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继业扶着下巴开始思考,周围工作的人员眼见此都放慢了手中活,生怕发出响声扰乱社长的思绪。

    “闰农啊……”刘继业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张孝准:“我们是要预计扩兵到四万人的……我觉得现在可以先将第十七协扩充成江苏革命军第一镇,尽早形成战斗力,然后再依次整编扩充其余的部队,如何?”

    “也即是说原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将各接受大半俘虏、半数新募、半数老兵总共四千人,分别扩编成江苏革命军步兵第一协及步兵第二协,分别下辖第一标至第四标。”

    “这样的话,我们革命军一个镇下设两协、协下设两标,每标战兵在一千四百人左右,全镇九千二百人。剩下的三千五百人则以第四十五标为基础,扩编成江苏革命军第一混成协,兵力四千八百人。”

    张孝准想了想,觉得可行,点头表示同意:“九千人编制的镇不错,战术和移动都能够更灵活一些……不过既然方案中我们将要出击北伐,我觉得应该以第一镇进军至淮河流域挡住可能南侵的清军,然后第一混成协则可西进安徽,并且必要时作为机动部队。”

    “同意……”刘继业赞成张孝准的看法。

    “第一混成协协统就让百里担任,而第一镇统制我属意让老三十四标的人担任……”

    张孝准很善解人意地问道:“最有资历的应当是允亮(王光照)和文泰(关启平),不过文鹿是担心两人之间谁当了统制另一边都会不舒服?”

    刘继业的脸色略沉下来,显然也是对此有些苦恼:“确实如此。沈同午在社内的资历太浅,两人未必会给面子。而本来展羽(丁鸿飞)是不错的人选,不过他更适合参谋角色,野战官长并非其所长……第一镇是要拉到江北的……就算我们与袁世凯有协议,但为确保意外第一镇必须要随时能打硬仗!这对统制官的要求尤其大!”

    “统制官人选确实要慎重。”张孝准也发现这事情有点苦恼。

    “文泰冲劲十足,不过怕是不善防守战。允亮各方面不错,若真是要在二人间选择,我觉得还是以允亮为统制比较合适。”

    “二十六岁的统制官么?”刘继业自问了一下……

    张孝准盯着桌面上的几个红色旗子,一个思路在脑海中慢慢成形:“如果……文鹿,假设,不设第一镇,而改以编制两个混成协?”

    在刘继业注视的目光下,张孝准的思路愈发清晰,语速也越来越快:“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各扩充为江苏革命军第一混成协和第二混成协,这样允亮和文泰也就不会有高下之分了。如此的话,可以以第一混成协和第三混成协北上,文泰留在江宁随时准备西进安徽。我相信百里与允亮应该是能够配合的很好的。”

    这确实是好办法。

    既可以避免两人争权,也可以避免第一镇兵力太重后使某人的地位过度上升。以后还可以以各混成协为基础扩张成镇。

    刘继业笑了出来:“还是闰农你有本事……等百里从募兵处回来后,再与他商量一下,听听打算。”

    说罢,刘继业手指了指地图上江宁的位置,又指向扬州……

    “我们先按计划扩军,按照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的方法,扩充的部队就以原各营帮带、各队队副、各哨哨副、各棚副目来担任新部队的正长官……名号也得都改成江苏革命军!”

    “是。”

    刘继业看了看张孝准,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光复江宁只是开始,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啊!这些天闰农你务必要扛起责任!十日内,我要看到三个混成协编整完成,形成战斗力。十三天内,我要第一混成协与第三混成协出兵扬州,先把张勋的残部给我打掉!!”

