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用此造炮!”

    “不完全如此,具体情形在下也不甚明了。但侯爷说,得此金属,可制威力巨大火炮。而当下各国皆无法炼制,唯有永兴城能炼,因而被你等占了去并无任何好处,只有归入咸国,才能发挥效能。”

    “既如此,照城更不能轻易给你们,否则我王岂不亏大!”

    “没用的,侯爷已获得此矿样品,只需前往各地寻找即可获得,至多耗费一两年光景便能寻得,侯爷这是不想多花这两年时间罢了。而且此矿开采具有毒性,且稍有不慎落入水中或是农田,时常日久能致人死命,你等采了只会适得其反。”

    “你不是诈我!”公良修半信半疑。

    “诈你作何,为长远计,将照城、杏城让于我咸国,对公良大夫最为有利。北阙和糯香土地肥沃,水利丰沛,地大物博桑植蓬勃,得此两地,可多养两三万军旅。

    相反开挖照城毒矿,成本代价高昂,还有性命之忧,你志国无此熔炼之法,得此地也无用。届时侯爷在咸国寻得此矿,有照城无照城都一样。”

    “那你之前为何不说,反瞒的如此之深,莫不是欺我不知。”

    “此事说与不说都无妨,志国占得毒矿毫无用处,公良大夫知此秘密同样无何奈何。怎样,将两地换于咸国如何。”

    “别说本大夫做不了主,即便做得了主,造出如此厉害火炮,我公良氏又有何好处。只四成的粮草,百里燕这个黑心的奸商,多卖些火炮手榴弹便能轻松赚得,我公良氏岂不是要亏得老本精光。不行,此事另议。”

    “那在下也没办法了,昌尹北郡只能暂缓归还。”

    “哼,百里燕真是好盘算,当初怎就没看出来他是个奸商呢!”

    公良修心中不快,初还以为百里燕为人正派,转眼几年不见,竟也成了锱铢必较的黑心商人。

    其实他早该看出来,百里燕是个彻头彻尾的奸商,和讹诈穆尼、古达帕的嘴脸是如出一辙。

    只不过那时公良修年纪还轻,只以为敲诈勒索金雪狄人是天经地义的,如今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被讹诈的滋味显然并不好受。

    这顿饭最终不欢而散,公良修匆忙回到治所详细告之公良义,公良义半信半疑:

    “赵安陵真这么说的?”

    “是的父亲,赵安陵十分肯定,百里燕要以此毒矿炼取新式金属造炮。听话音,所造新炮威力恐怕不小,很可能要比孙国六十三斤天威大将军炮还远,若是如此,那可至少是十里地,这还了得。”

    公良义闻讯愁眉不展,负手在后来回踱着步子,过了许久说道:

    “那赵安陵将此秘密说出,你就不觉奇怪?”

    “是孩儿再三逼问之下,赵安陵才说的。”

    “嘶…赵安陵如此精诈,他随便找一借口也便是了,缘何要将如此机密之事告知你我。若没有百里燕授意,赵安陵绝不会松口,这其中怎觉得另有端倪呢。”

    “父亲以为百里燕还另有图谋,还是说此事有假?”

    “有假应该不像,他此前已是透露新炮消息,但他有何必要今时今日说的如此详细,着实令人想不通。”

    “那要不此事暂且作罢,留待日后再定。先看看百里燕究竟作何打算。”

    “嗯,可以。暂且先答应借他水军,把粮草弄回再说,但不能明着将粮草拉回。将其一分为二,大头在我,你可明白。”

    “孩儿明白。”

    父子二人商定计策,第二日未急着与赵安陵达成协议,而是拖了一日琢磨百里燕用意。

    而与此同时,远在贡城养病的神通气色仍不见好转,黄彻逾期未到磐城的消息不期而至。

    “黄彻未去磐城运粮?”

    “回天王,来人是怎么说的。”宋何如实道。

    神通扶着座塌勉强坐直了身体,将山川地形图摊在桌上找到磐城,又看向杏城,他问:

    “杏城近日可有消息?”

    “没有,杏城陆路被完全切断,只能经由水陆传递消息,已有七八天未有消息传来。”

    “那百里燕呢,百里燕在何处?”

