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据密探来报,咸军一批二十五尊震天火不日将运抵林台,四月低还有二十五尊,届时咸军将有七十五尊震天火,对我城池威胁巨大,必须杀其措手不及,使之半年不能用兵。”
“可百里燕用兵极为厉害,林台驻兵十六万余人,我军若是去攻,怕是以卵击石,而且志军骑兵两天便到林台,我军毫无胜算呐。”
“本天王自有妙计,沈将军无需操心。此外,让人暗中散出话去,就说咸军许诺之金银皆乃假金银,是为诓骗军心之诈计决不可信。”
“可是……”
沈暮驰欲言又止,神通不快质问:
“可是何事!”
“传闻百里燕当年掠得大量金银,其许诺金银之事恐怕不会有假。”
“哼,是真是假,你沈将军知道,还是本天王知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下以稳定军心为上策,此乃权宜之计。”
“末将明白了……”
早年黑巾军曾以铜锌白铜冶炼铜锌合金,以假冒寸金流入各国市场,骗取大量物资,同时籍此扰乱金融秩序祸害他国,咸国因百里燕识破而幸免于难,长孙、卫国尤其是梁国,在假黄金浪潮中损失惨重。假黄金流入梁国之初,兑换成大量梁国铜钱。
而梁国贸易发达,金银储备粮极多,其铜钱一直十分坚挺,在中原市场需求量很大。黑巾军拿着兑换的梁国铜钱,前往长孙和卫国购买货物,几乎是畅通无阻。
等到东窗事发,距离黑巾军起事已经过去两三年之久,梁国的铜钱被黑巾军大量掏空,致使梁国铜钱信誉受损大幅贬值,梁天子被迫将金银投入市场以稳定铜钱币值,博源君姬丰也深受其害
如今神通倒打一耙,将脏水泼到百里燕头上,不可谓不高明。
神通拔营两日后,消息传到百里燕营中,此时正在去往照城途中:
“副帅,神通突然向尹渠移动,不是要攻我林台吧?”
叶信手指地图说道,百里燕沉思片刻,摇了摇头:
“是,但也不是。”
“副帅何意?”
“叶将军你想,我军将此收买人心的传单放出之后,神通必然担心士气浮动人心瓦解,其手头其实并无更多手段稳定士气军心。邪教妖术已经失灵,天神之师百战百胜的神化也不攻自破,除此之外,神通既没有金银犒赏,也没有吃香喝辣,面对我军重金诱惑,他凭什么鼓舞士气?”
“嘶……副帅是说,他要拿我军人头鼓舞士气?”
“此乃其一,但绝非其真实意图。我军十六万人在林台不动,南有公良大军为援,神通仅凭手中十多万人马,根本无法撼动我军,本帅判断,神通是想将我军约出林台,在尹渠、贡城、林台三地之间约战。”
“副帅的意思是,神通向我军下战书野战?”
“正是。叶将军你且看,尹渠、贡城、林台三地比尹渠、贡城、照城三地,尹渠、贡城、林台成正品字形,我军只占林台一地,而神通占着尹渠、贡城两地。野战若约在尹渠、贡城、林台三地之间,我军需时时提防尹渠、贡城、照城三地对林台偷袭。
我军如若不应战,势必有损我军士气。若是应战,出多少兵马应战为宜,多少兵马留守为宜,而神通将出多少兵马我军毫不知情。
且照城以西偏南约一百一十里是杏城,杏城兵虽少,可有港口,倘若黑巾军从西南或是对岸抽兵登陆直扑林台,我军主力在外,林台再被围,届时必将首尾不顾。”
“可公良军在我军以南,但好歹是友军,杏城一举一动绝然逃不过公良义耳目。我军在昌尹作战也,是在替志国打城池,公良义断然不会见死不救吧。”
“但如若那时黑巾军同时从南方佯攻公良军,公良军作何?而且即便公良军抽兵赶赴林台,倘若神通穿插兵马弃林台迎击公良军,岂不正中神通下怀。”
“嘶……这个……盘局是否有大了些,错一步,可就是满盘皆输啊。”
“是如此,神通却不得不出此下策。其若短时内不能决胜一局振奋士气,我军招降纳叛计策将会像毒瘤一般腐蚀其军心,到那时,神通就是有十个脑袋,也回天乏术。”
“那副帅准备如何应战?”
