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5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大的一艘直径达到了一百五十米,一层甲板有三十八门榴弹炮,下层是一百三十门以上的普通速射加农炮。
最小的一艘相当于一艘两万吨的战列舰的排水量,最大的超过三万吨,但由于是圆筒形的船型和圆锥锥形船底,因此容积率却是三万吨战列舰的四倍,一层甲板的可用面积超过两个足球场,不难怪能布置如此众多榴弹炮。
此前百里燕曾断言,仅靠铆接工艺是造不出驱逐舰以上的巡洋舰重巡洋舰,乃至战列舰,因为铆接工艺的受力极限,只有那么多,在当下技术条件下,已经是个极限了。没有材料技术制造工艺上的突破,不可能再继续往上发展。
但腋目人却用铆接工艺硬生生大造出了万吨级以上战舰,而罐体船型恰恰要比狭长流线型船体更能承受自身重量,所以铆接技术在罐体船型上取得了突破。
而代价是牺牲适航性和速度,却能取得容积率、面积、载货和制造技术上的多重平衡。不得不说,不同高等物种的天赋和想象力、创造力确实是无法相互比较的。
从此开始,舰船制造的又出现了新的技术路径和分支,百里燕不得不开始怀疑,前世的认知对眼前的这个世界还能有多大的帮助。
入城时,腋目人仍在持续不断轰击广信城东西两翼延绵的混凝土要塞,咸军炮台和要塞上层表面火炮损失殆尽,十二门最大的要要塞炮三门被毁。
由于要塞炮射程太远,而腋目铁甲舰抵近至两里内,位于要塞炮的死限区,为保存实力,其余九门要塞炮经由导轨,退回钢筋混泥土构筑的炮窝,用两寸厚的锰钢铁门封住入口,以抵御炮击,
其余位于要塞下两层的火炮由于炮口高于水平,同时位于炮弹死限区内,亦无法开炮,只得窝在掩体内躲避炮击。
持续十数日的不间断炮击消耗腋目大量炮弹,火力密度已经有所削弱,百里燕估摸着,腋目人恐怕不会想到,广信的要塞会如此坚固,更是做梦也想不到,南下的两场大仗,第一脚踢在了铁板上,估计这个时候他们也快气的爆炸。
入城后直奔城南,姜乾、司空南、蒋杰的指挥部设在城南的地下掩体,家眷则一早被送往了轩云。
当初广信基建时,百里燕建议挖掘大量地下掩体工事,以躲避炮击,此后墓氓派的参与下,修建了地道网络,连通城内城外各处大型避难所,形成地下城。
城外炮击开始不久,城中百姓或是遁入地下,或是被疏散前往其他县城避难,尽管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但城中主要城区也被夷为了瓦砾。
港口外的四艘圆形铁甲舰,每一艘甲板表面都有三十门以上的短管榴弹炮,每一门榴弹炮都用球形炮盾罩着,口径少说有一百五六十毫米,尽管只是黑火药,但射程足以覆盖全城。
一百六七十门榴弹炮日夜不停持续轰击十数日,广信全城都在覆盖之下,早已沦为一片废墟。
几乎看不见一栋完整的房屋,到处燃烧着烈火,海面的火力依然十分凶恶,百里燕只能经由地道才能入城。
见到姜乾时,他脸色铁青,其实心情并不糟,毕竟十数日的激战,击沉击伤敌舰近三十艘,还都是两三万石的大船,真正让他非常震怒的是广信公府毁于一旦。
广信公府传到他手上已经是第四代,过去一百多年间从未有什么伤筋动骨,今朝一夜毁于战火,让他感到愧对列祖列宗。
这还不算,半年前还是北海明珠小陔陵的广信,只在几天之内变成一片废墟,这让他更加痛心疾首,几十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让他万分难过。
“广信的情况我已经听说,但没想到会如此恶劣,全城竟寸瓦无存,这个损失简直太大了。”百里燕口气沉重,他非常同情姜乾的心情,但也毫无办法,这是战争,战争中你没有选择。
这时姜乾说
“港外一里的腋目铁甲舰船坚不可摧,你此来可有良策破敌?”
“我此来正是为此,现在就等轩云的援兵赶到,用其他手段将其击沉。此外有一事我正要问你,薛胜的645改速射加农炮可否使用穿甲弹?”
