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些社会保障都建立在国力基础之上,如没有国力,再宏伟的设想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相较于咸国,诸侯国的伤亡兵士要凄惨的多,能有基本抚恤和免除税赋已是极为慷慨,咸国的标准根本是奢望。
不过百里燕推出的抚恤安置政策并不完善,也有漏洞,由于保障措施落实在家庭和户口,所以补贴是按户口下人头为单位下发,而不是按个人。
因为当下多数参军者仍以农村为主,目前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城市兵但凡是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个人,军中都是特殊渠道招募,主要从事技术兵种,农村和县级教育要差的多,因此农民子弟参军者占了八成。
这不是有意排挤和政策倾斜,是现实情况导致的教育失衡,和受教育人群分布不均,以及国家战略决定的结果。
而农村兵以种田为业,丧失劳动力后,一般而言没人会赡养你,更没女人愿意养一个残废,但朝廷开补贴这道口子后,情况却是变了。嫁残疾军人的女子络绎不绝,就因为补贴是按户籍人口而不是单纯落实个人,同时女多男少的人口比例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嫁给残疾兵士能得到军属待遇,子女中一人享受免费教育,种地免税三年此后半税,直到子女过世,这就带来了利益和动机。
而咸国男女失衡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如今既有钱拿,又能安心度日,还有田种,日子要比普通农民好得多。
此后数年这种现象日益增多,加之没有一夫一妻的限制,残疾士兵多妻现象成了普遍现象,虽然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也促进了人口生育。
而多个女子组成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劳力密度和土地,军属通过朝廷对口的商铺,可以优先购买手扶拖拉机,或是手扶收割机,还能贷款,朝廷只要熬过了最初的几年,生产力又能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
高效劳动工具的使用会提升家庭农业产量,虽然是减去了一半税赋,但生产效率的增加,又弥补了半税带来的损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十年后,这种特殊多妻家庭又是多子女的家庭,每个家庭少则四五个孩子,多则十几个,有记录的残疾士兵竟然讨了七房老婆,生养了二十六个子女,人口的增加又带来大量适龄劳动力,对国家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
十二月廿八,距离正月还有几日,百里燕再度去晋国使团府,希望说服王砺和高吉出兵。
卫国蓉城一仗元气大伤,津邺城一仗伤筋动骨,两年内已没有继续出兵的国力,志国打的两仗占了很大便宜,都是以绝对多数打少,咸国还出动了履带装甲车,伤亡不过小十万人,阵亡比例也不多,经济上又强国卫国几个头,只要咸国出大兵,志国还会继续跟进。
但如果只有两个大诸侯独自出兵,志国肯定不会出兵。因此还需要说服晋国也出兵,如有必要,还得说服徐国方面出兵。
由于晋王身体微恙,上半年王砺几次三番要求下,最后还搬出了王蕊做挡箭牌,百里燕派了一支医疗小组,前往平汤给晋王姒钧看病,基本确认罹患肠癌晚期,基本也就是这一两年时间。
当然,要想保命不是没有机会,注射芽细胞后粘附的癌细胞大多会脱落,在丧失营养来源后不久慢慢死亡,被人体面系统所清理,一部分因为位置患病的原因,继续留存在脏器内仍会恶化。
而姒钧所得是肠息肉引起的肠癌,只需使之剥离,可最大程度延缓发作,并将病情恢复至癌症早期,此后只需定期注射芽细胞和抗癌药物,很大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扩散,甚至缓慢治愈,或者一直维持现状,直到医疗技术成熟,开刀切除,并使用蛋白酶介质修复肠道。
不过姒钧活着的意义已经不大,且使用芽细胞的剂量很大,会暴露秘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百里燕如今掌握了诸侯生杀予夺的大权,只要他愿意,可以一直拖着,直到拖死其他所有的诸侯。
“兄长,我今番此来不为其他,仍是为晋国出兵,现如今诸侯均已出兵,晋国继续如此拖慢,恐怕是不妥吧。”
“我王并无怠慢会盟之意,只因你咸国不公,无法出兵。”
“呵呵,这好说,不知晋王有何条件。”
这时高吉接过话说:
“最近听闻诸侯欲有和谈传闻,永兴侯以为如何?”
