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之前开会,让十多名外面找来的先生去弄一千个常用的汉字,作为扫盲教材,已经有三人弄出来了。三人过来求见。

    韦宝看了看三个人的字,问林文彪:“总共是12位先生吧?”

    “对,一共12位先生。公子留下了宋先生,其余剩11位先生。”林文彪答道。

    韦宝嗯了一声,三个人写的内容差不多,字也差不太多,他知道这11个人都是有秀才功名的,这年代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文学方面的造诣肯定是完爆他这个现代二吊子的。

    “你们叫啥名字?以前有过些什么经历,家世背景如何,能简单说一说吗?”韦宝问道。

    三个人分别作了自我介绍,一个叫张斌、一个叫薛贺,还有一个叫付继光。三人都是穷苦出身,都三十多岁快四十岁,情况差不多,农活,木工什么的都会一些。

    韦宝点头,对林文彪道:“那这样吧,张斌放在工业局当书办,付继光放在军工署当书办,薛贺就作为教育局的管事吧。其他先生都在教育局当教谕吧。”

    韦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看出薛贺的字最好,而且是最先来交稿子的,说明热诚最大。另外,这些字不是繁体字,是在这些先生们学会了查字典之后,对照着,查出来的简体字。能这么快完成,说明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如何使用字典,这也是韦宝很看重的,说明他们比其余的八个人脑子活络。

    三人欣喜的答应,这么一来,他们就比剩下的那八个人,似乎要高一级了吧?他们尤其羡慕薛贺,上来就能当管事。

    韦宝对薛贺道:“把你们三个人写的综合一下,就作为扫盲班的教材吧。另外,我再给你一篇文章,上过扫盲班的人,除了要认得这一千多个字,还要能默写这篇文章。”

    薛贺道:“嗯,这好,我正想向公子谏言,是不是弄些简单点的诗文作为教材。”

    “诗文就不必了。”韦宝道:“能让大家认识基本的字,以后能看点文章,看个布告什么的便可。”

    韦宝打算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为扫盲文章,他那天好像看见有个人的电脑里面存了这文章。不过,他需要修改,要把里面的人名修改,还要将地名修改,很多国家还没有呢。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并不是外人说的“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是,公子。”薛贺答应道。

    《少年中国说》的开头由日本人称中国为衰老的帝国,引发思考,然后给出论点,“少年中国”,作者认为国家盛衰的关键在于人的老少,然后通过对比老年人于少年人的性格、思想、生活状态和行事习惯得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者在论据处履用排比,以老年人的“思既往”对比少年人的“思将来”,以老年人的“故保守”对比少年人的“故进取”,以老年人的“故灰心”对比少年人的“故盛气”,以老年人的“惟苟且,故能灭世界”对比少年人的“惟冒险,故能造世界”,使中心论点十分具有说服力。

    尤其是“少年强则国强”成为了全篇的标志,亦成为近代少年进取的中心思想之一。

    韦宝以为梁启超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有些过于绝对,不管是老年还是少年,都有自身的长短,把国之灭亡全归咎于老年人,未免有失偏颇。

    不过修改一下,拿来作为教育开头,用来激励学子,明确大家学习奋斗的方向,还是很好的。

    “未来正式办学了,要弄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和本科、研究所模式。”韦宝进一步道:“小学总共两年,所有人上扫盲班,以后通过了扫盲班的学龄儿童要普及小学教育,小学两年,成绩优异的,可以上初中,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可以上高中。初中和高中各一年学期。高中成绩优异的,可以考本科或者专科,学期也为一年。毕业后能分入天地商号办的研究部门的,还有机会获得研究生学历。”

    这个问题,韦宝之前已经想过了,这样的话,五年时间就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而且完全是现代模式了。韦宝的专科、本科,其实也都是一年的学期,是因为韦宝觉得学习点理论知识便应该提早到专业工作中去淬炼,学历没有什么用。