“哼,其料定本帅求胜心切急于北上,抢在张孙军南下前攻取甘府、上关,但本帅就是不理他。传令各营,今日午时之前,务必赶到照城。”
“诺!”
不出宗伯泰、赵安陵所料,神通利用咸军急于抢在长孙攻入甘府、上关两郡之前北上的心态,想籍此将咸军诱出,加以重创,百里燕偏偏不予理会,按部就班前往照城。
一日后,神通两份战书,一份下到了百里燕营中,一份下给了关龙翔:
“安陵贤弟,这神通突然来下战书,我怎觉其中有诈呀,贤弟你怎么看?”
赵安陵付之一笑,将战书压在桌上说:
“兄长无需理会,直接打发来人回去便是,副帅绝不会出兵的。”
“你怎就知道副帅不会出兵?”
“来此之前,我与宗伯兄曾有料算,这黑巾军定会趁我军急于北上之心,设计诓我军出兵与之决战,若是如此,我军是必败无疑呀。”
“哦,贤弟如此一说,愚兄倒是悟出些端倪,我军要是离开了林台,留多少兵马也不是,无论其虚兵来攻,还是实兵来犯,我军都十分被动,此局怕是不可解也。”
“兄长所言极是。”话音落下,赵安陵摊开山川地形图,手指樱城:“兄长你看,樱城在我军以南,神通若在我军身上施以此计,想来定也会在公良军头上施以此计。
相比于我军急于拿下甘府、上关,公良军至今连一郡之地也未拿下,公良义比我军更急,我以为,神通定也会在我军与之决战之时,对公良军下战书约战,公良军十之八九会应战。
倘若如此,樱城与林台两地皆较空虚,黑巾军大有可为。届时恐怕不是我军首尾不顾,而是志军与我军都首尾不顾,不吃个败仗才怪。”
“愚兄明白了,如此一来,我军若是避战不出,久拖也不利呀。”
“兄长,你有此等想法,怎知长孙就无此想法。长孙国此时此刻怕是同样急于南下攻取甘府、上关、万川三郡。照此推算,长孙国恐还得吃败仗。如此一来,长孙国吃了败仗放缓了南下速度,我军岂不是争取了更多时间。”
“嘶……诶!贤弟此言不错,愚兄怎未想到呢。咱们急于北上,长孙国同样急于南下,届时长孙国吃了败仗,等于我军赢得了时间。那时我军再主动出击,胜算倍增啊。”
“这就对了兄长,东线不同于西线,西线卫国一家独大,而东线三家并起各怀鬼胎,若是谁都急于求胜,必被黑巾所趁。”
(本章完)
………………………………
第704章 劫道
赵安陵的逻辑属于透过表象直达根源,一语点中困局要害。
当下抢时间的不止有咸国,长孙国同样急于南下。咸国如果吃了败仗,以长孙国的智商多半也得吃败仗,如此时间就拱手让给了叛军。
但咸军坚守不出,长孙国吃了败仗,元气大伤之下,至少数月乃至半年缓不过来。
简而言之,用长孙的失误换咸军的时间,用时间换空间,此消彼长之下,时间的天平则倒向咸军。
百里燕、关龙翔的拒绝令神通大感意外,同时也极为恼火:
“不应该呀,百里燕没有道理拒绝才是啊。他难道就不怕久拖生变,长孙军抢先攻入甘府?”
