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多,咸王愿给我国五十万条枪、五十万顶头盔,六百门炮!”然而下刻,楚业却是想到百里燕怎能如此慷慨,他又说:“永兴侯不会如此无辜慷慨吧。”

    “呵呵,楚大人所言不错,不过楚大人放心,枪炮与其他所需都是新货,绝对保证品质。”

    “那永兴侯为何如此阔绰,究竟有何所求。”

    “不瞒楚大人,此番诸侯会盟各国索要甚多,若不满足条件,会盟便只能一拖再拖,而一拖再拖的结果便是丧失战机。故而本侯以为,先行与卫、燕会盟,将我国储备枪支,优先供应贵国与燕国,武装两军,先将燕国、梁国来犯之敌驱逐出境。”

    这时楚业担心说:

    “只我两军作战,会否太过单薄了。”

    “楚大人放心,贵国不是孤军奋战,我军、御客、梁军亦会继续增援参战,我国将集中精锐力量对敌作战。贵国若因伤亡惨重战力不济,可自行退出作战,再由其他诸侯接替。”

    百里燕将轮战法与楚业详细说明,并极尽优惠条件,引诱卫军第一个参战,只有卫军开头,接下来的诸侯参战才会顺利。

    “按永兴侯所言,各国诸侯均要轮战出兵,战力不济时可退兵修整恢复元气。”

    “正是,但退兵前需要安排其他诸侯兵员到位,方能退兵。本侯算了一下,倘若战争再打四年,诸侯分为三批或四轮番作战,卫国先出兵,一年后可修整两到三年,足以再积蓄力量在三年后再战。如此我中原联军能保证持续八年主动出击,但本侯相信五年内必见胜负。”

    “那第二个出兵诸侯是何人,永兴侯可有安排。”

    “志国将在第二轮出兵参战,有鉴于贵国与志国经济悬殊,志国参战也许会旧一些。”

    “那我方伤亡将士可否得到咸军医治。”

    “可以,只要咸军医疗营所在之处,皆可医治,但费用贵国需要承担部分。如若钱不凑手,可以用奴隶、贱民或是其他物产抵偿,另外贵国若不介意的话,可将千岳山的一座城池及属土地卖与我国,但凡是我国需要的,贵国都可抵偿。”

    :。:


………………………………

第1194章 眼红

    百里燕早就想在千岳山获得一处咸国的立足点,仅靠御客提供的放牧特权,依然不足以更好开发利用当地广袤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千岳山地广人稀,一处主城的属地少则十万平方公里,多则几十万平方公里,到处都是高原草垫的无人区,地下的矿藏极为丰富,雪山融雪的水量异常丰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不仅能用于大量的放牧蓄养牲畜,同时作为咸国在千岳山的经济战略支点,建设经济重镇,更好的服务于金雪狄商业往来。

    卫国在千岳山的土地产,出很大来自于牲口马匹,受到当下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千岳山的多数物资无法以低成本输往内陆,内陆的物资也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输往千岳山,卫国在当地的运营乏善可陈,更多看重当地的草场和养马的环境。

    但卫国本土南方同样拥有大量草地,养马放牧足用,千岳山和平时期的经济价值较为一般,与金雪狄人开战反成经济包袱。百里燕此时提出换取一处城池,恰到好处给卫国一个机会。

    与楚业达成共识不久,咸王令薛钟照会燕国特使,就燕国所提要求做出正式回复。

    诺一言年事已高,现今名义上挂着外执使的帽子,但已退居二线负责培养外交官员,由薛钟负责主要对外外交工作,由于是卤侯的人,姜蛰难以反对,同时越来越感到百里燕的布局之深,令他震惊。

    薛钟是十一年前被百里燕相中培养的薛氏子弟,而后一直在外执府担任下级官吏,但经常安排出国和外事活动,诺一言一老,立即扶正上位,断了姜蛰插手外交的触手。

    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百里燕百年后,薛钟正值盛年,还能再干二三十年,而那时他姜蛰早驾鹤西去,任内永远被压制在内阁的牢笼内。

    燕国从咸国最终获得了丰厚的条件,消息很快传到梁国公使府,陌舂子对此颇感意外。

    “真没想到,咸国竟给了二十万条枪,若是照此发展,其他诸侯所得恐怕是更多。”

    这时相国贾宙接话说:

    “但都是两款老枪,651好枪只有寥寥数千支,后装火炮才百门而已。”

    “但贾相国可曾想过,如此众多枪炮足以抗衡当今咸国之外任何诸侯,相国难道不觉其中有异?”

