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议论纷纷,将百里燕、公良文一行送到治所院外,苏方信遣散了卫队。
“二位,馆驿已准备妥当,可随引路御客前往馆驿歇息,详细事宜,待御帅仔细斟酌之后,再与二位商议,二位请自便。”
“那就有劳苏军师费心了。”
百里燕略施一礼,公良文拱手道:
“天色不早,苏先生请留步。”
“那好,二位就请便吧。”
三人说话之际,御客卫队已经散去,各诸侯军蜂拥而至:
“二世子,别来无恙啊。”
歧国镇南大将军纪尧喊道,百里燕对他已无多大印象,闻声望去看到那张脸,这才有些记性:
“纪……大将军…”
纪尧凑近跟前,深躬了一礼,礼数很是到位,极尽殷勤之色。
“二世子南征受苦啦。”
“呵呵……”百里燕冷笑道,已是想起多年前交恶之事。“纪将军,你这是有事?”
纪尧一脸笑容洋溢,如见亲爹一般:
“二世子,今晚就下榻本将营中吧,也好让本将略尽地主之谊啊。”
“依本将军看,还是免了吧,免得我主咸王对本将心生猜忌。”
“二世子,您可是我歧国先王的世子啊,本将已上表我王,晋封二世子为侯,世子应该早回歧国,与我王戮力同心匡扶国事,如此才能对得起先王地下的英灵。”
不提也罢,一提百里规,百里燕着实恼火:
“纪将军,你知道本将的今天,是谁给的吗?”
“这……”
一言既出把,纪尧堵得结结实实不知如何应对。
这时百里燕又道: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想付出便想收获,天下有这等好事吗。最后送纪将军一句话,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懂吗!”
推开纪尧,百里燕扬长而去,刚走出几步,便是撞上王彦飞,几年不见,其已眉发皆白,但那副嗜血本性依然丝毫不减。
“燕公子,匆匆的来,难道不想好好谈谈南方见闻吗?”
“那好啊,蛮王布伦铎尚未走远,你我各率五十万大军去追如何,想必蛮王定有不少话要与你我聊聊。”
“哼!”王彦飞低哼着鼻音,脸上杀气腾腾:“燕公子方才说,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我晋军保你咸国这么些年,作为下邦,为何却不见咸王感激我王啊,这是何道理。”
百里燕原本沉着的脸色转瞬一变,目尽戏谑之色看向王彦飞,他道:
“那王将军您要我王怎么个感谢法儿啊!”
闻讯味道不对,王彦飞眉头紧锁,口气也更为严厉:
“你说呢。”
这时纪尧屁颠跟在一旁,心中正幸灾乐祸,却是不想百里燕转过目光,一脸喜色说道:
“纪尧大将军,你说本世子兄长岐王,该如何感谢王大将军和晋王的大恩大德啊。”
纪尧闻讯吃惊,以为是听错了:
“二世子,你说什么?”
百里燕脸色阴晴突变,骤然又沉下脸色说:
“本世子问纪将军,岐王该如何感谢晋王。”
“二世子,你,你这是无理取闹。”
不等话音落下,百里燕左手一掌已是掀在纪尧左脸,啪的一声彻耳脆响,众人见之无不错愕。这还没完,百里燕又是说道:
“王大将军问你话,我王如何感激晋国护国之恩,纪将军难道没问我王兄长的意思吗。”
此时岐军上前护主,纪尧一手扶在脸上满眼错愕,恼羞成怒之色跃然脸上:
“你,你敢打我!”
“不,是替我兄长教训你这厚颜无耻之人。”
言罢,百里燕目光转向王彦飞,王彦飞同样错愕正看着他:
“王大将军,如此感激你可满意。”
“你……你,你厉害,我们走着瞧!”
王彦飞撂下一句话,带着护兵拂袖而去。
刚才一巴掌扇在纪尧脸上,实则更扇在王彦飞脸上,岐军当初被用以平衡卫国、晋国关系,已沦为晋国走卒,现在更是沦为附庸。只不过这一巴掌表面上难看的是纪尧,真正受挫的是王彦飞。
待王彦飞走远,百里燕一行随即离开现场,只有纪尧仍觉自己是那无辜的受害者:
“我呸,你什么东西!”
