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明当老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灏悟了,原来我要学的化乃是大道啊?
杜慎却不知道傻憨憨徒弟突然顿悟,有心教导这几个祸害成才,便轻咳一声,向四名徒弟问道:“尔等识字几何?”
徐鹏似是觉得在先生面前存在感太弱,举先率先道:“学生读过半本三字经,识字约百。”
杜慎:……
好吧,又一个文盲。
幺娃害羞道:“学生……不识字。”
杜慎含笑点头,不识字没关系,为师会教你的。
赵秀傲然道:“学生通读过三字经,百家姓,识字五百。”
杜慎撇嘴,五百就熬成这样?也是个半文盲。
轮到张灏了,他激动的正要开口,但杜慎却摆手道:“你就不用回答了,为师对你非常了解。”
张灏以袖掩面,羞愧万分。
“给师尊丢脸了。”
杜慎略过四个徒弟,然后淡淡的道:“为师识字一万余,尔等的学业让为师甚是忧愁啊……”
汉字一共是一万八千多个,常用的大概有四到五千。
众徒纷纷震惊,自家师尊何止一个吊字了得,竟然认识这么多字。
这并不夸张。
论语知道吧,总共才一万一千多个字,四舍五入也才一万二,而杜慎在这个时代竟然认识一万多字,这是多恐怖的一件事。
见徒弟们做出这番姿态,杜慎暗爽不以,但表面上却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基操,勿惊,安坐。”
“为师之所以能识得这么多字,靠的是一种叫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独门法子。”
说着,他在黑板上画下四条横线,在其上写着:a、o、e……等。
写完后,杜慎咧嘴笑着,露出明晃晃的大白牙,道:“来,跟为师念,啊喔额,衣乌鱼。”
几个徒弟倒是聪明,毕竟是大明最有权势的那群人的儿子,基因在哪儿摆着呢,就算不是大才,也说不上平庸。
一下午过后,竟然将字母表背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用毛笔来书写汉语拼音很难用,也就是说,想要布置点作业都不行。
然而想要把圆珠笔这种东西弄出来,在这个时代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就一个圆珠笔头就能难死你。
他回想起自己上小学的时候,那些狗篮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心中就郁气难平,现如今自己教人读书识字,若是不布置点作业下去,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
待四位徒弟放学回家,杜慎站在私塾的门口,还耿耿于怀。
看着夕阳西下的景象,突然,他脑中精光一闪,然后抚掌大笑。
圆珠笔做不出来,我可以做个鹅毛笔啊!
……
是故,月牙方露尖尖角。
忻城伯府中。
上了半天学的赵秀回来了。
令他奇怪的是,自家老爹竟然一反常态,和善的把自己迎进了书房里。
赵槿今年三十出头,放在明朝已经是中年了,两鬓处也有些斑白,他这辈子有两个理想,一是报当年土木堡之变大仇,因为他爹当年就是死在瓦剌人的铁骑之下,此仇不报他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父老。
二便是开枝散叶,这一点他做的还算可以,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夭折,二儿子赵秀却是实打实的纨绔,三儿子刚刚两岁,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
因此,他便将整个心思都放在了教育赵秀成才上。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甚至连继承家业都不在意,平日里打也没少打,为此他还向张懋讨教过。
可结果嘛……
看看之前的张灏就知道了。
压根没用。
赵秀我行我素,该咋样咋样。
但早朝时的一幕,却让赵槿起了别样的心思,坦白说,他觉得自己儿子还是能抢救一下的,再不济总比张灏那头号祸害要强吧?
所以他退朝后,便逼也好打也好,总归是让二儿子拜了杜慎先生为师。
这会儿赵秀从私塾回来,赵槿便将他带到书房准备询问一番。
赵槿道:“秀元在杜慎先生读书,可有收获?”