“不过是肤浅之道,短视之见罢了,人与豺狼虎豹岂能同室共享太平,岂非自欺欺人。更何况如今我中原被其占去土地,而今寸土未收,那腋目焉能容你要他离去。”
“话虽如此,可而今诸侯多已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继续这般苦耗下去,只怕腋目没有逐走,我等早已拖垮呀。”
“那按高长史之意,是让长孙割地,我中原俯首称臣,还是见死不救算了。”
“可以从长计议嘛,何必如此急切求战呢,总要让诸侯喘息吧。”
高吉打太极,百里燕却不容他:
“哼,如今诸侯除小国外,只你晋国未出一兵一卒,而今推三阻四,是何道理!”
此时气氛再度紧张起来,王砺忙接话说:
“燕子,非是我晋国不出兵,如今既然能谈,为何不试试呢。”
“那就是说,你晋国准备割长孙的地,换你晋国的安生,我可以这般理解吗。”
“兄绝无此意,只是这仗惨烈过甚,打一年两年尚且不易,若是拖上七年八年,诸侯岂能受得了,你总得考虑其他诸侯的感受吧。”
“那我就问兄一句,晋国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百里燕最后逼问王砺,要他下决心出兵,无论晋国出兵多少,这场战争也无法进行倒底,但晋国的表态至关重要,只有志、晋两国都参战,才能为下面的格局定基调。
此时高吉忙给王砺递眼色,二人目光短暂交流片刻,王砺说道:
“你咸国准备给我国多少枪炮弹药?”
“五十万支老枪,五千支榴弹发射器,十万支新枪,除榴炮外,六百门各型后装炮,八百门迫击炮、六十万顶头盔,弹药管够。其他条件与志国相当,兄意下如何。”
“此言当真?”
“我从不食言,晋军必须即刻接受整训,年一过,志军将与我军北上作战,你晋国顶志国的缺,最快明年下半年作战,最迟后年开春,兄可否同意。”
“永兴侯能否容我等问过大王再做回复。”高吉问道。
“但愿贵国不要一拖再拖,否则战局糜烂,本侯就是有仙法,也挽回不了败局。”
高吉无非是想再拖,待诸侯大会索要更多好处,但百里燕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
………………………………
第1207章 诸侯大会(1)
时间转瞬到了正月初一,诸侯大会定在正月初五,正月初一咸王破例大宴群臣,但主要是内阁和参加作战的有功将领和士兵。
这也是咸国首次安排普通士兵参加国宴,尽管数量比例不是很大,但凸显出新的政治风向。
席间,蒋杰怀揣酒杯来到百里燕身旁径自坐下:
“侯爷,近日坊间说和之声甚嚣尘上,难道真要停战。”
“消息在军中都已传开了吗?”
“嗯,中高层都已知晓,下层官兵知道的也十之五六,我只担心继续如此,有伤军心动摇意志。”
“嗯,是如此。眼下回国兵士都在探亲,难免受到外部舆论与思想左右。但这仗还是要打的,但打是为了谈。”
“如此说,最终还是要谈。”
“也不全是,据我判断,腋目恐怕也快支撑不住,其虽国土远比我中原小,纵然工业比我规模更大,但毕竟资源有限,短期内经济容量也有上限,战争持续七年,他们损失也不少,若能再拖两年,并将战线往北推,他们定会和谈。”
“可拖两年,不就能将其逐出,又何必如此拖沓。”
“话虽如此,但需要诸侯齐心协力方能北伐。而今诸侯涣散,只想安生,仅靠我咸国是无法北伐的,故而今年起,陆战为辅,海战为主。
另外,年一过,你第一纵队与第二、第三纵队开始整编摩托化纵队,周空将军的第八镇,整编摩托化炮兵镇,暂由你指挥,我另调拨你一百辆装甲坦克,上半年予我加紧操练,下半年随时出击。”
“那上半年我国不出兵吗?”
