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明当老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刚走进御书房,杜慎还没来得及向弘治皇帝请安,就一阵干呕,差点吐了出来。

    弘治皇帝嘴角猛抽,眉头狂跳,脸也黑了下来。

    徐浦等人面面相觑,认真说,这还是他们和杜慎第一次见面,只是这刚见面就犯恶心,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杜慎尴尬了,赶紧谄笑行礼,解释道:“陛下还请勿怪,臣从未坐过马车,胃中翻腾难受不已,臣见过陛下,诸位大臣。”

    弘治皇帝摆了摆手,并不在意这些,问道:“朕召你前来,所为何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他目光炯炯,希望能从杜慎嘴里听到想要的答案。

    徐浦老迈的脸上,也透露着期待。

    “臣自然是知道的!”

    杜慎躬身皱眉,路上的时候传令太监就已经把事情经过讲明,直隶等地的流民问题,这些日子几个徒弟也没少说,他心里清楚,此事很麻烦。

    大明自土木堡事变后,所受到的影响和创伤太大了,虽然弘治皇帝上位后励精图治,但也只是在修修补补,根本上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缺钱,缺人……

    平常还好说,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如同水面浮萍般立马显现出来。

    见杜慎回答完后不再言语,弘治皇帝有些急了,他问道:“可有安置流民之良策?”

    良策?

    杜慎犯愁,他虽然自认为学富五车,品德高尚,毫不吝啬,是大明的五好青年,是社会的栋梁,但这事真的不好办啊!

    “陛下,若说是良策,臣想不出。”

    弘治皇帝目露失望,叹了口气道:“朕以为,以你之能,应当能为朕分忧。”

    徐浦也叹了口气。

    刘健则摇了摇头,自问自答道:“若说流民之事,莫非真要返送回乡,或者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以那孙立民之计而行不成?”

    谢迁眼睛微眯:“大明国库空虚,此计乃祸国之计,不能用也。”

    杜慎挑了挑眉头,心中疑惑不已,对孙立民的计策有些好奇了起来。

    “敢问孙立民之计何解?”

    弘治皇帝耐心答道:“买田买粮,以养流民。”

    他并没有把背后牵扯到的利益说明,因为他相信杜慎肯定能想到。

    实际上也正是这样。

    杜慎毕竟是个历史老师,虽然经常上网吹比,但职称还是不太水的,大明历史上的问题他很清楚,明后的东林党,也就是现如今的龟山书院那些人,以及万恶的乡绅地主就像是吸血鬼一样,不停的消耗这个国家的生命力。

    买田买粮养流民,这计策听起来还凑合,但仔细一想,却有大问题。

    那么多口人,那么多张嘴,所需要的财力大到无法想象。

    不说别的,真要这么做,大明半年内的税收都得拿去交学费。

    敌人暴露的很清晰,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想到这,杜慎摇头否定道:“依臣之见,此计不妥。”

    弘治皇帝答曰:“朕与卿意相同。”

    御书房内并无外人,所以他坦然讲出了内心的念头。

    杜慎沉吟了起来,片刻后他又道:“不过这么一来,臣倒是有点想法,只是可能会造成反弹。”

    如果说正儿八经的安置百姓,弄粮食弄地,他是真的做不到,但若是折腾人,杜老师很在行。

    弘治皇帝深深看了杜慎一眼,认真道:“若是不损国力,一切不谐,朕皆能镇之。”

    诚然!

    历史上的弘治皇帝朱佑樘虽然是有名的仁君,但不代表他心慈手软,老朱家的种骨子里就没那种东西,他在位的这些年,虽然不曾鱼肉百姓,可该杀之人也没少杀。

    杜慎摸了摸鼻子,看向弘治皇帝的眼睛里,也不由自主地露出古怪之色。

    这可是你说的啊!

    要是出了事,和我杜慎无关啊!

    “咳咳!”

    杜慎舔了舔嘴唇,整理了下思绪,然后说道:“陛下,安置流民的办法,吹破天也无外乎两种办法,一、给地给粮,若是养不起就返送回乡。”

    弘治皇帝脸黑了下来:“说第二种!”