纪尧扶脸骂道,脸上的火辣依旧。
前往馆驿路上,蒋杰问道:
“大人,刚才未免有失身份吧。”
“哼,身份算什么东西,为了利益,这些人等就有身份了?无不是强盗与败类。你等着看吧,往后还不知要出什么事。”
百里燕纵马而去,但凡是有些眼力的,此时都已经看出些端倪,那百里燕胯下的良驹,可不是一般的好,而且随行数十人一人一匹,这要值多少的钱。
当晚,公良文见到了陶敛,公良文失踪后,陶敛继续扛着志军的大旗,反攻战中不仅打出了威风,还打出了奇迹。
盛元632年,曾以五万人拖住了金雪狄十二万人,苦战半年设计毙伤敌六万余人,不算百里燕当初打的三场,是联军开战以来为数不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之后陶氏声名大振。
当然,公良文在南方恶仗连连,要比陶敛险恶更多,且无不是以弱敌强,不过这些敌后战绩谁吃亏谁知道,根本传传不出来。
于是陶敛当晚与公良文摊牌,要其较底,交代分了多少金银,公良文三缄其口避而不谈,只推说苏方义请奏了曹驰正,等几天再说。
入城第二日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公良文住进馆驿闭门不出,百里燕同样闭门不出,登门拜访的却是络绎不绝:
“大人,宋国大司马旷硕求见。”蒋杰话音落下,将名帖递到百里燕手中。
“唉……真没想到,舒潼尽然战死了,天妒英才啊……”
舒潼的战死令人感到扼腕,原本还在考虑很多事可以让宋国从中周旋,现在已成泡影。
“大人,大司马旷硕见还是不见?”
“替我回了吧,你直接明说,现在风头正紧,御帅那边未做定论,咸军不便见客。”
“诺。”
志国没什么人缘,上门找公良文的不多,即便是有,多半也被陶敛给挡在军营外。
咸国情况特殊,晋国有驻军,又是上邦,百里燕同是歧国二世子,仅这两国尚且不好对付,其他诸如卫国、燕国等,都有大量商业往来,先见了宋国,很快就会上门。
此外徐国也是个麻烦,前往掣驰城,需要途径徐国城池,无法绕开,绕路意味着必须通过海拔更高的无人区,徐国届时来个拦路设卡按人计费,过一地,收一次税,层层搜刮,还不知道要惹多少麻烦。
(本章完)
………………………………
第622章 丑态(2)
蒋杰来到馆驿外,给旷硕恭敬行了一礼:
“抱歉大司马,我家大人让属下传话给您。眼下风头正紧,只有御帅定夺之后,大人才能见客,眼下大司马先请回吧。”
“那小将军就没说舒潼将军?”
“说了,大人与舒潼大人交情匪浅,对舒潼大人的死深感惋惜,但眼下情势不便,还望大司马暂等消息。”
“那好吧,本将暂且告辞了。”
旷硕客套施了一礼,转身上马摔人离去。
蒋杰回到馆驿,不解问道:
“大人,这御帅倒底是怎么想的,昨日宴席上竟一点打算也没有,让我等好生被动。”
“其实曹驰正比我等更被动。他手中若是还有三十万兵马,各诸侯军绝不敢如此造次,我估计曹驰正对策已经是有了,毕竟苏方义那三成金银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御客日后恢复元气壮大声势。
曹驰正现在必须谨慎,稍有不慎,御客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旦落下把柄,日后必被他国围攻。”
御客御客门规森严,不像诸侯国,可在短时内从国内征兵扩充军队,御客以弟子为根基,每个弟子的培养入门到成才,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多年,整个代际更新非常缓慢。正由于森严的门规,御客的忠诚度极高,个人技能凶悍异常。