“暂由其他纵队与镇军出国作战,你下半年出国。”
梁县战役结束不久,百里燕一直打算编制摩托化师,碍于轻卡不足,中卡浪费运力,一直未能如愿。
如今轻卡生产一年有余,年产小四千辆,明年上半年还能有两千余辆,再配置三千辆中卡,一千辆皮卡,百余辆装甲轻坦,八百辆摩托或是偏三轮,一个完整的摩托化军初见雏形,届时大可利用摩托化军的快速穿插,实施敌后歼灭战。
眼下僵硬的线性推进战术的最大弊端是后方,后方严重依赖前方战线的保护,因此后方的兵力集结较为松散,一个摩托化军的投送力量,目前不足以在战略上完成对敌重兵集团的迂回强攻,切断敌主力后路。
百里燕更倾向集中拳头资源,插入后方纵身几百上千里地,寻找敌薄弱和零散小股部队,以绝对优势火力和兵力加以围歼,同时从正面再对缺口实施强大兵团突击,将其局部正面击溃,此时摩托化军再从背后迂回,围歼其后退中溃散余部。
如今战役策划和后勤运输比三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更为庞大和复杂,多数都由陆参院制定方案,报送司马、太尉、司农三府,最后呈报咸王批准。
百里燕不再直接过问所有作战细节,只对战略层面做出指导,并对新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不再向以前那样指挥到一个团,甚至一个营。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已到极限,时代的巨变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足以事无巨细的干涉方方面面,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指手画脚,引发大规模的失败,导致自己几十年的声誉“晚节不保”。
国宴上姜蛰心事重重,他要为四天后在这里举行的诸侯大会做心理上的准备。
国宴后第三天,正月初三,萧公毅从梁国抵达陔陵参加诸侯大会,先见了百里燕。
诸侯大会名为讨论今年作战,实则是不想打了,萧公毅如今同样进退两难。
梁县战役至今三年,御客伤亡三十五万人,超过二十位大师战死,嫡传弟子更是数以千计,而南境六年战争,御客伤亡也不过如此,继续打下去,御客要比南境付出的代价更大。
“萧掌门请坐。”
“嗯,我一路过来,你咸国比之数年前可又有了变化。万川各地我也顺道去过了,规模似乎要比永兴还大一些呀。”
“去年年初的产值就已超过永兴、瑞田、轩云、乌坪四地,咸国每年新办的作坊、工厂,三成都在万川,故而万川发展是要快不少。萧掌门此来赴会,应该是为是战是和吧。”
“不错,如今我御客伤亡巨大,众星陨落甚多,虽然财力物力尚可,但本宗子弟伤亡太大,不堪继续鏖战呐。但若不战,又恐伤及会盟,给诸侯口实。”
“那萧掌门是战还是和?”
“我欲继续再战,但总堂长老以为,若能以战促和,或许还有专机。”
“嘶……”百里燕没料到萧公毅会将责任推给总堂,他随即问道:“萧掌门是何意?”
“总堂结合目前掌握至消息,加以演算认为,暂且将腋目拖在中原,有利于长远。”
“哦,总堂也如此认为吗。”
百里燕心中惊奇,他恍然发现去年十月前去向宗伯泰问计,当初只以为宗伯泰赞同彻底将腋目逐出南半球,但现在仔细一想,其应该与御客总堂意见相合,是自己理解错了。而宗伯泰却未曾点破,显然是当时他信心十足,若是言及至此,会遭他不快。
这时萧公毅看出端倪,忙是问道:
“永兴侯莫非还有其他高见?”