    杜慎尴尬道:“这第二种嘛,其实就是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让流民自食其力,自养自足。”

    弘治皇帝摇头:“工作岗位一词倒是贴切!然却不能解眼前之急。”

    这办法他早就想过,可是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就相当于打造了一个新行业出来,哪有那么简单就能成的。

    杜慎笑了,而且笑的非常灿烂:“臣还没说完呢,这新的工作岗位也有考究,短时间内就要将流民们带动起来,并且羊毛出在羊身上,臣觉得乡绅富豪可以当这头羊。”

    羊毛出在羊身上?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眉头微皱,脑海中似乎有了个模糊的念头,但怎么都无法清晰起来。

    一旁!

    徐浦看着杜慎,嘴角忍不住抽搐,虽然不知道这年轻人究竟想怎么做,可却已经明了,对方这是打算逮住一波人往死里坑了。

    杜慎咧嘴,露出明晃晃的牙齿,看起来人畜无害:“陛下,您觉得粉笔如何?”

    弘治皇帝不解:“是个好东西,但这和流民有何联系?朕听太子说,你安置了一批流民,让他们制作粉笔,以共养民,莫非打算照搬过来?”

    杜慎摇头道:“非也,流民何其多,若是以共养之,太过儿戏,不过臣的计策确实和粉笔有关。”

    说着,杜慎不再卖关子,直言道:“粉笔以包卖,一包一两,外带黑板,但实际上的造价却很低廉,材料也就是石灰石,直隶等地的石灰石储存量不低,陛下可圈山点地,再透露点小道消息,就说要这东西很值钱,相信那些乡绅富豪不会不动心。”

    弘治皇帝领会了杜慎的意思,追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让乡绅们也加入开采石灰石来?并且雇佣流民,以此安民?”

    杜慎眨巴了下眼睛:“是也不是,只这样的话,最终石灰石还是会留到陛下手中,还是得花钱,臣却是想空手套白狼,从乡绅身上榨点油水出来。”

    听听!

    这还是人话吗!

    弘治皇帝眼前一亮:“也就是说,朕还能从乡绅身上赚点钱出来?而且他们还得帮朕出钱出力安置流民?”

    杜慎淡淡一笑,“正是如此!”
………………………………

第46章 乡绅等同于接盘侠

    乡绅富豪吸了大明这么多年的血,就算是头猪,也养的脑满肠肥了。

    因此!

    杜慎毫无节操的,直接挖了个大坑,放出了一记猛药:“承包!”

    他边比划边说:“陛下圈山点地后,就把这些土地划出来,也就是开发商,而提到开发商,就不能不提到接盘侠承包商。

    只要能看得到油水,承包商绝对会愿意从陛下手里承包土地,自己开发,他们不缺钱也不缺粮,缺的是人,偏偏这时候境内有许多流民,只要给点工钱,给饭吃,他们就是最好的帮手。”

    弘治皇帝眼睛越来越亮,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古怪微笑。

    “你继续说!”

    杜慎点头:“若是他们疑神疑鬼,陛下还可以找点托,比如说英国公等人先承包点土地,然后放出点消息,比如说开采到大量石灰石,赚到了多少多少银子,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杜慎越说越起劲,一拍手,又自顾自的道:“这样不太保险,光是托还不够,最好把粉笔配方也给扔出来,毕竟想要破解难度不大,大把配方以分成方式给他们,五五做账,又能赚一波。”

    说罢!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弘治皇帝。

    “陛下觉得如何?”

    弘治皇帝义正言辞的道:“此计甚得朕心也!乃是安民之计。”

    徐浦等人也躬身大赞:“利国利民,有功与社稷!”

    不过!

    弘治皇帝还有些不放心,便问道:“可若是粉笔制作的多了,岂不是会影响到价格?”

    杜慎笑了笑道:“自然会的,不过正所谓薄利多销,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他这么说着,心中却在暗忖:而且说不定赚的更多呢。

    粉笔生意现如今还算不错,可也只是在京城等地流传了起来,若是整个北方都卖起粉笔,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等到整个北方的粉笔市场都饱和以后,那些乡绅比谁都着急,说不定就会把市场开拓到南方,甚至大明境外都有可能。

    毕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有钱赚,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杜慎想到这,立马拱手行礼:“事不宜迟,现在陛下就可以下旨,先让京城等地的粉笔涨一波价,散播出粉笔制作材料紧缺的消息,让乡绅们眼红一波。”

    弘治皇帝笑了:“杜卿啊,你觉得应该涨多少合适呢?”

