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娃没有出声,就像睡熟了一样,老妇人一脸的沮丧和失落,摸着小琦的头,目光看向屋外百里燕等人:

    “多谢军爷的活命粮,老妇给你们磕头了。”

    老妇人放下女娃要下水叩拜,百里燕上前将她扶起:

    “老人家请起,这女娃娃是病了吗。”

    此时老妇人一息哀叹,又坐回湿漉的木板上,抱起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女娃说:

    “死啦……已经死啦……”

    百里燕心头一阵酸楚,胸口起伏剧烈。纵然见惯了苦难,复见此情此景,心中的仍是痛苦。

    当下思想守旧,重男轻女严重,农耕时代男丁更是壮劳力,体力和产力是女人的数倍,男丁有优先的社会习俗贯穿古今。

    困难时期,为供男丁存活,女孩往往是最先牺牲的对象,老妇怀中的女娃,显然是活活饿死的。

    虽然已是面色苍白,但尸体尚软,百里燕下意识伸手搭过女娃的小手,尚有热度,但体温偏低。再探女娃的鼻息,气若游丝微乎其微,难以令人察觉。

    他忙与蒋杰吩咐:

    “蒋杰,快去令人熬热水,放一块糖!”

    “哦……”

    没有丝毫犹豫,蒋杰去取酒精炉熬糖水。百里燕这时又道:

    “老人家,女娃还有得救。”

    “真的,我家宁宁还活着!”老妇人激动。

    “命还吊着,再晚一两日,怕就是没命了。”

    饥饿引起的营养不良、低血糖症和长期的无盐进食,是引发人体丧失机能直至枯竭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间歇的饥饿,并不会直接引发死亡,只有持续饥饿才会引起机能的丧失。

    持续的饥饿最终因低血糖而陷入持续的无力和昏迷,趋于濒死,形成假死状态,如果没有引起潜在的并发症,假死往往可持续几天,生命力顽强者可达十数日。

    在医学并不发达的时期,假死濒死而误诊致死者十之八九。可以想见,若非百里燕碰上,女娃将草草下葬就此结束生命。

    少年懵懂无知,尚不知生死边缘的女娃半步踏在了鬼门关上苦苦挣扎。

    少时蒋杰煮了一碗糖水,兑上凉水端到进屋中,百里燕试了口水温,不觉很烫,便是用手小心扳开女娃紧闭的牙关,给她缓缓灌下。

    “去,用些面饼熬些糊,放点盐。”

    “诺!”

    蒋杰忙是去办,百里燕将女娃抱在怀中,边观察边与老妇人道:

    “老人家放心,孩子会没事的。”

    “军爷真是大好人呐……”

    老妇人喜极而泣忙是道感谢,百里燕从少年的粮袋中拿出一块面饼递上前去,老妇人抓在手中看了好久,又把少年抱在了怀里,塞回了粮袋不舍吃用。

    百里燕令人又拿了一袋面饼递给老妇,与她说道:

    “老人家,赈灾的粮食很快发到各地,就放心吃吧,今后不会再俄肚子了。”

    “唉……”老妇一息长叹,接过饼袋吃了两口,又仓惶惊恐的说道:“你们都是大好人,可老妇家中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可以给军爷。”

    “老人家,我们什么都不要,是来为你们赶跑叛军,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

    “唉……这话老妇也听了许多,可日子都没好起来,反而越来越苦,越来越不如从前啦。这位军爷,你们是哪国来的呀?”

    “咸国,我们是从咸国来的。”

    “哎呦,那可远啦,咸国到这里得有几百里地吧。”

    “老人家,从咸国到此有两三千里,当地的叛军已经被赶走,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叛军也好,外军也好,苦的都是我们穷苦人。孩子他爹和他爷爷都死了,家里还要纳粮,日子过的苦啊……”

    黑巾军高峰时期人口达五千余万,早期的战略储备和占领区的经济掠夺,养活一百二十万的作战人员尚可勉强维持。

    当外围的经济掠夺完全丧失,叛军的经济压力由外部转向内部,负担加重到本土老百姓头上,五千多万的人口,要维持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几百万民,夫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非能有金雪狄人的独角马动物资源,用于后勤转运,能腾挪走数百万民夫,用于军屯,供应一两百万大军确实没有问题。

