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易期间,姬丰再次“考察”了永兴城,陆续议定了交易项目和价格总额。谈判中不难看出姬丰还是极为精明的,第二次考察让他很快意识到,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行,自己浑然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坏。

    于是一番思想激烈斗争,姬丰最终决定先自己掏钱小批量采购,但同时也要说服天子掏钱补贴,等第一批机械运抵梁国试车上马,弄清流程之后再采购第二批。

    故而八月初,姬丰押着已经到手的多数金银币,在梁国护军拱卫下,途径道长孙国,绕道了很远的路返回梁国。之所以绕道而行,不走来时横插卫国那条路,还是担心半路上发生个什么意外。

    现在的卫国已经彻底疯了,六月下旬卫国通商使撤离了陔陵,八月初已经传出卫国备战的消息,姬丰担心原路而行即便不敢要了他的命,届时顾一群亡命之徒不断袭扰,他也受不起这份罪。

    当然,也可以走海陆绕行北海航线,不过眼下正值北海台风季节,指不定碰上一卷台风掀翻了船橹也未必。

    七月底的时候永兴城接连传来两个重大技术消息,一是两套齿轮变速箱样机下线,连续十五天试车至八月上旬,未出现重大问题,整合现有机械加工机床,半年至一年内,将生产出可变速加工机。

    第二条消息来的有些晚,高速钢正式定型,这一次的成份定型倒是有些意外。

    永兴城工业化炼钢后,五百斤以下炼炉基本不再使用,为节约成本,开始使用工业耐高温,容量更小的坩埚熔炼炉,用于实验室冶炼,成份和工艺基本确定后再上五百斤炼炉试生产。

    此番获取的高速钢出自实验室坩埚,原因竟是操作中用于保护眼睛的墨镜掉进了铁水,等到出炉冷却之后获得了一种兼具韧性和硬度以及屈服强度的钢材,显然是硅元素改善了钢的性能。

    经过重新反复试验,改善硅元素投料,最终获得了性能优异的高速钢,百里燕甚至觉得要比前世的高速钢更好一些。

    由于合金元素的差异,高速钢的品种很多,但大致分为切削用、模锻和工程用高速钢,百里燕研发的是切削用高速钢,模锻用速钢更多用于制造模具和锻压模,此番得到的高速钢正是切削用高速钢。

    不过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此后五百斤炼炉的冶炼发现致命问题,以当下的技术,高速钢并不能像其他钢材一样大批量冶炼,原因是元素成份冶炼不均,形成晶格较大的晶体,浇铸过程的保温冷却环节会让元素分布发生二次变化,致使材料无法达到实验室要求,不能工业化规模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批量高速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粉末冶金,但眼下完全不具备该一技术条件,至少二三十年内都不具备,于是欢天喜地之后,只能继续改为增加坩埚数量,用数量密布产量生产高速钢,由此价格也不是一般的高。

    百里燕终于明白早年,尤其是二十世纪上半页,高级切削刀具缘何如此金贵,归根到底是早期高速钢的冶炼并不能像工业炼钢,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符合要求的高速钢,小批量的干锅冶炼是保证技术要求的唯一途径,

    每次冶炼的当量少了,随之带来的能耗增加,人力成本,以及技术工艺人员的经验差异,决定了每批钢材的最终成本,加之早期技术门槛低,高速钢加工困难,后期的切割定型,以及刀具加工环节不是一般的困难,最终推高了成本。

    百里燕陆续也发现,即便是同一组冶炼技工出来的高速钢,日期不同班次不同,材料性能多少有差异,甚至不达标,如此又加剧了成本。

    有鉴于此,百里燕组织技术署,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量化生产技术工艺,减少细节差异带来的品质波动。

    尽管还有诸多的不如意,但好歹解决了有无问题。

    八月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人心也是热腾腾的。金雪狄使团的商队陆续抵达陔陵,有的坐船还早了一些,眼巴巴盼了两个月,终于到了分钱的时候。

    七月底穆尼第一批金银币坐船抵达陔陵,最先分利的是梁国和长孙,梁国自不用说,万国之主不先分利实在说过不去,至于缘何第二个分给长孙,而不是东道主咸国,其中利害关系不言自明。当然,冠冕堂皇高风亮节的的辞藻还是要掩饰一下的。