    “掌门大师此言确实有理,只以为咸国只给三五万条枪敷衍燕国,现在想来,燕军一夜得二十万条枪,实力飞涨,莫非是百里燕有意为之。”

    “不错,想来定是他另有计策。而且小小燕国便是给了二十万条枪,其他诸侯岂不要成倍给,这其中定有我等不晓之秘密。”

    军火名义上是给,但并非是无偿援助,诸侯仍需要用资金、易货交换购买,当然,价格上要低得多。

    以燕国的国力,按正常的市场价购买两型老枪也是买不起二十万支的,更何况还有一百门后装炮,而且买枪容易养枪难,打掉的枪炮弹药都是钱,如不以变通的经济策略,战争根本进行不下去。

    648永兴步枪性能上虽然已经落后,伐卫一战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纸壳弹药工艺改进后,可靠性已大幅提升,发火率基本达到九成五,大雨天气在七成左右,能满足多数情况下的战斗需求。

    燕国得到咸国军火的消息迅速传开,自然也传到了西寰宫中:

    “什么啊,二十万支枪,这么多!”

    “是的,百里燕确实卖了二十万支枪,一百门后装炮,还有其他军需物资和工业品。”

    季锦昇如实汇报,西寰细思后说:

    “王兄要三十五万条枪他不给,却给燕国二十万条,他怎么想的。莫非咸国手中还有更多的枪。”

    “即便没有更多的枪,但储备不会少。虽然不知咸国十年内造了多少枪,臣仔细推算过,各型枪支没有两百万支,也有一百五十万支,实际恐怕更多。

    咸军目前有军五六十余万人,清一色651型的好枪,辎工营、铁道兵二十余万人,外籍兵三十万,约有三十余万支老枪,加上零零散散装备各地辅兵枪支,得有百万以上。

    若是拿出二十万支卖给燕国,给他诸侯的枪支就只能在剩下的三十万支中出,但显然太少了。百里燕行事必有筹谋,故而臣判断,咸国目前的枪支储备至少还有一百二三十万支,给了燕国二十万支,剩下的才够诸侯使用。”

    “那也不够啊,王兄要三十五万支,志国、卫国皆比我晋国大,岂能少,如此一分,一百万支枪哪里够用。梁国、徐国、歧国其他诸侯难道就不给了吗。”

    “但再多,可就不太可能了。臣以为,此番诸侯索要甚多,会盟僵持至今仍无订立盟约迹象,百里燕断然不会等待战局滑向险恶边缘,定是有其他安排,王后殿下不妨静观其变。”

    “若是王兄知道晋国还不如小小燕国,恐怕要给活活气死。”

    “只怕王司马已将电话打到了平汤。”

    “那按季将军所言,百里燕会做何安排。”

    “尚不得而知,但定是对局势有利之举,因此还是静观其变的好。不要贸然挑起事端,打乱百里燕部署,否则伤及的不仅仅是咸国,而是整个中原大局。”

    季锦昇善意提醒着西寰,不要在此刻做出不利大局的事,西寰也显然明白季锦昇的意思,她说道:

    “放心,本宫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咸国终究是拓儿的基业,本宫怎能将其毁于一旦。”

    “王后英明。”

    其实早从十八年前开始,西寰的心态出现明显转变。

    平灭黑巾让咸国声威大振,经济实力出现端倪,百里燕的改革获得了空前成功,方旦顺利进入咸国经济体系,让西寰有了窃据咸国的打算。而在此之前,西寰只是把咸国当成一个随时被晋国吞并的破罐子。

    事到如今,咸国力压群雄,坐拥唯一工业基地,独揽天下经济大权,咸国称霸乃至实现大一统指日可待,而且很大可能在她儿子姜拓身上实现。如此天上意外掉下的馅饼砸在西寰头上,乃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收获。

    这种情况下,西寰自然是不希望咸国走上歧途,乃至被搞垮,其政治立场与晋王自然而然出现了裂缝。当西寰抱着此等心态看待咸国,无形中与百里燕达成了事实的政治联盟,而这也是百里燕希望看到的结果。

