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回程中,这些大帆船运回墨西哥产的银元、银锭、可可子、羊毛等土特产。

    由于亚洲产品价廉物美,在美洲曾一度排挤了西班牙产品。

    国王菲利浦二世为了保护西班牙商务,于1593年下令限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规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过2艘,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

    由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进入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商业限制时期,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经济凋敝,被迫开放马尼拉港,大帆船贸易日趋衰落。

    1813年10月,西班牙王室下令废止大帆船贸易。

    历时250余年的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美洲的玉蜀黍、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和亚洲。

    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工艺美术对美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是17世纪下述两大重要经济活动的交汇点:一个是西属美洲银矿出产的白银大量流入,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穿越太平洋,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以及美洲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费品。

    西班牙人轻蔑土著,却拿头脑灵光的华人没有办法。

    基于经济上的考量,他们不得不利用华人擅于经商的长处,为他们提供日常用品,也牟取庞大的利益。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从明朝运去的棉布很快就成为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1591年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发现,当地土著居民因为使用中国衣料,不再种棉织布,所以下令禁止土著居民使用中国衣料丝绸、棉布。

    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大明国商人收购菲律宾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

    棉布已成为中国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

    同样,在1680年代,中国丝绸就已威胁到西班牙产品在美洲的销路。

    17世纪初,墨西哥人穿丝绸多于穿棉布。到了1637年,情况愈发严重,墨西哥的丝织业都以明朝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蚕丝基本上被消灭了。

    邻近墨西哥的秘鲁也是明朝丝绸的巨大市场,明朝丝绸在秘鲁的价格只有西班牙制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明朝丝绸不仅泛滥于美洲市场,夺取了西班牙丝绸在美洲的销路,甚至绕过大半个地球,远销西班牙本土,在那里直接破坏西班牙的丝绸生产。

    马尼拉大帆船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大明帝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因此,正如印度总是短缺白银,明朝则是最重要的白银净进口国,用进口美洲白银来满足它的通货需求。

    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

    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

    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谈论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

    无论是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澳门—长崎航线,还是月港—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当时大明帝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丝、丝绸、棉布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的香料之类,葡萄牙、西班牙始终处于贸易逆差之中,中国则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之中。

    贸易的不平衡,导致对方不得不支付巨额的白银货币。因此这种贸易被外国学者称为“丝—银对流”或“丝—银贸易”。

    这种状况也延续到了后来的清朝,持续了近两个半世纪,美洲的白银与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化贸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16、7、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

    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的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用于收集中国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他认为这种远程贸易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影响。

    从事对外贸易的大明国商人在1638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后,同荷兰商人一样,甚至比后者更加有效地参加与日本列岛的丝绸和白银的贸易;他们在马尼拉接收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运来的白银;大明帝国始终派人出外经商,中国明朝的工匠、商人和货物深入南洋群岛每个角落。

    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

    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当然,韦宝不可能说出1625年之后的事情,他只说1625年之前的事。

    朱由校赞叹道:“朕只是见过这种大帆船,但并没有了解的那么详细,韦爱卿真是博学多闻,不但知道大明的事儿,还知道大明之外的这么多事。”

    “微臣喜欢听各地来往商人闲聊,从中知道一点点不稀奇,陛下长期在宫中,许多消息被隔绝了而已。以后陛下想知道什么,微臣一定言无不尽,都说给陛下听。”韦宝微微一笑。

    朱由校闻言大喜,嘉许的对韦宝点个头。

    魏忠贤则心里又是一凸,暗忖你要是将宫外的大事小事都说给皇帝知晓,那自己手里的权力将大打折扣!

    魏忠贤把持朝政,完全靠的是朱由校的怠惰,每次都是趁着朱由校干木工活干到最起劲,分不开心的时候来奏报。

    若韦宝每天都像今天这样在皇帝身边,那还得了?

    但魏忠贤焦躁于现在韦宝已经与皇帝接上头了,再想将韦宝从皇帝身边支开,恐怕很麻烦。

    魏忠贤也第一次认真考虑起,除掉韦宝,或者将韦宝外放到外地为官的事儿来。

    又过了一个时辰,韦宝终于将长达五米,宽一米的船底做好。

    “很不错啊,光是这个船底,已经能当成一艘真正的船来用了,韦爱卿,要不要下水试一试?能证明下水不漏,你就已然赢了冯爱卿了。”朱由校道。

    韦宝笑道:“要赢冯大人太简单了,今天肯定来不及将船身全部做出来了,微臣再加一个蒸汽机,等下下水让这船底自己跑到湖对岸去,让陛下先看一看效果。如何?”