往年历次南境作战,御客损失从未超过二十万,这一次御客伤亡逾三十万人,根基已经动摇,彻底失去威慑能力。
许多此前吃过御客亏的诸侯国,尤其是这次南境之战,被御客勒索装备的诸侯国,早已怀恨在心。
曹驰正为御客独吞这笔财富,又不能引起其他诸侯的觊觎报复之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和时机。
虽然根据早年定立的协议和惯例,金银缴获归诸侯自有,但这一次的款项和缴获着实太大,对于贵金属严重稀缺的中原而言,他们才不会管什么论功行赏,能捞一点是一点。
旷硕离开不久,徐国人又找上门,同被百里燕所拒。下午燕国人上门,不用想,是卫国在背后撺掇。
咸国的货输往卫国,卫国的货也经由燕国港口出海运往咸国,海上必先登陆燕国。让燕国做挡箭牌趟百里燕口风,无非是想给卫国自己留个台阶,不至于像歧国、晋国当面撕破脸。
不过最让人恶心的当属长孙国,这个长孙国派兵不过五万,还弄丢了不少火器,就是这么个滥调货,居然也想啃块肥肉。
当天各方未能得偿所愿,晚上纪尧便是去了王彦飞军中密谋:
“王将军,百里燕今日一天未见客,公良文那边同是如此,御客推脱御帅酒意未醒,也避而不见,依本将之见,定是他们三者定下了密约,否则绝不能如此共同进退。”
“那还用你说,金银如此之巨,他们三家定是早已瓜分的干净,现在就想着如何能将钱财安然带走。要本将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他们来硬的。”王彦飞目露凶光,嘴上说是来硬的,心里却是想着让卫国打头。
纪尧当然也想来硬的,但他也知道王彦飞绝不是好种,遂是又道:
“可我听说,百里燕、公良文在南方聚众数十万人,百里燕昨日说五十万人马,绝不会是虚言。真要动手,必须趁其人马尚远,即刻动手。”
“月城乃御客城池,我等兵马少,贸然动手,他国若是反帮他们,为之奈何?”王彦飞反问。
“那就联手卫国,拉上西海其他四国一起动手,志军与御客绝非我们对手。”
“哼,你也未免太小看了曹驰正。”王彦飞嗤之以鼻:“眼下仍是联兵之时,贸然动手,必遭御客反咬,岂能先动手。”
“这动手是你王大将军说的,现在不动手也是你王大将军说,王将军你到底是动手还是不动手啊。”
“当然要动手,但不能我们先动,这可是牵动一发动全身。”
“那不是白说吗。”纪尧埋怨道:“我等不动手,卫国又岂能动手。”
“这可未必,卫国与咸国交易甚多,压榨亦甚,只需卫国再逼一步,百里燕断然是要决绝卫国所求,那卫国得不到好处,岂不就得动手。况且说,若要前往掣驰,必须走卫国的兹城,卫国拦他一道,他为之奈何。”
“哦……原来如此,还是王大将军技高一筹,那如何能让卫国就范呢。”
“本将即刻去找长孙国,令长孙将水陆过路税涨上去,纪将军则去找燕国,让他们将过路税涨上去,而后再让长孙国去找沈毕,将输往咸国的煤炭价钱抬几分,买入的货物压低几分,逼得他咸国无路可走,届时百里燕定是要以断货为威胁,沈毕定会籍此为借口找百里燕麻烦,到时候一动手,咱们先看着说。”
“可沈毕会入套吗?”
“只要长孙国、燕国涨价,卫国便一定会跟。”王彦飞胸有成竹,笃定此事能成。
于是当晚纪尧、王彦飞二人陆续外出活动。
而与此同时,曹驰正也没闲着,他需要组织人手将账目逐一核算清楚,由于尉迟光等理财能手不在,应该半天就能算好的账目,足足花了一天两夜。
“方信,账目统计的如何?”
“回御帅,已清算七成有余,还有两成需要细算。七成财货大概能折算两百七十多万寸银吧,粗算剩下的两成,全数货物合计三百一二十万寸银。”
“那金银币?”