    杜慎也笑了:“现在粉笔是一包一两银子,臣觉得先翻个倍吧?”

    弘治皇帝低咳几声:“是不是有点低了?”

    杜慎瞪大了眼睛:“陛下以为应该涨多少?”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道:“粉笔制作,实为不易,眼下天气渐冷,朕心疼那些工匠,不如翻个三倍吧!?”

    杜慎内流满面!

    他以为自己就已经够没节操的了,想不到弘治皇帝竟然更优秀。

    没话说!

    牛逼!

    ……

    半晌后!

    十几道圣旨从京城传了出去。

    京城各地的书生们苦恼的发现,文具用品店卖的粉笔居然涨价了,而且还是伤心病狂的涨,一包粉笔卖到了三两银子。

    一时间,对无良商家的怒骂,不绝于耳,竟然有书生自发抵制了起来,觉得粉笔价格太贵,根本买不起,要求降价,否则宁愿不用。

    可接下来,不知道从哪来的小道消息,却一语道出了真相。

    “嘿,你们知道么,粉笔涨价其实和当今陛下有关!”

    一名贼眉鼠眼的书生向旁人,振振有词的说着自己听来的小道消息。

    有人好奇发问:“请兄细细讲来。”

    “据说啊,当时杜慎先生做出粉笔后,陛下高瞻远瞩出钱和杜慎先生一起做了这行当的生意,但现在原材料不够,所以不得不涨价!”

    “这么说,粉笔以后可能就不出产了?”

    “很有可能是这样,不过据说陛下已经在令人在寻找一种叫石灰石的原材料,似乎已经有了眉目,只是等新的粉笔做出来,都不知道是啥时候了。”

    “这么说,并不是商家心黑,而是情有可原啊!”

    “对啊,还好为兄已经买了好几包粉笔留在家中以备用,现在不买,估计以后还会涨价,这玩意奇货可居啊!”

    “还有这种事?不行,我得赶紧买点去。”

    这样的场景在京城等地时不时的出现,甚至还有脑袋灵光的,花费大量银两购买粉笔,并且以高价倒卖到他人手里,顺手赚了一波银子,让人好不羡慕。

    而这么一来!

    粉笔在大明北方就炒得更加火热了。

    甚至还有人喊出口号:不买粉笔不是读书人!陪葬何需金银,仅粉笔一物足以。

    ……

    京城内的粉笔风波引起的躁动不小,但朝中却丝毫没有任何变化,百官们依旧在和弘治皇帝商讨安置流民之事。

    弘治皇帝也表现的分外头疼,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暂无良计,便以大明国力养民,百官们纷纷口称圣明。

    但很快的,又一些小道消息在直隶等地流传了开来。

    有人在发现了石灰石存在的影子,并且已经通报给了当今圣上。

    直隶等地的乡绅富豪们,不由动起了心思。

    前几日的烘托,已经将粉笔生意抬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价格。

    可以说,粉笔这玩意简直是暴利,比黄金还硬通!

    粉笔生意这么暴利,由不得他们不心动啊。

    可就算知道粉笔赚钱,他们也不敢动啊,那可是当今陛下的生意,谁敢碰?

    乡绅富豪们心里就跟猫抓似得,奇痒难耐,见得到吃不着,这谁受得了!

    不过,很快,一道圣旨,让他们坐不住了!

    陛下竟然在直隶等地发现了大量含有石灰石的地区,要行那开采之事!

    眼红!

    分外眼红!

    他们忍不住了,鼓动朝中的百官开始游走。

    这一日!

    朝堂上!

    孙立民连带着十几名官员,官职不以,几乎涵盖了六部,一起向弘治皇帝进言,打着:陛下不应与百姓争利的旗号,大肆反对圈山点地挖石灰石之事。

    在百官一番争执中,仁善的弘治皇帝选择聆听民意,下旨愿意将粉笔配方以分成方式公布,并且宣布直隶等地的石灰石矿藏,对外做承包,而且所要银两不多,只要有钱,人人都可以参与。

    这一消息公布后,孙立民等官员痛哭流涕,感慨陛下当真圣明。

    而直隶等地的乡绅们瞬间沸腾了!

