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加把劲,还有两圈就跑完了!”

    “是啊是啊……”

    这群少年渐渐跑远。他们所议论的刘继业在最近的三个月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他们,很多朋友都觉得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不认识了。

    “三十五、三十六!……”

    在数到四十的时候刘继业跳下来,一边揉捏酸胀的肩膀拿起挂在单杠上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汗水。一天的体育训练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自习时刻。想到这里少年便朝宿舍走去,准备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再去图书馆阅读。

    开学以来的三个月里,刘继业的成绩永远排在前三、再也没有出去玩耍,把空闲的时间全部拿来翻阅书籍和锻炼身体,并且对时事产生浓厚兴趣;不光是每天阅读外文的、中文的报纸,时不时也会和教习讨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同学们交流国家、立宪、民族主义的问题。

    这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不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17岁少年了。

    面粉厂的事情已经由父亲那边全盘接手,除了一些建议之外自己不再需要为此操心了。闲下来的时间,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乱世,自己该如何应对?刘继业开始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并没有一个准确答案,但是刘继业知道自己必须开始提前准备了。

    了解中国、了解局势、了解立宪、了解革命,简而言之了解一切与中国政治相关的内容,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信息才能够做出最接近完美的选择。

    在一次平常的午饭时,刘继业对坐在对面的王东说:“我准备去日本留学。”

    对方差点喷饭,惹得桌上几人哈哈大笑。

    刘继业当然不是为了捉弄王东才如此说,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在日本有康有为、梁启超,有孙文,有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并实行立宪的政体。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一致认同必须变革;绝大多数支持模仿日本行君主立宪,少部分选择种族革命。但无论哪种成功中国的社会都会借鉴日本之经验,因此我想去日本。去会会立宪保皇的笔杆子、去会会革命的火种,去见识东西结合的社会和它的经验。”

    “至于为何不去英法德美等国,因为他们的社会相比日本而言与中国大不相同,或许科学方面远胜之,但说到与中国社会的结合性还是不如日本。况且如今朝廷开始大量派遣留日生,这些人大都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人士;与他们交往也可扩充我的视角。”

    这番话桌上没有人懂,刘继业也没指望他们理解自己。事实上这只是某种自言自语的陈述。

    留学日本,为了了解中国这个社会。

    留学日本,为了结识那些在未来将改变中国命运的豪杰。

    留学日本,让迷茫的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革命还是实业还是出洋,等见识到了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学生和革命派政治活动家们,应该就有答案了。

    还有三个月学期就结束了。届时自己将收拾包裹去上海,在那里见识一番外白渡桥、外滩,租界,中国最现代化的魔都。然后从那里出发搭乘渡轮前往东瀛。

    前些时候找到书院,提出毕业后准备留学日本因此希望书院可以帮助自己申请官费云云。书院联系了江苏学政,答复说必须参加一场全江苏省留日学生名额的考试,录取后才能获得官费生的资格。虽然刘继业对自己很有信心,但还是打算小心行事。所以最近在恶补自己最弱势的一点;国文。

    不过就算拿不到官费资格,也可以选择自费,只是有些学校却是进不去了。

    这些天一直在复习准备,之前朋友们的邀请一概拒绝,也被不少人记恨。无所谓了。

    每天就是上课、锻炼、复习、睡觉,不断重复。只是别人或许觉得枯燥乏味,刘继业却懂得把学习当作兴趣。况且他也深深地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现状所吸引了;在这个二千年封建的末世,一切仿佛都有可能。究竟最终历史会否演变为辛亥革命,说实话刘继业开始怀疑了。

    严重的危机感;周围恶邻、国事沉沦、全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力求变法希望能挽救这个老大的国家。而清廷此刻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立宪的态度,似乎也在证明亡羊补牢未晚也。

    这种切身感受的社会舆论,与历史书中所描绘的大不相同……或者历史其实是可能有另一条走向?或许中国可能会走上另外一条路?