秀元是赵秀的字。
赵秀想了想白天师尊说的关于如何做游侠的话,极为认同的道:“回爹的话,师尊当真是有别与其他教书先生,让孩儿甚是钦佩,而且师尊上课时,用名唤粉笔黑板的事物写字,孩儿大开眼界。”
赵秀说着,便将粉笔和黑板与自家老爹说道了一番。
听完后,赵槿摸了摸胡须,点头赞道:“先生果然大才,张懋那老匹夫自己儿子拜得杜慎先生为师,便不愿意告知与我,哼哼,还好你爹我有先见之明,带你去拜师,否则与这种好事失之交臂,悔之晚矣。”
赵秀也赞叹道:“师尊确实了得,竟掌握一种名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妙法,能识字一万余,且毫不吝啬,将其教给了孩儿,令孩儿收获甚多。”
哦?能教人识字?
赵槿眉头一皱道:“秀元,好生给爹讲讲这汉语拼音字母表。”
赵秀便老实说道:“先生说,这汉语拼音一共有65个,有声母韵母之分,且还有升降音调的区别,比如孩儿表字中的元,便是读平声。”
赵槿大惊失色,敏锐的感觉到,这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不凡,以往想要识字,那都是跟着教书先生一起背读,知其音不知其形。
可这汉语拼音字母表却不一样,给字标上了音标,岂不是说,只要学会了字母表的拼音,给字体标注后,但凡是个人都能知道这个字如何读?
想到这,赵槿赶紧坐了起来,在书房中来回渡步。
赵秀并不知道自己老爹为何听完自己所说后,竟然做出如此姿态,顿时疑惑不解了起来。
赵槿锤手,顿身看向自己的二子,正色道:“爹有预感,这汉语拼音字母表干系重大,关乎我大明百年基业,要赶紧禀告陛下,事不宜迟,你这就随爹去一趟宫里。”
………………………………
第17章 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文盲
皇宫内。
忻城伯赵槿带着儿子到了御书房门前。
他此时心中十分疑惑,往常天黑后,皇宫都禁止有人出入,就连皇子都不能开特权。
就连他这种权贵重臣想要在晚上进宫面圣,除非是有要事,否则断然不可能。
但今日却不一样,宫内的太监就好像知道自己会来似得,早早的就在宫外候着,听自己要见陛下后,也只是面色怪异的点了点头。
赵槿不解,但也没有多想,嘱咐赵秀注意礼数,莫要惹的陛下不喜后,便令掌灯的太监通报。
掌灯太监便在御书房外道:“忻城伯赵槿求见。”
不一会儿,御书房的门便被打开,又一名太监走了出来,宣道:“请忻城伯觐见。”
赵槿这才带着儿子进了御书房。
但一进御书房,他就不淡定了。
无他!
此时的御书房内,除了当今圣上弘治皇帝外,还端坐着两个老熟人。
正是魏国公徐公辅,英国公张懋。
他们的门府离皇宫近,因此几乎是一起到的,而且还带着各自的儿子。
看到赵槿到来,徐公辅和张懋咳嗽一声,点头打了个招呼。
赵槿点头,走向前,躬身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赵秀也跟着行礼:“赵秀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身着便服,含笑着招来太监,令道:“来人,给忻城伯赐座。”
赵槿欠身道谢,急忙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弘治皇帝点头问道:“可是为了那杜慎先生的汉语拼音词典一说。”
赵槿脸一黑,不敢置信的撇了张懋二人一眼,合着你们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
二人目不斜视,他们何止是说了,还让自家儿子都背了一遍学来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就差当着陛下的面写一遍了。
赵槿嘴角一抽,“启禀陛下,正是为了这事。”
弘治皇帝赞许道:“那杜慎先生,当真是大才,早间献上良计,朕便以知他不凡,想不到竟然又给了朕一个惊喜。”
说着,弘治皇帝玩味的笑道:“如此大才,朕倒是越来越想见上一见,看他究竟是何种潇洒姿态。”
当然,这话也只能说说了。
毕竟身为一国之君,他若是对仅仅一个从八品的杜慎表现的太过赏识,那就不是爱才,而是捧杀了,也会让朝中一些人起了别样的心思。
甚至,就连这汉语拼音字母表,短时间内也不能大肆宣章是杜慎提出来的。
不过嘛,虽然不能明着见,但微服私访,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想到这,弘治皇帝微眯着眼睛,却是露出了些许期待来,同时他又感叹道:“幸好,如此大才,生在我大明啊。”
张懋含笑扶须,跟着道:“大明有如此人才,却是陛下和百姓之福。”
赵欣徐公辅也跟着道:“此乃大明之幸也。”
傻憨憨张灏等徒弟听到陛下如此赞叹自家师尊,也露出了骄傲的色彩。
而赵槿却并没有忘记来此的目的,紧接着,他便正色道:“话虽如此,但汉语拼音字母表毕竟是重中之重,不知陛下可有决断?”