    “据说是在林台。”

    “不对!”神通否定道:“照城已下,杏城取或不取,都不重要。但若不取,我军必从杏城攻照城,百里燕必取之。如若他此时已经取了照城,而黄彻又未去磐城运粮,这说明什么!”

    看向宋何,见那阴冷绝望目光,宋何心惊肉跳:

    “难道是,黄彻反了!”

    “定是了!”神通沮丧,如泄气的皮球,又一次瘫坐在榻上,目无神采尽是绝望。

    “天王,咱们是否应该即刻加强甘府郡防御,以防咸军从背后上岸南北夹击我军。”

    “晚啦…晚啦……日防夜防,我怎就未曾提防黄彻这个小人呢。”神通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已是想到百里燕绝不会贸然招降黄彻,定是要用黄彻的战船在德康登陆去烧粮草。

    “天王,不过就是个黄彻,不必如此担忧吧。”

    “呵呵……”神通冷笑着,几多自嘲几多绝望:“黄彻是不足为虑,百里燕又哪能白白招降黄彻,其定是以黄彻舟船,出奇兵去攻德康,将粮草烧毁,以断我东线数十万大军粮草军需,我军焉能不败呀!”

    “这……这怎办,德康可是堆着一千多万石的粮草啊!”

    “此时此刻只怕是百里燕已是在去往德康途中,再想拦他,已是毫无可能。为今之计,只希望二十万援兵能速抵德康。

    掐算起来,百里燕最多只有十天,十天之内,其绝不可能攻占德康全郡,我军哪怕只得一半的粮草,也足以支撑一年。

    我立即修书一封,你用最快的马匹急送雷霆军中。”

    “诺!”

    雷霆大军在长孙穗长、房岭两郡作战,房岭与德康郡一界之隔,陆路相连,雷霆抽兵南下对百里燕威胁巨大,由于长孙四月战败后,东线全面龟缩,无力抵抗叛军攻势,此时雷霆调兵南下,无疑是长孙所乐见的结果。

    就在神通努力避免局势恶化,滑向深渊的同时,百里燕以黄彻水军为先导,诈开江泉城门,兵不血刃夺得江泉,两日后如法炮制拿下汀山,得船只四十七艘,黄彻遂载家眷三万余人撤往杏城,同时将杏城兵马运往江泉、汀山。

    此时西来增援叛军步步紧逼迫在眉睫。

    “叛军前军约四万人,今天或明天将由西南进入德康郡,其余十六万人三天内将全数入境,永兴侯务必小心。”御客飞快说道,将军情消息转给百里燕。

    “那可知叛军主将何人?”百里燕问。

    “据传是印天王卢胜。”

    “印天王?”百里燕蹙眉细想,却毫无印象,于是问道:“这印天王是何方神圣,怎未听说过。”

    “是这样,叛军原有十二天王,大约是在去年开战不久,新晋四位天王,来路不是很清楚,另外还有三位天王尚不知其名号,而这个印天王也是最近才知晓。”

    “如此说,叛军秘而不宣,是想在关键是个杀一个措手不及。”

    “应该是的。”御客如实道。

    “那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暂还不知,不过据密报,此人双腿似有残疾,行动不便。”

    “嗯,本帅知道了,请阁下暂且在城中歇息,待本帅拿定了注意,在回信门主。”

    “那在下告辞了。”

    御客略施一礼,缓缓退出大堂。百里燕略作思考,看向周空:

    “周将军,你可知印天王?”

    “不知,此前从未听闻,但十六天王确有其事”

    “嘶……那真是见鬼了,叛军憋了一年,此时放个大招出来,倒底想干什么。蒋杰,拿地图来。”

    “诺!”

    待蒋杰待取来地图,百里燕摊在桌上,找到德康西南说道:

    “德康、甘府、合泷郡三郡地处开阔平原,都是土地大郡,德康东西长,相当于咸西郡的一点五倍还多,叛军由西南边境入德康,徒步赶到江泉要十天左右,两日后黄彻将载顾中与武备营三万人前往前来合兵,叛军无论如何也来不及赶到叶丰大仓,我们可先占之固守。”

    “可萱蒂和太勤两仓咱们还是拿不下来,叛军仍可经此两仓补给进犯我军。”

    蒋杰话音刚落,周空说道。

    “不,绝不可能。”

    “这是为何?”蒋杰问。

    周空手指萱蒂、叶丰两仓说道:

    “萱蒂在叶丰以西,虽相距甚远,但而两仓皆在碧清河以北,因此只要以黄彻水军扼控碧清河,即可阻敌过河北犯。

    而太勤仓粮草仅有两百余万石,数十万大军支用尚可,但绝不足以供应数百万人一年支用,就此舍弃也无关痛痒。”

    “周将军所言极是。”百里燕肯定道,话锋一转指向太勤大仓:“但太勤大仓也绝不能落入叛军之手,故而本帅数日前,请赵先生前往瑶曲,搬请志军水军前来助战,最快四至五日内,应该就能赶到黄昌河,掐算起来,能赶在叛军抵达太勤前一日登陆转运粮草。”

    听到此处周空吃了一惊:

    “你真是好手段,你这是在断他们的根啊!”

    “自古兵不厌诈,我若不能速迫二十万叛军投降或是兵败,雷霆必从北面攻来。届时前后夹击,我五万人马岂能是他们对手。”

    “那雷霆若从北面攻来,你打算如何应付,北面可无大河给你阻挡雷霆大军南下。”

    “这确实棘手,故而本帅才要问清楚这印天王是何许人也。”

    “怎么,你还想收买他。”

    百里燕奇怪看着周空,周空顿觉脸上发烫,恶声道:

    “看什么看!”

    百里燕不以为然,摇头发笑:

    “他印天王吃了这顿没下顿,难道还等着饿死不成!”

    “你何意?”

    “黄彻前番前往磐城运粮,是要送往房岭、清田两郡,房岭是雷霆本营所在,这说明雷霆粮草至多支用两月,甚至一月。如今十日过去,雷霆大军置身穗长、房岭两郡前线与长孙军对峙,从其得到消息,到重新部署前线兵力,需要花费及长时间。

    待其作出反应,调动大军赶回,最快也得二十来天,慢则需要一月,哪儿那么容易反扑我军。

    届时萱蒂、太勤粮仓早已搬空,再将印天王二十万饿兵放过碧清河与雷霆会师,届时雷霆营中的粮草将迅速枯竭,只要死守叶丰大仓,加速粮草转移,就是拖也能拖垮叛军。

    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雷霆当年以此法攻北海郡,今日本帅就还给他。”


………………………………

第746章 少年

    雷霆步军十余万人三月秘密调往蜀田郡,四月刚打过一仗,五月间紧急调回穗长、房岭两郡还没几天,刚部署到位,再次调动南下反扑咸军,战略和后勤调动十分仓促,根本来不及。

    如今不似当年偷袭北海郡,利用陔陵兵变,咸军混乱之际,雷霆准备十分充分,走的是都郡西郡四通八达的驰道,从永兴河前往北海只需七八日可到。

    而房岭郡以丘陵地貌为主,道路九转十八弯,沿途路狭,森林密布,行军十分不便,更没有水路可走。

    且房岭、长穗两郡土地都是南北长,而东西短,北海郡、都郡则是东西长而南北短,仅路程要比咸国多出多一倍。

    咸军攻占德康事发突然,消息传递并不通畅,待雷霆完成全部调防再南下,根本来不及。

    即便退一万步,雷霆以驮马充当脚力,两人骑一马转运步军,那充其量也只有两三万人,有碧清河挡住印天王,雷霆两三万南下兵力,根本不足为惧。

    而志国西征,从全国征调战船、官船、商船、民船大小船只上万艘,用以保障公良军西征,理论总运力达三百万石,其中半数以上都是五百、三百石的快船。

    考虑到轮岗、空载和转运,实际跑在水上的运力充其量四分之分之一,八十万至九十万石间,搬走太勤仓全部两百万石粮食需要三至四趟,一月内其他船只陆续赶到,甚至二十天内搬走两百万石粮草都绰绰有余。

    当年鏖战北海,雷霆曾以“吃粮”计,引晋军出动,端其老巢辎重,将晋军驱赶到广信吃粮,险至广信、鼎炀两地粮草枯竭。如今风水轮流转,也轮到雷霆尝尝报应的滋味。

    百里燕并不担心印天王的二十万人,只怕印天王狗急跳墙返回合泷郡。

    眼下已是五月底,七月间夏收夏种之交,印天王前军最快五至六天内赶到太勤仓,晚于志军一到两日。志军只需坚守太勤仓五六日,印天王前军将粮草告罄无粮草可用,届时自然只能退兵。

