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操的主厨-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稍微,今晚可以吃点热乎的了……”荀彧稍微松了口气,连续两天行军,对于她这个喜欢美食的吃货来说,根本就是一种折磨。
好在王庸,已经最大限度照顾到她的口味,好歹没有出现厌食的情况。有时候王庸都觉得,荀彧的这个情况,不会是个病吧?!
顿了顿,似乎听到了王庸的嘀咕,于是回答道:“现在是枯水期,建造堤坝的难度并不大。看看这个河流,实际上也就是四尺(汉尺每尺23。1cm),关键是水流缓慢,可以迅速在这个基础上修筑堤坝。同时水位那么低,对方只怕甚至找船都不需要,直接就开始渡河,到时候足够让他们吃亏的!”
的确,大部队刚刚来到河中间,数百米的宽度,足够让那些精锐部队来到中间的部位。到时候大水袭来,精锐部队瞬间被冲走,就算有船怕也没办法抵挡。
水面恢复正常之后,曹仁的部队会从另外一边发动袭击,而曹操这边也会在这里正面突袭,如此两边夹击,这便是这次战斗的全貌。也就是说,其实曹操根本没必要亲自冲锋,甚至没必要亲自过来!
“我算是明白了,你们在算计许都那些家伙……”王庸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有些话,看破不说破,就可以了!”荀彧神秘一笑,没有给出回答。
“可就依靠这个计谋,真的没问题,黄巾贼那边可有二十万人,主战部队,估计也有三四万吧?”王庸还是有点担心。
“没什么好奇怪的!”曹操却是走了过来,“换了十多年前那阵,这群家伙还能算是一支军队,有组织,有纪律,而且都能够为了信仰豁出去。可自从张氏三姐妹伏诛之后,残部割据地方,和地方官府游斗期间,虽然的确精锐了一些,不过也完全野性化。
现在的他们,已经不能说是军队,只能说是一群烧杀抢掠的贼人。贼人根本没什么几率,也没有信仰可言。首领能够统领他们,便是依靠大量的奖赏作为保障。而且首领本身不学无术,基本上的战术战略都不懂,打仗完全是依靠以往的经验。”
说到这里,她指了指前面,继续说道:“比如说,看看眼前这条河,一般人看到敌军在河对岸扎营,只怕会先一步放出斥候。
但他们不会,贼人互相之间其实并不信任,所以生怕别人先走一步,会把好东西都给抢走,于是都是一起行动,这意味着没有斥候,互相之间也不团结,更别说这是四股贼人集结起来的部队,更加没办法做到心齐。”
“也就是说!”荀彧进行了最后的总结,“我们的计谋,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施展。就算不成功,这种如同散沙一般的乌合之众,我们也根本没有放在眼里,最多是对付起来,稍微麻烦一些而已,不足为虑!”
作者君准备全职,能不能吃饱,就看各位要不要投食了。
。顶点
………………………………
第233章 数万贼人渡河来
两个到三个,任何一场战役,都必须要准备两个到三个方案,然后根据三套方案可能出现的后续情况,制定出两到三个后续方案,这个是基本中的基本。
谋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战术战略的比拼,简单来说就是下象棋。
能下到什么程度,首先取决于‘知’的程度,也就是情报。知道得越多,针对性越强,甚至从一开始,就能够把敌人将死。反之,知道越少,越要步步为营,免得落入陷阱。
很可惜,如今这批黄巾贼,对于荀彧这样级别的谋士而言,连对手都算不上。
“敌人虽然愚蠢,不过在战争结束之前,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王庸提醒道,其实这句话便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而已!