    片刻过去,蒋杰熬了一锅面糊,香气很快招来同村的老弱围观,慑于咸军的武力威慑,村民们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给女娃喂下面糊,在糖分的作用下,女娃的气息渐渐有微弱变化,面糊和盐下肚之后,面色转圜许多,眼睛仍是睁不开。屋外的村民越聚越多,足有两百多人,一眼看去都是老弱病残。

    “蒋杰,让卫队分发面饼,尽量每人两块。”

    “遵命。”

    吩咐过蒋杰,百里燕与老妇人继续道:

    “老人家,你在此地住了多久啊。”

    “老婆子就是这村里的,活着在这里,死了也在这里。”

    “那村子为何建在此处,任凭雨水灌入,而不建在高处呢?”

    “村子以前是在北面的高地上,但是占着好地,不能种粮食,七八年前就迁到了此地,每逢刮风下雨都这样,习惯啦……”

    村子的北面是小河,小河的北面是大片农田,为使低洼稻田不被水淹,黑巾军将自然村从地基较高的平地,迁往地势低洼地带,籍此扩大种粮的面积。小河发生溃堤或是溢水,将直接淹没低洼处的自然村。

    听到此处,百里燕继续问老妇:

    “老人家,东面一里地外有一片圆田,还有水车土坝,老人家可知道是谁人所造?”

    “哦,军爷是问王权家,都死啦。”

    “死了!”百里燕一惊:“怎么死了?”

    “十几年前,黑皮狗说王权家是流年派的孽障,带人就把王权家都给杀了,他们都是好人呐,大好人呐……”

    “那王权家可还有后人?”

    “许是有吧,但这么些年过去,兵荒马乱的,要上哪儿去找啊。”

    王权世家是江泉一带的大户,却非官宦勋戚,是“流年派”的一个分支。

    诸子百家之中,流年派是个小门派,以水利、土木和建筑业工程见长,主张“人至然”思想。

    简而言之,其主张修生养性,人与自然和谐,不要打打杀杀争名夺利,追求与世无争,与道教的修身思想颇有相似。

    应该说,这种思想还是很先进的,但问题同样致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当下,这种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思想,无疑是危险的自我麻痹。

    孙国的战败,除了内政外因,流年派思想在孙国的泛滥很大程度上腐化了孙国的人心,从现代意义上而言,流年派宣传“不思进取”知足常乐,都知足常乐了,人心还何谈进取之心,对孙国的军心士气的打击,不亚于军事政治上的双重失败。

    愚论派思想正好与之完全相左,愚论派崛起之后,深刻意识到流年派思想危害,对内迫害的目标转向流年派,在各地加速清剿流年派,江泉的王权氏族未能幸免,全族尽屠。

    但他们的遗产却还切切实实的维系着当地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最终得到这么个消息,百里燕万分沮丧。

    任何时期,人才永远是稀有资源,愚昧的战争摧毁繁华同时,也一并摧毁了人力资源的基础,以及数百年的技术经验积累。

    不禁令人想到安禄山火烧长安,一把火烧尽繁华,同时也烧光了多少资料典籍和先进技术,中国的国运由盛转衰,安禄山火烧长安无疑是巨大的转折。

    “蒋杰,村里还有多少口人?”

    “回侯爷,三百七十四口,十四至五十岁间男子尽数抽光,据此推算,全村十五年前应至少有两千口人,是个很大的村子,十多年下来,抓丁或是抛荒、饿死的有八成。”

    “让他们吃饱喝足之后,全部迁往江泉,从今日起,各地老弱村县人口集中安置,不要分散。”

    “但如此一来,民力尽数集中前往各地县城安置,将不利今年的夏收夏耕。”

    “眼下人命要紧,其他的等七月再说。”

    “诺!”

