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她看来远渡重洋的儿子根本无法照看好自己,她更是无法理解为何要跑到如此之远的地方去留学……想学军事,江宁府内不就有现成的江南陆军学堂吗?若是嫌不好,不是还有保定陆军大学堂、北洋陆军学堂这些闻名国内的学府,何必非要到这么远的地方?
只是这个家最终还是由父亲说了算,此刻刘继业在疲于应对家中责议的同时,也在耐心等候最终答案。
为了安抚母亲的心情,更是因为知道时日无多,刘继业一有时间便回家陪陪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母亲也慢慢默认了自家长子的选择。
十月十五日是此世刘继业的生日,年满十七岁的他特意从学校请了假回家来。并未大肆操办,只是长房的家眷们在晚饭的时候一起聚了聚道了声恭喜。期间刘寿昌神色自然地笑着,只是全然不提留学日本一事,家中也无人说及,仿佛此事从来不曾发生过一般。
不过刘继业却能从他笑容的背后感觉到什么。
入冬、外面的温度已经明显降了下来,穿上长衫外面披着棉袄的刘继业站在房门外,不发一言只是望着天空缓缓而落的雪花,这是今年第一场雪。雪花跌入左手中,看它几何的形状慢慢融化为水。右手口袋里,一张从上海出发的船票露出一角。
在屋内,生活的零碎、有用的书籍已经全部打包起来,用大木箱子装着。立在书桌旁,有半人多高。
房屋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仿佛从未有人在此居住过。
就在昨天,天还未下雪之前,西元1902年12月12日自己从汇文书院成美馆毕业了。
学校举办了卒业礼,也无非是搭个台子一群校内领导、老师们上去发言说话,完了再鼓舞大家勿忘汇文。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其中就包括杨云康、李文辉、张舒衡等都会顺理成章地继续进修大学部,所谓毕业也只是换一个名号还是会在同一所学校和同一批人一同学习。只是对于刘继业而言,却意味着就此离开这所生活了三年的地方。
不舍的情绪是有的,但是刘继业早已学会克制住自身的这种情感,并未表露出来。他很是友好地与一群相熟的同学们道别,自然也会说一些‘有空多多联系’之类的约定,只是自己很清楚这不过是口头而已。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与他们完全不同;或许在未来的时间彼此还会有交错,但是届时的自己与他们都不再会是此刻所熟悉的彼此了。
事先就与王东和赵毓声一起订了从上海至横滨的船票,约好了今天下午一同出发。
由于沪宁铁路尚未开工,此刻从江宁前往上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顺江东去,在下关乘坐小火轮需要一天时间。为了中途时间充裕一些,出发去日本的时间便订在12月18日,这样便能赶在年底前抵达日本,并到相关学校去报到。
今天便要离开这个家了。
这一天终会来临。
回身拎起沉重的木箱子,大步朝门口走去。
门口母亲与弟弟妹妹们都站在一旁送别,唯独缺了父亲。刘继业见此颇为遗憾,却也无可奈何。
“儿啊,到了东洋好好照顾自己,莫逞强、学完早日回来!”
母亲的嘱咐让刘继业很是温暖,情不自禁抱住她:“母亲切莫为儿担心,儿只盼母亲安康无恙保重身体……”
一直忙着工厂管理的刘继嗣也出现在人群中,他微笑道:“文鹿此去大可安心学业,实业一事有家中安排,厂也办好了、人手也招全、麦子来源都有着落,现在杰克逊在测试机械,估计过年前后便可投产!届时少不了你那一份!”
对此刘继业也是说了些感谢客气的话,再与众人一一告别,在送别声中,刘继业踏上东洋车朝下关驶去。
码头上遇上了赵毓声,随便聊了一会儿后王东出现在视角,少年人虽都试过离乡滋味,但这次可是要横渡大洋,其中的不安、兴奋与烦躁都展现在脸上。
人群拥挤,这时刘继业忽然感觉肩膀上被拍了拍,会后一看却吃了一惊。
竟然是刘忠!
