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百度一下“帝国行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714章 积极推销
百里燕长篇累牍大说一通,韩启本来并没细听的打算,但他是农民,原本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土地有根深蒂固的情节,像魔鬼一样驱使者他,最后听着听着掐指一算,百里燕的许诺未免太好了,好的不敢想。
韩启鬼使神差的无意问道:
“副帅,你这不是骗人吧,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本帅像是在骗你吗?我问你,你等之前耕几亩地,一年能收多少稻谷,自己能得多少,上缴官府多少。”
“这个呀……前,咱都是给关元侯种地的贱农,在下与父亲弟妹,一年累死累活就得七八石谷子,却要养活五口人,要不咱们哪里能。”
“孙国的一石要比我咸国一石多,如此算起来,你们种的是一亩三石左右的肥田,如果没有耕牛,以你们一家男女老少四口人做活计,至多也就耕种十七八亩,但你们最后自己却只得七八石谷子,约合我咸国十石不到,你们却只得了两成左右的稻谷,八成都缴了赋税,这是把你们往死路上逼呀。”
似是说道心酸处,韩启叹气道:
“谁说不是呢,要是能有活命饭,谁愿意呢。”
“你等如果归顺我军,所得田亩肥薄皆有,薄田平年亩产最低也有两石稻谷收成,肥田可有四石。
去年我咸国已有亩产五石肥田,约合孙国四石五左右,且都只要有本事,谁干活多,谁得的就多。缴纳税赋之后,扣除自留口粮,多余米粮还可卖给官家折换银钱或是布匹、菜油、蜡烛、牲口,远比你等在此为非作歹的强。”
“可……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四石的肥田,十亩地都犁不出一块,副帅不是拿在下寻开心吧。”
“我咸国新式耕田积肥法推行足有十多年,如今两石以下的薄田已是很少,只要勤恳,最少也能得两石,两石五,肥田轻易可产三石,四石也只需用心一些。如若是绝好的上等田,五石都是可能的。
如果运气好,能租到五石的租赁田,不打仗时,最高只征五成田税,你等可自得两石五,只这两亩绝好的上等田,便可养活一人绰绰有余。此事我咸国已推行十数年,我军将士人尽皆知。
你等都是带兵打仗的,吃用多少粮食应该有数,我咸军今有大军四十余万,役兵十余万,民夫二三十万,马匹驴子十余万,吃的都是粮草,以我咸国区区七百万人众,你以为以孙国当下的粮产,能养活八十万人?”
“这么说,都是真的?”
“童叟无欺,自然是真的。本帅该说的都说了,银子立马可以给你。蒋杰!”
“末将在!”
“先带韩将军与其部众去伙营吃饭,银子随后送到。”
“诺!”
蒋杰上前两步来到韩启跟前:
“韩将军,请!”
韩启正若有所思,闻讯精神猛是一振:
“哦,有劳了,有劳了……”
待韩启离去,顾中粗着嗓子说道:
“副帅,都是些亡命之徒,对这等贼兵多说这些作甚。”
“该说的还是要说,机会给了,路怎么走,是他们的事。况且说,我观此人并非奸猾之徒,以前都是些农民,为了口饭吃,拉着村里乡里的兄弟。真正可恨的是黑巾匪首和当地权贵,对农民剥削倾轧太甚。一亩地征八成的税,让老百姓还怎么活。
赵先生,你觉得韩启此人所言是真是假?”
“五万兵马是真,以当下情势来看,思水江以西数郡已抽不出多少兵马,这部兵马应是千岁天王麾下,但五万兵马是精兵还是弱兵,我等却是不知。如若是五万精兵,形势将会十分棘手。
以前番公良修话中推敲,公良氏多半是料到千岁要抽兵北上,故而前来游说我军,好给他们击溃千岁争取时机。若是籍此判断,千岁北调的应是五万精兵。
如此一来,千岁在南面以决战之名,全面转入防御,拖着不打。公良氏料定岂有此举,定是设下了圈套。”
“嗯,先生分析的有理,只是我总觉得韩启此人有些问题。但若是诈降,其所言未免过于详细,叛军难道不担心我军设计反制他们?”
