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啊……”张謇想了一下便知道所说之人。

    “此人姓陈名辉德字光甫,是江苏镇江人,因为英文不错考入了汉口邮政局……”张謇回忆了一番,他对这个年轻才干也是印象很深:“后来他曾随团去花旗国参观国际博览会。会后入了什么……花旗某大学堂的商学院,前年毕业归国的。”

    “彼时正好在筹办劝业会,老夫见过此人后觉得不错,就推荐入了筹备会里,工作很出色……”

    刘继业点了点头,开口与张謇协商道:“我既然回宁,则都督府的审计司等各司也都要开张了。这个陈光甫,我看着很顺眼,而且听他讲最近实业厅工作也不多,就想跟季直公商量下,把此人借给我都督府如何?”

    所谓审计司,就是都督府内负责督查军政府账务、核实预算的部门,性质类似刘继业自己所供养的幕僚。

    张謇对此倒是无所谓,也知道刘继业手上缺人,哈哈一笑就允诺了。

    聊了一阵轻松的事情后,张謇从自己的西装口袋内掏出了几张纸条,低声道:“老夫前日向各地立宪同志及咨议局拍电报,号召其**,自创共和宪政……然而,除了湖北汤化龙、四川蒲殿俊回信暗中表示支持之外,其余各省皆无反应。”

    刘继业对此其实并不意外;由于清廷尚未来得及弄出铁路国有这一最终丧尽了民心的举动,使得如今哪怕江苏和广东都已**了,却还有不少省份在观望。

    “说实话文鹿!你对乱党与清军的湖南之战有信心吗?”张謇严肃的眼神中带着期待。

    刘继业笑了出来:“我对湖北新军有信心。”
………………………………

第312章 湖南湖北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三百十四章湖南湖北

    就在刘继业与张謇对话的同时,吸引了全国目光的湖南战场上也发生了惊天大事!

    西历1911年的3月24日,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以赵声为总指挥的第一路军,以原广东新军部队及投诚巡防营、以及随后临时扩招的革命青年组成的共二万三千人在衡州府永州与清军湖南第二十五混成协大部,以及湖北派出以第二十一混成协为主加上部分第八镇兵力的援湘军共一万八千人发生接触。

    然而出乎当时所有人预料,两军接触后第二十五混成协内的下级军官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彭友胜等人却在阵前倒戈,加上其早联络好的革命士兵直接就宣布反正将枪口倒向督战的第二十五混成协协统萧良臣,以及两广总督端方!

    与此同时,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及第八镇也大乱;以刘同、孙武、蒋翔武等共进会及科学社革命组织混入新军的骨干配合着‘友军’焦达峰以及‘盟军’赵声部朝不愿反正的中高级军官发起了进攻!

    就在两军阵前,清军这边几乎全部部队都陷入了大乱之中!

    湖北和湖南长期是革命党人活动中心,以共进会和科学社为首的几个小团体在新军中运动很长时间,早就做好了布置。

    广州光复时,两处革命党人本想组织响应,后来却在赵声派来的使者建议下,决定推迟至革命军北上后临阵起义,如此能够最短时间光复湖南消灭清军部队,然后再返身拿下武昌。

    起义发生的突然,起义士兵也因战事原因被下发了充沛的子弹,前方又有乱党大军响应,少部分顽抗的清军部队几乎形不成有效抵抗就被起义部队给淹没了。

    永州之战只持续了半天,一万八千清军就大部反正,加入革命军。不愿投降的清军被打死打伤近千人,其中第二十五混成协萧良臣逃跑、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被乱军打死、两广总督兼湘军指挥端方被生擒。

    由于一直以来端方都对革命党人颇为狠辣,更是杀了不少岳王会的同志,因此革命党人对其早就恨之入骨。再加上他的满人贵族身份,被抓获后革命党人不顾其求饶、也不在乎其为新政立宪和文教做出了多少贡献,被直接当众砍头祭旗,死在了永州。

    赵声部与湖北蒋翔武、湖南焦达峰会合后,立即将两军并入北伐的第一路军序列中;蒋翔武被委任为湖北革命军统制、焦达峰则是湖南革命军统制,各领一部。

    花了半天时间将三支革命力量初步整合后,赵声率领人数已达三万七千人的第一路军杀向湖南省会长沙。

    3月25日,在得知前线部队全军覆没、革命党兵临城下后,湖南巡抚余诚格弃城而逃,驻守长沙的二十几个巡防营也纷纷投降了革命反正。长沙几乎是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光复了!