    说到这里,刘继业狠狠敲向地图上扬州位置的一面黑旗。

    暂时制定了江苏革命军下一步的计划,刘继业随即问道:“京城、武昌、广东那边有什么动静么?”
………………………………

第310章 苏宁(中)

    第三百十二章苏宁(中)

    与张孝准将军政方面迫切的事宜好好商量安排完了,刘继业没等到去部队视察的蒋方震。想着最近两天内部队不会有太大调动,暂时还不需要他这个参谋总长做报告,刘继业便趁着有时间去拜访老搭档张謇去了。

    江苏军政府民政部的地址就临时设在原咨议局里,倒是方便了身为议长的张謇办公。

    江苏光复后,前清的咨议局就停会了下来,在被改成民政部后,许多议员也在张謇的推荐下摇身一变成了军政府的文官。也正是凭借大量的士绅、以及对前清的许多官员的留用,使得张謇这个民政总长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勉强搭起了一个政府班子。

    对于人人才几乎全部集中在军事范围的刘继业而言,在成功培养出一套自己的文官班底之前,他暂时实际上也只有依靠以张謇为代表的地方士绅维持统治。

    而重用地方士绅和留用清廷官员虽然会带来不少隐患,但短期内的第一个好书就是,当前清江苏巡抚程德全反正并担任民政次长兼税务厅长后,凭借他的威望以及军政府的兵力,民政部成功地传檄四方,基本上将长江以南的整个苏南部分纳入了统治中。

    程德全更派出了他原本当巡抚时的一群师爷幕僚前往苏北各地做说客,而张謇则派了专员到各地进行政权更迭的交接。

    这种相对和平的政权交接,若非有程德全和张謇的努力,单凭刘继业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只有当江苏军政府真正在各州各县驻军了,刘继业的统治才真正牢固。

    依然是坐马车来到民政部,由于事先与张謇通知了一番,因此门口已经站了一个小官在等候,待刘继业下车后上前殷勤地迎入:“总长大人已在内久候总制大人了。”

    刘继业看了对方以一眼,虽然已经穿起了一身洋装,只觉得有些眼熟。

    那官吏笑了一下,长相和态度都给人很阳光的感觉。他不卑不亢道:“下官曾任前清xxx,曾协助筹办南洋劝业会,可能都督在那时见过下官。”

    “现在呢?”

    “蒙总长大人赏识,下官现暂时担任工商厅实业处处长。”

    刘继业对此人来了兴趣,倒是不急着往里面走,而是问道:“现在民政部结构是什么?”

    那年轻官吏有点意外,不过还是老实回答道:“民政部总长下,共设有六个厅,分别为财税、工商、司法、教育、劝农、及政务。各厅下再按需求设各处,如工商厅便下设管理处、实业处、商业处、市惠处。”

    “那你……”刘继业停顿了一下,那官吏微笑地接过话道:“下官的实业处目前无甚工作,只是先把架构给搭建起来,待满清被推翻、全国安定后再行负责规划发展资助实业的事项。因此目前,下官主要是哪里有事哪里去帮忙。”

    “那现在民政部在忙什么?”

    那官吏咧嘴笑道:“总制大人不是已经下令清缴全江苏满贵之财产、向满人征收每人十五银元的光复捐、而且清查各地仓库存余么……现在我们民政部上下都在忙这几件事情,下官被调去帮忙核算征收光复捐的款项。”

    “那目前财政状况如何?”

    刘继业并未指望对方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却没想到那官吏毫不变色张嘴就报道:“单就江宁城算,光复后接收各衙门的款子在五百十八万,其中主要是各地集缴给两江的丁税占了大头。此外,江苏各地欠缴税款在一百六十八万,这是前清官款方面。由于总制大人您将江苏满人按八旗内的职务划分为满贵和满人,目前已经全部没收了江宁城内的满贵财产,约在一百六十户左右……这其中,收缴现银八十三万元、古董字画珠宝首饰等估算价值在二百三十万至六百万之间……地产田产则分别为一千九百亩及十八万亩左右,估算价值合计在七百万至一千八百万之间……”

    一连串的数字从那官吏的口中流畅地报出,丝毫不带停顿。

    “……满贵之外,江宁城查实的满人在二万八千六百人,按照计划就应上缴四十二万九千元光复捐。然而实际上由于许多满人本就穷困潦倒无法缴纳,或者已逃离江宁城,至昨天只收缴了二十四万五千元,有九千多人依然无法缴纳,依然被困在满城内。”

