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赵逊冷笑道,立身而起来到地图挂架旁手指东平关附近说道:

    “沈将军前来诈降,倘若和盘托出诈降意图,本将若轻信采纳,必会前去设伏神通。而神通却知你沈将军早将他出卖,故而暗中反伏击本帅。如今东平关方圆之内杂草丛生草木枯黄,我军此时南下设伏,必是藏于草丛隐蔽之处,届时神通以骑兵出击,私下纵火,还不将本帅烧的体无完肤,届时本帅岂不杀你人头。”

    “这……”沈暮驰心头一怔,忙又道:“赵将军既识破神通诡计,要在下做什么?”

    “数日后,你返回东平,想方设法烧毁其粮草。”

    “可神通如何能再信我。”

    “你只需与神通说,其一应要求皆不准,其只有献出万川,才有活命。神通虽会疑你,却无藉口将你除掉,届时你将粮草烧毁,率部逃往巨峡关,从背后一击,万川一举可破。”

    “粮草神通看押甚为严密,我若回去,其定不会全信,要烧毁粮草恐怕并不容易。”

    见沈暮驰犹豫不决,赵逊果断沉下脸来:

    “但凡是荣华富贵无不是以性命相博,沈将军的高官厚绿在此一举,沈将军难道不想夺此献地首功吗?”

    心中激烈斗争片刻,沈暮驰硬着头皮说道:

    “好,成也罢,败也罢,在下豁出去了。”

    看在荣华富贵的份上,沈暮驰最终答应赵逊,潜回东平做内应,并于数日后离开桑南返回东平。

    而与此同时,公良修一路星夜兼程赶到萱蒂,见到百里燕之际,却是见他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于是问道赵安陵:

    “赵先生,咸军势如破竹,永兴侯何故如此不快呀?”

    赵安陵眼珠打转,心里正避之不及:

    “哦……侯爷的家事,我等僚属也不便多议。公良大夫此来不知所谓何事?”

    “咸军占领下关六城已有月余,在下奉前来讨回下关六城。”

    这时百里燕收起家书,撇开归还下关六城不谈,转而旧事重提:

    “归还六城可以,但照城、杏城两地,志国准备如何打算,公良大夫不会一点诚意都没有吧。”

    听到“诚意”二字,脸上原本一团和气的公良修,脸色立时有些挂不住:

    “永兴侯,我王与咸王早有约定在先,下关、昌尹两郡全数归我志国,永兴侯不会是想毁约吧。”

    “公良大夫既然说道约定,本帅也想请教公良大夫。按约,应该是志军协助我军北上攻取甘府、上关两地,而如今却是我咸军打下了昌尹七城,拿下了下关六地,未守约的似乎不是我军,而是志军吧。”

    “咸军英勇神武势如破竹,我志军愧不敢当,本大夫在此谢过永兴侯出手相助。但想来咸国一贯光明磊落信守承诺,应该不会侵吞两郡十三地吧。”

    百里燕没想到公良修脸皮也如此之厚,两郡十三地轻描淡写的说些漂亮话就想蒙混过关,他冷笑道:

    “呵呵,公良大夫,本帅可从未说过不交还两郡十三地,但我咸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志国是否也该有些诚意呀!”

    “杏城、照城之事自有我王决断,本大夫不便揣测。但两郡十三地是事先约好的,至于诚意,如果咸军有诚意,应该先归还下关六地。”

    公良修的能言善辩在志国是出了名的,一番饶老绕去,颇是让百里燕有些捉襟见肘。

    公良修提出以归还六地为诚意,显然不能拒绝,拒绝归还,接下来其他事情就不太好谈。

    但如果答应了,用于收买下关六地的金银都得打了水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显然也干得。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71章 十年后

    ();

    略作思考,收敛起脸上的不快,他示意左右拿来马扎,请公良修坐下说话:

    “公良大夫请先坐。”

    公良修心知百里燕心生退让,遂挽起下摆径自坐下,心里仍不敢怠慢:

    “永兴侯准备何时归还下关六地?”

    “随时可以归还,但本帅有个条件,只要志王答应,归还六地不是问题。”

    百里燕一言既出,公良修心生警惕:

    “是何要求?”