“那侯爷担心什么?”赵安陵问。
“赵先生你看,从杏城前往林台,必经照城向东去,我军大营今在照城以南,随时可以北上切断照城东去之路,其只能与我军在此恶战。
韩启若是诈降,黑巾兵力与增援时间被我军尽知,我军只需在东去之路上筑塞,叛军将被堵截于此,拖着对他们并不利。
一旦徐谨、肖渠二将兵马撤回林台附近,神通即便与沈暮驰汇合,我军避而不战,他们焉能奈何。时间拖得越久,其军心士气瓦解越快,待北线与长孙国拼个两败俱伤,公良军在南线多少会有收获,到那时,神通岂不输的里外倾家荡产。
所以韩启如若是诈降,黑巾军无利可图,但要是他不是诈降,我总觉韩启来降过于蹊跷。”
“但凡叛投之事不可全信,韩启来降,侯爷姑且可做诈降看待,如此照城守军定有诈计。”
“先生这么一说,倒是有点意思。”
赵安陵建议,无论真降还是假降,都做否定论,既是诈降,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或是利用韩启给咸军传递错误消息,让咸军误判做出有利于照城守军的战略运动,或是扰乱视听。
当然,也能是打入咸军的楔子,提供一些真情报,换取一定的信任,同时暗中秘密联络叛军。
但在咸军严密系统的约束下,韩启没有有机会与叛军继续保持联络。当然,除非叛军一厢情愿的认为咸军和其他诸侯军一样,依然是传统军制下的旧式军队,误以为还能有机可趁。
此时伙营正在分饭,韩启等人边走边看,东张西望,咸军士卒往来频繁,碗中小山似的白米饭上扣着腌肉和咸菜,肉腥四溢香气扑鼻,看的只叫人口水横流。
韩启忍不住问道蒋杰:
“这位将军,你们咸军顿顿都吃白米饭,顿顿有肉吃啊。”
“也不是,国内驻扎时如若不打仗,早晨是咸饼、稀粥、豆浆每人一个鸡蛋,中午每人两张光饼二两肉,晚上一顿饭三样菜,每五天每人加半斤肉,每月月底再加一斤肉,如有操练、屯田、劳役,中午加饭。
战时只要供应得上,早晨三块馅饼一碗稀粥,中午三张馅饼,晚上白米饭,三天开一顿肉,或是猪肉或是鸡鸭羊肉,每人半斤。如若是大战前还有酒肉,打了胜仗不仅有酒肉,还有赏钱。
今天是你等碰巧了,正赶上吃肉。”
蒋杰实话实说,听的韩启却是一愣一愣,无论如何也不信咸军能三天吃一顿肉。
“哦……那像将军这般军职,家中一定有很多田吧。”
“没有,咸国现在不得占田,也不赏田,即便有钱人与达官显贵,也只能租不能买。如若租地不种,官府就会收回去。如若有低保田连续两年不种,则必须借给官府租给他人。”
“这么说,你们副帅说的都是真的?”