    八月至九月间南方的千岳山的商队陆续抵达陔陵,各国运往咸国的货物如潮水一般涌入陔陵附近,为此百里燕紧急开通了“过票”,领取过票出入境参与竞价交易者,可免除说有进出关税,以便于各国商贾往来贸易,加速交易的进行。

    得益于充分的准备和道路基建的便利,百里燕早前制订了科学详尽的物流计划,提前修建了临时货栈,以供商贾转货歇脚,尽管暂时取消了进出关税,但租赁货栈和空地的费用还是少不得的。

    临时取消关税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方便贸易交流,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以其他手段赚钱。而临时减免的关税,沉重打击了江东、岁当两郡趁机大捞一笔的嚣张气焰。

    持续火热的第二阶段交易进入九月中旬渐显疲态,穆尼手中已无多少好好货,于是不打算继续竞价,遂停业十天,转入第三阶段尾货出售。

    百里燕八月上旬金银币到手后,着手开始准备铸币工作,多数金银币都将铸造成化学煮黑的寸金银,或是足额的金银铤。到九月第一批共计一百万余寸银,三万寸金用于支付给参与统合交易的权贵勋戚与他们保护下的绸商、茶商、玉石商等商贾豪户,为此还招致了舆论非议,其中闹得最凶的是绸商。

    由于丝绸交易多数以黄金结算,因此诸侯得到的黄金结算现款其实要比市面流通黄金的比例高得多,官府只给三万寸金打发他们,显然说不过去。最少应该拿出七八万寸金用于支付交易金额,或是贴水白银。

    最终百里燕退让一步,以七十万余寸银,六万寸金换取绸商们的妥协。但这六万寸金也不是白拿的,其中的半数必须存入钱坊,存期最少五年,利率也拿最低。

    如此便进一步遏制了贵金属短期内向外流出的趋势,同时能用这些金银铸造更多的金银通宝,而让国库的金银得以暂时存起来。

    交易持续至十月中旬,现金结算在十月底完成,流入咸国的金银总价最终折合寸银仅有三百七十余万,比当初少了两百十余万,其中一百三十余万还要支付给权贵和依附他们的商贾,最终进入国库和三侯的只有两百四十余万,其中卤侯和盐枭最少,他们能提供的货物除了化工品外,还真的不多。

    少掉的两百十余万最终换成了珠宝、象牙、香料、皮货、山货、草药、毛毯、蜂蜜、食品、干果等土特产。

    这些货物总价折合逾三百二十余万寸银,多出的部分多数是易货交易。百里燕以咸国特产换取穆尼手中的货物,甚至连咸国出产的牙刷都买了二十多万把,几乎买光了全部库存,最终多出来的一百余万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货物最终将通过日后的贸易运作和交易,价值三百二十余万寸银的货物,最终产生的商业、工业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边际经济效应,将远超账面三百二十余万的经济收益。

    而贸易的核心正是不断通过物流和交易商品,获得其中的附加增值,因此诸侯将到手的热钱捂的越紧,越是不想掏钱购买穆尼的商品,其日后流失的利益越大。

    交易窗口最终在十月底关闭,穆尼将剩余货物转给了古达帕,古达帕吃不下如此之多的搁手货物,只好向百里燕借钱抵押给穆尼。

    这些尾货都是一些想当然的商品,比如说蜂蜜。由于地里气候和植物品种的制约,蜂蜜是金雪狄人主要糖分来源,并不像中原有蔗糖、甜瓜糖等其他大规模收获糖分来源,因此养蜂业在金雪狄本土是非常繁荣的产业。而且他们的土地政策更为开放,因此养蜂业的成本比中原低得多,即便一路千里迢迢运往中原,价格仍然高的有欠。

    而中原由于土地政策与贵族垄断等原因,养蜂是一件生产率低而大量耗费人力的产业,且中原多数蜂蜜仍以野生采集为主,人工养蜂的很少,由于养蜂的技术与蜂蜜挂钩,而蜂蜜又和高额汇报挂钩,于是就像秘方一样被掌握养蜂的个人捂得很严,无法普及。