    “下关六地乃我咸国花费重金买下,要志王花费金银赎地,显然是不可能的,故而本帅要将六地叛军所属兵马之家眷老小一并迁走,以抵偿我咸国为此已经投入的金银钱粮,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不行!”公良修断然拒绝:“你将人丁迁走,六地岂不成了白地,我军占了还有何用!”

    “那就没有办法了,我咸国为此花费巨额金银,本帅抬抬手是方便了你们,回去之后,本帅如何向我王交代。”

    公良修愤然起身上前质问道,脸色即为不快:

    “你还是不想还!”

    百里燕不以为然,从容应对:

    “非是本帅不想还,而是贵军既没有帮到我军,反令我军破费了巨资死伤兵士,本帅得向大王交代,得向全军将士交代,到手的土地不能就如此不明不白的从本帅手中割走。

    当然,志王可用杏城、照城来换,如此本帅上对得起我王,下可向众将士交代。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你……”公良修气结:“说来说去,你还是要照城、杏城,真那么重要吗!”

    “赵先生早与你明说,照城、杏城之地我非取之不可。三月前志王若做决断,不至于会有今日局面。”

    “我若不给呢!”

    “本帅很清楚,志王此时此刻定是在坐等我咸国与叛军、长孙、晋国、卫国争斗,志王好火中取栗。不过本帅可以清楚告诉公良兄,此事绝不会发生。志国假若有任何异举,失去的将不只是两郡十三地。”

    百里燕气势咄咄逼人,公良修不为所惧争锋相对:

    “你威胁我!”

    “不是本帅威胁兄,而是兄以势威胁本帅。你我都是南征活着北返之人,本帅什么心性,公良兄应该知道。我曾将你视知己看待,即便如今各为其主,我也不曾薄待你。

    照城干系中原生死存亡,你们得去了毫无用处,但对我咸国却十万分重要,志王若不顾大局一意孤行,也休怪本帅日后翻脸无情!”

    百里燕情真意切措辞诚恳,公良修脸色大变,心中莫名生出几分敬畏。

    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曾几何时他们不是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如今这个地步,何尝不是被形势所迫。

    沉默了许久,公良修压低了声音说道:

    “你到底想做什么?”

    “造炮,仅此而已。”

    “那为何不去他处寻找,非得用照城的金银石。你若别无他图,去别处寻找岂不更好,又何必为了照城让两国不快呢。”

    “非是我要取照城,而是照城金银石世间稀少,找是找得出来的,但短则两三年,长则可能十多年都找不到,而眼下本帅没有时间去找,既有现成的,自然是越快越好。

    我就明说吧,永兴城为炼新式火炮铁材,已经花费三年时间,投入数十万巨资,这还仅仅只是现钱,不算其他投入。照此下去,即便再有三五年都难有成效。但若能得金银石相助,或许三五年间能有收获。

    非是我必取照城,而是找金银石不易,极为不划算。”

    “你当真就为造炮?”

    “当真,不信你自己看吧。”

    百里燕从身后物品盒中取出一块拳头大小的铂金,公良修拿在手里猛是吃了一惊:

    “这……这银子为何会如此沉重,竟与金子一般!”

    “此乃照城金银石中所炼出的新式金铁,即便用煤烧,也难将其融化,公良兄若是不信,可回去找工匠辨认,本帅保证天下无人能识此物。”

    “你要照城,就是为的此物?”

    “正是,天下各地虽然都有,但数量稀少且不易发现,而照城现成就有,可省去我数年甚至十数年寻找时间,公良兄觉得十多年换一城之地可否划算。”

    “也就是说,咸军若是有了此物,数年内可炼成威力更大的新炮,远比花费十多年寻找更为划算,所以你不惜冒反目风险,也要占照城。”

    “对,寻找此物或许得要十多年,但公良兄恐怕不知,要将此物开采炼出,而后融入铁水之中使之能用,还需要数年,一来一去便是十五六年甚至更长,你觉得本帅有必要欺你吗。”

    “……”