这话倒是问到点子上了。
首先、此物一旦问世,势必会对大明的教育造成巨大冲击,当然这是好的方面,人人能识字,只会让整个大明的人才越来越多,使得国力昌盛,百业大兴。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了。
既然这东西这么吊,那要是让别的国家学去了呢?
比如说瓦剌,比如说鞑靼,再比如说羌国,又或者是其他虎视眈眈的蛮夷凶贼。
汉语拼音字母表虽然简单,但正是因为简单,学习起来不费任何难度,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汉族有别与东亚其他民族的就是文化,在其他民族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我们就拥有完整的文字体系和语言体系,因此才会有年年朝贡,岁岁来朝的天下正统一说。
但就算是这样,上千年的岁月中,汉族的很多传承都被其他民族学了去,比如某国结合汉字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弄出了名字等体系,再比如说把高句丽当做祖宗的某个国家,有模学样的在自己国家设立了个太学……
弘治皇帝是个仁厚的皇帝,也是个守成的皇帝。
但这并不代表他目光短浅……
看着御书房内的几人,弘治皇帝指尖敲打着书案,良久,做出了决定。
“汉语拼音字母表事干重大,断然不能让蛮夷贼人学了去,但却也不能敝帚自珍,先在太学中传播,然后自京城发散,势要教大明举目无白丁。”
魏国公徐公辅目光炯炯,看了一眼张懋和赵槿,两人会意,齐身拱手问道:“敢问陛下,若有天生反骨之人,意图将此物流传异族怎么办?”
弘治皇帝目露杀机,道:“自然是杀。”
开玩笑,流传到异族?
锦衣卫是吃白饭的?
大明有多少和异族勾结的叛徒,他心里一清二楚,锦衣卫早就不知不觉的将那些人监视了起来,平日里只是放长线钓大鱼,可若是有人敢动此物的主意,这大鱼不钓也罢!
张灏三人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话语,纷纷缩了缩脑袋。
而他们的父亲却仿佛春风拂面一般,极为认同的点了点头,此举才是以防万一的最好办法,索性不过是一些生了反骨的贼人。
既然是反贼,那应该拉出去杀了,以儆效尤。
该禀报的都禀报完了,张懋等人也不便在宫中久留,向弘治皇帝告辞后,掌灯的太监就将他们送出了皇宫。
……
皇宫外。
张懋向赵槿和徐公辅拱了拱手,三人具是眼含笑意,热切非常,只是对御书房巧遇之事,只字不提。
看那亲近的样,仿佛大家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样。
然而,等各自分别坐上马车后,每个人的脸上的笑容就变为了苦大愁深的模样。
张灏胸中愤郁不以。
呸……
两个老贼,转手就带子拜师,当真不是东西。
徐公辅却老老神在,摇头晃脑。
唉……
我儿鹏举明明有大才,却排行老三,比这两个狗贼的儿子低了一头,真教人不爽。
……
而赵槿呢?
他比较正常,但也在想着今日的事。
总结了一番后,赵槿做了一个决定。
这两个老狗不就是仗着住的离皇宫近,所以才比自己早到一步,他娘的,正好忻城伯府住的也腻歪了,换他娘的去。
嗯……就搬到皇宫对面,老夫看谁还能比我快?
咦?
