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少假黄金。
他们平日接触黄金机会并不多,愣谁见了这么多黄金,也把持不住中饱私囊以备后患,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假黄金关系经济命脉,大量流入市场危害极大,黑巾军庞大的后勤补给,也许正是拜假黄金所赐。
如今中饱私囊的东西被说成假货,众人心里会怎么想,只会认为谁挑起这件事,谁是见钱眼开心怀不满。所幸假黄金一事赵逊早前已经知晓,这件事处理起来倒也容易。
之后随姜乾前往瑞田军仓了解电石情况,何猛占了军仓后调了一千人把手,进出都需何猛手令才能进入。
电石都堆放在一个事先挖好的地坑之中,坑上有雨棚,雨棚上铺着油布,由此看来黑巾军也是知道电石是不能沾水的道理。
电石有两堆,粗略估算有一千多斤,量不算太大,战时攻城以每人背二十斤计,一千斤只要五十人便可搬运至城门下,烧毁整座木质的城门。
但显然瑞田不是黑巾军唯一的军仓,黑巾军中军辎重营应该有更多。以五倍计算,至少也该有五六千斤,足够烧掉陔陵四座城门,还能攻下王宫。
何猛昨夜初得电石,因遇水着火,于是取了个“水燃煤”的雅号,倒也说得上贴切,然后让人拉了几斤送去给赵逊验看。
下午,赵逊、姜闵亲自赶赴瑞田犒赏三军布置防务,同时还有件更为棘手的事等着处理。
昨日抓获黑巾军俘虏三万四五千人,擒获千夫长十七人,万夫长一人,这是黑巾军自起事以来,第一次抓获万夫长,这三万四五千人怎么处置成了当下最烫手的山芋。
这三万四五千人中,孙国人占了五成,咸国人占三成,其余来自长孙、志国、徐国、燕国、梁国、卫国等国,与此前俘获敌兵所交代的情况基本一致。
【注1】电石最早于1836年由英国化学价戴维·爱德蒙德在研究乙炔时,高温加热木炭与碳酸钾,偶然发现钙化钾,后因电力技术与电加热发展,配方更为廉价的煤炭、石灰配方钙化碳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
………………………………
第184章 发端
经赵逊亲自审讯,此番抓获的黑巾军万夫长系孙国镇东军哗变将领温舫,此前已经官至右都督,孙国镇东军哗变的神秘面纱,也因温舫的被俘彻底揭开。
据温舫交代,镇东军哗变之前两年,就已经有人秘密联络他们,自诩是苍天派遣的圣使,要求温舫顺天意起兵诛除天下无道暴君,并将一粒碎银锞丢进盛有清水的碗中发誓说,倘若是苍天之意,这粒碎银锞定会被上天收去。
温舫作为本来不以为然,只当是宵小之徒犯上作乱,假借天意造反罢了,正当要将来人拿下之际,碗里的碎银锞突然没了,温舫等人顿吃一惊,当真是以为来人使出了仙术,令苍天收回了碎银锞。
当然,仅以此种所谓的仙术神技并不能能让温舫心甘情愿的就范。
来人为进一步笼络温舫,一口气拿出了十根“真金”,并告诉温舫,拿着这些真金可去指定地点消费,尤其是妓院、乐坊这等风雅之所,并美其名曰苍天给予归顺者的眷顾,只要温舫接受他们的控制,可以得到世间一切荣华。
除温舫一人外,当时镇东军大都督以下将官十之七八被黑巾军派遣的圣使以各种名义的仙术、神术所蒙蔽,而后再以女色、金银等物腐蚀控制人心,进而进一步落入黑巾军的魔掌。
而此番起事的各地哗变军队,一多半是是早前就有了暗桩,其余或多或少受到了仙术、神术的蛊惑,在胁迫之下叛投了黑巾军。至于老百姓,那就更容易了,只要有人带头造反,老百姓活不下去,就只剩下造反这一条路。
此番驻扎瑞田的黑巾军多达八万五千人,其中五万人是孙国人,一万五千人来自咸国,剩下的来自中原各地五湖四海,成份构成几乎是最底层的穷苦大众,作战最凶悍的并非各国哗变军团,而是奴隶。
但凡是对权贵勋戚的迫害残杀,无一例外是奴隶军手挡其中。
究其深层原因,奴隶的拥有者无非就是世上的权力阶层,奴隶主对奴隶的妻女同样还是奴隶,奴隶主有合法的肉体剥削,更进一步加重了奴隶的反抗意志,奴隶造反首先杀的就是奴隶主。
黑巾军之所以迅速壮大,兵员最大的来源便是奴隶,内应也多来自奴隶。奴隶不上户籍,此前各国有多少奴隶都不计入户籍。