“诶呀呀?”荀彧饶有兴致的看向王庸,“无忧挺懂的嘛?不过放心好了,我们从来没有,因此敌人是一群不足为虑的乌合之众,就会把他们当成路边的蚂蚁一般的存在。”
蚂蚁?这个程度有点惨,二十万只蚂蚁还不够几脚就能踩死的……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唯有夏侯惇部派出去的探子,在周围不断的巡视,确保敌人的行踪。需要的时候,甚至会把敌人,朝着自己需要的方向引导过来。
毕竟很多人,都会下意识认为:有探子或者探子比较多的地方,便是敌军主力所在。
而王庸这段时间,也开始觉得,即将面对的黄巾军或许不是最可怕的,反而是在军中一直向他抱怨伙食问题的荀彧,比较难伺候。
难怪平时曹操出征,都不会把荀彧给带在身边……
“主公,前方三十里外出现敌人踪影,属下正在试图把对方吸引过来!”到了第十二天左右,夏侯惇才来到曹操面前。
“比预期还慢了两天……”曹操叹了口气,这是来进攻吗?根本是来郊游的啊!
换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只怕会想办法把十天给缩短到八天,至少也得是九天。兵贵神速,这不是开玩笑的。这不她收到汝南郡那边传来的消息之后,都立刻进行准备了。
“让士卒好好整备,今天做一点修整性的训练,敌人估计要明天才能抵达河边!”曹操看了看天色,都下午了,就二十万大部队那行进速度,不到明天估计来不了。
“遵命!”夏侯惇当即领命,下去宣布。
听说敌人已经快要到来,士卒们开始按照军令,进行修整性训练。好好的热身,然后打磨好武器,同时检查好身上的甲胄和头盔。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是否能够活着从战场上回来。
“这应该不算临阵磨枪吧?”王庸饶有兴致的调侃道。
“也算吧?很奇怪吗?”夏侯惇想不明白,王庸为什么那么说,这个时代显然没有这个词或者典故,“出阵前一天,把武器磨砺一番,本来便是常识来着。”
“哦,有什么讲究?”王庸顿时好奇起来。
“比如说长枪,不能太钝,否则刺进敌人体内就会很费力,甚至会被防具挡下来;可如果磨砺得太锋利,又很容易折断,刺不了几次就看你会卷曲或者折断。”夏侯惇回道。
环首刀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太钝不好砍人,可太锋利也容易卷刃和折断。所以磨刀这种技术,是任何一个新兵,甚至是将领都必须要掌握的。
“我这把,应该不需要磨吧?”王庸举了举手中的长刀。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有那么好的武器的!”夏侯惇咬了咬嘴唇,这家伙是纯粹炫耀吗?她都只是有百炼钢级别的长枪,而且还准备了三把备用。如陨铁这东西,且不说很难找得到,只说价格也不是那么便宜的。
曹操会出钱,给王庸订购一把,估计主要还是看在他能单手抓住吕布的方天画戟。有这个武力,配合好的武器,未必不能打得过吕布。一个绝世猛将,哪怕只是兼职的,对曹操来说也非常有培养的价值。
关键是,王庸表现出来的价值,不仅是厨艺和武艺方面,偶尔的献策,以及这段时间立下的功劳,都值得她看重和培养。送出这些东西,不过也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第二天清晨,果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只军队的踪影。然后……曹操拿出了望远镜,对就是那种单筒望远镜,类似十七世纪被发明出来的那种。
好吧,玻璃都出来了,眼镜也出来了,单筒望远镜什么的,还远吗?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恶意,自己一个穿越者,却不能依靠仅有的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衣衫褴褛,阵型涣散,完全就是一群匪徒而已,说是军队,简直是抬举了他们。”曹操放下望远镜,直接给对面的军队作出评价。
不不不,与其说是一群贼寇,还不如说是一群拿着武器的难民还比较稳妥一些。二十多万人,显然是缺乏吃食,所以不得不聚在一起抱团取暖,然后通过劫掠来获取粮食。
不奇怪,如今是四月中旬,眼看就要青黄不接,他们这个时候出动,原因不难猜测!
而与此同时,在黄巾贼的军中,显然也有人注意到河对岸的曹军,顿时向他们的大王通报:“各位大王,河对岸发现敌军!”