    公良修沉默不语,百里燕显然没有撒谎。与其说照城有什么金银财宝,不如说照城能给争取争取十五年时间,时间无疑才是对咸国最重要的资源。

    想透这一点,此前的理直气壮,此时已然化作无形。

    见公良修脸色波动神情沮丧,百里燕接着说道:

    “公良兄是明白人,咸国强则公良强,咸国弱则你我兵戎相见,对你对我都有巨大好处。本帅向来坦诚待兄,视兄为知己,虽有尔虞我诈,却也是为国争利,本侯从未害过公良兄。反是公良兄几次三番算计我军,实在不仗义呀。”

    此言一出,公良修面红耳赤,顿感无地自容。勉强定了定神,他说道:

    “那好吧,此事容我再做考虑。”

    “可以,公良兄且先在我军中暂住,何时想通了,随时可来找本帅。”

    公良修工于心计,精于算计,方方面面算的滴水不漏,作为天下人中为数不多,心怀抱负而能得偿所愿夙愿者,公良修是那种站在时代顶端,看透天下大势的智者,然而历史的局限性禁锢了他展望世界的眼界。

    “时间”作为抽象而又无处不在的资源,永远无法以金钱和人力加以衡量。

    当今的世界本质,还是物质财富堆积的空间,国强国弱取决于土地的幅员和人口的基数,不考虑统治阶层的素质,土地人口决定了国家的强弱与否。

    技术的局限性缩短了经济周期所需的循环时间,青铜农耕下的生产力,仅限于农业和基础手工业的发展,时间对国力的影响,除人口因素外微乎其微。

    当技术含量低到不足以需要时间堆砌,这意味着谁的人口足够多,谁土地足够承载经济的流转空间,谁能缩短发动战争的所需时间。

    刨开各国千岳山的损失不计,卫国作为西海霸主,自黑巾叛乱以来,本土几乎未遭入侵,经济结构完整度远高于晋国之外的其他任何诸侯国。

    加之过去六年间修生养息,国力恢复迅速,其吞并孙国十数郡所需的消化恢复时间,远远少于中原各国。晋国自不用说,自黑巾叛乱以来,唯一独善其身的诸侯国。

    反观志国,十五年间本土损失人口逾三百万,长期紧张的蓄兵和南征,致使国力空前疲弱,虽然有南征宝藏强行的续命加持,却难掩国内经济的内伤,要消化新占的土地所需的时间远多余卫国。

    咸国同样好不到哪去,充其量以都郡为核心的农工商高度发达,但不足以短期内解决其他六郡和新占土地的消化。如此意味着根本等不到咸国、志国巩固既有成果,卫国会先发制人。

    卫国并不可怕,其旧奴隶制度下的政治体制是其最大的硬伤,真正可怕的是战争带来的地缘政治破碎和经济的动荡,会加速政治格局的洗牌和军事冒进风险,长期陷于战争的泥潭,并不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

    而事实证明南征的六年是最大的浪费,如果没有那六年,咸国要比现在强大得多。频繁战争消耗一切物质,制造动荡和死亡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照城的铂金恰恰是缩短攻关火炮用钢的一剂良药,铂金本身在自然界的分布储量并不多,且有地区性。

    以当下的技术基础,要比纯粹去找一处新矿还难。两三年是短的,也许十年二十年也找不到。

    当然,铂金本身并不能产生时间,但百里燕相信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技术的发展,弹炮的革新,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形式和力量对比,然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积累,用时间堆砌。

    公良修所忽略的正是神秘莫测的时间,如今被一语点醒,其内心的纠结和挫败感,如同一把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能想到十年后咸国会是怎样的一个怪胎,而残酷的却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他只能放任这个怪胎继续成长。

    很显然,如果没有百里燕在咸国的周旋,志王将很快对公良氏下手。

    离开帅帐的公良修满脸挫败之色,人有些恍惚。待其离去,赵安陵坐回马扎说道:

    “侯爷,前番我与他已是讲明,他偏不信,为何侯爷一番相同说辞,公良修会有如此巨大反差?”

