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言既出,姬通面抽老筋,忙是问道:

    “魏将军,此等宝刀并非孤品?”

    百里燕毫无廉耻的点了点头:

    “在下随军还有两把横刀、一柄利剑、两杆长枪,皆如这等质地。此外,魏某在北海郡麟城的荒村,还有两百多柄此等兵器,既然少将军喜爱,送一把又何妨呢。”

    “嘶……”姬通心头一惊,心想百里燕要是所言确凿,自己岂不是亏大发了。但转念一想,百里燕定是有锻造精铁的秘法,要是讨来为梁军打造兵刃,岂不大大有利可图。他又道:“魏将军军中莫非有名匠大师?”

    百里燕再次毫无廉耻的点了点头:

    “是在下的一点心得罢了,不值一提。”

    姬通脸色立时古怪起来,左右打量了百里燕,这潜台词明摆着精铁的秘方只有百里燕一人知道。思索之际,李懿怀疑道:

    “此等宝刀岂能是人皆有之,魏将军不会诓骗本将吧。”

    百里燕淡定笑着,一脸人畜无害之色,腿上的靴子里掏出匕首,从头上割下一缕发丝,从容抽出横刀正色说道:

    “侯爷和少将军看好了,此刀吹毛断发绝非虚言,魏某所赠利剑若无此奇效,在下甘愿受罚。”

    说罢,百里燕将一缕发丝压在刃口,用力吹一口气,只见发丝眨眼切为两段,缓缓飘落在地,惊得姬通目瞪口呆。

    这还是一把刀,真要是成百上千装备咸军,天底下哪还有军队是咸军的对手。姬通错愕之际,李懿乐此不疲,临时起意抽出随身的铁剑,一头架在桌案之上,势要劈剑:

    “来,看看是魏将军的刀硬,还是本将军的剑快,一击之下若是本将军剑缺了口子,本将军便是信了你!”

    姬通见状立时喝止道:

    “侄儿胡闹,刀剑无眼,若是伤了侄儿,姑父怎向你父亲和姑妈交代。典崑何在!”

    门外一将迈入堂众行了一礼:

    “末将在!”

    “替少将军试剑。”

    典崑抬头看去百里燕,门外他已经听到谈话,看到那把明晃晃的刀,心知此刀绝非凡品。他凑近上前,又仔细看了眼横刀,诚恳说道:

    “李公子执剑怕是危险。”

    李懿皱了皱眉头,颇为不服说道:

    “此乃本将军重金所求宝剑,总不能一击也受不住吧。”

    “侄儿,让典将军一试,便知厉害。”

    典崑接过李懿宝剑,双手紧握剑柄,将一头担在案上,刃口横着朝上。百里燕双手握刀试了试角度,卯足了劲说道:

    “典将军要小心了!”

    “好,试刀吧!”

    话音刚落,百里燕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典崑虎躯一震,愣是猛吃一惊,宝剑竖着径直被一切两段,几乎没有感到沉重的压手感,如同切菜一般顺利,令人难以置信。

    李懿的佩剑典崑是知道的,梁国之内排名前十没有问题,竟然竖着一击之下砍成了两段,这要是在战场上,一刀挡不住脑袋都没了。

    精铁剑尚且如此,青铜剑根本招架不住,他不禁脊背发凉冷汗直冒。要是他,绝对挡不住这一剑,甚至最精锐的细鳞甲,也挡不住如此一刀。

    姬通、李懿二人更是瞠目结舌,愣怔许久方才回过神来,此时百里燕将横刀刃口朝上,指着方才切口说道:

    “侯爷、少将军,此处乃方才切开宝剑之处,宝剑已经断,此刀却毫发无伤,依然锋利。而且此刀已随魏某征战四月,砍断利剑不下五十柄,丝毫没有留下缺口,不知侯爷、少将军,以为次刀可否称为宝刀?”

    “宝刀,当真是宝刀。魏将军方才说,营中还有此等兵器,不知魏将军可愿割爱于本侯?”姬通问道。

    “这个嘛……安梁之事,侯爷作何打算?”

    “一言为定,只要安梁有煤矿,此前条件一概作数。”

    “好,那就请侯爷出价吧。”

    此时一旁的李懿捡起已经砍断成两半的“宝剑”,啧啧直呼可惜:

    “这可是五百根寸银买打造的宝剑啊!”