蒋杰回头瞟了一眼说道:
“当然是真的,难道还能是假的不成。”
“种出的粮食都自己留着,官府能有这种好事吗,你们的军粮从哪儿出啊。”
“咸国的粮产高,三石、四石的肥田遍地都是,即便只征三成粮,也够吃。百姓手中富裕的粮,可以卖给官府换取布匹、采油、灯油、蜡烛、食盐,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换到糖和家畜。
官府有自己的工坊、牲畜场,能制成百上千货品,只要百姓手中有余粮,都可以实惠的价格买到,或者换到其他物品。”
农业是三大产业中最下游,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农耕文明尤其如此。
永兴城几乎出产当前技术条件下,能生产的所有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通过改良农业种植和积肥,开放下调税,改革土地所有权,激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官方则控制了工商业上游产业。
官府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生活品,以合理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换取粮食,同时以市场手段,花钱购买。
如此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同时,国库粮食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因为轻工业品和生活品的集约化生产,以较低的成本换取粮食而获益。
此外贸易和特产商品的资源独占,提供了大量外部资源的补充,进一步减轻了国内的压力。
大量官府开办的禽类、家畜集约化养殖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肉制品,避免了间接向民间采买副食品的经费损耗。
当然,禽类和家畜养殖需要耗费定量的口粮,但每年牲畜产生的肥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少时将一行人带到分饭点,打饭的队伍所剩不多,蒋杰窜进伙夫中找到伙头军:
“老王头,加三百二十五份饭,记得每份多加半斤肉。”
老王回头瞪了一眼,啐骂道:
“谁又立了大功,加半斤肉,也不怕吃歪了嘴。”
“喏!”蒋杰手指韩启人等接着说道:“刚从照城投奔来的,副帅吩咐过,今日每人多加半斤肉,明天之后照旧。”
“刚投奔的吃这么好,往后投奔人多了,咱们吃什么。”
“行了,副帅让吩咐咱们照做就是,吃光了拉到。”
“那好,让他们过来领饭。”
与老王头说定,蒋杰找到韩启:
“去打饭吧,随后给你等安排营帐。”
“真是有劳劳兄弟了。”
嘴上说着谢字,韩启心里又是另一番想法。
{本章完}百度一下“帝国行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715章 老乡见老乡
率人来到分饭点,见伙夫打饭,韩启又问:
“这位兄弟,你们这儿三天能有肉吃啊。”
肥头大耳伙夫板着脸,操着孙国骂道:
“你瞎了不成,路上没看见呐。”
韩启定睛一看顿觉眼熟:
“嘶……这位兄弟,你也是孙国人,怎见你这么眼熟呢。听你口音,也是锦源郡赵县的吧。”
肥头大耳伙夫闻讯抬头,接着灯火细看韩启,顿也觉得眼熟:
“你是……”
“我是赵县杜家村的韩启,你也是杜家村的吧。”
“我说你怎见你眼熟,我是陇平的。起事那会儿,我好像记得编在一个营,后来才分的吧。”
“对对对,这得有十一二年了吧,你什么时候降了咸军了?”
“嗨,十三年前打咸国时候被抓的,后来我就降了。”
“这么说,你一直给咸军卖命呢。”
“人家有饭吃,让讨女人,有田种,还有赏钱拿,老子现在女人都有俩,儿子女儿四五个,种地都不上税,能不卖命吗。你呢,你怎么还穿着这身黑皮。”
“哦……我这不是刚弃暗投明过来吗。”
韩启神色尴尬,之前心里不断念叨眼前一切都是假的,伙夫一席话,犹如彻耳的掌掴,让他清醒许多。
二人说话之际,蒋杰走上前来:
“萧胖头,你与韩启认识?”
肥头大耳伙头扭头说道:
“说不上认识,都是赵县的,当年起事分在一个营里呆了半年,后来我到了咸国,他留在了老家。”
“既然认识,也免得本将多费口舌,韩启刚投我军,对咸国田法所知甚少,你得空好好给他们说说,免得还以为我军骗他。”
“好嘞。”
待蒋杰走开,韩启站到一旁边吃边问:
“我说,刚才那人与咸军副帅关系不一般啊。”
“哦,他呀,他十四岁便追随副帅,现在可是右都尉。”
“是嘛,那你给说说,这营中有多少孙国人?”
“这个……得有一千多人吧,除了孙国的,还有志国的、燕国的、卫国的、徐国的、宋国的,得有几千人。”
听到这里,韩启眼前犯愣:
“我说,咸军能放心使唤这些外人?”
“人家咸国给田给老婆,逢年过节还有菜油、布匹、灯油、蜡烛给,孩子还能上学堂,都不要钱粮,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吗,谁能不卖命,谁还敢有二心。”
“哦……那低保田的事也真的?”
