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拉走。从而将咸军主要兵力调往北面。

    而事实上神通北上仍是六万或是多一些,而留守川中的人马足有万杂兵,届时我军若入关接管,必遭其埋伏痛击而大败。如果不进关,反中了神通的下怀。

    我思来想去,要破此计唯有两法”

    “哪两法?”

    “其一关键沈暮驰烧毁粮草,若是沈暮驰能在神通出关之际烧毁粮草,一切都好办。但我想神通定然严加提防,甚至不排除其已料到,反施诡计令沈暮驰中计,故而此计乃下策。其二,令沈暮驰留下些人遁入川中,待神通出关之后,司机烧毁各处庄稼,令冬粮颗粒无收,将叛军困死在开春之前。”

    “嗯,第二个办法好,此时耕一季麦子,一两月后麦子也该长高了不少,一把火烧起来,可比烧粮草过瘾。我看此法可行。不过这样一来,叛军若降,明年至少得增一百五十万石粮草用于赈灾呀,而且还得是粳米。”

    徐谨担心道,关龙翔很是无奈

    “若非神通狗急跳墙,毁粮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也是万万做不得,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唯有如此,才能迫使叛军开关投降,否则拖得越久,越劳民伤财。”

    秋郡、上关、甘府、德康、原山、昌尹半郡、下关半郡,一年所需赈灾用粮斤七百万石粳米,相当于八百万石以上的籼米,德康郡所得粮草除去被毁与志军所得,其实还不够,另外仍得咸国贴入近百万石,再加万川,相当于一年要贴千万石粮草,才够解决一年的问题。

    当然,受限于物流,粮草运输不会一蹴而就,将通过漕运、陆路运输分批分次运抵各地,期间各地陆续恢复耕作,能减少相当一部分支出,当赈灾进入第三年,农业恢复,所需支出的额外口粮将降至现在的三成甚至更少。

    但战争将迟滞经济产业的复苏,持续的荡荡和壮丁的锐减,都是影响农业恢复的主要原因。

    当初百里燕只定吞并三郡的目标,正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再多,咸国将无力消化,还可能将拖垮财政。

    如今吞并七郡,经济效应尚未通过市场传导至咸国,举国上下甚至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时,平静表面下的暗藏的危机,已经露狰狞。

    十月初三,咸王宫百灵园

    咸国出产了首批六年龄珍珠,珠体硕如牛眼,色彩缤纷,咸王龙颜大悦赞口不绝

    “此珠子浑圆艳丽,宛若天成,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宝贝呀。王妹啊,此批大珍珠应该不少吧。”

    “美的你呢,如此硕大珍珠,哪里是米珠能比。馫儿说了,这些珍珠来之不易,越大越难出,原本种了两万个,今年就收到手的只一千多颗,品相好的只不到三百颗,其他品相差的只能做珍珠粉。”

    “嘶……”

    咸王嘘了一声,倒抽一口凉气

    “如此之少,卖的的一定不菲吧。”

    “听馫儿说,至少得这么多。”

    兰渊公主竖起两根大手,咸王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千银还差不多。当年一粒上乘米珠至少八百,绝品更是出价一千五百银也珠难求,只可恶晋国、长孙、卫国作践,害的寡人白白损失上百万金银。”

    “可不是嘛,现在想来还是女婿说的对呀,要做就做人家没有而我有的。如此硕珠,放眼天下唯我咸国能有,想求一珠者,就得掏钱买。也不知道女婿在前线怎么样了,眼下捷报连连,都占了六七个郡,国土长了一倍都不止,你这个做舅舅也该收手让燕公子回来了吧。”

    “是啊……三月间才出征,十月间翻天巨变,寡人也真想召燕公子还朝,但前线战事仍未平息,眼下又传出长孙再与叛军媾和,志国已与叛军媾和,而西线卫国据说要吞十五郡县,还要东侵入主中原,寡人不放心啊。

    此时让燕公子回朝,若有三长两短,这么些年的幸苦可都白忙了。”

    “那这个仗什么时候能停呀,钱坊那里现在出钱就跟流水似得,出多进少,长此以往,还不得关门。”

    “寡人何尝不想早日息兵,但箭已发出,不达目的焉能罢休。不提了,馫儿月子做的怎样了,又忙孩子,又忙生意,不要累坏了呀。”