    咸国因为政策鼓励与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商品需求与食品生产等多种因素刺激了人工养蜂产业,因此咸国是大规模养蜂的,但价格仍然要比咸国产蔗糖高出数倍,且品质远不及金雪狄人的蜂蜜。

    中原的蜂蜜含水量高,胶质感差,更像是浓稠的菜油,金雪狄人的蜂蜜即便是在北海酷热的夏季,仍然像一团固化的脂肪难以流动,品质极为上乘,价格却不比咸国产蜂蜜贵多少,可惜中原人却难以习惯这种蜂蜜,识货的寥寥无几乏人问津,最后被百里燕一扫而光收入囊中用于战略储备。

    蜂蜜由于含有高浓度的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以及蜂胶蜂蜡等致密物质,因此蜂蜜不易滋生细菌而变质,理论上保存得当存放一辆千年不是问题。

    据传说十九世纪末曾从法老王金字塔中发现了数以百计存放两千多的年的蜂蜜,蜂蜜被装在陶罐之中,打开时仍然喷香诱人可以食用。

    储存大量的蜂蜜,当然不可能带进棺材里。咸国每年生产的蜂蜜产量有限,而价格很高,官方采购的数量有限,多数被用于流入市场交易消费,能够用于存储的蜂蜜十分有限。

    此番穆尼携带的蜂蜜总量很多,全部采购花费不了多少金银,相反错过了机会下次不会再有。


………………………………

第880章 自立根生

    十一月初二中午,穆尼于轩亭馆设宴款待苏方义、百里燕,庆祝首次交易大获成功,持续四月有余的交易穆尼卖掉了几乎所有商品,及时买到了草药,同时回收了半数的金银,从层金雪狄内部的政治层面而言,穆尼是最大的受益者。

    “来,这一杯,以你们中原人的习俗,我敬你永兴侯一杯!”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先干为敬。”百里燕举盏满饮,随后擦去嘴角的酒渍说道:“这几个月真不容易,总算是没白费一番心血。”

    “不错,现在想起来,你当说的真是很有道理,能做生意又何必打仗呢,杀来杀去谁也讨不到好处,还不如做生意来的踏实。”

    穆尼感慨万分,脸上顿时被酒红映红了几分,他是当年恶战的见证者,也是如今辉煌的开拓者,前后起伏无不令他难以释怀当年战死的将士。

    见其情绪起伏,苏方义岔开话说道:

    “穆尼阁下准备何时启程,还是继续逗留一段时日。”

    “钱款基本结算清楚,但货物还积压在陔陵,最快也要中旬才能装完,所以月底之前应该能够动身了,这一去,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在来呀。”

    “不妨事。”百里燕宽慰道,接着又说:“天南地北差着两万多里路,商队来去一趟着实不易。而且此番交易甚大,南北所得货物甚多,一时间需要出售市场消耗,短时内不会再有多少贸易,今后即便常年开通贸易,多半不会再有如此数月间上千万金银的交易。

    不过呢,此前与阁下商议之事,若是你们陛下没有异议,倒是可以年年来往,先将奢侈品与高价小额贸易办起来,日后陆续增加来往商队也不迟。”

    “嗯,这个法子不错。你要的东西我们看来都没什么用,只要给的价格公道,想必教会和陛下不会计较一些无用之物换取你们的奢侈商品。”

    穆尼认同了百里燕的建议,接着又说:

    “走之前,我还想去一次妙天山的天文台看月亮,方便吗?”

    “随时可以,只要你们的人不反对,本侯无所谓。不过这件事,你们随行的祭司最后还是会告诉教会,你准备怎么应付教会。”

    “国内一片乱糟糟,他们不会拿我怎样的,至少不会在这个时候。”

    “那好吧,我尽快安排,你随时可以去。”

    二人说话之际,一个御客推门而入,将一个铜钱粗细的竹筒交到苏方义手中,随即有退了出去。

    百里燕一眼认出此种竹筒是御客传递秘密情报常用的竹筒,内中装有一粒或者多粒蜡丸,空余部分则用软质物填满,防止蜡丸滑动而击碎。

    “抱歉诸位,苏某去去便来。”

    苏方义起身推门而出,百里燕继续与穆尼说话:

    “有件事我当年我一直想没明白,而今你也快回国了,我正好问你。”

    “什么事?”