    现代人十之七八做的都不是专业对口的工作。

    扫盲班的时间是太紧张了,但是韦宝觉得普及扫盲班的义务教育,也够用了,至少能杜绝自己底下再出现文盲。

    扫盲班又不脱产,而且才两三个月时间就结束了,其实成本是很低的。

    韦宝手头有一套义务教育的课本,是一名‘穿越巨热衷’兄弟存在电脑里面的资料,韦宝打算交给薛贺,让他重新浓缩一下,先把小学教材弄出来。全民上扫盲班,扫盲班毕业成绩优秀的,可以上小学。

    薛贺三十多岁年纪,灾年又有养活一家老小的重任,见公子如此器重自己,发誓一定将公子交代的事情办好。

    韦宝又对薛贺、张斌、付继光三人问道:“你们都愿意长期在这里发展么?”

    三人都表示愿意。

    “公子,我早断了科考的念头了,在南方还好些,秀才还能混个私塾先生做做,咱永平府这一片也没有几户孩子有银子入学的,考上了秀才,还不方便下地干活,全家人跟着受罪。”薛贺道。

    其他两个人也都这么表示。

    韦宝笑道:“那行,你们都将家眷接过来吧!”对林文彪道:“这事你安排一下,另外看一下那些先生,只要愿意在咱们这长期发展的,都将家眷接过来,以后都是正式编制!”

    “是,公子。”林文彪当即答应。

    这年头读书人太精贵,韦宝给予了他们足够的重视。

    韦宝又留三人说了些小学主要学习文学和数学,中学要增加理化学习的事,只是简单的说点概念。

    宋应星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观察着韦宝办教育的安排,对韦宝更加佩服了。他现在有点明白韦宝为什么要搞简体字,而且刚才听韦宝说了数理化方面的东西,暗忖在韦宝的教育中学到东西的人,以后会死心塌地的留在这里帮他做事,有这么多‘有学问’的人帮着做事,将来哪家商号能比得过韦公子的天地商号?这韦公子的确是个奇才。

    韦宝和三人谈了一阵话之后,让后面送来‘千字文’的人,不用拿给他看了,直接和薛贺商量便可以,并鼓励他们好好做教谕,任命薛贺为教育局的管事,是暂时的,以后看他们的表现,都有机会当管事副管事这些,将来规模大了,教育局下面又会分出各个教育局和学校,不愁没有发展。

    众人闻言,均热血沸腾的表示要在韦公子这里好好做。他们没有想到大灾之年,像他们这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人,居然能这么被重视,居然能获得收入丰厚的好工作,均是喜出望外。

    “宋先生,你对于我的安排觉得怎么样?你现在是副大管事,有什么好的谏言,可以提出来啊,千万不要藏话在心里。”韦宝对宋应星道。

    “我只有佩服公子的远见,佩服公子的博学多闻。真没有什么谏言。”宋应星心悦诚服道:“我本来打算便一套实用的书,记述各业的一些法门,现在想来没什么用处,跟公子的教育比起来,太稚嫩了。”

    韦宝听宋应星这么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呵呵一笑:“宋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诚心希望宋先生能长期留在我这儿,算来4年后,第一批高中生就能毕业,我还想让宋先生帮我编订各个专科和本科类的学术教材呢。”

    在韦宝的设想中,他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就已经能胜任县级官职了。如果一切发展顺利,历史没有被改变的话,三年后,天启皇帝差不多也该挂点了,到时候,整个朝廷官场将会重新大洗牌!他手里的人才,便是他的一项重要商品。跟官场做生意,那又是更高的境界了,比做实物要暴利的多。

    想到这些,韦宝就满是憧憬,满是希望,甚至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一些才好。相比于个人的发展,他更加看重的是自己培养团队的发展!所以韦宝对于自己个人的科举之路是否顺遂,其实并不是很在意。

    “那要看公子了,公子不会忘记咱们的约定吧?”宋应星微微一笑。

    韦宝微笑道:“自然不会忘记,只要四年内,我能在功名上超过宋先生,宋先生就一辈子跟随我。”

    “决不食言。”宋应星笑着抚了抚胡须。

    韦宝眨了眨眼睛,心里有点发虚。

    “公子,成了!”