    “这不是入秋天气凉了嘛,身子骨挺好的。八月底生孩子那会儿可是热坏了,多亏了益草堂的郎中照顾得当,宫里的可不行,我看都快成庸医了。还是女婿的医术高明,他的医术传开后,现在永兴城生孩子是生一个活一个,还不受罪。”

    “是嘛,永兴侯还会接生,寡人怎么不知道。”

    咸王心不在焉的倚在座塌靠背上,手中盘着五粒珍珠,畅想着咸国辽阔的版图,浑然不觉利剑已悬头顶即将落下。

    正值二人说话之际,卢皋匆忙而来,一番通禀得以进入百灵园

    “臣卢皋参见大王。”卢皋深施一礼道。

    “卢爱卿免礼。”

    “谢大王。”

    “卢爱卿此来,可是前线战报。”

    卢皋此时铁青着脸色,先是看了眼兰渊公主,而后说道

    “启禀大王,有十万分紧急军情,请大王借一步说话。”

    咸王蹙眉,坐起身凝视卢皋

    “兰渊公主不是外人,说吧,何事十万分紧急。”

    “回大王,据御客苏方义消息,晋王日前调走了王彦飞的镇西军,向北地运动,从路程推算,其步军最快于十一月抵达,骑兵十月中旬能到。”

    咸王闻讯猛吃一惊

    “他晋国想做什么,疯了吗!志国陶敛不应该压在东面与王彦飞对峙吗,晋王敢调走镇西军!”

    “回大王,如若咸国陷入腹背受敌,再在东线与晋国开战,志王背后下手将是必然之举。以眼下情势来看,晋国最快能在年底之前完成粮草转运和北军调动,如果东西夹击,咸国本土兵力已经空虚,将难以招架晋军五十万人的全线攻击。”

    “天下共讨叛贼之际,他晋国安敢兴兵来攻寡人,他晋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大王,眼下已不是批判晋国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即刻调兵回防,以免晋军乘虚而入。”

    “可寡人去何处调兵!赵卿与燕公子兵马都压在前线,寡人哪里还抽得出兵。”

    咸王怫然怒,立身而起暴躁的来回踱着,这时公主兰渊忙道

    “还是赶紧把燕公子调回来吧,万一晋人发兵过来,江东哪里招架得住。”

    “现在就是从德康调兵,也得两个月才到,哪里来的及。卢爱卿,给寡人把晋使找来,寡人要当面与他对质!”

    “诺!”

    。


………………………………

第780章 BUG

    ();

    待卢皋退走,公主兰渊担心说道:

    “江东现在半个兵都没有,晋人过来如入无人之境,这可怎办呀。”

    “寡人不正在想办法嘛,你先回去,此事不要伸张,以免人心浮动。”

    “那好吧……”

    与兰渊仔细吩咐,咸王火速前往国政监,召高勋、诺一言二人密谈:

    “诺卿,你给寡人拿个主意。”

    “大王,眼下我国吞下六七郡之多,晋王绝不会坐视我国扩张失去控制,日后反戈晋国,其发兵来伐是必然之举。当下还只是晋国,如若长孙、卫国再联手来攻,局势将更为险恶。”

    “他卫国吞下十数郡,还不知足吗!”

    这时高勋道:

    “大王,卫国素有虎吞中原的狼子野心,我国近年来实力大增,国力日盛,卫国早对我国心怀不满。如今卫国入主中原,若要向东扩张,必先消除我国对其危害。即便今日不战,日后必会前来挑衅。还不如趁晋国、长孙夹击我国之际,卫国同时发兵,夺取思水江以东。”

    “这些忘恩负义的败类!”咸王破口大骂:“寡人给他们铁,给他们刀剑,给他们上好的瓷器,价钱低的不能再低,他卫国还要来攻寡人,都是一群势利小人!”

    “大王,恕臣直言。”诺一言恳切道:“列国交争始于利,但凡只要有利可图,弱必被强凌,毫无道义可言。今天瓜分的是孙国,明日便可能瓜分我咸国,诸侯所图无不是为利。

    大王既说我国以低价卖给卫国铁器,然咸国每年仍从卫国赚取了大量好处,卫国人非但不会感激大王,他们无时无刻不是在想,应该白送给他们,最好咸国还要贴钱。

    而今我国遭难,卫国心怀贪念多时,趁机来攻是必然之举。所谓小人,利益之交罢了,无所谓道义二字。”

    咸王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哪里还听得进诺一言的长篇大论。

    “那就无可挽回了吗!”