    “那是上次我等的本钱不够多,故而赵先生说于他,他只以为我等定是图谋照城的地下黄金。如今我以六城之地换取两块不毛之地,他自然不在怀疑本帅所言。

    而且下关郡本身就有一处两年前新开的金矿,成色非常不错,本帅甘愿以十一城换取两块偏地,纵然照城下有黄金,充其量是以一抵一。

    公良修与我其实私交甚好,咸国这些年的翻天巨变,他看在眼里十分清楚。如今本帅以照城金银石炼取火炮铁材,公良修知我不是诈他,所以想到的是十年后的咸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72章 百里泓嫣

    ();

    “那十年后咸国会是怎样呢?”

    赵安陵不禁脱口问道,他同样好奇十年后的今天,百里燕脸色却是凝重起来:

    “十年后……或许会比今日更强吧,而且不是强一星半点,但真希望这天来的晚一些。不提了,赵先生博闻广识,馫儿产一女,先生替本侯参详一二,取个好名如何?”

    “侯爷真是高看安陵了,取名之事还真非安陵所长。”

    赵安陵推脱道,百里燕却不依不饶:

    “诶,赵先生文采过人,取个孩名又有何难,莫要推脱了,快替本侯参详参详,取个什么名字好。”

    乔馫儿八月底又产一女,自此百里燕连生了九个女儿,不禁令人怀疑是基因论的失败,人生的失败。

    赵安陵苦思冥想许久,一计游上心头:

    “哈,有了,泓嫣,名泓嫣如何?”

    “红胭?何写?”百里燕问,赵安陵来到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泓嫣”二字,百里燕又问其意:“此意何解?”

    赵安陵放下笔杆得意说道:

    “泓者深广如水,清而不浊,深而透澈。嫣者,貌美善笑,常乐也。泓嫣顾名思义,美貌如大海,知足常乐而忘忧。侯爷意下如何?”

    “嗯……”百里燕捻着短须思考片刻很是喜欢:“此名甚好,不过,总觉有些高深莫测。”

    百里燕的预感没错,多少年后,百里泓嫣开天辟地干了一桩惊天大事,以至于天下震动,从此名垂青史无人敢敌。

    “泓嫣”二字左右推敲再三,未觉不妥,百里燕着际回信家中,定下“百里泓嫣”,至此乔馫儿自十年前诞下百里彩云,又生二女百里泓嫣,而不幸的却是百里燕的厄运到此却并未划上句号。

    数日后陈瞿、陈殿父子率战船抵达江泉,百里燕调回黄彻,令三人于思水江上操练水军,同时继续搬运叶丰粮草过江赈济各郡。而与此同时沈暮驰姗姗回到东平关,此时才知咸军援兵早于十多日前抵达东平关西北一百五十里处扎营。

    东平治所见到神通,沈暮驰躬身一礼很是恭敬之色:

    “末将沈暮驰来迟,还请天王降罪。”

    “沈将军劳苦功高,免礼吧。”

    “谢天王。”

    神通不动神色打量着沈暮驰,心里已是看他心迹。空气沉寂了片刻,沈暮驰此时平静等待着,心里却是七上八下,他强压着忐忑,尽可能让自己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气氛凝滞了片刻,神通依然抱着审视的目光,缓缓说道:

    “沈将军,此去十多日,一定是等到了咸王的答复吧。”

    “回天王,咸王是有答复。”

    “哦,咸王怎的说?”神通追问。

    “一应未准,而且还说,我军只有投降献出万川一条路可走,否则后果自负,这是赵逊的亲笔书函。”

    听到此处,神通心起波澜,接过沈暮驰递上赵逊书函,拆开细看,下刻怒将书函拍在案上大骂道:

    “赵逊狂妄!”

    见神通怒意怫然,沈暮驰小心说道:

    “天王,赵逊态度坚决,一场恶战怕是难免了。”

    “除此之外,赵逊就未与沈将军说些其他?”

    神通质问道,立身而起来到沈暮驰跟前,阴冷的双目紧紧注视着他,猛是一股寒意窜上沈暮驰心头,令他脊背一阵冰凉。

    “说,说了……”

    “说了什么!”

    神通咄咄逼问,口气不容质疑。沈暮驰吞着唾沫,小心应付道:

    “赵逊许,许诺末将只要潜回东平充当内应,事成之后便是首功,并给予末将一万寸银的好处。”

    “那你答应了!”