    与此同时,留守武昌的第八镇大部也在革命党人的的策动下发起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火库后经过一夜血战赶跑了统制官张彪、湖广总督瑞澄,光复了泰半个武昌城!

    3月26日,赵声部进入长沙城,委任焦达峰为湖南都督后正式宣布湖南**!随即在长沙稍作休整补充,于3月28日率领已扩编至五万人的北伐军,分四部人马继续北伐,目标支援武昌!

    3月29日,原本一路磨蹭南下,问题不断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共五万多人在得知援湘军不单单是全军覆没而且是几乎全员倒戈加入乱党后,大惊失色。就连冯国璋也知道事态不对,全力配合本来被北洋军的不配合弄得灰头土脸的荫昌,三日内就将部队调入了与武昌隔江相望的汉口和汉阳。

    随后,稍作休整,北洋军在部分水师的配合下朝已经被占领的武昌城发起了猛烈攻势!

    由于武昌新军第八镇人数少,而且根基未稳,就连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也不愿加入军政府,因此在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北洋军攻势下只能苦苦支撑。

    北洋军分数路进攻,很快就成功渡江拿下了几处桥头堡,开始朝武昌市区进发。而仓促扩编的湖北革命军虽然号称有三万之众,但实际能作战的只有第八镇反正的六千多官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占据人数和火力绝对优势的北洋军对手。

    4月2日北洋军已拿下了大半个武昌城,而且大部队均已渡江,对革命军形成了隐隐的包围之势。湖北革命军只能依托总督府苦苦支撑,期望已经开拔正从长沙火速驰援的赵声部能够及时赶上。

    此时如果北洋军加把力气,完全能够在赵声抵达武昌之前将城内的革命军消灭,然后再依托武昌城与劳师远征的北伐军激战一把。若真如此,匆忙出征的赵声部将陷入被动了。

    而清廷在各种战报之下,一方面嘉奖荫昌,一方面也定下决心先解决势头更盛的赵声部革命军,再对付拿下苏南后一时没有什么动静的江宁。

    然而就在此关键时刻,冯国璋却忽然借口伤亡惨重拒绝发起大规模进攻,只同意小规模骚扰。不单如此,他还命令大量部队以‘护送伤员’的名义撤回了汉阳!

    荫昌数次抱怨,冯国璋只当作耳边风,而第一军及第二军部队也根本不听他荫昌的命令!

    就这样,北洋军‘白白坐失良机’,不光给革命军喘息的机会,而且使已经进入湖北境内的赵声部有时间前来接应。

    北洋军的如此行为,以及荫昌如同委屈的小姑娘一样的奏章,让清廷震惊大怒之余,却毫无办法!

    现在正是局势关键时候。援湘军在永州的几乎全体临阵倒戈给清廷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最有战斗力的新军部队根本就不效忠这个朝廷!而更让清廷担心的,是如果前线正在战斗的北洋军也如此效仿,也学援湘军临阵倒戈怎么办!?

    一开始广州乱起,清廷虽然慌乱、恐惧,但是毕竟乱局发生在南疆,待后面江苏一夜易帜,清廷才觉得大事不妙。直到湖广两省几乎全部新军力量在永州叛变后,清廷才真正感到火烧眉头的危机!

    情形所迫,哪怕摄政王在心中恨死了冯国璋,也恨死了荫昌的无能,更忌讳袁世凯,他也只能被迫认真思考徐世昌、奕匡等人的建议、以及各国公使的意见;只有请袁世凯出山才能稳定局势、只有袁世凯才能让北洋军那群骄兵悍将俯首听话、非袁不能收拾局面!