    “当年我缴获你们战船的时候发觉你们的战船非常坚固,装载量并不少,你们为什么不从海上进犯中原呢?”

    穆尼摇了摇头说道:

    “我知道你们已经造出了奇大无比的大船,你想从海上走货,还说日后想从海上入侵我们?”

    “就眼下而言,中原还没有能力从海上入侵你们,远的来说,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建造大船的能力,谈不上从海上入侵你们,而我的也没有继续与你们开战的意愿,所以交易为主。只要你们不起兵,我也没有攻打你们的意图。”

    “这么说吧,三百多年前我们曾打算从海上绕过千岳山,但根本不可能。我想你应该知道,掣驰城以东有一条麓翼山脉,一直向东将宋国与千岳山隔开,并且一直行动延伸到海里是吧。”

    “嗯,我知道,我还听说麓翼山脉出东海之后一直向东南延伸,航行两三月也不见头,由于没有补给,因此从来就没有人知道麓翼山脉的在大海中的尽头。但东线不通,西线绕过横亘、穹岭山脉总该能到你们的本土了吧。”

    “也不行。”穆尼又是摇了摇头,接着又说:“我们的西面是有一块南北最一千八百多里,东西长一千一百里的荒漠,没有河流,是活人的禁地。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冰冷无比,只能在春夏之交带足了口粮和水,沿着大雪覆盖的地方带着雪橇走到海边,然后在夏天道来之前,再返回我们的土地,所以你们不可能从大海的东面和西面坐船来到我们的土地。”

    “哦……”百里燕吁叹一声,他终于搞明白金雪狄人缘何不从海上入侵中原。

    经过多年的考察和推算,眼下中原明文和月神文明同处于南半球,基本可以肯定南半球大陆是一块扇贝型的巨大陆地,一直连通南极洲大陆,有人统治区和无人统治区的陆地面积,保守超过一亿一千万平方公里,比当年所估计的结果大得多。

    推算星球半径转换成公制,约六千八百七千百公里之间,比地球略大一千公里。

    当然,这个数据尽是粗略推测的结果,并不具实际意义。

    但倘若以地球为标准建立基准,地球陆地面积仅占地表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一亿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分布于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之有不到四千万平方公里,如果北极有陆地,北半球可供人类居住的土地将少得多。

    理论上从晋国、宋国的东海之滨,到西海波棱海之畔,能渡海南下绕过千岳山大陆,去往金雪狄本土登陆,但一千多年来从未曾实现过。

    南半球大陆的三分之二处有东西三道隆起的山脉,麓翼山将大陆以东南北一分为二,以西横亘、穹岭两道山脉将大陆以西南北一分为二,掣驰城正好坐落于横亘山脉与麓翼山脉之间的大草原上扼守南北通道,由此南半球大陆三分之二的土地归属中原,三分之一的土地归属金雪狄人。

    其中麓翼山脉一直向东南延伸至大海,行船三月不见尽头,而按穆尼的说法,这条山脉弯弯曲曲,沿途有陆地,都是坚硬的而陡峭岩石,甚至是雪山,根本无法耕种。

    此前金雪狄人多次派出远洋船队寻找平地,试图将土运往平地填出一块可供耕种的土地,用于建立补给港口,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由此推算,这道延伸至海中的山脉,不仅仅是向东南延伸,而是向东南延伸后改向西北延伸,就像一记右钩拳,最后应该会出现在宋国东海岸的东北远洋,或是晋国东海东南远海,甚至更远处。否则从陆地的走向上分析,绝不可能沿着山脉航行三两月也看不到尽头。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沿着山脉航行又绕过了山脉贴着山体继续航行,由于导航术的落后,以及船只远洋能力的制约,无法判明航行轨迹。

    至于经由西海前往波棱海南下,由于沙漠的阻隔,即便船队能抵达,情况也不乐观。行船过去可以,但回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型远洋船只携带补给,无异于自杀航行。尤其是当下,三五千石内河船根本不足以担负远海航行任务,更何况是大型船队。

    此前百里燕曾一直困惑金雪狄人本土位于高寒带地区,按说不应该繁殖出五六千万的人口,其本土环境与中国东三省,俄罗斯的远东相当,再往南就是西伯利亚和极地,如此高冷的纬度,在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明文,很难繁育出如此庞大的人口。