“这能有假嘛。不过光靠低保田最多饿不死,可以向官家租田种,眼下是打仗,田租高了些,但人家现在种田用新法,还积肥,一亩少说能出两三石,扣去田租赋税,一多半都是自己的,到了来年秋天,上一年的粮还能有不少结余。
如果不打仗了,田租税赋只有两三成,攒下了钱粮日后买了耕牛,日子就更好过了。所以,你们赶紧降了吧,降的越早,大家日子都好过。”
萧胖头侃侃而谈现身说法,韩启此时心里又是另一番滋味。
吃过“丰盛”饭菜,蒋杰领着韩启等人来到左营军中:
“你等暂住此处,身上的这身皮赶紧扒了,免得被哨兵当成贼军给抓了。”
“哦哦……”
韩启忙是点头,利索脱去黑军服和甲械。这时一队百里燕护兵牵着一匹驮马寻到营中,驮马捆着两个麻袋,里面是沉甸甸的寸银。
一护兵将马牵到蒋杰跟前说道:
“蒋都尉,这是副帅吩咐的东西。”
“数都对吗?”蒋杰问。
“都对,一根不少。”
护兵交代详细,蒋杰转身与韩启说:
“韩启,这是你的赏金,拿去吧。”
韩启看去马上两个硕dama袋,他从不以为一千根寸银会有多少,第一次亲眼看见两个硕dama袋,心头的冲击不亚于五雷轰顶的震撼。
他吞着口水,心口狂跳的厉害,脑中浮想联翩,努力压着心中的yuwang久久无法平复。
蒋杰见其脸色错愕,遂又是说道:
“韩启将军从未见过如此众多寸银吧。”
韩启愣愣点头:
“是,没想到一千寸银尽有如此之多。”
“我军说话算数,韩将军就好好收着吧,日后还乡种地也好,继续效力也罢,这笔银子也够吃够用了。今夜在此不要随意走动,更不准出营,违令者严惩不贷。”
蒋杰将马交到韩启手中,随即带人离开左营返回中军交令。
从马上卸下麻袋,就听哐吃两声金属脆响,松口的麻袋翻在地上,火光映照之下露出雪白的银子:
“乖乖,不是做梦吧。韩大哥,真是银子,不是假的。”一侧身材较矮的男子说道,两眼金光大放。
“我知道,赶紧收起来,让人放哨,都进营帐说话。”
“好嘞。”
众人忙将两袋寸银拾起,拖进一处营帐,随后听到一阵金属脆响,韩启与心腹几人清点起寸银。
“整整一千根,不多也不少,咸军还真说话算数。”头扎黑巾的男子说道。
“话虽如此,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尔反尔,待事成之后,再不声不响杀了我们,此种事情不见得咸军干不出来。”另一人说道。
“韩大哥的同乡不是说了吗,只要卖命,有地有女人有赏钱。”
矮子说道,顿时换来韩启头顶一个瓜烙:
“都放明白了,别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百里燕可奸诈着呢,哪能轻易的将银两让我们带走,最近都给我放机灵些,别着了咸军的道,都清楚没有。”
“清楚了,大哥。”
众人异口同声,很快又将一千寸银装进了两只麻袋,扎进了袋口看管起来。
此时蒋杰回到中军复命,将情况详细道出:
“那韩启问东问西的,贼得很,话里话外都在怀疑我军是做戏给他看。”
“是嘛,看来黑巾军的消息封锁仍然十分严密,对外消息毫不知情。我咸国推行新法已有十多年,咸西、丘南两地算是推新新法较晚的,但也有六七年,黑巾军不可能不知道。
他们越是如此,对我军越为有利。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军只要打开一处缺口,黑巾军这堵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墙便会轰然倒塌土崩瓦解。
这照城尤为重要,若是能令照城松动,我军北进通道将就此打开,神通此战必败无疑。”
“可末将以为,韩启此来投诚颇为蹊跷,还是小心为好。”
“嗯,此事本帅与赵先生已有商议,暂且先秘密监视,等过几日叛军援兵抵达之后自会有分晓。”
说话之际,帐外护兵入帐禀报:
“启禀副帅,有一人自称御客求见副帅。”
“哦,快请!”
“诺!”