“用了,但收效甚微,不知何故,只在铁船上钻出了一个洞,却并未引起爆炸,连续发射数十发丝毫不起作用,反而遭致反击,损失不小。”
。
………………………………
第1137章 夹心双壳体
海军645改型火炮弹药与陆军弹药是通用的,因此陆军也配备钢芯穿甲弹,但用来于击穿城墙,拿来打腋目人的铁甲舰按道理应该绰绰有余,而且还是95毫口径(约合855毫米),普通加农炮钢芯穿甲弹。【注1】
使用双基火药,管身长,初速高,普通均质钢的穿深至少两百毫以上,连续命中几十发,还打穿了居然没事,不免让百里燕怀疑那四艘罐头铁甲舰有猫腻。
“狂澜,一艘船中了几十发穿甲弹都没事,是不是哪里有什么问题。”
“不太清楚,外观上看就是平底罐头,不做深入调查获取设计参数,无法知道内部是什么情况,而且这种船型不适合过厚的热轧钢板的加工生产,铆钉也不可能固定连接两块叠加在一起,厚度超过七百毫厚的碳钢吧。”
“是啊,当下技术上不可能,而且也打穿了,却没有引发殉爆,这不是见鬼了吗?”
这时狂澜又说
“另外,薛胜的的95毫加农炮应该仅击中了船体,没有对甲板上层的榴弹炮和榴弹炮护盾进行炮击,而加农炮弹道平直,并不具备榴弹炮和加农榴弹炮的高弹道间接打击能力。”
“这个我知道,薛胜打击罐头船甲板用的是没有升级的七十二斤重炮,球形榴霰弹、破片弹对舰炮表层护盾没什么效果,645型改加农炮弹道又不能高仰角间接射击,所以也打不着。我琢磨着,是不是舰体内部有什么独特设计?”
“你指什么?”
“你说,要是罐头里面再装一个罐头,是个双层壳体中空结构,往里面填沙土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是不是就能避免被击穿。”
“这个……不太好说。如果是双层空腔体,中间无论装填什么,都很难抵挡目前使用的钢芯穿甲弹,而且装的越多,重量越大,船体的有效载荷会小得多的。”
“不对吧,如果是他们想装就装,想卸就卸呢?”
狂澜无法理解百里燕的意图,随即问道
“你什么意思?”
“如果他能从船舱顶层甲板往双层壳体中装入某种介质,同时能通过船体底部的出口排出。在平时保持空腔,在战时装填介质,这样不就能灵活调动有效载荷,充当副装甲吗。”
“这个……似乎有可能,如果是这样,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最便捷的办法应该是用产量更大,而性能说得过去的碳钢,做成了前膛炮的球形弹丸,并进行了热处理,增加了硬度,如此可以抵消厚度。
然后装进了双壳体内,所以钢芯穿甲弹无法击穿。待到他们不用时,则通过运输管道排出,给前膛炮使用!”
“对!只有这种可能,前番缴获他们的实心弹丸都上了防锈漆,看不出是否热处理,现在看来,应该是进行了热处理,上漆是为了防锈和盐雾。他们往双壳体内装了淬火的钢芯球形弹丸,既能充当弹药运输,又增加了防护力,简直天才的设计。”
穿甲弹的穿深是以均质钢板为标准,如穿深一千毫米,穿透的是普通钢,坦克的装甲实际厚度是没有一千毫米的,而是该种装甲钢的防护力,相当于一千毫米厚度的均质钢板。
而腋目人的铁甲舰由于无法用较厚热轧钢焊接生产船体,因此只能用厚度较薄的热轧板,厚度绝不应该超过一百毫米,如若太厚,船壳太重,同时铆钉的受力会急剧增加,不利于船体结构。
但若做成内外两层壳体,中间灌入淬火的钢球,淬火钢球硬度大幅增加,于是又抵消了一定的厚度。
因此罐头船的防护力至少在四百毫以上(约合360毫米),但由于钢球战淬火,实际的厚度却只有二百八至三百毫之间,因此咸军的钢制穿甲弹根本无法击穿。
从技术上而言,咸军的使用的穿甲弹弹头,只是普通碳素钢,只经过调质、淬火,加工成形后再渗碳,具备比碳素钢略高的硬度,硬度充其量与淬火钢球相当。
其二,高速钢刀具对淬火碳素钢乃至特种钢、淬火锰钢的加工难度极大,生产率极低,因此淬火零件多数采用加工粗加工后,需要磨削加工,而弹头只能车削。