根据温舫所述,仅黑巾军已经打下的城池解放的奴隶、贱籍、囚犯就达到百万之多,孙国万川、彭源两郡便得奴隶、贱籍、囚犯二三十万众,南下志国之所以退回孙国,很重要原因是解放了近三十万奴隶,又得两百多万人口,来不及整合人马,只能裹挟老百姓北撤。
志国西北奴隶绝大多数是历年与志国交战后被俘的咸国、孙国战俘。黑巾军解放之后,十之八九编入了黑巾大军四处征战。
此前估计黑巾军总兵力应在八十万上下,人口五六百万,现在来看,形势实则要比预料的更为严峻。
孙国是大国,土地面积与晋国相当,但人口有四千多万,常备戍兵有五十万,鼎盛时期常备军力一度膨胀至八十万。
彭源郡失守后,孙国损兵十万,万川郡失守,再损兵五万。上关郡一战,孙国调集大军二十万,被黑巾军正面击溃,黑巾军反而又得孙国降兵近十万,此消彼长之间,黑巾军仅在孙国便得正规军近二十五万。
后又南下志国,北上长孙,陆陆续续哗变近十万大军,攻入咸国后川阳关哗变,坛城哗变,黑巾军再得咸军、郡兵、义军近七万,也就是说,仅正规军就有四十万。
此外还有百万奴隶得军二十万,造反的老百姓,以及各国投奔的所谓义军总计过五十万,仅仅不到半年之内,黑巾军的总兵力便膨胀到了一百一十万,下辖人口近九百万,创下自亥朝开国以来,中原两千四百年历史前所未有之空前浩大军团。
对温舫的审问一直持续至下半年,此前众多不得而知的内幕由此得以还原。
黑巾军起事最早要追述到两年前,甚至更早,他们的后勤供应据温舫自己说,除了被服、草药之外,粮草、军械供应源源不绝,后方的黑巾军甚至已经开始装备黑巾军自己打造的铠甲军械。
此番攻打陔陵的目的,意在占据都郡平原,控制北海广大平原这块中原最大的粮仓,谋求形成背靠北海,西邻残孙,南面志国,东和晋国的局面,长孙国这个鸡肋此时根本不在黑巾军眼里。
当问及黑巾军统帅圣焱天王底细,温舫作为万夫长,竟也没见过圣焱天王的如山面目。
黑巾军内部的军政架构极为简单,万夫长听命于天王,万夫长之间再选主将,天王平日都戴着面具示人,因此没有几个人真正见过圣焱天王。
除圣焱天王之外,黑巾军还有十一天王和三十六天师,以及大祭司,平日都戴着面具,此番降雪是圣焱天王于二十日前军机会上传达给各军万夫长,做好御寒准备,一旦永兴河冻住,各军各营全线度过永兴河,全歼咸军。
温舫起先也不相信,他对黑巾军的仙术多半也是将信将疑,这么热的天哪里可能下雪,更何况咸国地处北海,历史上就没下过,相信的人根本不多,尤其是咸国人,更不相信七月份下雪。
直到五日前,随军天师在中军大营设坛作法,以苍天之名信誓旦旦立下誓言,要在五天后降下神雪诅咒咸军,昨日确实也是老天帮忙,下起了鹅毛大雪,黑巾军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异常,都以为是天意所致此战必胜。
谁曾料到大雪下了一个时辰,突然暴雨如注,棉衣浸透了雨水冰冷刺骨,更没料到咸军会在乌坪强渡永兴河正面强攻,结果便是冻僵的黑巾军一击之下溃不成军。
时至第二天佛晓,温舫心知走投无路,全盘了交代了十之七八,内容都与黑巾军起事以来的作战和所谓的神术妖法有关。
马庚河吕济之战,温舫是从孙国赶赴战场,抵达马庚河时只参与了外围包围,并未投入作战。
清晨十分,众将都熬红着眼,温舫面如死灰的站着,众目睽睽之下继续道出实情:
“吕济将军战败,末将也只是有些了解。决战当日,吕济将军被困于马庚河盘,末将当时率军在东翼十里处待战,听得远处吕济军方向传来几阵巨响。
约莫一刻之后,吕济军突然失火,随后便溃不成军,被黑巾军四面围住而全歼,至于天师究竟做了什么,此事只有几位天王与天师知晓内情,我等万夫长对此毫不知情。”
此时赵逊攥着拳,脸上阴晴不定起伏着怒意,此刻他也许真想一刀结果了黑巾军的天师,为吕济,为许嵩二将报仇。他强压着怒火,沉声问道:
“本帅再问你,军仓之内的黑紫色石堆,你等又是作何打算。”
“回赵帅,是圣焱天王赏赐有功将臣的圣物,但凡遇城门,以此石放火,可烧城门。”
“那又是从何而来?”