    “好,好。”朱由校很高兴的拍巴掌道:‘若是能让船底自己跑到湖对岸去的话,朕要重赏韦爱卿!韦爱卿想要什么都能提出来。除了官职,因为韦爱卿太年轻,十五岁的年纪,正五品已经到底了,可以向朕要一块地!朕还另外赐给韦爱卿黄金百两!’

    “谢陛下!”韦宝赶紧跪下磕了一个头,同时看了眼魏忠贤。

    魏忠贤自然知道韦宝想要的是韦家庄。

    韦宝用眼神道:魏公公,这真的不关我的事情吧?是陛下自己提出来的,我不能不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吧?

    魏忠贤没有表情。

    客巴巴轻轻地推了一下魏忠贤的胳膊,轻声道:“你看韦宝将陛下哄的多开心啊?陛下已经很久没有开心过了。这韦宝,真有本事。”

    魏忠贤心里哼了一声,表面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惹得客巴巴有点不悦。

    得到了皇帝的许诺,韦宝更为卖力,当即让太监去取来他要制作蒸汽机的各种小材料。

    要做一个简易的蒸汽机并不困难,韦宝已经试着做过很多个了。

    往复式蒸汽机构造精巧,运转时各部零件一起连动。

    韦宝做的这具蒸汽机的汽缸是一个很大的水桶,韦宝亲自用一块铁板将水桶封死。

    活塞则用厚纸板制成,分流盒的部分务求内部构造一目了然,凸显和协律动之美。

    水蒸汽灌入蒸汽机,能驱动这具用不同材料拼凑起来的蒸汽机快速运转。

    汽缸的部份将厚纸剪成直径恰略小于韦宝制作的铁管内径的圆片,此圆片即作为活塞。

    此圆片不可能完全密管,但只要大致能与管内径一致,且可于管中轻易滑动即可。圆片中心钻一个直径10毫米左右的小孔。

    在另一小片木板上钻一直径10毫米的小孔,藉由此小片木板,将圆厚纸活塞与直径10毫米的木杆制成的连杆结合在一起,而且使圆厚纸片垂直木质连杆。

    朱由校见韦宝做的东西稀奇,好奇的停下了他自己手中的活,坐在一旁,专心致志的看着韦宝干活。

    “韦爱卿,你不但精通木工活,你的铁匠活也做的很好啊?”朱由校道:“朕一直想学铁匠活,可惜宫里面没有适合的地方做铁匠铺。”

    韦宝笑道:“陛下若是需要铁器,也不一定要用铁匠铺,以后陛下需要用到啥样的铁器材料,可以告诉微臣,微臣画好图纸,让铁匠打制出来也一样的。”

    朱由校点点头:“木工是经常要与铁匠合作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

    韦宝再用两片木板制作此汽缸的支架,其中之一钻一个直径12毫米的小孔,并在旁边钻一个直径15毫米的小孔;另一片则钻一个直径12毫米的小孔即可。

    先将纸活塞和木连杆放在玻璃汽缸中,让木连杆从木板支架上10毫米直径的孔伸出,再将气缸与木材支架密接,于是把纸活塞密封在汽缸中。

    将木板支架用黏在木板底座上,直径10毫米的连杆从木支架上的孔穿出后,要再立一个直立于底座的小支架,此小支架上端有一个直径约12毫米mm的孔,可容纳连杆的另一端。

    分流盒的主要的功能是利用口形木框的往复移动,改变空气的通道,使空气改变流动的路径,而能往复推动汽缸中的纸活塞。

    一共动用五片木板制作分流阀盒子。

    下方一片,两侧木板之一的上半部钻一个直径15毫米的孔,另一侧木板的下半部则钻三个直径15毫米的孔。

    再用两木板作黏在前后,其中一片木板上钻一个直径10毫米的小孔。

    两侧木板之一的上半部钻一个直径15毫米的孔,另一侧木板的下半部则钻三个直径13毫米的孔。

    前后木板之一钻一个直径10毫米的小孔。

    盒中要恰好容纳一个口字型的木框在其中滑动。口字型的木框在左方时,气流从右侧孔,经右侧管推动活塞,再将空气经左侧孔,导入分流盒中的口字型的木框,再从中间孔中排出。

    口字型的木框在右方时,过程即相反。

    此盒中要恰好容纳一个口字型的木框在其中滑动,此口字型木框与另一个直径10毫米的连杆连结,此直径10毫米的连杆从盒子前方木板的直径15毫米的小孔穿出,穿出之后也由另一根上方钻有小孔的直立支架容纳其另一端。

    此口字型的木框即为分流气阀,口字型的木框在左方时,即可引导气流,从三个直径15毫米的孔之右侧孔,经右侧管,推动活塞,再将空气经左侧管,经左侧孔,导入分流盒中的口字型的木框,再从中间孔中排出;口字型的木框在右方时,过程即相反。