    时间和现实永远是矛盾而对立的两者,选择了其一,就不可能兼顾其二。民情急如火,人命比争夺空间更重要,人没了,任何的产出将毫无意义。

    抱着女娃,带着少年和老妇走出茅屋,众人吃饱后,尽数迁往江江泉,在村民指引下,找到了王权家的乱坟冢。

    据说被杀者多大七百多口,既有王权氏族,也有王权家学道的门生,和依附于王权家的农民。

    战争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比比皆是,说是愚昧也好,无知也罢,赢和输无不是建立在社会底层阶层的苦难上,完成的利益转换,战争之下,永远没有真正的赢家。


………………………………

第748章 印天王

    回到江泉天色已黑,正值城中赊粥,油香四溢。

    咸军肉食充沛,却也不可能供应数百万人,但得益于咸国大量种植的油菜和进口的大豆榨油,粥中掺入的菜油,极大缓解人体对脂肪营养的需求,维持基本的生理机能。

    周空此时焦急等在中军,见百里燕回营,手中抱着女娃,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来道:

    “俩娃娃和那老婆子哪儿来的?”

    “平殿村的,村里壮丁或抓或死,只有三百多老弱病残,本帅正巧路过,都接回了城里。这女娃当时濒死在即,巧被本帅发现救活了一口气,如今还病恹恹的,本帅打算将男娃和女娃暂且交给你们女军照料,周将军意下如何。”

    周空本想拒绝,却见女娃和少年还有老妇人面黄肌瘦骨瘦嶙峋,难忍恻隐之心。

    “……好吧,小莲子,把三人带回我营中好生安置。”

    “诺。”

    待小莲子将三人带走,周空忙道:

    “一个时辰前来了数人,问其作何也不说,只说要见你。”

    “找本帅!知道是何来历吗?”

    “看不出来,但肯定不是公良军的人。”

    “他们人呢?”

    “暂在治所看着。”

    “带我前去。”

    少时来到治所,十数人百姓打扮,肋下配剑,都牵着马匹站在街上十分警惕,进入治所,还有四五人同样装束等在前堂,看不出谁人是头领,也不知什么来路。

    见来人,百里燕上前去问:

    “何人找本帅!”

    五人中一四十出头中年男子起身抬手抱拳:

    “阁下便是咸军副帅百里燕?”

    “正是本帅,不知壮士前来所为何事。”

    “阁下可知大司马姜严如何而死。”

    闻讯百里燕大吃一惊:

    “嘶……你们是……”

    那男子接话说道:

    “正是,我等奉命前来面见阁下,事关机密,不知能否借一步说话。”

    “随我来!”

    百里燕引男子等人离开治所前往城南,周空不知众人所云,拦住蒋杰问:

    “刚才那人说了什么暗话,百里燕是不是知道什么。”

    蒋杰摇了摇头:

    “末将也不清楚,还请周将军稍等,兴许过会儿便能知晓。”

    蒋杰转身离去,周空蹙眉暗道:

    “有鬼,百里燕定是有鬼。”

    少时,百里燕与来人登上南门城头,将两侧三十步内兵士疏散,百里燕说开问道:

    “说吧,你主人派你前来何事。”

    那男子掏出怀中密函递上前来:

    “这是主人密信,请百里副帅过目。”

    百里燕警惕接过密函,向后退到护兵身旁,接着火光细看。

    信封上没有任何字迹,确认封口完好,遂是拆看。打开内容可见手笔为公孙岳亲笔,内容令人暗吃一惊:

    “难怪两腿不便,真没想到,原来是他。”

    通读全信,百里燕顿感困惑,遂是问来人:

    “你家主人可全权做主吗?”

    “主人已经掌控全军,自是全权做主。”

    “那为何直到此时才遣人联络本帅。”

    “主人有主人难处,西线情势复杂,具体缘由在下也很难说清。”

    “既是西线情况复杂,又为何还要抽二十万人马东进,如此岂不自相矛盾。”

    “百里副帅有所不知,龙渊天王去年被徐国击溃之后元气大伤,南线已经无力巩固,因而西线正全力与卫国、梁国媾和,届时对雄论道极为不利。”

    “哦……我明白了,愚论派将雄论道兵马都调往了外线,而内线都掌握在愚论派手中,故而一旦西线媾和,雄论道将沦为替死鬼。所以急着要找后路。”

    “正是,否则千岁也不能让马正率兵去救照城。”

    “怎么,马正是千岁故意派去的?”