    闻信五百根寸银买这么把破剑,百里燕眉头都竖了起来,自己这个外甥当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歧国都已经卖女人了,他还花五百根寸银买这么把破剑,当真是富得流油。

    姬通此时很是复杂,先是示意典崑守在门外,又来回踱了两步,心想百里燕手中这等利器五百根寸银显然是花钱也买不到,但要是一把五百寸银,一万把便是五百万,就是掏空了梁国太仓也变不出这么多银子。

    “魏将军,此刀铸刀之法当真是将军所创?”

    百里燕这次倒是没有无耻的点头:

    “制造之法关系国运命脉,恕魏某不能从命,想必我家大王也不会愿意看到此等事情发生。不过兵器可以商量,但前提是优先装备咸军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既如此,魏将军开个价吧,此等绝世兵器,需多少银钱?”

    李懿这时信口开河胡乱开腔道:

    “一千根寸银也值呀,姑父。”

    姬通心头乱跳,当真梁国富得流油呢。

    “侄儿莫要胡说,此乃军国大事,十万梁军皆装备此等兵器,一千根寸银一柄岂非儿戏。魏将军,开价吧。”

    魏贤不紧不慢,将刀收入鞘中说道:

    “三十根寸银。”

    “三,三十根!”

    姬通吃惊的张口结舌,李懿立时眉开眼笑:

    “真值呀,姑父买吧,才三十根寸银,天下哪有此等便宜之事。”

    李懿没有心肝说道,姬通立时老脸通红,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

    “魏将军,未免太高了吧。”

    百里燕摇摇头笑道:

    “这已经不算高了,铁比铜贵,时下战卒所用铁剑分为两种,一中生铁掺熟铁剑,一中熟铁剑,价格在七至十根寸银或贯钱之间,精铁剑更是要十五根寸银或贯钱。而少将军这等‘绝世’宝剑竟也花了五百根寸银,魏某的宝剑利器三十根寸银总该值的吧。”

    “可就算如此,数万,乃至十数万将士就要数以百万计,梁国再富,一时间也难一拿出如此巨量金银,就不能以铜钱折价吗。”

    “可以,但不能以铜钱折价,可以用粮草、布匹、油脂、丝麻、牲口等物折价。当然,不能以咸国市价核算,而是以梁国市价核算,否则咸国市价高,梁国市价低,以咸国市价核算,我咸国岂不吃了大亏。”

    “好,好好……我姬通自以为天下精于商道之人非姬氏莫属,不曾想魏将军还精通此道。好,就以金银、铜钱、商货三者共同折价,但不知咸国何时可以供应兵器?”

    “这个嘛,得看侯爷何时令人前往安梁探矿,咸国正等着一百五十万石粮草下锅,拖得越久,大量制造兵刃的时间也就越晚,最快半年后便可开始生产,拖晚了,一年两年没有定数,届时黑巾军卷土重来,可就悔之晚矣。”

    “如此说,咸国尚不能生产。”

    姬通反问道,这倒让百里燕回想起当初姬丰诈走白酒、酱油工艺的诈术,心想姬通一定也在盘算着合伙生产牟利骗走工艺的算盘。

    “此事不劳侯爷操心,魏某虽听命于咸王,但有所为有所不为,侯爷此来咸国,不也是如此吗。”

    “呵哈哈……”

    姬通发生大笑,李懿吃惊不小:

    “姑父,与魏将军所言何事,为何发笑。”

    “小侄儿,眼前这位魏将军便是你效仿之楷模,今后可要好生向魏将军讨教才是。”

    姬通道,心里爱恨交加。当真是低估了这个看病郎中,讹诈起来也能要人命。

    敲定了卖粮、借马、探矿、卖刀这四件事,姬通又说起此番新任策应使与梁军布防一事,重点说了姜乾。姜乾被姬通发配去了左军充任大都督策应使,也算对得起他广信公长子的身份。


………………………………

第202章 财迷一家亲

    下午,百里燕(既魏贤)一封书信让司空南将两把横刀,一柄剑,两杆钢枪送到梁国公使府上,转手便换到了一百五十根寸银,当真是好买卖。

    由于铁矿和煤炭供应紧缺,原料供应少,产能严重不足,导致价格严重畸形,横刀的生产成本就要十三根寸银,剑要更贵一些,长刃钢枪用料少,工艺时间短,要便宜些,卖三十根寸银不能说太贵,但成本确实要比现有的精铁剑还要贵,三十根寸银是辛苦钱和专利费,就算卖五十也不算贵。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技术过于超前,而矿石开采与运输技术滞后于荒村冶金技术,因此先进技术若不能与当下生产力配套,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在当前,反应到现实层面,就是经济成本的上涨。