老者面色沉稳,默默地站在一旁向刘继业递上一封信:“老爷有信给少爷。”
此事出乎意料,刘继业闻声低头拆开信件,却见里面厚厚一叠‘大清银行一百银元’银票数十张,底下则是一张宣纸。摊开,却见上面只有四个字:‘安康、盼归’。
等抬头再看,刘忠已不知去向。
将信小心塞入怀中,用手将眼角雾气抹去,和同伴挥挥手,在汽笛声中踏上舢板……
不远处茶楼上,刘忠正站在一名中年人身旁,略带疑问道:“这次少爷东渡日本怕是得三年不回,老爷不去见最后一面吗?”
中年人轻叹一口气:“何必呢?白添伤感……”
………………………………
第15章 排满复汉
第十五章排满复汉
刘继业出身江宁商贾大家,口袋中票子自然少不了。王东也是本地大族,祖上也是淮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而赵毓声虽不如二人家世显赫,但也称得上是小康之家。
一想到接下来三年时间都将远离家人自己度过;刘继业与赵毓声还好,王东却早已激动的无法自控。上了船在头等舱放下行李,便约三人出来到甲板上,在困惑的眼神中拿出了几张黄纸,一炷香。
“此次我们三人远赴东瀛为求救中国、救万民之法,当可为三义士也。小子王东不才,愿与二位在次义结金兰,誓为光复汉室、复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这是要烧黄纸结拜了。
王东的这一举动出乎刘继业与赵毓声的意料,没想到这小子脑子一热居然想出江湖人士的结拜来。不过这也蛮好的无伤大雅,两人互相一看见对方都无异议便同意了。只是赵毓声神色之间却透着古怪,不过未被刘继业发现。
一看两人都答应下来,王东难掩兴奋愉悦之色,为这个结拜他筹划了有一段时间,一直有些担心万一两个在他看来都是学识高深、文武全才的哥哥看不上自己。能够下决心来询问,也是他鼓足勇气后的结果,一直到前一秒心中还忐忑不已,此刻大喜之余急急忙忙找出洋火来,就准备在这甲板之上烧黄纸拜香烟了。
渡轮之上其他乘客自发地给这群年轻人留出空位,好奇地打量他们。
王东拿出火柴,连点好几次都没点着,白白浪费了十余根……焦急却又兴奋的额头上很快冒出汗珠,只是喃喃自语道:“这火怎么点不着啊!”
“右立别试了,冬季大江之上风浪凶急,小小火种还未发芽便已被吹灭,这火是点不着的了。”赵毓声看了觉得有些好笑,眼前这个大冬天却满头是汗的16岁少年比自己足足小了五岁多,那时的自己,也是如他一般热血。
“无所谓了右立,既然结拜就不必在意这些规规矩矩,也不需要什么黄纸了,就饮酒为誓罢。”刘继业也笑着劝了劝沮丧的王东,说罢扭头看向赵毓声:“伯先兄也别藏着掖着了,你那囊中鼓鼓的,快点细细道来究竟是不是那杜康之物?”
“哈哈,什么也瞒不了文鹿!没错!这冬天阴寒,没有点酒来暖胃如何可以!绍兴老酒,就在我舱内!”
三人顺路来到赵毓声的船舱内,见他从行囊中拿出一小瓶,拍开泥封一股酒味便传了出来。
“来来,先把辈份弄清楚;文鹿你是光绪十一年十月十五日生人吧、右立你是光绪十二年……六月?”
“六月九日。”
“右立是光绪十二年六月九日,余生于光绪七年三月十六日。”
二十一岁的赵毓声、十七岁的刘继业、十六岁的王东。
原本义结金兰也是要说一段誓言,若是庄重一些还得歃血为盟、找齐三牲大办一番,不过这些条条框框在三个新派年轻人眼中无所谓了。所以一起商量了一段台词,由身为大哥的赵毓声朗声读完,最后举杯道:“来来来,干了这杯酒便是兄弟了!”