    “末将哪敢。”

    沈暮驰否认道,神通再次逼问:

    “他令你入关如何做内应?”

    “赵逊要末将把人马拉往巨峡关,从背后攻打秦鄂,将叶信放入万川。”

    “就这么多?”

    “天王明鉴,末将绝无任何隐瞒。”

    “哼,量你也不敢。”神通坐回案前,继续问道:“赵逊营中情况如何?”

    “咸军仍在向北进攻,但有所收敛,并在南面加强了戒备。”

    “你回程时可见到西北一百五十里处咸军营地?”

    “见到了,背靠小湖,占据高地扎营,十分严密。若要北上,必须将其攻破。但眼下以我军实力,强攻之下肯定是伤亡惨重。”

    “你且退下吧。”

    “诺。”

    沈暮驰抬手行礼,随即退出厅堂而后离去。

    神通缓缓吐了口起,起身来回踱着,心中暗道:

    “难道是我多疑了,沈暮驰没有全盘托出?否则赵逊怎能全部驳回一点余地都没有呢。”

    沉思之际,堂外护兵来报:

    “敬禀天王,巨峡关秦将军差人前来告急。”

    “将人带来见我。”

    “诺!”

    少时来人进屋,见神通略施一礼:

    “参见天王。”

    “巨峡关战况如何?”神通速问道。

    “启禀天王,巨峡关外城墙三日前被咸军攻破,秦鄂将军已经退守至第二道关隘,但咸军震天火实在厉害,每天发炮数以万计,而且咸军不知用了何种妖术,轻易将外城墙炸塌,致使城墙被轻易攻破。继续下去,不出一月,咸军将攻入关中。这是秦将军的书函,请天王过目。”

    叶信、莫云峰部堵住巨峡关后积极修整围而不攻,每天以十二斤、十八斤炮在两里地外炮轰巨峡关。

    九月初,百里燕紧急调运的硝化棉从永兴运抵前线。

    由于硝化棉对温度敏感,且存储过长容易分解,引发危害,咸军所用硝化棉以百分之五的纯度掺入黑火药中使用,以增强黑火药威力,但威力仍逊色纯硝化棉。

    此番陈瞿、陈殿父子船队装有硝化棉数百十石,并将之压在船底保持较低温度,水陆运抵上关郡,再由陆路运往巨峡关,用投石机点火发射至城墙上。

    硝化棉巨大威力番轰击之下,原本已经千疮百孔的城墙,在硝化棉巨大威力的冲击下迅速土崩瓦解,直至坍塌,效果远比用黑火药更为厉害。

    阅完秦鄂来信,神通心惊肉跳。秦鄂信中只说咸军扔来巨大药包,一次炸死了数十人,数十次轰击下死伤者数以千计,说是摧枯拉朽也不为过。

    将信压在案上,神通垂头不语,两手紧攥着老拳,心中已是没了方寸。

    许久过去,迟迟不得神通回复,来人小心问道:

    “天王,秦将军急等回复,还请天王明示对策。”

    神通从沮丧中回过神来,沉声问道:

    “秦将军关伤亡如何?”

    “伤的虽然不多,但阵亡已有近四千人,多数死于咸军震天火与攻城战械。而咸军围而不攻,每天都以远攻城墙,令秦将军难以还手。”

    “你即刻返回巨峡告诉秦鄂,令他与咸军和谈,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来人闻讯吃了一惊:

    “这……这恐怕不妥吧!”

    “本天王予你信函,将之交给秦鄂,他自会知道如何去办。”

    提笔修书一封,交予来人,神通即刻唤来左右:

    “来人!”

    “属下在。”

    “去请沈暮驰将军过来。”

    “诺。”

    此时沈暮驰已回到自己军中,但明里暗里都感到被人监视。刚坐下未久,神通遣人来传:

    “沈将军,天王有请。”

    沈暮驰心里一惊,警惕问道:

    “可知何事?”

    “不知。天王请沈将军尽速前去,有急事相商。”

    “那好,你且回去,我即刻就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