过外湖,就能北上千岳山,而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可能。

    金雪狄人从外湖撤兵,也是料定了联军没有能力突围,至多派出一两万人北上突围,他们只要在外围布置数万精兵设伏,就足以堵住出口。

    即便几十万人要走,所需装运辎重补给的马匹和载具以数十万计,仅靠11路公共汽车,根本是天方夜谭。

    即便一切顺利,几十万老百姓拖拖拉拉也要走将近八九月,不顺利需要一年多。随行的辎重携带无疑是巨大问题,金雪狄人完全可以放着生路让联军出逃,然后他们只要带着骑兵在后驱赶,将联军驱赶至空旷地带屠杀。

    略作了解,百里燕掏出随身地图摊在树根制成的木台上,继续说道:

    “据斥候所查,雅思艾瀑布上游浮桥两岸守军有六万,三万步军,三万骑兵,因西岸宽阔,故西岸皆为骑兵,步军在东岸,切断浮桥后,我军只需攻打其西岸骑兵。

    瀑布河中游德朗基河段水域西岸驻扎三万步军,占据河段西岸高地坚守,易守难攻,距瀑布河上游浮桥约一百五十里,德朗基中游河段西岸步军驰援瀑布最快两天,最慢三天。

    瀑布河下游河口浮桥守军约为三万,皆为步军,我水军前往瀑布河前,必先炸毁上下游两座浮桥。

    上下游浮桥相距三百六十多里,我军若先袭击上游瀑布,短时内只有中游的三万步军增援,只要将其瀑布西岸骑兵击溃,我军可由此处登陆向西南攻击前进。

    不过炸毁上下游浮桥极为关键,眼下风势西南,又是逆水行舟,太早极易暴露我军意图,水军无法及时抵达瀑布,同时金雪狄人能迅速修复浮桥。故而在下打算以声东击西之计,登陆对岸,令敌军疲于调动。”

    百里燕一番细说计划,苏方义思索片刻说道:

    “燕公子是想炸毁浮桥后,率军先逆流而上前往瀑布,佯攻瀑布西岸骑兵,调走下游德朗基西岸之敌人。然后顺流而下,再从德朗基抽兵,攻打瀑布河中游德朗基河段西岸之敌。”

    “军师所言正是此意,集中兵力攻打瀑布河上游西岸敌军骑兵,待瀑布河中游德朗基河段西岸敌兵南下增援抵达瀑布,其瀑布西岸骑兵被我军大量消耗,此时我军再将瀑布岸上步军送回德朗基,换其他人马在瀑布河中游德朗基水域西岸发起攻击。

    我水军由瀑布河上游返回德朗基快则半日,慢则一天,无论如何都要比其再度返回要快得多。”

    这时公良修接过话问道:

    “中下游两岸远高于水面,燕公子准备如何登陆?”

    “德朗基中游河段有一地势稍低之地,距水面约七尺,我军可让大船侧舷强行搁浅靠近岸边,岸边与大船间搭设木板栈桥跨上岸边,必要时何在木板栈桥下固定原木以作支撑,其他战船一字排开,相互靠绑与快船相连,兵马通过船与船间迅速向快船转移登岸。”

    “原来如此,此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怕是金雪狄人做梦也想不到,我军会在无法上岸之地大举上岸。”

    “少将军所言极是,若非将德朗基瀑布中游河段西岸蛮军调走,此计也实难得逞。所为奇正生于无穷,正是将不可为变之可为,是为奇谋。”

    得益于密布的水道,金雪狄人八十多万人分散在南北四百里,东西六百多里,总面积超过六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宁夏的土地上严防死守。

    西山沼泽以南有二十万,西河西山段西岸约十万,其中的四万尚且部署在德朗基以南沼泽无法抽身。另有八万部署在德朗基西河段东岸,德朗基山口以南还有十五万,西河下游贝伦尔水步七万。瀑布河上中下游十二万,十余万水军、骑兵布防于婆嵩省以东外围,相互之间以浮桥、水军相连,一旦切断浮桥,八十万人转眼分割成若干股势力,兵力优势荡然无存。

    百里燕详细道出计划,公良修补充说道:

    “下游浮桥攻破后,燕公子会否令战船把手河面,以阻西河、瀑布河下游敌兵修复浮桥增援南下?”

    “不会,我水军一旦尽数撤离西河,西河西山段西岸敌兵定然要修浮桥,渡过西河。故而少将军与苏军师可在其修造浮桥时稍作抵抗,而后诈败,令其过河。

    这时我水军再炸断瀑布河下游浮桥逆流而上,此时过河敌兵得知消息也是一两日后,届时必然还要分兵回援,以防不测,这时少将军与苏军师强袭其军,一战可破,其焉能再援。”

    “嗯,此计可行。”苏芳义道,接着又说:“只是还有一事需严加提防。”

    “苏军师是担心穆尼此人?”