这时尹渠守将宋何说道:
“天王,百里燕会否另有打算,再向邵平那次,以骑兵长驱直入我军后方攻城掠地,将我军主力从正面调走。”
“不像。”沈暮驰否定道:“邵平乃在咸军土地,其诈开城门还有可能。如今实在我军地界上,其深入我军腹地,焉能不知。况且说,邵平一战,咸军战卒不过三万,但马匹却有六万。其一人两马轮流交替,日行两百至两百五十里,我军追赶不及,如今其并无五万匹战马,如何能甩开我军骑兵。”
“可他们手弩厉害呀,马也比我军要好,跑起来快,耐力强,边跑边放冷箭,我军也不一定招架得住。”宋何道。
“沈将军所得不错,百里燕不会孤军深入。”神通肯定了沈暮驰说法,而后继续说道:“邵平之战,咸军骚扰我军后方,是为切断我军补给,攻打邵平是为掠走人口,此战法必须一人两马,将追兵甩开才行。
现如今咸军骑兵只有一匹战马,我军只需跟在其后不予只交战,百里燕也奈何不得,其无论劫掠还是攻城,都无法得逞。
但是其拒绝与我军决战机会,着实令人费解,可要说百里燕毫无任何诡计,本天王也不信。”
“天王,是否向林台佯动一下,试探咸军虚实?”沈暮驰建议道。
“不,你速率本部全部骑兵火速插向林台东南,咸军二十五尊震天火这两天便到林台,百里燕骑兵此时正在照城,多半快要返回林台,你速去劫杀震天火,不求缴获,只要炸毁即可。”
“末将遵命。”
永兴城运往林台第一批火炮应在二月中旬结束为期两月的应力消除,进行最后探伤和试炮工作,二月底装船,三月底四月初运抵林台。
神通深知咸军用炮厉害,眼见百里燕不中计,也不能让火炮顺利落入咸军手中。
待沈暮驰离去,神通又与宋何说道:
“宋将军。”
“天王有何吩咐。”
“最近城中军心可有浮动?”
“敬禀天王,自从咸军向城中撒入告示之后,各军各营都有议论,末将已严惩散布谣言者数十人。”
“这还不够,你速去将城中百夫长、千夫长家小尽数迁往甘府郡沣庆,不从者,以通敌罪论处。”
“末将遵命。”
沣庆位于思水江东畔,是甘府郡郡府所在,自古是一座坚城,易守难攻。地形似襄阳,三面环水,仅有紧挨江滩的南门有一条宽不足百步的小路,小路每逢暴雨时节没入水下,进出都需搭设木桥才能通行。
为防将领反叛投敌,神通强迁家小于沣庆扣为人质。
沈暮驰出发不久,百里燕仍在照城勘察地形未归。
照城地形十分特殊,周围山丘密布,因而照城城墙都修在山丘之上,呈不规则的七边形,只有三个城门,不利于攻城大军的集结和展开,但当地频密的丘林,让百里燕想起了丘比贡。
能守住丘比贡,东北小道的水坝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数次水淹,挡住了特米尔凶猛进攻。
“叶将军你看。”百里燕横手指向山谷说道:“此谷距照城不过十里,倘若能将十里之内通往照城小路打通,在此将东南清河水引入谷中蓄水,而后水淹照城,照城一战可破。”
“可末将勘察过清河,清河比此山谷低得多,即便是洪水泛滥,也无泛入谷中可能,而这水都往低处流,怎能往高处走。想来照城建城之时,定是知道此理,否则焉能将城池建造高处。”
“水是往低处流不错,但我等可在清河上筑起蓄水大坝,将水位抬高,而后修通东南进入山谷小路,将其引入谷中,谷中出口再筑起大坝,如此可将水源固于山谷之中蓄势而发。”
“我军于上游筑坝蓄水,清河下游势必断流,万一被城中叛军察觉怎办?”
“断然不会。”百里燕肯定道:“蓄水之时,围堰一层一层向上垒砌,中间只需开一缺口,围堰多高,缺口放低半丈往上摞,如此缓缓向上筑起围堰,水不断流,围堰照起。
而且眼下桃花汛已至,河水大增,下游一时半会儿察觉不到异样,待到察觉,我军早在山中蓄满大水,照城守军还能如何。”
“原来如此……”叶信恍然大悟:“此法果然高明,那末将即刻调人前来山中筑坝蓄水,水淹照城。”
“不可,待我军骑兵退走之后,从林台分出一部人马到此围困照城,暗中秘密筑坝。现在调兵,神通定疑我有计。”
二人说话之际,斥候匆忙来报:
“启禀副帅,昨日下午稍晚,敌军骑兵三万余人突然出尹渠,直扑东南而去。”
叶信闻讯大吃一惊:
“糟了,黑巾贼定是奔我军辎重与火炮而去。副帅,我军此时去追兴许还来得及!”
百里燕摇了摇头道:
“现在去追,至少相距半日以上路程,待到我军赶到,马匹疲惫不堪,不利我军战术展开。死战之下,最好结果也是两败俱伤,神通见我骑兵尚在照城,定是算定了我军耐力偷袭。
其害怕我军新到二十五门火炮,此番是志在必得。最好结果是我我军现在即刻返回林台,修整一昼夜养足马力,待其骑兵得手返还之时,我军再出击,尚有一战可能。但如此一来,火炮与辎重多半要毁于敌手,即便我军骑战能胜,我军损失仍大于叛军。
走,全速返回林台。”
“诺!”
