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柴弼既是当朝天子,缘何要将墓穴迁来此地呢?”

    “号朝历代天子陵寝皆在号朝国都,此处陵寝我猜绝不是柴弼真墓所在,应是假冢,或是另有其他玄机。此处还有石函,打开看看再说。”

    墓函是两个相合一起,记载有墓主人身前事迹的重要物品,是墓志的补充。通常将两块平整光滑刻有文字的石函字面相合,用厚铜皮或是铁皮紧固一起,不使之分离。

    石函由于压得太久,上下两块方石已经密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铁凿从一角将之凿开。

    凿开后令人意外,没有凿刻记述任何文字,中间只有一个槽,槽内有白色晶体不明物质。

    “怪哉,竟无一字,这白色粉末究竟是何物?”

    赵安陵正值奇怪,伸手要去摸那石槽中的白色物质,百里燕伸手将其拽住,忙道:

    “当心有毒!”

    赵安陵却无所谓:

    “古人不欺我,焉能在此中下毒。”

    “还是小心为好,让本帅找死士前来一试。”

    无论白色粉末是什么,墓中放了一千年,即便没毒也不知道占了什么病菌。

    少时,蒋杰从军中找来死士:

    “参见副帅。”

    “嗯,今发现有墓穴,如你所见,此石函之中有白色粉末,不知为何物,本帅需要你尝之一探究竟,若是有性命之忧,你家中老小日后皆由本侯代为照料。”

    “谢副帅!”

    死士义无反顾,蹲到石函边伸手去沾白色粉末,先是用手指搓了一番,然后说道:

    “副帅,这……好像是盐,或是糖。”

    “盐?你尝尝,是咸的还是甜的。”

    “诺。”

    死士伸舌仔细品味,蹙眉说道:

    “咸的,就是盐,上好的盐。”


………………………………

第712章 千年算

    听到这里,气氛立时诡异起来,百里燕、赵安陵不禁汗毛直竖,百里燕探身伸手去沾白色粉末,伸到嘴边尝了一口,确实是咸的。

    “咸的,还真是盐。”

    这时赵安陵也尝了一口,突然哈哈大笑,顿让百里燕吓一跳:

    “赵先生……?”

    “呵哈哈……咸的咸的,故人诚然不欺我等今人,侯爷,这柴弼是料到我军今日定有到此一举,故而在这山中埋下这一玄机啊。”

    “嘶……这……这未免不可思议,其竟能知一千年后。”

    “呵呵……其实不然,在下听宗伯兄言,但凡易学演算之法,可短不可长,年月越是久远,所知越少,柴弼将这盐置于此地,多半是暗示咸军有朝一日到此。”

    玄学易学本质是一种遵循特殊计算规律的预测术,其向后推算的时间越久,所能得出的提示结果越少。如推背图,不到应验时,当局者局外者,难以知晓谶语和作图所指细节。

    正如这石函中的盐,得在正确的时空,遇上正确的人,才会收到奇效。

    如果是其他人等意外发现墓穴打开石函,哪里管什么盐咸不咸,拿了金银财宝就走。

    柴弼只推算到日后定有机缘与“咸”有关,直接写明显得他不够高明,代以食盐暗喻,仿佛是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

    思索之际,蒋杰见食盐下隐有异样,忙是说道:

    “大人,盐下面似有金光,好像是金子。”

    百里燕闻讯低头看去,发现食盐被手指戳中后陷了下去,隐隐露出金色。

    速将食盐全数起处,果然在石槽下见一金色方块物。

    “是金子,上面好像还有字。”

    百里燕话音刚落,赵安陵眼疾手快,伸手去取槽中金子,金子半寸见方,很是压手,六个方面刻有小字,肉眼仔细可辨内容。

    “赵先生,方金上写的何意?”

    “第一面写的似乎是‘日月迢迢’第二面是‘燕归海北’第三面、第四面分写‘肖徒安邦,半面美人。’第五面写着‘勿念寡人’,第六面是写‘取财有道,莫要尽贪’。”

    “嘶……”百里燕心中大奇:“嘿,这个‘日月迢迢’不就是个照字吗。一千年前连,昌尹郡都未曾有,照城建城也不过两百余年,这柴弼果真是厉害呀。”

    “岂止是厉害。”赵安陵道:“燕归北海,应是指的侯爷,肖徒便是指的在下,至于这半边美人,眼下似乎尚未见其人,但从这谶语中看,定是与照城有关。”

    这时蒋杰说道:

    “那这勿念寡人又是何意?”

