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里燕不以为然,坚定说道:

    “长孙与叛军媾和定是秘密行事,我军可在叛军易帜之前,粮草运到之时,以平叛之名先动手,他长孙国能奈我何!到时烧毁了粮草,没了战船,叛军瓦解,那时平叛还来不及,长孙国岂能再来攻我。”

    “你果然奸诈,此等无耻之事竟也做得出来!”

    周空嗤之以鼻,百里燕翻了她一眼,反唇相讥:

    “出来混饭,各凭本事,长孙国无能,却要我咸国用将士鲜血打下的土地,拱手让给他,这不无耻吗!况且说,本帅是去助长孙国平叛,长孙国应该感谢本帅才是,难道不是吗!”

    “哼,无耻便是无耻,你还还振振有词,真是无耻透顶。”

    周空心不服气,看不惯百里燕的做派。再她看来,百里燕无不是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赵安陵一直沉默未语,见他神色凝重默不说话,百里燕问道:

    “赵先生,此计先生意下如何?”

    “此计是好,可此前将两郡之地让给长孙,大王都未准,如今将三郡之地让给卫国,大王岂能同意?”

    “大王会同意的。”

    百里燕肯定道,赵安陵追问:

    “侯爷何以如此肯定?”

    “晋国绝不会容忍咸国吞并六七郡之地,就此做大而失去控制,故而必然要以咸国狼子野心为借口,与长孙联手讨伐咸国。

    咸国如今国内极度空虚,晋军若是突然出兵,必然亡国。故而此时晋军定是东西两翼集结兵力,将长孙境内晋国北军调往与咸西郡接壤的桑北郡,同时将晋国镇西军调往江东东郡,分从东西起兵前来攻我。

    届时根本不用一月,晋军就能杀到陔陵,更何况晋军在广信城外还有四五万人,随时可兵临城下。仅靠陔陵的都城兵马,根本不足以招架。更何况晋军入侵之后,必先取永兴城,如此巨大损失,大王岂能承受。重压之下,妥协是必然的。”

    “此等局面险恶不说,在下也能料到,可无法破之为之奈何?”

    “只要先于长孙发难之前,将其水军击溃,令叛军断粮而瓦解,我军便能将叶信、莫云风抽调回咸国吓阻晋军进犯。”

    “恐怕来不及吧,上关距江东少说三千里之遥,无论如何得走两月才到。晋军若是先于长孙动手怎办?”

    “不会!”百里燕肯定道:“我已托人向御客借战马五万匹,最迟两月后就能从南境赶到昌尹境内,届时骑马赶赴江东,一月应该可到。”

    “这来得及吗!”

    周空问,她高度怀疑百里燕的安排,此时赵安陵心中一番细算,绰绰有余,遂是说道:

    “应该来得及。眼下已是八月底,圣焱、雷霆尚未与长孙谈妥条件,他们粮草还够三月左右,而长孙要新增三十余万人的军需供应,需另行筹备和调拨,同样需要时间筹备,为争取更为有利条件,长孙必然要耗尽叛军粮草,迫使叛军妥协让步,故而两月时间绰绰有余,甚至有足够时间留给我军准备。”

    “赵先生所言不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陡增三十万张嘴和几百万的饥民,需要大量钱粮的赈济和安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长孙国一面准备接收五郡,一面耗尽叛军粮草。只有如此,才能让叛军受制于长孙的控制。

    故而我军仍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同时尽可能将神通困死在万川郡内,以便我军腾出手来收拾长孙。”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69章 诈降(1)

    ();

    圣焱、雷霆投靠长孙直接的后果不是收复被占的失地,而是一夜间得到数百万饥民。

    穗长、房岭、清田、桑南、蜀田夏收之后,圣焱、雷霆的军粮都来自占领区老百姓嘴里抠下来的口粮。承平时期数百万人口基数养三十多万人勉强还养得起。

    如今历经十多年战乱,五郡民生凋敝壮丁锐减,土地利用率不足战前的半数,根本养不活三十多万人。

    长孙国收复五郡之后,最要命的是几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首批所需赈济粮草少则三百万石,多则五六百万石,都要从后方调运。