    承包商,他们做定了!
………………………………

第47章 觉悟很高的刘瑾

    随着开山挖矿的口号越来越响亮,在直隶等地乡绅富豪口称陛下仁慈的时候,承包商一词逐渐在各地流行了起来。

    什么?

    你居然还没有承包山头?那咱们不是一路人。

    再见了您嘞!

    啥?

    小子你想向我闺女提亲?对不起,我家闺女已经许配出去了。

    等等,你说你家承包了两块山头?

    小伙别走啊,我闺女可以改嫁,实在不行她还有个妹啊……

    你说才她妹太小?没关系,养两年就大了。

    ……

    这样的言论在直隶等地随处可见,但很快,这些开发商们就发现,从弘治皇帝这个最大的开发商手里承包了那么多山头,可开采石灰石却又是个麻烦事。

    那玩意又累又脏,工钱给多了吧,赚的就少,可工钱给少了呢,又没人愿意干。

    一时间,许多拦下众多山地的承包商,纷纷开始焦头烂额了起来。

    承包山头也是要出钱的,拖的越久亏的就越多。

    君不见,英国公张懋,魏国公徐公辅,还有忻城伯赵槿都承包了陛下的山头,据说赚大发了,家里的银子都堆成山。

    谁不眼红?谁不羡慕!

    这时候。

    也不知道是那个急眼了的乡绅,冷不丁的打起了流民们的主意,许诺管饭并且有少量的工钱,拉拢了一批流民到山里挖矿。

    起初,有人嘲笑,流民们长期吃不饱饭,哪有力气干活,此举绝对会亏的裤衩子都穿不上。

    可当流民们纷纷开始干活的时候,那些不看好的人都傻眼了。

    流民们饱受饥寒交迫的折磨,流窜千里受尽了苦,现如今有人愿意管饭而且还给工钱,谁不愿意卖命干啊!

    朝廷救济的是粥,而承包商们给的却是饭,前者喝上一碗不管饱,后者却能吃上个实在。

    对比之下,自然择优。

    因此,在许多承包商还在喊着高价雇人开工的时候,雇佣流民的那位乡绅已经拉着大量石灰石开始制作粉笔,挂上招牌卖钱了。

    再加上现如今正好是红利期,赚钱简直就跟闹着玩一样,这边刚上了一批粉笔,转手就被人哄抢一空。

    其余的承包商见了,哪里还坐得住,直接开始动手抢人。

    甚至还有背景深厚的,放出话来,本地的所有流民,老夫全要了,管吃管住不说,工钱还高了一点。

    流民们愣了。

    什么时候,他们竟然变成香饽饽,招人哄抢起来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安置流民的问题暂时是解决了。

    朝中的百官们对此,也纷纷傻眼。

    他们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大殿之上的那位陛下,究竟是如此的高瞻远瞩,手段之高明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不亏是我大明的陛下,让人头疼不已的流民之事,竟然如此轻易解决。

    百官无不高声叫好,显得弘治皇帝更加高深莫测了起来。

    对此!

    弘治皇帝倒不好意思将功劳全拦下来,他直言此计的正主另有其人,乃是发明出粉笔的杜慎所献。

    这下子,杜慎彻底扬名了。

    如果说之前,他的官职太小,使得名声只流传在民间和少部分官员的耳中,但现在整个朝廷内的官员,都将他记在了心上。

    他们清楚的记着,这位杜慎先生可是个教书先生,并且英国公等人的儿子也都拜在其门下。

    之前校阅的表现,百官们是都看在眼里,现如今杜慎又不经意间做出了这种惊人之事,有脑子灵活的官员,甚至还起了别样的心思。

    这年头,谁家还没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似得。

    若是让自己儿子拜在杜慎先生门下,日夜聆听教诲,那可是大好事啊!