    将敌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党同伐异消除异己的血腥镇压达到目的,才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不偏不倚的折中调和,只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和目标,偏或者不偏,是达到目的手段和策略。也许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只要最终的态度不变,并以最小的代价,使之达到目的,你就是成功的。

    当日黄昏,王砺、高吉高人赶到永兴侯府,就燕国之事向百里燕讨要说法。

    “你给燕国二十万支枪,我晋国难道还不如小小的燕国吗。”

    王砺怒问道,心里极是恼火,虽与百里燕有深交,然如今血肉相搏,晋军利益面前,他毫无可以退让的余地,更何况背后还站着晋王和太子,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外甥想。与百里燕的交情,此时早已淡漠。

    “王兄若是前来责问于我,我只能告诉王兄,晋军暂无战事,这些装备到了晋军手中也是闲着,燕国正值激战惨烈,燕军急需新军。我咸国虽然国力尚可,但枪炮也不足以满足诸侯所求,故而只能优先装备有战诸侯。

    如晋军愿意出兵五十万,本侯当即挑拨五十万枪弹供应晋军,王兄意下如何。”

    王砺结结实实被百里燕堵了个哑口无言,他非常清楚百里燕的秉性,五十万支枪他是做得出来的。

    但如果答应了,晋军就得出兵开赴燕国血战,这不是晋王希望看到的结果。但如果不答应,自然拿不到枪,他也没有这个底气继续责问百里燕,毕竟他们不流血,又何必占着装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见王砺愣怔在那,一旁的高吉接话说道:

    “永兴侯莫要误会,王司马是希望咸国能早日提供枪炮供我军操练,如此也能迅速凝聚战力,若真有大战,开赴前线也未尝不可。”

    “呵呵。”百里燕冷笑一声,他说:“晋王的诚意本侯还是知道的,素来没有准信,不谈也罢。”

    “永兴侯言重了吧,人无信不立,更何况一国之君。”

    高吉驳斥道,百里燕冷言说道:

    “是吗,长孙遭难数年,晋国作为盟国,为何不出兵呀。”

    “这……”高吉哑口无言,确切的说他根本是不好意思反驳。

    尽管因为长孙割地,晋国按兵不动这件事上,两国闹掰,但名义上的盟约还在。

    但腋目入侵长孙之初,长孙谁也没求,第一个遣使向咸国求救,咸王未允,又去求梁国,最后才求爷爷告奶奶求到晋国。结果广信两次海战,晋王吓得够呛,咸国尚且够喝一壶,晋国哪里经得起折腾,也未同意出兵。

    加之过去三十年间晋国骑墙倒,哪边风大往哪边倒,对外政策犹豫不决毫不果断,次次爽约出尔反尔,其他诸侯拍胸脯说人无信不立,百里燕是信的,晋国他肯定不信。

    就因为晋国延续了公叔阔一贯的政治风格,但是范涛却没有学到精髓,才落得今天这个局面。

    :。:


………………………………

第1195章 羽林

    话不投机半句多,眼见谈话已经无法进行,王砺起身要走,百里燕将他喊住:

    “王兄,劳烦替我带话给晋王,留给晋国的机会已经不多,此番燕国之战乃是最后一次,倘若晋国依然自私自利,到时候,我也帮不了晋国。”

    “这就是你帮我晋国的态度!”王砺怒色质问道,此刻已然没有了当年的情谊。

    “今日言尽于此,王兄好自斟酌,莫要一错再错,否则晋国将再无退路。”

    “哼!”

    王砺愤而离去,在他看来,百里燕是在威胁。然而百里燕真心想最后拉王砺一把,毕竟几十年的交情,还有王蕊的情,于私他也会避免晋军的伤亡。

    计划中第一轮出兵分三波,王砺若能说服晋王出兵,百里燕会分四波出兵,晋国分在第三波,第四波诸侯联兵北伐,晋国不至于死的太惨。但若晋王执迷不不,最后一波诸侯国皆已轮战,晋国不出兵必沦为天下公敌。

    此时诸侯均有伤亡,甚至是惨烈伤亡,眼看胜利在望,晋国拒不出兵,结果要么是前功尽弃,要么诸侯硬着头皮顶着巨大伤亡联兵北伐,战后咸、志、宋三国联兵灭晋名正言顺。

    如果晋王最后迫于形势出兵,势必要付出惨烈伤亡,只有晋国提出主动出兵,百里燕才有重新调整战略的机会,而且要快,拖得越晚,所能腾挪的空间和资源越少。

    六日后,卫王打来电话,正式向咸国确认出兵事宜,但百里燕始终没明白,电话一直接到卫国都城,讨论出兵需要花费六天时间吗?