“属我军的金币有三十万五千余,银币六百五十一万五千余,经过称重计量,金银价一比十不变的话,大约能折四百十余万寸银,其他还有些金银器,也得有几十万。
这里面尚未算上珠宝、玉石、金刚石,以及与胞弟随行御客所持财务。如此巨多金银,非中原霸主数十年之积蓄。”
“这没想到啊,金雪狄人如此之富庶,难怪他们反复北伐,若无这等金银财宝与肥沃土地,他们岂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屡犯中原。”
“御帅所言极是,据胞弟所言,金雪狄人正在向北不断迁移,其土地越来越多,而南方金银矿产极多,是中原现有金银矿之十数倍,而且成色极佳。
若是长此以往,我中原早晚与之接壤。索性燕公子此番劫掠甚多,不乏有母独角马,若能加以繁育,日后我中原也能南下征讨他们。”
“但你可曾想过,中原战乱不止,自卫尚且艰难,如何能南下征讨他们。”
“是啊,这才是眼下中原最为棘手之处。不过此番金雪狄人同样元气大伤,恐怕没有四五十年,难以再次北犯,算是暂缓了一口气。”
二人说话之际,有御客密探悄然来报,密探小声说了些什么,曹驰正问道来人:
“消息可准确?”
“千真万确。”密探肯定道。
“嗯,继续监视。”
“诺。”
待密探离去,苏方信忙问:
“御帅,可是王彦飞、纪尧暗中活动。”
“嗯,过去两月,各军都在打这批财宝的注意,王彦飞既然动了,我们也该动手了。待下半夜,苏军师选能辨之士前去燕、卫、赵、陈、徐五国,可将我军缴获之兵器、铠甲许诺给燕、赵、陈三国,将方义带回的货物,以货物折价一百五十万寸银为底线,许诺给卫国,可随带一些金雪狄的战马。再将公母独角马部分、缴获兵器,与五十万寸银折价货物许给徐国,务必令诸侯与我等达成密约。”
“那长孙国和宋国呢?”
“长孙国这个反复小人,一样不给。至于宋国,摆平诸国之后,宋国有百里燕自己摆平。”
“如此也好。另外,此番百里燕得健宝马数千匹,各国都已看到百里燕等所乘宝马。虽说百里燕已据为己有,但如果卫国、徐国甚至宋国提出非议,该当如何处置?”
曹驰正略作思考后强硬说:
“就说本帅要了,让他们闭嘴。”
“那我立即派出能辨之士,前去游说诸国。”
曹驰正对形势看的非常清楚,各诸侯国的目标都是这笔巨额的财富,贸然将各诸侯国召集起来对御客并不利,此时各国心态无不是齐心讨要财富,明着无法各个击破。
现在王彦飞、纪尧挑起了头,于是就有了下手的余地,各国之间的尔虞我诈,与各自所需迥然不同,同时诸侯间的相互猜忌和提防也不是铁板一块。
燕、赵、陈都是小国,无论拿到财货还是金银,最终都被卫国敲诈勒索,根本落不到兜里。于是曹驰正暗地里给他们兵器和战马。
而卫国是个喂不饱的狼,曹驰正把货物给卫国,让卫国坐地起价,挣多少卖多少,由着卫国自己自负盈亏,当然卫国不傻,为什么不分你现金呢?
道理很简单,南方停战协议是百里燕签的,现金脏款已经分了,但谁分多谁分少,外面不知道,谁也没说。
御客完全可以打赖皮说分得少吃亏了。当然,这话鬼也不会信,卫国更不会信。但志国拿了好处不吭声,晋国没拿到好处疯狗乱咬,卫国有货总比没有强吧?
摆平了西海,徐国要容易得多。
至于曹驰正为什么痛恨长孙国,说起来也长孙挺冤枉的,但不是没有道理。
长孙国参战最晚,出兵最少,逼格最大,曹驰正几次派人向长孙国索要震天火和火药,长孙国一样不给,致使手中拮据的御客化不到缘,又没钱买,伤亡极大。
但其实也不能怪长孙国,震天火的制造报废率居高不下,铁器远未普及,价格比铜还高,成本高的离谱,哪里能是说捐就捐的大陆货,于是一来二去也就嫉恨上了。
………………………………
第623章 活着该知足
进城后第三天,一个马队由北门而入月城,一路打探来到百里燕下榻馆驿,为首的正是许扞。
岗哨老卒见是许扞喜出望外:
“许扞将军,你们可算来了!”
守备的老卒一席破布烂衣,许扞并不认得此人,但口音却是咸国人。
“你是大将军的侍卫?”
“正是,将军就在院中。”
“快,引我去见。”
“诶!”