“据末将所知,应是天师所给,至于如何而得,末将也实在不知。”
天师在黑巾军中的地位在十二天王之上,十二天王姑且算是黑巾军的主帅,那君父万涅就是他们的首领,天师的权威往往凌驾于统军作战的天王之上。
每次大战前夕,黑巾军天师都要设坛作法至使用所谓的“仙术”鼓舞士气,黑巾军将卒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对天师的仙术是深信不疑,对战局的发展往往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只是不知道,这次向天借雪失败之后,黑巾军的天师要如何向黑巾军的信众解释老天爷突然变卦,也许他们总有自圆其说的办法。
众将陪审一宿,已是疲累不堪,赵逊正欲将温舫押下散帐之际,守在帐外的薛胜来到跟前,凑近赵逊说了几句,赵逊蹙眉点了点头,薛胜旋即离去。
少时,百里燕(既魏贤)小心翼翼端着一碗水走进帐中,将水碗搁在赵逊面前。
“赵帅,已经准备妥当。”
赵逊此时半信半疑的捻了捻长髯,对温舫所言苍天收走碎银锞之事仍有顾虑,一直怀疑是黑巾军天师使了什么诈术,但不得其解。思酿片刻,先看了看碗中的水,水至清见底,与寻常喝的水并无二致,又看去百里燕说道:
“那好,开始吧。”
“诺!”
此时众人围上前来,温舫也在咸军甲士押解之下拖到跟前。
只见百里燕从怀中掏出一粒碎银锞,碎银锞大小与花生相当,放入水中不久,先是冒出气泡,随后慢慢变小,最后直到消失不见,偌大的碎银锞当着十几双眼睛的面凭空消失。
见此一幕,帐内诸将议论纷纷,姜氏父子面面相觑,赵逊蹙眉立即问道:
“温舫,当日情形可是如此?”
温舫愣愣吃惊,机械的点了点头愣怔说道:
“是,是如此,末将当日所见正是此景。”
“看来其中果然有诈。来人,将温舫将军带走,好生看押。”
“诺!”
左右甲士上前将温舫带走,众将随后散去,嘴里津津乐道的仍是方才白水化银的神技。
………………………………
第185章 妖术的秘密
帐中此时只剩姜氏父子和百里燕(既魏贤)三人,赵逊负手而立,紧蹙着眉头来回踱着步子,气氛立时沉寂许多。姜闵看着案上那碗水,心中疑窦丛生:
“魏贤,碗中白水究竟有何玄机,为何银石落入其中竟能凭空不见?”
姜闵问道,姜乾直愣愣的瞪着,想是觉得百里燕此时总不能说不知道了吧,否则定是要怀疑他在电石一事上说了谎。
百里燕倒也不打算隐瞒,他淡淡一笑说道:
“不瞒主公,碗中之水乃硝石所炼酸水,名曰硝酸【注1】,银石遇硝酸便化入其中,并非凭空变走。”
“那遇金子呢?”姜乾又问。
“遇金则不化,故而黑巾军只能以此雕虫小计欺骗不知者,令其掉入彀中。”
当温舫提到将银子放入水中能凭空不见,百里燕转眼想到多半是是硝酸与银发生化学反应。
现代工业化规模生产制备浓硝酸,一般都用氨水备制,时下虽然不具备氨水反应条件,同样可以通过干蒸法得到大量硝酸。
只需将硝放入密闭的锅中,而后隔火干蒸,硝受热后产生含有硝的气体,将气体导入水中,然后可得到稀释后的硝酸溶液。
银离子属性不活泼,极难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用活性更高的硝酸根粒子将银离子置换,或者更厉害的王水,由此可得到硝酸银。
而金元素惰性强于银元素,因此硝酸、硫酸、盐酸都无法在常态下以酸根置换金元素,只有将硫酸加热至高温,可强行于金元素发生原子置换反应。或者使用王水,但王水腐蚀速度依然很慢,达不到短时内消化大颗粒金银的目的。
这些道理无需说与姜氏父子,说了也是对牛弹琴。此时赵逊突然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姜公、魏先峰,你们不觉此事蹊跷?”