    “若是两月前,还有转还腾挪的余地,只要将思水江以西土地许给长孙也就是了。而今长孙与叛军媾和在即,且不说此时交涉让地已是来不及,长孙与叛军媾和后全线压在边境,完全可能将六郡县之地全部夺下,何必为了两郡与大王交涉。”

    诺一言说道要害,咸王默然无语,悔不当初不听百里燕劝告。

    “高爱卿。”

    “臣在。”

    “替寡人拟旨,着令永兴侯即刻还朝,前线军务一应由其处置安排,无需请奏。”

    “大王,眼下前线正值吃紧,此时召永兴侯回朝,不仅无助于困局,还将动摇军心,大王可要三思啊。”

    “那高爱卿说怎办!”

    “还是先将消息发往前线询问赵帅、永兴侯意见,及时调整部署,至于是否回朝,应由永兴侯视前线情况而定,贸然召回,凡适得其反。”

    “那就这么定吧。高爱卿拟旨,诺爱卿随寡人去广渊殿。”

    “诺!”

    咸王心烦意乱,烂事甩给高勋,携诺一言匆忙前往广渊殿,走出不久,卢皋迎面而来:

    “大王,晋使已到广渊殿。”

    “晋使作何说?”

    “回大王,晋使三缄其口,绝口不提调兵压境之事。”

    “不知廉耻的小人,戈矛都杵到寡人鼻前,竟还装腔作势,卑鄙至极,走!”

    咸王拂袖而去,少时来到广渊殿,晋使泰然等在大殿,见咸王到,上前行了一礼:

    “晋国使者马仲宁,见过咸王。”

    “免了吧。”咸王不悦,转身坐回榻上。

    马仲宁此时尚不知晋王用兵,见咸王怒气冲冲,其心生警惕:

    “不知咸王召本使前来所为何事。”

    “晋使不知吗!”

    咸王沉声反问,马仲宁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咸王口气不善,其不敢怠慢,小心又问:

    “本使不知咸王何意,请咸王明示。”

    “哼!”咸王右手怫然拍在案上,响声震耳发聩:“你晋国镇西军大举向北地集结,意欲何为!”

    马仲宁大惊失色,忙道:

    “咸王从何处听来消息,定是有人诽谤重伤我王。”

    这时诺一言接话说道:

    “晋使,贵国素以不宣而战偷袭恶习闻名于世,晋使当我王之面否认也不足为奇。不过本官十分好奇,在咸国举全国之力为天下平定乱世扫清叛军之际,你晋国怎有脸趁我空虚攻我,莫非晋王真就毫无半点廉耻之心吗。”

    “诺大人,说话得有凭有据,我镇西军常年与志国对峙,而今北军身在长孙,我镇西军北调,岂非是儿戏!”

    “你晋国与志国暗做勾当,意图趁我咸国主力平叛之际出兵来攻,镇西军北上若无志国默许,岂能调走。你分明是在狡辩,为晋军用兵蒙蔽我王。”

    “诺大人莫非戏言,志国于我晋国交恶数十年,与你咸国交好十余栽,现在又说志国与我晋国暗中勾结图谋咸国,此理天下之人谁能信。”

    “哼哼。”诺一言冷哼道:“诸侯交争无非利也,晋王见我雄师西进夜不能寐,志王见我吞并数郡心怀不满,你等无不心怀叵测各有所图,如今巧言吝啬搪塞我王,分明是晋王为掩盖其险恶用心粉饰开脱。”

    “空口无凭,本使不信!”马仲宁争锋相对,断然拒绝承认晋军北调的事实。

    此时咸王沉声说道:

    “晋使不想承认也罢,但寡人今日告诉你,今天的咸国已不是十九年前的咸国,晋王若敢举兵来犯,寡人就是倾举国之力,定也要向晋王讨要个说法。”

    “咸王此言荒谬,不值一驳,本使不辩也罢,告辞!”

    马仲宁拂袖而去,咸王气急败坏踹翻了桌案怫然怒道:

    “当寡人的面竟还敢如此猖狂,无耻至极!”

    “大王息怒,眼下不是生气的时候。”

    诺一言劝道,咸王怒不可遏:

    “寡人就是气不过这等卑鄙小人,大兵压境竟还巧言吝啬言之凿凿,真当寡人是三岁小儿吗!”