    有行动派的,直接就暗下决定,开始托人打听杜慎先生所在何处,就算是绑,也得绑着自家儿子拜师去。

    ……

    而此时的杜慎,却带着几个徒弟,正在蔬菜大棚里挑粪呢。

    近来大白菜的长势喜人,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也接踵而至,因为缺少阳光的照射,大白菜的抗病害能力差了许多。

    所有早上的时候,杜慎照常在大棚里检查的时候,惊讶的发现竟然有的大白菜叶子发黄,甚至还有的生了黑斑。

    杜慎估摸着原因,一大早的就带着徒弟们给这些大白菜施肥。

    当然!

    明朝的施肥肯定不是尿素化肥等物,而是人畜粪便充作肥料。

    大白菜的种植是大事,但杜慎可是有轻微洁癖的,你让他惦着粪勺浇粪还行,但是让他挑粪,就难为他了。

    幸亏这时候,朱厚照带着刘瑾过来,解了他的围。

    杜慎求才若渴的看着朱厚照两人,眼睛上下打量了起来。

    让朱厚照挑粪,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说他身份在哪里摆着,这小身板看起来也不是能挑的起粪的人啊!

    但刘瑾不同啊!

    所谓饱暖思那啥,他别说思了,连想都不敢想啊!

    这样的人早就脱离了低俗趣味,干起活来肯定不挑啊。

    “咳咳,小刘啊!”

    杜慎唤了一声,露出慈爱的笑容。

    刘瑾微怔,晃了晃脑袋道:“杜慎先生有何吩咐?”

    杜慎笑的更开心了。

    他就喜欢这种觉悟高的。

    “唉,其实我一直很看好你,你生的五大三粗,以后肯定有出息啊。”

    刘瑾大喜,躬身行礼道:“奴婢怎得先生如此夸赞。”

    话虽然这么说,但他脸上却非常受用,当太监的这辈子已经没啥可图的了,最高的荣誉也就是常伴君前,杜慎先生夸自己以后有出息,不就是在说,自己以后能日日沐浴君恩么?

    但还不等他得意,杜慎便又笑道:“不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看你这辈子饿是饿不住了,但是劳么,却差了点啊。”

    刘瑾下意识的问道:“奴婢日夜伺候太子,莫非不算苦劳吗?”

    杜慎摇头道:“当然不算,此算劳心,却不劳身啊!”

    刘瑾蒙了,他并不傻,看来杜慎先生是有事要让自己干啊!

    想到前些日子搭建大棚的时候,他嘴角猛抽,咽了口唾沫。

    该不会,又是这种苦力活吧!

    他求救一样的看了眼朱厚照,但朱厚照却若有所悟的道:“老师说的确实有几番道理,刘瑾啊,你干的活太少了啊。”

    刘瑾勉强笑道:“太子说的是,奴婢却实活干的少了,奴婢该罚。”

    诶……

    这可是你说的啊!
………………………………

第48章 朱厚照偷白菜

    刘瑾觉悟很高,杜慎都快笑出声了。

    他看着刘瑾,笑嘻嘻的问道:“小刘啊,活干的少,就应该多干点,你看,我这里有两个大桶,你猜猜是干嘛的?猜中了有奖励哦。”

    在他的脚下,正好放着一根扁担和两个准备同来挑粪的大木桶。

    刘瑾犯难了,思忖片刻,他有了个不妙的想法,试探性的回答:“这么大的桶,总不会是用来挑粪的吧!”

    聪明啊!

    杜慎鼓掌,热切的望着他:“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小刘你猜的可真准,这两个桶就是用来挑粪的。”

    刘瑾傻眼了,语气颤抖的问道:“那……那奖励是?”

    杜慎拍了拍他的肩膀,把扁担郑重的递了过去。

    “这就是奖励啊!给你一个劳其筋骨的机会!”

    刘瑾拿着扁担,脸都黑了。

    这奖励,他扛不住啊!

    他望了望朱厚照,朱厚照给了个肯定的眼神。

    又望了望杜慎,杜慎满脸热切。

    至于张灏三人……

    好吧!

    他们眼观鼻鼻观心,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刘瑾一咬牙:“奴婢,奴婢……定不教先生失望。”

    哪有太监不伺候皇家,整日干苦力活的!

    这一点都不太监!

    他悲愤的扛起扁担,眼中隐约能看见泪光,直溜溜的向着书院外,流民们居住的地方赶去。

    经过几日的辛劳,流民们已经在书院外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