    一个时辰过起来很快,转眼便到了,周石匠对韦宝道。

    “成了?”韦宝心中一喜。

    “嗯,公子请看。”周石匠抡起铁锤,对着一块除了砖模的水泥方砖狠狠砸下去,只有一点痕迹,并没有出现裂痕,更加没有出现裂缝。

    众人都被这种水泥砖的坚硬程度震惊的瞪大了眼睛,就是最硬的石头打磨出来的石砖,也不会有这种强度和硬度!


………………………………

【0210 资本社会不是哈口气就能出来的】

    “恭喜公子了!”

    “恭喜公子。”

    “恭喜会主!”

    “恭喜总裁。”

    “真结实啊,没有想到砖头还可以不用火烧。恭喜会主。”

    “现在就不愁没有砖头用了。以后能建造许多砖房。”

    “不用火烧倒没啥,主要还是硬,真硬,真好。”

    “硬固然好,关键是不用啥本钱哩。”

    众人见水泥砖这么厉害,纷纷恭喜韦宝。

    韦宝现在被人称呼的有点乱,多数人叫他公子。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叫会主,或者总裁这类偏现代化的称呼,那都是韦宝自己有时候在签名前面加的前缀,所以天地商号内部的一些正式编制的人,管事,副管事们,才会这么叫。

    韦宝不喜欢老板和掌柜这种称呼,觉得很俗气。最喜欢听别人喊他总裁,只是多数人不习惯这个称呼。

    韦宝很满意,没有想到这么简单就成了,暗暗后悔自己还是弄晚了点儿,应该当初上京师做生意之前,就开始做水泥的,不难嘛。如果自己早些掌握了水泥制造技术,现在就不会弄得这么赶七赶八滴。

    “赶紧去告诉罗三愣子,让他调1000人来水泥厂!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一定要让水泥砖的生产跟上城墙的建造进度。”韦宝激动的吩咐道。

    林文彪答应一声,赶紧让一个手下人去通知罗三愣子大管事。

    “不光不用什么本钱,等蒸汽机出来,还能节约人工,本钱将进一步降低!”韦宝对周石匠道:“拌料技术要严格保密!”

    周石匠清楚其中利害关系,一脸凝重道:“公子放心,我老汉得公子赏识器重,才有现在的日子过,我的命丢了,也不会让技术外漏一点。”

    韦宝这才放心下来,他对技术的保密工作是很看重的。

    光是蒸汽机密封圈这么一项难题,对于现代来说,一点难度没有,但是在用于大量生产的工业蒸汽机问世之前,到投入正式生产的过程中,足足阻碍了历史进程上百年,一个多世纪!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随便一个难点不能攻克,就不能算掌握技术。

    所以韦宝下面的工人虽然多,想获知原料不难,但是想知道怎么通过化学反应得出的这些原料,那就很难了。

    “现在就差仿制蒸汽机了!”韦宝对王铁匠等工匠道:“现在就看你们的技术!弄出蒸汽机,能让水泥厂正式上轨道,有了蒸汽机鼓风,干燥,加压,一天生产一万斤,不是问题。”

    听韦公子这么说,王铁匠等工匠感觉压力很大!不过还是硬着头皮答应。

    “等罗大管事把人调来,你们就最大限度的造!这几天拼一拼!”韦宝又对周石匠道。

    “公子放心吧,有公子的话,大家拼了老命也要做。”周石匠估算了一下:“有一千人干活的话,两个时辰就能出20000块砖。”

    韦宝点头道:“不用算的这么大,人还是要休息的,你一天能出80000块砖,我就算你超额完成任务!”

