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爷何故气馁,姑爷乃咸国肱骨,还有许多大事等着姑爷去做,现在说知足,还早了些吧。”

    百里燕苦笑着,无奈摇头说:

    “只有看见了死亡的痛苦,才会知道生命何等可贵,活着就该知足了。”

    最近两日噩梦连连,每到夜深总能梦见那些惨死的敌人,被杀的平民和孩童,挣扎着爬在血水中苦苦挣扎着,哀嚎着,惨状萦绕在心,始终挥之不去。

    下午,在馆驿弄了两桌菜,招待许扞等人。桌上又从许扞那里得知,南征咸军覆灭后,尉迟光运送的一批军资落入了汪谭手中,整整三万人一年的军需最后都被其变卖中饱私囊,江湛几次曾去信赵逊告状,最终落得石沉大海。

    许扞回陔陵后才得知,是汪谭勾结了鼎炀侯张隽,摁下了此事,许扞担心惹祸上身被张隽灭口,牵连广信公,于是咸王召之时见未敢再提。

    “这个败类,早晚宰了他!”

    “姑爷,咱们何时返回咸国?”

    “先等风波过去,此外南方带回的数十万中原民需要前往咸国需要周密安排。”

    “难道不安置在南境?”

    “不行,这些人中仍有不少中原贼,留在南境将是巨大祸患,此外你可能不知,中原贼之猖獗,已渗透中原许久,窃走之机密无数。就连我等在讲武堂之事,他们都了如指掌。”

    “既然如此厉害,还留着做什么。”

    “你是不知道,这些人好歹都是民力,南境之战,咸国虽然损失不大,但自黑巾军暴起至今也快有七八年,国内民力消耗甚巨,若无外民补充,短时内国本不固,不利于日后经营中原。

    这些中原民迁入咸国之后,尽数迁往无人之地,经十年十五年教化之后,其后代将为咸国百姓,一样缴纳赋税。但这需要时间,咸国也需要休养生息。另外,国中对本将与歧国之事可有议论?”

    “有,姑爷未死消息传回国中之后,不光姑爷府上,满朝文武都在议论姑爷日后要借兵杀回歧国称王。姑爷,你倒底怎么想啊?”

    “哼,不少权贵巴不得我弃咸投歧,实则对咸国根本没有一点好处,反而成害。同样,本将回歧国称王称霸,以歧国之力岂能与晋、卫两国相抗。咸王也不敢冒如此巨大风险,损害咸国利益而助我夺取王位。退一万步说,本将心血皆在永兴,我回歧国有何意义。”

    “如此说,姑爷是不走了?”

    “不错,我也从未想过返岐。咸国虽弱,但比歧国大多的,地处中原腹地,眼看孙国将亡,咸国可分其土,如此大好时机,本将回歧国做什么。”

    北上途中,公良修里外暗示可用孙国土地换取黑火药的配方,百里燕考虑再三,觉得有利可图。

    首先,黑火药不过是早期较为原始的爆炸剂,在没有成熟单兵火器和破片弹丸出现之前,简陋黑火药武器威胁并不大,同时日后仍可以使用其他爆炸剂,制造威力更大的武器,如硝化棉、无烟火药、硝铵等等,但这需要教育和体系。

    其二孙国与志国世仇,志国重点提防的仍是晋国,鲸吞孙国土地,对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极大,主力将长期陷在孙国土地维持治安和高压,至少要十年以上。当然,这次得到不费的巨款,消化占领土地问题不大,但有问题的是长治久安。

    其三也是最要命的,孙国领土纳入志国版图之后,志国将与长孙国接壤,北有长孙,东有晋国,纵然长孙国战力不堪,但现在长枪短炮众多,长孙国只要拖住志国,晋国分从东面、北面出兵,志国就完了。

    此外卫国强力入主中原,日后向东扩张,志国作为霸主,领土挨得太近,日后必将首当其冲,陷入与卫国的消耗战,对其非常不利。

    公良修对形势看的非常透澈,志国现在首要问题是修生养息,恢复民力国本,而不是继续扩张领土,穷兵黩武。

    但是将孙国这块肥肉抛给百里燕,咸国也可能背上一个烫手山芋,这一点百里燕同样也非常清楚,但不同的是咸国日后将在都郡以西半个咸国全面实行新《授田法》,减轻人民负担。

    孙国占领地长期执行低税,以稳定政局,而这些都是志国既有政治势力所无法施行的政治措施,咸国无疑具有极大优势,是利大于弊的巨大收益,可以尝试。

    与许扞聊了许久,黄昏前后苏方义突然找上门来:

    “大人,苏先生来了。”蒋杰道。

    “哦,快请。”

    百里燕清楚,曹驰正快刀斩乱麻,苏方义过来定是大局已定。


………………………………

第624章 归途(1)

    见到苏方义,百里燕深施一礼:

    “苏先生快请。”

    “呵呵,燕公子客气了。”

    二人边走边道:

    “苏先生,上午听闻赵、陈、燕、卫、徐五国聚集治所,可是为了分财?”

    “正是如此。五国已各拿了好处,与我御客达成协定,就此不再纠缠过问赎金一事。”

    “哦,真是好快的动作,那怎就没有宋、晋、歧、长孙四国?”

    “你且听我慢慢说来……”

    苏方义将昨夜至今发生之事详细道出,百里燕得知不计金银珠宝,上缴的商货和战利品能折三百二十七万寸银,未免也是吓了一跳:

    “真没想到,最后竟然能值这么多。”

    “中原战时消耗甚巨,牲口死伤甚多,是那几十万匹独角马、战马、驮马折银钱较多,再有便是香料、皮货、名贵药草、土产、珠宝,其他虽然值钱,但数量却不多。御帅仔细一想,投各国所好,待他们暗中策动之际,各个将其击破。”

    “那这里面应该不包括健宝马和千里马吧?”百里燕忙问。

    “燕公子放心,御帅自有分寸,此事五国已经认下,现在只有宋国还需燕公子前去安抚。”

    “说道宋国,在下正要向先生请教,这旷硕倒底是何许人也,舒潼战死之后,宋国情况怎样?”

    “据我兄所说,舒潼战死之后,宋王贬废舒潼一系,现在宋国皆由晋系朝臣把持,旷硕同是晋系。”

    “如此说,旷硕与王彦飞是一伙儿的,一软一硬来诓我好处。”

    “正是,但宋国毕竟是南境三国,不分好处有违早盟约。”

    “那好吧,此事我去周旋。”

    王彦飞寄希望于软硬兼施,以面让纪尧出面,一边又让旷硕打着舒潼的幌子骗取好处,最终受益的仍是晋国,日后还能从咸国身上榨取好处,百里燕甚至已经预见到,不久之后的贸易大战即将开打。

    中原金银稀缺,长期都有较为恒定的市场价值,陡然间公开输入大量金银,势必导致各国哄抬物价,致使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造成贵金属贬值,购买力下降

    与苏方义商定计策,百里燕当晚亲赴宋军大营去见旷硕。旷硕相当殷勤,礼数很是周到,百里燕当然清楚这些表面的客套,无法掩盖其内心深处的害人之心。

    “最近风头正紧,让旷大司马等候许久,燕很是过意不去啊。”

    “诶,燕公子何出此言,旷某多等几日也是应该的嘛,呵呵……”

    “旷者豁达也,还是旷大司马宽厚豁达,燕钦佩之至。”百里燕略施一礼,又道:“明人不说暗话,想必今日之事,旷大司马已知晓。”

    “唉……”旷硕故作哀叹:“我宋国地广人稀国力衰微,怎能与徐、卫相提并论,奢求非分之想。”

    “诶,旷大司马此言差矣,本将当年若无舒潼将军相助,岂能有今日。其实御帅那边也是有难言之隐,卫国胃口实在太大,分走了至少一半货物,御客总堂又设在徐国,御客还有赖徐国荫庇,也不能少给。宋国在南境损失虽大,但本国尚存,故而御帅也很是为难啊。

    但是我咸国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宋国所难,便是我咸国之事。这样吧,本将愿从我国好处当中分出金雪狄上等战马两万匹,公独角马三万匹,母独角马两万匹,皮毛、香料、药材等价值五十万寸银折价货物,珠宝玉石五百斤,旷大人以为如何。”

    “诶…岂能令燕公子如此破费,使不得使不得。”

    旷硕连连推辞,百里燕依然不依不饶继续加码:

    “应该的,应该的嘛。此外宋国军力孱弱,本将随行兵器数十万,也调拨部分赠与旷大人,以便贵国重炼兵器,如若不够,本将再向御帅请调铁甲分予宋国,助贵国提振军力,以安边疆。”