一饮而尽,彼此互相一望,同时抱住三人的肩膀站成圆圈,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既然结为兄弟,自然要不醉不归,三人便聚在赵毓声的舱内敞开喉咙向下灌酒。
赵毓声久在军校中混,也是最年长者,平常时常出去饮酒作乐,区区黄酒自然不在话下。刘继业虽然此世酒量平平,但是毕竟前世也是年过三十之人,喝酒技术也是有的。只有王东平日少有出去玩耍,酒量未经锻炼奇差无比,酒过半巡便已面目通红舌头发大,开始胡言乱语了。
“到日本去!加入孙先生!干革命!”
“要做个大汉上将军!杀尽天下满狗!!”
这声音渐渐大了起来,刘继业与赵毓声都担心怕惹出是非,好声劝住王东,过一阵子才发现他已靠着墙壁睡着了。
刘继业蹲下身子给他盖上毯子,起身后向赵毓声摊了摊手,对方呵呵一笑。
“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当初余也是如他这般激情,13岁那时便见乡间酷吏欺压贫民,曾独闯巡检司救人而归,当时引为快事,少年人张扬也是理所当然。只是为何文鹿年仅十七岁却如此成熟思维缜密,每每有引人深思之语,着实让余百思不得其解。”
刘继业打了个哈哈,如何能解释自己其实是一个17岁少年与30岁大叔的混合体?
为了岔开话题便说道:“我不过是多读了些西洋哲人之书,术有专长;我国文功底就颇为薄弱……听闻伯先也是不过17岁便考中秀才,论起这个我可比你差远了。”
赵毓声苦笑一声:“那有何用?当今之世界再恪守旧书古籍已毫无用处,新式学堂才是挽救中国存亡之必须!新式教育,教育国人爱国知耻,教育国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使人人都发愤报国,如此中国才有救。”
“所以伯先认为救中国必先推翻满清,推翻满清方能拯救中国?伯先认为当今之朝廷不会真心立宪,不会为国民谋福利,而仅为满人一己之私?”
“然!”
“有何依据?”
赵毓声沉声道:“满清本异族,入关后屠戮我汉人百姓,剃头削发、大兴文字狱奴役阉割我汉人血性,满汉分治,从未把我汉人视做同等之民!太平乱起,统治摇摇欲坠方才放权于我汉臣,却依然防之又防,从未把我汉人视作心腹!除此之外,清廷丧权辱国、将我汉家天下白白送与洋人!!如此卖国之政权,除了推翻它别无他法!”
“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同时开始力推新政,朝廷设立督办政务处、张之洞与刘坤一之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奉劝朝廷学习日本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建立新式学堂、革新军事也被朝廷采纳,今日已然废武举、改文科,若朝廷真无心改善中国之现状,求图存亡,怎会有伯先兄所读之新式学堂存在?”
“文鹿莫被外表所欺骗!满清办的新政,做的新学堂,都是为他统治我汉人所需要!你可知所谓军事学堂中,每日学生必读必背忠君爱国之言辞,日日复习,他就是希望我所有汉人都忘却亡国之恨,都侍奉他蛮夷为正朔!”言及至此,赵毓声一拳砸在地上。
许是酒喝多了点,加上刚刚结拜,赵毓声毫无保留掏心窝子般地把心中之话一股脑全说了出来:“也正是在这新式学堂中,让我看清了这满清究竟是什么玩意!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为了维护他爱新觉罗家天下,从未真正为我等四万万国民所考虑!哪怕他的新政实现、立宪实现,也不过是他满人之立宪、满人之新政,与我汉人万无一分好处!反而使他江山永固,好永远奴役我汉家儿郎!!!”
“这些道理,文鹿你也看不透吗?”
满人之新政、满人之立宪。赵毓声的这番话让刘继业有所触动……或许穿越后他所接触的社会环境过于片面,没有将全局考虑进去;如此多的如赵毓声这般家境良好、有着远大前程的青年却选择走上革命道路,必然有其原因!或许……
历史书中关于满清统治阶层顽固不愿分权的记载浮现脑海中,赵毓声的言论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或许,就如历史书中记载,这就是满清立宪最终失败的原因吧!
不过刘继业还需要更多的情报来分析佐证、更多的时间来详细思考。
刘继业不再说话,他看了看已经激动起来的赵毓声,温声道:“伯先莫急,革命之最终目的,就是为民众谋福利,此言然否?”