“人数多少?”位居中军的黄邵等人,还看不到敌军情况,于是问了句。
“还不清楚,不过营地情况来看,应该是两万人左右。”下属连忙回道。
“两万人,战兵大概也就四五千……”四个将领开始权衡,这一场仗到底要不要打。
“打他贼娘的!”素有‘截天夜叉’之称,也是唯一女性将领的何曼直接表态,“才几万人,怕个求!我们一路过来,打败汝南好几支军队,抢了多少军备?再吃下这一支,我们和那些所谓的正规军,也差不到哪里去,到时候天大地大,哪里我们去不得?!”
“好,打过去!”黄邵讨好似地当即赞成,然后看向何仪和刘辟。
“我们也赞成!”两人想了想,也纷纷点头。
“渡河!”中军传来军令,士卒们纷纷伐木造筏,淌水渡河。他们也很清楚,这水看似不深,下面的淤泥可不浅,没有谁会傻到徒步过河。
“真是一群愚蠢的家伙!”曹操看着对方如同下饺子一般,横渡颍水过来,朝着身后比划了一下。随即便有一名士卒,朝着天空射出一支响箭,声音传递出去很远,很远。
“决堤!”曹仁早有派出人手探听,得到信号,当即下达命令。
为了保证作者君不饿肚子,请保持投(ding)食(yue)!
。顶点
………………………………
第234章 荀彧随军的意义
做个堤坝她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七天时间日夜赶工,最后用沙袋、木桩和石头等构筑起这个堤坝。有了这个堤坝,颍水这一段的水位,提升到了全盛的时期。
“决堤!”曹仁下达命令,其实多少还有些心痛。几天几夜修筑起来的堤坝,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件艺术品,虽然她也很清楚,这件艺术品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破坏而建设的。
这个堤坝,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机关,只需要简单把承重的原木拉开,那么堤坝很快就会在压力下,迅速崩溃。于是当两个士卒,一人一头,把这棵原木拉开后,不到三秒钟,堤坝整体开始变形,然后“轰”的一声,水流迅速朝着下游奔涌而去。
堤坝距离下游的正面战场,足足有三里,这是为了避免被敌人打探到才这样设置。不过当堤坝决堤,水流奔涌而出的时候,前后不过一分钟,便冲刷到了战场这边!
“轰轰……”数秒之前,何曼等正督促大军渡河,一股巨响传来,顿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回过神来,滔天的水流奔涌而来,还没有反应过来,顿时就吞没了渡河的将士们。
“不!”黄邵正在渡河,结果直接被水流吞噬,卷入河流之中的暗流里面,生死不明。
随着水流慢慢平息,黄巾贼顿时出现近两万战兵的伤亡,剩下两万士卒尚未渡河,也是愣在了河对岸。
就在这个时候,上游有大量船只沿着河流下来,在已经恢复了平静的河床上铺开,构筑起了三道浮桥,允许士卒在上面过河。
“随我冲锋!”曹操高呼一声,亲自率军发动冲锋。
“随我杀敌!”夏侯惇更是一马当先,率领麾下先锋军士卒,朝着敌军杀了过去。
“迎战,迎战!”仅剩的三人连忙下令结阵,然而下面的士卒显然被眼前杀过来的曹军吓得不行,又或者是之前洪水冲刷过来的模样,让他们现在还没有回过神来,居然就这样愣在那里,没有来得及反应。
“贼人,还不授首,更待何时?”夏侯惇冲入敌阵之中,在护卫的帮助下突破敌军的士卒阻拦,朝着叫的最欢的何曼杀了过去。
“哼,不自量力,看姐姐如何收拾你!”何曼娇叱一声,手提双股叉,迎了上去。
历史上的截天夜叉并不弱,能够和曹洪打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还得让后者使出拖刀计,才能将其斩杀。王庸其实一直在观察,这个黄巾贼之中唯一的女性将领,她似乎并不弱,在于夏侯惇交战之后,居然十多回合也不落下风。
同时她的战斗敏感度很高,很快就发现夏侯惇少一只眼睛的缺点,专攻视觉死角发动进攻,居然也逼得夏侯惇有点措手不及。