    “多了多了,实在太多了,我宋国何德何能收受如此重礼,燕公子真是太慷慨了。”

    “旷大人这话就见外了不是,就凭本将与舒潼将军的交情,这些着实还太少,要不再加二十斤金刚石如何。”

    “够了够了,旷某怎能收受如此厚礼,这叫我国如何感谢燕公子是好”

    “诶…说谢可就生分了,只要日后贵国的大豆、棉花、好马若多多能疏入我国,价钱也好说,旷大人意下如何。”

    “还是燕公子慷慨啊,不过燕公子可是歧国世子,怎的不回歧国,反为咸王效力呢?”

    “实不相瞒,咸王待燕恩重如山,燕又怎能忍心弃之。”

    “啊……是的是的,咸王宽厚早有耳闻,能得燕公子大才,日后能定图强,呵哈哈……”

    旷硕心满意足笑的合不拢嘴,继续又是说了一些生意,百里燕不久便是离去。回馆驿途中,蒋杰很是不解,问道说:

    “大人,给宋国的可不比给徐国的少啊,这值得吗?”

    “你以为这些东西最后真能落入宋人手中?”

    “大人意思是说,晋国要勒索宋国?”

    “岂止是勒索,是讹诈。你不见本将给了宋国那么些许铁器,这些东西晋国不缺,但是宋国急缺,故而晋国多半是不会要的,如此一边输财于宋国,一边输兵给宋国,晋国勒索宋国之后,宋国能善罢甘休吗?”

    “哦……这不是人前说和,人后刀子吗。”

    “正是此理,届时有宋国哭的时候。”

    宋国归根到底是晋国的附庸,比下邦还要低一等,宋国今天得到的,无不是明天被晋国勒索,宋国毫无反抗能力,只能忍气吞声,当这种压迫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一个火星,宋国这个干柴,就能烧起熊熊烈火。

    百里燕现在先给宋国递去一把快刀,武装起宋国,日后志、晋反目,宋国这把快刀关键时刻就能要了晋国的命。

    离开宋军大营不久,消息很快传入王彦飞耳中:

    “消息确凿?”

    “消息千真万确。”密探说道,继续又言:“不算兵器、甲胄、珠宝、玉石,其他至少得值百万寸银。”

    “真没想到啊,百里燕随便漏个手,竟也能值百万之巨,暗地里还不知道藏了多少!”

    思索之际,帐外亲兵来报:

    “启禀大将军,岐军纪尧将军求见。”

    “有请!”

    “诺。”

    王彦飞屏退密探,不久纪尧匆匆而来:

    “王将军,你倒是拿个注意啊,这卫、燕、赵、陈、徐都得了好处不在追究,我们岂不是给曹驰正晾在一旁了吗!”

    王彦飞故作难色说道:

    “卫国已得御客巨额好处,断然不会出尔反尔,况且公良文所得甚巨,陶敛更没有道理再索要好处,如今只剩下你我两家,已无先机可言。依本将看,暂且罢了,待日后再找咸国算账。”

    “这,这怎可以,如此你我两家岂不损失最大!”

    “那纪将军可有把握战胜卫国?”

    王彦飞反问道,眼神颇为不善。

    纪尧立时明白过来,已是想到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却也没听说晋军得到好处。此时要是逼问,非但王彦飞不会承认,还得被骂个狗血喷头。

    略作思考,纪尧小心说:

    “王将军,南境之战你我两国伤亡巨大,他国皆得好处,却独独你我两家没有捞到便宜,御帅如此厚此薄彼,未免有失公允,不如你我明日去见御帅,讨个公道如何?”