    “正是。此人韬略远在其他蛮将之上,不可小视。我军尚不知其身处何处,倘若就在西山或是德朗基外,我军此计有败露之危。”

    “苏军师放心,其人此时定在德朗基山口以南蛮军大营。”

    百里燕肯定道,苏芳义不解:

    “燕公子怎知?”

    “德朗基近日人丁骤减,战卒陡增,女丁与伤残尽数转移回山谷,其岂能无查,定是已经回到大营筹备秋冬之战。且入冬后河水下降,南地酷寒,水道冬季多有冰封,其也料定我军正在为入秋后陆路坚守做准备。加之西去河道水寨林立,层层阻击,其有足够时间骑马赶回水军,故而其人必然在步军大营。

    因此我水军大举出动若要顺利登岸,必先西进佯攻水寨,而后反杀回瀑布河,来个调虎离山将其引走。令德朗基、丘比贡数十万敌军群龙无首。”

    经过上半年的消耗和血拼,水军又抽走部分,德朗基人口下降至二十七八万。连日调兵遣将,转运妇女和伤残,人口降至了十二万,都是步军。加之季节因素,德朗基山口滩涂水位猛降,利于金雪狄人用兵,这么大的变化,穆尼没有可能不返回大本营坐镇。

    此时,德朗基山口穆尼的大本营:

    “诺伦嘉,山口滩涂中央的水深多少。”

    “最深处不到半尺,其他地方基本无水,但是淤泥依然很烂,需要填平夯实。”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水位很快退走,现在可以组织人力,先把南面我们一侧的滩涂填起来,等水彻底退去之后,加速向土墙推进。记住,地面一定要高出现在水面的四尺,我不想明年在被河水倒灌。”

    “阁下,明年开春之前,我们就应该能攻下德朗基,现在费力覆土,我们得不偿失。”

    “你就真有把握明年春天之前拿下德朗基吗。”穆尼反问道。

    “我军在德朗基东南西北方圆一百五十里内有四十多万人,应该可以半年之内攻下德朗基。”

    “哼!”穆尼不屑道:“正因为太低估了他们,这两年间才会遭致惨败。眼下陛下在前线的战事受挫,对我们极为不满,如果再有意外,我们难辞其咎。”

    说话之际,帐外亲兵前来禀报:

    “启禀军团长,特米尔军团长到了。”

    “哦,快请!”

    特米尔自四月底病发后,在行营养伤半月不见好转,后转回婆嵩城静养,至七月底病情有所好转,八月中旬赶回丘比贡前线。抵达丘比贡行营发现德朗基联军异常,遂又折返德朗基。

    刚进大帐,特米尔发黄的脸色让人印象深刻:

    “特米尔,你的病怎么样了。”

    “死不了。我问你,德朗基的北人突然减少,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这是十多天前的事情,他们从德朗基运走了妇女、小孩和闲杂,重新部署了丘比贡和德朗基的兵力,德朗基现在的北人应该有十二万左右,加上往来西河上下游的水军四五万人,共计有十六七万人。”

    “我们修整了四个月,北人同样也修整了四个月,他们这是在为秋季用兵再做准备,你有什么主意吗?”

    “还没有,确切的说,我们的水军依然不堪一击,只要他们水军继续游弋在西河,我们很难从西河渡河发起攻击。仅靠我在山口攻击,短时内很难攻破他们的防线。只有等入冬后,水位降低,河道变窄后,可以想办法阻塞河道。或是等着河面冰封,也许还能暂时困住他们的战船。”

    “水军要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就不能快一点吗。”特米尔催促道:“婆嵩城的市政官员们都在抱怨,过去两年,婆嵩和松迪亚关外两省先后支出了超过五百六十万银币的阵亡抚恤金。

    五月陛下在前线受挫消息传回本土后,关外和关内为此需要支付多达八百万银币的抚恤金,这还不算这几年的军需和军饷,继续对峙下去,本土和关外的财政会给拖垮的。”

    “又是那些官老爷闲着烂嚼舌头,你就没跟他们说,前线是什么处境吗。”

    “我当然说了,但他们整天都在嚷嚷着钱。当初我们计划是出兵一百六十万,是以往北征的两倍还多,这已大大超出了国库预存的金币和银币所能负担的极限,但是得到了大祭司和教会的支持。

    但现在过去四年,我们在前线和后方投入作战的总兵力,最高时超过了两百四十万,伤亡超过百万,国库预存的金银币已经入不敷出了,现在用的都是关内关外各省的钱。

    顺道说一句,明年开春运往千岳山的给养是国库预存的最后一批,之后就要向各省加税。战事今年如果没有起色的话,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可就有大麻烦了。我听说,不断征兵已经让关内出现大片荒地,如不能速战速决,我们最终会被拖垮的。”

    “好吧……我也想速战速决,但水军根本指望不上,速战速决这会要了几十万人的命。”

    “但我看见婆嵩省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