“有两下子!”夏侯惇又躲过了一次进攻,顿时也是彻底燃了起来,下手是更加凌厉。长枪面对双股叉的确有点吃亏,不过她的武艺却高于何曼。
双方又拼了三招,夏侯惇抓住破绽,长枪一挑,何曼手中双股叉顿时挑飞。长枪一点,点在她的咽喉上面。按照约定俗成,遇到女性将领,潜规则是要先活抓。
“你输了,投降吧!”夏侯惇就这样看着何曼,缓缓说道。
与此同时,刘辟和何仪两人,纷纷朝着曹操这边杀了过来,曹昂和夏侯恩两人分别率军迎战。却不想对方后面,有亲卫突然杀出,阻挡两人率领的部队,何仪和刘辟两人,顿时一左一右,朝着曹操杀了过去。
“纳命来!”两人至今还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谁,只知道对方肯定的这支部队的统帅,只要杀死她,那么大局才有可能改变。对于贼人来说,不杀女人这个潜规则,是根本不通用的。
“聒噪!”典韦和王庸顿时向前飞冲而出,不过一合,典韦便荡开了刘辟的武器,将其俘虏;而王庸却是有点收不住手,长刀劈砍而出,将何以当场斩杀。
“诶呀,看来我还要好好练练才行……”王庸看着被砍成两半的何仪,有点不好意思。
“随我包围过去!”曹仁的声音在远处传来,一支部队迅速从后方包围过来,截断了黄巾贼们的去路。
“投降免死!”确保何曼被带下去之后,夏侯惇举起手中长枪,向剩下的黄巾贼宣布。
“投降免死!”曹操也跟着高呼起来,然后是更多的将领和士卒纷纷响应。
“投降,我愿意投降!”刘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乖乖投降,带着麾下仅剩的部将龚都带着麾下士卒,向曹操投降。
剩下的两万战兵,被曹军一阵冲锋,直接是溃不成军,根本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就被各个击破。其实如同这等乌合之众,根本就没被曹军放在眼里。
以曹军士卒的精锐,以这个世界的标准,居然依然能够一人对付三四个黄巾贼士卒。也受限于这个世界的特点,大多都是击伤,没有击杀。
随着这些骨干投降,后面的妇孺们也纷纷投降,转眼间剩下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尽数投降。然后接受曹军的甄选和管理。
“十几万人,女人和孩子都是稀缺资源,那些体弱的男人也能稍微充当一下劳动力。没有多少老人存在,所以安置起来倒也不难……”荀彧的作用在这里就发挥出来,她迅速把这些黄巾军,按照家乡的所在,打乱重新安置,然后规定连坐制度,让他们互相监督。
十几万人,居然被她管的服服帖帖的,不多时后续有部队,把大量的粮食运输过来,完全可以支撑这些黄巾贼们,回到颍川郡。
能做到这一步,也必须要荀彧在前线亲自布控才行。仔细想来,或许这便是,曹操这次出征,要把荀彧带上战场的主要原因。
“正好缺人口,把里面还能用的都给训练起来,又能扩军三万!”曹操看着眼前的人口,心里非常高兴,在这个年头,人口也是一种资源啊!
“只是要安置可不容易,还需要另外想办法!”荀彧提醒道,她一个人,可没办法照顾到十几万人的安顿问题。
“粮食不足也是问题,就算有了这些人口……”曹操顿时也是有点为难。
“主公,若是要安置这些人口,不妨在主公治下各地,大力推广民屯如何?这些百姓,直接分配到各地,进行屯田!”王庸顿时就上前提议道。
为了保证作者君的稳定更新,请保持投(ding)食(yue)!
………………………………
第235章 我来我见我改变
王庸查看过这次缴获的物资,耕牛和农具有不少,人口更不必说,真正的问题是粮食。
粮食不足,就算把人分散到曹操地盘各县之中,粮食也就足够两到三个月左右的消耗。不想办法的话,粮食问题很快又会出现,甚至会影响到军粮的用度。
曹操说真的,甚至都想过,是不是也要学习朱儁或皇甫嵩,直接把这二十多万黄巾贼给坑了算。她麾下兖州,以及刚刚扩充过来的豫州,哪个不是四战之地?军粮若跟不上,那根本就是自取绝路!