    由于江宁城的满人都住在满城内并禁止汉人入内,因此在江宁光复后革命军得以非常便捷地控制住全城的满人,也因此得以做出非常精准的统计和核算光复捐。按照文学社的规定,所有满人都必须缴纳光复捐,只有缴纳完成拿到凭证后,才能够带着行李离开满城……至于他们的房产,那也是一并没收了。而未能缴纳光复捐的,就只能暂时被困在满城内,等待军政府下一步的安排。

    “除此三项,江宁的商绅也广泛捐款支持,还有许多民众自发捐款,至目前看捐款总量在四十四万元左右。即是说,目前我军政府在江宁总共有现银六百六十九万五千银元、应收款项一百六十八万、可变买的资产视物价变动在数百万至上千万不等。”

    “而按照临时协定,军政府之款项三分之二用于军事、三分之一用于民事,因此去除转交给军政部的款项,民政部总共可支配现银在二百二十三万银元左右……”

    这官吏一口气说了这许多没有半点打结,无数数字如同深印脑海中一样张口就出,条理清晰让人一听就懂。

    就在刘继业以为对方说完了,却听他继续道:“然而这只是江宁一地,苏南各地亦有相当数额,不过在专员接管带回账目资料之前无法进一步统算。”

    那官吏说完了,刘继业停顿了片刻,待确认对方真的说完了,这才感叹地问道:“为何没让你入财税厅?”

    若说天才,若说极聪明的人,刘继业也见了不少。但是像这个官吏一样将所有关键数字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然而再倒背如流地说出来,实在是少见!

    “下官祖辈经商,而且从小对算学感兴趣,只是在协助财税厅统算时记了点数字……”

    仔细打量一番,这官吏看着年纪并不算太大、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精明却不让人觉得锋芒毕露,反而有种儒雅的感觉,令刘继业对其感官不差。

    “有你做下属,季直的工作就要轻松多了!本都督就不耽误你时间了。”刘继业朝对方友好地笑了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走入了民政部内。

    张謇原来担任咨议局议长时的办公室如今正好改成了民政总长办公室,刘继业此前也曾来过,不过这次会见张謇的地点却放到了原咨议局议员开会的地方,由民政部全体厅长以上前来会见。

    一方面是刘继业作为江苏都督第一次正式见自己的民政班底,而这些新政府官员也是第一次见他们的老板,所以一切规格都要更正式一点、另一方面,张謇未尝没有打着以人多的方式表露某种态度。

    年轻官吏将会议室大门打开,迎刘继业进去后,硕大的会议室内坐着的八人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门口走进的刘继业鼓掌致意。

    “江苏军政府民政部总长张謇,携民政部全体厅长欢迎总制长官莅临!”

    站在中间,穿着一身大礼服的张謇亲自将刘继业引入上座。私底下,刘继业与张謇的关系不错,因此大家随意些也没什么。但是在正式场合下,久经官场的张謇自然明白什么该说、什么该做,因此言行举止中给足了刘继业面子。

    而张謇一旁的,如今反正投靠革命后获任民政部次长的程德全却面色有点尴尬;不单单是因为他曾经是刘继业的直接上司、更是因为苏州起义的那一夜刘继业拿着枪顶在头上的事情。

    不过这个时候,也只有努力挤出笑脸,不顾老脸面鼓掌欢迎而已。

    张謇侧过身子朝向一旁的程德全,温声道:“且让謇为总制长官介绍一下……这位是民政次长程德全。”

    程德全此刻已将心情平复下去,神色正常地朝刘继业鞠躬致意。

    “当初本都督在苏州时,纯如公多有照顾啊!”