    4月3日,摄政王正式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

    不过此时一个湖广总督已无法满足袁世凯的要求,其身处彰德并不动身,只是一面奏请清廷停止进攻,赦免革命党人,同时写信给第一路军指挥赵声、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都督黄兴提倡南北议和。

    4月6日,就在朝廷内部对袁世凯的任免和提议争执不休;满清贵胄中少壮派以良弼为代表与奕匡等人吵翻天时,赵声部先锋部队终于在接应下进入了武昌城,接管了部分防线后将战局稳定了下来。同时,第三军段祺瑞部经过长期催饷、协商、妥协后,终于开拔准备进入江苏作战。

    而拿下苏南后就一直较为平静的江苏军政府也终于派出了部队渡过长江,打着江苏革命军的旗号对驻守扬州、泰州两地的张勋残部巡防营发起了进攻。

    4月9日,就在江苏革命军经过一天多血战拿下了扬州和泰州的同时,主力部队进入武昌的赵声开始对占据城北和城东的北洋军发起猛烈进攻!

    革命军士气高昂,赵声各部指挥得当,再加上北洋军各部人心晃动无心恋战,战局很快就重新朝着对革命军有利的方向前行,革命军趁势收复了不少街区。

    面对革命军的进攻,冯国璋再次不顾荫昌的强烈反对决定将部队撤出城区,只在江边上保留了数千人的阵地,借助江面上军舰的火力援助坚守。而革命党则对外宣称重新收复武昌。私底下,赵声也需要时间布置部队;其麾下北伐军一路从广州出发打到武昌城下;虽然没有经历大规模战斗,却也已疲惫不堪。此时袁世凯派人提出休战,赵声在基本收复武昌后未与黄兴协商就同意了。因此至4月11日,武昌城内基本上保持着诡异的停火。

    也就在此时间前后,随着湖北激战,清廷对乱党陷入被动,各省的革命党也终于开始纷纷响应了!

    首先是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配合由广东军政府西进的第二路军发动福建起义,于4月4日拿下福州,自任福建军政府都督听命广东,然后宣布福建**。

    其次陕西也爆发了以哥老会配合新军的西安起义,经过两天血战于4月8日占领西安,建立了大汉军政府。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陕西光复后对西安城内的满人进行了血腥屠杀,以‘报复’国仇家恨。

    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陕西,这些**省份都在名义上奉占据了革命首义这一道德制高点,同时也聚集了绝大部分有声望的革命家的广东为主导,并向广州派出了代表。

    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至少在形式上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地位,不过除了湖南和湖北与其有相当联系之外,江苏与陕西仅仅在名义上服从而已。而福建省内地方实力派的许崇智亦与从广东入闽的革命军发生了一些争执。

    不过对于清廷而言,随着六省**、乱党无法抑制之乱局时,也真的只有袁世凯能够收拾局势了!

    4月12日,当赵声再次发起猛烈攻击,硬顶着伤亡将武昌城内的清军部队击退,完全收复武昌后,清廷终于再次下诏召还荫昌,授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平定乱党的事务。
………………………………

第313章 四月变局(一)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三百十五章四月变局(一)

    四月的天气温暖舒适,没有暴雨的狂澜,没有烈日的炙烤,微风吹拂下令人沉静在美好的环境中。

    柳树枝头盈盈,上头有小鸟居息于此,一只黄雀飞落枝头,为巢中幼鸟带来吃食。

    柳树下是一块平整的草地。

    草地上两个人影在漫步,其中身材高挺,穿着无肩章军大衣的年轻男子轻声道:“扬州拿下后,现在芝泉的第三军就停在徐州一线。武昌那边都热闹了这么久,江苏这边说什么也要动作一下了。”

    “话是如此……”另一人却有迟疑:“不过实话说,文鹿,我们现在虽扩军七个混成协,四万六千多人,也都有枪,可是真打起来恐怕不是北洋对手。”