见对方点了点头,遂继续道:“既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众之生活,救国救民,则只要能够救国救民就是正道。而伯先认为唯有革命方能救国救民,此言有其道理。然而如何革命、革命成功之政体、如何避免革命后国家陷入分裂最后反而被列强瓜分了?”
“革命,唯有联络志士、宣传主义,让全国四万万人民一起来推翻,用暴力颠覆腐朽之满清政权!而余等革命者不贪权不贪财,革命事成便隐身而退,甘心让位于有德有才者,一同振兴中华!至于采用哪个政体,西洋之鉴就在眼前;民主、立宪、共和!唯有革命这剂猛药方能唤醒国民。”
又是革命者的一番言论,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甘为理想奋斗终身之人……
可是现实却不是理想,历史上多少少年时立志为理想献身之人,当他面临社会、政治上最阴暗一面时;要么选择同流合污,要么被淘汰。世界上无数的暴君、独、裁者大都曾是热血青年,也都曾经想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去完成某种神圣的使命。
成功者最终蝉变为暴君,失败者……就是失败了。
眼前的赵毓声,这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当你毅然投身大革命的浪潮中时,你的结果就已注定了。
要么成为最终因为现实而背叛自己理想之人,要么成为教科书中慨然赴义的悲剧英雄。以你的秉性,后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前者。
而自己呢?
下定了决心加入到清末的政治斗争中去,是甘愿做一个死后受人敬仰的失败者,还是一个腹黑如墨、不择手段玩弄权术之人?
理想呢?除了在乱世中保护自己,自己还有理想吗?自己能否像赵毓声这样的革命者,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去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不能,现在还不能。
敢于为革命而殉道者刘继业非常敬佩,并且在一些观点上与他们也很相近,但是自己的性格却无法使自己能够为了某种目标搭上自己的全部。本质上说,自己其实还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在生命、财产安全无忧的时候,会为了高尚的目的去贡献一份力量,但是在却也绝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可是就算是这样,在与真正的革命者交往时,感受到他们注定短暂却必然点燃世界的生命,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有时想来这样的生命,哪怕短暂,却也是充实、有意义的。
酒喝多了,头也晕晕的。记忆似乎模糊起来,在昏倒前,刘继业还勉强记得赵毓声说出了这句话:“余其实在今年年初便曾与安徽柏文蔚等志士于江宁组建强国会,谋求排满复汉……在日本也有相交的同志,等到了日本就与你引荐哈哈……”
………………………………
第16章 上海之夜
第二天上午船舱外传来船员通报快抵岸时,众人才摸着疼痛的脑袋醒来,仔细想了想下午之后发生了什么已经全然不记得了。
“快点收拾东西,等下就要下船了!”
最终三人还是拿着行李匆匆忙忙离开了小火轮。
下来船后,没有在华界过多停留,三人租了三辆东洋车朝公共租界驶去,在关卡排队等了一会儿后,由刘继业与驻防英国士兵说了几句标准英文,又拿出官府因为官费留学给他们办理的证件便被放行了。进去后先找了家旅馆住下,刘继业和王东都是初次来到上海,一路上感受着与任何中国城市都决然不同的街景,已是颇为意动,一放下行李便拉着赵毓声上街游玩。
看着租界内四周洋房林立、街上洋人遍地、各色彩旗飞舞,若不是标语上的汉字和耳中时不时传来的上海话,几乎让人以为身临欧洲。
不远处一个小男孩举着报纸叫卖,王东走过去买了份苏报回来道:“哥哥请看,这苏报是今年才办的报纸,言辞却颇为激烈,有新气、进步开化,往日在江宁购买来阅读还颇不方便,今日在沪遇到正好买来。”
两人自无不可,便找了一个地摊坐下点了些上海小食,三人无人懂得上海话自然听不懂旁桌说了什么,反而可以专心于阅读这份不大的报纸。