    “据消息是如此,千岁与公良军媾和已有数月,一旦达成条件,马正的五万人马将是最大障碍,故而顺水推舟送给了神通。马正抵达神通大营之后,势必要狮子大开口,多半不会配合神通,因而神通必败。”

    “如此说,公良军在南线是假开战,前线厮杀的都是顽固派系!”

    “是的,志王非但要吞孙国,还想将徐国滋源郡的银矿一柄拿下,因而龙渊退往滋源之后将不再后撤。”

    “真是好大的胃口。趁徐国元气大伤,他志国占人家金银矿,真是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呀。我怎就忽略了这点呢……”

    千算万算少算漏算了雄论道与志国媾和。既然愚论派能在西线与卫国媾和,雄论道同样也能在东线找靠山。

    比之咸国,志国幅员辽阔,根基深厚,吞下十个郡县的消化难度,与咸国吞下三个郡县的消化难度大致相当。

    “你家主人与千岁、龙渊之事,愚论派没有察觉吗?”

    “百里副帅有所不知,去年八月间,都城发生了兵变,执掌军政大权的大祭司戴平死了。”

    “政变!”百里燕吃惊,他并未从御客那里得到任何有关政变的消息,随即忙问:“然后呢?”

    “愚论派掌控了钱粮和西线、北线、东线九天王,南线作战的龙渊、千岁、黑风渐陷入孤立,钱粮接济困难。”

    “那是何原因发生的政变,君父为何没有阻止?”

    “自从当年咸国吃了败仗,君父的大权早就旁落,此番的政变,是戴平背着两派私自与梁国媾和所致。”

    “也就是说,戴平欲与梁国媾和,以获取诸侯国封号,而两派皆不赞成。”

    “大概是如此,因为一旦封国,两派便只能惟命是从寄人篱下,而无法推行各自方略主张,因而对两派都不利。而愚论派与卫国一直有勾结,雄论道与卫国则有仇,故而只能转投东线谋取退路。”

    “我说呢,西线兵力那么少,还要抽兵东进,原来愚论派早与卫国暗中媾和。这么说,黑巾军的一窝蜂与黑火粉,皆来自于卫国!”

    “是的。”

    “那是卫王的意思,还是卫王其他三兄弟的所为?”

    “都有。”

    “也就是说,卫王一面勾结愚论派,巨吞孙国土地,对其三兄弟封官许愿封赏土地,同时暗中唆使黑巾军将兵力押往东线,打垮咸国、志国、长孙国,好给卫国逐鹿中原扫清障碍!”

    “是的。”

    “妈的,我说的呢,叛军的兵怎么越打越多,原来都涌向了东线,这不是祸水东引坑人吗,那你主人麾下兵马应不是黑巾嫡系吧!”

    “都是歧、陈、燕、赵、梁、徐等杂兵,战力极差。”

    “那去年新晋四天王是何原因。”

    “具体情况在下不知,只有见了主人才知道。”

    “那除你主人外,可还有其他人马投效我军。”

    “暂还不清楚,具体细节只有主人清楚。”

    “你们的粮草还够几日?”

    “不足十日。”

    “即刻前去告诉你家主人,大军即刻开往萱蒂大仓南岸,本帅会在那里给你们补给。”

    “可太勤仓最近,要赶去萱蒂,途中可能遭遇山洪断路,十天恐怕赶不到。”

    “太勤仓已是公良军囊中之物,你们只能沿沐涛河北上,如果不能按时抵达,我将派战船运粮接应你等。”

    “这……”

    见男子犹豫,百里燕说道:

    “你大可放心,本帅言出必行,届时定有粮船沿沐涛河南下接应。”

    “那…好吧,在下即刻返回,将消息告知主人。”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难以为继时,政治力重新压倒战争动力,重归谈判,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直到一方彻底屈服而告终。