    好在梁国是中原出名的狗大户,两百年没有战祸殃及本土,工商贸易搞的风声水起,太仓有的是银子,卖三十根真心不贵。

    与姬通谈拢交易,晚上留百里燕用饭,饭局上姬通欲用白酒灌醉百里燕套出秘密,反被百里燕不动声色识破,姬通未能得逞。

    第二天一早,百里燕返回驻地,将昨日所谈之事详细写成密信,将信交予卢皋,令他即刻转呈咸王。咸王在御花园召见卢皋,通读全信得知消息,心中深感震惊:

    “卢皋,魏贤可与你说了什么?”

    卢皋摇摇头道:

    “魏将军未向末将透露只字,只让末将将此信交予大王。”

    咸王皱着眉头,撵着短须若有所思,沉默良久才道:

    “此事寡人知道了,你回去转告魏贤,寡人许他坚壁清野之策,其余诸事,待两月后再做定夺。”

    “诺!”

    咸王考虑再三,觉得这是空手套白狼的好处,成了咸国得利,不成,是魏贤自讨苦吃,不妨一试。

    卢皋离开不久,一宦官匆匆而来:

    “启禀大王,相国、大司马求见。”

    “告诉他们,寡人正与兰渊公主和轩亭侯叙谈家事,让他们等着。”

    “诺!”

    宦官退走不久,咸王来到御花园荷花池廊亭下,兰渊公主与丈夫轩亭侯正等候在此。

    “王兄!”

    “咸王。”

    夫妻二人深施一礼,姜亥哈哈大笑,很是随和。

    “免礼吧。”

    “谢王兄。”

    待等三人径自落座,姜亥屏退左右宫女禁军,随后便与轩亭侯说开:

    “妹夫啊,最近生意如何呀。”

    “托大王的福,收益尚可维持。”

    “是啊,咸国正值多事之秋,到处都要用钱粮,是难为了你这妹夫。”

    这时兰渊公主插话说道:

    “王兄看你说的,这些年风风雨雨,乔廉赚的够多了,王兄你是没瞧见路边浮尸饿殍,无不是被活活饿死在路边。妹妹这等女子生在帝王世家,安享荣华便是知足了,再多不能吃穿的金银囤在家中又有何用。”

    “呵哈哈……妹妹所言极是。”

    姜亥徐徐大笑,轩亭侯尴尬说道:

    “这些年侯府赚的其实并不多,都被大司马、相国等人圈走了多数,侯府实在说不上富裕。”

    “妹夫是担心寡人向你伸手吧。”

    “不不不,臣的一切都是大王给的,臣断无此意。”

    轩亭侯摇头连连如同拨浪鼓一样,一旁兰渊掩嘴笑道:

    “王兄别听他的,他这辈子就知道钱,我这个妇人还没他的珍珠值钱。”

    “哈哈……寡人最欣赏妹夫这点,爱钱。天下谁人不爱钱,寡人也爱。没有钱粮,何以驱使兵将为寡人所用,我看妹夫就没错。”

    “王兄瞧你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侯府是太仓呢。”

    “有何不可,咸国既寡人的,寡人既是咸国,寡人说行便行。对了。”姜乾突然话锋一转说:“馫儿今年及笄了吧。”

    兰渊公主点头道:

    “过年就是十六了,馫儿还小,妹妹还指望馫儿守在身边多留几年,王兄不会要馫儿远嫁晋国吧。”

    “诶,已经嫁了寡人一个公主,岂能再赔个郡主,他们痴心妄想。寡人最近替馫儿物色了一个绝世英才,暂时先将馫儿许给了他。”

    “此事怎能不先问问妹妹,王兄就擅自做主呢。”兰渊公主埋怨道。

    “妹妹莫急嘛,寡人只许他,又没下聘礼定情愫。先放他一年,若是寡人满意,再嫁馫儿也不迟嘛。不过寡人有言在先,此事若成,馫儿不能是正室,还望妹妹不要计较啊。”

    姜亥没有心肝说道,闻信女儿只能做个侧室,兰渊公主立时火大:

    “什么啊,王兄赐婚还不能是正室,这是谁家的才俊,还能与王兄讨价还价!”