没有硬质钨合金刀具情况下,一枚淬火特种钢弹头的成本是二十发普通爆破弹丸的生产耗时,这还不计刀具的强行损耗和电力、人力消耗,因此只能用工业钻石加工。
其三,咸军研发的穿甲弹主要是打城墙,性能上能满足一定钢甲破甲要求,但毕竟不是专业穿甲弹。
基于以上情况,百里燕断定,腋目人为了安全和舰船技术指标,应该是吃水线以上用双壳体,吃水线一下用单层壳体,壳体内装淬火碳素钢球。
而双壳体一旦渗水,排水会异常麻烦,双壳体反而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水箱。
而船只水线以下中弹,比水线以上中弹更可怕,因为水压会增加水下爆炸后的水压威力,同时撕裂扩大伤口,如果水线以下也用双壳体存入弹丸,一旦中弹,就会大量渗水,水压将撕裂伤外层壳体,并通过与内层壳体的连接构件,撕裂内层壳体,并口迅速扩大伤害。
但如果是单层壳体,则能立即堵漏加固防,乃至用水密舱隔离,止撕裂扩大后波及其他舱室。
而水线以上用双壳体设计则没有这个问题,至多是洞口太大泄漏一些弹丸罢了。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没有任何一种武器可以精准攻击水线以下的铁甲船体,所以叶信的645改加农炮只要不击中水线以下,就无法对腋目铁甲舰造成实质的损伤。
百里燕不得不考虑准备b计划,如果蛙人水下爆破失败,就只能启用b计划。
思考若定,百里燕与姜乾经由地道,前往陔陵城中地下网络与要塞炮台,向蒋杰、司空南二人了解战况损失,视察避难的百姓和兵士,探望了伤员,统计了最近的损失和城内人口。
自炮战以来,镇军、辅兵、广信军阵亡一千两百七余人,伤两千六百四十余人,百姓伤亡四千余人,多数是炮击城中造成的伤亡,隐蔽要塞、炮台和城墙反击的守军伤亡仅占全部伤亡的两成,愣是腋目人如何炮击,广信依然屹立不倒坚如磐石,因此前期的防御建设可见是非常有效的。
当晚,百里燕拿到广信城中与各要塞人口数据,随即将电话打到轩云城陆军参谋本部(既陆参院),调用三千发95毫氯气弹,三十万件防毒面具与配套的活性炭过滤器。【注2】
活性炭防毒面具其实一早就有,当初是为冶炼提取有毒金属和化工厂使用,最早的型号十分简陋,仅用两层细目帆布制成的猪鼻式防毒面具,如今化工和冶金还在使用,军队使用的是650型防毒面具。
有鉴于毒气对生物有普遍杀伤作用,648年百里燕着手研制了另一款橡胶式防毒面具和氯气炮弹,两次改进后于650年定型。
与防毒面具配套的过滤盒有三种,一种仍是猪鼻式过滤器,直径六十毫,第二种直径增大,厚度不变,有效作用时间增加百分之六十。第三种需要通气管,使用背负式过滤桶。
三种过滤装置各有优缺点,但通常使用第一和第二种猪鼻式过滤器。
氯气弹与其他军火都是分开储存,仓库建在河边,轩云城并不具备储藏条件,也不可能储存军火甚至是有毒物质,但陆军参谋本部负责弹药储备,调动氯气弹需要特殊调动制度和程序,绝不能马虎。
十月廿四,三两卡车装载了二十名蛙人与设备抵达广信城,百里燕召集蛙人与众将开会,讨论如何试试水下爆破。
潜水所需的压缩空气瓶、目镜、潜水胶服、脚蹼和简单的呼吸配套装置一应俱全,爆破器材将使用十块五斤tnt炸药与大块磁铁捆绑,吸附于罐头铁甲舰吃水线下,使用锡管液体雷管引爆。
液体雷管使用两种液体混合,产生剧烈发热,点燃二级雷管实施爆破的雷管。
液体甲被装于密闭玻璃管内,液体乙则装入锡管内,而后装入液体甲玻璃管,塞入锡管后加以密封。
此时将普通雷管插入tnt块作为二级雷管,再插入锡管,只需用老虎钳夹碎锡管内玻璃管,两种液体即会交融反应生热引燃二级雷管,进而引爆tnt。
tnt燃点高,机械反应迟钝,并不能用普通火源点燃,因此需要高爆雷管。
而常规金属高爆雷管有个缺点,虽然雷管本身是密封的,但延迟引信燃烧会产生气体,如果只是野外条件单纯的雨水侵透,短时内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是在水下,需要给蛙人以足够的撤离时间,因此常规的固体延迟引信会被海水扑灭,烧的时间越长,这种概率显然越大,因此只能使用密闭条件下的液体引信。