    “公子放心,我们拼了命也要做到。”周石匠信心满满的保证道。

    韦宝又对众人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转身对宋应星道:“宋先生,现在开始就要辛苦你了,跟铁匠们一道琢磨怎么仿制蒸汽机的事吧。”

    宋应星苦笑一下,自己好好的一个举人,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稀里糊涂的成了韦公子的书办,成了韦公子的西席先生,又稀里糊涂的成了韦公子的副大管事,现在还要仿制从未听说过的大机器,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公子,我从未做过铁匠,只是接触过这些师傅罢了。”宋应星道。

    “你行的!”韦宝笑眯眯的在宋应星的胳膊上拍了一下。

    “另外两处加装高炉的砖窑还要修建吗?还是先停一停?”周石匠问道。

    韦宝想了想,看了眼身边的罗三愣子:“人手够吗?”

    “哪里够啊?公子到处都要用人。”罗三愣子苦笑一下:“现在一个闲着的人也没有,只留三百多人伐木,其余2700多人都用上了。”

    韦宝道:“要建造!还得增加一处高炉!”他想的是要造玻璃用,至于另外一个干什么用,他还没有想好,不过知道肯定用得上,工业到处都要用到高炉在,这东西不怕多。

    “每一处离得远一些,未来工业规模扩大,肯定不能挤在一起。”韦宝道:“而且这种水泥砖比较适合大型工程,公共工程,并不是很适合民宅建造,以后肯定要大量盖房子,用到红砖的地方还有很多,有了蒸汽机之后,红砖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大大降低成本,兴许也能成为我们的商品。”

    罗三愣子和周石匠听韦公子这么说,都点了点头。

    “公子,这么大,这么重的砖头,光是靠小推车推的话,一趟也推不了几块,而且这个路太难走了。”罗三愣子提醒道。

    韦宝嗯了一声,路的问题,他早就想搞了,只是时间太紧,都挤在一起了。不过现在有了合格的水泥工艺,材料也不是问题,修路应该先一步进入规划!“行,招标,像招标修筑城墙一样,招5个小商号,每个商号50人左右,从本甲,到矿区,工业区,到城墙全程,环形修路,分五段。”

    “就是土路夯实吗?”罗三愣子问道。

    “水泥路啊,土路有什么用?要造就造永久性的。”韦宝道:“你先弄招标的事情,等晚饭后我亲自来落实下去,并仔细说说修筑标准。”

    “好勒。”罗三愣子答应一声,心里有数了。

    韦宝又对一帮工匠们交待了几句,然后急急的走了。

    忙乎了一整天,在知道水泥砖成功了之后,韦宝现在最想要的是休息。

    韦宝知道仿制蒸汽机可不是简单的工艺,那是跨越了二百年的科技!

    现在是1624年,虽然到了1700年出头的十八世纪,已经有蒸汽机了,不过工艺没有成熟,并没有用于工业生产,到了1800年的十九世纪,才逐渐成为主角,拉开工业的大幕。

    他有最难题的密封圈,军舰上有很多,至于说以后要再扩大生产,需要千千万万的蒸汽机,他也不怕,因为他知道密封圈是橡胶研发的。

    知道是啥东西做的,至少也算是节约了一百年的探究过程。等有机会找来橡胶,立刻能进入研发进程,而且三个‘穿越巨热衷’兄弟的资料中,也有一大堆关于橡胶和塑料方面的资料。

    工业原材料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原料和材料两类。

    工业原材料来源于部分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

    前者主要包括直接由采掘工业生产的产品,如原煤、原油、原木、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由采掘工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橡胶、生铁、钢材、水泥、煤和石油制品;合成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塑料等。

    这类原材料一般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并越来越多的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

    后者主要包括由农业生产的植物或动物性产品,如谷类、原棉、甘蔗、牲畜、鱼类、乳类等;由农业生产又经过加工的产品,如面粉、皮革等。这两类原材料的比例可间接反映工业发展水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在整个原材料中所占比重将超过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并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是解决原材料问题的主要方向,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日用品和穿着用品等,还不能取代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所需的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

    韦宝要做的就是将最基础的,最容易开发的东西,先弄出来,并且搞好交易平台,尽快变成银子,金子,变成人力资源,进一步积累实力。

    “忙了整整一个下午。”韦宝有点疲惫,“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还没有做啊?不是把水泥砖都弄出来了吗?”王秋雅道:“小宝你刚才没有看见那些工匠们有多佩服你啊?好些人悄悄说公子是文曲星下凡才能弄出这么好的砖哩,要是大明修筑城墙都用这种砖,速度至少要快十倍不止,那些大石头砖要打磨出来,还得很多人扛一块,运到工地上,一块砖得费多大的力气?”