    他开始怀疑卫国可能发生了某些变故,不排除卫王年事已高,丧失了主持朝政的能力,国内正处于夺权阶段,咸国提供的利益让他们得以达成一些共识,但需要时间讨论如何分配这些利益。

    卫国出兵,武装燕国的战略一经确定,百里燕着手调派军官,组织运输,将武器弹药运往德康和燕国,武装和训练卫、燕两军。

    军官绝大多数是邵平联合陆军学院受训,并在咸军中见习,乃至参加过梁县战役的两国武官,这些武官抽取部分返回母国组建新军,同时咸军抽调领旗兵和武官,负责参谋和战训,尽速将燕、卫两国军队在最短时间,内转变成一支新式军队。

    而与此同时,蓉城港的战斗进行的十分艰难,腋目大量使用拉火管手榴弹,手榴弹的重量达到了咸军四倍,威力超过80毫炮击炮弹,投掷距离超过了一百五十步,堪比小钢炮,威力巨大,给联军堑壕作战带来极大威胁。

    尽管联军装备有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但灵活性、效率和数量远不及成百上千人一字排开给你灌手榴弹。

    战事进入三月,蓉城属地全境三分之二落入腋目手中,联军兵力逐渐落于下风,下一步已经打算放弃蓉城,向外围有利地形战略转移,以保存实力,继续坚持抗战。

    萧公毅急调在万川备战的二十万人马西进驰援燕国,同时调走了驻扎津邺、翠城的半数兵马,使得梁国的防线更为单薄,为此只能由孙国继续向梁国添兵,以弥补御客抽兵后的防线。

    但好在翠城、津邺两地的防御体系基本建成,咸军配发了更多的轻机枪和重机枪,构筑层层封锁网,单纯的正面强攻,短期内难以突破防线。

    三月初,驻扎德康的杜锐勋部首先开始改编整训,无数列装满军火的列车经由思水江铁路桥输往德康,杜锐勋做梦也没想到,被揍十年后,他也能装备起咸军才有的枪炮。

    卫军的换装和整编按说是秘密进行,但毕竟好几十万人大范围调动,纸包不住火,终究要被外人知晓,咸国武装卫国几十万人的消息一经传出,引得舆论哗然,

    加上燕国的二十万条枪,咸国一口气给了七十万条和几百门炮,仅卫国就给了五十万条,其他诸侯多半不会少,于是各种猜测和浮想甚嚣尘上。

    三月间,腋目在长孙半岛战线继续扩大,长孙国主苦向咸国求救,百里燕象征性的派了三千人的精锐部队,赶赴长孙作战,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英。

    梁县一战让百里燕感到,光靠正面作战很难取得伤亡上的平衡,即便最后能打赢,也是人海战。

    通过研究大量战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由于腋目人的生物分工,导致他们个体间的能力差异悬殊。

    腋目巨人有体能,但智力低,腋目矮人有智力,但体能弱,通信者有通信能力,智力体能均衡,但却是四眼田鸡,由于其生物机能的严重分化,导致他们不能从事综合性社会分工。

    换而言之,他们不善于特种战。

    粱县战役结束后,百里燕开始考虑组建特种部队,装备以狙击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榴弹发射器为主,抽调参加梁县战役有经验,善于近身肉搏的老兵组建精英战队,经过半年多的残酷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正式成军,番号“羽林”。

    此外羽林军装备了吉利服、迷彩装,还有昂贵的“雪兔绒”迷彩伪装毯。

    雪兔是一种生活在金雪狄本土南部,南极圈的兔子,其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南极狼的猎物之一,金雪狄人极少捕猎这种兔子为食,因为不好抓,也太少,耗时费力得不偿失。