“不,这倒没有,只是去年十月曾向宗伯先生问计,本侯误解宗伯先生之意,现在想来,与贵派意见相合。”
“哦,如此说,宗伯先生也赞同以战先促和,养精蓄锐后再战。”
“现在想来应该是如此。只不过如何战,如何促和,还有待商议。”
“既如此,那就太好了,不知永兴侯可有方略。”
“暂无,尚不知腋目能承受何等损失,会选择何时停战。在下以为,若是今年北伐若能打痛他们,明年促和应有希望。”
“嗯,明年促和,后年停战,那就是整整十年,他们定也经不住如此入不敷出的疲耗。”
“不错,他们攻掠北半球西北大陆三十余载,伤亡不过二三十余万,阵亡者不过两三成。如今攻掠我中原七八年,仅被我等击毙俘虏者便超五十万,其他损失一二十万,合计便是六七十万人,其再如何拼杀,也经不住长期消耗。”
“确是如此,其伤亡尚且这般,我中原联军代价也不小。眼下我派累计伤亡三十五万余人,阵亡十四万,伤残约八万余人,索性游附军占了半数,否则真是伤筋动骨。”
“那萧掌门是要我咸国赡养伤残御客及游附军。”
“虽耻于开口,但却是不得不向永兴侯开口,不知贵国可否替我派分忧。”
“我国至多提供一些土地与部分财政拨款,其余仍得由贵派支出,不知萧掌门意下如何。”
“可以,具体细节,萧某令苏方义先生与侯爷细商。”
医学的进步无疑挽救了更多伤员的生命,千岳山一战,御客伤亡三四十万人,阵亡的占了绝大多数。当然,其中不无气候恶劣,海拔高等因素,但根本问题是医疗条件恶劣。
如今御客医疗标准接轨咸国,大量伤员得以起死回生,也包括那些断手断脚,以前必死无疑,现在却能救活的残疾伤兵。但却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和财政负担。
咸国依仗雄厚的财力和科学技术,创造了大量社会物质和财富,是能解决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但其他诸侯却不能很好的妥善解决,宗门更是如此,也不难理解萧公毅找上门来,要他帮助安置伤残御客。
与萧公毅一夜彻谈,翌日先安排其进宫觐见咸王,随后又马不停蹄的拜会天子,稍晚时又去给王砺敲边鼓,再给晋国施加些压力。
十月初五,诸侯大会如期在鸿恩殿巨型。
按惯例,盟主主持会议自然取正坐而席,但天子也参加会盟,应高于盟主一阶,坐于盟主身后。
姜蛰对此布局很是不爽,改为天子坐于他的左侧,二分坐于中线两侧。
天子对此当然也很有意见,但百里燕回复只有四个字,“这样平等”,要不干脆改成圆桌会议,诸侯做成一圈,谁也别分左右前后上下,这样更省事。
此时各路诸侯皆以入席,各大门派也派了代表参加,殿中开辟了专区供门派入席,也算是开了中原历史的先例,第一次有门派参政议政。
鸿恩殿的中央悬吊着九座硕大的水晶吊灯和二十座挂灯,清一色工业照明大灯,照的大殿灯火通明。
此时相国贾宙起身向众人行礼,最先开腔说道:
“诸位,今日召集诸侯大会,旨在今年联兵北伐。此前三战三捷,扬我中原神威,驱逐腋目指日可待,不知诸公可有北伐良策。”
话音刚落,燕国特使郭通先说道:
“三战三捷是不假,但我燕国这一仗伤亡军民数十万,国力困窘民生凋敝,已无力再战,北伐恐力不从心。贾相国之意本使不敢推脱,但要举大兵北上,恐爱莫能助。”
“言之有理。”陈国特使蔡谦道,接着又说:“燕国居于中原腹地,一战尚且伤筋动骨,我陈国远在西海,国小民寡,国力远不如燕国,若也这般一场恶战,伤亡军民数十万,恐怕是要亡国呀。
然虎狼窃据北地,乃我中原之大患,我陈国即便是砸锅卖铁,也不能辜负天下民意,任凭虎狼屠掠我中原苍生。然我陈国国力有限,恐也不能出大兵北伐,还望各国体恤我国难处。”
蔡谦一番话等于废话,说与没说没两样,但立场足以代表国小民寡的五个诸侯。
:。:
………………………………
第1208章 诸侯大会(2)
接下来歧国没有开口,因为百里燕就坐在歧国特使身边,就是想开口,只要百里燕脸一黑,马上也得改口。
宋国有晋国的压制,都推给了王砺,赵国远在西海边陲,哪怕他说举全国之力出兵一百万,百里燕肯定信,因为是步兵,走也得走一年,等到了咸国开始整训,黄花菜都凉了。