    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吸引着刘继业。他迫切地想了解最终排满革命能够成功的原因,想要明白社会转变的本质。所以每天晚上数个小时的复习在他眼中绝非痛苦,反而是极享受摄取知识的过程。厚积薄发,年轻的时候多学习多了解多看,等需要的时候才能用到。

    放松的时候开开玩笑、也算是一个性格阳光开朗的少年。但是一旦需要沉下心来,潜心去做某件事情,他也能完全专心致志不被身边事务所干扰。本质上刘继业其实是一个颇为较真的人。

    所以刘继业想要留学日本还是打算学点什么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太祖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近代政治的真谛;其本身没什么特殊的,民**阀们都深知这点将军队看得比什么都重。但是这句话通过语录以及七十年代的疯狂让那一代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到了这一点,也自然包括刘继业。

    一方面是置办实业以经济为后盾,另一方面却也需要武力去捍卫。

    所以刘继业打算去日本学习军事。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历史知识一般的刘继业也知道中国民国不少风云人物,特别是军界都出自此校;阎锡山、蔡锷、何应钦、蒋中正。

    学习军事、锻炼体魄、也能培养意志。

    当兵是残酷的,特别是以严酷著称的日军。所以想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想要不被淘汰,刘继业只能努力拼命准备,从体魄上从心理上。

    合理利用时间科学锻炼身体,数个月下来万米奔跑已不成问题。最近开始在背包上装上二十斤的砖头模拟行军,一开始背部不习惯而酸痛难耐,但经过了一开始的疼痛后背肌明显发达起来,重量也越来越重步伐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刘继业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

    (注:蒋介石所就读是成城学校,后改名振武学校,乃日方为中**事留学生专门开办的预科班。只有从此校毕业才有资格报考士官学校,而蒋在毕业后被分到日军中实习时,恰好辛亥革命爆发而决定中断学业回国,因此并未进入士官学校学习;此处刘继业回忆错误。)
………………………………

第13章 伯先

    (大家11血拼愉快!)

    经过充分准备的刘继业自信满满地参加了一个月后的江苏学政署举办的留日官费生考试。与清廷其他各省的学政署在省内各府轮流驻扎不同,江苏的学政署却从明代便常驻江阴,因此刘继业在专门与学校方面申请告假后提前一天,从下关日清码头乘船北上。

    随行的还有早已立下志向留学日本的王东。

    自1899年下关区被划做江宁的通商口岸,各国商人便陆续来此;相继兴建数个码头和洋行,此刻也是一副大兴土木的样子,倒也有几分现代化的感觉了。沿路不少商铺,来来往往也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

    晨露过去不久,碎石路面上还有些湿滑,穿着布鞋的刘继业踩在上面略有不稳。

    水泥做的新型码头上,各色各样的人川流不息,有乘客、有苦力、有商人,也有一些与他们一样穿着学生服的少年。好在大清早人不多也不显得拥挤。刘继业与王东在船务公司买了票,见还有些时候便找了公共椅坐下,身边一个红发洋人正拿着报纸阅读着。

    刘继业瞄了眼封面,是上海的申报。

    大家都是很早起来,此刻都无精打采的发呆,而刘继业的思绪也回到了一个星期前…………

    书院惯例两个星期一次的外出时间,刘继业借此回了一趟家,向父亲禀告了准备前往日本留学的打算。

    “你要去东洋!?”

    “是的父亲,儿子决定等学期结束,便前去日本继续深造兵事。”

    “兵事!!”

    刘寿昌觉得最近脑细胞不够用了,儿子接二连三的爆出惊语。那边面粉厂的事情才刚刚了结,这边却说要远渡重洋去异外之地东瀛,还学的什么兵事!