报纸首页大篇幅介绍上个月轰动一时的南洋公学退学事件的后续进展;蔡元培引导学生组建爱国学社,已于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成立并正式开课,找来了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章太炎等任教员,上海各地不满学政**的学生们也纷纷退学加入其中,颇有开辟新****的气势。报纸态度明显支持学社之余,也对封闭、保守的上海各学政大肆攻击,认为当今之世界再不可禁锢人思想,并呼吁国人重视新式教育,将更多的子女送入新式学堂。
此外苏报也刊载一些上海本地的小道消息,一些留日学生寄回的描述日本风情的文化,以及隐约谈及的敏感政治问题。
三人都是把报纸拆开,各看各的版面,看完了再互换;等放下报纸时已是下午时分,便准备结账离开。这时赵毓声拍了拍二人,低声道:“二位想不想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难不成这个表面上刚正不阿的大哥,居然也有某些癖好?刘继业略带恶意地想到,嘴上却连连称是。
于是便跟着赵毓声拐入静安寺路,再走到赫德路,在一座小花园面前停了下来。
小花园里面还有座洋房,门牌号上写着‘愚园’;风景倒是不错,刘继业却不明白为何赵毓声会带自己来到这个地方。
赵毓声回过头来,对不解的二人解释道:“二位应当还记得二年前,庚子国难之时,有一群仁人志士试图发动自立军起义最后失败,唐才常先生血洒长江。”见二人都点头遂继续道:“而当初他们联络四方准备起事,选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设立国会,所选地点便是在此!此乃吾辈革命者之圣地也!”
时隔两年的自立军事件刘继业自然非常熟悉,这在当时造成了轩然大波:是一起保皇党、立宪派、革命党三方联手加上李鸿章、刘一坤、张之洞三重臣推波助澜发起的起义事件,其本质实际上是要恢复光绪君位实行君主立宪。自强军事件的内幕错综复杂,与当时清末顶层政斗分不开干系;最后原本支持起义的清廷重臣由于形势转变,临时反悔亲手扼杀革命而最终失败。
不过按照父亲刘寿昌的说法,自立军起事的导火索却是保皇党怕慈禧立了大阿哥准备废掉光绪,因此才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参与革命实际上是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方人马,这赵兄怕是因为是起义的缘故误把它当作纯粹革命党起事了。
刘继业觉得这个小问题不提也罢。只是赵毓声的介绍倒是让他想起了方才记得看过愚园相关的另一个事件:“话说上个月闹得轰轰烈烈的南洋公学退学潮,其中教习蔡元培先生带着一百余学生退学与上海教育会集议,似乎就是在这个愚园举行了集议创立爱国学社。”
王东与赵毓声急忙找出报纸查找,果真看到愚园字样出现,不由得感叹道:“还是文鹿记性好。”
刘继业这时突发奇想道:“既然来了愚园,我等不如干脆去爱国学社拜会一番,看看上海新潮学子之风貌?”
“算了,此刻已近黄昏,怕是学子们都已下课回家,我等改日再去吧。”
想了想觉得赵毓声言之有理,时间确实不早了,刘继业点头称是三人在愚园附近又游玩了一会儿,便回到了旅馆。
隔天吃过早饭三人觉得既然已经毕业了,一身学生装就有点不伦不类,而传统长衫也不习惯再穿,于是便一起找了一家裁缝店,专门定制了三套西装。出来后自觉应该好好放松一下的王东提议去听戏,看耍杂,便在戏院里泡了一天时间,去爱国学社的想法也被抛掷脑后了。
订好船票,过了两天,三人找了一家淮扬菜馆吃晚饭,酒过三巡众人都有微醉之意,王东趁着酒意提议道:“戏也看了,书也听了,杂技也耍了,哥哥们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好玩的?”
“有倒是有,不过就是不知文鹿与右立敢去吗?”
赵毓声见二人都点头,手指了指对面道:“看见没,‘兴财会’,余看就是赌场,我们兄弟三人进去闯闯、赚些路费如何?”
“不是说官府明令禁止玩钱?”王东问道。
“官府还禁止官员嫖娼,画舫中左拥右抱的道貌岸然之辈还少了?”
这个提议让两个从未接触此业的年轻人都有些心动,王东当即道:“那好!就去玩玩钱子!”
于是三人结款同行,各自身上都带了数百银元的票子,到了对面小洋房前守门人看衣冠整整,便放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