    刘继业的态度和善,程德全也只能说些客气话回应。

    接下来,张謇依次将手下民政部的各个厅长介绍了一遍,分别是财税厅长张寿龄、工商厅长熊希龄、司法厅长江绍烈、教育厅长应德闳、劝农厅长张一麐以及政务厅长季新益。

    刘继业虽自1905年就回到江宁担任官职,但一直在军界中,与政界的一群人以及士绅并不熟悉。此刻在场众人中半数是士绅半数是前清官吏,有的是素未谋面、有的是一面之缘。

    不过刘继业为了革命成功后江苏的建设,还是花了一番心思了解省内有名号的名流士绅和官吏,因此对众人都有一些了解。

    待张謇介绍完毕,刘继业一拍手,朝在场众人含笑道:“以前的事就不去说了,今后大家共同为革命努力!”
………………………………

第311章 苏宁(下)

    

    第三百十三章苏宁(下)

    一阵寒暄后,屋内众人才纷纷入座。。

    此次刘继业前来民政部,一方面是与自己的文官系统见面、一方面是了解民政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地方士绅等实力派的谅解,使双方达成一致后共同对付清廷。

    刘继业有求于他们士绅,需要他们的力量维持秩序、维持政府的运转,同样士绅也有求于刘继业的军队保护。更何况刘继业毕竟是目前的江苏都督,作为地方士绅,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刘继业掌控下扩大自身的利益。

    更何况,刘继业也算士绅出身,其父亲还是咨议局议员之一,相比不少底层出身的泥腿子,合作起来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这些因素,再加上张謇从中撮合,双方都有着合作的基础和心思,而这些士绅也拿出了他们的诚意,不仅加入军政府、更是积极主动维护秩序安稳、大方地向革命军政府捐献钱财。

    其实也是因为相比令人失望透顶的满清,革命的口号、革命的主张符合地方士绅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观点。

    当士绅们被‘皇族内阁’的背叛所伤,而革命军又在江苏获得了成功后,在不违反甚至符合他们的政治见解的前提下,他们也就半推半就地加入了革命的战车。

    首先各厅厅长都介绍了一下各自管辖范围的情况,基本上完整地接收了清廷在江宁的班底,在光复后各地并无出现大的动乱。

    而程德全亦带来了苏南各县最新的回应:“除常州府有二县表明将继续忠于满清外,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太仓及通州皆已同意向军政府效忠。然长江北边之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及海州目前还在清军控制中……”

    张謇接过话道:“我民政部已要求效忠之各县各府前来江宁叙职,同时将派革命专员前往各县监察……亦已向军政部提出派遣革命军至各县驻扎的请求。预计四天内便能基本将江南之行政恢复正常。”

    在接下来的各厅厅长汇报下,刘继业基本了解了江苏南部已经快速地恢复秩序、官府在维持原样和原班人马的基础上继续操持着政务,各方面与前清相比只有细微的差异,就连在座的不少人脑袋后面还留着辫子。

    为获得立宪派士绅的支持,刘继业早已承诺不会对满人大开杀戒,而江宁将军铁良以及拒绝反正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则在张謇的建议下,被军政府软禁了起来,等待日后再行决定。

    在刘继业基本上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后,立宪派也投桃报李换以支持。

    刘继业深知,在文学社与国家主义还没能够对许多人产生影响、自己尚未能建立自己的文官行政班底之前,他就只有与士绅们互相利用。不过相比如张謇这般真心以为刘继业是其士绅一分子,刘继业却知道立宪派们如不跟进时代,终将会被自己所淘汰掉。

    “都督何日召开省议会啊?”

    问话之人是工商厅长熊希龄。这位湖南籍贯,曾被誉为湖南天才的前清翰林,在立宪派中地位不逊张謇,对刘继业也无那么尊重,只是因为恰巧于江宁光复时曾任工商总办,被张謇拉着加入了军政府。

    而张謇之所以如此卖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说服了这帮地位崇高的立宪派加入军政府的,就是张孝准承诺速开省议会,并以此为基础召开真正的国会。

    你立宪派在满清那里得不到的东西,革命党人送上!

    若非是因为召开省议会以及国会的承诺,并且张謇私底下保举其担任国会内阁成员,再加上熊希龄确实是对清廷失望,不然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出任啥工商厅厅长的。

    不过对于年纪轻轻就担任一省都督的刘继业,他虽然保持了表面上的尊重,内心却颇有不以为然之意。

    “江宁……江苏光复这么些天来,军政府的动静看不到,这江苏咨议局被当作了民政部,那么省议会以及将来的国会位置总得先找到地方吧?”