    本能的,刘寿昌立即反对,身为商人世家指望的也只是长子能够在商界出息,有朝一日继承家业最好能发扬光大为祖宗、为自己长脸面。天可怜见刀兵无眼,又是在自家无法照顾到的东瀛,听说那里的人粗鲁野蛮、以杀人自杀为乐……自家儿子如此知书达礼到了那无耻无礼的地方,身为父亲哪里可以安心!自然是坚决反对。

    “你好好的家业不去继承,大好前途不顾,竟然!竟然……竟然说什么当兵!”手指着儿子的鼻子大骂。

    “父亲,请您先听听我的理由。”

    看到儿子平静却又坚决的面容,刘寿昌也就不吭声了。

    “有备无患,此乃古之真谛。中国之现状已到不得不改,而且是全面从体制从根本进行变革。效仿何者?试看开化各国唯以日本文化最像、历程值得借鉴,因此儿子留学日本便可学到当今最为致用、最适合变革中国之道法。哪怕回来继承家业,有开化思想与学识也更适合变革之中国,此其一也。”

    看到父亲陷入了思考之中,刘继业顿了顿继续道:“二,自古民不与官斗,又有言曰朝中有人好做事;父亲沉浮商界几十载当知所言不虚。而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国防糜烂、国事沉沦,皆军事不振也!辛丑条约签订后朝廷设练兵处责成大员袁世凯负责新建陆军事务,以全盘西化之方式编练军队,以及学界对振兴国防之呼唤,足可证明兵事将是变革最为重要之一环。换言之相比科举之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学习新军事才是终南捷径。况且学兵也可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对儿子的成长也大有好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父亲切不应该再用过去的观念思考,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新规矩,父亲赞成严子之天演论,必应明白此理的!”

    “………………”

    刘寿昌并未说些什么,他只是用复杂地,仿佛不认识的眼神凝视着自家儿子,轻声叹了口气漫步走出了大堂。在经过儿子的身边时,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

    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刘继业知道无论父亲的答案为何,自己不久之后也终将会离开这个家了。

    毕竟是记忆中生长了十六年的地方,内心深处最为熟悉也最为亲近的家。这里有童年欢笑的记忆,有最疼爱自己的母亲、有调皮捣蛋的兄弟,有慈祥而严厉的长辈。

    人终究要长大,要成年,要步入社会离开家。后世的刘继业早已习惯,但是此刻却依然感到了一丝不舍和挂念,哪怕明知道还有三个月才要离开,但仅仅是离开的念头也足以让他眼角发红了。

    背上行囊,踏上旅程。

    在等待了莫约半个小时后,传来了汽笛声,一艘小火轮冒着滚滚黑烟慢慢驶进码头,落锚。先下后上的原则在此时已经普及了,所以岸边的人们等到小火轮上的舢板摊开后并未一拥而上而是很有秩序地等到穿上行人都下来后才一一走上木质甲板。

    才一上去扑鼻的煤炭味和汗臭味便迎面而来。

    二人默默忍受着异味和吵闹。江水载着火轮摇摇晃晃缓慢地朝远方航去。

    一大清早出发,等到船只再次靠岸时已是下午了。

    此刻距离考试还有一天的时间,二人拿了行李下船后找了市区内靠近衙门的一家店铺,随意吃了点什么聊了聊理想啊、去日本的期待、未来一类的,并各祝对方好运后回到各自的房间休息。

    一夜无事。

    第二天用过早饭,二人便来到学政署衙门前,只见一杆旗子上书‘光绪二十八年江苏省官费留日学生会试’大字,周围已有不少学生聚集在此。他们或穿着立领学生装、或穿长袍、各不相同,口音也杂。苏北盐城、高邮、徐州,苏南的苏州、常州,扬州等等五湖四海均来此,一时间倒是颇为热闹。

    “看来大家都是看好留日,倒是考试时候竞争会激烈啊。”王东望见人群如此之多感叹道。

    “右立此言不实;你我觉得此处人多乃是因为我等身处人群之间尔。实际上也不过数百人出头而已;诺大的文教重省江苏仅仅数百人,那全国也不过才数千人,绝不多,实在是少!”站在一旁的刘继业如此道。