诸侯特使都在自说自话,但调门都很一致,打可以,但国情不容许,所以可以象征性的出兵。
卫国方面更直接,楚业干脆闭口不谈,因为百里燕许诺过,卫国第一轮出兵结束后修整两到三年,这才过去三个多月,咸国此时若要他表态,他大可直接拒绝,如此咸国脸上会很没面子。
取得了“多数”诸侯的一致意见,贾宙走近天子跟前俯身说了几句,天子随后令人传话给薛钟,薛钟又原话带给咸王:
“大王,天子传话问大王,对诸侯所议有何见解。”
“传话给天子,寡人赞同诸侯所议。”
“诺。”
薛钟将咸王话原封不动转述天子,随后天子侧脸看向咸王,咸王也侧面而视之,竟然还“善意”的笑了,天子很是尴尬的点头会意。
下刻咸王坐直了腰板,咳嗽了两声,身后待命准备的内府总管严聪,拿着麦克风和一台音箱置于咸王跟前,此时众人皆不明咸王此举何意,待咸王开口时,只觉得声似洪钟高亢有力,众人无不吃惊。
“诸公所议,寡人以为,方才诸公所言颇有道理。毕竟嘛,诸侯国小民寡,不能与寡人咸国相提并论,寡人都能谅解,想必天子陛下也能谅解诸公良苦用心。”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一片火辣,一旁平坐的天子虽然声色全无,但脸皮子感到了明显的酸辣,甚至隐隐看到一阵抽搐。
咸王一席话,无疑是结结实实给了诸侯一人一个耳光,也给天子一个掴。
按咸王这意思,诸侯都不出兵他能理解,换而言之咸国不出兵,那大家也该理解喽。但这还没完,姜蛰还接着说:
“寡人以为,既然诸侯无力北伐,不妨与那畜生好好谈谈,或许还有一两分余地也未可知。”
这时长孙特使张酥起身向咸王略施一礼说:
“咸王这是要陷我长孙于万劫不复之地呀,而今那畜生占我国土六成之多,几乎打到我国都城下,与之说和,其非与虎谋皮,他们岂能善罢甘休,还请咸王尽速出兵,救我万民于水火呀。”
“张使何必心急呢,寡人何曾说过见死不救,是诸侯已不堪再战。既如此,我国空凭几十万人马独自北伐百万虎狼,如此岂非是自寻死路。
寡人之意欲行缓兵之计,先令诸侯修生养息,争取时日恢复国力,而后再北伐收复贵国土地,岂不把握更大。
且据我国判断,腋目同样元气大伤,其从万里之遥渡海而来,所能供给兵士只有那些,短时内再无继续扩大之可能。
而今联军三战三捷,加之过去七年重创数次,腋目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其若有胆量,我诸侯联军亦能征善战,每年歼击其二三十万,三四十万人人马还是颇为从容。待诸侯养足了力气,再北伐也不迟嘛,呵呵……”
咸王侃侃而谈,显得很是从容,唯有诸侯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心里酸辣无比。
姜蛰此言看似是对长孙所言,实则是说给所有诸侯听,今天长孙是这个下场,日后你们自己也掂量掂量。
反正腋目南下的兵力短期内就那么多,现在既然知道局势可控,日后再入侵其他诸侯,也可以不急于收复,先拖着再说,等咸国卯足了力气再打也不迟。
此时公良修王砺二人目光都齐刷刷看向了百里燕,心里都在吐血,前几天还在信誓旦旦要北伐,今天咸王开口就和谈,你这又是做局呢。
公良修王砺其实都很明白,谈判是要筹码的,拳头不硬,人家根本不鸟你,反显得你心虚,中其下怀,所以现在和谈根本谈不出有利的局面。
但显然现在没人敢于提议北伐,谁提议北伐,谁出兵出钱出装备,天子也不敢,只能干看着咸王一人在唱戏,咸王都提议不北伐,天子提议北伐那就是接了咸王的烙铁,还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
此时坐于宗门一席的陌舂子看在眼里,心里同样气的吐血。
原本只要咬定了咸国北伐,梁国就能全身而退,然后推咸国与诸侯北伐,无论成败对梁国皆有利,而今咸王干脆顺势而为做赖皮,不免让他此前的计划落空。
咸王一席话引得殿内议论纷纷,唯有晋志国仍然沉得住气,这时百里燕突然起身,向咸王与天子行礼:
“大王,臣有话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