    “好啊,本将正有此意,明日就去找那曹驰正评理,否则绝不善罢甘休。”

    王彦飞说的信誓旦旦,结果第二天突然抱病,只派出右都督前去讨要说法,此外还有长孙国,宋国大司马旷硕也是去了。

    虽然暗地里百里燕塞了不少私货,但面子上依然得维持没有拿到一丁点好处的受害者形象。

    当然,晋国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但形势比人强,王彦飞强作出头鸟,不会落下好结果。于是这个重担不久之后落到了西寰的肩上。

    五月初,卫国沈毕最先撤兵返回防区,而后是燕、赵、陈三国。王彦飞走的时候,连带把旷硕给拖走,这个时候纪尧才明白过来,原来王彦飞早拿到了好处,他被出卖了。

    长孙国仍死皮赖脸上门讨要好处,不断骚扰百里燕馆驿不胜其烦。

    于是五月上旬,百里燕离开月城前往业绥祭拜咸军亡魂,一同祭奠塞骞、吴登、鲁诚、宋锦等人。

    五月中旬,新附民陆续经天南关抵达月城,出发时有一百四十余万人,抵达月城后仅剩一百三十七万余人,沿途病死、失踪、兽袭、冻死亡故者达数万人,多数是伤病员与妇孺。

    各诸侯军小道消息非常灵通,闻讯当被俘初押往南方的三十二多人,不计御客在内,活着的还剩下十多万,捞得不少好处,还有许诺的金银,于是立马又遣人返回月城索要这些兵马。

    百里燕与公良文、公良修早定下策略,这些联军老卒无不是两军一手拉扯起来的劲旅。

    且不说他们的手中的金银,这些人战术战法极为娴熟,知道秘密太多,熟稔咸军、志军战法,劫掠之事都是他们一手带人所为,贸然放回去,后果不堪设想。即便放回去,绝大多数人不会得到重用,也是浪费了大好的军事资源。

    于是北还路上,百里燕、公良文是连哄带骗,连同工匠在内,骗住了十三四万人,待安置返回咸国后,一并将其家人从母国接来。其余数万想要回国也不强求,奖金如数发还。

    而事实证明,若干年后,这些自愿回国的老卒不仅被骗走了金银,多数没落得好下场。


………………………………

第625章 归途(2)

    五月中下旬,蛮王布伦铎遁远,形势进一步好转,百里燕急于回国,与公良文达成协议之后,百里燕分得中原民六十余万,老卒五万七八千余人,伤员病残数万,老卒主要是水军和多数的工匠。志国将提供道路和运力粮草,方便咸军回国。

    所有空余驮马、独角马悉数移交御客,金雪狄战马尽数被收缴,咸军得到两万参差不齐的匹中原战马作为交换补偿,公良文要好得多,得到了五万匹较好的中原战马作为交换。

    同时咸国最终只分得一万两千多匹的母独角马,以及一万四千匹的公独角马,三万匹驮马,并有权在御客属地无偿放牧牲畜和马匹,也包括健宝马和千里马的放牧权。

    六月初,大队交予司空南,百里燕携骑兵两万,又向御客借得战马三万,五万人押着贵重物品抵达掣驰,抓汪谭审问,其非但拒不承认,反污百里燕默许其所为。

    原因竟是当初百里燕为在南境站稳脚跟,确实默许其克扣药材军资,以结其好。但从未允许其将大军粮草辎重全数变卖,而这些钱财下落不明,汪谭又拒不承认,百里燕只好将其斩杀,以平军心。

    本欲将其押回咸国交给咸王发落,百里燕只担心其中牵连甚密,令咸王难做,最后反弄巧成拙,只好在没拿到口供情况下,将其匆匆处斩,任命江湛代为出任督军使。

    江湛因咸王迁怒不得返回咸国,汪谭之事他又多次向赵逊告状,均被鼎炀侯弹压,其在朝中得罪权贵甚多,返回咸国已无活路,故留其在千岳山既可活命,同时将独角马、健宝马、千里马一柄交由其放养。

    五月间,咸王得百里燕即将北归,狂喜数日。

    六月中旬百里燕遣卢皋百人,骑健宝马持御客符节,借道宋国,经志国飞驰北上报捷,于七月上旬抵达陔陵。

    “大王大王,好消息,好消息啊……”高勋大声疾呼,飞快跑向咸王。

    咸王喜色跃然脸上,放下钓竿忙向高勋走去:

    “高卿,可是燕公子已入国境!”

    “启禀大王,燕公子尚未进入咸国,是卢皋将军提前报捷来了。”

    “哦,快,快带来百灵园见寡人。”

    “诺!”

    咸王搓着双手精神亢奋,等了许久,卢皋牵着一匹千里跃来到园中:

    “臣卢皋来迟,参见我王!”