当然,如果有无线电子高压起爆器,那是最好不过,有线的也可以,但无线的短时内没有可能,有线的则还在研发当中。
当然,也可以用水雷,但水雷毕竟是被动武器,用人推过去不仅危险,容易触发引信,而且稍有不慎撞上敌舰,蛙人也会葬生大海。
【注1】最早期的穿甲弹出现于铁甲舰早期,使用弹头装填有黄沙的钢制炮弹,炮弹顶部有帽封,通过钢制弹头的硬度,去撞击铁甲舰,同时利用黄砂的重量,代替钢铁部分,产生足够的惯性动能,从而达到破甲目的。
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填充黄砂的脸颊破甲弹很快淘汰,陆续出现全钢实心穿甲弹,也就是炮弹战斗部就是一个实心弹,简而言之就是放大版的子弹,用钢头去撞钢甲,从而达到倾彻破甲目的。
后来又出现铅芯,钢披甲、钢风帽破甲弹,利用铅的高密度,产生的动能、势能,增加钢披甲的破甲率。
随着钢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坦克出现之后,又出现钨钢穿甲弹。当然,依然还是一种放大号的子弹,实心弹头,与近现代的短杆、长杆脱壳稳定翼穿甲弹的外形有天壤之别。
另外,穿甲弹,穿甲弹,绝大多数穿甲弹弹头或者战斗部,都不会爆炸,然后用爆炸产生的破片杀伤人员,而是用战斗部撞击装甲瞬间产生的高温与动能,在穿甲弹破甲后,瞬间高温散射,产生金属射流,甚至是高温金属射流,从而杀死人员。
【注2】关于防毒面具,毒气战发明之初,防毒面具既诞更早,即便是一战中后期,普遍生产的简陋防毒面具已经工业化生产,二战期间更是人手一件。
。
………………………………
第1138章 水下爆破
十月廿四至廿六,百里燕完成战前部署,选定了下水路径,就通过城内通往港口下的密道潜入海中。
当年港口扩建之初,从城内向港口外挖掘有两条密道,直通港口码头下的两处石室。
十二名蛙人每人携带两个压缩气瓶,一块五斤tnt炸药块,每三人为一组,集中安装三块tnt,每块间隔两丈安装,保证炸出三个洞口,在瞬间撕裂船体。
不至于炸点过于分散,等不到损点撕裂扩大,被水密舱亦或是抢修队堵住缺口。
毕竟只有五斤的tnt,面对厚度可能是一百毫米的碳钢,未必能造成致命创伤。
尽管战术与出击路线已经选定,但百里燕仍然十分担心,腋目人红外感知视力经过狂澜分析,极限有效作用距离在两百丈二十丈,根据个人体质差异和体能损耗或增或减,但基本在这个范围之内,因此即便潜入水下,依然有被红外感知的能力,
眼下十月底,气温降低,水温也降低,人体红外会格外醒目,如果入水过浅,红外特征不足以被海水吸收,便容易暴露,根据狂澜计算,必须潜在五丈以下才能逃过红外视场。
而蛙人平时训练的深度约四丈,只有十年以上的蛙人才具备二十米至三十米重潜的适应,因为水压会作用于人体肌肤和脏器,突然潜深会造成永久性水压病。
所以五丈的深度对这批培训没有几年的蛙人而言,是九死一生。但事已至此,眼下只能硬着头皮搞掉铁甲舰。
百里燕秘密筹备反击的同时,广信港外的四艘罐头铁甲舰进行了一次弹药补给,而后继续对着城内狂轰滥炸。
盘踞在近海的十艘四层甲板要塞舰,则像幽灵一样,躲在在十五里外对广信实施波次打击,寄希望于用密度摧毁广信的工事。
地雷和水雷造成的战术被动,让腋目人领教到其科技实力之外,新式武器的厉害,几次三番的吃亏,也让他们迅速调整了策略,对沿岸具备登陆条件的地区,进行了炮击,试图炸掉咸军埋下的地雷。
不过多数都是徒劳浪费弹药,咸军的地雷本就不多,加之对水域和地形极为熟稔,布雷的地点极为巧妙。
此外有些地雷穿上了橡胶包衣防水,埋在半浅的沙滩下,根本无法察觉。待战争结束,所有雷场都有地图标记,届时以人力或推土机,一口气全部推平挖出。