    “大王,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调兵吧,否则年底之前晋军就要发兵了。”卢皋道。

    “何处还有兵马可调!”

    “广信与远征梁国的钟衡。此时调回,坐梁国的战船年底之前钟衡应该能赶回江东。”

    “梁国能借舟船于寡人吗。”

    “战局已经明朗,叛军瓦解在即,梁国水军多数时候在北海剿匪,护送补给,此时将钟衡撤回国内,梁国反对不会太强。只要花钱,应该可以调回。

    至于广信,眼下还有数万兵马可用,只有让永兴侯正室前去说服广信公。”

    “那好,调兵之事卢将军前去督办,诺爱卿即刻前去与梁国交涉,金银珠宝一应要求只要不过分,寡人都准。另外志国,你让高长史前去探探志国口风,寡人可不想养出一条白眼狼。”

    “诺!”

    二人异口同声,随即分头退走。

    此时马仲宁火速离宫前往太子府邸欲见西寰,西寰出游不在,只见到了季锦昇:

    “季将军,此事倒底是真是假呀,大王要用兵,不来个消息也就罢了,怎么还给咸国知道了,这不是陷本使和公主殿下于不义之地吗。”

    “唉……”季锦昇一息长叹,满是无奈之意:“大王早已将公主当成了棋子,毫无兄妹之情可言。大王还是太子时,我曾追随几年,以我对大王的了解,其断然不会坐视咸国壮大,此番出兵并不意外。

    而且此番出兵,咸国兵力空虚,定是一击得手,大王绝不会错失这等大好良机。”

    “那怎办,本使刚才还理直气壮断然否定没有此事,现在弄巧成拙,让我怎般,让公主怎办呀。”

    钱坤老迈召回晋国后,马仲宁年接替了钱坤派驻咸国为使。然马仲宁运气并不好,晋王在策略上的失误,让马仲宁在咸国如履薄冰。当咸王的面大加批驳,如今事实确凿,无异于掌掴自己的耳光。

    “季将军,赶紧替本使拿个注意吧,万一牵连公主,本使没法儿向大王和王太后交代呀。”

    “先别急先别急,听咸王的口气,镇西军才刚调动。粮草准备都极为仓促,至少得两三月时间才能就位,一时间还不会发兵。如若咸军放弃所占土地全力回援,两月时间应该够了,但倘若拖死在孙国,大王发兵无疑。”

    “那发兵好,还是不好啊。”马仲宁追问。

    “此事怕没那么容易呀。如此明了局势,百里燕就能视若无睹?我看不会。万一又像云节会盟一样,百里燕另有雷霆手段,届时被动的可就是我晋国。

    要不这样吧,做打与不打两手准备。马使即刻差人回国向大王禀报此事,弄清何时发兵,做好开战准备。我马上去见公主,万一百里燕另有雷霆手段,也好及时出手平息刀兵。如此对公主有利,对大王也有利。”

    “既如此,我立刻修书给范相去信。”

    季锦昇旅居陔陵多年,熟稔百里燕行事风格,咸国国内空虚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破绽,这么大的bug,百里燕却无动于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然而季锦昇置身后,方难以察觉前线细微变化,难以揣摩出百里燕此时此刻的打算。

    但凭多年的直觉,季锦昇有理由怀疑,百里燕筹备了巨大阴谋,等着晋国跳进火坑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81章 得舍(今天两更)

    ();

    当天下午,百货堂总店二楼,几个女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唐桃穿金戴银,手头攥着一把珍珠爱不释手:

    “真大真漂亮呀萧姐,咱们分了吧!”

    “肥了你的胆,进贡给宫里的你也敢分。”姜蓉道,轻轻拧着唐桃的小耳朵又说:“瞧瞧你,浑身上下穿金戴银珠光宝气,你不怕走街上给人掳走了呀!”

    “呦呦,疼的疼的大夫人。”唐桃忙是求饶。

    “疼,本夫人力都没用,你还知道疼,骗鬼呢!”