“屯田,怎么个屯法?”眼看王庸进言,于是曹操打算给他一个机会。
“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有,将这批黄巾贼俘虏,以及招募到的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朝廷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若是前线,甚至可以组建屯田军,亦战亦耕、兵农合一,这部分可以直接从黄巾贼俘虏里面挑选。”王庸建议道。
本来曹操也在今年开始屯田,原因就是俘虏了大量的黄巾贼人口,同时缴获大量的粮食、耕具和耕牛。可以说,老曹的发家史里面,黄巾贼真的帮了大忙,初期缺乏士卒,青州黄巾送上门来;粮食刚刚出了问题,汝南黄巾上门送粮送人!
想了想,又补充道:“为了避免黄巾贼降而复叛,几个将领应该安排在别的地方任职。同时农闲的时候,可以由地方官府,组织这些屯田客,修整道路,修缮水利和进行一些基础工程。相对的,官府必须要给他们提供饭食,甚至是一定的薪金。”
“无忧可知道,自古官府征发徭役,百姓都是自带粮食!”曹操看向王庸。
“先秦这样,结果引得陈胜吴广之乱,甚至把刘邦都给逼到反抗者那一边。而汉代虽然对徭役有所改进,却也延续了先秦的一些规定。被征发的百姓,首先就没时间耕种,还要承担饭食,最后轮一次徭役,就要穷上一分,几次过后,顿时就穷困潦倒。不得不变卖田产,甚至卖儿鬻女的……”王庸缓缓说道。
徭役这玩意,说真的太有操作性了。地方地主只需要和地方官府勾结,就能逼得一批自耕农变成无产者,然后吞并这些出售的田产,扩大自己名下的土地。
久而久之,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而百姓越来越穷,财富基本都聚集在富商地主手里,这群家伙又没有消费的概念,直接把钱藏起来,存起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死气沉沉的。
别人不知道,反正王庸既然穿越到一个,这样的古代背景的世界,那么自然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意见。
“那为什么要支付薪水?”若说支付粮食,是为了避免百姓,越服徭役,就越来越穷。那支付薪水,就没什么必要了吧?这样一来,徭役还有什么意义?!
“主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王庸组织了一下语言,“若百姓手里有钱,而且每年都有稳定收入。他们有了生活费用之外,多余的钱,是否会选择去修缮房舍,购买农具,甚至生活用具?”
“若有条件的话,谁不希望自己日子过得更好?”曹操略作思考后,同意这个说法。
王庸闻言松了口气,继续解释道:“百姓购买农具,那么铁匠铺和布庄,甚至是木匠铺的生意就会变好,铁匠铺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铁矿,这样就带动了铁矿的销量;布庄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布匹,于是种植亚麻的百姓的收入就会提升;而木匠铺的生意好转,就需要更多的木材……
城里的经济好转,百姓对饮食的需要就会提升。提升的结果就是农作物的价格就有所提升,最终农民的收入也会提升。而商业活动的过程,也会使得商税有所提升,最后当经济活跃起来之后,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的税金,这部分的提升,甚至比支付给农民那部分的薪水还要多得多。同时各行各业变得更加繁荣,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无忧的意思,你不支持把钱存起来的情况?”荀彧却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钱的本质是等价物,本身不过是填不饱肚子,暖和不了身体的金属制品。让它们在民间流通,才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反之若是都存起来,结果就是整个市面都死气沉沉,同时物价也会逐渐提升,最后百姓越来越买不起自己需要商品,城里的百姓越来越吃不起自己想要吃的东西,税收也就开始逐渐下降……”王庸想了想回道。
“那么说来的话……”荀彧到底是管账,自然清楚这几年的情况,“以东郡为例,的确税收在这两三年有所萎靡,最初以为是天灾人祸所致……仔细想想,物价突然提升,和民间财富储备不足,估计也有关系。”
“只是这可涉及到《汉律》的修订……”曹操有点为难。
“可以在许都,甚至是颍川郡试行,然后两三年后取得成果,再逐渐推广出去!”王庸连忙提议,试点模式,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有很大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