    “现在百里和允亮在扬泰两地各有一个协,一万三千人,跟对面的段祺瑞比起来,也不如啊。依我看,还是该稳妥些,先将苏南好好消化,将江宁城里的三万部队好好整编起来……只要让他们达到咱们老班底的五成水平,无论是北面挡住段祺瑞、还是南下浙江江西,我们都有把握了……”

    这一段时间赵声率领的第一路军在武昌与冯国璋的北洋军大打出手,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也将清廷的大部分力量给吸引了过去。

    正是因为武昌战事激烈,原本要急速出发平定江宁的部队就只能先临时改派武昌,而段祺瑞驻扎在苏北的第三军共两万人的任务也更多是阻止敌军北上,而非收复江宁。

    在武昌战事了解之前,清廷腾不出手两面开战。只有拿下武昌、击溃湖北乱党后,才能顺江而下,与第三军配合收复江宁。

    这一点,刘继业与张孝准很清楚,因为刚刚领命上任钦差大臣的袁世凯已经与刘继业通告过了情况,也是希望刘继业能够在苏南继续配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北上,刺激一下清廷。

    而徐州当面的段祺瑞亦有来信,双方事先约定好了各自防区,避免擦枪走火坏了宫保大人的大计。

    也正因此,江苏**控制住苏南地区后,除了渡江拿下了扬州和泰州之外就没有别的大动静了。刘继业趁着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加紧操练新扩编的军队、恢复了各地基层的组织和秩序、设立军政府的新规定、向苏南各县城派驻一支队左右规模的驻防军、整合控制区域内的财力、人力、物力,并且对文学社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如此经过十余天的整顿下来,他这个江苏都督总算当的是实至名归,通过驻军和立宪派的合作控制住了苏南各县。

    目前刘继业手中握有一千八百万元的现钱,全部存入三联银行,并以此、以及江苏军政府的财政、以及三联银行整体为担保‘合作’开始发行江苏军政府官方钞票的‘光复票’;一元光复币换一个大洋,目前已经发行了三期共二千五百万元,在市面上得到了承认。此外,刘继业亦开始在上海发行光复公债,年息四分七厘,被以虞洽卿为大头的上海商界所认购。

    短期内,刘继业能够动用的资金在三千万左右,可以说暂时可以不为钱愁了。

    钱财充裕的同时,刘继业以第二十三混成协和第九镇万人为基础,通过整编俘虏、召集转入预备役的老兵、征集新兵,采用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将兵力扩充至七个混成协共四万六千人。由于掌控了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并快速恢复生产,刘继业不单能够满足自身对枪弹的需要,每月还能自行生产一千多杆步枪和数百万发子弹。

    在炮兵等重兵器方面,虽不能跟北洋军比,却也勉强满足每个混成协都有一个炮兵营,十二门山炮的规模。

    兵力布置上,除了各县的少量驻防部队之外,刘继业在上海放了张小顺的第四混成协负责整个苏南的防御、将蒋方震的第三混成协和王光照的第一混成协调往扬泰地区‘抵御’段祺瑞之外,剩下的第二、第五、第六、第七混成协近三万人就驻扎在江宁,一边加紧整编训练一边随时准备投向需要的方向。

    这其中,以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以及四十五标为骨干扩编的第一、第二、第三混成协战斗力最强,也承担起最重要的任务。而以退役部队和大量收编及新编人员组成的第四混成协驻扎上海,尚未形成有效战斗力。

    剩下的三个混成协则是由原本现役部队提供少部分骨干、配之以重新服役的预备役兵,再加上大量的新兵和反正部队,虽能一战却并不牢靠。

    而原本驻扎在镇江的第十八协,在刘继业腾出手摆出大兵威胁后,最终只能接受了收编的条件;部队长官被塞入军政部担任职务,而底下部队则被打散了充入各协内。

    柳树上一阵响动,刘继业抬起头看,只见一只黄雀扑腾翅膀地飞走了。

    认真思考着张孝准的建议,刘继业说道:“文泰的第二混成协最好不要动……最近广东那边还有伯先都不停地发电希望我江苏能够支援,我们不做表态也是不好。这样吧,就以第二混成协一部、配合第六和第七混成协,组织起二万人的西进援鄂军,准备进入安徽吧。”

    张孝准眼前顿时一亮。

    在文学社的许多方案中,作为两江一部分的安徽一直被视作江宁的屏障,与浙江一样是需要收入控制范围内的省份。

    光复后江苏军政府一时因为兵力不足无法西进,现在新扩部队大致可用,正好可以借助支援武昌的名义大张旗鼓地进入安徽,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

    “谁来领兵?”