    “听寡人说完嘛,广信公先下手为强,将广信郡主已经下嫁给此人,若是强行退婚,广信公定生谋反之心。”

    “什么人如此值得拉拢,竟能让广信公招婿。”

    “可不是,一代奇才呀,当年寡人若是用他,又岂能丢了江东东郡,他可是个不得了的人。”

    “王兄说天花乱坠,此人到底是谁。”

    兰渊公主追问道,姜亥不徐不疾说道:

    “去年陔陵城中有个郎中姓魏,名曰魏贤,乃赵逊府中的门客,在城西开有医官益草堂,益草堂招牌如今还尚在,妹妹可曾听说过。”

    “是他啊,不就是医术高明些吗。”

    兰渊公主不以为然,这时许久未言的轩亭侯两眼精光直冒,呵呵笑道:

    “原是广信的魏贤,没想到竟是此人。”

    姜亥闻讯诧异,看去轩亭侯说道:

    “妹夫也知道此人?”

    “是啊,此人医术、谋略的厉害我不曾见过,倒是他精于商道,我是知道些的。”

    “哦!”姜亥愈发好奇,追问道:“说与寡人听听。”

    “大王有所不知,这魏贤名下有一荒村,荒村有三件名器。一者红、白、黑三瓷,红的滴血,白的通透,黑的幽亮,敲击之下声如钟罄清远悠长。

    二者寒冰,我亲自遣人前往广信实地查探,广信城内醉香居确有寒冰,来源便是荒村。

    其三肥皂,可沐浴,丝滑如油脂,可洗净油渍,比之碱水、皂角强百倍。”

    姜亥听的津津有味,心想这些事情赵逊倒也说过,占了荒村收入的绝大部分,姜亥当时不以为然没有深究。公孙岳、姜严等人更没有说起此事,现在轩亭侯乔廉所言更让姜亥恼火,倘若早用赵逊三年,咸国也不会落魄至今天这步田地。

    “妹夫啊,这荒村所产瓷器果真就比御用司贡瓷更胜一筹?”

    “大王,岂止更胜一筹,当真是薄如白纸,透如美玉,天下难得的名器,要是将这等制瓷手艺收进自家,何愁天下财势不为大王所用。”

    轩亭侯三句离不开钱字,咸王哈哈大笑:

    “呵哈哈……如此说,这个驸马轩亭侯是认下了?”

    这兰渊公主唬着脸,眼色示意丈夫轩亭侯闭嘴,转而又与姜亥说道:

    “馫儿还小,王兄不还要观察他一年两年不是嘛,再等两年也不迟。”

    “妹妹莫不是担心王兄坑了馫儿不成。”咸王说完大乐。

    “妹妹哪儿敢,听说广信公之女姜蓉厉害的紧,馫儿还小,我这做娘的是担心香儿早过门吃亏。”

    “那妹妹就不怕姜蓉先生下个一儿半女抢了嫡位?”

    “那也没办法,谁让姜蓉大我馫儿几岁。”

    “也罢。”姜亥叹息道:“那就再等一年两年。”

    敲定这门亲事,轩亭侯乔廉乐的眉开眼笑合不拢嘴,被兰渊公主看到,一眼又瞪回了原形,丝毫不敢得意忘形。

    百里燕正式出任梁军统帅安泰侯姬通策应使消息,于两天后正式传开,西寰闻讯此事愣怔了半晌,仿如做梦一般,乍以为是弄错了消息:

    “顾晨,此消息准确?”

    “千真万确,梁国公使府禁卫森严,难以刺探消息,魏贤策应使一职四日前便已任命,今日这才传出消息来。”

    “我晋国一人也插不进,咸国一口气派去六十多人,着实可恶!”西寰娇媚的容颜立时浮出一分厉色。

    “这……咸王突然重用赵逊,冷落公孙岳、姜严等人,似有推倒内阁之嫌,会不会是咸王与赵逊共谋?”顾晨猜测道。

    “绝无可能!”西寰否定道:“赵逊熟稔兵法却不善政斗,咸王也绝无此等手腕,其背后定有高人相助。”

    “那总不能是鼎炀侯和王太后吧。”顾晨大胆猜测道。

    “鼎炀侯就是个废物,王太后与姜严、公孙岳是一党,怎可能斩自己臂膀。咸王现在不动声色借由姬通之手超擢魏贤,要么是安泰侯之意,要么是另有高人指点。”

    “可当日百灵园中,未曾听说咸王与魏贤有过深谈话,要说有高人指点,似乎并无依据。只有魏贤与安泰侯之子有救命之恩,如此说来倒也不无可能。”