    这个过程充满了阴险狡诈和残酷的陷阱,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胜利还是死亡。

    百里燕早曾预见到黑巾之乱必崩于内,如今现实成真,他却高兴不起来。

    照眼下的趋势发展,孙国充其量只保留一两郡之地,沦为卫国和梁国的保护国,卫国至少收获十郡,甚至十五郡的土地,剩余近二十个郡,将由徐、志、咸、长孙、梁五国瓜分。

    从头到尾,卫国本土几乎未受打击,经济损失较少。损失最大的是徐国,半数郡县沦丧十五年,其次是长孙、咸国,志国本土影响较少。

    这意味着黑巾军主要势力投靠卫国之后,卫国实力空前暴增,一旦平定所吞并土地,加以经营数年,休养生息,恢复占领地经济活力,五到六年之内,卫国势必先于咸国以外的其他诸侯国恢复元气,届时能卫国再发动战争,没人招架得住。

    以卫国一贯的虎狼恶霸嘴脸,眼看距离称霸天下只一步之遥,其绝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冒天下之大不为悍然东侵。

    连夜送走中年男子及其随从,走在回营途中,百里燕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蒋杰心中疑惑,忍不住小心问道:

    “侯爷,那来人说了何事,令侯爷如此愁眉不展?”

    百里燕停下脚步,严肃说道:

    “你可知道印天王是谁?”

    “卢胜啊。”

    蒋杰脱口而出,百里燕摇了摇头:

    “是公孙岳。”

    “什么啊,是他!”蒋杰大吃一惊:“他不是……”

    “其中有些变故本帅暂还不知情,但黑巾军令他过来,是为将黑巾杂兵送来东线送死,以消耗我咸国、志国、长孙国实力,同时防止杂兵生变。

    公孙岳此来是为率部投诚,明日一早,你即刻派出侦查斥候,前往沐涛河东岸监视,发现十万以上叛军北上即刻前来报我。”

    “那可是二十万人呐,万一是叛军见夺粮无望,施以此计诈我,我军岂非死无葬身之地。”

    “故而本帅才令公孙岳将兵马带往萱蒂仓南岸,如此他们粮草将彻底掌控在我军手中,如若执意扑向太勤仓,则说明其中有诈。”


………………………………

第749章 勾引

    太勤仓距离公孙岳前军最近六天能到,而萱蒂仓需要八到九天,如果碰上大暴雨和山洪泥石流,十天也不一定到。公孙岳若有异心,连续强行军,能抢在志国水军前抵达太勤仓,如果真投诚,应该去萱蒂仓接受咸军的控制。

    二十万人马容不得半点闪失,稍有不慎发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军中顺道看望了少年小琦和女娃宁宁,小莲子照料下,女娃已是睁眼,身子还很弱,躺在奶奶怀里四处张望着。

    周空径自寻来,见百里燕便问:

    “那几个人呢?”

    “走了。”

    “走了?倒底所为何事?”

    “还请周将军见谅,此事事关重大,暂无可奉告,日后自会知晓。”

    周空眼神满是狐疑,来回打量百里燕,似有所悟,遂又说道:

    “这么说,那定是好事了?”

    百里燕就觉头皮一麻,他实在想不出自己刚才语气措辞神态有什么破绽,周空怎么就猜到会是好事,还是说只是她的试探。

    “是好是坏到时自见分晓,周将军不必再问。今日时辰不早,本帅先告辞了。”

    待百里燕离去,周空仍不死心,叫来小莲子问话:

    “百里燕刚才可说了什么?”

    “都是孩子的事,好像没听说其他什么事,不过刚进来时,脸色似乎不好看,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脸色不好看?嘶…难道是我想多了?”思索片刻,周空又道:“明日得空去找蒋杰,看看能不能从他嘴里问出什么。”

    “蒋杰是百里燕从小养大的亲信,嘴严的很,什么事都不说。问他不是白问了嘛。”

    “你怎这么笨呢,谁让你明着问了,百里燕不高兴,你就问他高兴的事,慢慢再问细处懂吗!”

    “哦……那我明天试试看。”

    第二日,天色刚亮,小莲子来到百里燕营中,走了一圈左右不见蒋杰,找人便问:

    “你们蒋都尉呢?”

    兵士略作思考指着东面说:

    “好像是去了马厩喂马了。”

    “哦,多谢这位弟兄。”

    转身前往马厩,果然见蒋杰正在喂马:

    “蒋都尉一早就喂马呢。”

    蒋杰闻声回头,见是小莲子,喜色跃上眉梢:

    “小莲妹妹这么早有何事吗?”

    “噢,这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