    百里燕略作思考道:

    “多半是柴弼令我等后人勿要以此刨根问底。至于取财有道,莫要尽贪,是告诫我等取用金银要适可而止,不要全数拿走。”

    “其实还有另一层隐晦之意。”

    赵安陵提醒道,百里燕忙问:

    “赵先生何意?”

    “柴弼道行如此高深,告诫我等定是有其玄机在内。眼下我军不缺金银,在下以为,墓中金银取不如不取,取则少取。”

    “嘶……可如此一来,日后消息传开,岂非被他人拿去。”

    “侯爷所虑不无道理,但古人不欺我等,还是听之为好啊。我料定,这墓室之内定不是柴弼所葬之处,定是假冢。”

    “那本帅令人掀开棺木一探究竟。”

    若是说柴弼一生是个传奇,那他留下的石函足以称奇古今。

    短短四句,算到了千年之后今时今地四个要素,不能不说玄术易学深不可测的预测法,有其时空的合理性。

    而多年之后,百里燕为一探究竟,找到柴弼王陵所在,挖开了墓道,墓道通往墓室的尽头赫然立着一块石碑。

    石碑上自上而下只写了四个字:百里止步

    百里燕不信邪,又令人挪开石碑,结果在反面又发现“庶子心痴,寡人恕不奉陪。”

    翻译一下就是: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言外之意,墓室里面是空的,到此百里燕未敢再挖,只怕着了道。

    直到又过了多年,技术飞速发展,通过现代技术穿透扫描得以确认,柴弼墓室空无一物,没有棺木亦无陪葬,只有大量封存的书卷和历史典籍,为后世研究号朝早期以及陈朝、亥朝的历史、天文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在其中发现了柴弼留下的遗着《玄易经通》一书。

    至于柴弼王陵真正所,在一直未有下落,但传言柴弼墓穴修河时埋在了大江之下,以阻盗墓之人,真可谓是极其高明,愣是再厉害的盗墓贼,显然也不可能钻到大江地下去盗墓。

    待墓穴中两口棺木打开,不出赵安陵所料,棺木中只有两个人形陶俑和金银玉器,以及腐化的木器陪葬,并没有尸骨的痕迹。

    其余十四口棺木连同主椁室全部掀开,无一例外都是人形陶俑,主椁室内堆砌了大量金银珠宝,还有玉石玛瑙和珠宝,从头到尾一场虚惊。

    见如此众多金银,百里燕叹气道:

    “这些金银少说值价三两万寸银,在一千年前,可不是小数目啊,柴弼竟将之堆砌在此,也不知作何用意。”

    “那侯爷要取用金银?”赵安陵问。

    不知是火把光照昏暗,还是心理问题,百里燕只觉得赵安陵脸上十分诡异,平淡的语气似乎是暗藏着某种耐人寻味的暗示,暗示他将所有金银全部占为己有,与刚才在墓外所言大相径庭,仿若是变了一人。

    百里燕此时也是鬼迷心窍,突然想到赵安陵该不会是中了邪,还是鬼魂附体,唆使他占有财宝,显然是在怂恿他跳进柴弼设下的千年玄机之中。

    想到这里,不禁一个冷颤上身,百里燕忙是拒绝。

    “金银各取二十件,只做留念之用,其余尽数留于此处填埋。”

    “侯爷就制取四十件?”

    赵安陵此言一出,百里燕顿觉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总感觉赵安陵突然变了一人。

    “对,只取四十件。走,去看看其他八口铜箱之内装了什么。”

    柴弼警示语只说了“取财有道,莫要尽贪”,显然并没说绝对不能取,反而是暗示“取财有道”,这意味着必须取一些,否则也不合适。但不要全部拿走,否则要触霉头。

    待百里燕取走四十件金银块,有恍然发现“取财有道”四个字的深意。

    若只在当下人价值观中,金银就是金银,但如果两百年后,五百年后,这可就是古董啊,古董的价值哪里是金银能比。或许取财有道四个字,是刻意留给百里燕的领悟的。

    转身来到另一件石室,几十口半人高的瓦缸用封泥封着,并糊上了石灰和稻草制成的缸冒。

    因水位只淹到到瓦缸三分之一处,故对缸体上封泥未造成影响。空气中飘散着一股糟味,百里燕恍然想到这是间酒窖:

    “怎么,是千年陈酿!”