    现在看来,是巨大的高寒带沙漠调节了寒带气候,穆尼的转述无疑也验证了这一点,越是靠近沙漠的地区,一年中的温暖季节越长,约远离沙漠,温暖季节越短,就像新疆一样。

    不过也颇为令人费解,寒带地区几乎罕见有沙漠地形,沙漠的形成根本原因是蒸发大于降水,既逐渐形成荒漠戈壁和沙漠。

    南方高纬度地区四季不缺雨水,常年低温,纬度越高,蒸发率越低,积雪覆盖的时间越久,即便把树木砍光,丰沛的将水将刺激草本科植物的生长,形成草原地貌,再不济,也是苔藓沼泽,形成高寒带沙漠实属罕见。

    要说能否形成高寒沙漠,倒也并非不可能。假设这片沙漠早年是一片浅海,剧烈地质活动,令地下隆起潮水退走,最终露出海底平原,由于形成时间段,一两万年甚至几千人类形成部落群居,产生社会文明之前,自然变迁不足以改变地貌,最终形成金雪狄人眼中的沙漠。

    为抵御沙漠的恶性扩张,金雪狄人沿着本土的外缘自北向南,一直延伸到南方最冷的雪原处,修建了长城,将沙漠阻挡在可耕种的土地之外,并利用冬季风雪低温的环境,有组织的修建沙堡固沙。

    沙堡是一种利用雪和黄沙,一层一层堆积浇热水堆积的土台,一层沙一层雪,然后埋上草料的种子,浇透热水使之迅速凝结城沙包,来年气温升高,沙堡中的冰雪一层层的融化,一层层的草籽自己生根发芽。待到最下层草籽长出嫩叶,上层一摞摞积累下的草籽大片长成,最后形成连片的草地。

    这种治沙方式也只有高寒带沙漠能见起效,因为当地冬季有水分的补充,热带和中温带常年无降水的沙漠,很难创造奇迹。


………………………………

第881章 眼红动手

    金雪狄人一面种草治沙,一面种植香料,由此将香料产生的利益,比每年治沙花费的投入更多。而负责治沙的正是那些被同化迁入关内的中原藩籍民,如此也解释了金雪狄人缘何能有如此众多的香料,很显然与沙漠接壤地带的气候非常适合香料的生长。

    经过数百年的治理,金雪狄人将沙漠从固沙长城的边缘,向沙漠腹地平均推进了五十多里,尽管手段原始而落后,百里燕仍然心生了几分敬意。

    “看来是没办法经由海上向你们运货了,这样一来陆路贸易的成本要比海上高得多。”

    百里燕不无可惜的说道,穆尼谨慎说道:

    “我可不希望看到你们的船到我们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这可不好。”

    “但海上贸易确实要比陆路贸易便捷的多,既省人力,又能运输更多的货物,所需要的人吃马喂少得多。而且一次即便组织几百艘大船,其实也装不下多少人,你们有什么好怕的。”

    “你们中原人的坏心眼我很清楚,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我族的富庶,所以一个个都开始变得贪婪,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从海上抵达我国,一定会为了金子不惜冒险掠夺我们。”

    百里燕摆了摆手,付之一笑:

    “不会的,那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况且说……”

    言尤未了,苏方义推门而入,脸上阴云密布似是出了大事,百里燕小心问道:

    “苏先生,出了何事?”

    “曹帅……过世了。”苏方义沮丧道,低下了头递来一张字条,百里燕接过细看,不是曹驰正过世的消息,是卫国要发兵了。

    “果然要动手了!”

    “永兴与陔陵之事,苏某已交予他人,苏某需即刻赶回总堂吊丧祭慰曹帅。”

    “嗯,在下也因前去祭拜曹帅,怎奈路远迢迢,国事重任不敢耽搁,还劳烦苏先生将本侯书函交予贵派,以表在下敬畏之意。”

    曹驰正死讯来的突然,却也不意外。曹驰正南征时已是年近五旬,猝然辞世享年六十六岁,当下算得上是高龄了。论功绩,曹驰正算不上是历代御帅最英明神武,但却是第一位从金雪狄人手中索来赎金签字和谈的御帅,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