咸军经过十数年发展整顿,一线戍兵淘汰的青铜兵器和轻皮甲,全面换装了民夫,实现了民夫自行武装押运,负责押运二十五门火炮和辎重的是一万步军、两万武装民夫,依托辎重车马对骑兵袭扰有较强抵御能力。
但这是在火药出现之前,火药出现之后,各诸侯连同叛军在内,都给骑兵配属了爆炸和燃烧投掷火器,咸军在南境的战术,被在中原诸侯与叛军日渐普及,虽然仅学了些皮毛,却不妨碍袭击较为松懈的辎重粮道。
当谁都学会了用骑兵穿插袭扰辎重粮道,这个性质就从我有你没有,变成了大家都有都能做的结果,一招鲜打遍天也就不灵了。
照城距林台一百八十余里,叶信部下骑兵装备了最好的中原战马,一天最快一百五十里,再快,马匹轻则掉膘元气大伤,重则伤筋动骨跑废战马。
鉴于此,百里燕率护骑于当夜先行赶回林台大营。治所外见蒋杰等人,百里燕翻身下马疾步上前:
“赵先生、关龙先生可在治所?”
“二位先生生正在治所等着侯爷。”蒋杰飞快说道。
百里燕扯了扯甲衣散出些热气,将飞羽交到蒋杰手中:
“今晚给所有健宝马喂精米,再喂些盐。”
“诺!”
吩咐完蒋杰,百里燕马不停地去见赵安陵、关龙翔。见百里燕归位,关龙翔忙道:
“副帅你可总算回来了,叛军骑兵已到中潭,我已令肖渠率兵五万去追,怕是后天才能追上。”
“辎重今在何处?”百里燕问,来到山川地形图前寻找中潭所在。
这时赵安陵道:
“五日前消息来报,辎重刚过三水河,慢的话,今日应在平昌县,快一些,距离中潭不会超过三十里。若是在平昌县,也不过五六十里地”
图上找到中潭和平昌,中潭是丘林平原地貌,并无人户在此,十分利于伏击和骑兵作战,林台距中潭一百三十里,距平昌一百八九十里。叛军马匹多为中下等战马,两军相向而行,不需要半天。
“关龙先生,可有派出传令兵传报警讯?”
“昨日夜间发现敌情后,武备营派出两匹千里跃前去报讯,昨日应该就能赶到。”
“那就没什么问题,辎重人马得信之后,会立即缩回平昌县待命,不会贸然出城,神通这番怕是要吃亏了。不过安全起见,明日本帅亲自带人赶赴平昌,关龙先生令叶将军所部骑兵前去朗秋附近集结,阻击叛军回退骑兵。”
咸军重要消息通讯基本实现了一匹千里跃日行三百里,四匹千里跃日行千里的传令速度,如此马不大累,能长期使用。
武备营配有千里跃两百余匹,咸军乍到林台神通不知底细,贸然袭击辎重队,其并未将武备营变数考虑在内。
但并不排除叛军在必经之路,提前潜伏暗哨劫杀传令兵,不过咸军传令兵都是武备营培训,紧急事态只要人手充足,通常两人一组传达一个消息,一前一后间隔一百步,即便拦住一个,另一个多半拦不住,骑的又是千里跃,追是追不上的。
(本章完)
………………………………
第705章 收买人心
当晚修整一夜,第二日天色不亮,百里燕亲率护兵一百五十人赶赴平昌县,于林台东南八十余里遭遇肖渠五万人马。
“肖将军,前方叛军是何情况?”
“启禀副帅,前方乃是沈暮驰的三万骑兵,此时应还在中潭附近。”肖渠道。
“辎重队可有消息?”
“前方大路被敌骑封锁,斥候无法穿越,暂不知消息,无法得知辎重与平昌详情。”
“你部兵马再进三十里,距中潭二十里即停,原地修整待战。”
“诺!”