    “这可是好东西啊,着实比金银无价!”赵安陵眼前精光大冒,仿佛又是恢复了正常。

    “赵先生,这酒都放了一千年,还能喝啊!”

    “能喝能喝,据传言曾有人喝过三百年前的桃花陈,滋味极是醉人,这酒放了千年,怕是一杯就能醉人。”

    赵安陵好酒,而且肝功能很强,是千杯不醉,能喝一晚上,一边喝一边冒汗,酒精进了他的肚子,最后都被肝脏分解,通过体液排出。

    几十缸千年老黄酒,简直比发现金山银山更带劲。

    一面令人小心搬走酒缸,百里燕一面穿过酒廊进入下一间石室。

    九口严重锈蚀铜箱堆在石室墙角整齐排列,铜箱早年被铜皮封住,士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其中一口,抹去其中的泥泞,结果发现是一堆已经锈蚀严重的不规则铜块。起出铜板仔细辨看,百里燕顿觉大奇。

    “怪了,这不是七巧板吗,竟然是七巧板!”

    “侯爷得此物?”赵安陵问。

    “嗯,现身且看,将七块铜板如此相拼,正好可拼成方形。同理,若以此七块铜板,亦可拼成鸟兽房舍等物,十分奇妙。”

    “看来传言果然不虚,柴弼制出此物,定是心灵手巧,快看看其他七口铜箱内是何物。”

    陆续令人撬开另外七口铜箱,第二口是一些已经腐坏的木头,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但箱中残留着一些青铜部件。第三口是满箱子的铜简,记载有一些数学经验的口诀。

    第四口、第五口发现了陶制的药瓶,以及一个男子青铜人体模型,模型上隐约可有文字和若干小点,应是早期的的筋络穴位研究,但仍然较为浅显。

    第六口铜箱内装有一些方寸大小的玉牌,但仔细清点之后,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虽然不知一千年前叫什么,却不得不让人联想这是一幅玉制的麻将。尽管形制、刻图大相径庭,但很难让人不怀疑这不是一副麻将。

    至于第七口箱子,才叫拍案叫绝,是一只直径半尺的镂空金球,内套三个圈,中间兜底悬空一只半球形小碗,碗中存放有蜡烛,取出之后发现,此球无论如何反转,内中放有蜡烛的半球小碗始终保持正面朝上。

    “我的老天爷呀,这是机械陀螺仪呀!”


………………………………

第713章 杀机

    赵安陵摆弄金球正觉惊奇,闻讯百里燕所言,忙是追问:

    “侯爷又认得此物?”

    “正是,此物虽是手炉,却是工造术中之大成。其名为机械陀螺仪,辅以罗经,可永定方位不变,十分之精妙。这已是本侯第二次得见此物。”

    百里燕记得第一次看见利用机械陀螺仪原理制成的熏炉、手炉形制的炉具,还是前世在博物馆,看见的一只出土于唐朝早年的鎏金镂空花鸟球形银香炉,解构特征都为机械陀螺仪原理,若非早有所见,简直无法相信这东西会出现在当下。

    待打开八口铜箱,发现空无一物,打开第九口时,竟然怎么也打不开,也挪不动。

    “启禀副帅,这口铜箱十分沉重,纹丝不动,如何也打不开。”士卒道。

    “待本帅亲自看看。”

    百里燕屈身蹲下细看,铜箱锈蚀十分严重,但要说严丝合缝一点空隙也没有,实在不应该。继续向地面看去,赫然发现地上有缝。

    “蒋杰,给我bishou。”

    “哦。”

    蒋杰递过bishou,百里燕插入缝隙掏了片刻,竟是发现这口铜箱子一直深入了地下。

    “来人,这口铜箱深入地下,沿着铜箱往下挖。”

    “遵命!”