    与王东相熟几个月下来,在刘继业的潜移默化下也没有那么冲动;少了些莽撞多了点沉稳。虽然热血依然,但也会时常请教有那么些逻辑的问题,看问题也不再完全片面了。这点让李文辉很是惊讶;自己这么些年也未能改变自家堂弟的倔强脑袋,对方仅仅用了四个月就让其大变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了刘继业的一些性格和思维观点的影响。

    这样一来刘继业也抛却了一开始的不耐烦,遇到疑问也会耐心解释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虽然极大地影响了对方,但久久接触宣扬革命的思想也使他的潜意识里略微朝那个方向倾斜了一点。

    考试的时间是上午十时,刘继业看了看手表,还有五分钟。

    …………………………………………

    进入考场,在登记处登记下自己的姓名与推荐学校单位,拿到题目后规定答题时间是三个小时,问题也没有什么四书五经,而是一些时政、忠君爱国、最基础的科学和外文。

    这些在刘继业看来实在是太简单的;随便地答完了题目吹了吹宣纸查看一番确认没有错别字便交上去了。总共耗时四十分钟,还是因为他不太习惯毛笔的原因。

    自以为是第一个交卷的,出来却发现已经有一个学生装的人坐在旁边小摊吃东西了。

    也没多想就走过去,发现一个面相清秀嘴唇微大的少年。

    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拿了张椅子坐在旁边微笑道:“在下刘继业刘文鹿,江宁府人士,我看兄台在这里轻松吃面,当为交卷之第一人,想必是对此考试结果胸有成竹了。”

    少年看了看刘继业,吞下面食用袖口抹了抹嘴,很大方地伸出右手道:“幸会、在下赵毓声字伯先,镇江丹徒人。非我大能,实乃考题简单幼稚而已。文鹿兄此刻也坐在余旁,看来胸有成竹之人当是你我。”

    哈哈一笑,看来是有趣之人;刘继业友善地与赵毓声紧紧握了握手。

    “在下本身是汇文书院成美馆在读生,平常便接触西洋与东洋之事务;请说出如今英吉利女王尊名、美利坚第一任大统领何人这等程度之考题能答出来也是理所当然。看伯先兄打扮想必也是从新式学堂出来的吧?”

    “余在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兵事,教习以东洋人为多,亦有不少真洋人。”

    这倒是巧,想不到如此面目清秀之人也是学习军事的。想到这里刘继业动了结交的心思:“如此说来伯先兄东渡日本,想必也是要继续深造兵事了吧?这却也巧正好在下也是准备去东瀛学那强国强民之术。”

    “余本是秀才,但有文事必有武备,余立誓当以班定远为榜样,岂能于墨汁中求生活?便毅然投身军旅之事;如今中国正需青年敢为国效死,多文鹿一人实在值得庆贺!”

    两人一聊便发现很是投缘,叫来茶水便坐下聊着天南地北;当今时政、甲午战争、庚子国难已经清廷变法。言语间刘继业发现这个少年对现状颇为不满,对满清不断的丧权辱国很是感到耻辱,而他对新政似乎也信心贫缺。谈及民族主义,虽未具体谈及,但是却也能让刘继业感觉出某些倾向。

    此人让刘继业联想到了王东,自己接触的第一个革命者。

    区别是相比幼稚的王东,赵毓声却更有理性更有思考,是一个思想观与世界观都定型之人。

    有趣,着实有趣。

    在一些事物的看法上,两人是存在一定分歧主要表现在对清廷新政之看法;刘继业在阅读众多报纸评论,以及听取了不少人观点后认为新政或有成功之可能性,这次清廷应该是下定决心准备立宪。

    而赵毓声则更抱有悲观态度,在言辞结尾略有感叹道:“文鹿乃稳健者,余非也。”

    太阳高照,逐渐也有人从考场中出来,有直接离去的也有等待同伴者看中了这家茶铺进来喝茶。人一多气氛也就被打破了。于是在等到王东出来后,刘继业便向赵毓声邀请去下榻的酒店一坐,对方觉得聊得很尽兴难得遇见如此有见识的同龄人,再加上发现王东似乎也是热血青年,便答应下来。