    假若夺取粮仓无望,上策是火速分散兵力前往德康、合泷两地各处城池分散补给,只要拖过六月至七月中旬夏粮收上来,叛军至少能撑到秋天。

    有三个月时间,足够叛军二三十万人疯狂反扑,咸军无力守住江泉和汀山,被狼狈赶过江去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显然百里燕所不希望见到的选项。

    三军生死系于将帅,黑巾军将帅都不是等闲之辈,百里燕只担心他能料到的,印天王也会想到。

    散帐后,百里燕骑马出城,前往附近田间视察种植的稻米。

    今年夏收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原各地暴雨成灾,不仅仅是孙国,卫国、志国、晋国等上游诸侯国境内都在泛洪,咸国、长孙作为北海的下游,江河的出海口,今年夏粮受灾严重。

    只有都郡因辎工营兴修水利,清理河道,而幸免于难,其余咸西和江东两郡受灾最为严重,着实有些始料未及。

    由于近些年忙着打仗,江东郡江防大堤年久失修,根本顾及不上,国库也拨不出钱粮,其实也没人力去修。

    咸西郡收复不久,忙于安置饥民流民,更没有时间收拾河道,多种原因导致两郡受灾最重。北海、东原地处出海口,情况不算太糟。

    德康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网发达,是产粮大郡,由于地势要高一些,上游的暴雨眼下尚未波及到德康,但很难说雨会一直下到七八月,那时夏收的谷子无法晾晒,都得烂在地里,而此时顶风冒雨的转运粮草,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咸国灾情无法缓解,德康和昌尹两地田间的米粮将至关重要。

    德康郡所种稻米悉数为籼米,放眼望去长势喜人,亩产能有咸国三石还多。

    但籼米长在土壤肥沃的土地上,按老方法种地,能出三石籼米算是高产,但折合粳米的能量,其实只有两石多,如果按新式的插秧法普及积肥,亩产四五石籼米都不是问题。

    见到外军路过,本地民态度谨慎,避之不及。蒋杰要去抓人来问,被百里燕制止:

    “算了,他们都是农民,被圣勋司蛊惑洗脑十数年,已经麻木了,短时内无法令其诚心归附,让他们去吧。”

    “侯爷,咱们打照城、旭平可没少吃本地民的亏,此番敌众我寡,若不提防,肯定得栽跟头。”蒋杰道。

    “并非他们之过,归根到底,是邪教害人不浅。走吧,去前面看看。”

    驱马继续向西赶路,来到一处山头,大片的农田尽收眼底,细雨朦胧中不见丝毫生气,蒋杰看着奇怪,遂是说道:

    “侯爷,我怎觉此地怪呀。”

    “哦,怎么个怪了?”百里燕问。

    “侯爷您看,这天下的田亩都是方的或是不规则,而此地的田亩却是圆的,四圆成方,而圆与圆之间高低错落,相互又有水道,自高往低处流,而后一直向东入思水江,如此布局可谓精巧绝伦。”

    “不错,这里确实有些怪异。方内有四圆,每一圆高出一节,圆与圆与方相切之处所生间隙又有水坝,水坝与水道间可见有人垂钓,籍此判断,水坝之内养有鱼虾,布置此法者不简单呐。”

    眼前大片稻田非传统的方形田块,是极少见的圆形田块。

    圆形田块北高南低,利用田块的高低落差,将位于上方田块的水,缓缓引入下方田块,而四个圆形田块相切的中央,正好是一块空地。

    空地挖凿水坝,将上游泄水存贮,并保持一定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出坝顶,则下泻至下方田块,如果下方水田水位过低,则掘开各处水坝放水,如此极好的完善了蓄水储水机制,与梯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因地制宜的水利农作工程。

    此外圆形的面积最大,圆与圆相切的空间保有水坝,利于蓄水,效率比单纯在方形田块间开凿水坝的土地利用更高,设计出这等农业工程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沿着山头向北走,终于发现稻田水源,一条宽不过十多米的小河,小河西端高处人为的夯筑有水坝,水坝开有泄口,水位抬升后加速了下游水流,籍此推动水车。

    水车将水提升至高处水渠,进而流向下方人工开凿的储水池,当水位溢出储水池,则泄入引水渠中,经由引水渠流入田亩。如果遭遇干旱,则可将储水池掘开放水。

    “侯爷,末将怎觉得此处有高人呐。”

    “嗯,如此布置确实需要些见识。不过看此处水坝已是有些年头,当年兴修水利之人,多半已是不在人世。去,找个人来问问。”

    “诺!”