    兵士取来铁锹铁铲,就地往下挖,挖深约一尺半,方才露出铜箱。三个大汉一起搬,但仍然纹丝不动。

    “副帅,这铜箱古怪,还是搬不动。”

    “真见鬼了,让开,本帅来看看。”

    屏退左右,蹲下身去,借着火光仔细查看端倪,用bishou向地面继续掏去,竟然发现铜箱地下有个洞,洞里拖着一根很粗的铜链子,链子绷得十分之紧,一直连在铜箱底部。

    看到这里,百里燕恍然想到,这个箱子多半是实心的,铸造成如此模,样定是为了地下这根铜链子,下边很可能是个陷阱机关。

    如果接连取走外面的财宝,再打开石室的铜箱,最后发现这口怎么也打不开的铜箱后,贪婪之人定会想方设法“打开”铜箱,取走里面的宝贝,不慎之下,极可能扭动其中的机关,造成不可测事件。

    想到此处,他继续摸索了一番,最后发现铜箱的埋在土层之下有一道缝,上层可以转动,因为常年腐蚀,扭动十分吃力。百里燕松了松实体,未敢再动。

    回想起刚才第八口空箱,定是柴弼设下的心计,以驱使那些贪财之人将这第九口箱子给撅翻,好触发机关。

    见百里燕拨弄半天,赵安陵小心问道:

    “侯爷,此箱可开否?”

    “不可开起。此箱乃是用铜铸造的实心物,地下有根硕大铜链,无法搬动,但其上体可以旋转,本帅怀疑此乃墓中机关,还是不动为妙。”

    “竟如此玄妙,想必定是柴弼留下的罩门,侯爷所言有理,还是不动为妙。既如此,我等看过其他石室后,还是赶紧回营吧,耽搁太久若生变故可就麻烦了。”

    “嗯,我也是此意。贪多必有失,再去其他石室看看。”

    百里燕让人取走了铜简、玉牌麻将还有奇怪的手炉,回填了机关铜箱挖开的泥土,随即离开石室,再去另外六间,其他石室藏有陶俑、漆器、壁画、壁龛等物,值钱的东西所剩无几。

    百里燕只让人从陶俑之内挑选了几十件成色最好的拿走,为日后咸王陪葬所用,最后还拿走走了五对精美壁龛。

    说起来,可都是天子威仪,一千年的古董,这个世上,绝对没有比这个排场更奢侈的陪葬规格。

    走出墓穴,不觉已是过去大半日,酒缸已经被尽数取出置于空地,空气中仍就飘散着一股浓郁的酒香气息。

    “蒋杰,令人将墓穴就此回填,填严实了,并将墓志立在山头上。任何人不得私拿盗取墓中财务,违令者严惩不贷。”

    “侯爷,这墓中还有众多金银宝物,都不要啦。”

    “都不要了,只将这些运回军中即可,尤其是这些酒缸,可一定要小心,这一缸酒就是几万寸银都买不来。”

    “侯爷,这酒还真能喝呀?”

    “应该能喝,而且还是一千年前的御用老陈酿。记得令人将封泥晾干之后重行再封一层新泥,不要走了酒性。”

    “诺!”

    从物理和化学层面而言,酒类只要不与酒缸中的釉色发生化学反应,理论上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心理障碍。毕竟是一千年前的东西,还是墓藏黄酒,谁心里也没谱。

    返回山中营地途中,赵安陵已经惦记上那几十缸的千年陈。

    “侯爷,我赵安陵平日也无嗜好,只爱喝这陈酒,这千年陈可无论如何也得分我十缸。”

    “好好,就分先生十缸。不过得先完好无损的运回国中,然后还要定制取用器具,直接开封,好酒藏不住。”

    此番共计运出七十二缸千年陈,另有酒缸毁于此前的山体,每缸足有六七十斤,可能还要多。

    日后运回咸国开封之后才发现,黄酒酒经过千年窖藏,酒精度高达三十多度,口感香醇浓厚,除了保持了黄酒特有的醇厚,还有烧酒的甘醇,风味十分奇妙。

    待等回到谷中营地,天色渐黑,顾中派来的传令兵正等在营地:

    “启禀副帅,申时前后有照城叛军投奔我军,现在山外大营。”

    “哦,是何职衔,带了多少人马?”

    “是为首的是个千夫长,名叫韩启,带了三百多人前来投奔。”

    “来的还真快呀。赵先生,你说这是真降还是诈降?”