    一面维持战争运转,一面赈济灾民,且不说国内财政受得了受不了,单就当下的物流效率,根本不是一两个月能够解决的问题。

    反观咸军现成占了德康的粮仓,对本土后勤的依赖削减七成,全面对决之下,长孙国根本捞不到丁点便宜。

    归根到底,刨开将帅、装备、士气等因素,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战争的本身,而是内政后勤。

    任何时期内政后勤的准备时间,往往比发动一场战争来的更长,没有充分的准备,战争的胜利无从谈起。

    八月廿八,神通在东平关等待数日后仍不见赵逊撤兵,而与此同时坏消息不断,继津县失守之后,朗峰丢失。

    朗峰的失守与津县一样,守军不足,咸军强袭之下一举夺下了朗峰,还得到了死囚和山匪的协助,轻而易举拿下了朗峰,待三千骑兵赶到朗峰,咸军已从进山时的五百人,扩张到一千六百多人,并设伏袭杀了两百多人,得马匹一百余匹。

    “天王,据报攻入朗峰的咸军有两三千人之多,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向朗峰增援,显然是咸军从川外寻得小径,插到了巨峡关背后。末将以为,赵逊不回援彭源郡,定是知道叶信将从巨峡关里应外合,一旦我军贸然离开东平,很可能遭遇前后夹击,请天王明鉴。”沈暮驰沮丧道,心里悲观到了极点。

    “那沈将军的意思是,即刻回援巨峡关,歼灭潜入川中的咸军?”神通反问。

    “至少眼下我军毫无战机,应提防川内被咸军攻破形成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事到如今,已是腹背受敌,赵逊迟迟不从桑南撤兵,我军便无法北上。为今之计只有一法可行,若成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神通目光落向沈暮驰,意味浓重,沈暮驰心感不妙,谨慎问道:

    “请天王明示。”

    “诈降。”

    沈暮驰大吃一惊:

    “这赵逊也是老谋深算之辈,如何能诈他。”

    “沈将军需亲自前往赵逊营中,就说本天王愿降,但万川必须封赏于我,且咸军不得进驻,只要赵逊答应这一条件,本天王便向咸国称臣,如此赵逊必然采信。”

    “可如此有何意义,封禅之事赵逊绝做不了主,势必要请示咸王。如此一来一去少说半月,半月后咸军援兵就能赶到,如何能令我军脱身。”

    “沈将军前去赵逊营中,其他的本天王自有办法。”

    “那……好吧,末将即刻去办。”

    沈暮驰深感为难,只好硬着头皮应下此事。

    当下午沈暮驰率百余人出关不久,神通召宋何密议:

    “沈暮驰此去必叛,你即刻收拢兵马,盯住沈暮驰各部将领,必要时可杀之。”

    宋何心头狂跳,忙说道:

    “天王,沈暮驰既是前去诈降,即便是真出卖了我军,他的兵马也在天王手中,我军并无损失,赵逊也未必信他呀。”

    “赵逊是不会信他,但赵逊必会知道我是诈他,从而设伏等本天王自投罗网,那时本天王反圈套他,令其中计。”

    “末将还是没听明白。”

    “不明白也罢,你只要依计行事,其他的不用你管。”

    神通命沈暮驰前去诈降,其实是沈暮驰意志已经松动,此去必然和盘托出诈降之事,所以神通并未将诈降之事详细告知,沈暮驰此去诈降本就是一个圈套。

    然而世事难料,当天后半夜一匹跨马由南而来火速入关,神通正值熟睡,猛被惊醒:

    “天王,天王,斥候有紧急来报!”

    室外护兵隔门喊道,神通起身忙问:

    “何处的斥候!”

    “东平关南的斥候。”

    神通大惊:

    “嘶……这怎可能。快,将来人带来我见。”

    “诺!”

    神通合上深衣戴上面具,仓促来到院中,见来人气喘吁吁猛喝清水,神通顿感一丝不妙,忙是催问:

    “本天王问你,东平关南可是发现咸军踪迹!”

    那斥候累的已是不成人形,放下水囊喘着粗气说道:

    “敬禀天王,据此一百五十里发现咸军踪迹。”

    “这么快,有多少人马,步军还是骑兵?”

    “约两万人,可能是步军,而且是铁甲步军。”

    “嘶……为何可能是步军,他们骑马了?”