赵槿突然想到一件事,似乎……
杜慎先生住的是三间破烂私塾啊,虽说是有大才的高人,肯定不看重钱财这些俗物,但自己这个做家长的,肯定不能如此。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自己和杜慎先生是亲戚啊!
这当亲戚的,怎能看着对方住的地方那么破烂呢?
再不济,也得选个地,修个新的私塾吧……
………………………………
第18章 和弘治皇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次日晌午,在给四个徒弟上了半天课后,杜慎便一人给了个粉笔,让他们自己对着黑板抄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自己则蹲在私塾门口,瞄着来往的村民乡亲。
咳咳……
他这不是在化身瞄人缝,而是在想着鹅毛笔的事。
众所周知,鹅毛笔这种东西是西方发明的,对比毛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书写流畅,线条并没有毛笔那么粗,也不像毛笔那么累手腕。
而且鹅毛笔制作简单,找个大鹅拔毛,选上较粗的鹅毛,再用刀削个笔头,把鹅毛管掏空,简单处理下就能用。
实乃写作业的好帮手啊……
杜慎一边想着,一边开始思忖,村里谁家养鹅来着?
但还不等他想到,一位不速之客便迎面走了过来。
此人长着一张国字脸,样貌约在三十多岁的样子,身着粗布便服,身后则跟着两名同样穿着的强壮男子。
来者正是弘治皇帝朱佑樘。
早朝上又商议了关于册封鞑靼小王子达延汗七子为侯的细节,待散朝后,弘治皇帝便迫不及待的换上便服,打着微服私访的幌子,一路向着杜家村赶来。
当然,毕竟是当今圣上,他的安危乃是大明的重中之重,虽然只带了三个武卫,但整个杜家村外,其实已经被一众御林卫包围了起来,只要有任何风声,便会涌入杜家村内,确保弘治皇帝的安危。
“可是杜慎先生当下?”
弘治皇帝出身较为坎坷,是真的吃过苦的人,他换上了身衣服后,整个人也显得更为温和。
“不错,阁下来此,应该是奔着我来的吧?”
杜慎坐在私塾的门槛上,抬头疑惑的看了一眼来者,在看到身后跟着的两名强壮男子后,不由露出异样神色。
弘治皇帝微怔,哑然失笑道:“先生如何得知的?”
啧……
还装起来了。
杜慎站起身,拍了拍屁股,道:“你看起来挺和善,穿的虽然简朴,但一眼就能看出来非富即贵,而你这样的人物来我这鸟都不来的私塾,还知道我的名字,肯定是冲着我来的了。”
“你是如何看出来?”弘治皇帝惊讶了,他自问自己微服私访的很到位,这么多年也不是头一次微服私访了,往日里也没人看出来,怎么到了杜慎这,就被一眼看破呢?
若不是杜慎的态度,很明显没有发现他的身份,弘治皇帝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将自己的行踪透露出去了。
杜慎看着弘治皇帝身后的二人,耸肩道:“你看啊,你身后这两个人和你穿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干净,虽然这衣服也就是普通百姓的打扮,但普通百姓的衣服有这么干净的吗?”
说着,杜慎指了指自己,“看到没,我这才是寻常百姓的打扮。”
弘治皇帝疑惑不解道:“就因为这一点?所以你就能看出来?”
杜慎嘿笑道:“刚刚还只能看个七八成,但现在你一说……”
弘治皇帝恍然,失笑着摇头,想不到居然被摆了一道。
若是自己不说上一句话,恐怕这杜慎还不能确定,倒也是个心思玲珑的妙人。
这样想着,弘治皇帝对杜慎的第一映像便更好了。
“不错,正如你所言,我确实非富即贵,今日也确实是奔着你来的。”
说着,弘治皇帝思忖了片刻,存了考校的心思。
“听说先生有一名为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东西,此物能教目不识丁的百姓认字,不知先生如何看待此物?”
啥玩意?
搞了半天,不是来拜师的啊!
本来杜慎还以为对方是和赵槿等人目的相同,是想让儿子拜师的,没想到居然是来问这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顿时索然无味。
所谓谈钱伤感情……
呸……
所谓师达天下,他杜慎可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除了教书以外都提不起兴趣。
什么?