“蹊跷?”姜闵不解,忙问道:“赵帅请说,孤愿闻其详。”
“按温舫所言,黑巾军起事前两年找他暗中联络,当时便有了假真金。而假真金的需制成制式寸金,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少说要一年半载。
如此算来,黑巾军起事定是在三年之前。而要谋划如此浩大逆天之举,能是一两人,三五年所能办到之事?”
“赵帅意思是说,黑巾军密谋起事当在四五年前?”
“正是,四五年前正值中原大旱,咸西、丘南两郡民变,奉阳君造反,这时间是否过于巧合了。”
“赵帅是怀疑,当年咸西之乱早有黑巾军的影子。嘶……”
姜闵大吃惊,百里燕对五年前咸西、丘南两郡叛乱有所了解,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十二年前公孙岳的新政《农桑令》上。
五年前的大旱,中原普遍受到影响,但发生大规模民变的,只有咸国一家。要说黑巾军当年就参与这场民变,似乎说不通。
咸国的民变,最终引发了晋国伐咸,黑巾军倘若当时发难,中原大旱的灾情同样能点燃民愤,而且咸国不得不两线作战,最终亡国也是有可能的。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黑巾军密谋起兵准备不足,不足以掀翻中原的既有政治利益格局,打破各方势力的平衡,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
直到去年的蝗灾,有愈演愈烈持续蔓延几年的势头,恰恰引发了比五年前旱灾更为声势浩大的民怨,这是最终促使黑巾军起事的爆发点。
“姜公,此事今日只有你我四人知晓,来日回朝,切不可与他人提及。”
“莫非赵帅以为,朝中有人暗中勾结黑金叛贼不成?”
姜闵猜测道,此时赵逊目光凝重看了眼他,又扫了两眼姜乾和百里燕,点了点头意味深长道的说道:
“当年奉阳君之事,你我四人皆清楚。奉阳君造反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你我四人又知道多少呢。”
赵逊言语间暗有深意,隐隐怀疑当年奉阳君的造反,绝不是晋国在背后撺掇,借机发兵那么简单。
倘若晋国知道咸王姜亥是个野种,断然是要不能默认姜亥杀了姜赫。而如此紧要的消息,晋王决策攻打江东之时,为何会不知道。
是晋国内有人作梗,还是咸国有人能呼风唤雨买通晋、咸两国的内奸,做下如此惊天之局,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中原腹地有一股未知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黑巾军仅仅是他们为实现野心的爪牙。
离开大帐,走在回广信军营的路上,姜乾与姜闵说道:
“父亲,赵帅是否多虑了,朝中怎会有人暗通黑巾妖孽。”
姜闵阴着脸,突然停下脚步,沉吟说道:
“黑巾军能在短时之内席卷中原,幕后若无人操弄,实难成气候。
当初黑巾军乍起,罗先生曾与为父说起,这黑巾军背后定有权财亨通者相助。
起初为父也不甚相信,如今看来,黑巾军背后定是已经与朝中某些败类暗通款曲,想来可恶啊。”
这件事罗松亭私下曾与百里燕谈及,当时还只是推测,没有实证,如今仅温舫招供的情报来看,黑巾军背后定是有大量权利和资金的支持。
否则一百一十万大军的后勤、给养供应,怎能维持四五月,即便是现代化后勤保障,一百万人的吃喝拉撒也不是件轻易解决的事,需要长期的储备和缜密策划,绝不是三五个草莽歃血为盟就能解决的过家家。
当天下午,赵逊下令各军各营前往辎重营领取水燃煤一斤,以增强各营将士对电石了解,避免发生恐慌打击咸军士气,同时严令今后再有妖言惑众者,杖责军棍二十示众。
假黄金一事最终以赵逊自己掏金子,说明利害关系,各将中饱私囊的假黄金赎回而圆满解决,为此白白损失了一百二十根寸金,要没有百里燕当初的的一箱黄金打底,赵逊一道明令强行回收假黄金,背后保不准有人要戳他脊梁骨。