    此处的布局用“人与自然的和谐”来比喻再恰当不过,非是精通水利和农业之人方能建造。

    少时,蒋杰带来一少年,十一二岁,衣衫褴褛骨瘦嶙峋,光着脚,浑身湿透,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庞让人想到许多美好的可能。

    “侯爷,附近找了半天,就只有这个少年。”

    “嗯,让我来。”

    从飞羽背上的行囊中掏出两张面饼,百里燕递到少年面前:

    “吃吧。”

    少年看着面饼,吞了口唾沫又看着百里燕,目中满是怵惕。见少年害怕,百里燕塞到他的手中:

    “放心的吃吧,没人抢你的。”

    少年看了又看,凑近了面饼,用力吸着面饼的香气,舔着嘴唇狠咬了一口嚼着,看得出来,已有许久没有吃到过干饭。

    待他吃了两口,百里燕问道:

    “你叫何名,家住何处呀。”

    “大家都叫我小琦,就住在这里的村子。”

    “那你姓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

    少年天真的说着,又吃了两口面饼,将剩下的一块半还多的面饼用湿透的破旧衣衫裹了起来,看得出,他家里还有人。

    “告诉本将,为何还要将吃食藏起来呢。”

    “我吃饱了,但奶奶和妹妹还饿着呢……”

    “那你父亲与母亲呢?”

    “父亲早死了,母亲也不知了去向,家里只有小琦和奶奶、妹妹三个人。”

    “那带本将去小琦的家里好不好?”

    少年摇了摇头:

    “你们都带着刀剑,穿的衣服也不一样,如果是坏人怎么办。”

    百里燕撤下粮袋,露出六张面饼在少年面前来晃了两下:

    “如果带本将去小琦家中,这里的六块面饼就给小琦,好不好。”

    少年可怜巴巴的看着,然后点了点头:

    “好,你说话算数。”

    “算数。来,让本将抱小琦,小琦指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就像是哄自家的孩子,抱起少年,众人顺着少年手指的方向一直向西走,走了一里多的路,来到一处下坡的村子,村子里已灌满了水,实在少见。

    人居之地,都建在高处,而极少建在低洼处。村里的青壮年多数被征上战场,或是调往了县城服劳役,村里都是老弱病残。

    一行人迈入村中,很快换来一双双警惕的目光,水已是漫过小腿肚,水中飘着杂物,除了人,禽畜甚至猫狗都不见一只,一片死寂。


………………………………

第747章 战争的苦难

    顺着少年所指,来到一处已是残破的茅屋,茅屋的顶棚已是掀掉了一半,屋中黢黑一片,只一个老妇人坐在两张长条凳支起的木板上,勉强浮在水面上,怀中抱着一个十岁的女娃。

    女娃面色苍白,已经奄奄一息,两人都瘦的皮包骨头面黄肌瘦,见百里燕怀抱着少年,老妇人无力的喊道:

    “小琦,谁让你让生人进村的呀,这兵荒马乱的,要是招来了乱兵怎么办呀。”老妇人喘着粗气,就好像随时需要抢救的哮喘病人,说句话,还要喘口气。

    这时少年说道:

    “奶奶,有吃的,有吃的。”

    少年挥舞着手中的面饼,挣脱跳下了百里燕怀中,冲进屋里,在老妇人面前晃动着面饼袋子,老妇人很是激动:

    “是外面的恩人给的?”

    “是的奶奶,可香了呢。快叫妹妹起来吃饼子,小琦有好多好多的饼。”

    少年使劲推着老妇人怀中的女娃,却如何也叫不醒自己的妹妹:

    “宁宁,宁宁,看哥哥给你带了好吃的,快醒醒啦……”

    女娃没有出声,就像睡熟了一样,老妇人一脸的沮丧和失落,摸着小琦的头,目光看向屋外百里燕等人:

    “多谢军爷的活命粮,老妇给你们磕头了。”

    老妇人放下女娃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