    “没有,但是坐了四**车,是咸军用来装运辎重的那种大车,他们用来装人,每车装八人都绰绰有余。”

    “坏了,上了百里燕的恶当了!”

    神通心头猛怔,转眼想到二十日前巨峡关南下的两万人。

    从巨下关绕行上关、下关、彭源全程一千**百里路,常行军顺风顺水步军要走三十七八天,快速行军不少于一月,上等中原战马日夜奔袭,没有备马情况下,一人一匹马不可能天天跑一百二三十里,沿途人吃马喂需要休整补给接应,二十天走完一千**百里路算是快的。

    神通清楚知道叶信骑兵仍在巨峡关外,当然也可能用驮马冒充战马,但咸军战马尽数为中上等的好马,体态与中原驮马迥然不同,绝无冒充的可能。而驮马是不可能像战马一样日夜奔袭一百二三十里,二十天内根本赶不到东平关。

    “真没想到啊,这次竟栽在了四轮车上。”神通痛心疾首胸口血气翻涌,直觉头昏眼花心慌站立不稳,护兵忙上前搀扶,被神通拒绝:“去,即刻唤宋何、吕霆前来见我。”

    “诺!”

    神通趔趔趄趄回到寝室坐在榻前,目光凝滞的看着地面上油灯照应的影子,心情近乎绝望,他一言不发,待宋何、吕霆二人赶到,尚不知发生了何事。

    “天王,深夜召见我等不知何事?”吕霆忙问。

    神通抬头看相二人,目光让宋何、吕霆都吃了一惊,他沉声道:

    “咸军约有两万人出现在东平关外一百五十里地,正是二十日前叶信所部南下的两万铁甲步军。”

    “这怎可能,步军怎可能二十日赶到此地,况且还是铁甲步军,少说得要四十多天呐。”

    吕霆吃惊道,宋何忙问:

    “天王,会否是咸军诈计,设下的疑兵骗过了斥候?”

    “不,咸军是坐四轮车而来。每车坐七八人,只需两三千辆此车,并在沿途提前设立马场,如此每站更换马匹,可保日行百八十里地。”

    “照此算来,至多后天咸军就会赶到东平关外,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

    宋何态度悲观,吕霆意见截然向左:

    “天王,咸军此来只有两万人,我军为何不出关迎头痛击,将之一举歼灭。”

    “可万一其后还有援兵,我军一击不克,反有遭其反咬可能。”宋何道。

    “不,咸军不会再有援兵。”神通否定道,接着又说:“咸军兵力吃紧,此来皆是铁甲步军,意在将我军堵在东平关内,而后坐等赵逊南下回援合兵一处,如此我军半途而击之策便前功尽弃。吕霆将军!”

    “末将在。”

    “你即刻率步军一万五,北去四十里扎营,不得擅自出战。”

    “诺!”

    “宋何将军。”

    “末将在。”

    “你率步军一万五向东而去四十里地扎营,也不得擅自出战。”

    “诺!”

    “你等都记住,各带一月粮草前去扎营,占据有利地势当道下寨靠近水源,营寨建立之后垒砌土墙坚守大营,等待时机。”

    东平关外山丘林立,没有树木,但**月正值野草疯长,吕霆、宋何一北一东,与东平关互为犄角,咸军赶到东平即陷入三面被围。

    一天后,咸军距东平七十里外在此扎营,叛军出关的消息黄昏前送达徐谨营中:

    “启禀关龙先生,叛军兵分两路,各一万五千人在东平关以北四十里以东四十里扎营。”

    侦骑飞快说道,徐谨摊开地图详查地形,少时问道来人:

    “都是步军吗?”

    “是的,都是步军,没有骑兵。”

    “你且退下。”

    “诺!”

    侦骑离去,徐谨与关龙翔道:

    “关龙先生,你说神通此时不聚兵而战,分兵做什么?”

    “去年打下彭源之后,我曾亲赴东平勘察地形,东平地形犹如铜盆,东平关外与南面低,而西面、北面、东面有山丘,故而若是占据了东、西、北三面,将是居高临下态势。

    我军若去争夺,原本倒也不碍。但我军此来皆为铁甲步军,十分吃重,仰攻绝非我军强项,叛军占据高地对他们十分有利。如果据守东平关,神通将被我军封死于关内无法逃脱。

    而且,我若所料不错,神通将利用外高内低之便,以骑兵对我军俯冲,可从西向东冲击,或是由北向南冲击而后迂回向东,再次由东向西俯冲,我军始终处于低处,十分之不利。”

    “那此法可否破解?”