    姜蓉咆哮着,萧儿忙道:

    “大姐,唐桃妹妹也是喜欢,就算了吧。”

    “你真会替她说话,这妮子平日里给你什么好处,我怎么不知道。”

    “妹妹哪里拿了好处,都是女人嘛,喜欢些金银珠宝也没错是吧。”

    “哼,就你会说话。”

    姜蓉撒开左手,唐桃一下窜到萧儿身后可怜巴巴的样子:

    “还是萧姐最懂妹妹……”

    唐桃话音未落,乔馫儿插嘴说:

    “哼,你呀,就是给穷傻了,这辈子捡个了好命生。换做是其他侯门,还不给其他夫人压死了。”

    乔馫儿这话不重,却是够阴毒的狠,唐桃知道她厉害,忙赔不是:

    “四夫人,唐桃知道错了还不行嘛。”

    “行了,大姐不怪你,我还能怪你吗。”

    “嘿嘿……四夫人真好。”

    唐桃小时跟随肖春玉多年,人前替肖春玉迎来送往,人后替肖春玉收受金银,从小养成了视财如命的“恶习”。

    肖春玉心地纯良,金银看极为淡薄,嫁入永兴侯府开始,每月的进项就从肖春玉的名下,变成了唐桃代为打理。出阁之后,唐桃每月有了进项,贪财的本性一发不可收拾,手还伸到了百货堂。

    百货堂如今是三足鼎立,姜蓉主内,乔馫儿主外,萧儿掌管技术,没有姜蓉默许,唐桃连沾边的机会都没有,恰恰是姜蓉的宽容,成了唐桃眼里就成了纵容,乔馫儿适时打压一下,四角平衡倒也和谐。

    “萧儿姐,这大珍珠的产量还能增加吗?”乔馫儿突然问道。

    “不能了,珍珠长得越大,河蚌更容易萎缩死掉,加上北海炎热,每个池塘都不能养的太多,太多了死的也多。而且大珠养太多,价钱又得往下掉,还是侯爷说得对,控制些数量,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照这般说,养久了河蚌会死掉,十年一批的岂不更少。”

    “应该是的吧,照眼下这情况推算,能收一千粒就算不错,一千粒中有两百颗品相上乘的珍珠,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这时姜蓉接话说道:

    “这越长越少,越养越金贵,如果养五六十年出一粒珍珠,岂不得价值连城。”

    姜蓉异想天开说,萧儿仍然理智,她说:

    “也不全是,侯爷说,一般种珍珠的河蚌很少长到十多年,五六十年恐怕不可能。但听侯爷说,今后可以养海珍珠,海蚌能活的更长,长得更大,珍珠的质地也更好,几十上百年生出鹅蛋大小的珍珠都是有的。”

    “怪怪,鹅蛋大的珍珠得值多少银子呀。”

    唐桃满眼精光心生相望,畅想着胸口缀着鹅蛋珍珠招摇过市好不风光,转眼却换来姜蓉咆哮:

    “五六十年后还不知道有没有命,你倒是想得美啊!”

    “唐桃就是想想嘛,想想也过瘾啊。”

    “你说你,除了能做梦,还会些什么。”

    姜蓉连番数落,既觉好气又觉可笑。这时门外响起声音,楼下大掌柜在外说道:

    “大夫人,卢大人有急事找大夫人。”

    “找我?知道何事吗。”

    “不知,但看样挺急的。”

    “知道了,我即刻就去。”

    待大掌柜退走,姜蓉与三女子道:

    “你们先忙,我去去便回。”

    嘱咐三人,姜蓉推门下楼,卢皋等在楼下心神不宁,见姜蓉露面,忙上前行礼:

    “见过侯夫人。”

    “卢大人无需多礼,前来可是有要事。”

    “正是,事关重大,还请夫人借一步说话。”

    “那好吧,随我来。”

    姜蓉引卢皋及随从来到仓库后院无人处,忙是问道:

    “卢大人请说吧,何事如此要紧。”

    卢皋上前压低声音小声道:

    “夫人,晋军正在向我江东集结重兵,对我用兵在即。”

    “什么啊!”姜蓉大吃一惊。她虽然多年不过问军事,但政治方面极为敏感,她清楚知道国内兵力空虚,晋军此时出兵那是死路一条:

    “此消息确切吗。”

    “御客的消息,没有十成把握,**成还是有的。”

    “此等重大消息,卢将军找本夫人是为何?”

    “实不相瞒侯夫人,眼下咸国兵力空虚,且无法从前线抽兵,所以大王想让广信出兵暂解燃眉之急。”

    姜蓉心生警惕,质疑道:

    “广信兵杂,不堪大用,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