    最后此木盒上方闭封,使人能看到口字形木框作动的情形。

    紧接着,须制作两音叉状连杆。

    为减轻重量此两支音叉状连杆上需要多钻些孔。

    这两支音叉状连杆,借着木质简易轴承和木质插鞘,分别连接活塞的连杆和口字形木框的连杆。

    用厚纸即可制作飞轮,飞轮两侧分别用一小块木片将飞轮固定在木质转轴上,此木质转轴藉两个滚珠轴承安装在支架上,转轴两侧黏牢两个曲柄和曲轴,此两曲柄互相夹九十度的直角。

    将两叉状连杆再连接此两曲柄上的曲轴,这具蒸汽机及大功告成。

    “陛下,现在可以了,将船底放下水,点火之后,一会儿这台蒸汽机就能自行运转,并且产生足够的力量,带动船底自行行驶到湖对岸去。”韦宝对朱由校道。

    朱由校虽然不大相信,但还是很配合,惊喜道:“那就赶快点火,赶快开始吧?朕从来没有听说过没有人划船,船自己还能动的?更何况,你这船底上面什么都没有,并没有风帆,要是有风帆的话,还能稍微借助一点风势。”

    韦宝微微一笑,一边点火,一边冲着皇帝眨了眨眼睛,“陛下,一会儿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简直是痴人说梦,不用人划船?也不用风帆?就凭你做的这个大铁桶就能让船板自己跑?”冯铨忍不住嘲讽道:“韦大人,若是船没法自己跑,是不是算我赢了?”

    其实,韦宝造的船底这么坚固,下水后没有漏水,已经是韦宝赢了。

    不过,韦宝却很大方,“可以!若我做的船到不了对岸,就算你赢了又何妨?”

    “这可是韦大人你自己说的,陛下,您要为微臣作见证。”冯铨赶紧道。

    朱由校点个头,暗暗称奇,韦宝真的有这么大把握?

    铁桶下是一个装满木炭的炉子,炉火很快就旺盛起来。

    宫中的木炭都是好木炭,烧的又快,又没有烟。

    一炷香功夫后,韦宝制作的简易蒸汽机就有动静了。

    水蒸气由分流盒的另一侧上半部单孔进入蒸汽机推动活塞,蒸汽机开始转动起来。

    这还是韦宝控制了速度。

    “陛下,我怕船自行行驶到对岸,冲力过猛,所以降低了不少,否则,若是真正的铁甲舰,在海上全力行驶,速度是最快的快马的三倍以上!从天津卫到南直隶,只需要三日至多!有几十艘这样的铁甲舰,大明海上不必担心遭遇海盗劫持粮食,南北粮食运输也再无问题。以后兴修河道就不必以运输疏通为主,只需要疏导合流,防止发水灾便可。”韦宝道。

    “真的有这么神奇?”朱由校话音未落,忽然抱着嘴巴大声的:“啊!船真的自己动起来了!”

    旁观的魏忠贤、客巴巴、冯铨和一帮深受训练,不能随意发声的宫女和太监们,此时也都忍不住大声惊呼。

    韦宝所作的铁甲舰的船底,正在自己跑。

    韦宝对于众人的惊讶,倒是看的平淡,这种场面,早就在韦宝的预料之内。

    “自己跑的船,这真的是一艘自己会跑的船。”朱由校忍不住站起来,一个劲的跺脚直跳:“太神奇了!韦爱卿,这简直太神奇了!你是如何做到的啊?”

    韦宝暗忖,这还不简单吗?


………………………………

【0738 十万两黄金和终生为奴】

    你至于这么激动吗?

    “太神奇了!韦爱卿,这简直太神奇了!你是如何做到的啊?”朱由校又忍不住重复询问。

    韦宝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是物理课程,说来不复杂,但是要把每一步都解释清楚的话,恐怕至少要一个月吧?

    “陛下真的想知道吗?”韦宝问道。

    “自然,朕一定要学会此法,能让船自己动,这太神奇了,以后是不是能在夏天让扇子自己动?治理河道的时候,是否能让水车自己动?”朱由校问道。

    韦宝暗赞朱由校这个人其实真的蛮聪明的,还懂得举一反三,孺子可教。

    “陛下,等再过三五日,微臣将整艘铁甲舰模型完全造出来给陛下看,陛下就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至于这个蒸汽机,受到材料限制,只能做简易的。”韦宝道:“微臣对海运、制铁工艺,都有一些兴趣。”