详细交代肖渠,百里燕继续向中潭追击。
而与此同时,沈暮驰正为平昌县城辎重队迟迟不出而感奇怪:
“怎样,平昌城内的咸军出城了吗?”沈暮驰急问斥候。
“回沈将军,平昌城门紧闭,守军大增,似乎是有长期坚守打算。”
“长期坚守?这不应该呀。通往平昌道路尽被封锁,林台咸军不可能向平昌报讯。”
沈暮驰出尹渠不久,先行令人赶到了中潭,封锁通往平昌的道路以劫杀咸军传令士卒,但他哪里知道,咸军早于其赶到中潭之前,以千里跃将消息送到了平昌。
又是等了半个时辰,非但没等来平昌咸军出城,相反招来了百里燕:
“报,报沈将军,发现我军以西发现咸军骑兵,速度奇快,转眼已到十里之外。”
“什么,咸军骑兵,这么快”沈暮驰大吃一惊,忙又问:“来人多少人马?”
“约一百五十余人,许是咸军先锋。”
“糟了!快,传令全军,准备应战!”
“诺!”
仓促翻上战马,沈暮驰率兵五千众,向西来到营前,此时百里燕距离营地不足两里,沈暮驰掏出望远镜正要瞧个仔细,下刻便是大吃一惊。
只见咸军胯下战马壮如巨兽,人骑马上全不成比例。看到这里,沈暮驰断定,是传说中的宝马千里跃。
“可恶,是千里跃。咸军定是用千里跃报知了警讯。”
心中暗道之际,百里燕勒住马缰停在沈暮驰一里之外:
“蒋杰,令人过去喊话,让沈暮驰阵前说话。”
“诺!”
少时,一护骑脱离大队,纵马来到沈暮驰阵前高呼喝道:
“沈暮驰将军何在,沈暮驰将军何在!”
沈暮驰惊疑不定,其身旁一旁千夫长这时说道:
“沈将军,咸军喊话要见将军。”
沈暮驰心起疑窦,想到或许是咸军诈计:
“去,即刻派出斥候向西警戒,一旦发现咸军大队人马,即刻来报。”
“诺!”
言毕,沈暮驰率护骑两百人前出来到阵前,乍见千里跃,愣是让饱识天下名马的沈暮驰心头狂震。
抵近之际,方才发现对方足足高他半个以上身位,马蹄大如瓦缸,鼻阔肩宽毛发油亮,四肢粗壮如牛,与其说是马,不如说是兽。
沈暮驰自己胯下宝驹也算是天下名马,与千里跃相比之,如云泥之别。
愣怔之际,百里燕护兵又是喝道:
“喂,你等谁人是万夫长沈暮驰。”
话音刚落,沈暮驰身旁护兵催马上前:
“放肆,我家将军名号,岂容你等大呼小叫。”
百里燕护兵低头看了一眼,未予理会,继续喊话:
“谁人是沈暮驰将军,我军副帅约请将军阵前说话。”
沈暮驰闻讯一惊,心中暗道:
“百里燕难道亲自来了不成!”
此时护兵正要说话,沈暮驰将其摁住,说道:
“本将军便是沈暮驰,你家副帅可是永兴侯百里燕!”
循声望去,咸军护兵上下一番打量,确认眼前将甲是万夫长佩戴,遂是说道:
“正是,副帅大人请沈将军阵前说话。”
“哼,百里燕诡计多端,本将军哪里知道不是其设计害我。”
“在下话已带到,去与不去沈将军自选,告辞!”
言毕,护兵勒转战马,两脚一蹬马肚,千里跃掀起一阵尘土,随即扬长而去。看的沈暮驰眼红心热,恨不能将之夺来。
待其离去,沈暮驰护将说道:
“沈将军,当心有诈啊。百里燕分明是想把将军诱出,好趁我不备,突然袭击,不可不防啊。”
“这还用你说,百里燕素来狡诈,据说南蛮死在其手中者多达百万之众,无不是被其诡计所害。不过本将倒要会会此人,试探虚实,以免着了百里燕的道。”
“沈将军,这恐怕不妥吧,眼下无圣使在场,私自与敌军主帅交涉,可是重罪呀。”
护将苦心劝道,沈暮驰一意孤行说:
“不用再言,眼下情势不明,百里燕亲自现身,定有诈计。如若不探虚实,我军恐遭不测。传令各军各营,布两翼阵,没有本将军令,不得妄动。”
“属下遵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