攻占瑞田寨后第三天,赵逊再增步军、强弓手各一万进驻瑞田。
广信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姜乾率领驻守瑞田,姜闵继续率领剩余人马与钟衡驻扎乌坪南岸,瑞田的咸军此时增至六万,骑兵占半数以上,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黑巾军向天借雪不成之后沉寂了多日,此前预计的报复并未如期而至。
后来由细作探听才知瑞田大败之后,黑巾军损兵折将连死带伤,被抓失踪的超过七八万,这还是明面上的,因低温下雨感染风寒病倒的兵卒超过三分之一,无力再战。
值得一提的是妙天山这把大火确实让都郡多数地区降了一场大雪,因为地面热空气的干扰,大雪最终没能降在永兴河沿岸。
但整个都郡半数地区都降下了千年不见的大雪,都城陔陵更是白雪皑皑,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压塌了咸王宫不少建筑。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兴奋异常,待到当天夜里,室外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毫无准备的百姓冻死冻伤数以千计,第二天街市上冻硬的饥民流人多达数百人。
赵逊的捷报是攻克瑞田,清查战果的两天后发出,四百里飞报只需小半日,受风雪所阻,抵达陔陵已经是捷报发出后的第二天下午。
咸王得知首战大捷,欣喜之余,大笔一挥照准批准了赵逊呈送的请功录。
“呵哈哈……赵卿不负寡人所望,首战旗开得胜,扬寡人国威,实乃国之幸,天下之幸……”
“大王英明,黑巾军乃乌合之众,实不足为虑,赵将军旗开得胜早在意料之中,若无大王亲自点将,换做他人出马,定也能马到成功。”大司马姜严阿谀说道,措辞之间这一仗似乎就应该是场预料的的一样,甚至他亲自领兵出战,战果会比赵逊的更大。
这时鼎炀侯亦附和说:
“大司马所言极是,黑巾军多为山野村夫穷山恶水的刁民,实不为惧,赵将军得胜,本在意料之中。下一步大王应该立即催促赵逊与叛军主力决战,早日将黑巾叛贼逐出我咸国疆土,还百姓以太平。”
“可赵逊捷报中提到说,据黑巾军赵国叛将温舫所言,黑巾军战卒百万之中,凶悍精锐达三十万,能战之兵三十万,杂兵五十万。此番攻咸黑巾军兵马五十万,乃黑巾军精锐半数以上。仅靠咸国实力,短期之内决战无望,鼎炀侯以为,赵逊所言如何?”
咸王将捷报推到鼎炀后面前,鼎炀侯一目十行看过之后又递给了大司马姜严,相国公孙岳过目,腹中酝酿一番后说:
“大王,赵逊此言分明有托大之嫌。更何况贼军叛将之言岂能作数。臣以为,其中定是赵逊中了贼将诈计,断不可全信。”
“鼎炀侯所言有理。”公孙岳道,将捷报放回案上接着说道:“但凡乱民起事多有夸大其词,一万谎称十万,五万诈称二十万人马,十万人马便能说成五十万人马。
以臣所见,黑巾军诈称百万之众,定是空言恫吓之举。臣甚至怀疑,永兴河畔黑巾军有无五十万之众,否则赵逊以四十万众,怎能轻易大败黑巾军八万人,自身只损兵折将万余人,可见五十万之众还有待商榷。”
“但前番赵逊来报,黑巾军以妖术降雪,欲冻死我军,如今一场大雪普降都郡,该陵城内每日都有数百流民冻死街头。
寡人后悔未听赵卿所言征调厚衣,险些至寡人咸国于死地。现在看来,黑巾之势实为不假,寡人以为绝不能轻敌。”
此时公孙岳给鼎炀侯使了各眼色,鼎炀侯心领神会,上前一步说道:
“大王,赵逊此前来报是说黑巾军以妖术向天借雪降于永兴河畔,而今却是降在了陔陵,与其所言不符,可见黑巾妖术不过如此,天意也并非全在黑巾叛贼一边,而是老天有眼。”
鼎炀侯话音刚落,司马姜严又说:
“大王,眼下赵逊大军月耗粮草二十余万石,仅此一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