    “安泰侯能为一个魏贤出兵十万远征咸国?你也不好好想想,魏贤何德何能,让安泰侯兴师动众。梁军此来绝不可能是为咸国,其中定是还有我等尚未知晓的内情,这安泰侯翻脸无情,真不知道父王怎么想的。”

    安泰侯姬通去年去晋国给儿子姬康说亲,晋王允诺将太子姒钧年仅六岁的长女许配姬康,以加深晋国与梁国的关系。

    原以为安泰侯率军远征,怎么也该给晋国脸面,让魏涵出任安泰侯策应使,现在非但魏涵没能出任策应使,反让魏贤出人头地,西寰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顾晨,广信公不是将郡主姜蓉许给了魏贤吗!”西寰问道。

    “是,消息也是前日从姜乾的营中传出,据信姜乾闻信勃然大怒。”

    “哦,看来广信军内部也不和谐,姜乾对这个妹夫似乎并不热络。”

    “殿下的意思是?”

    “下午本公主入宫打探咸王口气,看看咸王是何态度,你去盯着相国、大司马府,将公孙岳、姜严情况打探清楚,魏贤此事恐怕绝没那么简单。广信公都嫁女了,咸王若要用赵逊、魏贤,岂能容下这桩婚事养虎为患”

    “殿下所言极是,属下这就去办。”

    西寰并不担心半死的咸国将来还能翻出什么大风大浪,而是担心魏贤是歧国人,其终究不会为咸王卖命,定是要利用咸国虚耗晋国实力,让晋军撤出歧国。


………………………………

第203章 小试牛刀(1)

    当天下午,百里燕(既魏贤)出任安泰侯策应使消息传到广信军大营,姜闵心惊肉跳忐忑难安,破口大骂赵逊是背信弃义毫无廉耻之徒。

    “赵逊匹夫安敢出卖孤,他安敢!”

    “主公,赵逊之事应该绝非偶然,其当初投靠主公,现在看来只是权宜之计。”罗松亭道。

    “那又如何,他也脱不了干系!”

    “主公稍安勿躁,赵逊为人耿直顾全大局,现在又手握重兵,北海郡全都依仗广信城军力独支,赵逊断不会此刻便于主公兵戎相见。”

    “那是要秋后算账不成!”

    “这倒也未必,主公已经拉拢了魏贤,只要主公安分守己立下盖世奇功,赵逊绝无兵戎相见的决心。咸王眼下只剩半壁江山,北海郡人口又占了四分之一,财税占了四成,咸王想要翻脸,他也未必有此胆量。”

    “那又如何,孤被赵逊圈在冠汤渠动弹不得,如何立下奇功。”

    “此事倒也简单,主公令郡主与陈韵风以护城为由拒不出兵,北海郡无广信兵援手将独立难支,若是蒲城丢了,北海郡与雷城之间再无陆路通道,届时主公请调北返北海郡拒敌,赵逊绝不会拒绝主公。”

    “倘若赵逊不准呢?”

    “断然不会!”罗松亭肯定道

    “为何?”

    “蒲城乃连接雷城门户,蒲城若丢,囤聚雷城之晋军必然会师东进打下蒲城,赵逊绝不会让此事发生,广信不出兵,赵逊无可耐,故而只能令主公北上救援。”

    “可如此一来,赵逊会否记恨孤。”

    “赵逊嫉恶如仇,主公上次拒绝先发攻打瑞田就已见端倪,眼下赵逊明面上尚未与主公决裂,尚且顾全大局和主公脸面,故而只能以完婚为名,让陈韵风与郡主率军南下,抽空广信,让赵逊无话可说。”

    “这行吗?会否被黑巾贼所趁?”

    “断无此等可能。广信城距蒲城远,距鼎炀近,鼎炀城定不会坐视广信城失守。不过安全起见,主公当令夫人与公府家小一起南下,留守精兵数千协防广信,如此广信守军只能守而不能出援,蒲城必然被黑巾军所困。”

    “那何时动手为好?”

    “眼下秋收已尽,黑巾军起事半年多来不曾整饬,故而明年春耕之前,黑巾军不大可能大举用兵,此间令郡主南下完婚倒也安全,却不合时机,在下以为,当在明年春耕之后,黑巾军再起兵戈之前,令郡主以完婚之名南下,可让赵逊无话可说。”

    “好,就依罗先生此计。”

    当天夜里,百里燕骑马赶到赵逊中军大营,就坚壁清野之事找其磋商。

    “赵帅!”

    “免礼,过来坐吧。”

    “谢赵帅。”百里燕凑近坐下继续说道:“赵帅,坚壁清野之事大王想必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