    韦宝听王秋雅这么说,大为高兴,点头道:“当然,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石头磨出来的方砖,是不行了。”

    王秋雅和徐蕊闻言,都噗嗤一笑,韦宝总是喜欢说什么年代,她们也搞不懂现在这年代有啥问题?

    韦宝回到自己房子的时候,丫鬟报,让他上韦父韦母的大房去吃饭。

    韦宝皱了皱眉头,知道去大房又是喝酒,“不去了。”

    “回公子的话,夫人说一定要去,为今天打出井水庆贺。”丫鬟楚楚可怜的看着韦宝。

    韦宝心一软,不想为难丫鬟,只得回头对徐蕊和王秋雅道:“走吧。”

    王秋雅笑道:“想早点休息,咱们就早点回来。”

    “我其实就想随便吃点,然后休息一会,等会还要主持招标的事儿。”韦宝答道。

    “修路比挖地基还要困难吗?”王秋雅见韦宝似乎很谨慎,似乎情绪不是很好。

    “差不多吧。”韦宝说完这句便不再说话。他倒不是人累了,而是心有些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帮甲长和里正找来辽东经略府的人来‘弄’他的压力,越来越大。

    韦宝其实很清楚,几天的功夫,根本做不了多少事情。别说想建成一米高的城墙,就是地基也打不完。因为他预备要修筑的是8米高的坚实城墙,地基至少得一米深。这还是因为辽西的土质坚硬扎实,否则还得打的更深。

    他是想走一步算一步,尽量不去想压力,但是很难做到。

    韦达康等人见韦宝来了,很是高兴,拉他坐下。

    “小宝,每天别太赶忙了,有什么事情,让下面人去做便是。”韦达康笑着劝解道。

    韦宝挤出一个笑容,他是个有压力爱放在心里,不爱让家人知道的人,不想说辽东经略府的事情。韦宝不说,范晓琳、王秋雅和徐蕊也不会对别人说。

    范晓琳看出韦宝有些累了,便道:“要喝酒吗?还是先吃饭?”

    “随便吃点,我要赶着歇一会,等下还有很多事情。”韦宝道。

    “大晚上的还有事情啊?”韦达康道。

    黄滢也心疼道:“别累坏了,又要忙着念书,又要管这么多事情,能放手就多放手呀,银子赚多少是个头?”

    噗。

    要是搁在以前,范老疙瘩和王志辉等人听黄滢这么说,肯定要笑出声来,现在知道韦宝至少有上万两银子的身家,大家只是有种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感觉。

    其实现在范老疙瘩家和王志辉家也是中产阶级了,王秋雅和范晓琳每个月给家里十两银子呢,乡里十两银子就是一个上好的宅院。

    “忙过这几天,就好了。”韦宝说着,接过了范晓琳帮他端过来的饭碗。

    众人也不敢劝酒,韦达康和范老疙瘩、王志辉也不管他了,几个男人喝的昏天黑地的,大着嗓门划拳,半里路都能听见,好不快活。

    三两下吃了点东西,韦宝便离开了大厅,他认床,除非是逼不得已要外出,要不然,必须睡自己的床才能睡着觉。本来每天中午午休的,今天太忙,所以拖到了傍晚午休。

    范晓琳本来还想玩一会再走,但是见韦宝走了,急忙跟了过来。

    韦家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范老疙瘩和王志辉是常客,甲中的一下跟韦达康黄滢关系好的人家也会来蹭点吃喝,还有一帮丫鬟。

    路过厨房的时候,韦宝见几个人在忙碌,停下脚步看了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