此前百里燕一直担心腋目舰队会将目光瞄准麟城,因为麟城用肉眼都能看见烟囱林立,是典型的工业化城市,腋目人应该会优先摧毁。
但麟城港口小,且主城缩在海岸线内十多里,多数舰船火炮构不成威胁,相反麟城沿海构筑有炮台和要塞,规模仅次于广信,其必须躲在海岸线以外十里至十五里开火才算安全,如此距离麟城主城得有二十五里,几乎无法构成威胁。
而迟迟无法摧毁广信坚固的防御工事,沿岸其他要塞炮台构成的严密火力网,令腋目人不敢再继续扩大海军活动,遂而专注于对广信实施炮击。
除零星对北海郡其他炮台进行试探攻击,并未做大规模火力准备,应该是广信的坚城,让他们意识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更加严峻,弹药的迅速消耗,已经不足以支持他们分配更多的火力资源开辟第三个战场。
此外,狂澜认为腋目人不攻击麟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夺取完整的工业基地。
腋目人显然意识到,咸国的技术实力与之相当,且技术路径的差异,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因此技术上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人类工业城市作为技术来源。
其二,他们万里迢迢远征南半球,从本土运输军火消耗品和工业补给品的经济成本高昂,不如夺取人类工业基地,为他们所用,因此也需要保留一个完整的工业中心。
就在紧锣密鼓筹备炸船的同时,桑北的局势仍然僵持,腋目人显然已经相信,桑北正面的咸军是精锐主力,他们寄希望于在广信逞威实现突破。
十月廿八,95毫氯气弹药,三十万具防毒面具与空气过滤盒,用卡车运抵城外,百里燕调集薛胜部所剩645型改95加农炮,与武备营645型改95加农炮一部,共计六十四门,乘夜色抵近至罐头船十里,标定诸元隐蔽待机,实施火力准备。
十月三十当夜,城北地下掩体临时指挥部,百里燕看着怀表,当分针指向子时四刻时间,他拿起手边电话,对等待在另一处密道中的蒋杰下令
“开始出发!”
“诺。”
挂断电话,百里燕接通司空南
“打照明弹。”
“诺!”
干净利落的两道命犹如钢铁般的意志坚如磐石,随着夜空中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数十具榴弹发射器打出一片刺眼强光,城北数十发照明弹腾空而起,划破夜空直飞港外,腋目火炮丝毫没有停击的打算,仍然怒吼着倾泻数以百计的弹药,当看到城中升起的白光时,他们疑惑了
“快看,是异畜的白光!”
“那也许是什么暗号,他们要进攻了吗。”
“不可能,我们的铁甲舰所向披靡,他们不过是低等的异畜而已!”
腋目官兵继续争论着,但照明弹仍然不间断的打向天空照亮了整个港口,十二名蛙人携带炸药与器具,潜入五丈深的水底,悄然游向四艘铁甲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百里燕焦急等待在指挥部内来回踱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
但他知道,从港口到铁甲舰,需要游一里半至三里,顺利的话,耗时三刻至半个时辰才能抵达,若不顺利,没人知道需要多久。
又过去一刻,一旁坐着的陈韵风突然说
“广信如今一片废墟瓦砾,赶走腋目人后,永兴侯日后可有长远打算。”
“不瞒陈兄,我确实还未曾想过,不过广信城港口三五十年内恐怕已然无用,即便今后赶走了腋目人,其日后仍会南下卷土重来,而广信临海,免不了长期陷入战火,故而我建议广信治所南迁三十里,另择新地建城,广信城作为要塞。或者将公府治所前往其他县城,往后扩建县城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