老卒推开院门,引许扞等人进院。少时来到中庭,百里燕正与蒋杰下棋。
“将军,许扞将军来了。”
老卒禀报,百里燕循声望去,神色大喜过望:
“许扞,你怎来了!”
“末将参见大将军!”
许扞深施一礼,百里燕忙去扶他:
“许将军快快免礼。蒋杰,去再拿几个座塌来。”
“诶。”
引许扞坐下,百里燕给其到了一碗热水,许扞狼吞虎咽一饮而尽,擦着嘴说道:
“闻讯大将军即将抵达,末将带人便是从掣驰赶来了。大将军这一去便是四年,让我等好是担心,初以为大将军已经蒙难,之后才得知姑爷南下苦战,可恨万里之遥,鞭长莫及。”
“唉,一言难尽……当时情况凶险万分,南下实属无奈之举。业绥一战我已听说,你们就只逃出一千多人,其余多数已经战死,被俘者尚在寻找,但恐怕也不会太多了,活着的还都几人?”
“都死光了,宋锦宋医官死了,鲁诚伤重不治,战死在业绥,吴登虽说逃了出来,退入飞云城又恶战了一场,吴登也战死了,陆肇瘸了一条腿。只有江湛因姑爷失踪,回国面见咸王逃过了一劫。之后咸军彻底战力丧尽,一直退守在掣驰,之后再未作战。”
闻讯众人战死,百里燕无比沉痛:
“如此说,先锋营的老底都打光了。”
“是啊,太惨了,白毛贼杀了我们太多的人,如此轻易放他们走,实在是便宜了他们。”
“这也没办法,前前后后厮杀六七年,中原已无力支撑,若非我在南方周旋,金雪狄人四年之内,至少还能向北增兵七八十万,即便联军装备了震天火,但震天火在雨天和高原弊端很大,金雪狄人缴获之后,已经大量仿制,威力虽不足,但足以扭转战局以拖待变,将联军后勤拖垮。”
“传闻姑爷在南方大有作为,可是真的?”
“说不上有多达作为,不过是侥幸罢了。在南方的四年,我们的死伤也相当之大。”
百里燕将过往详细讲与许扞,一说便是大半天。
“其实许多都是侥幸,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全军覆没。而这些贪婪的诸侯,只知金银好处,全然不知我等艰苦牺牲,想来令人心寒。”
“姑爷所言极是。末将听说,联军作战之时,相互坑害暗算之事多如牛毛。我军即便不是全军覆没,也要被其他诸侯暗算。”
“此事我也已有所耳闻,听说宋国大司马舒潼,正是遭王彦飞暗算而身死,这个王八蛋,老也不死,反成祸害,老天简直瞎了眼。”
舒潼之死传闻很多,但王彦飞的晋军难辞其咎。
与许扞说话之际,蒋杰从老卒口中得到意外消息,随即又将消息转给百里燕:
“大人,刚得消息,赵、燕、陈、卫、徐五国突然去了御客治所,不知何故。”
“哦,曹驰正这么快就动手了,难道这两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许扞不解,忙问道:
“姑爷,御帅动什么手?”
“具体情况还不知晓,但多半与此次所得财宝有关。赎金之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听说了,据说是姑爷您的手笔,数额非常之大。”
“岂止是大,所有财宝和货物加起来,如果换做十五年前的咸国,国库就是不吃不喝一百年,也攒不起如此之巨的金银,你说各诸侯国能善罢甘休吗。”
许扞闻讯大一惊:
“这么多啊,姑爷,白毛贼倒是肯给?”
“哼,金雪狄人盛产金银,这才是他们两个郡的财富,更南方还有数十个郡,你说他们国力何等强盛。各诸侯国只以为我等在南方的日子好过,但他们哪里知道这些金银财货来的何等之不容易。
对了,夫人们还好吧。”
“姑爷出事那会儿,夫人们整日以泪洗面,后来得知姑爷还活着,仍不好受。听说要停战北还,陆续又消息捎来,都盼着姑爷早日还家。”
“唉……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埋骨他乡,我等却还能衣锦还乡,是不是应该知足了。”
“姑爷何故气馁,姑爷乃咸国肱骨,还有许多大事等着姑爷去做,现在说知足,还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