    “哦?”朱由校听后很高兴。不过却没有接韦宝的话,而是兴致勃勃的看铁甲舰的底座自己在湖面上跑,已经快要对湖对岸了。

    铁甲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的一种蒸汽式军舰,外覆有坚硬的铁或钢制装甲。

    由于木造军舰无力抵御越来越强大的炮弹的轰炸,铁甲舰便应运而生。

    1859年11月,由法国海军领衔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铁甲战舰光荣号首度启航。

    英国皇家海军自1856年起筹划发展装甲战舰,1857年顺利拟定装甲护卫舰草稿图,但1859年初皇家海军选择打造二艘铁甲巡防舰,并于1861年决议朝全装甲舰队发展。

    在美国内战期间铁甲舰首度交锋后,帆船时代无装甲的木质船壳战列舰已明显居于弱势,铁甲舰便取代之,跃身成为水战最强大的船舰。

    此类型的船舰后来甚至主宰了美国内战。

    铁甲舰可用作多种用途,包括公海的战斗舰、海防舰以及远程巡洋舰等。

    十九世纪晚期军舰设计的急遽发展,使铁甲舰从木造船身、仍须靠扬帆以填补蒸汽机运作不足的轮船,摇身一变成为钢制、设有炮台的战斗舰与巡洋舰,已接近二十世纪近代舰艇的水平。

    此转变的持续演进,应归功于重型舰炮的研制越为先进精密的蒸汽机,以及冶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钢铁造船变为可行。

    铁甲舰时代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许多船只完工之际便面临过时与淘汰,以及海战兵法正是突飞猛进的时候。

    许多新造的铁甲舰都装有撞击装置。冲角或鱼雷,众多军舰设计师视之为海战时的关键武器。

    铁甲舰时代并没有明确的结束界线,但十九世纪末时“铁甲舰”一词已经极少为人所用。

    新型船舰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多称为战斗舰或装甲巡洋舰。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甲防护的战舰可能是《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记载的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提尔城时提尔人使用的一些装上铁甲的战船。

    马其顿人也如法炮制了一些铁皮船。后世知名的铁甲船还有日本的铁甲船和朝鲜的龟船。

    日本战国时代曾出现的铁甲船与织田信长和九鬼嘉隆有关。

    1576年1月,与织田信长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举起叛旗。

    接着石山本愿寺也再次举兵,再一次反信长的动作开始增强。

    织田信长于4月、派大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领3万军队前往大坂、但于苇原之战中大败,以原田直政为首有1,000人以上战死。

    大坂的织田军在石山军猛烈攻势下,困守于天王寺堡垒,遭石山军包围,织田军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长前往若江城发出动员令,却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

    而信长于5月7日早上、亲自在前头率领此3,000人军队、攻向包围天王寺堡垒的15000人的石山军,这是著名的天王寺堡垒之战。

    信长本人虽在激烈战斗中负伤,但信长本人的出阵使得织田军士气高昂,最后得以成功击败石山军。

    之后,织田军从水陆路包围石山御坊以断绝兵粮。

    1576年7月13日,石山本愿寺援军毛利村上水军率领800艘船只出现。

    由于控制着山阳道至濑户内的制海权的毛利水军和以纪伊半岛到大坂湾为根据地的纪伊杂贺水军都是支持石山本愿寺一方的,使得信长无法切断地方在大坂湾的海上补给线,于是织田信长在与石山本愿寺的战斗中陷入了困境,

    1576年,日本天正四年七月,难波冲海战中,织田方的真锅主马兵卫及沼野伊贺守率河内水军军船三百只与毛利方运送军粮的浦兵部率领的三岛水军军船九百余只在大坂湾上激战。

    织田方以数量处于劣势的笨重的大型军船为中心,完全不是以灵巧的小船为主使用焙烙火矢的毛利水军的对手。最终,真锅主马兵卫等织田方船手大将战死,封锁大坂湾的军船大部分被烧毁,击败了织田的水军后、毛利军将兵粮弹药搬入石山。

    1578年织田信长从难波冲海战失利后开始反思,想到难波冲海战败北的原因是因为毛利水军的火攻,决定建造耐火的铁船。信长马上找来了九鬼嘉隆,命他督造铁船。

    还有一说是说信长正为耐火船的事情绞尽脑汁时,在一座庙里看到铁钟得到了启发。于是信长就用安宅船坐底架在上面裹上铁皮,又加有重炮。造出最早的铁甲船。

    嘉隆从纪州熊野调来造船用的木材,在居城鸟羽开始建造铁船。嘉隆从以前的军船和明船等外国船身上吸取它们的长处,在新造的7艘安宅船的船体包上铁,以防备焙烙火矢作成了崭新的军船。船幅七间(约12m),全长十二间(约21m),用坚固的木材组成船体后再覆盖上铁板作为装甲,被后世称为“铁甲船”。

    在船的外面覆盖上装甲,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却是划世纪的。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四月,铁甲船正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