    卢皋躬身一礼,咸王忙去将他扶起:

    “卢将军快快免礼。”

    话音刚落,咸王目光顿是又被卢皋身后那匹高头大马震惊:

    “乖乖,卢将军,这匹宝马如此健硕雄壮,马蹄竟有头颅之巨,真乃天下奇兽呀!”

    “大王,此乃健宝马,亦称千里跃,比之金雪狄人千里马更快,一日飞驰五百里不累,一天慢行逾千里之地,是百里将军北还之际,偶得宝马。

    此一匹是其中最为温顺,速度最快一匹,是将军精心挑选献给大王,得此宝马,大王两日之内,可抵我咸国任何一地。”

    “真是好马呀……”咸王牵过健宝马,轻抚马脖。

    下刻高勋问道:

    “卢将军此等好马应该不多吧。”

    “不瞒大王、高大人,此马共得公母马数千,另得公母独角马近三万匹,由于此马不适北地气候,北地长期驯养将不复其能,故而若要得其良种,便只能在南境高原驯养,待其子嗣成群之后,可获其中一部,为我咸国所用。

    届时我咸国可以此马筹建精锐铁骑,必定天下无敌。”

    “好,好……”

    咸王好字连连赞不绝口,心中大喜过望。

    “卢将军,公子燕现在何处?”

    “将军亲自押运全数贵重物资北上,目前尚在志国南部。”

    “寡人听说,听说……”

    咸王看向高勋,高勋心领神会,即刻屏退左右,现场只剩三人。这时咸王继续说道:

    “寡人听说有赎金之事,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启禀大王,将军遣臣先行面见大王,正是为此事。南下四年期间所得甚巨,金雪狄人之富庶,着实令人震惊。”

    “如此说,公子燕所得巨财都带回来了?”高勋忙问。

    “将军与御客和公良氏有密约,故而金银财宝是三方共分,并拿出一部安置新附民与战俘老卒及伤残。此外北还南境期间,各国催逼紧迫,险些为此开战,因而又损失了一些。”

    “那具体带回了多少!”

    高勋又问,咸王侧目瞪了一眼道:

    “咳咳,高卿,去替寡人准备宴席,要丰盛些,寡人要隆重款待卢将军诸人。”

    高勋猛是一愣,立时回过味儿来:

    “哦,臣立即准备。”

    高勋连忙退去,咸王等了片刻,确定四下无人,咸王急不可耐,凑近卢皋又问:

    “现在说吧,燕公子倒底带回了多少,有五十万寸银吗?”

    卢皋翻了个白眼,一脸震惊,咸王见其脸色不对,又道:

    “没有五十万,二三十万总该有吧。”

    “回大王,不算其他珠宝玉石和财货,仅金币便有四十七万五六千,银币八百三十六万七八千。另有四万余金币,九十二万银币,作为新附民与归顺我国外军及其家小安顿之用。”

    咸王对金币银币毫无概念,但想想也不可能是一块金币等同一根寸银,听着心里就捉急,于是忙又问道:

    “这蛮人的金银币约合中原寸金寸银几何?”

    “五块寸金约合三根多寸金,五块银币约合两根多寸银,故而如果不计安置费,寸金至少应有二十九万根,寸银三百三十五万根,此外金雪狄人金银成色要好于中原,因此实际因为重量与成色,铸成中原金银后,可能会多一些。”

    苏方义、公良修、百里燕三家分赃时,每家各得金币三十万五千余,银币六百五十一万余。

    停战协议的赎金总量是一定的,但三家分了多少,这件事根本没人知道,卢皋也不会知道。

    其告诉咸王的四十七万五六千金币,银币八百三十六万七八千,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是百里燕暗账划入的。

    私下里百里燕仍旧截留了四十万金币,三百万银币,以及全部工业钻石等无数财货,可谓是富可敌国。

    由于外界不知这笔赎金三家倒底分了多少,公良氏也没少从赎金中截留,加之此前公良氏私下掠夺也不见少,私藏了多少也没人知道,这就为日后志国君臣猜忌埋下了巨大祸根。

    此时咸王只觉得眼前恍惚,以为是听错了,又是急问:

    “卢将军,寡人没有听错吧!”

    “千真万确大王,如若算上其他珠宝、财货,以及兵士、新附民、家眷手中的金银,恐怕至少增加三成的财力。此外……”

    卢皋语顿,欲言又止,咸王急的抓心:

    “此外何事?”

    “将军他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