    因为考试结果将被直接通报所属学校,所以二人原本打算当天就返回江宁;只是如今遇到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人,行程自然是能推就推了。

    到了店铺要了午饭吃,先是对了对答案,发现除了王东有几个时务题没有答对之外,其余都中。三人越聊越是投机;期间赵毓声发现王东也和自己一样是心向革命者,自然大为开心。要了酒后三个年轻人大白天便喝起来,渐渐言语也放开了。而刘继业在两个革命者之间,再加上酒精作用最后也是站起身子和他们一起激动起来。期间发现赵毓声年龄最大,便推他做长兄。

    等到回神时间已到了晚上;身为军校生的赵毓声必须回固定住所去,只得惜别。

    大家明天就要回江宁,都在同一座城
………………………………

第14章 离家远行

    第二天一清早刘继业与王东结了账,收拾一下行囊便离开了江阴。

    渡船南下,却没有再遇上赵毓声。不过反正同处一城,见面的机会也大把。

    回到了汇文书院后,一如既往的上课、锻炼、复习,只是复习内容从最基本的时事政治之外,多加了日文及日本文化。那个时代还没有图书馆,很多书籍找不到便只能寻求教习的帮助。好在这些洋人教习们都比较喜欢勤学上进的少年,都同意将有关日本的书籍借之。

    凭借这些杂七杂八的书,以及前世里接触的不少日本文化;如电影及动漫,刘继业便开始了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文的复习。

    在刘继业的带动下,周围有上进心的朋友们也开始终日泡在书卷中;王东也开始读一些日本的书籍、杨云康则开始更多的阅读美国社会制度。

    归根究底三人都属于对政治很敏感,对现状很不满的人。

    所以在为了留学而做准备的同时,也会找一些政治性的书籍来看;王东便向教习借了本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大革命与旧制度’,一时间张口自由、平等、博爱,闭口革命万岁。

    而杨云康也是找的教习借到一本‘华盛顿传’,看得废寝忘食,日日向往那片自由的大陆。

    至于刘继业,最近从德籍教习手中弄来了一本描述当下欧洲最为流行的社会主义书籍;德语的。好在前世他便曾学习过德语,更在法兰克福居住过一段时间,可谓粗通德语。凭着老底子加上一些猜想,也算是能看懂。此书不仅介绍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等社会主义旁枝,更介绍了以德意志首相俾斯麦为代表的王朝社会主义‘staatsocialismus’。而正是这个王朝社会主义让刘继业产生了兴趣。

    并未如马克思极端地要用革命推翻一切政权建立共产社会,而是试图通过对企业的国有化和增加工薪阶层福利来使利润被国家重新分配给需要的人。相比温和的社会民主派它更为保守,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刘继业的喜好,于是他便开始大量地查阅这个在前世并未受人广泛关注的政治主义。

    三个人、三本不同政治见解的书籍,理所当然会带来分歧。

    好在杨云康本身只是向往美国而并未设想民主一套会在中国能够实现,王东翻阅大革命还往往需要刘继业解释提点,而刘继业本人目前并无明确政治信仰,所以所谓的分歧也只是大家讨论的时候意见不一致而已。

    轻轻翻过书页,十天后迎来了考试答案。

    报考东京法政大学的王东及格、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刘继业及格。

    期间通过对方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了赵毓声,毫不惊讶地得知对方也通过了考试,准备前往日本作为中**事人才考察日本军事。

    时间已进入十月,对于刘继业而言再有两个月就要毕业、通过学政署的信息他知道1903年一月份留日军校生必读的预科学校,东京成城学校便将开课、所以毕业后到抵达日本之间只留给自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家里的气氛不是很好。

    父亲迟迟没有表态,母亲对自己的决定大为失望,甚至是反对。

    在她看来远渡重洋的儿子根本无法照看好自己,她更是无法理解为何要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