    “就让文泰负责吧。”

    张孝准点了点头,笑道:“那回头就跟确认一下,让沈同午给出方案来。”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刘继业麾下众人在文学社内及其军职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现如今军政府都督为刘继业,军政部总长为张孝准、参谋部总长为沈同午,而七个混成协的协统分别为:王光照、关启平、蒋方震、张小顺、祁匡训、吴忠信及敖正邦。

    “给他一点时间……”刘继业说罢一如往常亲近地拍了拍张孝准肩膀,从其身旁穿过:“走吧,恐怕文泰已经等我们等的不耐烦了。”
………………………………

第314章 四月变局(二)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三百十六章四月变局(二)

    如今已是第二混成协协统的关启平蓄起了与张孝准颇为类似,如今非常流行的西式大胡子,胡子两尖还用专门胶水将之凝固上翘。

    此刻他站在城外临时搭建的军营内操场前,望着排成整齐方阵的第二混成协,总对阵型有些不满意。

    原第三十三标整编成的第二混成协,下辖第三步兵标和第四步兵标、第二炮营和第二马营,总共有军官四百七十八人、士兵六千一百人、马队、炮队等特种兵种一千四百人、后勤等杂役兵种六百十五人,总人数在八千多人左右。与第一、第三混成协一并都是江苏革命军人数最多的部队;虽称作混成协,但是跟一个镇其实也相差不远了。

    相比之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这四个混成协人数多则六千少则四千,远不如前三来的精锐。

    这次刘继业要前来视察驻扎在通济门外的第二混成协,关启平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不光让老兵提前两天多加操练新兵,更下令对整个军营进行打扫卫生;作为老文学社员,关启平深知刘继业对军人仪表看得很重,自然不敢怠慢。

    由于大量之前从第九镇退役转入后备役的士兵被重新征召入伍,这些人在军营中生活了两到三年时间,都足可称得上老兵。只要稍加训练便能恢复战斗力。拥有大批这样老兵的第二混成协,实际上真正招收的新兵只有三分之一,因此基本维持了此前的战斗力,排出来的方阵要比其他部队都漂亮不少。

    总算,在怀表指针距离正午十二点还差一刻时,刘继业与张孝准一行人终于从通济门方向到来。

    关启平亲自到军营门口迎接,刘继业下马走入军营后,笑着与手下大将握手,然后边走边问道:“我来了,文泰你尽管讲,军政部闰农有无在军械、补给、军饷上克扣你?”

    与当今北洋军流行的一切规矩都由一方野战长官决定不同,按照江苏军政府的制度规定,野战部队的一切物资给养、包括人员调任都是由军政部负责;最重要的军械和军饷也是军政部派人下发至各部队。而作战命令则是参谋部制定交给身为最高统帅的江苏都督刘继业参考,由刘继业下令要求野战长官严格执行。

    如此一来可以基本保证部队在野战长官有能力有效控制部队的同时,不至于让他们过于权重做大,成为一个个**军头。

    在此制度保障之外,如今担任重要军职的都是文学社社员,而且刘继业打算将之严格化,即以后凡是队官以上级别的军职非文学社社员不得担任。如此一来,则身为社长的刘继业亦可以通过党政来控制部队了。

    目前文学社的重心还主要放在军队上,在对之前的制度作了一定调整后,如今每个混成协就是一个社分部、标一级单位则是社支部。目前社分部部长基本上都由该部队最高长官担任,也是因为他们都是革命老人,但是以后会慢慢调整,形成类似后世某人民子弟部队的政委结构。

    比如关启平,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