    “破是可破,但如此一来东平将无法封住,神通可能北逃。”

    “但赵帅不是在桑南郡吗,神通若是北逃,我军在南追击,赵帅在被堵截,神通岂不是自寻死路。”

    “徐将军此话不错,可神通既然布下此局,定是有北逃考量。必是有何办法跳出赵帅围堵。否则其如此布防,我军若不吃套,他岂不功亏一篑。故而我以为,其如此布防是做两手准备。我看,明日只向前推进四十里,以四轮车为屏蔽暂且扎营,而后派人联络赵帅互通消息。”

    “嗯,就这么办。我看也不用等到明日,今晚月色明亮,视野清晰,我今晚连夜令人绕远路前往桑南,想来健宝马两天总该到了。”

    健宝马速度虽快,却不是万能的宝马,夜行时目视视觉所能感知的距离十分有限,速度一快,留给骑马者反应的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马的速度。即便夜间举火骑马,飞驰在路上,稍有不慎一个磕绊足以要了人命。

    就好比高速路上开夜车,你车再快,有大灯,你也不敢开快,更何况是土路上。

    健宝马由于速度太快,夜间赶路并不方便,为此夜间传递消息,严格限制速度,只有夜间晴好天气,才会全速赶路。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70章 诈降(2)

    ();

    而两天后沈暮驰一路通关,先于徐谨信使赶到赵逊大营,不出神通所料,沈暮驰将诈降全盘计划一字不落的详细道出。

    “在下所言句句实情,还请赵将军明鉴。”

    “那本帅问你,神通既令你前来诈降于我,你为何却不知神通详细部署。”

    “神通只说让在下前来诈降,确实未将详细计划告知在下,神通行事素来隐秘,不到最后,秘密绝不示人,在下追随神通多年,非常清楚其秉性。此番遣在下来诈降,定是做了周密安排。”

    “神通老谋深算,既是诈降,为何能用你来诈降,他难道不知你已心生不轨?”赵逊质问道,心里对沈暮驰倒底是诈降,还是真降也吃不准,或许沈暮驰说的诈降,本身就是诈。

    沈暮驰见赵逊不信,信誓旦旦说道:

    “在下平日对神通都是惟命是从俯首帖耳,从未有任何违背,故而才未被其察觉。”

    “那沈将军打算如何助本帅剿灭神通叛军?”

    “在下部将仍听命于我,届时赵帅可率大军至东平关下受降,于在下里应外合擒住神通,攻取东平关先给赵将军。”

    “沈将军能办到?”

    “定能办到。我麾下小两万骑兵,皆听命于我,擒杀神通易如反掌。”

    沈暮驰说之际,帐外护兵来到赵逊身旁凑近小声禀报:

    “大帅,徐谨将军遣人已到帐外。”

    “速带来见我。”

    “诺!”

    待护兵离去,赵逊与沈暮驰道:

    “沈将军暂且在我军中歇息片刻,待本帅与诸将商议之后,再答复于你。”

    “此事宜当速断,在下告退。”

    “来人,请沈将军歇息。”

    吩咐左右将沈暮驰带离,少时徐谨亲信入帐:

    “参见大帅。”

    “免礼。徐将军已到何处?”

    “启禀大帅,许将军、关龙先生现两日前已到东平关以南三十里地。这是许将军、关龙先生的联名密函,请大帅过目。”

    赵逊接过密函,确认封口完好无损,随即拆开内容细看。关龙翔详述了随行兵力配属和东平情况,并询问赵逊近日有无异常。看到此处,赵逊恍然一惊。

    沈暮驰前来说诈降,显然是异常。且不说沈暮驰口中的诈降是真是假,沈暮驰前来诈降有没有诈谁也不知道。

    想透这一点,赵逊即刻给徐谨回函,密封后交予来人:

    “营中休息半日后,即刻返回,将此信函交给徐谨将军与关龙先生,尽速回复本帅。”

    “诺!”