    刘继业对熊希龄面带微笑,表面上没有丝毫着恼道:“省议会可以由江宁将军衙门改制,本都督将兴修一事全权交予民政部负责。除经费之外,待各路俘虏甄别完毕后,亦可通过军政部监督参与兴建改修。”

    见刘继业‘放权’,熊希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意,却追问道:“然大国民会议又如何?都督对此是如何打算的?”

    对熊希龄这人,刘继业虽然此前了解不深,却也大致清楚其底细,知道此人与袁世凯交从甚密。虽不宜透露过多,但是适当的安心也是需要的。

    “粤省为首义,又已号召凡**省份派遣代表至广州共商国事,订立约法,那么临时国会自当在广东召开……”刘继业撇了一眼熊希龄,见其面露不满时,淡淡地补充了一句:“然而时至今日,单纯武力上喊打喊杀,只能涂炭生灵,陷我同胞于不义……况且,北方除了满清朝廷之外,更有大量如袁宫保等开明官吏,若大家能以共和政权为前提实现南北议和、清廷和平退位,则天下幸甚!而国会之最终正式地点,也自然应该放在北京不是?”

    熊希龄面露深思。他本意是想让刘继业这个江苏都督与广东争权,把这个国会设在江苏,没有必要屈居于一群会党头目之下。不过既然刘继业已表露出了南北议和的意思,对于他熊希龄而言自然非常绝妙。尤其是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根基比江苏高了许多。

    对于立宪党人而言,满清固然失望、激进派也高呼过激进的口号,但是距离公然起来造反终归差了那么半步。

    广州的光复给立宪党人带来了选择的权力;要么继续跟着清廷走下去,然后只能不断地‘请愿’、期望朝廷能够放权,或者是转而支持革命派,甚至自己当家作主!

    在局势未明朗,大家也对清廷都还怀有一丝希望时,大部分立宪派只会观望。但是当东南重镇江宁随即也光复,如今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江南都挂起了九星旗时,立宪派心中的天平就逐渐朝某一方向倾斜了。更何况士绅中心思活跃的,如熊希龄、如张謇,其实早就希望借着乱局的机会为己方谋得利益;无论是借乱党迫胁朝廷、或者是加入乱党建立共和,选择权都在他们手上!

    江宁的光复,只是促使江苏的这些本来就摇摆不定的立宪派在共和方面落下了自己的筹码。

    然而江苏以外,全国各地的立宪派与地方士绅中还有不少人在观望,下不了决心……

    张謇却已事先知道了刘继业与袁世凯有着某种联系,刘继业也托张孝准向其透露了一些内容,因此此刻并未像其他在场之人一样面露惊讶。

    刘继业轻叹了一口气,忽然倾身凑到熊希龄和张謇跟前,在他们面前小声道:“此事只与二位说,为共和计、为国会计、为天下计,可千万不得外传……”

    “文鹿你说。”

    刘继业故作神秘道:“共和制宪,召开国会,这是革命党人与我之诉求。然而谁人领衔做这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文不行、黄兴不行、我亦不行……唯一人选,只有袁项城!”

    ######################################

    “文鹿啊……”张謇办公室内,这位民政部总长关上门,看向刘继业难掩笑意地说道:“今天你总算是说了句大实话!”

    “你有这番认识,老夫也就放心了!如今天下乱局、朝廷与乱党之争,确实只有让袁项城出山掌权最为稳妥了。也只有袁项城能够控制局面,总不能陷入内战!”

    刘继业面带微笑道:“袁宫保与我早就有联系,若非有此乱局,他离出山还遥遥无期,而国事亦只能一天天败坏下去,离立宪之愿望越来越远。只有利用好广东的乱局,才能真正实现你我之抱负。”

    张謇叹了口气。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此时刘继业忽然想起那个见识谈吐俱不凡的工商厅实业处处长,于是与张謇问了一句。

    “他啊……”张謇想了一下便知道所说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