    赵安陵捻着短须犹豫了片刻:

    “若是诈降,其定有计。若是真降,照城应有行动。一时也不好下定论,得看来人说了些什么。”

    “那我等即刻赶回大营,审审此人。”

    随来人返回山外大营,顾中已将投诚的三百来人围在中军,只为首千夫长韩启等数人被带往帐中问话。

    “末将参见副帅、赵先生!”

    “顾将军免礼。”

    “谢副帅。”礼毕,顾中与坐在一旁韩启等人说道:“此乃我军副帅,威名赫赫的永兴侯,还不参见!”

    韩启此时正看百里燕出神,万没料到咸军副帅百里燕真人仅有三十五六。韩启等人连忙起身来到中央行礼:

    “韩启见过咸军副帅。”

    百里燕坐回帅座,扫了眼几人,将头盔扣在案上,不紧不慢喝了口水,从容说道:

    “韩将为何投奔我军呐?”

    “在下前日捡到咸军天撒告示,慕名前来投奔。”

    “如此说,韩将军是为赏金而来。”

    “是的。”韩启干脆说道:“千夫长率众投诚者,得寸银一千,应该说话算数吧。”

    “韩将军放心,本帅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绝不出尔反尔。不过你等从照城逃了出来,你等家眷怎办。”

    “回副帅,我等都不是照城本地人,是前年从外郡调来,家眷都在外郡。况且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家眷十个九不全,自己要命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家里,还请副帅明鉴。”

    “你倒是明白人,那本帅问你,照城戒备如此森严,你是如何从城中逃出的?”

    “回副帅话,咸军只在南门十里外驻扎并未围城,因而东门和北门偶尔是开的,在下昨夜趁东门打开,率弟兄们夺门杀了出来。在城外躲了一宿,直到今日中午方得机会前来投奔。”

    “那你们开东门、北门做什么?”

    “一是为放细作探子入城,二是援兵不日将从杏城登陆,需城内兵马接应,两门得时常开启。”

    “你倒是知道的清楚,黑巾援兵从杏城登陆,此等机密你都了如指掌。说,你在城内倒底是何职务。”

    “在下是守备大仓的护军,粮秣调拨转运在下了如指掌,此来援兵并无粮草,需城内粮草接应,故而何时抵达,在下心里是有数的。”

    “那照城粮草还有几何,黑巾军有多少兵马在杏城登陆。”

    “粮草尚能供三万守军支用半年,此番增援人马约有五万,八万人也就支用两个来月吧。”

    “五万!你可确定是五万?”百里燕追问道。

    “是五万。”

    “是何处兵马,步军还是骑兵,何时在杏城上岸。”

    “何处兵马在下不知,但应该是步军,最快五天后在杏城上岸,最晚七八日吧,从杏城赶到照城需要两日左右。”

    “那照城守将除方克之外,可还有他人?”

    “治所的情况在下不甚了解,想来应该没了吧。副帅,该知道的在下都说了,不该知道的,在下也说不出道道,还请副帅明鉴。”

    “你倒是识相。既然投奔我军,你与手下一干弟兄是要投奔我军效力,还是想日后务农?”

    “那银子的事……”韩启小心问道。

    “银子现在就可给你,你若愿替咸军效力,战后与我咸军将士同受封赏,若不愿效,就地解散,你等暂时将被安置咸国境内,每人可得低保田,银子照样可拿。”

    “哦……那那低保田是什么田,怎的告示上没有啊?”

    “低保田是我咸国新法,推行已有十多年,但凡咸国之民,按每人分田数亩,终生可得低保田。低保田亩产低于一石五时,不打仗不征收田赋,当高于一点五石时,但凡超过一石五部分,按半石、一石、一石五、两石、两石五、三石、三石五、四石、四石五、五石,五石以上征收一成至六成税赋。

    除低保田外,每人可向官府租赁田亩耕作,所得钱粮另有缴纳章程,眼下我咸国百姓但凡租赁田亩需缴纳四成税赋。待战事平息,租赁田税赋将降至两成至三成间,加上低保田所产,多劳者多得,足够普通百姓日常吃穿够用还有结余。

    如若愿意做工,可到官家工坊做工,所得钱粮只会比种地更多。”

    {本章完}百度一下“帝国行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714章 积极推销

    百里燕长篇累牍大说一通,韩启本来并没细听的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