    当天赵逊以事关重大请示咸王为由,暂将沈暮驰等人留在军中,而沈暮驰浑然还不知徐谨、关龙翔二人率兵赶到。

    两日后清晨,赵逊的回信送达徐谨营中,关龙翔细看之,隐隐察觉端倪:

    “原来如此,这神通果然是狡诈呀,赵帅若是轻信了沈暮驰所言,定是要吃大亏。”

    “我军在此牵制叛军数万,关龙先生何以见得赵帅要吃大亏?”徐谨不解问道。

    “我若所料不错,神通此计原本该是如此。其本不知我军将至,见赵帅迟迟不南下,神通无法半途迎头痛击,打开北逃活路。故而只好出此下策,用沈暮驰去诈降赵帅,然而神通却知道沈暮驰怀有异心,故而沈暮驰前去诈降必然全盘托出。届时赵帅若信了沈暮驰,定会设伏围歼神通。

    但实则不然,神通料定沈暮驰变节赵帅设伏,神通将计就计也设伏反制赵帅,如此赵帅必然吃大亏。

    我观东平关周围野草纵横,到时神通只需以骑兵在大路上开道,而后出其不意大举放火,赵帅暗中伏兵必是借助蒿草树丛为掩蔽,结果却反遭火攻,肯定是要大败,而神通却能以骑兵轻松脱逃。

    然而令神通始料未及的却是我军突然而至打乱了其诈降计划,其只好硬着头皮,一面继续诈降,一面将我军引圈套之中。无论是东平关下的低地,还是东平关以外,但凡是水源之地都被叛军据有,其若以火攻袭击我军,我军多半难逃一劫。

    而赵帅若是识破沈暮驰计策,定会举兵南下与我军汇合,那时我军被困,赵帅必然前来解围,如此神通北上将畅通无阻。倘若赵帅仍轻信了沈暮驰所言,结果还是一样,我军惨败之后,赵帅前来解围,仍是一样的结果。

    总而言之,一旦我军陷入火海损失惨重,赵帅不南下也会南下来救,如此便引得咸军主力离开桑南,给神通打开一条北上的缺口。想来真是高明,若非我去年曾在此地勘察地形,此刻肯定是中了其诡计。”

    徐谨此时冷汗直冒,想到营中遍地半人多高的野草灌木,不禁脊背发凉。如果一把大火烧起来,就是燎原大火势不可挡,没有水源只能等死。

    “依先生此言,我军眼下若是进兵,必被其所害,若是不进兵,东平关必堵不住,堵不住东平关,叶大都督在巨峡关外将十分被动,神通随时可能再生诡计。先生可有妙计破之?”

    “以眼下态势,神通无论如何都要北逃,只要赵帅在桑南郡按兵不动,神通如何也逃不走。但神通若在东平关一直拖着,无疑将牵制我军大量兵力,对副帅用兵极为不利。

    我看要不这样,我军绕行至东平关西北一百五十里,那里有小湖,地势略高,大军逐水而居,距彭源西郡各城也近,攻守自如。同时再用沈暮驰反间神通,烧毁粮草,令川中自乱,如此东平可破。”

    “嗯,此计甚好,万川粮草本就不多,只要沈暮驰能烧毁粮草,叛军必乱。”

    二人商定计策,随即回信赵逊。两日后下午,赵逊得关龙翔亲笔,随即召沈暮驰来见:

    “赵将军召在下前来,可是咸王已有回复?”

    “陔陵距此甚远,即便是用健宝马,也得有些时日。本帅今日找沈将军前来,乃是有机宜相授,不知沈将军可愿立一大功。”

    “赵将军请说,只要在下办得到,必效犬马之劳。”

    “那好,本帅就明说吧。你可知神通为何要前沈将军来诈降?”

    沈暮驰略作思考不知缘故,于是问道:

    “赵将军何意?”

    “据本帅所知,神通早知你有叛投之意,故而此番前来诈降,沈将军必和盘托出诈降一事。”

    “这不可能。在下平日对神通惟命是从,其怎可能识破本将心思。况且若不诈降,如何能引赵将军大军南下。”

    “呵呵……”赵逊冷笑道,立身而起来到地图挂架旁手指东平关附近说道:

    “沈将军前来诈降,倘若和盘托出诈降意图,本将若轻信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