咸军在交战区的情报仅限于战区,对黑巾军统治区情报搜集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其他诸侯国大致如此,除非有其他的灰色暗渠道,可以交换得到第一手的情报。
为分化瓦解黑巾内部,百里燕委托御客渗透黑巾占领区,散发张贴传单,搜集情报消息,尤其是那些心怀不满,厌战、贪财、好色、虚伪的将领和官僚集团名单,但凡能游说收买者,统统来者不拒。
少时一小队御客入帐中,都黑衣蒙脸密不示人,见百里燕,为首御客行一礼,出示了一块令符:
“在下参见永兴侯。”
“壮士免礼。”
百里燕接过令符,与苏方义所给另一半令符相合,正好拼凑成一块完整御客令符,交由来人验看。确认无误,来人又将百里燕持有的一半收走,而将自己的一半留给了百里燕。
收回半块令符,百里燕问道:
“壮士此来可有要事禀报?”
“奉门主令,将此铁函转呈永兴侯。”
百里燕接过铁函,铁函上封头完好无损,并加盖有火漆印章。
御客门主不同砡工派门主,御客门主更像是科长级别,一定要有个衡量,相当于舵主或是堂主。
御客内部职业繁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专司情报的有多个门主,甚至还有专门负责偷盗扒窃的情报门主。
打开铁函,内呈纸卷一份,既有名单职务和大致部署地点,也有最近的情报消息,发出时间是半个月前,发出地点只标有“孙”,这意味着是在孙国发出的情报消息。
军事机密往往牵扯身家性命,御客不会明细发出地点,但会留下战区位置,以作证情报所在区域的可信度。
名单共计有两百三十多人,涉及军、政、教,职务最高者甚至有天王,最低者千夫长、县守、祭司、圣使等,内容极尽详细。
另一份详细情报显示卫国在西线放水,钟廷、钟密、钟槐三人私下可能与黑巾军达成了交易,约有二十万的黑巾军正在从西线向东线运动,目标不明。
正在徐国作战的龙渊、黑风二王北退意图明显,其中黑风天王可以尝试收买,但百里燕考虑黑风距离昌尹、甘府两郡太远,即便收买,很难将其调来,也无法节制,并不明智。
而且黑风此人""成性无恶不作,政治负担太重,收买其所需的成本代价太高,一两万寸银根本不在其眼里,起步价就得是五万,有五万,能买十个万夫长,还收买天王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十多万兵马,日后将会很难约束。
除此之外,御客探得黑巾军秘密遣使前赴梁国密探的消息,具体细节尚不知情。
百里燕考虑极可能是雄论道、愚论派两派,前去梁国游说诚道派,籍此换取最大的政治利益,甚至妄想停战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章完}百度一下“帝国行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716章 媾和
详细看过,将内容收进铁函,他说道:
“有劳诸位壮士前来送信,今晚暂且在我军营中歇息一晚,待本帅写好回信,还劳烦诸位呈给贵派门主。”
“永兴侯言重,此乃我等分内之事,不足挂齿。”
“那就请诸位今日暂歇一夜。蒋杰,带诸位前去歇息,备足好菜招待。”
“诺!”
少时众人离去,百里燕令人将赵安陵请到大帐,将密函转给其过目。
“赵先生,你看御客这份名单,可有利可图。”
“这得看黑巾军东调这二十万人马调往何处,若是去长孙,说不上有利,其随时可能击溃长孙后南下,若是直奔昌尹、甘府而来,那就更糟了。
如果是东南而去增援黑风、龙渊二人,倒也还有利可图。但属下只担心这二十万人马是直扑甘府、昌尹而来。若是坐船,恐怕也就是半月左右,步行四十天也该到思水江西岸。
而且黑巾军这一安排可谓十分高明,一面在西线稳住阵脚,而一面调集精兵强将向东回援,神通、千岁此战即便不能胜,也将消耗我军与公良军大量气力物力,届时这二十万人马再来增援,怕是我军得被他们赶出昌尹郡不可。”
“按先生意思,黑巾军在西线收缩,是为腾出手来击溃我军与公良军,然后再做周旋,而不是真心实意与卫国媾和。”
“许是如此。侯爷别忘了,卫国不同于咸国、长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