你不带着儿子来拜师?
不好意思,再见!
杜慎双手一拱,道:“不好意思,此乃我杜家不传之密,请恕在下无可奉告,告辞,不送。”
说完,杜慎转身跨过门槛进了院子,只留给弘治皇帝一个背影。
弘治皇帝懵逼了。
这位大才,脾气似乎不太好?
刚刚还笑呵呵的,怎么一转眼就变了脸……
“等等,先生请留步……”
弘治皇帝赶紧跟着进了院子,身后两名武卫不敢懈怠,也跟着走了进去。
杜慎回过头,冷着脸道:“阁下还有何事?若是想蹭饭还请绕道,我家粮食很贵的。”
现如今,他腰板硬的一批,大徒弟张灏是英国公的独子,二徒弟赵秀是忻城伯的二子,三徒弟是魏国公最小的儿子,就连四徒弟幺娃,也是杜家村乡老的孙子,试问天下之大,他还怂谁?
弘治皇帝哪受过这种待遇,但想到杜慎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生气,只能温声道:“先生莫要误会,我只是想知道先生如何看待这不传之秘,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哦?
杜慎诧异的看着这人,想了想,对方既然知道汉语拼音字母表,肯定是从张懋等人哪里得知,应该也是个有点身份的人,要是态度太过,似乎也不太好。
想着,杜慎的脸色稍缓,认真的道:“这东西吧,你要说让我怎么看待,我也只能说,这是个能教人识字,最好传遍整个世界,让所有人都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样的话,整个世界就都没有文盲了。”
这话却是由衷而发,也是身为老师的心声,不掺杂半点私念。
但很显然,弘治皇帝却并不满意,他眉头紧皱。
昨夜得知此物后,便下令禁止此物落入蛮夷贼人之手,可献出这东西的人,却想着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会,这不是和他的理念背道而驰吗?
“胡闹!”
弘治皇帝不满的冷哼,道:“此物乃国之重器,用之大善,反之不详,除大明外,如何能假他人之手?”
杜慎挑眉,呦、小伙子,看不出来你还是个心系大明的杠精啊……
可惜了呀,你不知道,我杜慎生平最喜欢的就是和你杠精抬杠,不杠的你怀疑人生,我就不姓杜!
不屑的摇头,杜慎一边发出啧啧的笑声,一边道:“呵呵……庸人之见……”
………………………………
第19章 杜老师嘴炮无双
弘治皇帝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竟然会被人冠上庸人之名号。
身为大明之主,口含天宪的皇帝,就算是朝中的以清流标榜的文臣,也不敢明里暗里这么腹诽,更别提当着他的面提出来了。
若非弘治皇帝以仁善治国,是个勤恳为民的好皇帝,他都有把杜慎拉出去砍头的冲动。
饶是如此,弘治皇帝的脸色也有点难看,“先生何处此言,莫非此物教蛮夷偷学了去,便是高见不成?”
身后的武卫也对杜慎没了好脸色,眼神虎视眈眈。
而杜慎,却丝毫不慌,他慢条斯理的瞥了下那两名武卫,然后又望着弘治皇帝,极为潇洒的笑笑。
然后,他便抬头望天,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叹息道:“世人皆以为敝帚自珍便能稳固大明基业,岂知堵不如疏的道理。”
“但凡是学起来容易,传播又极为方便的事物,想要阻止它的传播是不可能的,况且汉语拼音字母表这种东西,基于汉字所生,传与外族并非坏事。”
弘治皇帝眉头紧皱,问道:“怎么说?”
杜慎笑道:“你想啊,若有一日,外族蛮夷皆识汉人之字,读汉人之书,着汉人之服,同汉人之理,甚至以汉人之姓为姓,那他们是汉人还是蛮夷呢?”
弘治皇帝沉默了。
他敏锐的感觉到,杜慎话语中透露的深意。
汉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多元化的种族,最擅长的就是同化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