    之所以让百里燕相中,不是因为他见过,而是他如发奇想联想到北极熊。

    北极熊在热成像仪中,红外特征识别率低,原因在于北极熊皮毛的特殊结构,能折射热辐射,从而避免热源的散失,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百里燕想当然的认为,南极地区的生物也该有这种特性,于是三年前托金雪狄人,代为在南极边缘寻找当地物种,弄来中原研究,事实证明,这种联想性质的瞎蒙给也有其合理性。

    雪兔的绒毛具有较好的红外特征散射效果,但是捕获非常困难,加之皮毛面积小,大量获取需要人工繁育,没有足够数量的种群,不足以大量繁殖。

    此外雪兔的皮毛很厚,夏天在北方作战很不现实,因此有用的是兔绒,皮没用。

    用兔绒编制毛线织成面料,耗时费力,以当下的技术成本很高,加之种群小,产量不高,产地远等因素,兔毛的成本高得惊人。

    每一张雪兔绒毯的价格需要十根以上的寸银,这是咸国第二次有求于金雪狄的战略物资,上一次是工业钻石和草药香料。

    羽林军出国作战的同时,百里燕着手开始修建清田通往长孙境内铁路,截止去年年底,甘府通往清田、彭源通往桑南、桑北、陔陵通往北海三条干线相继打通,期间并未因肺炎扩散影响而有所停顿,为此有一千两百余名铁道兵因感染恶性肺炎倒在施工途中。

    北伐需要保障两百万甚至三百万人的后勤供应,光靠骡马、辎重车辆和卡车难以为继,铁路距离战场越近,对后勤的供应压力越小。同时铁路的向北延伸,也将为战后进一步接管长孙全境提供了便利。

    蓉城终于在三月中旬全面失守,联军被迫退往蓉城外围继续坚守,登陆蓉城的腋目兵力超过了十五万,且还有大举增兵迹象。

    四月至五月间,百里楠与益阳侯甄泰在陔陵举行婚礼,百里燕与孙王甄阔的这个亲家算是结下了。

    甄泰去年七月抵达陔陵不久,在百里燕安排下在府中座客,最后相中了春芳之女百里楠。百里霞、百里娇常年在轩云学医,甄泰没有接触的机会,百里燕其实也不给机会。

    百里霞、百里娇目前学的都是先进医疗技术,只有在国内才有发展空间,去孙国无疑是巨大浪费,且不日将有更大的项目给她二人,百里燕需要两个助手,他不希望就此白白浪费了心血和教育资源。

    至于百里蛮蛮,如今是陔陵城中出名的白富美,高傲的蓝孔雀,眼鼻子朝天,凡物根本看不上,甄泰他对她没什么好感,最终相中了任劳任怨,老实本分知书达理,更懂一些先进知识的百里楠。

    与此同时姬康之子姬耀,在李萄撺掇下,倒是与百里泓嫣眉来眼去打的火热,更难得倒是乔郡主和兰渊公主都赞成这桩婚事,但姬康仍放不下身段,不愿提亲。

    不过百里泓嫣还小,倒是不急着嫁,待过两年局势好转,娶不娶可由不得他。

    为减轻蓉城压力,百里燕从本土再发五艘空艇,同时将驻扎梁国空艇调往燕国,对战区目标实施轰炸,以减轻地面压力。同时出动二十艘鱼雷快艇,经由内河前往燕国,司机对外海游弋的腋目近海战船展开突击袭扰。

    眼见战局迅速恶化,会盟的声浪再次升温,咸王应天子要求,第一次召开诸侯会盟大会,但在此前百里燕武装燕、卫两国的手笔引诱下,诸侯仍然没有明确态度和底线,大会持续四天,争论焦点仍是给多个少,最终无果而终。

    战事拖入六月,蓉城外围防线进一步被撕开。但与此同时,金雪狄十万人,在军团长穆尼·基尔·奎卡率领下,经由卫国,秘密抵达燕、卫边境。

    穆尼·基尔·奎卡是穆尼长子,如今穆尼年事已高,近年又罹患风湿病,长期在封地养病,已很难出任统兵之责,且也不适应热兵器战术战法。

    其子小穆尼常年往来南北,熟悉风土人情,又精通中原话,四年前率兵驻扎千岳山接受御客战训,尤其是兽兵和金雪狄兵士,要适应枪炮的爆炸,和目标的改变。

    :。:


………………………………

第1196章 问策

    蓉城战役失利的很大原因是狂兽人和重火炮,地面的步兵冲击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